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教学设计(一)_第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教学设计(一)_第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教学设计(一)_第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教学设计(一)_第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教学设计(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证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教学设计(一)第二章教学设计(江南博哥)第一节《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1[单选题]广义的课程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选()A.教学气氛、教学进程B.教学活动、教学进程C.教学经验、教学活动D.教学活动、课程进程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广义的课程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也就是说,广义的课程除了学校的课程表所表示的正式课程之外,还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和整个学校生活非制度层面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影响作用的校园文化;不仅包括书本的知识内容,还应包括对学生各种课内外活动做出明确的安排,以不断地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结合。2[单选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体现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理念。A.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B.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C.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D.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理念的具体论述为: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音乐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单选题]《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初中生每学年要能够演奏乐曲()首。A.2~3B.3~4C.4~5D.5~6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初中学生在演奏模块每学年要能够演奏乐曲2~3首。4[单选题]《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教学内容的感受与欣赏领域包括(  )①综合性艺术表演②音乐表现要素③音乐情绪与情感④音乐与姊妹艺术⑤音乐体裁与形式⑥音乐风格与流派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⑤⑥D.②③⑤⑥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感受与欣赏领域包括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5[单选题]有明确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无意后注意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有意后注意是指产生有意注意后的一种与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但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6[单选题]学校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这是(  )的教育思想。A.奥尔夫B.达尔克罗兹C.柯达伊D.铃木镇一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学校音乐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民间音乐基础上,这是柯达伊教育思想的重要原则之一。7[单选题]《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教学内容的表现领域包括()内容。①识读乐谱②创作实践③演唱④演奏⑤综合性艺术表演⑥即兴编创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⑤⑥D.②③⑤⑥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内容的表现领域包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8[单选题]下列选项所述要求符合九年级学生音乐教学活动的是()。A.要求学生根据《茉莉花》的旋律创编2—4小节的旋律B.要求学生体会四拍子的律动C.要求学生创编4—8小节的节奏D.要求学生一学期演奏乐曲1—2首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学习领域包括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A选项,创编2~4小节的旋律是3-6年级的要求;B选项,体会四拍子的律动是3~6年级的要求;C选项,创编4~8小节的节奏是7~9年级的要求;D选项,演奏乐曲1~2首是3~6年级的要求。9[单选题]在识读乐谱方面,初中生应具备的能力是()。A.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B.能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体初步的识谱能力C.具备识谱能力,能够简单地识读乐谱D.能够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初中生识读乐谱的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10[单选题]在初中音乐鉴赏课《阳关三叠》中,老师带领学生聆听欣赏歌曲后,结合旋律与学生共同伴随音乐进行诗歌朗诵,并让擅长绘画的同学画出送别的场景,并与大家进行分享和讨论,这一教学过程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的()。A.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B.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C.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D.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题干中该教师结合音乐与学生进行诗歌朗诵,以及综合美术学科进行分享和讨论。体现了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这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11[单选题]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下列哪项关系到课堂导入环节的质量(  )①教师设计的导入环节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与经历②教师设计的导入环节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艺术想象力③教师设计的导入环节体现出多样化的教学资源④教师设计的导入环节以教师为主体安排活动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12[单选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音乐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论教的新局面。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提倡的是()A.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B.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C.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D.重视课堂提问的结果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程的课堂提问应该是开放式的、灵活多变的、不拘泥于标准答案的,所以D选项的表述在教学过程中是不提倡的。13[单选题]“在音乐欣赏课《赛龙夺锦》的45分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用30分钟讲解广东音乐的历史,10分钟介绍广东音乐的伴奏乐器,用最后的5分钟时间聆听了一遍乐曲。”这位老师的教学活动违背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基本理念。A.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B.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C.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D.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题干中老师的教学活动一直在讲解广东音乐的相关知识,并没有把课堂的主要活动放在欣赏乐曲《赛龙夺锦》上,所以违背了“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的音乐课程基本理念。14[单选题]下列教学活动中,属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表现”领域的是()A.教师在课堂上播放音乐之后,学生谈自己的感受B.学习完一节课之后,学生将歌曲的歌词改编成自己喜欢的诗词C.课堂上,学生自由组合并以小组的形式表演学习的歌曲D.结合熟悉的电影,学生表述自己对电影配乐的看法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表现”领域的内容包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识读乐谱。属于“表现”领域的教学活动是“课堂上,学生自由组合并以小组的形式表演学习的歌曲”。15[单选题]教师处于平等中的“首席”位置,师生成为音乐学习中的“挚友”,在通向“美”的跑道上携手共进。