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尔干之犯罪学理论课件_第1页
涂尔干之犯罪学理论课件_第2页
涂尔干之犯罪学理论课件_第3页
涂尔干之犯罪学理论课件_第4页
涂尔干之犯罪学理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犯罪學與刑法課程蔡蕙芳教授1犯罪學與刑法課程蔡蕙芳教授1犯罪學理論(一)現代犯罪學理論

生物學觀點心理學觀點社會學觀點2犯罪學理論(一)現代犯罪學理論現代犯罪學理論之類別社會衝突理論社會結構理論社會過程理論整合理論選擇理論心理學觀點生物社會學觀點犯罪行為現代犯罪學理論之類別社會衝突理論社會結構理論社會過程理論整合犯罪學理論(二)一、古典學派、新古典學派(傳統刑法基礎)二、實證主義學派:

---生物學理論---心理學理論----社會學理論社會實證理論(SocialPositivism)4犯罪學理論(二)一、古典學派、新古典學派(傳統刑法基礎)4古典主義之犯罪學理論5一、以人具有自由意志(freewill),而非已經「被決定」(決定論)為基礎來解釋犯罪行為。二、因為犯罪是基於自由意志所為,因此,刑罰理論中之「應報理論」與此思想關係密切。既然是出於自由意志所為,就應當對自己的決定、自己的行為負責。三、貝加利亞(CesareBeccaria)於1764年出版之「犯罪與刑罰」(AnEssayonCrimesandPunishments)以「社會契約」為基礎,來論證國家處罰人民的權利(therighttopunish)。

--刑罰唯一的合法目的是考量「效用」(utility

)。換句話說,因為使用刑罰是能為最大多數人創造最大幸福,因此刑罰的存在才有正當性。---刑罰目的包括:一般預防與個別預防。古典主義之犯罪學理論5一、以人具有自由意志(freewi新古典主義觀點下之犯罪學一、著眼於古典理論在實際上難以運用而對之進行修正。---人真的有「自由意志」嗎?真的有訂立「社會契約」嗎?二、發展於1800年早期。三、主張某些因素會影響人類之自由意志,例如,精神上疾病。四、承認有些情況下之行為可以作為減輕責任能力之基礎。6新古典主義觀點下之犯罪學一、著眼於古典理論在實際上難以運用6案例:罹患妄想性精神病的女子劉○○恨女同事,教唆男友黃○○對女同事性侵害、拍裸照,並強盜財物,手段凶殘。台中地方法院根據醫院診斷,認為劉女仍有判斷能力,判她與三嫌五年至十八年徒刑;劉姓少年由少年法庭審理中。法官審理,劉韶儀辯稱罹患強迫症、被害妄想及自體免疫力失控之重大傷病「貝塞特氏症候群」,學業、職業及人際社會功能明顯退化,近兩年已達「妄想性精神病」,防衛性反覆檢查門鎖、食物是否中毒;現持續治療中,並請求在家治療。但成大醫院鑑定指出,劉女經神經學檢查及腦波均無明顯異常,無法診斷出貝塞特氏症(Behcet’sDisease)誘發精神疾病,自幼雖有人際關係不佳,主要表現為社交退縮,且劉女經測驗智商一一五,因此認為,劉女教唆犯案之時,屬於輕度精神耗弱,並非毫無判斷能力。

涂尔干之犯罪学理论课件新古典主義觀點下理性選擇理論一、本理論認為並不需要以貧窮、智商、衝動或破碎家庭等因素來解釋犯罪行為。二、人類的選擇是在個人限制與情況限制下,根據可選擇的機會來做出決定。三、犯罪行為只是人類追求最大效用的理性行為中例示。也就是,現代經濟學理論所採用邊沁最大利益與最小痛苦之理論。本理論強調一個人選擇去犯罪過程,承認因為想犯罪而去犯罪的人。四、犯罪是一種選擇過程:將某種犯罪之機會、成本、利益。每一種犯罪都有其特性。因此,要解釋犯罪必須依據不同的犯罪類型來解釋。8新古典主義觀點下理性選擇理論一、本理論認為並不需要以貧窮、智實證主義觀點下之犯罪學一、起源於哲學中之實證哲學(positivephilosophy)、採用實驗科學之邏輯與方法論。二、基於的理論假設:(一)人類的行為已經受到生物方面之決定(BiologicalDeterminismGeneticDeterminism),並非基於自由意志所為。(二)「犯罪人」經常不同於「非犯罪人」。(三)犯罪通常是由多種原因所互動所產生。9實證主義觀點下之犯罪學一、起源於哲學中之實證哲學(posi生物學觀點下之犯罪學傳統之生物犯罪學理論(Biocriminology):人類與生俱來的體格、基因上特徵(genetics,orexternalobservablephysicalcharacteristics)造成犯罪行為,因此,「犯罪人」與「非犯罪人」在生理構造上有所不同。犯罪的原因是「生理上的缺陷」(biologicalinferiority

