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古代城市空间结构形态演进
对—个客体进化过程的研究,首先离不开整理、归纳、分析既成的事实。广州古代城市发展时间漫长并且相对稳定,如何对其沿革分类,是历史研究首先面临的问题。其实,这一问题并不是只有历史性城市才有,因为多数城市都是历史的产物,其发展总是以原有形态为基础,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跨度内逐渐形成的。一般来说,同时代的城市有较多类似的特征。以历史起源为依据,以演化变迁为标准的分类,可按其时段归属找到时间坐标,有助于人们对城市形态的认识,但是也没有公认·致的断代法。如西方规划理论界加列尔和埃斯纳在《城市的形态》一书中按时间顺序将城市形态划分为五个历史时期:城市化的黎明、古典城市、中世纪城市、新古典城市、工业城市;挪威诺·舒尔茨则运用现象学、建筑学、形态学等观点,将人类的生存场所—聚落形态划分为十一个时期: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早期基督教、罗马风、哥特、文艺复兴、手法主义、巴洛克、启蒙运动、功能主义和多元论;另一位杰出的城市规划理论家、城市社会学家刘易斯·芒福德则从“有机生长论”的视角提出了城市形态发展的六个时期:生态城市、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暴君城”、“内克罗城”(即—一个死亡的城市)。我国胡俊先生对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作了四个分期:城市要素初步出现、城市总体结构松散的雏形时期(商以前);以城郭制、高台式王城制和市坊性郭城为主要特征的古典城市发展时期(西周战国);以套城制、礼制主体结构、严整里坊为特征的中期(秦汉至隋唐时期);以城厢制、礼制主体结构、统一街巷体系为特征的后期(宋代以后)。本书对广州古代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发展分期,引入了“原型”理论的观点。“原型”又译作“原始模型”,从表象上来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城市形态是林林总总、千变万化的,逐一剖析认识显然十分不易,然而当代结构主义人类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如果能透过繁复庞杂、纷陈错综的种种表象,楔入客体的深层结构历时性维度上的原型,会大人有助于我们从本质上去认识并阐释客体。一位心理学家曾说,“与集体无意识的思想不可分割的原型指的是心理中明确的,臣式的存在,它们总是到处寻求表现”。通过对广州古代城市空间结构形态深层文化原型的考察,广州古代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西城东郭,体现宗族礼制的南越国都城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坐北朝南,体现皇权礼制的隋唐时期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三城并立,以统一水道、商业街巾体系为特征的宋代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体现整体环境观的“六脉皆通海,青山半人城”和体现“白云越秀翠城邑,三塔三关锁珠汀”的环境意象的明清城市空间结构形态。
第一节西城东郭,体现宗族礼制的南越
国都城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
从历史上看,黄河流域的城市发展要早一些。经历了奴隶制的夏、商、周三代,国家、城市已经出现,特别是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城市已达相当的水平。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和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商业繁荣,城市文化空前活跃,反映在城市形态方面主要有城墙的普遍修筑,并且在“城”与“郭”的组合关系上有了某种特定形制,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和高台建筑。从中国城市的发展史上来看,春秋战同时期是一次大发展时期。
在岭南地区,这一时期处于“火耕水耨”的原始社会末期。秦统一六国后,建立厂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岭南地区首次纳入中央行政版图,设南海郡,郡治番禺。广州由一个原始的居民点逐渐演化,城市正式出现了。