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完全变了,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即学生从原来的服从者转变为今天合作的一方,教师也从原来的指挥者转变为今天合作的另一方。这说明要()A.加强学生间的相互合作B.建立新型的师生“合作伙伴”关系C.提倡教师间的合作D.促进教育与环境之间的合作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新课程理念强烈呼吁的是一种“合作伙伴”式的师生关系,教师处于平等中的“首席”位置,师生成为音乐学习中的“挚友”,在通向“美”的跑道上携手共进。16[单选题]《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包括()①音乐表现要素②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③音乐与姊妹艺术④音乐与社会生活⑤音乐风格与流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④⑤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包括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17[单选题]音乐教学是学校实施美育的有效手段,其核心内容是()A.审美体验B.技能训练C.心理干预D.知识传授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学校音乐教学应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18[单选题]音乐教师依据当地的文化艺术资源自主开发,并在本校实施的课程是()A.临时课程B.国家课程C.地方课程D.校本课程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19[单选题]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教学过程指的是()A.学习自主设计、创造的过程B.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C.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D.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20[单选题]“面向全体学生”具体表现为强化普及意识,淡化()。A.竞争意识B.自我意识C.选拔意识D.公众意识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作为音乐教学的一种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具体表现为强化普及意识,淡化选拔意识。也就是说,素质教育是要创造一种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功,是其根本的宗旨。21[单选题]“概念、理论等并不是世界的答案,判别它们的价值和意义,不是看其是否正确反映客观实际,而是看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感觉和效果。”这是()的主要观点。A.永恒主义B.实用主义C.存在主义D.解构主义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这句话强调的是要正确认识概念和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感觉和效果,体现了实用主义的观点。22[单选题]“学生本位原则”包括两层含义,分别是()。A.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B.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C.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D.面对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学生本位原则包括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两层含义。B、C、D三项都属于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23[单选题]某教师在教授《爱我中华》时,下列选项中,哪一个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中的“弘扬民族音乐”?()A.播放了世界各国的民族风情视频资料B.要求学生跟着录音听唱歌曲《爱我中华》C.教师讲解中国的56个少数民族类别、风俗文化、服饰特点等相关知识D.带领学生编配与少数民族歌曲相配的动作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播放世界各国的民族风情视频资料符合“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跟着录音听唱歌曲《爱我中华》符合“强调音乐实践”。讲解中国56个少数民族类别、风俗文化、服饰特点等相关知识符合“弘扬民族音乐”。带领学生编配与歌曲相配的少数民族的动作符合“鼓励音乐创造”。24[单选题]音乐课堂上,张老师为学生讲解《小小少年》的创作背景用时30分钟,并播放歌曲出自的影片《英俊少年》,随后让同学们表演该影片的情景剧片段。此课程主要违背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理念。A.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B.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C.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D.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为同学们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长达30分钟,随后播放其电影片段并让同学们表演情景剧。这种教学行为偏离了课程主题,忽视了音乐才是课堂本体的事实,违背了“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25[单选题]张老师在教授欣赏课《保卫黄河》一课时,用了20分钟的时间去教授交响曲的曲式结构,讲课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直呼没有意思。张老师也十分郁闷:自己辛苦讲出来的东西,学生为什么都不喜欢呢?这位老师的做法违背了()的理念。A.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B.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多样性C.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D.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案例中该教师在讲授《保卫黄河》时,用了大量的时间去教授作曲方面的知识,教学过程枯燥,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昏昏欲睡,违背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课程基本理念。26[单选题]张老师对待音乐教学工作非常认真,备一节课需要花费三四天的时间,教案内容丰富,教学过程完整,但她上课时总是无法调动学生的情绪,课堂的效果不甚理想,学生们都在说:“太没意思了,我不需要这个,因为根本用不到的”“我都听不懂的”。张老师觉得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该教师的授课方式主要违背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哪一基本理念?()A.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B.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C.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D.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老师认真备课,准备了丰富的授课内容,却没能调动学生的情绪,被认为“没意思”.可见该老师并没有关注并契合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违背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27[单选题]《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领域提出7—9年级学生“能够在感知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音乐表现要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A.感受与欣赏B.表现C.创造D.音乐与相关文化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包括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感受与欣赏领域主要包括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题干中所提出的要求是感受与欣赏领域中对音乐要素方面的规定。28[简答题]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八年级的一节音乐课上,同学们正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学唱《大海啊,故乡》。这时,在整齐的歌声中冒出了一串口哨声,顿时一阵哄笑,继而在老师琴声的骤停下一片寂静。老师很生气地问:“这么美的音乐,是谁在捣乱?”教室里鸦雀无声。片刻后,大家都左顾右盼地寻找刚才吹口哨的那位同学,并小声议论着,课堂气氛显得紧张而尴尬,老师找不出吹口哨的那位同学,只好继续上课,但是学生和老师都被这个“插曲”影响了心情,马马虎虎地上完了后半堂课。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案例进行分析并阐述你的观点。参考解析:(1)这是一个问题案例,属于对突发事件处理的案例。(2)在本案例中,老师面对课堂上捣乱的学生,采用了训斥的方式,只是暂时性地对调皮捣乱的学生起到了震慑作用,但是并没有使学生心服口服,最后也只是马马虎虎地结束了这堂课。不仅伤害了师生感情,而且影响了课堂教学。(3)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不应该采取这样错误的方式,而应该借势引导,比如:“老师听到了刚才有位同学用一种很新颖的方式为乐曲伴奏,老师觉得这位同学的想象力很丰富,我们请他为我们表演一下好吗?大家掌声鼓励!”以这样的方式,调动起所有学生的模仿学习,以鼓励的形式,合理地化解这次课堂突发事件,这样做能将学生们的兴趣调动起来,同时也能增强“捣蛋鬼们”的信心,相信在以后的音乐课堂中,他们会自觉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学习。通过这样的处理,不仅维持住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增强了学生们的自信心。