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阅读鉴赏、语文课程与教学论_第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阅读鉴赏、语文课程与教学论_第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阅读鉴赏、语文课程与教学论_第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阅读鉴赏、语文课程与教学论_第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阅读鉴赏、语文课程与教学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阅读鉴赏、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二节阅读鉴赏(江南博哥)1[单选题]教学必修(1)诗词单元时,教师结合《沁园春·长沙》及其他诗歌中的诗句设计了一道选择题,要求选出下列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怀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学生们该如何选择?(  )A.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C.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D.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自古逢秋悲寂寥”,在多数古典诗词中“秋”总是与“悲”“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D项诗句出自《沁园春·长沙》,写的虽是寒秋景物,诗人的情感却是豪迈激昂的。他笔下的秋虽给人“寒”的感觉,但却是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欣欣向荣的景象。A、B、C三项的秋都有“凄寒”“萧瑟”之意,因此选择D项。2[单选题]教学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时,教师指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景美好感受和对美好春光欣赏和赞美的思想感情,并举例相同或类似情感的诗歌进行阅读推荐,下列举例不合适的是(  )。A.白居易《钱塘湖春行》B.贺知章《咏柳》C.杜甫《春望》D.叶绍翁《游园不值》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杜甫的《春望》是诗人陷身于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因忧乱伤春而写下的千古名篇。诗中以明媚的春色、美好的事物来反衬纷飞的战火与破碎的山河,更为深刻地表达强烈的情感,令人闻之不胜悲,诵之愁无限。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思想感情,故不合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通过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贺知章的《咏柳》通过描绘刚刚发出新芽的柳树美丽的姿态,并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了由衷的赞颂,表达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写诗人想去朋友的花园中观赏春色,但是柴门不开。虽然关住了游人,却关不住满园春色,一枝红色的杏花,早已探出墙来,以此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3[单选题]通过《再塑生命》,学生认识了海伦·凯勒,教师引导学生去阅读相关的表现女性人格魅力的文学作品,下列推荐不合适的是()。A.托尔斯泰一《安娜·卡列尼娜》B.川端康成一《伊豆的舞女》C.夏洛蒂·勃朗特一《简·爱》D.海伦·凯勒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也是川端康成自传性的短篇小说。作品情节简单.描述一名高中生独自在伊豆旅游时邂逅一位年少舞女的故事,不符合题干要求,故不适合推荐。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美丰满的女性形象之一。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讲述简·爱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她是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4[单选题]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沁园春·长沙》一课时设计的诵读环节是“学生先自由诵读《沁园春·长沙》,再请两名学生分别朗读,充分演绎自己对本词情感的体会。最后听录音朗读。”以下对其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师设置自由朗读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初读中解决词中的字音、字词问题B.个别朗读可展示个人风采,调动积极性,个别朗读次数越多越好,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的要求C.听录音朗读不仅能让学生在听读过程中纠正字音、断句错误及情感把握不准的地方,还能充分引导学生领悟毛泽东词的意韵,使学生由声入情,由情入景D.录音朗读后让生对比己之不足,教师再相机指导诵读,对学生朗读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阅读与鉴赏”教学目标指出“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由此可知,个别朗读更多地体现了注重个性化阅读的要求,且并不能说个人朗读次数越多越好,个人朗读的次数应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情况及文本的特点来决定。5[单选题]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带有插图的教科书的教学效果要优于纯文本的教科书。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插图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个系统?()A.助读系统B.练习系统C.范文系统D.知识系统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助读系统是指为帮助学生读解范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材料。课文中所配的相应的插图,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及记忆,避免单一枯燥的学习,是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6[单选题]教师设计“诗歌与散文”系列的选修课程,以下不适合选入的是(  )。A.《新月集》B.《凤凰涅槃》C.《彷徨》D.《文化苦旅》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A项《新月集》是泰戈尔的诗集;B项《凤凰涅檠》是郭沫若的诗集;C项《彷徨》是鲁迅的小说集;D项《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散文集。故可知正确答案为C。7[单选题]名著导读课上,教师用幻灯片为学生呈现了下面一段话,让学生利用知识积累完成填空。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够了解社会,懂得人生道理。从①《西游记》里孙悟空的身上,我们能学到爱憎分明的品格;从老舍《②》里男主人公的遭遇中,我们能了解到旧社会的黑暗;从《三国演义》里③的身上,我们能学到忠诚和智慧;从笛福《鲁滨逊漂流记》里鲁滨逊的身上,我们能体会到④的精神。学生应给出的正确答案是(  )。A.吴承恩

