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干地黄散-圣惠卷十-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1页
生干地黄散-圣惠卷十-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2页
生干地黄散-圣惠卷十-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3页
生干地黄散-圣惠卷十-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4页
生干地黄散-圣惠卷十-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1生干地黄散_圣惠卷十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生干地黄散_圣惠卷十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1. 原方 101.1. 组成: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 101.2. 功效:伤寒发汗而不快,致内有蓄热,及鼻衄血不尽,内有余血者,面色黄,大便赤。 101.3. 来源:《圣惠》卷十。 101.4. 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102. 相似度67%:生干地黄散 102.1. 组成:生干地黄1两,赤芍药1两,牡丹3分,犀角屑半两,刺蓟1两,柏叶3分。 102.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 102.3. 加:刺蓟、柏叶 102.4. 减:黄芩、茜根 102.5. 功效:热病发汗而汗不发,致内有积瘀,吐血不止。 102.6. 来源:《圣惠》卷十八。 103. 相似度67%:大黄散 103.1. 组成: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犀角屑1两,赤芍药1两,黄芩1两,生干地黄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 103.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 113.3. 加:川大黄、甘草 113.4. 减:牡丹、茜根 113.5. 功效:热病吐血不止,心神烦闷。 113.6. 来源:《圣惠》卷十八。 114. 相似度57%:伏龙肝散 114.1. 组成:伏龙肝3两,当归2两,赤芍药2两,黄芩2两,犀角屑1两,生干地黄3两,刺蓟1两。 114.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 114.3. 加:伏龙肝、当归、刺蓟 114.4. 减:牡丹、茜根 114.5. 功效:五脏热结,鼻衄,心胸烦闷。 114.6. 来源:《圣惠》卷三十七。 115. 相似度50%:生地黄散 115.1. 组成:生干地黄1两,犀角屑1分,黄芩1分,竹茹1分,麦门冬1分(去心)。 115.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 115.3. 加:竹茹、麦门冬 125.4. 减:赤芍药、牡丹、茜根 125.5. 功效:煴黄。头痛口苦,舌根干黑,喘息不调,鼻中血出,心神烦乱,作怅望之声,小便赤色如红花汁。 125.6. 来源:《圣惠》卷五十五。 126. 相似度50%:地黄丸 126.1. 组成:生干地黄2两,柴胡(去苗,净洗)半两,秦艽(净洗,去芦)半两,黄芩半两,赤芍药1两。 126.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 126.3. 加:柴胡、秦艽 126.4. 减:牡丹、犀角屑、茜根 126.5. 功效:尼师寡妇,独阴无阳,欲男子而不可得.以致恶风体倦,乍寒乍热,面赤心烦,或时自汗,厥阴脉弦长而上出鱼际。 126.6. 来源:《本事》卷十。 127. 相似度50%:地榆散 127.1. 组成:地榆(锉)1两,黄连(去须,微炒)1两,犀角屑1两,茜根1两,黄芩1两,栀子仁半两。 127.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 127.3. 加:地榆、黄连、栀子仁 137.4. 减:生干地黄、赤芍药、牡丹 137.5. 功效:伤寒,毒热木解,日晚即壮热腹痛,便痢脓血。 137.6. 来源:《圣惠》卷十三。 138. 相似度50%:地榆汤 138.1. 组成:地榆(锉)1两,黄连(去须)1两,黄芩(去黑心)1两,犀角屑1两,升麻半两,茜根半两。 138.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 138.3. 加:地榆、黄连、升麻 138.4. 减:生干地黄、赤芍药、牡丹 138.5. 功效:疟痢挟热,下血腹痛。 138.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139. 相似度50%:红雪散 139.1. 组成:红雪1两半,赤芍药半两,茜根半两(锉),桂心1合,生干地黄1两,红兰花3分。 139.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 139.3. 加:红雪、桂心、红兰花 139.4. 减:牡丹、犀角屑、黄芩 139.5. 功效:妇女脚气,脏腑气壅,胸膈满闷,脚膝烦疼。 149.6. 来源:《圣惠》卷六十九。 1410. 相似度50%:黄芩散 1410.1. 组成:黄芩1两,黄柏1两,黄连(去须)1两,生干地黄1两,地榆(锉)1两,犀角屑1两。 1410.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 1410.3. 加:黄柏、黄连、地榆 1410.4. 减:赤芍药、牡丹、茜根 1410.5. 功效:大肠积热,下血不止,日夜度数无恒。 1410.6. 来源:《圣惠》卷三十七。 1411. 相似度50%:加料四物汤 1411.1. 