当然,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不是唯一的,而是灵活多样的,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找出最佳的、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才能达到目的,收到良好的处理效果。29[简答题]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某老师在一堂音乐欣赏课上讲解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导入的时候让学生聆听了贝多芬的音乐作品《英雄交响曲》,有一位学生提出不好听、听不懂,于是老师向学生介绍了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许多关于贝多芬的生平趣事和人物事迹等,学生对此很感兴趣。最后老师播放了一遍《命运交响曲》结束了本节课。问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上面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并简述你的观点。参考解析:(1)这是一个问题案例。(2)该案例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这是一堂音乐欣赏课,该老师分配在音乐欣赏上的时间过少,而是给同学们讲述贝多芬的生平事迹,没有遵循“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整堂课上老师没有让学生去实践和创造,只是一味地灌输和讲解,违背了课程理念中的“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这一理念。虽然这是个问题案例,但是在案例中也有可取的地方,比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注意到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采取了解决办法,该老师遵循了课程理念中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并且老师充分吸引了学生的兴趣,遵循了课程理念中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3)建议:该老师在抓住学生兴趣的同时,应适时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表达的情感和内容,合理分配时间,并在课程中让学生互相讨论和实践,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30[简答题]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在上歌唱课《音乐之声》前,张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请同学们课下观看电影《音乐之声》并总结自己的观后感。上课伊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分享了自己的观后感,教师由此顺利导入新课。张老师紧接着为大家播放了《音乐之声》的片段,分析了电影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请同学们充分谈了自己的感受。最后张老师为同学们播放了一遍歌曲,就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问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该案例进行分析并简述你的观点。参考解析:(1)这是一个问题案例。(2)材料中张老师在课前让同学们观看电影,上课时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观后感,这体现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张老师重视学生的兴趣固然是好事,但是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分享观后感,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实质上是忽略了音乐课程的学科特点,不符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强调音乐实践”“突出音乐特点”的课程基本理念。(3)总的来说,音乐作为视听艺术,需要学生通过听觉活动来体会和感受音乐内容,并且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方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不断地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由此才能真正实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课程理念。案例中张老师的教学是歌唱课,建议张老师在导入新课后,应让学生多聆听歌曲,教师也应多示范,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印象;针对歌曲中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引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这样才能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达到唱歌课的教学目的。31[简答题]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某老师在《现代京剧》的欣赏课教学中,导入时播放聆听了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5分钟)。接下来从唱腔方面和整体音乐特征方面开始介绍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不同(35分钟)。最后,老师播放《智斗》和《打虎上山》请同学们听辨(5分钟)。问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该老师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参考解析:(1)优点:该老师在导入环节播放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做到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这一理念。(2)不足之处:该老师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用了35分钟来介绍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不同,显然违背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这一理念。(3)改进建议:该老师应该继续保持良好的做法,但也应该遵循“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理念,请学生自主聆听、探究京剧的情绪以及表达的内容,应鼓励学生尝试对京剧进行创编,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京剧。32[简答题]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一节音乐公开课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音乐教师非常投入地描绘着音乐之美。她充满感情地问:“这么美的音乐,同学们喜欢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这时,学生中却突兀地响起一个不同的声音:“不喜欢。”那是一个眼睛很大的男生说的,老师未予以关注,继续充满感情地说:“多好的音乐啊,同学们都很喜欢,那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时那个男生在嘀咕着“一点也不好听”,但声音明显轻了,老师还是未予以关注,课堂继续保持着热闹的气氛,那个男生再也没有发表意见了。问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该案例,并简述自己的观点。参考解析:这是一个问题案例。本节课是音乐公开课,从案例中我们会发现老师非常投入地教学,引导大家去欣赏音乐之美,应该是在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并且这位老师也能让课堂保持着热闹的气氛,足见整堂课还是比较井井有条的。但是,在这井井有条中也存在一些“瑕疵”,就是其中一位大眼睛男生提出了异议。在我们的新课标中,有“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这样一个基本理念,教育是一种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活动,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提供不同的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发展个人的价值观、知识和能力。我们必须承认,人是有差异的,每个人都是在真正获得自我体验的基础上不断向上发展的。这里面的大眼睛男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是因为体验具有独特性,我们说人类社会是由一个个富有生命、富有个性、富有创造的活生生的个体组成的,社会的发展与活力是与每个人的发展与活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些教师却往往忽视个体的存在,忽视对人情感的关注,忽视每个人情感体验的独特性。统一标准、统一尺度、统一答案、统一体验,这种大一统的趋同教育,必定导致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僵化社会,造成缺乏个性、缺少创新的局面。在本案例里,我们的老师对学生的异议的态度也算是一个教学事件,面对形形色色的音乐教学事件,教师的应变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用创造性的艺术策略来应对这个事件。教师可以充分听取学生的异议,并且和学生展开一场音乐之美的讨论,一起去发现音乐的美,我想这样会更好。33[简答题]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某教师在《我的祖家是歌乡》的演唱教学中,导入时播放《娜鲁湾情歌》等歌曲(5分钟)。首先,自己说台湾阿里山,然后与同学们一起讨论高山族民族语言、生活方式、服饰、饮食、民歌分类等台湾的风土人情(25分钟)。最后进行学唱教学(5分钟)。在教唱环节讲解歌曲中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10分钟)。问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参考解析:(1)这是一个问题案例。(2)本案例是以《我的祖家是歌乡》的演唱为教学内容,但忽略了音乐本体,夸大了民族语言、生活方式、服饰、饮食、民歌分类等台湾相关文化比例,教学过程中使用大量篇幅讲解台湾的风土人情,淡化了音乐学科的特点,忽略了本学科教学内容,过多地关注了学科以外的文化知识,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符,曲解了“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的课程基本理念。