骆驼祥子

诸葛亮

坚毅B.施耐庵

骆驼祥子

关羽

忍耐C.吴承恩

茶馆

诸葛亮

机警果断D.罗贯中

茶馆

关羽

勇敢无畏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考生解答这类题,不仅要准确识记作家、作品,还要对作品的主题内容、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等有所了解。《西游记》是吴承恩的代表性作品。老舍的《骆驼祥子》描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北平城内人力车夫的生活,通过描写洋车夫祥子买车丢车,攒钱丢钱,劳苦终生,一无所获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在中国半殖民地化过程中,城市下层贫民由“人”蜕化为“兽”的过程,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是集中表现智慧和忠诚的代表人物。《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是勇敢无畏、机警果断、自立自救、坚韧不拔的男子汉形象。8[单选题]学习《雨巷》一课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戴望舒作品的忧郁气息,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推荐了几篇诗作。以下不属于戴望舒作品的诗歌是()。A.《等你,在雨中》B.《追梦者》C.《偶成》D.《我用残损的手掌》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A项,《等你,在雨中》是余光中的代表诗歌之一。其他三项均为戴望舒的诗歌作品。9[单选题]高三下学期教师组织学生回顾并系统梳理学过的鲁迅的作品.学生发现其中大多数作品均出自小说集《呐喊》,以下小说人物不是出自《呐喊》的是()。A.孔乙己B.祥林嫂C.阿Q

D.闰土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孔乙己、阿Q、闰土”分别出自小说《孔乙己》《阿Q正传》《故乡》,以上三部小说作品均收录于小说集《呐喊》;“祥林嫂”出自小说《祝福》,收录于小说集《彷徨》。10[单选题]学生学习完鲁迅的小说《祝福》之后,认识到“封建礼制吃人的本质”。教师计划推荐相关主题的其他作品,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主题的认知,以下选项作品符合要求的是()。A.茅盾《幻灭》B.高尔基《童年》C.巴金《家》D.郭沫若《棠棣之花》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C项,《家》最突出的思想成就在于表达出了对封建旧势力的反抗和对封建腐朽制度的批判精神,透过小丫头鸣凤在受到迫害后自尽这一悲剧,展现出作者在悲愤中对封建礼制制度吃人本质的控诉。A项,《幻灭》重在通过对“静女士”幻灭历程的刻画,展现在那一时期人们的普遍生活状态,暗示彼时中国革命还未有汹涌之势,人们尚无法看到真正的希望而在幻灭中徘徊。B项,《童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3~10岁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体现了作者对苦难以及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D项,《棠棣之花》主要叙述的是战国时期义士聂政刺杀韩相侠累的故事,描述并展现了聂政舍身报国的崇高行为。11[单选题]教师教学《伶官传序》时指出,议论是中国古今文章中的常见表达方式,在浩如烟海的古代篇章中不乏优秀的议论文。为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古代议论文特征的理解与认识,教师组织学生举办了以“好文共享——品析古代优秀议论文”为主题的学习交流会。下列篇目中,不能入选的一项是()。A.《劝学》B.《陈情表》

C.《过秦论》D.《师说》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解析:A、C、D三项中的三篇文章均属于议论文。其中,《劝学》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过秦论》的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师说》的中心论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B项,《陈情表》是李密写给晋武帝奏请辞官、在家侍奉祖母的奏章。文章叙事抒情,记叙了祖母的辛苦养育之恩,讲述了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表达了对朝廷知遇之恩的感激以及不得不侍奉祖母的两难之情。文章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不属于议论文文体。12[单选题]教学杜甫的《登高》时,教师要求学生回顾学过的七言律诗,下列不符合要求的是()。A.陆游《游山西村》B.李商隐《无题》C.崔颢《黄鹤楼》D.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D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属于七言绝句。13[单选题]某教师在讲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谈及朱自清的散文有“抒情型”与“叙事型”的区分,以下不属于其“抒情型”散文的是()。A.《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B.《绿》C.《背影》D.《歌声》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C项,《背影》为叙事性散文。A项,《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描写夜间泛舟秦淮河上的见闻,将感情与风景巧妙融合;B项,《绿》属于游记性散文,详尽地描写了梅雨潭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美好境界的赞美与追求;D项,《歌声》是朱自清早期的抒情散文,描写的印象风光即为他向往的理想乡。14[单选题]为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教师组织学生策划并举办了一场“文学知识竞赛”。在“快速抢答”环节,主持人出示了以下内容,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并判断正误,其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巨人三传》包括《贝多芬传》《达·芬奇传》《米开朗基罗传》B.契诃夫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C.《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都是大仲马的作品D.《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悲喜剧,又称“正剧”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A项,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巨人三传》包括《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基罗传》。15[单选题]在教授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鲁迅的杂文集作品,以下举例不恰当的是()。A.《且介亭杂文》B.《而已集》

C.《坟》D.《彷徨》

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解析:D项,《彷徨》为鲁迅的小说集,不是杂文集。16[单选题]某教材选修课程设置了“阅诸子百家之作,悟先贤圣人之道”的课外研习活动,以下作品中不适合选入推荐作品的为()。A.《晋灵公不君》B.《齐桓晋文之事》