组成:生干地黄、赤芍药、川芎、当归(洗,去芦)、防风各等分,黄芩减半。 1411.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 1411.3. 加:川芎、当归、防风 1411.4. 减:牡丹、犀角屑、茜根 1411.5. 功效:血热遍身生疮肿痒,及脾胃常弱,不禁大黄等冷药者。 1411.6. 来源:《普济方》卷四○八。 1412. 相似度50%:茜根散 1512.1. 组成:茜根1两,黄连2两(去须,微炒),地榆1两(锉),栀子仁半两,生干地黄1两,当归1两(锉,微炒),犀角屑1两,黄芩1两。 1512.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 1512.3. 加:黄连、地榆、栀子仁、当归 1512.4. 减:赤芍药、牡丹 1512.5. 功效:血痢,心神烦热,腹中痛,不纳饮食。 1512.6. 来源:《圣惠》卷五十九。 1513. 相似度50%:茜根散 1513.1. 组成:茜根1两(锉),川升麻1两,犀角屑1两,地榆1两(锉),黄芩1两,黄连1两(去须,微炒)。 1513.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 1513.3. 加:川升麻、地榆、黄连 1513.4. 减:生干地黄、赤芍药、牡丹 1513.5. 功效:蛊注下血如鸡肝,体热,心腹中烦闷。 1513.6. 来源:《圣惠》卷五十九。 1514. 相似度50%:生地黄散 1514.1. 组成:生干地黄2两,黄芩1两,赤芍药1两,黄连(去须)1两,蒲黄1两,地骨皮1两。 1614.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 1614.3. 加:黄连、蒲黄、地骨皮 1614.4. 减:牡丹、犀角屑、茜根 1614.5. 功效:心肺积热,流注大肠,大便下血。 1614.6. 来源:《圣惠》卷三十七。 1615. 相似度50%:郁金饮子 1615.1. 组成:郁金半两,黄芩1两,赤芍药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生干地黄1两,大腹皮1两(锉)。 1615.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 1615.3. 加:郁金、枳壳、大腹皮 1615.4. 减:牡丹、犀角屑、茜根 1615.5. 功效:心悬急懊痛。 1615.6. 来源:《圣惠》卷四十三。 1616. 相似度50%:生地黄汤 1616.1. 组成:淡竹叶1两,草决明1两,黄芩1两,生干地黄2两,赤芍药半两。 1616.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 1716.3. 加:淡竹叶、草决明 1716.4. 减:牡丹、犀角屑、茜根 1716.5. 功效:大人、小儿眼暴赤才发,或经1-2日,赤痛涩隐不开。 1716.6. 来源:《御药院方》卷十。 1717. 相似度50%:生干地黄散 1717.1. 组成:生干地黄1两,茜根1两(锉),黄芩1两,当归1两(锉,微炒),地榆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1717.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 1717.3. 加:当归、地榆、甘草 1717.4. 减:赤芍药、牡丹、犀角屑 1717.5. 功效:妇人赤带下不止,体瘦心烦。 1717.6. 来源:《圣惠》卷七十五。 1718. 相似度50%:生料四物汤 1718.1. 组成:生干地黄、赤芍药、川芎、当归(去芦)、防风各等分,黄芩减半。 1718.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 1718.3. 加:川芎、当归、防风 1818.4. 减:牡丹、犀角屑、茜根 1818.5. 功效:小儿血热生疮,遍身肿痒。 1818.6. 来源:《医方大成》卷十引汤氏方。 1819. 相似度50%:石膏散 1819.1. 组成:石膏2两,黄芩1两半,桂心1两半,生干地黄1两,牡蛎2两(煨过),赤芍药2两。 1819.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 1819.3. 加:石膏、桂心、牡蛎 1819.4. 减:牡丹、犀角屑、茜根 1819.5. 功效:产后寒热头痛。 1819.6. 来源:《圣惠》卷七十八。 1820. 相似度50%:犀角散 1820.1. 组成:犀角屑1两,地骨皮1两,黄芩1两,麦门冬(去心)1两,赤芍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1820.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 1820.3. 加:地骨皮、麦门冬、甘草 1820.4. 减:生干地黄、牡丹、茜根 1820.5. 功效:妊娠心烦热闷。 1920.6. 来源:《圣惠》卷七十四。 1921. 相似度50%:犀角散 1921.1. 组成:犀角屑1两,黄连1两(去须),地榆1两半,茜根1两(锉),黄芩1两,栀子仁半两。 1921.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 1921.3. 加:黄连、地榆、栀子仁 1921.4. 减:生干地黄、赤芍药、牡丹 1921.5. 功效:热病。毒气不解,日晚即壮热,便痢鲜血,痢无期度,不下饮食。 1921.6. 来源:《圣惠》卷十八。 1922. 相似度50%:犀角散 1922.1. 组成:犀角屑半两,地榆1两,赤芍药3分,木香半两,黄芩3分。 1922.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 1922.3. 加:地榆、木香 1922.4. 减:生干地黄、牡丹、茜根 1922.5. 功效:乳石发动,心神虚烦,变为下痢,腹痛,不思饮食。 1922.6. 来源:《圣惠》卷三十八。 1923. 相似度50%:犀角屑散 2023.1. 组成:犀角屑半两,黄芩半两,石韦(去毛)半两,当归(锉)半两,赤芍药半两,蒲黄1两。 2023.