)。geneticinheritance,andotherconditionsaffectingthebody一、生物學:體貌特徵Constitutionaltheoriesexplaincriminalitybyreferencetooffender’sbodytype,如,生來犯罪人(CesarLombroso(1835-1909))二、遺傳學:家庭譜系(統計學TheJukeFamilyTheKallikakFamily)、雙胞胎、養子(對照法)三、現代生物學:食物中之色素與鉛、暴露於輻射、腦運作失衡。10生物學觀點下之犯罪學傳統之生物犯罪學理論(Biocrimin生物學觀點下之犯罪學修正理論:(一)現今,大多數的犯罪學者都認同犯罪源於複雜的成因,人的生物因素與人所處環境(社會)相互互動而產生。此即「生物社會學理論」(BiosocialTheory)。(二)生物特徵或基因只是預先決定了某些人的某些行為模式的傾向,某個人是否真的犯罪仍受她(或他)所處環境的影響。換句話說,環境會讓行為人「順著」或「逆著」她(或他)的內在傾向而為。11生物學觀點下之犯罪學修正理論:11研究主題:(一)智力與犯罪過去普遍認為犯罪與低智商有關。但1931年的一個研究證明二者間並無關係。

(二)精神分析理論:以弗洛伊德為代表。他認為那些無法化解深層問題的人是心理變態(psychopaths)。psychopathicdeviance(strange/abnormalthoughts研究主題:社會學觀點下之犯罪學基本理論:人類居住於社會團體中,該團體或該團體的結構對人類的行為產生影響力。換句話說,人的行為是由她或(他)所處的環境所決定,因此,他們拒絕生來犯罪人概念。13社會學觀點下之犯罪學基本理論:13社會學觀點下之犯罪學(一)芝加哥學派:試圖證明某個區域的犯罪率與該區域的某些特徵有關。高犯罪率與該區域之學校與家庭解體(socialdisorganization)有關。(二)涂爾幹無規範理論、與以無規範理論為基礎之緊張理論(StrainTheory):價值相衝突的無規範狀態。anomie狀態使得人們對行為規範或自己的角色產生混淆。EmileDurkheim–crimeisnormal,inevitable,andperhapsusefultosociety.Anomie–alackofnormsorsocialstandardscausedbyrapidsocialchange.(三)學習理論(SocialLearningTheory):犯罪行為是經由學習產生。(四)社會控制理論:「為什麼有些人不犯罪?」因為他們屬於某個群體,受到該群體規範所拘束。幾乎所有的控制理論都是以青少年犯罪為研究對象。14社會學觀點下之犯罪學(一)芝加哥學派:試圖證明某個區域的犯罪芝加哥學派芝加哥學派:試圖證明某個區域的犯罪率與該區域的某些特徵有關。高犯罪率與該區域之學校與家庭解體(socialdisorganization)有關。ChicagoSchoolCrimeisareactiontoenvironmentsthatareinadequateforhumanrelationshipsanddevelopment.NOTaresultofpersonaltraits.15芝加哥學派芝加哥學派:試圖證明某個區域的犯罪率與該區域的某涂爾幹之犯罪學理論社會從機械連帶(mechanical

solidarity)轉變為有機連帶(organicsolidarity)時,發生了無規範狀態(anomie)。社會繁榮了,為什麼還有自殺?無規範狀態使得人們對生存所依賴的行為規範或自己的角色產生混淆,同時產生自殺與犯罪。機械性之團結或連帶(MechanisticSolidarity)社會是小型、同質性人們是因傳統習慣而凝聚在一起 人類的行為是由非正式的社會控制機制所規範人們間之共識性強:通過施加壓力(如,刑事制裁)以追求社會的一致性。把某些行為規定為犯罪就是強迫社會中每一個人凝聚為同質性、一致性,維護了社會團結。有機性之團結或連帶(OrganicSolidarity)