C.《有无相生》D.《秋水》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晋灵公不君》出自编年体巨著《左传》,属于史传散文而非诸子散文作品。B项,《齐桓晋文之事》选自《孟子》;C项,《有无相生》选自《老子》;D项,《秋水》选自《庄子·外篇》,都属诸子百家之作。17[单选题]教师教学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一词时,提及“爱情”始终是文人墨客极为钟爱的一类主题,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爱情诗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学生听讲后积极发言,交流各自积累的相关诗词。以下学生所说诗句中,不符合学生活动主题的一项是()。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B.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C.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解析:A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爱情诗《竹枝词》(其一),题干诗句通过谐音双关的表现方式的运用,含蓄自然地展现了少女听到情郎歌声后的心理活动。B项,词句出自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悼念亡妻的词作《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词人以季节变换引发的感受发端,极写丧妻后的孤单凄凉,满怀对亡妻的思念之情。C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赠友诗《淮上喜会梁川故人》,题干诗句主要表现了诗人与故友久别重逢后喜忧参半的复杂情感。D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给妻子的七言绝句《夜雨寄北》,题干诗句虚写诗人与妻子剪烛长谈的场景,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深思念。18[单选题]教师在讲授借代这一修辞是,想给学生举一些古诗文中的例子,下列合适的是(  )。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D.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暂无解析19[单选题]教师在教授《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时,提到用典的修辞,并举出其他诗句的例子供学生加深理解,下列没有使用该修辞的是(  )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B.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暂无解析20[单选题]某教材设置了“民俗风情”专题,下列作品中适合被选人的是()A.《背影》B.《孽海花》C.《雨巷》D.《秦腔》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D项,贾平凹的《秦腔》是一篇穿插描述了陕南秦腔民俗文化的长篇小说。21[单选题]教师带领学生在名著导读课上学习了莫里哀的《悭吝人》,作品中叙述了一个守财奴、吝啬鬼的形象。下列作品中也有刻画了吝啬人形象的作品是()A.《红字》B.《玩偶之家》C.《项链》D.《威尼斯商人》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刻画了四大吝啬鬼之一的夏洛克。22[单选题]某教师将要教学“泰戈尔诗选”专题,课前教师向学生推荐预习篇目,下列不合适的是()A.《吉檀迦利》B.《飞鸟集》C.《惩罚集》D.《园丁集》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C项,《惩罚集》是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诗集,是一部政治讽刺诗集。23[单选题]在讲授《苏武传》一文时,教师指出苏武是作者主要赞颂的人物形象,他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值得后人永远敬仰,并列举很多有关民族气节的诗句。下列哪一诗句与此民族气节相关()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C.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志不强者智不迭,言不信者行不果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A项是关于仁义的诗句。B项是关于品格的诗句。D项是关于志气和诚信的诗句。24[单选题]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豪放词的发展脉络,下列作品中属于豪放词的一项是(  )A.《声声慢》(寻寻觅觅)B.《踏莎行》(候馆梅残)C.《雨霖铃》(寒蝉凄切)D.《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是豪放派词人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其余三项均为婉约词。25[单选题]某教材设有“先秦史传散文”专题,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篇目,下列适合的是(  )A.《逍遥游》B.《劝学》C.《触龙说赵太后》D.《非攻》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A.B、D三项都是诸子散文,C项是历史散文。26[单选题]学习《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师举例阐释“宴饮类文学作品的悲伤情调”,下列例句不恰当的是()A.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石崇《金谷诗序》)B.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王羲之《兰亭集序》)C.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D.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王勃《滕王阁序》)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A项是关于生命的,B、C、D三项都是关于宴饮的。27[单选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中引用了《箜篌引》《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桃花扇》,对这三篇作品思想情感的共同点分析正确的是(  )A.表现出热爱祖国的炽热情感B.传递了国破家亡的悲伤之情C.表达了希望祖国繁荣的愿望D.借爱情故事表现国家的兴衰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中,作者为了凸显梁先生的个性特征,引用了三则材料,它们分别是:《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梁启超在讲到其中的语句时,时而痛哭流涕,时而开怀大笑,这不仅体现了梁先生讲解投入、率真的个性,而且还蕴含着更深刻的含义——梁先生对理想的执着以及热爱祖国的炽热情感。28[单选题]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教师举例阐释田园诗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下列例句恰当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C.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D.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D项,表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热爱。29[单选题]教学《囚绿记》后,某教师准备给学生另外推荐几篇类似的借物抒情的散文,以下不合适的是()A.杨朔《荔枝蜜》B.季羡林《二月兰》C.高尔基《海燕》D.宗璞《紫罗兰瀑布》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C项是散文诗,不属于散文的文学体裁。30[单选题]某教材设有“文化名著研读”专题,教师向学生推荐“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下列作品不合适的是()A.《红与黑》B.《巴黎圣母院》C.《安娜·卡列尼娜》D.《死魂灵》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31[单选题]某教师选择曹禺的《北京人》开设校本选修课程,这一课程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的(  )。A.诗歌与散文B.小说与戏剧C.新闻与传记D.文化论著研读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北京人》是曹禺的戏剧代表作之一。《北京人》以一个典型的没落士大夫家庭曾家的经济衰落为全局矛盾冲突的线索与戏剧冲突发生的具体背景,以曾家三代人为主人公,展开家庭中善良与丑恶,新生与腐朽,光明与黑暗的冲突。