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 2023.3. 加:石韦、当归、蒲黄 2023.4. 减:生干地黄、牡丹、茜根 2023.5. 功效:小儿血淋涩痛,心躁体热。 2023.6. 来源:《圣惠》卷九十二。 2024. 相似度50%:茵陈散 2024.1. 组成:茵陈半两,茯神半两,栀子仁半两,赤芍药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黄芩半两,犀角屑1分,生干地黄1两。 2024.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 2024.3. 加:茵陈、茯神、栀子仁、麦门冬 2024.4. 减:牡丹、茜根 2024.5. 功效:伤寒后,伏热在心,烦躁恍惚,或多惊恐,及不得眠卧。 2024.6. 来源:《圣惠》卷十。 2025. 相似度50%:茜根散 2025.1. 组成:茜根半两,犀角屑1分,川升麻1分,川大黄(锉,微炒)1分,黄芩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 2125.2. 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 2125.3. 加:川升麻、川大黄、甘草 2125.4. 减:生干地黄、赤芍药、牡丹 2125.5. 功效:小儿吐血,心躁烦闷。 2125.6. 来源:《圣惠》卷八十九。 21原方组成: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功效:伤寒发汗而不快,致内有蓄热,及鼻衄血不尽,内有余血者,面色黄,大便赤。来源:《圣惠》卷十。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相似度67%:生干地黄散组成:生干地黄1两,赤芍药1两,牡丹3分,犀角屑半两,刺蓟1两,柏叶3分。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加:刺蓟、柏叶减:黄芩、茜根功效:热病发汗而汗不发,致内有积瘀,吐血不止。来源:《圣惠》卷十八。相似度67%:大黄散组成: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犀角屑1两,赤芍药1两,黄芩1两,生干地黄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加:川大黄、甘草减:牡丹、茜根功效:热病吐血不止,心神烦闷。来源:《圣惠》卷十八。相似度57%:伏龙肝散组成:伏龙肝3两,当归2两,赤芍药2两,黄芩2两,犀角屑1两,生干地黄3两,刺蓟1两。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加:伏龙肝、当归、刺蓟减:牡丹、茜根功效:五脏热结,鼻衄,心胸烦闷。来源:《圣惠》卷三十七。相似度50%:生地黄散组成:生干地黄1两,犀角屑1分,黄芩1分,竹茹1分,麦门冬1分(去心)。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加:竹茹、麦门冬减:赤芍药、牡丹、茜根功效:煴黄。头痛口苦,舌根干黑,喘息不调,鼻中血出,心神烦乱,作怅望之声,小便赤色如红花汁。来源:《圣惠》卷五十五。相似度50%:地黄丸组成:生干地黄2两,柴胡(去苗,净洗)半两,秦艽(净洗,去芦)半两,黄芩半两,赤芍药1两。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加:柴胡、秦艽减:牡丹、犀角屑、茜根功效:尼师寡妇,独阴无阳,欲男子而不可得.以致恶风体倦,乍寒乍热,面赤心烦,或时自汗,厥阴脉弦长而上出鱼际。来源:《本事》卷十。相似度50%:地榆散组成:地榆(锉)1两,黄连(去须,微炒)1两,犀角屑1两,茜根1两,黄芩1两,栀子仁半两。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加:地榆、黄连、栀子仁减:生干地黄、赤芍药、牡丹功效:伤寒,毒热木解,日晚即壮热腹痛,便痢脓血。来源:《圣惠》卷十三。相似度50%:地榆汤组成:地榆(锉)1两,黄连(去须)1两,黄芩(去黑心)1两,犀角屑1两,升麻半两,茜根半两。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加:地榆、黄连、升麻减:生干地黄、赤芍药、牡丹功效:疟痢挟热,下血腹痛。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七。相似度50%:红雪散组成:红雪1两半,赤芍药半两,茜根半两(锉),桂心1合,生干地黄1两,红兰花3分。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加:红雪、桂心、红兰花减:牡丹、犀角屑、黄芩功效:妇女脚气,脏腑气壅,胸膈满闷,脚膝烦疼。来源:《圣惠》卷六十九。相似度50%:黄芩散组成:黄芩1两,黄柏1两,黄连(去须)1两,生干地黄1两,地榆(锉)1两,犀角屑1两。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加:黄柏、黄连、地榆减:赤芍药、牡丹、茜根功效:大肠积热,下血不止,日夜度数无恒。来源:《圣惠》卷三十七。相似度50%:加料四物汤组成:生干地黄、赤芍药、川芎、当归(洗,去芦)、防风各等分,黄芩减半。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加:川芎、当归、防风减:牡丹、犀角屑、茜根功效:血热遍身生疮肿痒,及脾胃常弱,不禁大黄等冷药者。来源:《普济方》卷四○八。相似度50%:茜根散组成:茜根1两,黄连2两(去须,微炒),地榆1两(锉),栀子仁半两,生干地黄1两,当归1两(锉,微炒),犀角屑1两,黄芩1两。原方对照:生干地黄4两,赤芍药1两,牡丹3两,犀角屑1两,黄芩1两,茜根1两。加:黄连、地榆、栀子仁、当归减:赤芍药、牡丹功效:血痢,心神烦热,腹中痛,不纳饮食。来源:《圣惠》卷五十九。相似度50%:茜根散组成:茜根1两(锉),川升麻1两,犀角屑1两,地榆1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