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工程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b15245e0ceaf43fb4b9359d01d3f86/10b15245e0ceaf43fb4b9359d01d3f861.gif)
![染色体工程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b15245e0ceaf43fb4b9359d01d3f86/10b15245e0ceaf43fb4b9359d01d3f862.gif)
![染色体工程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b15245e0ceaf43fb4b9359d01d3f86/10b15245e0ceaf43fb4b9359d01d3f863.gif)
![染色体工程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b15245e0ceaf43fb4b9359d01d3f86/10b15245e0ceaf43fb4b9359d01d3f864.gif)
![染色体工程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b15245e0ceaf43fb4b9359d01d3f86/10b15245e0ceaf43fb4b9359d01d3f8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染色体工程1第九章染色体工程122什么是染色体工程?染色体工程(chromosomeengineering):是人们按照一定的设计,有计划地消减、添加或代换同种或异种染色体,从而达到定向改变遗传特性和选育新品种的一种技术。广义上讲它还应包括染色体内部的部分遗传操作技术,因此也称为染色体操作。3什么是染色体工程?染色体工程(chromosomeengi第一节人工诱导多倍体第二节雌、雄核发育第三节染色体显微操作技术第四节染色体转移技术第五节人工染色体4第一节人工诱导多倍体4第一节人工诱导多倍体技术方法倍性鉴定方法优点与缺点5第一节人工诱导多倍体5多倍体(polyploid)是指每个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更多染色体组的个体而言。在自然界中,多倍体现象在高等植物中相当多,而动物界却少得多。1939年,Frankhauser和Griftiths首先在两栖类中成功地诱发了三倍体。由于多倍体动物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及抗病能力强等特点,所以人工诱导多倍体、改善动物经济性状倍受重视。6多倍体(polyploid)是指每个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更多染一、技术方法7一、技术方法7多倍体是由于细胞内染色体加倍而形成的,即通过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的放出产生三倍体,或抑制第一次卵裂产生四倍体,可以利用生物、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得到多倍体。8多倍体是由于细胞内染色体加倍而形成的,即通过抑制受精卵1.生物学方法生物学上主要通过杂交尤其是种间杂交获得异源多倍体。Rasch等(1965)年首次证明了三倍体脊椎动物可以通过杂交产生,他们将雌核发育的二倍体帆鱂(Poeciliaformosa)与P.Vittate杂交,得到三倍体后裔。例如用雌性草鱼(2n=48)与雄性三角鲂(2n=48)杂交可以获得子一代染色体数目为72的草鲂杂种三倍体。异育银鲫与兴国红鲤杂交获得的复合四倍体,通过细胞方法证明其产生的原因是受精卵发生了两性融合。这种不同科、属、种之间的远源杂交,会导致第二极体不排出,而产生多倍体。91.生物学方法生物学上主要通过杂交尤其是种间杂交获得异源多包括温度激变(温度休克法)、机械创伤、电离辐射、离心、水静压法和高盐高碱法等。⑴温度休克法:冷休克法(0~5℃)和热休克法(30℃)。
定义:用略高于或略低于致死温度的冷或热休克来诱导三倍体或四倍体的方法。
关键:能否成功地阻止第二次成熟分裂或第二极体的排出。要达到这一点,必须考虑温度处理的开始时间(TA)、处理持续时间(D)和处理温度(T)这三个因素。目前对鱼类使用温度休克法诱导三倍体的工作报道较多。一般来说,冷水性鱼类如鲑科种类应用热休克法好,而温水性鱼类用冷休克效果较好。