通过这些冲突,深入封建家庭这一躯体深处,着力反映出封建主义精神统治对人的吞噬,人们在这种精神统治下对人生的追求,以及这种精神统治必然破产的结果。32[单选题]某教材在选修模块中设置了“唐风雅韵·唐代山水田园诗”专题。下列作品适合入选的是()A.王维《辛夷坞》、孟浩然《过故人庄》、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B.白居易《大林寺桃花》、陆游《游山西村》、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C.李白《送友人》、孟郊《烈女操》、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D.柳宗元《渔翁》、王翰《凉州词》、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B项,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是纪游诗,陆游的《游山西村》是宋代田园诗,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边塞诗。C项,孟郊的《烈女操》不属于山水田园诗,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田园诗。D项,王翰的《凉州词》是边塞诗。33[单选题]教师布置学生搜集整理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依春夏秋冬时序排列,下列正确的是()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②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③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④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D.②④③①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①句描写了西湖六月的美丽景色,是写夏季的诗句。②句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的心理变化,是写春季的诗句。③句是写秋季的诗句。④句是写冬季的诗句。因此,按照春夏秋冬的时序,诗句排列为②①③④。34[单选题]教师在进行“小说与戏剧”专题授课时,选择了以下篇目,其中不适合的是(  )。A.《雷雨》B.《边城》C.《哈姆莱特》D.《白杨礼赞》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A项《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B项《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34年。C项《哈姆雷特》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D项《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故ABC三项符合专题内容,D项不符。35[单选题]某教师在教授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时,为了让学生从时代背景出发,体会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分析封建社会女性悲惨命运的原因,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比较阅读。以下符合要求的是(  )A.《药》B.《明天》C.《孔乙已》D.《狂人日记》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B项,《明天》中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悲苦的农村妇女“单四嫂子”的形象,她勤劳善良,年纪轻轻就守寡,却遵循礼教“从一而终”的观念不敢改嫁,其历史悲剧性与祥林嫂的命运悲剧性的联系十分紧密。36[单选题]某教材必修(4)第一单元的选文包括《窦娥冤》《哈姆莱特》,教师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戏剧作品,下列不适合的是(  )A.老舍《茶馆》B.汤显祖《牡丹亭》C.李汝珍《镜花缘》D.孔尚任《桃花扇》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镜花缘》是一部带有浓厚神话色彩、浪漫幻想迷离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37[单选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词意象探究”主题班会时,要求学生搜集能够抒发作者对隐居、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且含有“菊花”意象的诗词。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B.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D.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A项,诗句借赞美菊花来表达诗人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B项,诗句描写诗人与田庄主人临别时约定明年再来观赏菊花,表达了诗人对农家恬静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C项,诗句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情思和对故园的思念,菊花在此处含有凄凉、伤感之意。D项,诗句抒发了诗人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38[单选题]设计“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阅读主题教学时,教师想向学生推荐几部相关作品。下列作品不适合推荐的是()。A.马尔克斯《百年孤独》B.阿斯图里亚斯《危地马拉传说》C.刘震云《一地鸡毛》D.莫言《生死疲劳》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运用典型的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揭露社会弊端,抨击黑暗现实。A项,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展现了布恩迪亚家族和小镇马贡多的百年兴衰史。B项,阿斯图里亚斯的《危地马拉传说》被称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由9篇民间传说组成,展现了一个原始、魔幻的世界。C项,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是一部写实主义小说,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小林的种种遭遇及其心路历程。D项,莫言的《生死疲劳》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冤死的地主在历经六道轮回转生为一个大头婴儿后,以大头婴儿之口讲述转生为驴、牛、猪、狗、猴时的种种感受的故事。39[单选题]学习了《窦娥冤》一课后,学生对关汉卿这位伟大的剧作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并渴望对关汉卿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于是教师为学生推荐了关汉卿的一些其他剧作,以便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推荐的是(  )。A.《汉宫秋》B.《单刀会》C.《救风尘》D.《拜月亭》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A项,《汉宫秋》是马致远的代表作品。B、C、D三项均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品。40[单选题]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古代诗词意象”主题研究,指出“羌笛”是唐代边塞诗中重要的表达思乡的意象。教师请学生举出一些具有思乡含义的诗句。下列诗句不适合的是(  )。A.江上何人夜吹笛,声声似忆故园春(白居易《江上笛》)B.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C.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D.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高适《金城北楼》)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A.B、C三项,都是借笛声抒发戍边将士们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D项,诗人借忧怨的笛声,表达了对边关形势的担忧,抒发的是诗人彷徨不得志的愁思。41[单选题]教学《孔雀东南飞》一课时,教师看到学生为诗中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所动容,于是趁机组织学生开展“古代诗词中的爱情”主题研究,并给出了一些示例。下列诗句中不符合爱情主题要求的是()。A.