在教学中,学科综合应该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拓展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为的是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而不是本末倒置,无限度地外延与拓展,将音乐课上成民族、民俗文化课。(3)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正确地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能力的关系。在新课程音乐教学中提倡拓展民族文化,但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到音乐本体的教学上,因为它是发展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文化认知的基础。34[简答题]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音乐课堂上,教师拿出精心准备的教案和教具,准备给学生欣赏一段古典音乐。突然,一个男同学调皮地说:“老师,这种音乐听不懂,也没什么意思!您还不如教我们流行歌曲呢!”这位老师正想着如何引导这位同学,谁知其他同学也七嘴八舌地附和了起来。“教周杰伦的吧!”“不,不,不,老师你会不会rap?教我们那个吧,那个好酷!”老师很生气地说:“都不要吵了,今天必须欣赏古典音乐!”问题:对上述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并简述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参考解析:(1)这是一个问题案例。(2)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欣赏古典音乐,显然学生对古典音乐不感兴趣,学生觉得这样的音乐离生活太遥远,有距离感。面对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这一现象,这位教师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式制止了学生们的提议,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才能帮助学生提升音乐鉴赏水平。(3)音乐教师不应该排斥流行音乐,不能把它当作与古典音乐格格不入的音乐风格而一味地拒之门外,也不应该将流行音乐的教学地位无限制地提升,将流行音乐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来讲解。我们可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加入一些“流行因素”来进行创新。例如:在课堂上,可从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人手,来讲授相关的乐理知识。在节奏练习中,除了节奏模仿之外,也可以试着将“rap”引进课堂,尝试让学生跟着固定的音乐伴奏,对教材中的歌词或者学生自编的歌词甚至是方言进行说唱练习,这种独特的节奏感和风格,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而那种近乎于“念歌词”的演唱方法,也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节奏特点。也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利用他们喜爱流行音乐的特点,找到两种音乐之间的共同点来将优秀的流行音乐有机地渗透到音乐课堂中并与古典音乐相结合,例如:在介绍古典音乐时,我们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流行歌手周杰伦、A.H.E人手,周杰伦的《十一月的肖邦》里面有借鉴肖邦古典音乐的部分,S.H.E的歌曲《不想长大》中采用了莫扎特《第四十号交响曲》的旋律,等等。在现在流行的音乐中都或多或少地有着古典音乐的影子,音乐也是顺应着外界因素和时间而进行发展的,“古典”与“流行”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在我们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不断地把这种理念渗透给学生,淡化“古典”和“流行”的界限,让学生更好地去体会音乐在社会背景和时间的推移下的变化发展,从而更好地去理解“古典”音乐作品。35[简答题]案例:一位老师在欣赏《动物狂欢节》当中的《天鹅》这节课时,准备了大量的材料,围绕主题收集了四五张VCD,有《音乐家的故事》、芭蕾舞《天鹅湖》等。在课堂上教师一直在不停地操作电视、VCD放映机、换碟片,而学生被这些新鲜事物所吸引,课程结束时留在脑海中的只有故事和图片。问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该教师教学中的问题(7分),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8分)。参考解析:这是一个问题案例。(1)该教师违背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欣赏《动物狂欢节》当中的《天鹅》,但在课堂上却没有抓住音乐这一本质,整个音乐课堂中使用了大量的录像、故事等课外材料,这些生动、具体、感性的东西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成为教学活动的干扰源,导致整堂课程偏离了音乐这一主旨。(2)该教师违背了“突出音乐特点,鼓励音乐创造”的基本理念。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该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案例中,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不停播放视频,这种单一的活动无法激发学生音乐创造的兴趣,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更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改进建议:多媒体技术进入教学领域后使得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度”,内容是根本,形式是辅助,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建议在课程开始的导入环节欣赏《音乐家的故事》,在欣赏完《天鹅》之后,引导学生模唱作品主题,加深体验,最后可以观看或学跳《四小天鹅》舞蹈,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课程。36[简答题]案例:在某中学音乐课堂上,黄老师演唱歌曲《小白菜》导入新课,学生学习歌曲的热情非常高。在欣赏《辛德勒的名单》的音乐作品时,黄老师边弹边唱,带领学生体会作品传递的悲伤的情绪。当黄老师提问大家是否感受到了作品的悲伤的时候,只有一个学生小声地说了句:“感觉不到。”黄老师并没有理会,而是继续进行课堂教学。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黄老师教学中的问题(7分),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8分)。参考解析:此案例既有优点又有不足,但总的来说这是一个问题案例。优点:该教师的做法符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上课之初,教师演唱《小白菜》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有利于后面的教学展开。缺点:该教师的做法违背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基本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面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并没有予以理会,而是继续授课,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改进建议:当学生提出不同看法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应该从多角度来欣赏作品,去体会作品向我们传达的情感,鼓励学生发言,一起探讨。37[简答题]案例:张老师在讲授歌剧《茶花女》这节课的过程当中,首先播放了歌剧的选段《饮酒歌》,并提问学生从歌曲当中感受到了什么;之后,进一步请学生根据视频的片段进行模仿表演;最后,播放施光南先生的《祝酒歌》并进行对比赏析,与学生一起分析中外酒文化的异同。学生感觉在张老师的课上学习了很多知识,不仅有外国的知识,还有中国的文化。课堂在开心的氛围中结束了。问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该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7分),并说明理由(8分)。参考解析:张老师的教学行为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第一,该教师的教学符合“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张老师在课程开始播放歌曲,提问学生的感受,从听觉入手,遵从了人的感知规律。第二,该教师的教学符合“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基本理念。音乐课程中涉及的所有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音乐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张老师在聆听完歌曲之后,让学生根据视频的片段进行模仿表演,充分体现了这一课程理念。第三,该教师的教学符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基本理念。在现今世界多元化发展融合的时代,音乐作为最能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形式,它对增进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之间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张老师在课上能够对中外同一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赏析,让学生们对多元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充分体现了“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基本理念。38[简答题]案例:在某次音乐课程中,老师要教唱的是《凤阳花鼓》,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理念,老师将同学们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发了一个锣和鼓,然后开始很直观地讲解凤阳花鼓,学生对这两种乐器十分感兴趣,便要求老师教授凤阳花鼓的锣鼓表演技巧,老师说:“你们真的很想学吗?”