社會是大型、非同質性人們是因之繁榮之需求而凝聚在一起人類的行為是由正式的社會控制機制所規範人們間之衝突性高16涂爾幹之犯罪學理論社會從機械連帶(mechanicals涂爾幹之犯罪學理論犯罪產生的原因若大家關於對與錯的想法一致時,並不會有犯罪產生。一旦人們的思想不存在差異性,人們的創造力、獨立思考能力將會停滯。正因為思想的差異性,犯罪同時存在於貧窮與富裕環境中,因此,犯罪如同人的出生與死亡,是正常的現象。沒有犯罪的社會是不可能存在的。如果有,該社會可能是由極權控制的社會,壓制性強以致於沒有人能反對當權者之意志。一旦有人起身反抗集體意識,則被視為「犯罪人」。例子有:蘇格拉底、耶穌、甘地,以及從事各種社會運動、政治運動的領袖。17涂爾幹之犯罪學理論犯罪產生的原因17涂爾幹之犯罪學理論18有時,犯罪是有正面價值。犯罪是社會的一部份,犯罪也是社會進步而必須付出的代價。相類似:每個小孩子都可能做錯事,沒有做錯事的小孩代表是遭受到病態的過度控制,消滅了小孩長大獨立的可能性。換句話說,小孩做錯事是為他長大而付出的代價。犯罪引起人們注意社會生病了,例如,犯罪率增加代表著社會需要改變。思考:犯罪率顯著降低,代表著何種涵義?涂爾幹之犯罪學理論18有時,犯罪是有正面價值。犯罪是社會的一緊張理論強調「社會結構」之犯罪學理論以合法手段取得成功機會若是被阻斷,將會導致犯罪產生。三種緊張理論學派無規範理論少年非行次文化理論差異機會理論緊張理論強調「社會結構」之犯罪學理論莫爾頓之緊張理論(一)雖以涂爾幹無規範理論為基礎,但內容上有所差異。涂爾幹認為,社會變遷過速與犯罪發生有關。Merton分析美國社會後所得到的結論是,美國相對穩定社會結構與其高犯罪率有關,也與社會底部階層之較高犯罪率有關。他以「社會結構性緊張」為描述美國社會的情況。美國社會以追求財富為個人目標,由於取得財富的合法的制度性手段是有限的,這使某些人們(特別是下層階級)處於壓力狀態。--下層階級中只有最具才能與勤奮者才可能通過制度性手段取得財富。「有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有人一落地就是人上人」20莫爾頓之緊張理論(一)20莫爾頓之緊張理論(二)每個人調適壓力的方法不同:遵從(Conformity):有些人們選擇順服,加入遊戲,遵守遊戲規則,以自己的能力與努力取得財富。創新(Innovation):有些人選擇以不合法手段追求財富。<犯罪產生。形式主義(Ritualism):有些人選擇不積極追求財富。不會因無法取得財富而沮喪,因為已經放棄此目標,也不會使自己陷於麻煩中,僅「形式上」遵守社會價值,此即一般社會中「小心謹慎」或「故步自封」之處事方式。退卻主義(Retreatism):有些完全退出財富競爭行列。叛逆模式(Rebellion):有些人選擇推翻社會中追求財富之目標與即有取得財富的手段。21莫爾頓之緊張理論(二)每個人調適壓力的方法不同:21學習理論(一)

22Sutherland之學習理論(LearningTheory)認為,犯罪是經由與他人互動之社會化過程(Socialization)中所正常學習而得,亦即,學習他人的觀念思想而產生。他的見解推翻了心理學觀點中,犯罪是由心理上不正常人所犯的觀點。他認為犯罪是心理正常人受到環境影響的結果。可以「社會過程理論」(SocialProcessTheory)表示。學習理論(一)22Sutherland之學習理論(Learn涂尔干之犯罪学理论课件學習理論(二)Akers將史金納(Skinner)之「行為理論」(behaviorism)融入不同交往概念之學習理論中。修正理論:以「不同交往理論」(DifferentialAssociationTheory)解釋。既可以透過「操作性制約反應理論」(Operantconditioning

)之「強化作用」,也可以通過社會互動習得。在社會互動中,他人的行為對犯罪有強化作用或辨別作用。社會學習的重要來源是與不同對象交往,包括贊同違法行為與不贊同違法行為之他人。方式:人群往來價值觀之直接傳遞、或通過認同較疏遠的相關團體而產生間接價值觀之傳遞。價值觀反應了人們賦予自身行為的意義。學習過程:與不同人交往、價值觀傳遞、模仿、社會強化的順序而被接受,之後又通過社會與非社會的強化而得到鞏固。24學習理論(二)Akers將史金納(Skinner)之「行為理操作性制約(conditioning)反應理論與過去經驗的「記憶」有關。以習以為常方式來反應。正面(積極)與負面(消極)增強的可能性。如果X與Y已經被聯想在一起,會使Y較可能被重複想起,則X是Y行為的正面(積極)強化。如,狗「學得了」聽到鈴聲的反應是流口水。這種制約反應是無意義的,也不是出於任何目的,只是習慣的「回應」環境中之各種「刺激」。操作性制約(conditioning)反應理論與過去經驗的「涂尔干之犯罪学理论课件涂尔干之犯罪学理论课件控制理論(一)TravisHirschi是最受認同的控制理論學者。他在1969年出版的「青少年非行原因」(CausesofDelinquency)一書中發表以下意見:沒有必要解釋青少年犯罪的動機,因為我們都是動物,天生就可能犯罪。應該探究為什麼有人不去犯罪?他發現與家庭、學校、同伴等社會團體之間具有緊密關係的青少年實施犯罪的可能性較小。他認為青少年若加入團體承諾遵守行為規約(依附)、參與社會上之一般活動(參與、投入正軌生活)、對道德與法律有所認識(信念)較不會犯罪。

28控制理論(一)TravisHirschi是最受認同的控制控制理論(二)

29

MichaelGottfredsonandTravisHirschi於1990年提出了可以用來解釋所有類型犯罪行為與青少年犯罪行為的理論。本理論的核心思想:不適當或不足夠的社會化與教養(最重要為學校與家庭),使人產生低的自我控制。低的控制力之人都具有以下特徵:愛冒風險、衝動、追求刺激、犯罪只需些微技術或計畫、僅簡單願望之直接滿足,只得到短期利益,但帶給被害人痛苦與不舒服。控制理論(二)29以批判觀點解釋犯罪基本理論:源自於1960年代美國發展,主張犯罪行為是被那些支配、限制他們的組織或體系所「製造」出來。標籤理論衝突理論