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B.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C.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D.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A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出自元稹的《离思》,这是一首悼亡诗,诗人作诗以悼念亡妻,表现了诗人与已故妻子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B项,“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出自韦应物的《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又作《淮上喜会梁川故人》),此诗抒发了诗人与十年未见的老友重逢的喜悦之情。C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出自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这首词是词人以一位孤身独处的女子的口吻所写的词作,表现了女子的苦闷压抑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之情。D项,“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出自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这两句诗历来是表现爱情和相思的名句。42[单选题]为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教师组织学生策划并举办了一场“文学知识竞赛”。在“快速抢答”环节中,主持人出示了以下内容,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并判断正误。下列文学常识内容说法有误的是()。A.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达.芬奇传》《米开朗基罗传》B.契诃夫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C.《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都是大仲马的作品D.《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正剧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A项,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基罗传》。B、C、D三项说法均正确。43[单选题]赏析诗歌意象是学习古诗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途径。在学习完杜甫的《登高》之后,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及其所表达的情感。下列意象中,与意象“猿啸”所表达的情感较为一致的是()。A.明月B.大雁C.菊花D.芭蕉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意象是中国古代诗词作品中作者主观感受与客观事物的结合体,部分意象与部分特定情感之间具有一定的搭配关系。意象“猿啸”“猿啼”等多用于渲染落寞、惆怅的气氛,抒发哀怨、凄怆、孤寂、悲伤、忧愁等情感。A项,意象“明月”多用于抒发思念家乡、期盼与家人团圆的情感,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B项,意象“大雁”多用于表达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抒发羁旅愁思,如“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等。C项,意象“菊花”多用于表现诗人隐逸、脱俗、坚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D项,意象“芭蕉”多用于表达诗人的愁苦、悲伤之情,如“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其与意象“猿啸”所表达的情感较为一致。44[单选题]学习完《装在套子里的人》后,为引导学生了解主人公别里科夫“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的形象特点,教师向学生推荐了具有同一形象特点的人物的作品。下列作品符合推荐要求的是(  )。A.《家》——高觉民B.《雷雨》——鲁大海C.《阿Q正传》——赵太爷D.《水浒传》——林冲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A项,高觉民是《家》中具有进步思想,但又不激进的新青年。B项,鲁大海是《雷雨》中的一位直爽质朴、勇敢善良、头脑清醒、疾恶如仇且有着进步思想的青年工人。C项,赵太爷是《阿Q正传》中对封建统治和封建意识绝对维护的人物之一,他反对革命,讨厌“假洋鬼子”。D项,林冲是《水浒传》后期极具反抗精神的人物代表。45[单选题]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彷徨》时,引导学生对其中的作品进行归类。下列不适合与其他三项归为一类的是(  )。A.《在酒楼上》B.《伤逝》C.《离婚》D.《孤独者》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在酒楼上》《伤逝》《孤独者》是鲁迅表现觉醒者悲剧的现实主义力作,是鲁迅描写觉醒者悲剧的三部曲。《彷徨》中的《离婚》《祝福》与《呐喊》中的《明天》是鲁迅描写中国传统妇女悲剧命运的三部曲。46[单选题]学生自主研读“名著导读”中的外国文学作品,对外国文学作品流派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自主整理了相关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下列学生对表现主义流派作家及其作品的归纳中,有误的是(  )。A.斯特林堡《鬼魂奏鸣曲》B.卡夫卡《变形记》C.奥尼尔《琼斯皇》D.契诃夫《变色龙》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D项,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后一位伟大的作家,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等。A、B、C三项均为表现主义流派作家及其作品。47[单选题]在校本课程“成语智慧”的学习中,有同学向教师请教“投笔从戎”“围魏救赵”“指鹿为马”三个成语分别涉及的历史人物。教师回答正确的是()。A.班超孙武赵括B.班超孙膑赵高C.班固孙膑赵高D.班固孙武赵括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投笔从戎”指扔掉笔去参军。东汉班超家境贫寒,在官府做抄写工作,曾经掷笔长叹,大丈夫应该在边疆为国立功。“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国军师孙膑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打赵国的部队,从而使赵国得救,后多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指鹿为马”意为指着鹿,说它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该成语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主人公为赵高。48[单选题]古诗词鉴赏课上,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古代诗词中借代的修辞手法。为帮助学生加深对借代这一修辞手法的理解,教师结合相关示例进行讲解。下列示例不适合的是(  )。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B.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A项词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乱红”代指女子的悲剧命运。B项诗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游子比作“沙鸥”,写出了游子的漂泊之感,表现了游子的孤独和凄凉。C项诗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落红”代指诗人自己。D项诗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红湿”代指带着雨水的娇美红艳的花朵。49[单选题]《林黛玉进贾府》一文课后提供了“《红楼梦》贾府主要人物关系表”,下列对编者设置这一关系表的意图理解最恰当的是(  )。A.使复杂的人物关系更清晰明了,学生更容易理解文本内容B.学生学会绘制其他小说的人物关系表,提高文学鉴赏能力C.学生可以背诵人物关系,深入研究名著《红楼梦》的内容D.学生可以借助人物关系表,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红楼梦》涉及人物众多,人物之间的关系复杂,附在课文后的主要人物关系表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文本人物之间的关系,方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A项说法正确。