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椒散方出-圣惠卷四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九十四-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1页
蜀椒散方出-圣惠卷四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九十四-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2页
蜀椒散方出-圣惠卷四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九十四-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3页
蜀椒散方出-圣惠卷四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九十四-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4页
蜀椒散方出-圣惠卷四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九十四-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04蜀椒散方出_圣惠卷四十八,名见_圣济总录卷九十四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蜀椒散方出_圣惠卷四十八,名见_圣济总录卷九十四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1. 原方 421.1. 组成: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421.2. 功效:寒疝。心痛如刺,绕腹中尽痛,白汗出,气欲绝。 421.3. 来源:方出《圣惠》卷四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421.4. 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422. 相似度83%:桂心丸 422.1. 组成:桂心1两,川椒3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甘草3分(炙微赤,锉),当归3分,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422.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422.3. 加:当归 422.4. 减:干姜 422.5. 功效:上气咳逆,腹中坚痞,往来寒热,令人羸瘦,不能饮食,或时下痢,腹中疼痛。 422.6. 来源:《圣惠》卷四十二。 423. 相似度67%:附子散 423.1. 组成:附子1两半(炮裂,去皮脐),人参1两(去芦头),干姜1两(炮裂,锉),赤芍药1两,桂心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423.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433.3. 加:人参、赤芍药 433.4. 减:川椒、半夏 433.5. 功效:大肠虚冷,乏气拘急,腰痛羸瘦。 433.6. 来源:《圣惠》卷六。 434. 相似度67%:附子散 434.1. 组成: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甘草3分(炙微赤,锉),桂心3分。 434.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434.3. 减:川椒、半夏 434.4. 功效:霍乱吐泻,欲垂命者。 434.5. 来源:《圣惠》卷四十七。 435. 相似度67%:细辛散 435.1. 组成:细辛1两,赤芍药1两,桂心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435.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445.3. 加:细辛、赤芍药 445.4. 减:川椒、半夏 445.5. 功效:伤寒初得1日,壮热,头目四肢疼痛。 445.6. 来源:《圣惠》卷九。 446. 相似度67%:浆水散 446.1. 组成:半夏2两(汤洗),附子半两(炮),干姜5钱,良姜2钱半,甘草5钱(炙),桂5钱。 446.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446.3. 加:良姜、桂 446.4. 减:川椒、桂心 446.5. 功效:暴泄如水,周身汗出,一身尽冷,脉微而弱,气少不能语,甚至呕吐。 446.6. 来源:《保命集》卷中。 447. 相似度67%:附子散 447.1. 组成:附子3分(炮裂,去皮),桂心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干姜1分(炮裂,锉),半夏1分(汤洗7次去滑),白术半两。 447.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457.3. 加:当归、白术 457.4. 减:川椒、甘草 457.5. 功效:阴毒伤寒,及诸沉寒痼冷等阴盛阳虚之证。 457.6. 来源:《活人书》卷十六。 458. 相似度67%:温脾汤 458.1. 组成:厚朴(去粗皮,姜制)半两,干姜(炮)半两,甘草半两,桂心(去皮,不见火)半两,附子(生,去皮脐)半两,大黄4钱(生,碎切,汤1盏渍半日,搦去滓,煎汤时和滓下)。 458.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458.3. 加:厚朴、大黄 458.4. 减:川椒、半夏 458.5. 功效:痼冷在肠胃间,连年腹痛泄泻,休作无时,服诸热药不效,宜先取去,然后调治易愈,不可畏虚以养病也。 458.6. 来源:《本事》卷四。 459. 相似度67%:半夏散 459.1. 组成: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芎藭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汉防己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防风3分(去芦头),桂心半两,川椒50枚(去子及闭口者,微炒去汗),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 469.