优点:廉价、易操作,是诱导动物细胞多倍体化的常用手段,也有利于大规模生产使用。2.物理学方法10包括温度激变(温度休克法)、机械创伤、电离辐射、离心、水⑵水静压法:采用较高的水静压(65kg/cm2)抑制第二极体的放出或第一次卵裂来产生多倍体。优点:诱导率高(一般在90%~100%)、处理时间短(3~5min),对受精卵损伤小、成活率高。
缺点:需要专门的设备——水压机,成本较高,其样品室容量有限,处理卵的量有限,所以不适于大规模生产的。11⑵水静压法:采用较高的水静压(65kg/cm2)抑制第二极
有些化学物质也可以用来阻止第二极体的排出或受精卵的有丝分裂而产生三倍体或四倍体。
细胞松驰素B:能抑制肌动蛋白聚合成微丝,从而抑制细胞质分裂。秋水仙碱:可以抑制细胞分裂中纺缍丝的形成,因而抑制有丝分裂。
其它药物:N2O、CHCIF2和聚乙二醇等。
缺点:化学药品一般比较昂贵、且具有毒性,影响处理后的胚胎发育,同时加上化学药物诱导产生的多倍体往往是在育种上没有价值的镶嵌体,所以化学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不及物理方法。3.化学方法12有些化学物质也可以用来阻止第二极体的排出或受精卵的有丝分二、倍性鉴定方法13二、倍性鉴定方法13间接法:核体积测量、蛋白质电泳、系列化学分析、形态学检查等;直接法:染色体计数、DNA含量测定等。14间接法:核体积测量、蛋白质电泳、系列化学分析、形态学检查等
核体积测量:二倍体/三倍体核体积之比为1:1.5,二倍体与四倍体的核体积之比为1:1.74。核体积测量法省时、简单,在生产现场就能进行而广为人们采用,但缺乏准确性,亦测不出嵌合体,往往需要校正;生化分析:如在关东系银鲫中,三倍体红血球的丙酮酸激酶的含量含著高于二倍体。15核体积测量:二倍体/三倍体核体积之比为1:1.5,二倍体与
染色体计数:是鉴定多倍性倍性的一种最为准确、直接方法,但缺点是费时;DNA含量测定:流式细胞仪。是较为先进常用的方法,其测定快速准确,并能测出嵌合体,但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采用何种方法均有利有弊,进行鉴定主要依赖于所测样本的发育时期、实验要求和所具备的仪器设备条件。16染色体计数:是鉴定多倍性倍性的一种最为准确、直接方法,但缺三、优点与缺点17三、优点与缺点17多倍体育种技术方法简单、见效快,具有潜在的理论和应用价值。许多诱导的多倍体动物如两栖类、鱼类、贝类等都具有良好的生存力和生长率。种间杂种生长快,可以同时具有两个不同的种的优良特性。利用三倍体不育的特性,将生殖腺发育消耗的能量用于动物生长,可以避免因繁殖季节及肉质下降而延误上市时间或影响商品价值,缩短了养殖周期,减少了养殖成本,这在鲍鱼、昆虫等方面已有应用。某些多倍体动物肉质量、含氧量、抗病性等经济性状较二倍体好。
1.优点18多倍体育种技术方法简单、见效快,具有潜在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准确的处理时间;诱导率、成活率及孵化率的提高;准确可靠的倍性鉴定方法的确定。2.缺点19准确的处理时间;2.缺点19第二节雌、雄核发育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的方法雌核发育的鉴别雌核发育的意义人工诱导雄核发育20第二节雌、雄核发育20雌核发育(gynogenesis)是单性生殖的一种,指卵子依靠自己的细胞核发育成个体的生殖行为。同种或异种精子进入卵内只起刺激卵子发育的作用,不形成雄性原核和提供遗传物质,其子代的遗传物质完全来自雌核,只具有母本的性状。自然界中一些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等存在。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是指用经过紫外线、X射线或γ射线等处理后的失活精子来“受精”,再在适当时间施以冷、热、高压等物理处理,以抑制第二极体的排出,使卵子发育为正常的二倍体动物。21雌核发育(gynogenesis)是单性生殖的一种,指卵子依凡雌核发育的个体,都具有纯母系的单倍体染色体组,依赖于卵子染色体组的二倍体化。1911年,赫特威氏就第一个成功地人工消除了精子染色体活性,并发现了“赫特威氏效应”。赫特威氏效应指只有在适当的高辐射剂量下,才能导致精子染色体完全失活,届时精子虽能穿入卵内,却只能起到激活卵球启动发育的作用。22凡雌核发育的个体,都具有纯母系的单倍体染色体组,依赖于卵子染一、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的方法23一、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的方法23物理方法:采用射线包括γ射线、X射线(效果较好)和紫外线(效果较差)等处理精子使精子的遗传物质失活。