其他小说中可能涉及的人物较少,人物间的关系简单,没必要绘制人物关系表,且在每篇小说中,人物关系构成也不一样,B项“学会绘制”说法不恰当。人物关系表只是一种辅助学习课文的资料,并不是课文学习的重点,不要求学生背诵,并且对于高中生来说,深入研究《红楼梦》具有一定的难度,C项说法不恰当。"《红楼梦》贾府主要人物关系表”只是单纯地描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对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不大,D项说法不恰当。50[单选题]教师在教学诗词意象分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诗词实例,理解并总结意象“酒”所表达的情感。下列诗词名句中,意象“酒”表达了思乡之情的是(  )。A.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C.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D.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问刘十九》)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受诗歌立意及诗人情感差异影响,意象“酒”在不同的诗歌中具有不同意义。A项,词人借酒消愁,但“酒入愁肠”反更愁,其表达的是欲排遣乡思而不得,更徒增羁旅思乡的愁苦心情。B项,诗人以酒“劝君”,既表达了与友人即将分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又蕴含了对友人远行处境的担忧与美好祝愿。C项,诗人一壶美酒却只能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处境,表达了孤单、冷落的悲凉心情。D项,诗人邀请友人围炉品新酒,展现了友人之间质朴而又浓厚温暖的情谊,并未表达思乡之情。51[单选题]在文学作品赏析课上,教师指出文学作品是反映时代特征的一面镜子,例如《红楼梦》就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下列作品中,同样有“百科全书”称号的是()。A.罗贯中《三国演义》B.巴尔扎克《人间喜剧》C.司汤达《红与黑》D.老舍《茶馆》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B项,巴尔扎克的《人问喜剧》包括90多部小说,书中塑造了2400多个人物形象,充分地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52[单选题]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教师组织学生拓展阅读《变色龙》和《小公务员之死》。对这一做法分析正确的是()。A.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和实际的联系,扩大学习领域B.有助于学生对作家的创作风格形成整体认知C.三部作品没有太大关联,拓展阅读价值不大D.有助于深入挖掘课文的社会意义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和《小公务员之死》都是契诃夫的作品。契诃夫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教师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契诃夫的创作风格的整体认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研究能力。53[单选题]在校本课程“阅读与感悟”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向学生推荐了几篇以对比手法揭露“人性美丑”的外国文学作品。下列作品中,适合的是()。A.《茶花女》B.《苔丝》C.《巴黎圣母院》D.《红与黑》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完美地诠释了其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的“美丑对照原则”,作品中卡西莫多外貌极丑却心地善良,主人公爱斯梅拉达是“爱与美”的化身,克洛德道貌岸然,美丑对照,蕴意深刻。54[单选题]学习完《窦娥冤》一课后,为了调动学生探索不同悲剧艺术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教师向学生推荐了多部戏剧。下列剧目中,不适合的是(  )。A.《汉宫秋》B.《西厢记》C.《梧桐雨》D.《赵氏孤儿》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元代四大悲剧”为《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西厢记》讲述的是有情人历经磨难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以大团圆为结局,与题干要求不符。55[单选题]古代诗词鉴赏课上,为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诗词意象,教师准备向学生展示以下示例。下列诗句中没有出现战争类意象的是()。A.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C.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杨炯《从军行》)D.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杜甫《秋兴八首》)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A项,诗句中的“吴钩”指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以青铜铸成的弯刀,后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立志报国的精神象征。B项,诗句中“金甲”(指铠甲)、“楼兰”均是与战争相关的意象。C项,诗句中“牙璋”(指兵符)、“铁骑”是与战争相关的意象。D项,诗句意为“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诗句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情及对家乡的思念,没有出现战争类意象。56[单选题]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细节,记录生活趣事,养成每日一记的习惯,要求学生搜集写作素材,阅读优秀的日记体文学作品。下列作品中,不符合教师要求的是(  )。A.《狂人日记》B.《莎菲女士的日记》C.《鲁滨孙漂流记》D.《傅雷家书》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A项,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日记体小说的经典代表。B项,《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创作的一部日记体小说,小说的成功首先得力于作者对日记这一文学样式的选择。C项,《鲁滨孙漂流记》运用日记体并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记叙了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生活。D项,《傅雷家书》是由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集中作品并非“日记体”。57[单选题]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戏剧”专题研究,要求学生列举元代著名戏剧作品。下列作品符合要求的是()。A.孔尚任《桃花扇》B.王实甫《西厢记》C.洪异《长生殿》D.汤显祖《牡丹亭》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A项,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清代著名传奇,主要描写了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B项,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杂剧,主要叙写了书生张生与相国千金崔莺莺的爱情故事。C项,洪异的《长生殿》是清初著名传奇,主要描写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与历史悲剧。D项,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明代著名传奇,叙述了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的爱情故事。58[单选题]某教材设置了“民俗风情”专题,下列作品中适合被选人的是()。A.朱自清《背影》B.曾朴《孽海花》C.戴望舒《雨巷》D.贾平凹《秦腔》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A项,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以父爱为主题的散文,未体现民俗风情。B项,曾朴的《孽海花》是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未体现民俗风情。