---馬克斯觀點

30以批判觀點解釋犯罪基本理論:源自於1960年代美國發展,主張標籤理論(一)標籤理論(Stigmatizationlabelingtheory)研究的對象是「入罪化過程」(把某種行為定義為犯罪的過程)是某些犯罪產生的原因,而非犯罪人本身的特性。一旦某人開始犯罪,被送入刑事司法體系,就會被貼標籤為犯罪人。因此,犯罪是在社會中產生出來的。31標籤理論(一)標籤理論(Stigmatizationlab標籤理論(二)標籤理論本理論研究以下三個問題:問題一:哪一類型行為取得「犯罪」這個標籤?

--沒有本質上之犯罪行為,犯罪取決於社會對某行為的回應。掌握道德者負責定義何種行為是犯罪。問題二:誰較有可能取得「犯罪人」這個標籤?

---行為並非考量成立犯罪時,最重要的因素。其他重要的因素還有:種族、社會階級、性別、警察可使用的資源、政治需求。

32標籤理論(二)標籤理論本理論研究以下三個問題:32標籤理論(三)問題三:取得這些標籤後會有何種結果?--標籤本身會成為後來犯罪的原因。--刑事司法體系使一個人成為犯罪人或非行者。--犯罪標籤犯罪行為增加。---標籤影響自我定義,在與他人互動中會產生影響。33標籤理論(三)問題三:取得這些標籤後會有何種結果?33衝突理論一、衝突犯罪學理論(ConflictCriminology)研究的焦點是社會上所存在的各種團體或階層之利益衝突,如:富人與窮人之衝突、管理階層與勞工階層、多數族群與少數族群之衝突等。二、本理論認為犯罪是政治與經濟力強大的族群由使用刑事司法體系(刑法的制定與施行)控制弱勢者。34衝突理論一、衝突犯罪學理論(ConflictCrimino衝突理論與白領犯罪Sutherland白領犯罪之研究,他認為價值觀決定某類行為是否為犯罪(價值與信念導致犯罪)。上層階級(白領犯罪)與下層階級之犯罪並無本質上差異,之所以有不同的犯罪率在於上層階級可以透過他們所擁有的政治力於而影響刑法的制訂與執行。當上層階級所正常習得行為即使已經侵害社會,也不會被規定為犯罪。反之,下層階級所習得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時,這些行為會被認定為犯罪與被審判處罰。此即衝突理論。35衝突理論與白領犯罪Sutherland白領犯罪之研究,他認為整合之衝突理論將前述各種觀點下之犯罪理論整合論述一般性的社會結構特徵。相類似社會結構環境中個人習得相類似行為模式的過程。行為模式與制定、實施刑法的過程聯繫以解釋官方正式公布之犯罪率分佈。36整合之衝突理論將前述各種觀點下之犯罪理論整合36整合之衝突理論將前述各種觀點下之犯罪理論整合論述一般性的社會結構特徵。相類似社會結構環境中個人習得相類似行為模式的過程。行為模式與制定、實施刑法的過程聯繫以解釋官方正式公布之犯罪率分佈。37整合之衝突理論將前述各種觀點下之犯罪理論整合37批判犯罪學理論

馬克斯主義觀點馬克斯之社會史觀歷史上每一種社會都有階級鬥爭中產階級(bourgeoisie)興起資本主義社會(追求利潤之最大化):統治階級(有產階級:市民、封建主、資本家)與被統治階級(無產階級:奴隸、農奴、受薪勞工)相衝突。無產階級革命無階級的社會來臨38批判犯罪學理論

馬克斯主義觀點馬克斯之社會史觀38批判犯罪學理論

馬克斯主義觀點馬克斯對社會之描述:唯物論、經濟史觀--人類歷史的各個階段可依生產模式(modesofproduction)來分類。--首次使用建築譬喻描繪社會存在著上層與基礎兩個結構。政治與意識型態在上層結構(非經濟關係),生產模式在下層(經濟關係)。---上層結構(法律、政治、道德、哲學、宗教)雖有其發展的獨立性,但最終仍依賴生產結構(經濟關係)。經濟擁有最後的決定性力量。---法律、政治、道德等被迫調整以適用經濟生活的改變。評論:資本主義興起,下層經濟結構產生變化,確實影響了法律體系與司法。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與經濟形式也仰賴法律,如:契約、採產、買賣、所有權、公司等。39批判犯罪學理論

馬克斯主義觀點馬克斯對社會之描述:唯物論、經社會的上層與下層結構上層結構下層結構:生產模式生產手段(技術、資源、知識)生產關係:決定了階級與社會的財富支撐-類似於基地形塑與限制了建築物)社會的上層與下層結構上層結構下層結構:生產模式支撐批判犯罪學理論