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469.3. 加:芎藭、汉防己、防风 469.4. 功效:风痰呕逆,汤饮不下,起则眩倒。 469.5. 来源:《圣惠》卷二十。 4610. 相似度67%:半夏散 4610.1. 组成:半夏1两(水煮1伏时,晒干),泽泻1两,桂心1两,干姜1分(炮裂,锉),甘草1分(炙微赤,锉)。 4610.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4610.3. 加:泽泻 4610.4. 减:川椒、附子 4610.5. 功效:伤寒2日,痰逆头疼,四肢壮热。 4610.6. 来源:《圣惠》卷九。 4611. 相似度67%:茯苓四逆加半夏汤 4611.1. 组成:人参3钱,茯苓5钱,甘草2钱,干姜3钱,附子3钱,半夏3钱。 4611.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4711.3. 加:人参、茯苓 4711.4. 减:川椒、桂心 4711.5. 功效:寒疫,少阴厥逆吐泄者。 4711.6. 来源:《医学摘粹》。 4712. 相似度67%:附子汤 4712.1. 组成: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甘草(炙)1两,干姜(炮)3分,半夏1两(汤洗去滑,生姜2两,同捣作饼,炙),白术(锉,炒)1两半,苍术(米泔浸,去粗皮,锉,炒)2两。 4712.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4712.3. 加:白术、苍术 4712.4. 减:川椒、桂心 4712.5. 功效:虚劳,脾胃冷弱,胸满气逆,呕吐咳嗽,腹痛肠鸣。 4712.6.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4713. 相似度67%:椒附汤 4713.1. 组成: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200粒,附子(炮裂,去皮脐)1枚,粳米半盏,干姜(炮)半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切)12枚,甘草(炙,锉)1两。 4813.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4813.3. 加:蜀椒、粳米 4813.4. 减:川椒、桂心 4813.5. 功效:寒疝。心腹痛不可忍,汗出闷绝。 4813.6.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4814. 相似度67%:半附理中汤 4814.1. 组成:半夏(上)、附子、人参、白术、干姜(各中)、甘草(下)。 4814.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4814.3. 加:人参、白术 4814.4. 减:川椒、桂心 4814.5. 功效:胃中虚冷,呕吐不止。 4814.6. 来源:《产科发蒙》卷二。 4815. 相似度67%:四逆汤 4815.1. 组成:干姜3分(炮裂,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4915.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4915.3. 减:川椒、半夏 4915.4. 功效:两感伤寒,阴阳二毒交并,身体手足厥逆,心中热闷,强语,三部脉微细。 4915.5. 来源:《普济方》卷一四一引《十便良方》。 4916. 相似度67%:四逆散 4916.1. 组成:甘草1两(炙微赤,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干姜半两(炮制,锉)。 4916.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4916.3. 减:川椒、半夏 4916.4. 功效:伤寒,霍乱吐利,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 4916.5. 来源:《圣惠》卷十二。 4917. 相似度67%:四逆汤 4917.1. 组成:干姜半两(炮裂,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桂心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半两,当归(锉,微炒)半两。 4917.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5017.3. 加:白术、当归 5017.4. 减:川椒、半夏 5017.5. 功效:阴毒伤寒,脉候沉细,四肢逆冷,烦躁头痛。 5017.6. 来源:《圣惠》卷十一。 5018. 相似度67%:人参散 5018.1. 组成: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3分,泽泻3分,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5018.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5018.3. 加:人参、泽泻 5018.4. 减:川椒、半夏 5018.5. 功效:霍乱,吐利过多,脐下气筑悸。 5018.6. 来源:《圣惠》卷四十七。 5019. 相似度67%:痞气丸 5019.1. 组成:大乌头1分(炮,去皮脐),附子半两(炮,去皮脐),赤石脂(煅,醋淬)2两,川椒(炒出汗)2两,干姜(炮)2两,桂心半两。 5019.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5119.3. 加:大乌头、赤石脂 5119.4. 减:半夏、甘草 5119.5. 功效:脾积。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久不愈,四肢不收,黄瘅,饮食不为肌肤,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脉浮大而长。 5119.6. 来源:《三因》卷八。 5120. 相似度67%:增损痞气丸 5120.1. 