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招生考试制度现状及改革策略_第1页
高职院校招生考试制度现状及改革策略_第2页
高职院校招生考试制度现状及改革策略_第3页
高职院校招生考试制度现状及改革策略_第4页
高职院校招生考试制度现状及改革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职院校招生考试制度现状及改革策略赖晓琴摘要:现行高职院校招生考试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存在很多不足,亟需改革,相应的策略有:进一步完善分类考试、平行录取,使高职院校招生录取自成体系;拓宽高职生源范围,实现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充分发挥职教集团作用,使高职院校形成统一的专业招生标准体系;组建统一的考试平台,高职院线自主确定考试科目组合及标准要求。关键词:高职院校;招生考试制度;现状;改革策略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快速发展。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无论院校数还是在校生数,都几乎占据了普通高等学校的半壁江山。其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市场所需求的人才规格有别于普通本科教育,所要求的生源素质也有所不同。因此,如何改革高职院校招生考试制度,使之能根据自身培养目标选拨到合适的生源,成为高职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一、高职院校招生考试制度现状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招生考试的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通过普通高考,在重点大学、普通本科、民办本科录取之后,和高专作为同一批次按一定分数线录取新生。这种招生方式自高职院校产生后一直沿用,目前依然是主要方式,高职院校70%以上的学生都是通过这条途径入学。二是通过对口单招的形式,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选拔一部分学生。对口单招考试是指专门面向中等职业学校选拔优秀学生进入高等院校深造的考试。为使完成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有继续升学的直接通道,经原国家教委批准,20世纪90年代初部分省市陆续开始实行专门针对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升入高职高专的招生考试办法,计划单列,称之为“对口单招”、“单考单招”,后来这种招考方式逐步推广到全国,并一直持续至今。“对口单招”的招考对象是接受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以及专业测试,由各省市统一组织命题、考试、录取,所录取的考生占高职招生总计划的10%左右。三是高职自主招生。目前高职招生总计划的20%左右考生是通过“自主招生”录取。高职自主招生是指由学校自主进行入学测试、自主确定入学标准、自主实施招生录取。考生参加院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后,直接被录取,不用再参加高考。自2005年开始,上海市率先在3所市属高职院校试行自主招生,之后陆续扩展到各直辖市多个省份,并一直延续至今。2007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试点启动,试点院校可单独或联合组织考试,单独录取。现逐年扩大试点范围。由2007年8所扩大到到2008年20所、2009年33所,2010年有73所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参与自主招生改革试点。2011年进一步扩大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试点单位和招生人数,已列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200所高职院校都可以参与申报自主招生专业和计划。目前自主招生同样也是一种辅助方式,教育部规定2011年首次申请开展自主招生试点的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计划数原则上控制在该校年度招生规模的10%以内;已经开展自主招生试点的相关院校,自主招生计划数原则上控制在该校年度招生规模的20%以内。二、现行高职院校招生考试制度的不足(一)用统一的试卷和学术标准无法测试差异明显的考生高等教育大众化后,随着招生人数的快速增加,高校面对的生源差异越来越大。与精英教育阶段从全体考生中选拔少数人的目的不同,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考的目标是通过测试,在考生和学校之间建立一种有利于考生和学校长远发展的有效配置形式,让学生学习最适合的专业,让学校招到最适合的学生。而当前我国统一高考用一套试卷测试不同层次的考生、用统一的学术标准为不同学校选拔不同智能的学生,不符合教育测量学的基本原理。这种做法不但会影响试卷的区分度和效度,而且不可能适应水平悬殊的不同学校、差异明显的不同考生的要求。具体而言,目前的高考制度中,高职院校招生考试的科目设置、考试内容等与普通本科院校合二为一,无法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潜能,没有体现出普通本科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质的区别,使高职院校不能根据自身培养目标选拨合适的考生,只能录取本科淘汰的考生。(二)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共用的统一考试已经对高职招生失去了必要的甄选功能以2010年各省区高职院校录取批次分数线为例,均在400分以下,大多数省区在350分以下,还有一些省区在300分甚至250分以下。由于选择题型在高考试卷中占很大权重,随着总分的下降,仅凭猜测而选中正确答案的得分在考生总分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甚至超过正确题的得分,这对考试信度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依据这个分数来决定考生被哪所高校、哪个专业录取的有效性就已经很低了。(三)“招生录取,先本后专”的录取原则贬低了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高等职业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都是在专科层次,而专科招生一直都排在本科之后,本科三批录取完才录取专科。这种录取批次安排是传统重学轻术思想的反映。这一制度安排在客观上加剧了社会上把高等职业教育看成是“次等”教育的看法。实际上,正像潘懋元指出的,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并不是高低两个层次的教育。高职院校安排在最后录取,社会地位被人为贬低,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又一阻力。