馬克斯主義觀點運用馬克斯主義來解釋犯罪:在馬克斯的概念架構中定義犯罪與刑罰。共同觀點:犯罪(刑罰)與社會之結構有關,亦即,上層階級在政治與社會方面對下層階級之壓迫與控制(階級鬥爭)。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創造產生高犯罪率的條件。政治上上層的統治工具之一即是犯罪控制方法。41批判犯罪學理論

馬克斯主義觀點運用馬克斯主義來解釋犯罪:在馬批判犯罪學理論

馬克斯主義觀點WillemBonger:CriminalityandEconomicConditions(1905)犯罪是來自想犯罪的想法。犯罪想法比較可能發生在強調利己(egoism)多於利他(altruism)的社會中。資本主義強調利己主義。42批判犯罪學理論

馬克斯主義觀點42未來犯罪學理論的發展趨勢

整合採用相同研究取向之多種理論整合採用不同研究取向之多種理論從生活歷程(Lifecourse)觀點研究:發展犯罪學(參:課本146頁以下)整體觀點43未來犯罪學理論的發展趨勢

43

發展犯罪學

實證資料顯示:--隨著年齡成長,犯罪率快速增加。--最高點是在十幾歲到二十歲初。--之後,犯罪率逐漸下降。傳統的犯罪學理論如何解釋這些資料?生理、心理、社會因素。以年齡為基礎的發展犯罪學主張:不同因素在不同年紀有不同的效果。44

發展犯罪學

實證資料顯示:44SocialecologyofvictimizationWhen:6p.m..to6amPersonallarcenyduringdayMoreseriousatnightWhere:Open,publicarea,onlyrapeandsimpleassaultinhomesCentralcitySocialecologyofvictimizatioAgeofVictims

Violentcrimerateper1,000personsinagegroup:NCVS(2004)AgeofVictims

ViolentcrimerGenderofVictims

Violentcrimerateper1,000persons

NCVS(2004)25.117.2GenderofVictims

ViolentcrimRelationshipofOffendertoVictimsbyGenderofVictims

(Inpercentages:NCVS2004)50344864RelationshipofOffendertoViRelationshipofOffendertoVictimsbyGenderofVictims:IntimatesandStrangersasPerpetrators(Inpercentages:NCVS2004)503439643542169RelationshipofOffendertoVi犯罪學與刑法課程蔡蕙芳教授50犯罪學與刑法課程蔡蕙芳教授1犯罪學理論(一)現代犯罪學理論

生物學觀點心理學觀點社會學觀點51犯罪學理論(一)現代犯罪學理論現代犯罪學理論之類別社會衝突理論社會結構理論社會過程理論整合理論選擇理論心理學觀點生物社會學觀點犯罪行為現代犯罪學理論之類別社會衝突理論社會結構理論社會過程理論整合犯罪學理論(二)一、古典學派、新古典學派(傳統刑法基礎)二、實證主義學派:

---生物學理論---心理學理論----社會學理論社會實證理論(SocialPositivism)53犯罪學理論(二)一、古典學派、新古典學派(傳統刑法基礎)4古典主義之犯罪學理論54一、以人具有自由意志(freewill),而非已經「被決定」(決定論)為基礎來解釋犯罪行為。二、因為犯罪是基於自由意志所為,因此,刑罰理論中之「應報理論」與此思想關係密切。既然是出於自由意志所為,就應當對自己的決定、自己的行為負責。三、貝加利亞(CesareBeccaria)於1764年出版之「犯罪與刑罰」(AnEssayonCrimesandPunishments)以「社會契約」為基礎,來論證國家處罰人民的權利(therighttopunish)。

--刑罰唯一的合法目的是考量「效用」(utility

)。換句話說,因為使用刑罰是能為最大多數人創造最大幸福,因此刑罰的存在才有正當性。---刑罰目的包括:一般預防與個別預防。古典主義之犯罪學理論5一、以人具有自由意志(freewi新古典主義觀點下之犯罪學一、著眼於古典理論在實際上難以運用而對之進行修正。---人真的有「自由意志」嗎?真的有訂立「社會契約」嗎?二、發展於1800年早期。三、主張某些因素會影響人類之自由意志,例如,精神上疾病。四、承認有些情況下之行為可以作為減輕責任能力之基礎。55新古典主義觀點下之犯罪學一、著眼於古典理論在實際上難以運用6案例:罹患妄想性精神病的女子劉○○恨女同事,教唆男友黃○○對女同事性侵害、拍裸照,並強盜財物,手段凶殘。台中地方法院根據醫院診斷,認為劉女仍有判斷能力,判她與三嫌五年至十八年徒刑;劉姓少年由少年法庭審理中。法官審理,劉韶儀辯稱罹患強迫症、被害妄想及自體免疫力失控之重大傷病「貝塞特氏症候群」,學業、職業及人際社會功能明顯退化,近兩年已達「妄想性精神病」,防衛性反覆檢查門鎖、食物是否中毒;現持續治療中,並請求在家治療。但成大醫院鑑定指出,劉女經神經學檢查及腦波均無明顯異常,無法診斷出貝塞特氏症(Behcet’sDisease)誘發精神疾病,自幼雖有人際關係不佳,主要表現為社交退縮,且劉女經測驗智商一一五,因此認為,劉女教唆犯案之時,屬於輕度精神耗弱,並非毫無判斷能力。