学生齐声回答:“想!”老师看同学们兴趣都很高涨,于是就开始教授凤阳花鼓的“敲锣”“打鼓”的表演技巧,学生学得也很认真,直到下课。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上面案例中教师教学进行分析(7分),并简述你的观点(8分)。参考解析:该案例既有优点,也存在一些问题。优点:(1)该教师的行为符合“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案例中,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发放锣和鼓,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凤阳花鼓,这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该教师的行为符合“强调音乐实践”的基本理念。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案例中,教师教授凤阳花鼓的“敲锣”“打鼓”的表演技巧,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对深入理解歌曲起了很大的作用。问题:该教师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教授凤阳花鼓的表演技巧上,忽略《凤阳花鼓》的歌曲教学,没能完成课程的教学要求。改进建议:教师应该先教学生学唱歌曲,可以通过分句教唱、朗读歌词等方式,在熟悉歌曲,并学会演唱之后再进行乐器的练习,为歌曲伴奏。39[简答题]案例:宋老师在讲授《外婆的澎湖湾》时,先是有感情地演唱了一遍《外婆的澎湖湾》,学生们沉浸在优美的歌声中,享受着音乐之美。“有哪位同学知道这首歌曲表现的是我国哪一个地方的风景?”宋老师亲切地问道,学生们仍沉浸在歌曲的余韵中,没有反应。宋老师等了几秒钟之后,又说:“这首歌曲来自一个美丽的小岛。”刚刚反应过来的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这是台湾。接着宋老师顺势讲述了台湾与歌曲的联系以及歌曲的创作背景,之后,宋老师正式开始这首歌曲的教授。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该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7分),并说明理由(8分)。参考解析:宋老师的教学行为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第一,该教学符合“突出音乐特点’’的基本理念。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它的一切实践活动必须依赖于听觉,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是音乐学习的首要任务,也是学习音乐技能的基础。案例中,宋老师优秀的歌唱功底和注入感情地演唱让学生能够沉浸在音乐当中,体会音乐的美。第二,该教学符合“关注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学科综合是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在综合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表现形式进行比较,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深化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案例中,宋老师在导入课程中通过对台湾与歌曲的联系以及歌曲创作背景的讲述,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综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第三,该教学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案例中,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设计教学活动,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40[简答题]案例:李老师在讲授《动物狂欢节》这节课时,播放了《天鹅》的片段,并询问同学想到了什么。一名同学回答说有一个公主在优雅的散步,并沉浸在对王子甜蜜爱情的回味中。李老师没有对该名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并且无视这名学生继续提问其他的学生,直到得出他想要的答案。问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李老师教学中的问题(7分),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8分)。参考解析:这是一个问题案例。李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无视学生的意见,违背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基本理念。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当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方式,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教师要爱护和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和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让学生顺利成长。改进建议:李老师在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体会时,应该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主动引导学生思考,随后寻找机会将话题引入到正轨,这样既活跃了课程气氛,也加深了学生的理解。41[简答题]案例:在欣赏课时,李老师一进教室就开始播放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并邀请学生聆听,准备在聆听结束后提出关于青海民歌特点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然而在播放歌曲时,有一个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突然说道:“老师这首歌曲好难听啊,我想听流行歌曲。”这时候许多学生都附和起来,李老师生气地大喊:“叫什么叫?你们懂不懂艺术!”问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中教师教学进行分析(7分),并阐述自己的观点(8分)。参考解析:这是一个问题案例。(1)李老师的教学违背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案例中,李老师只是单纯的让学生聆听,教学方法单一,在播放《上去高山望平川》之前,并没有进行导入以及对本节课的知识背景、内容加以介绍和讨论,因而引起学生的反感。(2)李老师的教学违背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基本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感。案例中,李老师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妥善处理,而是采用不恰当的言行去解决问题,违背了本堂课的初衷,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改进建议:(1)李老师可以在歌曲播放前导入一些有关青海民歌的图片,如生活背景、民族服饰等,随后讲解有关本地区的知识背景,之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歌曲,从而更好地感受音乐。(2)李老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加以正确引导,举一些例子进行对比,感受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异同等。42[简答题]案例:杨老师在讲授《长江之歌》这节课的过程中,首先带领学生从地图当中找到长江流域的位置,随即介绍了长江周围的风土人情以及美丽的风景。接着花了很少的时间讲解了歌曲的演唱方法,甚至都没有播放歌曲,学生感觉课程非常的愉快,但是没有学会唱歌。问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该老师教学中的问题(7分),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8分)。参考解析:杨老师的教学行为违背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基本理念。(1)这种教学行为违背了“突出音乐特点”的基本理念。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杨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一次都没有播放过歌曲,学生难以从歌曲当中获取足够的信息。(2)这种教学行为违背了“关注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杨老师通过延伸知识的确与其他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联系,却没有把握好“学科综合”的“度”,音乐被“喧宾夺主”。总之,杨老师虽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没有有效地完成课程的目标,有违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其教学行为不值得提倡。改进建议: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音乐紧密结合,让学生多聆听《长江之歌》,并将教学重点放在歌曲的教唱上,而不是放在介绍长江的风景及风土人情上。43[简答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下面七年级唱歌课《青春舞曲》这一课例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课题名称】青春舞曲【教学内容】唱歌课——《青春舞曲》【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的形式演唱《青春舞曲》,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在音乐活动中,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鉴赏水平,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 3.通过欣赏,了解维吾尔族民歌与舞蹈的基本特点。 4.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的体验。【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愉快的声音演唱《青春舞曲》,表现歌曲乐观向上、珍惜时光、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 2.