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理心理学主讲张国民管理心理学主讲张国民
每个人除了个性不同之外,还有态度的不同。每时每刻感受、对待----态度(表态)态度决定---看什么、听什么、想什么、做什么。第五章态度与管理与企业、组织有关的态度
1。工作满意度员工对本职工作所持有的一般性的满足与否的程度。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1)报酬(2)工作本身(3)提升(4)管理(5)工作群体(6)工作条件(7)工作期望
2。工作投入是指员工认可自己的工作,主动参与工作,认为工作绩效对自己个人价值的重要程度很高。
3。组织承诺对组织的忠诚性、认可程度和参与程度。通俗地讲:员工接受组织目标,并且希望保持自己作为组织成员的身份。每个人除了个性不同之外,还有态度的不同。第五章一、态度的实质(一)态度结构
1,态度的含义
态度是个体对社会事物的心理反应倾向。态度---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的中介因素,对行为----指向性的动力作用一项制度----初入大学很懵懂,希望师姐师兄帮,谁知处处是陷阱,无奈处在伤心中。第一节态度的实质及影响
总之,态度是指个体对所处环境中的人物、事情及其它客体比较持久的认知、情感和倾向性。反映个人对人物、事物、客体的心理感受。态度不仅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而且也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一、态度的实质第一节态度的实质及影响总之,态度(二)态度的特性
1,社会性、2,针对性、
3,协调性、4,内隐性(城府)、
5,稳定性与可变性
三者一般协调一致。不一致情感起主要作用—核心。2,态度的结构(1)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某种事物或对象的看法、评价以及带有评价意义的叙述。信念、观点、知识、和信息的组成。即包括对人对事的知晓,也包括对人对事的评论、赞同或反对。
(2)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个体由认知而产生的对态度对象的一种情绪情感体验,即态度中的情绪和感受部分。
(3)态度的意向部分: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反映倾向,是行为的准备状态,即准备对态度对象做出某种反应。(二)态度的特性
三者一般协调一致。不一致情感起主要作用—
二、态度的作用(一)态度对行为的影响一致---以态度推测行为不一致---意图----行为。游行
(二)态度对事实的影响1,
对事实意义的决定作用---
男女经理的评价----一个成功人的背后----2,
对事实的组织与选择作用滤色镜-----好坏(三)态度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态度是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外因限制时,不相关。如导游----五一节
态度意图行为社会压力对后果的期待所期待后果的价值X规范性信念保持一致的动机X费希本行为预测模型二、态度的作用(二)态度对事实的影响(三)态度对工作绩
态度的功能(作用)(1)决定着人们对外界事物的判断与选择(态度的习惯性)
①导致刻板印象;②导致先入为主的判断;③导致晕轮效应。
(2)态度的稳定持久性(忍耐性或坚持作用)
①决定了人的态度面对变化了的环境的忍耐性的高低;②预示着个体对事物的行为反应模式的规律性。(3)态度对学习的影响(选择性和过滤性)(4)态度的隐藏性(5)态度对矛盾和冲突的调节功能态度的功能(作用)管理态度的实质及其影响课件
三、态度的测量(一)量表法陈述句(二)自由反应法模糊图、未完成句子、续编故事
(三)情景法执行任务---测对困难的态度
三、态度的测量
我们生活在一个感觉丰富的世界,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从外界接受各种信息,并做出反应。但任何人都不可能让所有人对同一事物做出一致的判断。第二节态度与社会知觉偏差我们生活在一个感觉丰富的世界,任何第二节一、感知过程感知过程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要素: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和反映。(一)感知选择人们对客观事物并不是全面接受,而只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兴趣、身份、情绪等的不同,有选择地知觉其中的一部分。一般来说,人们首先感知那些能够有助于满足他们需求的刺激以及过去曾为他们带来益处的刺激,而忽视那些给他们造成轻微不快的事物,可是对于非常危险的事件也是重视的。(23名经理阅读一份钢铁厂的材料)
1.外部因素
(1)大小(2)强度(3)对比(4)活动程度(5)重复(6)新颖性
2.内部因素(1)需要(2)个性一、感知过程
(二)感知组织
1.连续性
2.接近性
3.封闭性
4.相似性(三)感知解释×××××××××(二)感知组织×××××××××环境刺激感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触觉外部因素大小强度对比活动程度重复程度新颖性熟悉性连续性封闭性接近性相似性图形—背景对人或事物的假定公开行为隐蔽态度知觉效应内部因素学习刺激个性