涂尔干之犯罪学理论课件新古典主義觀點下理性選擇理論一、本理論認為並不需要以貧窮、智商、衝動或破碎家庭等因素來解釋犯罪行為。二、人類的選擇是在個人限制與情況限制下,根據可選擇的機會來做出決定。三、犯罪行為只是人類追求最大效用的理性行為中例示。也就是,現代經濟學理論所採用邊沁最大利益與最小痛苦之理論。本理論強調一個人選擇去犯罪過程,承認因為想犯罪而去犯罪的人。四、犯罪是一種選擇過程:將某種犯罪之機會、成本、利益。每一種犯罪都有其特性。因此,要解釋犯罪必須依據不同的犯罪類型來解釋。57新古典主義觀點下理性選擇理論一、本理論認為並不需要以貧窮、智實證主義觀點下之犯罪學一、起源於哲學中之實證哲學(positivephilosophy)、採用實驗科學之邏輯與方法論。二、基於的理論假設:(一)人類的行為已經受到生物方面之決定(BiologicalDeterminismGeneticDeterminism),並非基於自由意志所為。(二)「犯罪人」經常不同於「非犯罪人」。(三)犯罪通常是由多種原因所互動所產生。58實證主義觀點下之犯罪學一、起源於哲學中之實證哲學(posi生物學觀點下之犯罪學傳統之生物犯罪學理論(Biocriminology):人類與生俱來的體格、基因上特徵(genetics,orexternalobservablephysicalcharacteristics)造成犯罪行為,因此,「犯罪人」與「非犯罪人」在生理構造上有所不同。犯罪的原因是「生理上的缺陷」(biologicalinferiority

)。geneticinheritance,andotherconditionsaffectingthebody一、生物學:體貌特徵Constitutionaltheoriesexplaincriminalitybyreferencetooffender’sbodytype,如,生來犯罪人(CesarLombroso(1835-1909))二、遺傳學:家庭譜系(統計學TheJukeFamilyTheKallikakFamily)、雙胞胎、養子(對照法)三、現代生物學:食物中之色素與鉛、暴露於輻射、腦運作失衡。59生物學觀點下之犯罪學傳統之生物犯罪學理論(Biocrimin生物學觀點下之犯罪學修正理論:(一)現今,大多數的犯罪學者都認同犯罪源於複雜的成因,人的生物因素與人所處環境(社會)相互互動而產生。此即「生物社會學理論」(BiosocialTheory)。(二)生物特徵或基因只是預先決定了某些人的某些行為模式的傾向,某個人是否真的犯罪仍受她(或他)所處環境的影響。換句話說,環境會讓行為人「順著」或「逆著」她(或他)的內在傾向而為。60生物學觀點下之犯罪學修正理論:11研究主題:(一)智力與犯罪過去普遍認為犯罪與低智商有關。但1931年的一個研究證明二者間並無關係。

(二)精神分析理論:以弗洛伊德為代表。他認為那些無法化解深層問題的人是心理變態(psychopaths)。psychopathicdeviance(strange/abnormalthoughts研究主題:社會學觀點下之犯罪學基本理論:人類居住於社會團體中,該團體或該團體的結構對人類的行為產生影響力。換句話說,人的行為是由她或(他)所處的環境所決定,因此,他們拒絕生來犯罪人概念。62社會學觀點下之犯罪學基本理論:13社會學觀點下之犯罪學(一)芝加哥學派:試圖證明某個區域的犯罪率與該區域的某些特徵有關。高犯罪率與該區域之學校與家庭解體(socialdisorganization)有關。(二)涂爾幹無規範理論、與以無規範理論為基礎之緊張理論(StrainTheory):價值相衝突的無規範狀態。anomie狀態使得人們對行為規範或自己的角色產生混淆。EmileDurkheim–crimeisnormal,inevitable,andperhapsusefultosociety.Anomie–alackofnormsorsocialstandardscausedbyrapidsocialchange.(三)學習理論(SocialLearningTheory):犯罪行為是經由學習產生。(四)社會控制理論:「為什麼有些人不犯罪?」因為他們屬於某個群體,受到該群體規範所拘束。幾乎所有的控制理論都是以青少年犯罪為研究對象。63社會學觀點下之犯罪學(一)芝加哥學派:試圖證明某個區域的犯罪芝加哥學派芝加哥學派:試圖證明某個區域的犯罪率與該區域的某些特徵有關。高犯罪率與該區域之學校與家庭解體(socialdisorganization)有關。ChicagoSchoolCrimeisareactiontoenvironmentsthatareinadequateforhumanrelationshipsanddevelopment.NOTaresultofpersonaltraits.64芝加哥學派芝加哥學派:試圖證明某個區域的犯罪率與該區域的某涂爾幹之犯罪學理論社會從機械連帶(mechanical

solidarity)轉變為有機連帶(organicsolidarity)時,發生了無規範狀態(anomie)。社會繁榮了,為什麼還有自殺?無規範狀態使得人們對生存所依賴的行為規範或自己的角色產生混淆,同時產生自殺與犯罪。機械性之團結或連帶(MechanisticSolidarity)社會是小型、同質性人們是因傳統習慣而凝聚在一起 人類的行為是由非正式的社會控制機制所規範人們間之共識性強:通過施加壓力(如,刑事制裁)以追求社會的一致性。把某些行為規定為犯罪就是強迫社會中每一個人凝聚為同質性、一致性,維護了社會團結。有機性之團結或連帶(OrganicSolidarity)