化学方法:采用化学物质如甲苯胺蓝、乙烯尿素和二甲基硫酸等消除精子染色体遗传活性的方法。
显微手术法:采用显微操作的方法直接去除受精卵中雄性原核的方法。1.精子遗传物质的失活24物理方法:采用射线包括γ射线、X射线(效果较好)和紫外线(阻止第一次有丝分裂或第二极体的外排;利用温度、压力或化学方法,如冷休克、热休克、流体静水压、细胞松驰素B、聚乙二醇处理等。2.雌核染色体数目减少的阻止25阻止第一次有丝分裂或第二极体的外排;2.雌核染色体数目减少首先将两个不同品系的近交系进行杂交。交配后,在精核与卵核尚未融合之前,从母鼠子宫内冲取受精卵,并用极细的吸管将精核去掉。在细胞松驰素B的处理下使雌核加倍,形成二倍体细胞。二倍体细胞在体外培养到囊胚期后,移植到养母的子宫内,使胚胎继续发育,直至出生。26首先将两个不同品系的近交系进行杂交。26二、雌核发育的鉴别27二、雌核发育的鉴别27鉴别雌核发育的个体,通常以颜色、形态以及生化等方面的指标为依据。也可以通过细胞学的研究,如若是雌核发育,其囊胚细胞中只出现一套来自雌核的染色体,否则雌核和雄核染色体各占一半,得到的是杂交种。用遗传标志的方法来鉴别雄核发育的二倍体化,即由第一次有丝分裂的阻碍,还是由保留极体而来。假如二倍体源自第一次有丝分裂的抑制,杂合雌性个体的子代应该都是纯合型;而如果是通过阻止第二极体的外排产生的雌核发育个体,则子代的情况取决于着丝点与基因间的距离。在着丝点与基因距离远离时,将明显增加杂合型子代的比例。28鉴别雌核发育的个体,通常以颜色、形态以及生化等方面的指标为依三、雌核发育的意义29三、雌核发育的意义29为生产单性种群提供了可能。能迅速地产生同源型二倍体。提供某些致死突变种的生物品质。在农牧渔业生产中,可人工控制性别繁殖。广泛地用于进行基因-着丝点的定位研究。可利用产生新的纯系来筛选除去有害的等位基因。30为生产单性种群提供了可能。30四、人工诱导雄核发育31四、人工诱导雄核发育31雄核发育(androgenesis)是指因经过紫外线、X射线或γ射线处理的卵子与正常的精子受精,再在适当时间施以冷、热或高压等物理处理,使进入卵子内的精子染色体加倍,而发育为完全为父本性状的二倍体。雄核发育的个体的生存率非常低,这是由于精子基因型的纯合性、卵子由于照射的损伤和阻止第一次卵裂处理的损伤等原因造成的。但是仍旧在遗传学基础理论和育种中都有一定的价值,利用雄核生殖的精子可用于冷冻基因库,保存种质资源,对基因世代克隆系的建立,不同种间核质的杂种的产生和YY雄性引起的性别控制等也有特殊的意义。32雄核发育(androgenesis)是指因经过紫外线、X射线第三节染色体显微操作技术染色体分离染色体微切割33第三节染色体显微操作技术331.原理:由于荧光染料Hoechst只对A-T特异性染色,而染料Chromomycin只对G-C特异性染色。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是不同的,因此这些特异性染料和不同染色体上DNA结合的量和比例是不同的。结合这些染料后,再经激光照射,染色体就会呈现不同的荧光带。将特定染色体发出的荧光波长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控制就可将发出同一波长的染色体收集在一起,从而实现染色体的分离。一、
染色体分离341.原理:由于荧光染料Hoechst只对A-T特异性染色,细胞分裂同步处理染色体的荧光色素染色染色体分离2.染色体分离的具体步骤35细胞分裂同步处理2.染色体分离的353636微细玻璃针切割法:采用特细的玻璃针(尖端直径约为0.17μm)在倒置显微镜下对目的基因所在染色体区段进行切割与分离。显微激光切割法:将染色体标本在底部贴有特殊薄膜的培养皿上制作,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系统,依靠高能量激光照射非选择细胞或染色体,使其受热蒸发,最后只留下目的染色体。二、
染色体微切割37微细玻璃针切割法:采用特细的玻璃针(尖端直径约为0.17μm第四节染色体转移技术微细胞介导的基因转移法染色体介导转移法38第四节染色体转移技术38将同特定基因表达有关的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转入受体细胞,使该基因得以表达,并能在细胞分裂中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该技术称为染色体转移(或染色体转导)。