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反应
感知过程从观察到反映的各个基本因素环感觉外部因素连续性图形—背景对公开隐蔽知觉效应内部因素二、社会知觉(一)概念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的人和群体中的社会现象所产生的直觉判断和初步认识的过程。
1。是人的一种基本的心理,为知觉者提供有意义的体验的过程。
2。我们都是以个人认为对世界的真实的看法来描绘世界的。
3。是人的社会行为的基础,服从知觉的一般规律,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衡常性的特征,但它更强调各种社会条件和社会因素,包括态度、需要、愿望等。(二)知觉着、被知觉者和情景因素
1。知觉者洞察和知觉别人的个体。知觉者的个人特征直接决定着对知觉对象的正确认识。以自我为原则态度、个性、动机、兴趣、过去的经验和期望等。一朵花:商人;植物学家;诗人
2。被知觉者被观察的目标或对象。他们的特征也影响社会知觉的正确性,像他们的地位、范畴、类别以及外显特征等。
3。情景因素人们所处的客观环境。人际环境人际层次二、社会知觉三、社会知觉的种类(一)对他人的知觉是指与他人交往时通过对他人的外部特征的观察,来判断他人的需要、动机、兴趣、情感和个性等心理活动的过程
1。面部表情
2。目光的接触
3。身段表情
4。言语表情(二)人际知觉是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是知觉者和被知觉者情感交流的过程。它是社会知觉最核心的部分。
1。客观因素人际关系对自身价值的大小和社会作用的优劣;人际关系发生时的情景。下眼皮厚
2。主观因素思想方法知识经验情绪状态态度倾向和个性特征等:门缝里看人狗眼看人低三、社会知觉的种类
(三)角色知觉
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所处的特定的社会与组织中的地位的知觉。角色是在涉及到他人的社会活动中社会对某一特定对象所期望的一种行为模式。它反映一个人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以及相应的权利、义务、权力和职责。
1。角色构成(1)角色认知应该(2)角色行为(3)角色期望希望和寄托(4)角色评价
2。影响因素
(1)对角色认知的影响客观的自我评价;文化背景和家庭社会环境(2)对角色行为的影响角色认知程度;角色扮演者的个性特征(3)对角色期望的影响角色职务性质;对角色扮演者的认知(4)对角色评价的影响角色行为和期望的差距;纵向和横向的比较
3。角色知觉的实践过程(1)寻求明确的自我形象(2)调整角色行为(3)检验角色,最终形成角色认知(三)角色知觉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所处的特定的
(四)自我知觉是指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的知觉。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是个体的自我观。
1。内容
(1)物质自我(2)社会自我(3)精神自我
智慧、能量、道德水平上进心和道德感
3。途径(1)以人为镜(2)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3)通过社会比较(4)自我分析
(四)自我知觉是指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的四、社会知觉的效应
(一)社会知觉的形成
1。一致性
当人们获得关于某一个人少量的信息资料后,就力图对他的大量的特性做出判断,形成统一的、一致的印象。
2。评价的维度三个维度:(1)评价方面好与坏(2)力量方面强与弱(3)活动方面主动与被动
3。核心品质热情和冷酷是影响很大的品质。聪明熟练勤奋热情坚决实干谨慎聪明熟练勤奋冷酷坚决实干谨慎四、社会知觉的效应聪明聪明评价社会的智力的
好的评价有帮助的真诚的宽容的好交际的有幽默感的科学的坚决的熟练的聪敏的不懈的坏的评价不幸福的自负的易怒的令人厌烦的不得人心的愚蠢的轻薄的动摇的不可靠的笨拙的用于人的社会和智力的品质评价社会的智力的有帮助的科学的坏的评价不幸福的愚蠢的用于人
特性的评定
相貌丑者相貌一般相貌漂亮刺激人(相片上的人)人格的社会合意性刺激人的婚姻能力刺激人的职业地位刺激认作父母的能力刺激社会和职业上的幸福刺激人总的幸福状况结婚的可能性
56.3162.4265.300.370.711.701.702.022.253.914.553.545.286.346.378.8311.6011.601.521.822.17
相貌的美丑对认知的晕轮效应特性的评定相貌丑者相貌一般相貌漂亮刺
编号
美国人日本人俄国人中国人123456789101112131415
民主的善模仿的狡猾的爱好和平的天真的爱国的欺诈的保守的乐观的尚武的有野心的爱好传统的友善的进取的残酷的耐劳的热情的有野心的不择手段的友善的进取的有礼貌的唯物的容忍的坦率的小气的野蛮的无效率的喜欢夸耀的耐劳的战争分子仁慈的爱冒险的狡猾的冷漠的迷信的慷慨的勇敢的投机分子勤奋的有科学精神的国家主义的暴露的易满足的活跃的有经济头脑的善于外交的有经济头脑的实际的投机分子国家主义的聪明的*自私的自私的有礼貌的爱好和平的残酷的耐劳的自私的