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曲目,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以及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乐器(电子琴及打击乐器)、PPT课件(欣赏的音乐作品、相关资料与图片)。【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前展示:学生收集的新疆维吾尔族音乐、新疆的风光图片和当地居民舞蹈视频。(2)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孕育出了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看到本节课的音乐主题《新疆之歌》,你们最想了解的是什么?”(3)学生相互提问、解答、交流新疆的风光美景、维吾尔族民俗风情及音乐特点、熟悉的维吾尔族音乐作品等。 2.感受体验,学唱歌曲(1)导入:提问学生了解熟悉的新疆音乐。师:“好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维吾尔族民歌。请同学们一边聆听音乐,一边思考歌曲的节拍、速度、力度、情绪、曲式结构以及音乐风格。”(2)了解:词曲配译作者——王洛宾。(4)交流:维吾尔族舞蹈的独特动作。(指生回答并示范)(5)感受:新疆舞蹈的律动。(6)探究:歌词的韵律和深刻含义。(7)突破:演唱难点。(指导学生接唱每句尾词,与老师合作完成歌曲)(8)训练:为歌曲伴奏——集体参与。(9)表现:学生有表情、有感情地齐唱歌曲。(10)自评:演唱的优缺点。(播放演唱录音,学生自评) 3.表现创作、拓展提高(1)同学们,我们刚才的演唱属于哪一种声乐演唱形式?声乐的演唱形式还有哪些呢?(独唱、对唱、二重唱、齐唱、轮唱、合唱、表演唱、歌伴舞等)(2)思考:除了演唱之外的表现方式,指派演奏、舞蹈、绘画队的队长。(3)排练表演:自由分组设计表演,演唱队、演奏队、绘画队、舞蹈队依次展示,教师随机指导。 4.归纳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和表演,学唱了《青春舞曲》,了解了维吾尔族民歌的音乐及舞蹈的特点。每个人的青春就像歌曲中的小鸟一样一去不复返,希望同学们都能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参考解析: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生理、心理日趋成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其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本课例的教学过程非常充实、清晰,而且整个课堂节奏把握比较准确,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内容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且能够与地理学科中的知识进行相互关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美中不足的是本课例的教学目标未依照新课标所规定的三维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目标进行设定;教学重难点环节应该具体一点。44[简答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下面八年级歌唱课《踏雪寻梅》这一课例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课题名称】踏雪寻梅【教学目标】 1.学会二声部歌曲《踏雪寻梅》,做到演唱时声音和谐统一,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 2.了解黄自生平,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3.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歌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情韵。【教学难点】运用强弱对比,连音与顿音对比等表现手法来表现歌曲。【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教学过程】 1.首先播放为毛泽东诗词谱写的歌曲《沁园春·雪》的歌曲录音并通过投影或电视画面展现冬雪的美景,使学生在视、听双重感官的作用下,感受冬的圣洁、博大与美丽。在音、画的结合中享受审美,从而自然地导入本课主题。(聆听之后可以让学生简述一下初步的感受,说出歌中所表达的内容) 2.播放歌曲录音《踏雪寻梅》,学生对照歌词认真聆听并与《沁园春·雪》从这几个方面做一些对比:情绪、情感、速度、力度。 3.教师轻声播放歌曲《踏雪寻梅》旋律,有感情地朗诵歌曲的歌词。 4.多媒体出示歌词,学生在歌曲旋律的音乐背景中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5.介绍作曲者:黄自,现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1924年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参加学生合唱队和管弦乐队并学习钢琴,后赴美留学。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长恨歌》《抗敌歌》等。 6.歌曲学习(1)轻声哼唱高声部旋律,熟悉曲调。(2)轻声唱歌词。(1~2遍)(3)练唱低声部旋律。教师用钢琴或其他乐器为学生伴奏。(2~3遍)(4)轻声唱一唱低声部的歌词。(1~2遍)(5)重点是将两个声部的旋律结合在一起练唱。教师可随时关照低声部的音准,用钢琴助学生一臂之力,达到声部和谐、准确。(6)填入歌词练唱二声部歌曲。(2~3遍)(7)教师启发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踏雪寻梅》。(8)教师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分析与演唱情感方面的处理。 7.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雪映梅开是天景,踏雪寻梅是人趣。自古以来,人们不惧天寒地冻,不畏山高路远,去探访,去寻找。“踏”跟“寻”也表现了主人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古至今,梅花都是美好人品的象征,人们都喜欢梅花的那种坚贞不屈、无所畏惧的大无畏精神。有很多人以诗歌来赞颂梅花,也有许多的歌曲歌颂着梅花,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课后自己找些歌曲听一听。参考解析:(1)优点:本教学课例教学目标清晰,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来进行整个课堂教学设计。通过运用其他音乐表现形式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新课教授环节能够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使学生与老师能够很好地互动起来。严格遵循着教学目标来进行展开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学重点得以突出,难点也得以突破。这是一个不错的教学课例。(2)缺点:教学目标叙述不清晰,应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分别表述。45[简答题]依据《义务教育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进行点评。【课题名称】《大海啊,故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歌曲,体会歌曲优美抒情的特点,让学生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分析、合作等方式,引导主动参与演唱等实践活动,并以此提高自身的演唱表现力。【知识与技能】能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二、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展示大海的图片,并提问:同学们对于大海,你们能想象到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大海是宽广的,是迷人的,摄影家用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大海的景象。教师进一步询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关于大海的诗句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海的美让无数人流连忘返,那么音乐家又会如何表现大海之美呢?由此引出课题。(二)新课教授1.初步感知(1)教师播放音乐,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以及速度是怎样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出“速度是稍慢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并进行板书。(2)再次播放音乐,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节拍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聆听之后进行回答。教师进行总结:歌曲由3/4拍和4/4拍组成,之后引导学生回顾强弱规律.并强调在之后的演唱中表现出来,随后进行板书。2.学唱歌曲(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发声练习,利用柯尔文手势进行发声练习。(2)教师带领学生随琴哼唱旋律。(3)教师带领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4)将旋律带入歌词中完整演唱歌曲。(三)拓展延伸提问学生还有哪些关于大海的歌曲,并请同学进行展示,展示完成之后利用互评的方式进行鼓励性评价。(四)总结作业课堂即将接近尾声,请同学们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总结:我们今天感受了作者对于大海故乡的描绘和热爱,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和生活中也能热爱自己的故乡,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于它的热爱。课下大家可以搜集下还有哪些热爱故乡的歌曲,下节课分享。四、板书设计参考解析:这个课例总体来说是有可取之处的,但依旧存在不足。优点:(1)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注重“关注学科综合”。从此次教学内容来看,在导入环节。利用大海的图片以及语文中关于大海的诗句,能在视觉上吸引学生以及调动学生进行思考,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科进行综合,丰富学生的内涵。(2)教学中也应该做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此次教学环节中。