C项,戴望舒的《雨巷》属于新诗,表现了作者的迷惘与期待,未体现民俗风情。D项,贾平凹的《秦腔》是一篇穿插描述了陕南秦腔民俗文化的长篇小说。59[单选题]在名著导读课上,教师与学生分享外国著名小说。下列作品不适合分享的是()。A.巴尔扎克《人间喜剧》B.席勒《阴谋与爱情》C.福楼拜《包法利夫人》D.大仲马《基督山伯爵》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A、C、D三项均为外国小说。B项,《阴谋与爱情》是德国著名剧作家席勒创作的戏剧。60[单选题]教学《归去来兮辞·并序》时,教师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陶渊明的归隐情结,整理出以下句子供学生品析。其中不适合的是()。A.闲静少言,不慕荣利B.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C.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A项句子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B项句子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五),D项句子出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三者均表现出陶渊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之情与归隐之意。C项句子出自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竹里馆》,诗歌表现的是诗人的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与陶渊明的归隐情结无关。61[单选题]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中的某单元是关于古代议论性散文的学习,教师在课前向学生推荐相关阅读篇目。下列文章适合学生阅读的是()。A.《寡人之于国也》B.《荆轲刺秦王》C.《烛之武退秦师》D.《晋灵公不君》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古代散文中有记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寡人之于国也》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是议论性散文。《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晋灵公不君》均为叙事性散文。62[单选题]某教材在选修模块中设置了“感受小说的魅力”专题。下列作品适合选人的是()A.巴金《家》林语堂《京华烟云》鲁迅《朝花夕拾》B.余华《活着》莫言《红高粱》王蒙《编辑部来了个年轻人》C.梁实秋《雅舍》汪曾祺《受戒》余光中《听听那冷雨》D.曹雪芹《红楼梦》刘白羽《第二个太阳》张抗抗《牡丹的拒绝》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A项,鲁迅《朝花夕拾》是散文集。C项,梁实秋《雅舍》和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是散文。D项,张抗抗《牡丹的拒绝》是散文。63[单选题]某教材在选修模块中设置了“中外戏剧名作欣赏”专题。下列作品适合选人的是()A.莎士比亚《奥赛罗》郭沫若《屈原》夏衍《春寒》B.王实甫《西厢记》白朴《梧桐雨》契诃夫《嫁妆》C.关汉卿《望江亭》曹禺《北京人》易卜生《玩偶之家》D.汤显祖《牡丹亭》莫里哀《伪君子》老舍《二马》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A项,夏衍的《春寒》是长篇小说。B项,契诃夫的《嫁妆》是短篇小说。C项,全部为中外戏剧作品。D项,老舍的《二马》是长篇小说。64[单选题]某教材设有“文化名著研读”专题,教师向学生推荐“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下列作品不合适的是()A.《红与黑》B.《巴黎圣母院》C.《安娜·卡列尼娜》D.《死魂灵》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第三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单选题]某教师设计了“体会《红楼梦》的艺术魅力”专题,这一专题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的(  )。A.诗歌与散文B.小说与戏剧C.语言文字应用D.文化论著研读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红楼梦》代表着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属于小说与戏剧范畴。2[单选题]某教师根据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开设选修课程,这一课程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的(  )。A.诗歌与散文B.语言文字应用C.新闻与传记D.文化论著研读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一篇自然科学小论文,属于语言文字应用中的应用文,因此选择B项。3[单选题]某版教科书《林黛玉进贾府》的“研讨与练习”后面有这样一部分内容——“《红楼梦》贾府主要人物关系表”,这些内容属于教科书的什么系统?()A.练习系统B.知识系统C.选文系统D.助读系统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复杂,“《红楼梦》贾府主要人物关系表”是为了帮助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辅助材料,属于助读系统。4[单选题]以下关于语文教材的编写要求,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突出语文课程的特点,便于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模式和规律B.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C.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D.应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教科书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要注意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专题,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教科书应突出语文课程的特点,要便于指导学生自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不断提高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A项“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模式”说法错误。5[单选题]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中,在“表达与交流”专题中,设置了四个栏目,分别是:“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善待生命·学习论证”“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对该专题的实施建议分析不恰当的是(  )。A.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练习议论文的写作B.教师可根据学情,在一个学期内统筹安排这四个栏目的教学C.教师不需要按照这四个栏目的顺序进行教学,可根据教师、学生情况随机安排D.对于每个栏目后面的练习题,教师应有选择性地让学生进行练习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教材中设置的四个栏目要点,按顺序依次为“立论”“选择和使用论据”“论证”“议论中的记叙”,这四个部分的排列顺序是符合议论文写作顺序的,立论是写议论文的基础,确立论点之后,要选择论据,然后选择适合的论证方法,同时,在论证的过程中要注意记叙手法的运用。这四个栏目不可调换,教师应该按照顺序进行教学。6[单选题]某版高中语文教材《装在套子里的人》后有一道“研讨与练习”题,第一题是“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方面都有哪些‘套子’?他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系统?()A.知识系统B.练习系统C.助读系统D.范文系统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练习系统又叫训练系统、检测系统、作业系统,是按照一定的目标有计划地设计出一套“练”的方案或题目。其重要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语文知识、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实现语文素养全面发展。