微细胞介导的基因转移法(Microcellmediatedgenetransfer,MMGT)染色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法(Chromosomemediatedgenetransfer,CMGT)39将同特定基因表达有关的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转入受体细胞,使该基一、微细胞介导的基因转移法微细胞(或微核体):是指含有一条或几条染色体,外有一薄层细胞质和一个完整质膜的核质体。供体:微细胞优点:简化供体基因的表达、对受体细胞影响小、微核染色体稳定40一、微细胞介导的基因转移法微细胞(或微核体):是指含有一条或微细胞制备微细胞融合41微细胞制备411.微细胞的制备用化学药剂和(如秋水仙素)阻断供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使染色体停滞在有丝分裂中期,从而在染色体周围逐渐形成核膜而成为众多的微核。然后在细胞松弛素B的作用下使微核逐渐突出细胞膜外。最后经过离心获得含有一个微核、四周有一薄层细胞质和质膜界限的微细胞。421.微细胞的制备用化学药剂和(如秋水仙素)阻断供体细胞2.微细胞的融合制备的微细胞只能存活几个小时,但经融合可使其成为能够存活的整体细胞。常采用PEG作为细胞融合剂。最好选用带有营养缺陷标志的受体细胞。由于微细胞的染色体含有互补的原养型基因,微细胞与受体细胞形成的杂合细胞即可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中生长而被筛选出来。432.微细胞的融合制备的微细胞只能存活几个小时,但经融合可染色体介导转移法:是指分离得到相应的染色体后转入受体细胞的一种技术。基本步骤:⑴诱发细胞同步分裂;⑵阻断细胞分裂于中期;⑶破碎细胞;⑷离心收集中期染色体;⑸通过适当的分类转移到受体细胞中去。二、染色体介导转移法44染色体介导转移法:是指分离得到相应的染色体后转入受体细胞的一细胞同步化与染色体的分离染色体的转移受体细胞的分离与鉴定染色体介导转移的过程45细胞同步化与染色体的分离染色体介导转移的过程451.细胞同步化与染色体的分离用秋水仙素及合适的酶处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离心收集中期相细胞沉淀洗涤数次在中性缓冲液中培育用注射针喷射细胞,使染色体释放离心收集染色体沉淀蔗糖梯度离心或用流式细胞测量仪分离单条染色体461.细胞同步化与染色体的分离用秋水仙素及合适的酶处理对数生2.染色体的转移染色体可以通过细胞的吞噬作用而进入受体细胞。一般先采用磷酸钙和染色体一起沉淀,再用二甲基亚砜处理受体细胞,或采用卵磷脂与胆固醇制成的脂质体将染色体转入受体细胞。472.染色体的转移染色体可以通过细胞的吞噬作用而进入受体分离:利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鉴定:染色体组型分析同工酶分析其他方法3.导入基因的受体细胞的分离与鉴定48分离:利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3.导入基因的受体细胞的分离第五节人工染色体49第五节人工染色体49染色体要确保在细胞分裂中保持稳定,必须要能够自我复制和向子细胞中平均分配。它需要3个关键序列,包括自主复制DNA序列(autonomouslyreplicatingsequence,ARS)、着丝粒DNA序列(centromereDNAsequence,CEN)和端粒DNA序列(telomereDNAsequence,TEL)。
50染色体要确保在细胞分裂中保持稳定,必须要能够自我复制和向子细将3个关键序列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拼接起来就得到人造微小染色体(artificialminichromosome),在大片段DNA分子的克隆、基因组分析、基因功能鉴定、基因治疗以及研究染色体结构与功能关系等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目前,正在研究或应用的有:酵母人工染色体(yeastartificialchromosome,YAC)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artificialchromosome,BAC)哺乳动物人工染色体(mammalianartificialchromosome)51将3个关键序列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拼接起来就得到人造微基于ARS、CEN、TEL是线性染色体稳定的功能序列,人们利用这些序列构建载体,重组后的DNA以线性状态存在,这样不仅稳定,而且大大提高了插入外源基因的能力,并且可以像天然染色体一样在寄主细胞中稳定复制和遗传,称为人工染色体。如利用从酵母染色体上分离的ARS、CEN、TEL序列构建载体,然后用这种载体构建的染色体即称为酵母人工染色体。52基于ARS、CEN、TEL是线性染色体稳定的功能