台湾大学生对各国人的刻板印象编号美国人
一、态度对社会知觉的影响少女、老农对鸟---自由、觅食;树下一女;北大的短裙---态度的主观经验性----知觉不以现实,而以被选择、组织和解释的---
二、社会知觉偏差
1,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第一印象
2,晕轮效应光环效应---盲人摸象
3,投射效应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
4,情绪效应情绪化下理性大折扣
从众心理、权威定势、惟经验、惟书本、逻辑错误二、社会知觉偏差
三、社会偏见(一)社会偏见与社会刻板印象社会群体及成员对社会性刺激的不正确认识达到固定化程度造成的认知评价模式。是在认知偏差的基础上形成的,最常见的---社会刻板印象(二)有意偏见与无意偏见
1,
有意偏见私心
2,
无意偏见不自觉(三)社会认知偏差与社会偏见的纠正
三、社会偏见(二)有意偏见与无意偏见(三)社会认知偏差与四、归因偏差(一)基本归因差误对他人不良工作成绩归因时,倾向于低估情景因素的影响,而高估个人因素的作用。
(二)自我服务偏差对自己不良工作成绩归因时,倾向于高估外部的情景因素好成绩时相反
四、归因偏差(二)自我服务偏差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丈夫:1,英雄救美,痛打臭流氓一次;
2,送心爱的人999多玫瑰;
3,抵御美女诱惑三次;
4,接送女友上下班二年;
5,照顾病中的你六个月的;
6,学法律的,可以帮助你的事业发展的。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合适测试
选择的意义:1,安全2,浪漫;3,婚姻专一;
4,生活;5实际;6,事业
选择了什么样的爱人,就是选择了什么样的幸福。选择了什么样的工作,也就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丈夫: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合适测试选择的意义:一、态度的形成(一)态度形成的过程态度的形成肇始于两个方面:模仿(自觉或不自觉)受到一定压力的服从第三节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态度是在长期的生活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西方学者凯尔曼
(1)服从阶段: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奖酬或免受惩罚,按照社会的要求、集体的规范或别人的意志而采取的表面服从的行为。①外力性②表里不一性③暂时性④转化性⑤模仿性
(2)同化阶段:是指个体自觉自愿的接受别人的观点、信念、态度与行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逐渐和他人或团体的态度相接近的过程。不再是被迫屈从、消极模仿,而是自觉的接受。
(3)内化阶段:把情感认同的态度与自己内心的价值观融为一体,内心真正接受了新观点、新情感,彻底形成了新态度。一、态度的形成第三节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态度是在长期的(二)态度形成的理论
1,
学习理论通过联想、强化、模仿三种过程获得的。如吸烟—肺
2,
功能理论人们选择某种态度是因为它具有满足某种心理需求的功能。如自我防御功能认知和评价功能价值表达功能---价值观决定态度
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1)需要的影响
凡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对象或能帮助自己达到目标的对象必然产生喜好的逃度,反之产生厌恶的态度。
(2)知识的影响
知识形成态度,也改变态度。
(3)团体的影响(4)个人性格的影响(5)行为的影响(6)其它
个人创伤或戏剧性的经验(二)态度形成的理论2,
功能理论影响态度3,
认知理论(1)海德的平衡理论-----
认知不平衡---心理压力和焦虑----改变态度(2)奥斯古德的和谐理论人们有减少和排除认知不和谐的倾向----改变态度是对平衡理论的发展,考虑大了态度评价的强度。有“趋中”趋势。P---某人;0---有关系的另一人;X----有关系的某事物或观点学生对老师的是否信任对老师的观点是否赞同---平衡与不平衡组合poxpoxpoxpoxpoxpoxpoxpox++++____+_+_+_+++__++___3,
认知理论(2)奥斯古德的和谐理论P---某人;
(一)态度改变的理论
1,
认知失调论认知不协调(两种相关认知元素之间不一致)内心就有不愉快或紧张感---
解除或减少认知失调的三种方法吸烟与得病改变其中之一;增加新认知元素;强调其中一个的重要性。
二、态度改变的理论与方法
(1)方向的改变
以一种新的态度代替旧的态度,或将本来反对的变成赞成的,将本来喜欢的变成不喜欢的。“非一致性的改变”(2)强度的改变
态度的方向没有改变,而只是改变了态度的强度。“一致性的改变”二、态度改变的理论与方法2,
参与改变理论勒温----动物内脏做食物实验提出组:只讲内脏价值,烹调方法、口味,要求为食品。3%
实验组:讨论,分析遇到的问题,并指导做。32%3,
