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命题立意的角度(经济驱动类)_第1页
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命题立意的角度(经济驱动类)_第2页
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命题立意的角度(经济驱动类)_第3页
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命题立意的角度(经济驱动类)_第4页
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命题立意的角度(经济驱动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驱动类)(一)命题立意:1命题立意: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新的经济因素、形态、结构或模式的出现(例如: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或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国家干预模式、斯大林模式等)、经济文明的碰撞(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影响)、经济恢复、发展或建设的需要(例如:新中国时期的经济建设)为背景;2、核心素养:唯物史观的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经济因素往往是历史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主要因素或决定性因素。3、命题结构:材料往往反映的是某一时期的历史现象:例如某一时期和某一地域的经济发展、政治、教育、文化、思想、价值观念、伦理观念、等级观念、阶层关系、区域分工等。答案组织设计的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二)真题典例:(1)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I)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材料反映——明朝中后期,山东地区和江南地区的生产分工(棉花-棉布)经济驱动——地域经济差异:区域经济结构的差异(农业:原料-手工业:产品)影响区域生产分工2、(2017・全国I卷)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材料反映——清末,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差异经济驱动——地域经济差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影响着人才区域分布的差异。3、(2015・全国I卷)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材料反映——唐宋以后,科举状元的南北区域分布差异经济驱动——地域经济差异:经济重心的南移,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影响着人才区域分布的差异。4、(2017・全国II卷)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材料反映——北朝和唐朝时期,北方城市的饮食习惯演变经济驱动——地域经济差异:经济重心的南移,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南方经济影响力提升,影响着饮食习惯的变化。5、(2015・全国I卷)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的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材料反映——宋代,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的影响力提升(文化影响力)经济驱动——地域经济差异:经济重心的南移,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南方经济影响力提升,影响着文化影响力的提升。(2)新的经济因素、形态、结构或模式的出现(例如: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或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国家干预模式、斯大林模式等)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I)表1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材料反映——清末,上海川沙县的名人资历的变化(士农工商分立——士与工商合一的趋势)经济驱动(隐含)——经济结构的变动: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冲击传统的社会结构。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II)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材料反映——明清时期,商人资本数量增加经济驱动(隐含)——新的经济因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影响商业活动规模和商人资本数量。3、(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II)表1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类别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钢1.45亿1.15亿煤3.9亿3.35亿肉2500万1230万蔬菜与瓜类4700万1300万表1可以说明当时苏联()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材料反映——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经济比例仍旧失衡;工业产量减少经济驱动(隐含)——旧的经济模式弊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存在,导致经济发展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经济比例仍旧失衡;工业产量减少;忽视民生改善)4、(2018・全国I卷)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材料反映——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制盐业出现新型生产关系:雇佣关系经济驱动——新的经济因素: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民营手工业发展(面向市场),影响着生产关系的变动(雇佣关系的出现)。5、(2017・全国I卷)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材料反映——明朝中后期,玉器使用等级变动(传统的等级观念受到冲击)经济驱动——新的经济因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等级秩序。6、(2016全国IH卷)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材料反映——明末,江南农村雇工的待遇(新的生产关系:雇佣关系)经济驱动——新的经济因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雇佣关系。7、(2015全国II卷)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材料反映——17世纪-18世纪,英国饮食消费的大众化趋势(生活方式的变化)经济驱动——新的经济因素:17-18世纪,西方进行早期殖民扩张和殖民贸易,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东西方贸易日益密切,影响着英国生活方式的变化。8、(2012课标全国卷)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材料反映——明朝中后期,松江社会结构的变化(阶层关系比重的变化)经济驱动——新的经济因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结构的变动—工商阶层(市民阶层)的扩大。9、(2017新课标全国卷I)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材料反映——13世纪,佛罗伦萨市政府的教堂建设,冲击教会权威经济驱动(隐含)——新的经济因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工商业阶层)的兴起,冲击传统的教会权威。10、(2015新课标全国卷II)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奉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材料反映——20世纪30年代,粮食产量和粮食出口经济驱动(隐含)——经济模式的需要: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模式的推动,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为工业化建设提供物质和资金保障。(3)经济文明的碰撞(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影响)1、(2016全国I卷)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材料反映——19世纪中期,近代中国民众生活变化(洋货输入)经济驱动——经济文明的碰撞: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了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引发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逐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引起近代中国民众生活的变化。2、(2014全国I卷)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A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材料反映——19世纪中期,近代中国消费水平与印度差异(洋货输入)经济驱动——经济文明的碰撞: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了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传统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对外国商品的倾销又起到抵制作用。3、(2015全国I卷)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材料反映——19世纪中期,英国洋货倾销受到抵制经济驱动——经济文明的碰撞: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了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传统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对外国商品的倾销又起到抵制作用。(4)经济恢复、发展或建设的需要(例如:新中国时期的经济建设)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I)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材料反映——一五计划期间,新中国俄文专业人才的培养经济驱动——经济建设的需要:一五计划(1953),借鉴苏联模式,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推动工业化建设,需要语言专业人才。2、(2019新课标全国卷III)图4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图4《数他劳动强》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材料反映五计划期间,新中国人民的劳动积极性提高经济驱动——经济建设的需要:一五计划(1953),改变生产力落后的面貌,进行国家建设,推动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一化三改),需要调动中国人民的劳动积极性。3、(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I)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米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材料反映五计划期间,新中国进行资源勘探经济驱动(隐含丿——经济建设的需要:一五计划(1953),,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推动工业化建设,需要矿产资源。4、(2017新课标全国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