社會是大型、非同質性人們是因之繁榮之需求而凝聚在一起人類的行為是由正式的社會控制機制所規範人們間之衝突性高65涂爾幹之犯罪學理論社會從機械連帶(mechanicals涂爾幹之犯罪學理論犯罪產生的原因若大家關於對與錯的想法一致時,並不會有犯罪產生。一旦人們的思想不存在差異性,人們的創造力、獨立思考能力將會停滯。正因為思想的差異性,犯罪同時存在於貧窮與富裕環境中,因此,犯罪如同人的出生與死亡,是正常的現象。沒有犯罪的社會是不可能存在的。如果有,該社會可能是由極權控制的社會,壓制性強以致於沒有人能反對當權者之意志。一旦有人起身反抗集體意識,則被視為「犯罪人」。例子有:蘇格拉底、耶穌、甘地,以及從事各種社會運動、政治運動的領袖。66涂爾幹之犯罪學理論犯罪產生的原因17涂爾幹之犯罪學理論67有時,犯罪是有正面價值。犯罪是社會的一部份,犯罪也是社會進步而必須付出的代價。相類似:每個小孩子都可能做錯事,沒有做錯事的小孩代表是遭受到病態的過度控制,消滅了小孩長大獨立的可能性。換句話說,小孩做錯事是為他長大而付出的代價。犯罪引起人們注意社會生病了,例如,犯罪率增加代表著社會需要改變。思考:犯罪率顯著降低,代表著何種涵義?涂爾幹之犯罪學理論18有時,犯罪是有正面價值。犯罪是社會的一緊張理論強調「社會結構」之犯罪學理論以合法手段取得成功機會若是被阻斷,將會導致犯罪產生。三種緊張理論學派無規範理論少年非行次文化理論差異機會理論緊張理論強調「社會結構」之犯罪學理論莫爾頓之緊張理論(一)雖以涂爾幹無規範理論為基礎,但內容上有所差異。涂爾幹認為,社會變遷過速與犯罪發生有關。Merton分析美國社會後所得到的結論是,美國相對穩定社會結構與其高犯罪率有關,也與社會底部階層之較高犯罪率有關。他以「社會結構性緊張」為描述美國社會的情況。美國社會以追求財富為個人目標,由於取得財富的合法的制度性手段是有限的,這使某些人們(特別是下層階級)處於壓力狀態。--下層階級中只有最具才能與勤奮者才可能通過制度性手段取得財富。「有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有人一落地就是人上人」69莫爾頓之緊張理論(一)20莫爾頓之緊張理論(二)每個人調適壓力的方法不同:遵從(Conformity):有些人們選擇順服,加入遊戲,遵守遊戲規則,以自己的能力與努力取得財富。創新(Innovation):有些人選擇以不合法手段追求財富。<犯罪產生。形式主義(Ritualism):有些人選擇不積極追求財富。不會因無法取得財富而沮喪,因為已經放棄此目標,也不會使自己陷於麻煩中,僅「形式上」遵守社會價值,此即一般社會中「小心謹慎」或「故步自封」之處事方式。退卻主義(Retreatism):有些完全退出財富競爭行列。叛逆模式(Rebellion):有些人選擇推翻社會中追求財富之目標與即有取得財富的手段。70莫爾頓之緊張理論(二)每個人調適壓力的方法不同:21學習理論(一)

71Sutherland之學習理論(LearningTheory)認為,犯罪是經由與他人互動之社會化過程(Socialization)中所正常學習而得,亦即,學習他人的觀念思想而產生。他的見解推翻了心理學觀點中,犯罪是由心理上不正常人所犯的觀點。他認為犯罪是心理正常人受到環境影響的結果。可以「社會過程理論」(SocialProcessTheory)表示。學習理論(一)22Sutherland之學習理論(Learn涂尔干之犯罪学理论课件學習理論(二)Akers將史金納(Skinner)之「行為理論」(behaviorism)融入不同交往概念之學習理論中。修正理論:以「不同交往理論」(DifferentialAssociationTheory)解釋。既可以透過「操作性制約反應理論」(Operantconditioning