秦历十五年而亡,刘邦经多年的战争之后建立了汉朝。由于长期的战乱,中原经济受到很大的破坏,人口锐减,直到汉景帝时才逐渐恢复起来。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汉代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城市建设水平显著提高,西汉时期都城长安建造了大规模的宫殿、坛庙、陵墓、苑囿,当时长安城的面积约为4世纪罗马城的二倍牛。到汉武帝时,北方陆上开辟了“丝绸之路”,商业得到很大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都会,古广州(番禺)作为南越国的国都,在短时间内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从一个原始的南越人的聚居点发展成为可与北方著名城市相提并论的商业都会之一。
秦始皇统一中原后,于公元前219年派秦尉屠睢率50万大军兵分五路进军岭南,其中一路下湟溪,顺北江而下占据番禺,后秦尉做呗朝南,体现皇权礼制的隋、唐南汉时期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三城并立,一统一水道街市为特征的宋代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山水相伴的明清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古代丝路东方出海口的形成和发展
随着海上交通的发展,中国对外交往的出海口也很早就形成了。据史书记载,中西海上丝绸之路在西汉时期已发展成徐闻、合浦等几个港口。不过,就在丝路上的地位而论,今属广州的番禺应更为重要。番禺在秦代为南海郡治,已称“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1。南越王国时期,番禺号称“南武城”,进一步发展成为岭南都会。这里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更为发达。西汉初,在南越武王赵佗向朝廷进贡的方物中就有不少来自东南亚地区。当时曾出使南越的陆贾,在其《南越行记》中也提到一些域外花卉的传入。这方面的考古资料也很丰富,如在南越诸王陵墓中出土的文物中,雕有凸形花瓣的圆形银盒与古波斯银器形制颇为相似,而由璧琉璃珠制成的珠和璧则明显是外来之物。在这一时期,不能排除番禺作为出海口对外交往的可能性。
对广州一带的出海口,从晋代始有明确记载。裴渊《广州记》云:“广州东百里有村,号曰‘古斗’,自此出海,溟渺无际。”2据华南师大曾昭璇教授考证,在今南岗镇前进村一带。然而就其它史料来看,两晋时期外国商、使已多自广州登陆。当时自耶婆提国(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苏门答腊岛)“常行时正可五十日便到广州”3,从广州出海的交通路线已经为行人所熟悉。据言,早在三世纪末,有20多个中国僧人曾到印度求经并寓居,他们便是从广州乘船出发的4。作为海上丝路的出发点,这时“广州声誉远播域外,成为南海丝路上的重要港口”5。可见广州出海港口应在晋代以前就形成了。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强盛和南北分裂等原因造成中原与西方陆路交通的阻隔,中原地区特别是南方政权不得不主要依赖海上丝路发展对外交往。南北朝时期,广州与南洋和西域的贸易已趋发达。刘宋王朝这里“舟舶继路,商使交属”6;南齐时“环宝溢目,商舶远属,委输南州,故交广富实,牣积王府”7;南梁则更是“航海岁至,逾于前代”8。在此基础上,广州的出海港口逐步发展起来,其突出表现就是南海神庙的建造和扶胥镇的形成。
开皇十四年(594)闰十月,隋文帝下诏为南海神建立祠庙,一般认为这是南海神庙的创建之始。尽管隋文帝建立南海神庙的初衷无异于对其他神庙的封建,仅为“表诚敬,报本始”而已,但是这一政府行为与当时广州对外交往的发展不无关系。据研究,人们对南海神灵的信仰主要出于对浩淼南海的畏惧和崇拜。“彼航海之人不一,而莫知其所滨;潮汐往来有期,而莫知其所发。或微若一苇,或大逾万斛,行万里海,焉有不畏惧乎?”再者航海常有风险,“或遇飓风掀簸,蛟鳄磨牙,或遇欠伸风雷,嘘吸潮汐”,动辄危及生命。“故凡外商海贾,南国之民,莫不以海而误称其神。必祗谒忱祷于中国人所名之海神,乃敢扬帆鼓棹,涉重澳而不惧。”9就一般民众而言,南海神灵是作为人们在海上航行的保护神来崇拜的,他们叩拜南海神灵明显抱有确保安全以便利出海的功利性目的。因此,南海神庙的建立明显还带有另一层条件,即海上对外交往的发展。有学者主张南海神庙的建立早在南梁甚至晋代。此说从民俗学的角度看具有一定根据,因为自然崇拜多渊源于远古时代的原始思维和宇宙观,并经历漫长的时代才固定成型。尽管到隋代才有朝廷封建神庙的历史记载,但人们对南海神灵的崇拜必远早于此。笔者认为,在早先有民间神庙的筑造,后来随着对外交往的发展南海神崇拜愈加广泛和重要,以至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重视,于是朝廷加以册封,使南海神转“民”为“官”,这种情况很有可能。