(四)高职招生以普通高中生为主,不利于建立中高职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是针对普通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类型,其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特殊的密切关系。实施中高职衔接,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尚未构建起彼此衔接的学习立交桥,中职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终结教育,其毕业生升学渠道不畅通,对口单招的专业及数量有限,影响了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在现有的高职办学条件和规定学制时间内,如招收的学生没有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将较难实现高职人才的培养规格和目标,削弱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五)在生源危机的形势下忽略庞大的中职生群体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逐年减少。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可以看出,1987年是全国新出生人口数量的分水岭,1987年以前新出生人口基本上逐年增长;1987年以后新出生人口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未来我国大学适龄入学人口将逐年大幅下降,由此产生的生源紧张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人口数量变化的结果已经在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育统计数据中得到验证。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10年全国共有小学25.74万所,比上年减少2.28万所;在校生9940.70万人,比上年减少130.77万人。全国共有初中学校5.49万所,比上年减少0.14万所;在校生5279.33万人,比上年减少161.61万人。同时全国普通高中规模也在减少,2010年普通高中14058所,比上年减少549所;在校生2427.34万人,比上年减少6.94万人[7]。而这部分学生将陆续进入到大学入学年龄段,对未来高等教育的生源数量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当高等教育整体学龄生源下降时,处于高等教育末端的高职教育所受到的冲击最为强烈,生源危机的逼近将威胁到部分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而中职教育近些年来由于各种优惠政策的实行得到不断发展,成为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增长极。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70.42万人,比上年增加1.90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50.94%。如高职院校向这一群体开放,将极大缓解生源危机状况,而且这一群体有着强烈的继续学习愿望。(六)自主招生的公平性、公信度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从目前的情况看,高职教育通过自主招生实现与普高教育、中职教育、职后教育、终身教育等有效衔接已是大势所趋。但高职自主招生在优先、自主选拔具有职业发展取向和专业潜质的学生时,也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高职自主招生制度设计的初衷是赋予办学好、信誉高的优秀学校,优先、自主选拔具有职业发展取向和专业潜质的学生,通过因材施教,让他们走技能成才的路子。所以,科学甄选当为高职自主招生的核心价值。但不少自主招生院校并未把握好甄选尺度,致使选拔方式缺乏科学性和公信力。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命题。许多学校仍然固守“文化考试+专业考核+综合面试”的传统高考模式,使高职自主招生变相地成为另一种“小高考”,人为加重了考生的应考负担,导致招生的“自主”名存实亡;而另有一部分拥有自主招生权却又先天具有行业弱势的院校,受生源压力的影响,往往在自主招生的信息发布、网上报名、考证发放、考试命题、考试组织、成绩统计、划线、录取、公布、寄发录取通知等多个环节都存在各种不足,选拔过程中一味地放宽条件,命题过于“灵活”、简单,给考生形成随意性较大、不如高考“正规”的印象,客观上降低了高职自主招生的公信度和应有的严肃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高职自主招生的公平性、公信度、美誉度,不仅事关政府形象和高考声誉,也对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因单独招生与普通高考的要求相同,对单独招生试点学校,特别是知名度较高的高职院校来说,学校计划单独招生一两百人,报考人数可能达到几百甚至上千人,学校需要对考试材料审核、命题、组织考试、面试、评判、录取和公示等各个环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很高,个别院校每年单独招生生均成本达1500元。对考生来说,如果高职院校之间没有联合考试,报考多所学校就要参加各个学校组织的考核活动,付出的成本也非常高。因此,探索一个成本较低的考核组织方式,对学校和考生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三、对高职院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思考(一)分类考试、平行录取,使高职院校招生录取自成体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011年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将高等教育中的5级(短线高等)教育课程分为“普通”、“职业”类别,6至8级教育课程和5至8级受教育程度则区分为“学术”、“专业”类别。因此,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并列的两种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其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一目标决定了高职招生考试与普通高考在考试内容、考试方法上有很大不同[11]。