53
54
5555本章内容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欢迎研讨56本章内容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欢迎研讨56【复习思考题】经常采用的人工诱导多倍体形成的手段有哪些?要达到实验条件下二倍体雌核发育目的需要解决哪些问题?选择、判断题:1911年,人工条件下,
第一个在适当的高辐射剂量下成功地人工消除了精子染色体活性,导致精子染色体完全失活。A.赫特威氏B.沃克C.克拉克D.摩尔根多倍体的鉴定不宜采取的方法是
。A.核体积测量B.染色体计数C.血平板计数D.利用血液成分、酶的含量等进行生化分析温度休克法包括冷休克法(0~5度)和热休克法(30度左右)两种,即用略高于或略低于最适温度的冷或热休克来诱导三倍体或四倍体的方法。测定细胞核体积对细胞多倍体进行测定属于直接法。
57【复习思考题】57第九章染色体工程58第九章染色体工程1592什么是染色体工程?染色体工程(chromosomeengineering):是人们按照一定的设计,有计划地消减、添加或代换同种或异种染色体,从而达到定向改变遗传特性和选育新品种的一种技术。广义上讲它还应包括染色体内部的部分遗传操作技术,因此也称为染色体操作。60什么是染色体工程?染色体工程(chromosomeengi第一节人工诱导多倍体第二节雌、雄核发育第三节染色体显微操作技术第四节染色体转移技术第五节人工染色体61第一节人工诱导多倍体4第一节人工诱导多倍体技术方法倍性鉴定方法优点与缺点62第一节人工诱导多倍体5多倍体(polyploid)是指每个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更多染色体组的个体而言。在自然界中,多倍体现象在高等植物中相当多,而动物界却少得多。1939年,Frankhauser和Griftiths首先在两栖类中成功地诱发了三倍体。由于多倍体动物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及抗病能力强等特点,所以人工诱导多倍体、改善动物经济性状倍受重视。63多倍体(polyploid)是指每个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更多染一、技术方法64一、技术方法7多倍体是由于细胞内染色体加倍而形成的,即通过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的放出产生三倍体,或抑制第一次卵裂产生四倍体,可以利用生物、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得到多倍体。65多倍体是由于细胞内染色体加倍而形成的,即通过抑制受精卵1.生物学方法生物学上主要通过杂交尤其是种间杂交获得异源多倍体。Rasch等(1965)年首次证明了三倍体脊椎动物可以通过杂交产生,他们将雌核发育的二倍体帆鱂(Poeciliaformosa)与P.Vittate杂交,得到三倍体后裔。例如用雌性草鱼(2n=48)与雄性三角鲂(2n=48)杂交可以获得子一代染色体数目为72的草鲂杂种三倍体。异育银鲫与兴国红鲤杂交获得的复合四倍体,通过细胞方法证明其产生的原因是受精卵发生了两性融合。这种不同科、属、种之间的远源杂交,会导致第二极体不排出,而产生多倍体。661.生物学方法生物学上主要通过杂交尤其是种间杂交获得异源多包括温度激变(温度休克法)、机械创伤、电离辐射、离心、水静压法和高盐高碱法等。⑴温度休克法:冷休克法(0~5℃)和热休克法(30℃)。
定义:用略高于或略低于致死温度的冷或热休克来诱导三倍体或四倍体的方法。
关键:能否成功地阻止第二次成熟分裂或第二极体的排出。要达到这一点,必须考虑温度处理的开始时间(TA)、处理持续时间(D)和处理温度(T)这三个因素。目前对鱼类使用温度休克法诱导三倍体的工作报道较多。一般来说,冷水性鱼类如鲑科种类应用热休克法好,而温水性鱼类用冷休克效果较好。
优点:廉价、易操作,是诱导动物细胞多倍体化的常用手段,也有利于大规模生产使用。2.物理学方法67包括温度激变(温度休克法)、机械创伤、电离辐射、离心、水⑵水静压法:采用较高的水静压(65kg/cm2)抑制第二极体的放出或第一次卵裂来产生多倍体。优点:诱导率高(一般在90%~100%)、处理时间短(3~5min),对受精卵损伤小、成活率高。
缺点:需要专门的设备——水压机,成本较高,其样品室容量有限,处理卵的量有限,所以不适于大规模生产的。68⑵水静压法:采用较高的水静压(65kg/cm2)抑制第二极