组成:附子(炮)半两,赤石脂(煅,醋淬)半两,川椒(炒出汗)半两,干姜半两,桂心半两,大乌头(炮,去皮脐)2钱半。 5120.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5120.3. 加:赤石脂、大乌头 5120.4. 减:半夏、甘草 5120.5. 功效:脾积。 5120.6. 来源:《济阳纲目》卷四十一。 5121. 相似度67%:白术汤 5121.1. 组成:白术1两,人参3分(去芦头),桂心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甘草1分(炙微赤,锉)。 5121.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5221.3. 加:白术、人参 5221.4. 减:川椒、半夏 5221.5. 功效:伤寒四逆,内有久寒,汗出脉微。 5221.6. 来源:方出《圣惠》卷十二,名见《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5222. 相似度62%:半夏汤 5222.1. 组成:半夏1升,桂心8两,干姜5两,甘草2两,人参2两,细辛2两,附子2两,蜀椒2合。 5222.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5222.3. 加:人参、细辛、蜀椒 5222.4. 减:川椒 5222.5. 功效:脚气上入腹胸,急上冲胸,气急欲绝。 5222.6. 来源:《千金》卷七。 5223. 相似度62%:半夏丸 5223.1. 组成:半夏1分(削去皮,熬),甘草(炙)4分,远志(去心)4分,干姜2分,桂心2分,细辛2分,椒(去目,炒出汗)2分,附子(炮)2分。 5223.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5323.3. 加:远志、细辛、椒 5323.4. 减:川椒 5323.5. 功效:胸痛达背,膈中烦满,结气忧愁,饮食不下。 5323.6. 来源:方出《外台》卷八引《古今录验》,名见《普济方》卷二○四。 5324. 相似度57%:撮气散 5324.1. 组成:白术2两,干姜2两,黄耆(蜜水拌炒),附子1两,川椒1两,杏仁1两,甘草5钱。 5324.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5324.3. 加:白术、黄耆、杏仁 5324.4. 减:半夏、桂心 5324.5. 功效:凉药伤肺,饮食不下,胸膈饱闷,吞酸气逆,久嗽不止。 5324.6. 来源:《扁鹊心书》(神方)。 5325. 相似度57%:附子散 5325.1. 组成: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熟干地黄2两,白龙骨1两,桂心3分,续断1两,干姜1两(炮裂),甘草1两(炙微赤,锉)。 5325.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5425.3. 加:熟干地黄、白龙骨、续断 5425.4. 减:川椒、半夏 5425.5. 功效:虚劳小便数,或不禁者。 5425.6. 来源:《圣惠》卷二十九。 5426. 相似度57%:解急蜀椒汤 5426.1. 组成:蜀椒200枚(炒出汗),附子1枚(炮),粳米半升,干姜半两,半夏12枚(洗),大枣20枚,甘草1两(炙)。 5426.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5426.3. 加:蜀椒、粳米、大枣 5426.4. 减:川椒、桂心 5426.5. 功效:寒疝气,心痛如刺,绕脐腹中尽痛,白汗出,困急欲死者。 5426.6. 来源:《外台》卷七引《小品方》。 5427. 相似度57%:大正气散 5427.1. 组成:附子(炮,去皮脐)1两,厚朴(姜汁制)1两,桂心1两,甘草(炙)1两,干姜(炮)1两,陈皮1两,茱萸半两(微炒)。 5427.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5527.3. 加:厚朴、陈皮、茱萸 5527.4. 减:川椒、半夏 5527.5. 功效:山岚瘴气,发作寒热,遂成疟疾;霍乱呕泻,一切气疾。 5527.6. 来源:《三因》卷六。 5528. 相似度57%:理中散 5528.1. 组成:青木香6分,桂心8分(炙),厚朴8分(炙),甘草8分(炙),白术8分,干姜10分(炮),附子6分(炮)。 5528.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5528.3. 加:青木香、厚朴、白术 5528.4. 减:川椒、半夏 5528.5. 功效:霍乱及转筋,吐痢不止。 5528.6. 来源:《外台》卷六引《必效方》。 5529. 相似度57%:七物独活汤 5529.1. 组成:独活5两,葛根4两,干姜2两,桂心4两,半夏4两(洗),甘草2两(炙),防风3两。 5529.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5629.3. 加:独活、葛根、防风 5629.4. 减:川椒、附子 5629.5. 功效:脚弱,及中风湿,缓纵不随。 5629.6. 来源:《胡洽方》引张苗(见《外台》卷十九)。 5630. 相似度57%:防风茯苓汤 5630.1. 组成:防风2两,茯苓2两,桂心6两,甘草2两(炙),半夏4两(洗),干姜4两(炮),人参3两。 5630.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5630.3. 加:防风、茯苓、人参 5630.4. 减:川椒、附子 5630.5. 功效:胸满短气,心痛吐涎,虚冷。 5630.6. 来源:《外台》卷七引《深师方》。 5631. 相似度57%:附子丸 5631.1. 组成: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半分,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甘草1分(炙微赤,锉),当归3分(锉,微炒),小麦曲2两(微炒令黄),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微炒出汗)。 5631.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5731.3. 加:厚朴、当归、小麦曲 5731.4. 减:干姜、半夏 5731.5. 功效:脾胃气虚弱,肌体羸瘦,不能饮食,食不消化。 5731.6. 来源:《圣惠》卷五。 5732. 相似度57%:贝母汤 5732.1. 