据韩愈《南海神庙碑》记述,南海神庙建立在“广州治之东南海道八十里扶胥之口,黄木之湾”。扶胥与晋代的古斗位置接近,前后相承。据语言学方面的研究可知,两个地名均属古越语,“古斗”是“山冈、山村”之意,“扶胥”则是“人墟、城镇”之意。可见广州出海港口到隋代已经由小村发展成为城镇。《隋大业三年(607)太原夫人墓志铭》有“南海,治扶胥”之语,当时扶胥已是南海县治。《通典》记述隋文帝为南海神立祠于“南海镇南”,此南海镇当即南海县治,也就是扶胥。按理县治应在人口密集,市井林立之地,由此足见广州出海口的繁荣程度。
有唐一代,东方丝路出海口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交、广、扬、益”财雄天下,是中国著名的商业都市和贸易中心。尤其是广州,堪称中国南部沿海最为重要的港口。根据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史料记载,当时中西丝路在南洋海域已形成非常发达的交通网,出海港口也有多个,然而其中记述最为详实者是“广州通海夷道”。外来胡商蕃舶多云集广州、扬州和安南等地,其中也以广州为数最多。在广州城里,由于多有胡商长期居住,专门设有蕃坊。日积月累,胡商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势力。出于种种原因,他们常有冲击衙门、洗劫城池之事。肃宗乾元元年(758)秋季大食、波斯胡商的一次袭击,甚至迫使广州刺史不得不弃城而逃。到后来黄巢义军攻陷广州的时候,“不计罹难的中国人在内,仅寄居城中经商的伊斯兰教徒、犹太教徒、基督教徒、拜火教徒,就总共有十二万人被他杀害了”10。
唐代扶胥港口码头至今可考。在章丘之北,南海庙西,今天仍有码头园一地。1973年这里发现了三排木桩,经碳14测定其年代约距今1110年,相当于晚唐时期。1984年,这里又有不少唐代建筑饰件出土。经过实地考察,得知这些木桩每条均有2米多,三排伸展开来则长达20多米,两侧还有支柱夹持。由此可以推知应是唐代码头所在。这些木桩由南海紫荆木做成,排列也很细密,说明当时码头建造比较讲究。同时这里大量的建筑饰件则说明当时码头所在应为繁华市井,人烟旺盛。再考察历史地理变化,可知这里堪称优良港湾。作为扶胥之口,黄木之湾,当时这里还是珠江入海之处,江水从西面而来,到这里转而向南,水面顿时宽阔,水深也大大增加,非常便利于海船的驶入。码头的位置选在神庙的西侧,其北与东都是山坡或高地,南面则有章丘矗立江面,既阻挡了来自东面的台风,又可防止洋面巨浪的冲击,因此停泊船只非常安全。
广州繁荣的对外贸易给唐朝政府带来极大的利润。珠江之中,常有(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其范围是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东连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望。
由于珠江口岛屿众多,水道密布,有虎门、蕉门、洪奇门等水道出海,使广州成为中国远洋航运的优良海港和珠江流域的进出口岸。广州又是京广、广深、广茂和广梅汕铁路的交汇点和华南民用航空交通中心,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极为密切。因此,广州有中国“南大门”之称。
(二)土地面积和土地资源特征
2005年,广州市总面积为7434.40平方千米。其中,市辖10区面积为3843.43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51.7%;2个县级市面积为3590.97平方千米,占48.3%。
广州市耕地面积为13.01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25.7万公顷。广州市土地类型多样,适宜性广,地形复杂。地势自北向南降低,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东北部为中低山地;中部为丘陵盆地;南部是沿海冲积平原,为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由于受各种自然因素的互相作用,形成多样的土地类型。根据土地垂直地带可划分为以下几种:(1)中低山地。是海拔400~500米以上的山地,主要分布在广州市的东北部,一般坡度在20~25度以上,成土母质以花岗岩和砂页岩为主。这类土地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基地,宜发展生态林和水电。(2)丘陵地。是海拔400~500米以下垂直地带内的坡地,主要分布在山地、盆谷地和平原之间,在增城市、从化市、花都区以及市区东部、北部均有分布,成土母质主要由砂页岩、花岗岩和变质岩构成。这类土地可作为用材林和经济林生长基地。(3)岗台地。是相对高程80米以下,坡度小于15度的缓坡地或低平坡地,主要分布在增城市、从化市和白云、黄埔两区,番禺区、花都区、天河区亦有零星分布,成土母质以堆积红土、红色岩系和砂页岩为主。这类土地可开发利用为农用地,也很适宜种水果、经济林或牧草。(4)冲积平原。主要有珠江三角洲平原,流溪河冲积的广花平原,番禺和南沙沿海地带的冲积、海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是广州市粮食、甘蔗、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5)滩涂。主要分布在南沙区南沙、万顷沙、新垦镇沿海一带。