课程一开始让学生充分聆听,充分体验音乐,去感受音乐的美好,也由此提高音乐审美能力。(3)初中阶段的学生进入嗓音变化期,所以可以渗透一定的嗓音保护知识,在正式学习之前带领学生进行发声练习可以很好地保护嗓音,也为学唱做好铺垫。不足:(1)此教学设计中缺少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歌曲节奏变化的特点,学唱歌曲《大海啊,故乡》;教学难点:体会歌曲的表达情感,并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2)在教学中应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该课例在教学目标中多次出现“让学生”“引导学生”等字眼。都是没有贯彻落实这一理念。(3)由于重难点书写缺失,所以重点难点在教学中都没有很好的突出以及体现。作为一节唱歌课应该做到带领学生充分地学唱歌曲,在此次教学环节中可以增加教师范唱,学生哼唱之后可以带领学生跟随琴声自主地演唱旋律,在演唱的环节也可以针对学生演唱不够到位的地方进行指导。最后最重要的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中也没有体现,教师应该利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表达的情感.从而能够在演唱中也表现出来。46[简答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提炼出下面课例的教学目标并对教学过程进行点评。【课题名称】踏雪寻梅【教学目标】(略)【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歌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的情韵。【教学难点】运用强弱对比,连音与顿音对比等表现手法来表现歌曲。【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录音机。【教学过程】 1.曹先播放为毛泽东诗词谱写的歌曲《沁园春·雪》的歌曲音频并通过多媒体展现冬雪的美景,使学生在视、听双重感官的作用下,感受冬的圣洁、博大与美丽。在音、画的结合中享受审美,从而自然地导入本课主题。(聆听之后可以让学生简述一下初步的感受,说出歌中所表达的内容) 2.播放歌曲《踏雪寻梅》,学生对照歌词认真聆听并与《沁园春·雪》从这几个方面做一些对比:情绪、情感、速度、力度。 3.教师小声播放歌曲《踏雪寻梅》的旋律,有感情地朗诵歌曲的歌词。 4.多媒体出示歌词,学生在歌曲旋律的音乐背景中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5.介绍作曲者:黄自,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长恨歌》《抗敌歌》等。 6.歌曲学习(1)轻声哼唱高声部旋律,熟悉曲调。(2)轻声唱歌词。(1~2遍)(3)练唱低声部旋律。教师用钢琴或其他乐器为学生伴奏。(2~3遍)(4)轻声唱一唱低声部的歌词。(1~2遍)(5)重点是将两个声部的旋律结合在一起练唱。教师可随时关照低声部的音准,用钢琴助学生一臂之力,达到声部和谐、准确。(6)填入歌词练唱二声部歌曲。(2~3遍)(7)教师启发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踏雪寻梅》。(8)教师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分析与演唱情感方面的处理。 7.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自古以来,人们不惧天寒地冻,不畏山高路远,去探访,去寻找。“踏”跟“寻”也表现了主人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古至今,梅花都是美好品格的象征,人们都喜欢梅花的那种坚贞不屈、无所畏惧的大无畏精神。有很多人以诗歌来赞颂梅花,也有许多的歌曲歌颂着梅花,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课后自己找些歌曲听一听。参考解析:(1)教学目标: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歌曲的两声部,感受合唱的和谐之美。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能够积极感受和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③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用轻松、活泼的声音,自信地演唱歌曲;学会二声部歌曲。(2)本课例的导入环节通过运用其他音乐表现形式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课例的一个亮点。但是本课例的教学重难点并没有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歌曲的学习环节,教师只是注重了二声部合唱的和谐与准确,并没有通过歌曲的学习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课例的设计基本上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如果教学内容能跟教学重难点结合一下,使教学重点得以突出,教学难点得以突破,就是一个不错的教学设计了。

47[简答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下面九年级歌唱课《同一首歌》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课题名称】同一首歌【教学目标】1.学会演唱《同一首歌》,在歌声中回忆、抒发、诉说同窗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真挚情感。2.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对人间真情的追求,学会与人沟通,关爱他人。能用真挚、深情的歌声表达人们对人间真情的渴望、呼唤,并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体验、深化歌曲的意境、内涵。【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时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能够正确理解歌词的内涵并能与歌曲产生共鸣。【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三年的初中生活就要结束了,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这三年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同窗的情谊却是难以忘怀的,大家曾经一起学习、一起迷惘、一起长大,今天就让我们在《同一首歌》的旋律中,回忆述说我们走过的美好时光。(播放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生活图片)2.教授新课(1)介绍歌曲师:歌曲创作于1990年,作为第七届全运会开幕式电视直播的片头曲,播出后受到人们热烈的欢迎。《同一首歌》由陈哲作词,孟卫东作曲。2007年,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曾和孩子们在上海举行的特奥会上唱过这首歌。中央电视台设置了“同一首歌”栏目,《同一首歌》就是此栏目的主题歌。由此,《同一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2)学习歌曲师:这首歌曲大部分同学都熟悉,但是否真正了解歌曲的内涵呢?并且是否能用歌声真切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呢?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深入地了解一下这首歌。(3)在歌曲旋律的背景中,师生共同有感情地朗诵歌词(4)学生分组思考①你对歌词“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个角落”“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中的“角落”“渴望”是如何理解的?②歌词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生:……师:角落——失意、孤独、无助;感受——对人间真善美的感悟、沟通、理解;渴望——友谊、真情;主题思想——人间真情。(5)教师有感情地范唱,同时请同学们思考回答:①A、B两段的旋律,在节奏、音区上有什么不同?②老师在演唱过程中,A段与B段有什么不同的处理?生:……师:A段节奏舒缓,起音在sol,旋律起伏不大,B段节奏相对紧凑,旋律起音在do,且有几处是八度、九度大跳。A段情绪较为平缓,是用叙述的口吻演唱的,B段情绪较为激动、是用呼唤的口吻演唱的。(6)学生跟琴演唱并纠错提示:①句尾长音,时值要唱足,#4音要唱准;②八度、九度大跳时,声音、情绪要有思想准备;③演唱时要真诚投入。(7)跟着伴奏演唱一遍师:歌曲像师长的谆谆教诲,又像同学之间的款款深情,既像充满阳光的母爱,又像儿女敬慕长辈之情,但是歌词中没有出现一个“爱”字,却以充满深情的口吻,表达了人间的真情——浓浓的爱。特别是“春天把友好的故事传说”让人们沐浴在爱的阳光里。(8)师:现在《同一首歌》已经唱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有多种演唱形式,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不同版本的《同一首歌》,边听边思考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生:……师:合唱,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用“wu”演唱第二声部。①老师唱第二声部,学生唱第一声部。②老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③加入歌词演唱。(9)学生自由讨论,构思一种能比较恰当表现歌曲思想感情的艺术处理方式并实践。(10)最后请同学们欣赏由毛阿敏演唱的《同一首歌》。3.欣赏并创作师:即将离开母校,你一定有许多不舍,你想对母校、老师、同学、好友说些什么呢?欣赏完下面这段诗朗诵,一定会带给你很多启示。尝试着也创作一段作品,表达一下自己的心声吧!(1)学生讨论并创作。(2)选出代表进行表演。4.总结现在这首歌曲已经传遍中国大江南北,歌曲也采用了很多不同的演唱方式,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唱《同一首歌》,回忆往昔,共叙友情,相信这青春的旋律和纯真的誓言,一定会伴随我们走向美好的明天。参考解析:(1)优点:本教学课例逻辑严谨,教学过程充实。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来进行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能够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感受、体验放在重要位置,做到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对歌曲的理解、处理,都突出了审美性。在课的最后还做到了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让学生进行歌曲的创作表演,使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2)缺点:在新课标中,教学目标应从三个维度来设计,本教学课例缺少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写为: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歌曲感情需要用抒情连贯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歌曲。