)之「強化作用」,也可以通過社會互動習得。在社會互動中,他人的行為對犯罪有強化作用或辨別作用。社會學習的重要來源是與不同對象交往,包括贊同違法行為與不贊同違法行為之他人。方式:人群往來價值觀之直接傳遞、或通過認同較疏遠的相關團體而產生間接價值觀之傳遞。價值觀反應了人們賦予自身行為的意義。學習過程:與不同人交往、價值觀傳遞、模仿、社會強化的順序而被接受,之後又通過社會與非社會的強化而得到鞏固。73學習理論(二)Akers將史金納(Skinner)之「行為理操作性制約(conditioning)反應理論與過去經驗的「記憶」有關。以習以為常方式來反應。正面(積極)與負面(消極)增強的可能性。如果X與Y已經被聯想在一起,會使Y較可能被重複想起,則X是Y行為的正面(積極)強化。如,狗「學得了」聽到鈴聲的反應是流口水。這種制約反應是無意義的,也不是出於任何目的,只是習慣的「回應」環境中之各種「刺激」。操作性制約(conditioning)反應理論與過去經驗的「涂尔干之犯罪学理论课件涂尔干之犯罪学理论课件控制理論(一)TravisHirschi是最受認同的控制理論學者。他在1969年出版的「青少年非行原因」(CausesofDelinquency)一書中發表以下意見:沒有必要解釋青少年犯罪的動機,因為我們都是動物,天生就可能犯罪。應該探究為什麼有人不去犯罪?他發現與家庭、學校、同伴等社會團體之間具有緊密關係的青少年實施犯罪的可能性較小。他認為青少年若加入團體承諾遵守行為規約(依附)、參與社會上之一般活動(參與、投入正軌生活)、對道德與法律有所認識(信念)較不會犯罪。

77控制理論(一)TravisHirschi是最受認同的控制控制理論(二)

78

MichaelGottfredsonandTravisHirschi於1990年提出了可以用來解釋所有類型犯罪行為與青少年犯罪行為的理論。本理論的核心思想:不適當或不足夠的社會化與教養(最重要為學校與家庭),使人產生低的自我控制。低的控制力之人都具有以下特徵:愛冒風險、衝動、追求刺激、犯罪只需些微技術或計畫、僅簡單願望之直接滿足,只得到短期利益,但帶給被害人痛苦與不舒服。控制理論(二)29以批判觀點解釋犯罪基本理論:源自於1960年代美國發展,主張犯罪行為是被那些支配、限制他們的組織或體系所「製造」出來。標籤理論衝突理論

---馬克斯觀點

79以批判觀點解釋犯罪基本理論:源自於1960年代美國發展,主張標籤理論(一)標籤理論(Stigmatizationlabelingtheory)研究的對象是「入罪化過程」(把某種行為定義為犯罪的過程)是某些犯罪產生的原因,而非犯罪人本身的特性。一旦某人開始犯罪,被送入刑事司法體系,就會被貼標籤為犯罪人。因此,犯罪是在社會中產生出來的。80標籤理論(一)標籤理論(Stigmatizationlab標籤理論(二)標籤理論本理論研究以下三個問題:問題一:哪一類型行為取得「犯罪」這個標籤?

--沒有本質上之犯罪行為,犯罪取決於社會對某行為的回應。掌握道德者負責定義何種行為是犯罪。問題二:誰較有可能取得「犯罪人」這個標籤?

---行為並非考量成立犯罪時,最重要的因素。其他重要的因素還有:種族、社會階級、性別、警察可使用的資源、政治需求。

81標籤理論(二)標籤理論本理論研究以下三個問題:32標籤理論(三)問題三:取得這些標籤後會有何種結果?--標籤本身會成為後來犯罪的原因。--刑事司法體系使一個人成為犯罪人或非行者。--犯罪標籤犯罪行為增加。---標籤影響自我定義,在與他人互動中會產生影響。82標籤理論(三)問題三:取得這些標籤後會有何種結果?33衝突理論一、衝突犯罪學理論(ConflictCriminology)研究的焦點是社會上所存在的各種團體或階層之利益衝突,如:富人與窮人之衝突、管理階層與勞工階層、多數族群與少數族群之衝突等。二、本理論認為犯罪是政治與經濟力強大的族群由使用刑事司法體系(刑法的制定與施行)控制弱勢者。83衝突理論一、衝突犯罪學理論(ConflictCrimino衝突理論與白領犯罪Sutherland白領犯罪之研究,他認為價值觀決定某類行為是否為犯罪(價值與信念導致犯罪)。上層階級(白領犯罪)與下層階級之犯罪並無本質上差異,之所以有不同的犯罪率在於上層階級可以透過他們所擁有的政治力於而影響刑法的制訂與執行。當上層階級所正常習得行為即使已經侵害社會,也不會被規定為犯罪。反之,下層階級所習得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時,這些行為會被認定為犯罪與被審判處罰。此即衝突理論。84衝突理論與白領犯罪Sutherland白領犯罪之研究,他認為整合之衝突理論將前述各種觀點下之犯罪理論整合論述一般性的社會結構特徵。相類似社會結構環境中個人習得相類似行為模式的過程。行為模式與制定、實施刑法的過程聯繫以解釋官方正式公布之犯罪率分佈。85整合之衝突理論將前述各種觀點下之犯罪理論整合36整合之衝突理論將前述各種觀點下之犯罪理論整合論述一般性的社會結構特徵。相類似社會結構環境中個人習得相類似行為模式的過程。行為模式與制定、實施刑法的過程聯繫以解釋官方正式公布之犯罪率分佈。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