(三)气候特征
广州地处南亚热带,其气候属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海洋气候。由于背山面海,海洋性气候特征特别显著,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由于水热同期,极利于作物的生长,但自然灾害威胁也较大,台风、暴雨、寒潮、雷电、雾霾等灾害性天气,常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带来不利的影响。
光热资源充足。2005年,广州各地的年日照时数在1288.5~1780.0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在21.9℃~22.8℃之间,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8.6℃~39.3℃之间,年极端最低气温在
雨量充沛。是年广州各区的总降水量在1384.4~2278.3毫米之间,除番禺区比历年平均偏少15.0%外,其他各区分别偏多5.0%~18.8%,增城市总降水量为2278.3毫米,居全市首位,比历年平均偏多18.8%。雨季(4~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83%。因受地形影响,降水量山区多于平原,北部多于南部。是年的降水时间分布极不均匀,4~6月各区降水明显偏多。6月,由于本地暴雨和上游来水的影响,增城市出现洪涝灾害。同时,雨季与强光和高热同期,形成相当高的气候生物潜力,达77865~97950千克/公顷。
季风气候突出。冬夏季风的交替是广州季风气候突出的特征。冬季的偏北风因极地大陆冷气团向南伸展而形成,天气较干燥和寒冷;夏季偏南风因热带海洋暖气团向北扩张所形成,天气多温热潮湿。夏季风转换为冬季风一般在每年9月,而冬季风转换为夏季风一般在每年4月。
(四)水源特征
广州市地处南方丰水区,境内河流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涌)众多,水域面积广阔,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1条,老八区有河涌231条,总长约913公里。不仅构成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特色,也对改善城市景观、维持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起到突出的作用。
广州市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本地水资源较少,过境水资源相对丰富。全市水域面积7.44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0%,主要河流有北江、东江北干流及增江、流溪河、白坭河、珠江广州河段、市桥水道、沙湾水道等,北江、东江流经广州市汇合珠江入海。本地平均水资源总量79.7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8.81亿立方米;地下水14.87亿立方米。以本地水资源量计,每平方公里有106.01万立方米,人均1139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二分之一。过境客水资源量1886.15亿立方米,为本地水资源总量的23倍。客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南部网河区和增城市,其中由西江、北江分流进入广州市区的客水资源量达1591.5亿立方米,由东江分流进入东江北干流的客水资源量为142.03亿立方米,增江上游来水量28.28亿立方米。南部河网区处于潮汐影响区域,径流量大,潮流作用也很强。珠江的虎门、蕉门、洪奇沥三大口门在广州市南部入伶仃洋出南海,年涨潮量2710亿立方米,年落潮量4088亿立方米,与三大口门的年径流量1377亿立方米比较,每年潮流可带来大量的水量,部分是可以被利用的淡水资源。
(五)生物资源
广州市的自然条件为多种生物栖息繁衍和作物种植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生物种类繁多,生长快速。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但天然林已极少,山地丘陵的森林都是次生林和人工林。
栽培作物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鲜明特征,是全国果树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大类、40科、77属、132种和变种共500余个品种,更是荔枝、橙、龙眼、乌(白)榄等起源和类型形成的中心地带。蔬菜向以优质、多品种著称,共有14类400多个品种。花卉包括观叶植物、鲜切花、盆花、盆景、盆桔、观赏苗木、工业用花等,传统品种和近年引进、开发利用的新品种共300多个。粮食、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和野生动物种类也很多,且不乏名优特品种。