有些化学物质也可以用来阻止第二极体的排出或受精卵的有丝分裂而产生三倍体或四倍体。
细胞松驰素B:能抑制肌动蛋白聚合成微丝,从而抑制细胞质分裂。秋水仙碱:可以抑制细胞分裂中纺缍丝的形成,因而抑制有丝分裂。
其它药物:N2O、CHCIF2和聚乙二醇等。
缺点:化学药品一般比较昂贵、且具有毒性,影响处理后的胚胎发育,同时加上化学药物诱导产生的多倍体往往是在育种上没有价值的镶嵌体,所以化学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不及物理方法。3.化学方法69有些化学物质也可以用来阻止第二极体的排出或受精卵的有丝分二、倍性鉴定方法70二、倍性鉴定方法13间接法:核体积测量、蛋白质电泳、系列化学分析、形态学检查等;直接法:染色体计数、DNA含量测定等。71间接法:核体积测量、蛋白质电泳、系列化学分析、形态学检查等
核体积测量:二倍体/三倍体核体积之比为1:1.5,二倍体与四倍体的核体积之比为1:1.74。核体积测量法省时、简单,在生产现场就能进行而广为人们采用,但缺乏准确性,亦测不出嵌合体,往往需要校正;生化分析:如在关东系银鲫中,三倍体红血球的丙酮酸激酶的含量含著高于二倍体。72核体积测量:二倍体/三倍体核体积之比为1:1.5,二倍体与
染色体计数:是鉴定多倍性倍性的一种最为准确、直接方法,但缺点是费时;DNA含量测定:流式细胞仪。是较为先进常用的方法,其测定快速准确,并能测出嵌合体,但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采用何种方法均有利有弊,进行鉴定主要依赖于所测样本的发育时期、实验要求和所具备的仪器设备条件。73染色体计数:是鉴定多倍性倍性的一种最为准确、直接方法,但缺三、优点与缺点74三、优点与缺点17多倍体育种技术方法简单、见效快,具有潜在的理论和应用价值。许多诱导的多倍体动物如两栖类、鱼类、贝类等都具有良好的生存力和生长率。种间杂种生长快,可以同时具有两个不同的种的优良特性。利用三倍体不育的特性,将生殖腺发育消耗的能量用于动物生长,可以避免因繁殖季节及肉质下降而延误上市时间或影响商品价值,缩短了养殖周期,减少了养殖成本,这在鲍鱼、昆虫等方面已有应用。某些多倍体动物肉质量、含氧量、抗病性等经济性状较二倍体好。
1.优点75多倍体育种技术方法简单、见效快,具有潜在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准确的处理时间;诱导率、成活率及孵化率的提高;准确可靠的倍性鉴定方法的确定。2.缺点76准确的处理时间;2.缺点19第二节雌、雄核发育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的方法雌核发育的鉴别雌核发育的意义人工诱导雄核发育77第二节雌、雄核发育20雌核发育(gynogenesis)是单性生殖的一种,指卵子依靠自己的细胞核发育成个体的生殖行为。同种或异种精子进入卵内只起刺激卵子发育的作用,不形成雄性原核和提供遗传物质,其子代的遗传物质完全来自雌核,只具有母本的性状。自然界中一些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等存在。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是指用经过紫外线、X射线或γ射线等处理后的失活精子来“受精”,再在适当时间施以冷、热、高压等物理处理,以抑制第二极体的排出,使卵子发育为正常的二倍体动物。78雌核发育(gynogenesis)是单性生殖的一种,指卵子依凡雌核发育的个体,都具有纯母系的单倍体染色体组,依赖于卵子染色体组的二倍体化。1911年,赫特威氏就第一个成功地人工消除了精子染色体活性,并发现了“赫特威氏效应”。赫特威氏效应指只有在适当的高辐射剂量下,才能导致精子染色体完全失活,届时精子虽能穿入卵内,却只能起到激活卵球启动发育的作用。79凡雌核发育的个体,都具有纯母系的单倍体染色体组,依赖于卵子染一、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的方法80一、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的方法23物理方法:采用射线包括γ射线、X射线(效果较好)和紫外线(效果较差)等处理精子使精子的遗传物质失活。
化学方法:采用化学物质如甲苯胺蓝、乙烯尿素和二甲基硫酸等消除精子染色体遗传活性的方法。