说服与态度改变理论权威性可靠性喜爱性人格特征信息原有的态度信息传递的方法安排信息内容的组织说服者传递信息目标对象(受传者)周围情况霍夫兰的态度说服改变模式2,
参与改变理论3,
说服与态度改变理论权威性人格特原可信环境目标信息分心人格畏惧意图差距信念预告传递者弗里德曼说服与态度改变模式说服对象---原由强度、人格说服者—可信度信息---差距、恐惧、有效性环境---预告、分心可信环境目标信息分心人格畏惧意图差距信念预告传递者弗里德曼说(二)态度改变的方法
1,
改变认知:讲求实际晓以利害强化权威
2,
改变行为:参与中改变认知,态度与行为不一致而变化
3,
运用集体的力量
(二)态度改变的方法2,
改变行为:参与中改变认知下一章提要:
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改造型激励理论再见下一章提要:再见管理心理学主讲张国民管理心理学主讲张国民
每个人除了个性不同之外,还有态度的不同。每时每刻感受、对待----态度(表态)态度决定---看什么、听什么、想什么、做什么。第五章态度与管理与企业、组织有关的态度
1。工作满意度员工对本职工作所持有的一般性的满足与否的程度。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1)报酬(2)工作本身(3)提升(4)管理(5)工作群体(6)工作条件(7)工作期望
2。工作投入是指员工认可自己的工作,主动参与工作,认为工作绩效对自己个人价值的重要程度很高。
3。组织承诺对组织的忠诚性、认可程度和参与程度。通俗地讲:员工接受组织目标,并且希望保持自己作为组织成员的身份。每个人除了个性不同之外,还有态度的不同。第五章一、态度的实质(一)态度结构
1,态度的含义
态度是个体对社会事物的心理反应倾向。态度---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的中介因素,对行为----指向性的动力作用一项制度----初入大学很懵懂,希望师姐师兄帮,谁知处处是陷阱,无奈处在伤心中。第一节态度的实质及影响
总之,态度是指个体对所处环境中的人物、事情及其它客体比较持久的认知、情感和倾向性。反映个人对人物、事物、客体的心理感受。态度不仅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而且也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一、态度的实质第一节态度的实质及影响总之,态度(二)态度的特性
1,社会性、2,针对性、
3,协调性、4,内隐性(城府)、
5,稳定性与可变性
三者一般协调一致。不一致情感起主要作用—核心。2,态度的结构(1)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某种事物或对象的看法、评价以及带有评价意义的叙述。信念、观点、知识、和信息的组成。即包括对人对事的知晓,也包括对人对事的评论、赞同或反对。
(2)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个体由认知而产生的对态度对象的一种情绪情感体验,即态度中的情绪和感受部分。
(3)态度的意向部分: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反映倾向,是行为的准备状态,即准备对态度对象做出某种反应。(二)态度的特性
三者一般协调一致。不一致情感起主要作用—
二、态度的作用(一)态度对行为的影响一致---以态度推测行为不一致---意图----行为。游行
(二)态度对事实的影响1,
对事实意义的决定作用---
男女经理的评价----一个成功人的背后----2,
对事实的组织与选择作用滤色镜-----好坏(三)态度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态度是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外因限制时,不相关。如导游----五一节
态度意图行为社会压力对后果的期待所期待后果的价值X规范性信念保持一致的动机X费希本行为预测模型二、态度的作用(二)态度对事实的影响(三)态度对工作绩
态度的功能(作用)(1)决定着人们对外界事物的判断与选择(态度的习惯性)
①导致刻板印象;②导致先入为主的判断;③导致晕轮效应。
(2)态度的稳定持久性(忍耐性或坚持作用)
①决定了人的态度面对变化了的环境的忍耐性的高低;②预示着个体对事物的行为反应模式的规律性。(3)态度对学习的影响(选择性和过滤性)(4)态度的隐藏性(5)态度对矛盾和冲突的调节功能态度的功能(作用)管理态度的实质及其影响课件
三、态度的测量(一)量表法陈述句(二)自由反应法模糊图、未完成句子、续编故事
(三)情景法执行任务---测对困难的态度
三、态度的测量
我们生活在一个感觉丰富的世界,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从外界接受各种信息,并做出反应。但任何人都不可能让所有人对同一事物做出一致的判断。第二节态度与社会知觉偏差我们生活在一个感觉丰富的世界,任何第二节一、感知过程感知过程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要素: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和反映。(一)感知选择人们对客观事物并不是全面接受,而只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兴趣、身份、情绪等的不同,有选择地知觉其中的一部分。一般来说,人们首先感知那些能够有助于满足他们需求的刺激以及过去曾为他们带来益处的刺激,而忽视那些给他们造成轻微不快的事物,可是对于非常危险的事件也是重视的。(23名经理阅读一份钢铁厂的材料)