(六)矿产资源
广州市的地质构造相当复杂,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已发现矿产46种,矿产地794处,其中进行过地质调查工作的43种,探明有储量的29种。在探明有储量的矿产中,规模大、中型以上的15种,矿区111处。主要矿产有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灰岩、陶瓷土、钾、钠长石、耐火粘土、石英砂、芒硝、霞石、正长石、大理石、矿泉水和地下热水等,其中,建筑用花岗岩储量210816万吨,水泥灰岩储量37604.97万吨,陶瓷土储量2449.53万吨。区内燃料矿产和金属矿产十分短缺,规模均属小型且零星分散。
2.2广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分析
城市空间结构演化通常会经过几个典型发展阶段,具有某些阶段性的特征。概括起来,广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广州城始建至改革开放以前的单核点状结构阶段。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这一时期广州城市空间结构没有发生沧海桑田式的突变,城市空间演化的总体特征是以集中发展为主线,围绕中心城“”摊大饼“”式逐步向外拓展,拓展方向以东西向为主。
第二阶段是由改革开放至2000年的带状组团式结构阶段。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空间扩展加快,但广州城市空间结构受地形和行政因素的限制,基本形成以旧城区为依托,以珠江河道和城市干道为轴线,以“云山珠水”自然格局为基础的组团式空间结构。期间经历了由“一”字展开的带状组团结构到“L”字型的带状组团结构的转变,形式不同,但两者均属于组团式的空间结构。
第三阶段是2000年以后的多中心网络式结构阶段。2000年以后,在战略规划的指引下,广州拉开建设,拓展新区,城市由若干不连续的地域空间所组成,地域空间分别围绕不同的核心发展,重工业和新城则布置在城市的郊区,中心城区,南沙,东部开发区等逐渐形成广州具有集聚扩散效应的城市组团,广州多中心网络型的城市结构逐步形成。
广州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与新城的建设具有内在的相关性,新城建设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影响。通过对广州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的分析以及对新城建设发展概况的归纳总结,可以得知广州的城市发展是符合当前“巨型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将通过新城建设形成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这条城市发展客观规律的。广州的新城建设,不仅仅推动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更促使其向优化的方向发展,促使广州由单中心结构走向多中心结构,改善了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Z 44859-2024武术太极剑
- GB/T 22750.1-2024外科植入物陶瓷材料第1部分:高纯氧化铝陶瓷材料
- GB/T 44700-2024国民体质测试器材通用要求
- 2024年度企业网络安全评估与提升合同
-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精美课件
- 2024年度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总承包合同2篇
- 民宿承包经营合同2
- 装潢材料购销合同范本
- 2024年度软件开发项目进度与质量保证合同2篇
- 2024版汽车制造公司与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合同
- 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建设方案
- 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小信号模型
- 三叉神经痛ppt
- 新三年级数学家长会
- 多层喷射沉积技术
- 四级汉译英段落翻译技巧(课堂PPT)
- 《月迹》课堂实录全面版
- 法语常用动词变位(完整版)
- 测量放大器设计
- 尔雅超星语言与文化
- 医疗器械质量体系不合格品处理单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