显微手术法:采用显微操作的方法直接去除受精卵中雄性原核的方法。1.精子遗传物质的失活81物理方法:采用射线包括γ射线、X射线(效果较好)和紫外线(阻止第一次有丝分裂或第二极体的外排;利用温度、压力或化学方法,如冷休克、热休克、流体静水压、细胞松驰素B、聚乙二醇处理等。2.雌核染色体数目减少的阻止82阻止第一次有丝分裂或第二极体的外排;2.雌核染色体数目减少首先将两个不同品系的近交系进行杂交。交配后,在精核与卵核尚未融合之前,从母鼠子宫内冲取受精卵,并用极细的吸管将精核去掉。在细胞松驰素B的处理下使雌核加倍,形成二倍体细胞。二倍体细胞在体外培养到囊胚期后,移植到养母的子宫内,使胚胎继续发育,直至出生。83首先将两个不同品系的近交系进行杂交。26二、雌核发育的鉴别84二、雌核发育的鉴别27鉴别雌核发育的个体,通常以颜色、形态以及生化等方面的指标为依据。也可以通过细胞学的研究,如若是雌核发育,其囊胚细胞中只出现一套来自雌核的染色体,否则雌核和雄核染色体各占一半,得到的是杂交种。用遗传标志的方法来鉴别雄核发育的二倍体化,即由第一次有丝分裂的阻碍,还是由保留极体而来。假如二倍体源自第一次有丝分裂的抑制,杂合雌性个体的子代应该都是纯合型;而如果是通过阻止第二极体的外排产生的雌核发育个体,则子代的情况取决于着丝点与基因间的距离。在着丝点与基因距离远离时,将明显增加杂合型子代的比例。85鉴别雌核发育的个体,通常以颜色、形态以及生化等方面的指标为依三、雌核发育的意义86三、雌核发育的意义29为生产单性种群提供了可能。能迅速地产生同源型二倍体。提供某些致死突变种的生物品质。在农牧渔业生产中,可人工控制性别繁殖。广泛地用于进行基因-着丝点的定位研究。可利用产生新的纯系来筛选除去有害的等位基因。87为生产单性种群提供了可能。30四、人工诱导雄核发育88四、人工诱导雄核发育31雄核发育(androgenesis)是指因经过紫外线、X射线或γ射线处理的卵子与正常的精子受精,再在适当时间施以冷、热或高压等物理处理,使进入卵子内的精子染色体加倍,而发育为完全为父本性状的二倍体。雄核发育的个体的生存率非常低,这是由于精子基因型的纯合性、卵子由于照射的损伤和阻止第一次卵裂处理的损伤等原因造成的。但是仍旧在遗传学基础理论和育种中都有一定的价值,利用雄核生殖的精子可用于冷冻基因库,保存种质资源,对基因世代克隆系的建立,不同种间核质的杂种的产生和YY雄性引起的性别控制等也有特殊的意义。89雄核发育(androgenesis)是指因经过紫外线、X射线第三节染色体显微操作技术染色体分离染色体微切割90第三节染色体显微操作技术331.原理:由于荧光染料Hoechst只对A-T特异性染色,而染料Chromomycin只对G-C特异性染色。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是不同的,因此这些特异性染料和不同染色体上DNA结合的量和比例是不同的。结合这些染料后,再经激光照射,染色体就会呈现不同的荧光带。将特定染色体发出的荧光波长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控制就可将发出同一波长的染色体收集在一起,从而实现染色体的分离。一、
染色体分离911.原理:由于荧光染料Hoechst只对A-T特异性染色,细胞分裂同步处理染色体的荧光色素染色染色体分离2.染色体分离的具体步骤92细胞分裂同步处理2.染色体分离的359336微细玻璃针切割法:采用特细的玻璃针(尖端直径约为0.17μm)在倒置显微镜下对目的基因所在染色体区段进行切割与分离。显微激光切割法:将染色体标本在底部贴有特殊薄膜的培养皿上制作,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系统,依靠高能量激光照射非选择细胞或染色体,使其受热蒸发,最后只留下目的染色体。二、
染色体微切割94微细玻璃针切割法:采用特细的玻璃针(尖端直径约为0.17μm第四节染色体转移技术微细胞介导的基因转移法染色体介导转移法95第四节染色体转移技术38将同特定基因表达有关的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转入受体细胞,使该基因得以表达,并能在细胞分裂中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该技术称为染色体转移(或染色体转导)。微细胞介导的基因转移法(Microcellmediatedgenetransfer,MMGT)染色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法(Chromosomemediatedgenetransfer,CMGT)96将同特定基因表达有关的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转入受体细胞,使该基一、微细胞介导的基因转移法微细胞(或微核体):是指含有一条或几条染色体,外有一薄层细胞质和一个完整质膜的核质体。供体:微细胞优点:简化供体基因的表达、对受体细胞影响小、微核染色体稳定97一、微细胞介导的基因转移法微细胞(或微核体):是指含有一条或微细胞制备微细胞融合98微细胞制备411.