组成:贝母2两,甘草(炙)2两,麻黄(去节)4两,桂心4两,半夏(洗)3两,干姜3两,杏仁70枚。 5732.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5732.3. 加:贝母、麻黄、杏仁 5732.4. 减:川椒、附子 5732.5. 功效:咳逆,喉中如水鸡声。 5732.6. 来源:《外台》卷十引《小品方》 5733. 相似度57%:术附丸 5733.1. 组成:厚朴(去粗皮,姜制炙)4两,茯苓(白者去皮)4两,干姜(炮,洗)4两,白术4两(炒),半夏2两(汤泡7次),以上并锉骰子块,入大青州好枣6两,砂钵内水浸没一指许,煮水尽,取枣去皮核,用粗布绞取肉,入后药:附子(炮、去皮脐)1两半,甘草(炙)1两半。 5733.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5833.3. 加:厚朴、茯苓、白术 5833.4. 减:川椒、桂心 5833.5. 来源:《魏氏家藏方》卷五。 5834. 相似度57%:草豆蔻丸 5834.1. 组成:草豆蔻(去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远志(去心)1两,桂心1两,细辛1两,干姜(炮裂,锉)1两,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1两。 5834.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5834.3. 加:草豆蔻、远志、细辛 5834.4. 减:半夏、甘草 5834.5. 功效:五膈气,饮食难下,胸膈噎闷,四肢不利。 5834.6. 来源:《圣惠》卷五十。 5835. 相似度57%:半夏散 5835.1. 组成:半夏(汤浸去滑,焙干为末,姜汁和作曲,焙干)2两,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研)2两,木香半两,桂心(去粗皮)1两,陈橘皮1两(汤洗浸),甘草(炙,锉)1两,干姜(炮)3分。 5935.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5935.3. 加:杏仁、木香、陈橘皮 5935.4. 减:川椒、附子 5935.5. 功效:冷痰。 5935.6. 来源:《普济方》卷一六七。 5936. 相似度57%:桂附汤 5936.1. 组成:附子(生,去皮脐)1两,桂心1两,干姜(炮)1两,芍药1两,甘草(炙)1两,茯苓1两,桃仁(去皮尖,面炒)1两。 5936.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5936.3. 加:芍药、茯苓、桃仁 5936.4. 减:川椒、半夏 5936.5. 功效:少阴伤风,胸满,心烦,咽喉痛,自汗,腰疼连胻骨痠痛,呕吐涎沫,头痛,其脉沉弦者。 5936.6. 来源:《三因》卷四。 5937. 相似度57%:牛膝丸 6037.1. 组成:牛膝3两(去苗),石斛1两半(去根,锉),狗脊1两半,桂心1两半,川椒1两半(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半(炮裂,去皮脐),干姜1两半(炮裂,锉)。 6037.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6037.3. 加:牛膝、石斛、狗脊 6037.4. 减:半夏、甘草 6037.5. 功效:腰脚疼痛,挛急不得屈伸,及腿膝冷麻。 6037.6. 来源:《圣惠》卷四十四。 6038. 相似度57%:木香理中汤 6038.1. 组成: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木香、甘草、干姜。 6038.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6038.3. 加:人参、白术、木香 6038.4. 减:川椒、附子、半夏、桂心 6038.5. 功效:小儿疮疹。 6038.6. 来源:《直指小儿》卷五。 6039. 相似度57%:半夏汤 6139.1. 组成:半夏2两(汤洗去滑,炒黄),桂(去粗皮)3两,干姜(炮)1两,蜀漆1两半,甘草(炙,锉)半两,人参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 6139.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6139.3. 加:桂、蜀漆、人参 6139.4. 减:川椒、桂心 6139.5. 功效:脚气冲上入腹,腹急,气上胸膈,真气欲绝。 6139.6.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6140. 相似度57%:芍药散 6140.1. 组成:赤芍药1两,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当归1两(锉,微炒),桂心1两,草豆蔻3分(去皮),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 6140.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6140.3. 加:赤芍药、当归、草豆蔻 6140.4. 减:附子、干姜 6140.5. 功效:产后血气不和,心腹(??)痛,痰逆,不思饮食。 6140.6. 来源:《圣惠》卷八十一。 6141. 相似度57%:附子散 6241.1. 组成: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术2分,黄耆3分(锉),赤石脂2两。 6241.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6241.3. 加:白术、黄耆、赤石脂 6241.4. 减:半夏、桂心 6241.5. 功效:产后脓血痢,日夜数十行,疼痛不止。 6241.6. 来源:《圣惠》卷七十九。 6242. 相似度57%:桂蜜汤 6242.1. 组成:桂心2两,蜜1升,附子1两,干姜2两,甘草2两,当归2两,赤石脂10两。 6242.2. 原方对照: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 6242.3. 加:蜜、当归、赤石脂 6242.4. 减:川椒、半夏 6242.5. 功效:产后余寒下痢,便脓血赤白,日数十行,腹痛时时下血。 6242.6. 来源:《千金》卷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