所以,高职院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体现出高等职业教育对生源要求的特殊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从2010年到2020年,要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入学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按照纲要精神,将现行的普通高考分成普通本科统考和高职高专统考两类不同层次类型的高考体系,构建相对独立的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统一考试及录取平台,是未来10年高职招生改革的核心任务。高职院校的招生考试,在试题的科目设置、要求和难度上都应与本科层次招生考试有差异。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入学考试应采用“学业考加专技考”的方式,即以学业水平考试相关科目成绩作为入学的前提条件,以各种职业技能类考试成绩作为主要录取依据。“学业考”指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要求提出的不同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及成绩要求,作为招生录取的前提。学业考试相对而言要适当降低难度,减少科目。除了数学、语文和英语等科目外,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也应该被列为考试内容,考核专业所需基础文化知识。“专技考”指各类专业技能考试,考试方式可以是笔试,也可以是面试,还可以是实际操作,以专业技能考试成绩作为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考试内容按考生所报考的专业来确定,主要测试其职业能力与职业性向,考查其对所报专业的适应度。在单独考试基础上,高职院校完全可以单列批次录取,和本科院校录取同时进行,以增强招生的针对性与选择性,引导更多的学生向高质量的高职院校合理分流。录取时应采用多元评价标准。就报考条件和选拔标准而言,高职院校侧重选拔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突出对实际操作技能的要求。把考生获取的专业资格证书、职业等级证书和小发明、小制作作为升学的重要参考。如对具有某项技术专长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报考者,可给予加分;凡有技能证书与报考专业相关者,可优先按其填报专业进行录取。(二)拓宽高职生源范围,实现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从理论上讲,高等职业教育的最佳培养对象应该来源于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合格毕业生一部分直接进入生产第一线,另一部分专业能力强、技能过硬的学生则进入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然后再通过几年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强化训练,成为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研究发现,自愿报考高职的中职学生在选择专业及学校时往往对此有较深的了解,就读高职院校是他们的自主、理性选择。入学后与高考生相比,这些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和专业兴趣更强,心理准备更充分,往往更能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而且使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不再是零起点,有利于高职院校在专业技能教育上强化内涵,突出重点,更好地办出高职特色。《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也强调:职业教育应将服务面拓展到所有在职业技能获得和提升方面有需求的人,可以使学生在职业教育体系连续学习,也方便各种成年人“回炉”接受与其水平相适应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办学的教育[13]。因此建议教育管理部门拓宽高职生源范围,让高职院校面向社会招生,将高中生、中职生、成人都纳入到招生范围,既引导普通高中毕业生向优质高职院校合理分流,又满足中职学生在职业教育体系连续学习及成年人“回炉”提高的愿望,从而提升高职教育的生源质量和办学水平,实现高职教育与普高教育、中职教育、职后教育、终身教育等的有效衔接。(三)充分发挥职教集团作用,使高职院校形成统一的专业招生标准体系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依靠行业企业办学,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一直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截至2011年,我国已组建500多个职业教育集团,有5600多家企业参与,涉及43个行业,覆盖30%的中等职业学校和80%的高等职业学校[14],成为推动职业教育与行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教育管理部门可以联合相应管理部门指导各行业组建全国性职教集团,以职教集团为主,成立相关行业各专业大类联合考试指导委员会,负责牵头制定本行业内专业大类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综合理论考试大纲、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并培训各省专业技能考试测试人员。各省职教集团要充分发挥联考委的引领作用,在省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组织本专业技能考试,报考全国各院校相同大类专业时此考试等级合格证均被认可,从而为考生创造公开、公正、开放的考试环境。(四)组建统一的考试平台,高职院校自主确定考试科目组合及标准要求为保证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建立统一的综合测试平台,将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等学科以及各专业综合理论作为国家考试科目,实现国家统一考试、统一命题或分省命题。从专业发展和培养需求的角度看,高校对学生各个科目的要求并不一样,对符合本专业指向性科目的要求可以很高,对有些科目要求可以低一些。为了择优选拔有专业特长的学生,高考应在考试科目的要求上体现出针对性和差异性,这需要试卷有不同的层次水平。每一科目按不同的测试标准设计多类型、多层次的试卷,同一科目试卷在内容范围、难度水平等方面都可以有所不同,形成几个不同层次水平的试卷。通过将同一科目不同测试方向和不同水平的测试整合在一个统一的测试平台上,在测试功能上实现分工和互补,为不同学校、专业招生录取和有着不同升学需求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考试服务,以适应高校人才选拔需求,达到针对性、区别性选拔不同类型人才的目的。专业技能考核可以借鉴艺术类等特殊专业分省举行考试的模式,实行高职院校专业技能联考,使考生在本省完成专业技能考试并获得相应等级合格证后就有机会获得不同高职院校的招生资格。高职教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