1.外部因素
(1)大小(2)强度(3)对比(4)活动程度(5)重复(6)新颖性
2.内部因素(1)需要(2)个性一、感知过程
(二)感知组织
1.连续性
2.接近性
3.封闭性
4.相似性(三)感知解释×××××××××(二)感知组织×××××××××环境刺激感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触觉外部因素大小强度对比活动程度重复程度新颖性熟悉性连续性封闭性接近性相似性图形—背景对人或事物的假定公开行为隐蔽态度知觉效应内部因素学习刺激个性
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反应
感知过程从观察到反映的各个基本因素环感觉外部因素连续性图形—背景对公开隐蔽知觉效应内部因素二、社会知觉(一)概念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的人和群体中的社会现象所产生的直觉判断和初步认识的过程。
1。是人的一种基本的心理,为知觉者提供有意义的体验的过程。
2。我们都是以个人认为对世界的真实的看法来描绘世界的。
3。是人的社会行为的基础,服从知觉的一般规律,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衡常性的特征,但它更强调各种社会条件和社会因素,包括态度、需要、愿望等。(二)知觉着、被知觉者和情景因素
1。知觉者洞察和知觉别人的个体。知觉者的个人特征直接决定着对知觉对象的正确认识。以自我为原则态度、个性、动机、兴趣、过去的经验和期望等。一朵花:商人;植物学家;诗人
2。被知觉者被观察的目标或对象。他们的特征也影响社会知觉的正确性,像他们的地位、范畴、类别以及外显特征等。
3。情景因素人们所处的客观环境。人际环境人际层次二、社会知觉三、社会知觉的种类(一)对他人的知觉是指与他人交往时通过对他人的外部特征的观察,来判断他人的需要、动机、兴趣、情感和个性等心理活动的过程
1。面部表情
2。目光的接触
3。身段表情
4。言语表情(二)人际知觉是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是知觉者和被知觉者情感交流的过程。它是社会知觉最核心的部分。
1。客观因素人际关系对自身价值的大小和社会作用的优劣;人际关系发生时的情景。下眼皮厚
2。主观因素思想方法知识经验情绪状态态度倾向和个性特征等:门缝里看人狗眼看人低三、社会知觉的种类
(三)角色知觉
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所处的特定的社会与组织中的地位的知觉。角色是在涉及到他人的社会活动中社会对某一特定对象所期望的一种行为模式。它反映一个人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以及相应的权利、义务、权力和职责。
1。角色构成(1)角色认知应该(2)角色行为(3)角色期望希望和寄托(4)角色评价
2。影响因素
(1)对角色认知的影响客观的自我评价;文化背景和家庭社会环境(2)对角色行为的影响角色认知程度;角色扮演者的个性特征(3)对角色期望的影响角色职务性质;对角色扮演者的认知(4)对角色评价的影响角色行为和期望的差距;纵向和横向的比较
3。角色知觉的实践过程(1)寻求明确的自我形象(2)调整角色行为(3)检验角色,最终形成角色认知(三)角色知觉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所处的特定的
(四)自我知觉是指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的知觉。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是个体的自我观。
1。内容
(1)物质自我(2)社会自我(3)精神自我
智慧、能量、道德水平上进心和道德感
3。途径(1)以人为镜(2)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3)通过社会比较(4)自我分析
(四)自我知觉是指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的四、社会知觉的效应
(一)社会知觉的形成
1。一致性
当人们获得关于某一个人少量的信息资料后,就力图对他的大量的特性做出判断,形成统一的、一致的印象。
2。评价的维度三个维度:(1)评价方面好与坏(2)力量方面强与弱(3)活动方面主动与被动
3。核心品质热情和冷酷是影响很大的品质。聪明熟练勤奋热情坚决实干谨慎聪明熟练勤奋冷酷坚决实干谨慎四、社会知觉的效应聪明聪明评价社会的智力的
好的评价有帮助的真诚的宽容的好交际的有幽默感的科学的坚决的熟练的聪敏的不懈的坏的评价不幸福的自负的易怒的令人厌烦的不得人心的愚蠢的轻薄的动摇的不可靠的笨拙的用于人的社会和智力的品质评价社会的智力的有帮助的科学的坏的评价不幸福的愚蠢的用于人
特性的评定
相貌丑者相貌一般相貌漂亮刺激人(相片上的人)人格的社会合意性刺激人的婚姻能力刺激人的职业地位刺激认作父母的能力刺激社会和职业上的幸福刺激人总的幸福状况结婚的可能性