48[简答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下面七年级音乐课《牧歌》这一课例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课题名称】牧歌【教学目标】1.学会唱《牧歌》。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能听辨马头琴音色。3.学会用竖笛吹奏《蒙古小夜曲》。4.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教学过程】1.唱歌(1)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现的。(2)请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3)采用跟随音频哼唱、教师范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4)组织学生演唱,可以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上下句接唱等方式进行。(5)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放声高歌。2.欣赏(1)《牧歌》①向学生介绍:《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听听由作曲家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②播放音频。③提出问题: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歌在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④根据学生回答,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常识:无伴奏合唱曾经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顾名思义,它没有伴奏乐器,但由人的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比如我们所听到的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的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⑤请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画面和对蒙古族民歌的介绍文字,谈谈欣赏这首作品时的感受。(2)《万马奔腾》①向学生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马头琴的演奏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②播放音频。3.音乐表现——吹竖笛(1)画出这首乐曲的拱形旋律线。(2)了解这首乐曲的节奏特点。(3)自己练习5分钟,看谁先学会,看谁吹得好。(4)以不同方式抽查。(5)鼓励学生创作一条相关旋律或长音,与之形成对比。(6)尝试练习两声部的重奏。参考解析:本课例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不明确,缺少教学重难点、小结与作业环节。教学目标应按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来进行展开并且教学内容是按照教学目标来进行设计的,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教学过程比较混乱,教学内容不突出。教学目标可以更改为:(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了解蒙古族的地域及民族风俗特点,通过动听的旋律表达内心对蒙古族生活的向往之情;(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参与学唱歌曲的过程中,体验歌曲辽阔的情绪和动感的旋律;(3)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牧歌》并初步了解无伴奏合唱等知识。本课例的教学重点可以为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把握歌曲《牧歌》的特点。教学难点可以为无伴奏合唱及各声部协调配合。因为这一教学课例是唱歌课,所以第一步应该是先欣赏,然后再学唱,顺序应该打乱一下并且可以把《万马奔腾》作为本课例的导入,这样相对会更加合适。吹竖笛可以作为巩固与提高的环节。小结与作业环节可以设计为:今天,老师和大家欣赏感受了很多形式的《牧歌》,大家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丰富了《牧歌》的表现。同时,我们也进一步了解了蒙古这个热情、幸福、自由的民族。课后,请同学们去收集更多蒙古族的歌曲进行欣赏。本教学课例还是有一定的逻辑的,只是顺序上还应该再调整,内容上应该再完善一些。

49[简答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的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进行分析、评价。【课题名称】我爱钢琴【教学目标】1.了解钢琴的发展史及其特点,尝试即兴钢琴演奏,学生更加喜爱钢琴。2.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使其成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我们平时在音乐教室上课,接触到的最多的乐器是什么?——钢琴。那你们对这个被誉为“乐器之王”的钢琴了解有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认识一下钢琴。2.讲授新课(1)钢琴的诞生与发展大约在三百年前,意大利一位制造羽管键琴(钢琴的前身)的能手为意大利王子制造了一架崭新的乐器,这个发明改变了音乐的未来。人们觉得它很有趣,就把它叫作“轻重琴”,后来就简称为“钢琴”。在20世纪以前,钢琴一直是人们享受音乐的主要乐器,在收音机、电影等发明之后,人们欣赏音乐的途径就变得多种多样了。为了竞争,发明家们制造出了自动钢琴(又称“魔鬼”钢琴),只要把编排好的纸筒装上去,它就会自动演奏音乐。人们可让钢琴“弹”起来,自己却不必去学了。在现在的自动钢琴上,人们已经用光盘代替了纸筒。演奏者甚至还可以把光盘放到钢琴里面,弹钢琴的同时,就可以把自己的演奏录下来。(2)钢琴的性能与特点前面提到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为什么它的地位如此之高呢?这无疑来自钢琴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能和审美价值。诸如钢琴音域宽度达6~7个八度;音量从最弱到最强可以自由调控:基本音色清脆、明亮而富有穿透力,但通过触键等技术处理,又可以使音乐变化多彩。在演奏乐曲方面,钢琴不仅可以弹奏单声部的旋律,而且能够演奏多声部的和声、复调;不仅能够独奏、伴奏,而且还能用来重奏乃至合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架钢琴相当于一个乐队的功效。那它到底是靠什么来发音的?发音原理又怎样?同学们想不想深入了解一下它的内部结构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钢琴的神秘面纱。(打开琴盖,展示钢琴的内部结构并讲解)3.即兴演奏(1)触摸琴键,感受声音学生轮流上台触摸琴键,试着控制乐音的强弱。(2)四手联弹,即兴发挥两两学生坐到琴凳上配合表演。(3)播放音乐,模仿表演部分学生随着音乐模仿钢琴家的舞台表演。曲目一:肖邦《波兰舞曲》;曲目二:勃拉姆斯《摇篮曲》;曲目三:贝多芬《命运交响曲》。(4)教师现场演奏经过学生的参与(动),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首完整的现场版钢琴曲(静)。老师演奏《梦中的婚礼》,学生边听边看小槌是如何击打琴弦的。师:刚才老师弹奏的这首曲子是被誉为钢琴“浪漫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的一首代表作。他1953年出生于法国巴黎,父亲是钢琴教师。他5岁学琴,6岁时指法纯熟流畅,被誉为天才,12岁时考取巴黎音乐学院。1984年在纽约某饭店举行的一个庆祝音乐会上,当时的美国第一夫人南茜·里根给了他一个贴切的称号——“浪漫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从此成名。20世纪80年代,他以古典音乐为基础,将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融为一体,使乐曲更加优美。他与生俱来的法国人的浪漫气质,使其演奏愈加精彩,让全球乐迷为之疯狂。复听《梦中的婚礼》,感受音乐旋律的优美抒情,钢琴音色的清脆明亮。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时结束本节课。参考解析:这堂课的选题和设计都很别致。以乐器之王——钢琴作为一堂课的教学主题,从钢琴的诞生与发展,到钢琴的性能与特点介绍,再到学生与教师的现场即兴演奏,整堂课围绕着这一件乐器来进行设计和展开,这在我们以往的音乐课中是极少见的。本课的教学目标:了解钢琴的发展及其特点,尝试即兴钢琴演奏,学生更加喜爱钢琴。仅从这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来看,这堂课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就具有比较重要的价值。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钢琴是音乐艺术中重要的乐器,是社会和家庭音乐生活中常见和常用的乐器,其演奏艺术和大量优秀作品是高雅音乐的代表,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因此,学生应该了解它、熟悉它、喜爱它。它应该是音乐教学目标之一。其次,目标中的“尝试即兴演奏钢琴”是一个非常好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计,是音乐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为全面实施课程目标进而喜爱钢琴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本课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授新课,主要由教师来介绍“钢琴的诞生与发展”和“钢琴的性能与特点”。很显然,这部分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活动基本没有,这点应该是本课的缺陷和不足。第二部分“即兴演奏”则完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由学生触摸钢琴、感受琴声开始,到学生弹奏、即兴发挥,再到学生随着音乐模仿钢琴家的表演,最后由教师进行现场演奏。整个过程充满了即兴性、互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