微细胞的制备用化学药剂和(如秋水仙素)阻断供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使染色体停滞在有丝分裂中期,从而在染色体周围逐渐形成核膜而成为众多的微核。然后在细胞松弛素B的作用下使微核逐渐突出细胞膜外。最后经过离心获得含有一个微核、四周有一薄层细胞质和质膜界限的微细胞。991.微细胞的制备用化学药剂和(如秋水仙素)阻断供体细胞2.微细胞的融合制备的微细胞只能存活几个小时,但经融合可使其成为能够存活的整体细胞。常采用PEG作为细胞融合剂。最好选用带有营养缺陷标志的受体细胞。由于微细胞的染色体含有互补的原养型基因,微细胞与受体细胞形成的杂合细胞即可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中生长而被筛选出来。1002.微细胞的融合制备的微细胞只能存活几个小时,但经融合可染色体介导转移法:是指分离得到相应的染色体后转入受体细胞的一种技术。基本步骤:⑴诱发细胞同步分裂;⑵阻断细胞分裂于中期;⑶破碎细胞;⑷离心收集中期染色体;⑸通过适当的分类转移到受体细胞中去。二、染色体介导转移法101染色体介导转移法:是指分离得到相应的染色体后转入受体细胞的一细胞同步化与染色体的分离染色体的转移受体细胞的分离与鉴定染色体介导转移的过程102细胞同步化与染色体的分离染色体介导转移的过程451.细胞同步化与染色体的分离用秋水仙素及合适的酶处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离心收集中期相细胞沉淀洗涤数次在中性缓冲液中培育用注射针喷射细胞,使染色体释放离心收集染色体沉淀蔗糖梯度离心或用流式细胞测量仪分离单条染色体1031.细胞同步化与染色体的分离用秋水仙素及合适的酶处理对数生2.染色体的转移染色体可以通过细胞的吞噬作用而进入受体细胞。一般先采用磷酸钙和染色体一起沉淀,再用二甲基亚砜处理受体细胞,或采用卵磷脂与胆固醇制成的脂质体将染色体转入受体细胞。1042.染色体的转移染色体可以通过细胞的吞噬作用而进入受体分离:利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鉴定:染色体组型分析同工酶分析其他方法3.导入基因的受体细胞的分离与鉴定105分离:利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3.导入基因的受体细胞的分离第五节人工染色体106第五节人工染色体49染色体要确保在细胞分裂中保持稳定,必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发展方向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人工器官行业供需态势、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智研咨询)
- 2024年12月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局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电气设备给油脂标准
- 秋季养生课件
- 第2节 运动的描述(备课讲义)-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讲义和课后训练(人教版)
- Unit 1 Meeting new people Part A Let's talk Do a survey【知识精研】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下册 -
- 《老年痴呆的护理》课件
- 《经济知识竞赛》课件
- 1.1+人口分布 【知识精研】高一地理下学期 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mgo-al2o3-sio2三元相图解析
- 法医解剖室管理制度
-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分类汇编及解析
- 06岁儿童眼保健知识培训课件
- 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操作指引(2023版)
- 布草类送洗记录表
- 三年级数学口算题300道 (可直接打印)
- 益生芽孢杆菌体外抑菌活性及耐药性研究
- 2023数联网(DSSN)白皮书
- 消防设施操作和维护保养规程
- 寰枢椎脱位的护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