56.3162.4265.300.370.711.701.702.022.253.914.553.545.286.346.378.8311.6011.601.521.822.17
相貌的美丑对认知的晕轮效应特性的评定相貌丑者相貌一般相貌漂亮刺
编号
美国人日本人俄国人中国人123456789101112131415
民主的善模仿的狡猾的爱好和平的天真的爱国的欺诈的保守的乐观的尚武的有野心的爱好传统的友善的进取的残酷的耐劳的热情的有野心的不择手段的友善的进取的有礼貌的唯物的容忍的坦率的小气的野蛮的无效率的喜欢夸耀的耐劳的战争分子仁慈的爱冒险的狡猾的冷漠的迷信的慷慨的勇敢的投机分子勤奋的有科学精神的国家主义的暴露的易满足的活跃的有经济头脑的善于外交的有经济头脑的实际的投机分子国家主义的聪明的*自私的自私的有礼貌的爱好和平的残酷的耐劳的自私的
台湾大学生对各国人的刻板印象编号美国人
一、态度对社会知觉的影响少女、老农对鸟---自由、觅食;树下一女;北大的短裙---态度的主观经验性----知觉不以现实,而以被选择、组织和解释的---
二、社会知觉偏差
1,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第一印象
2,晕轮效应光环效应---盲人摸象
3,投射效应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
4,情绪效应情绪化下理性大折扣
从众心理、权威定势、惟经验、惟书本、逻辑错误二、社会知觉偏差
三、社会偏见(一)社会偏见与社会刻板印象社会群体及成员对社会性刺激的不正确认识达到固定化程度造成的认知评价模式。是在认知偏差的基础上形成的,最常见的---社会刻板印象(二)有意偏见与无意偏见
1,
有意偏见私心
2,
无意偏见不自觉(三)社会认知偏差与社会偏见的纠正
三、社会偏见(二)有意偏见与无意偏见(三)社会认知偏差与四、归因偏差(一)基本归因差误对他人不良工作成绩归因时,倾向于低估情景因素的影响,而高估个人因素的作用。
(二)自我服务偏差对自己不良工作成绩归因时,倾向于高估外部的情景因素好成绩时相反
四、归因偏差(二)自我服务偏差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丈夫:1,英雄救美,痛打臭流氓一次;
2,送心爱的人999多玫瑰;
3,抵御美女诱惑三次;
4,接送女友上下班二年;
5,照顾病中的你六个月的;
6,学法律的,可以帮助你的事业发展的。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合适测试
选择的意义:1,安全2,浪漫;3,婚姻专一;
4,生活;5实际;6,事业
选择了什么样的爱人,就是选择了什么样的幸福。选择了什么样的工作,也就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丈夫: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合适测试选择的意义:一、态度的形成(一)态度形成的过程态度的形成肇始于两个方面:模仿(自觉或不自觉)受到一定压力的服从第三节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态度是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小企业聘用人员劳动合同书
- 购销合同纸箱购销合同
- 股份制企业合同样本集
- 汽车修理厂场地租赁合同
- 健身器材租赁合同
- Unit 4 Sharing Using Language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英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四册
-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生活中的管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药事管理法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城市学院《作物生物信息学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兽医流行病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软件分析与设计基础
- 2024年注册计量师-一级注册计量师历年考试高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
- 教师法律法规讲座课件
- 安全性测试方案(完整版)
- 公安基础知识900题库
- 鲁迅呐喊读书分享名著导读
- 第1.1课-七律二首-送瘟神-【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备课课件(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 (沪教牛津版)深圳市小学1-6年级英语单词默写表(英文+中文+默写)
- 初中语文跨学科资源融合教学研究
- 慢病管理课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护理和管理
- 春秋季六年级奥数培训教材全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