教材中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探究·练习”是教材练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7[单选题]某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围绕“口语交际教学”展开深入探讨,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形式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有用信息B.教师可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锻炼交际能力C.教师可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体验不同生活,激发学习兴趣,表达真情实感D.学生可采用多媒体等现代传媒手段演示文稿,运用电子邮件等多种通讯方式进行交流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中关于“表达与交流”的建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学生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自己的文稿,学习用计算机进行文稿编辑、版面设计,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故A、C、D三项是对写作教学的指导。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际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而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故D项表述为口语交际教学建议,符合题干要求。8[单选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和学生的需求为依据。对该要求的理解,正确的是()。A.选修课程的设计需结合实际,从学校的自身条件出发,建设学校特色课程B.选修课程要有新内容、新发展,可选用难度相对较大的文言文,提升学生语感与理解能力C.选修课程的设计应充分征求学生意见,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等,努力创造条件进行课程建设D.选修课程是对必修课程的补充和复习,其选修课程内容可按照大学选修课的形式进行设计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A项,选项句子表述正确,但其并未体现题干“以课程目标和学生的需求为依据”的要求,不符合题意。B项,选修课程的设计既要有新内容、新发展,又要考虑学生实际,不应为了片面地提升某项学生能力而超出学生实际的可接受能力,其表述有误。C项,选修课程的设计应尊重学生实际,充分征求学生意见,结合课程目标、社会发展需求等方面因素,创造条件建设选修课程,其表述正确。D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辅导课,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其表述有误。9[单选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写作”教学提出具体教学建议,教师学习这一教学建议并采取以下教学行为,其中教学行为最恰当的一项是()。A.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文章按要求加工并整理成册,运用PPT进行展示B.教师要求学生在一节课上完成800字的作文,课外练笔至少1万字C.教师灵活组织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交活动D.教师要求学生模仿文言文进行写作,掌握文言文的写作特点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指出,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还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自己的文稿等。故A项教学行为恰当。关于写作教学的教学目标指出,学生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故B项教学行为不妥。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建议指出,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而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故C项教学行为不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课程的课程目标中提及,学生可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尝试创作小说、剧本,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等等,但并未要求学生模仿文言文进行写作。故D项教学行为不妥。10[单选题]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师围绕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的评价”深入探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论述类文本应着重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章语言风格的把握B.文学类的文本应注重评价学生对文章内在逻辑的掌握,提炼文章中心观点C.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D.实用类文本关注考查学生对文本价值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解读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A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能否概括和提炼文本的思想观点、发现观点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并做出初步的评价。B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评价,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D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C项说法正确。11[单选题]教学《师说》时,教师给学生随文介绍了古代论说文的文体知识,对于教师的这一做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介绍文体知识,可以让学生整体认知古代论说类议论文的特点B.随文介绍,重点在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写作特点C.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文学科的文体知识D.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语言特点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教师只是随文介绍相关的文体知识,并不是具体、全面地讲解,难以形成知识系统。12[单选题]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以“谈鲁迅”为专题开展了一次阅读分享会,评价学生时既关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关注其个性化、深度阅读的实现程度。对这一做法分析正确的是()。A.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B.评价内容综合化,符合高中学生的语文发展需求C.评价主体单一,不能保证实现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D.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学生在阅读时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题干中的综合化、多角度的评价是符合高中学生语文发展需求的。B项说法正确。题干主要强调了评价内容、评价角度的多样化,但并未提及评价方式或评价主体等方面的情况。故A、C两项所述属于对材料的过度解读。教师组织开展阅读分享会,意在了解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而不是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故D项说法错误。13[单选题]关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发现·创新”,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B.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C.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D.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暂无解析14[单选题]某教师开设校本选修课程,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