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学复习思考题解答(定)_第1页
土地管理学复习思考题解答(定)_第2页
土地管理学复习思考题解答(定)_第3页
土地管理学复习思考题解答(定)_第4页
土地管理学复习思考题解答(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地管理学》复习提要解答第一章绪论第一部分土地1.什么是土地?土地的一般概念:从对土地利用和管理角度,可以把土地的定义概括为,土地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包括内陆水域和滩涂。土地的自然科学概念,从土地的自然科学研究出发,认为土地是指陆地及其空间的全部环境因素,即指地球表面的一个特定区域,其特性包括与这一区域上下垂直的生物圈的相对稳定或可以预见的,周期循环的所有的属性,以及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结果。土地的经济学概念,经济学上的土地定义是自然赐于人类的资源、资产,既包括自然资源,又包括人类劳动而形成的资产,其范围为陆地(包话水)的以上和以下的三维空间范围内的全部资源。2.土地与土壤、国土、土地资源有什么区别?土地和土壤不是一个概念,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地的含义要比土攘广泛得多。土壤只是土地表层的附属物,人力可以搬动土壤,却无法搬动土地。严格地说,土地与国土也不是一个概念.国土是指一国主权管辖内的版图,就其广义而言,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大陆架以及它的下层和上空。土地和土地资源也是有区别的,土地资源是指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为人类所利用,用以创造财富——产生经济价值的这部分土地。目前人们还很难断定,哪部分土地是绝对不能利用,不能为人类创造财富,绝对无经济价值的,所以,土地和土地资源在习惯上是通用的。3.土地与人口、环境是什么关系?人地关系也是土地供需平衡关系的重要体现。因土地数量有限、而人口的数量在一定阶段都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变数。土地所能承担的人口“负荷量”,亦称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它取决于自然条件,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科学技术水平等。在一般情况下,社会生产力越低,土地所能承担的人口“负荷量”越小,反之则越大。耕地面积减少和人口增长速度的加快,巳日渐成为世界性的突出矛盾之一.土地与环境、生态的关系,是指土地生产力的保护和破坏对共它环境条件,甚至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4.什么叫土地的两重性?它对强化土地管理有何理论指导意义?土地具有两重性,既它不仅是生产资料,而且是构成社会土地关系的客体.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在被人类利用的过程中,总要反映出一定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某种生产关系,包括:占有、使用、支配和收益关系。土地的占有.使用关系任何时候都是构成社会土地关系的基础,进而反映了社会经济的性质。指导意义: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既反映了进行土地分配和再分配的客观必要性,也是进行地权管理,调整土地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土地关系的调整,体现了土地管理的阶级性质。5.土地作为生产资料只有哪些不同于其他生产资料的特性?它对土地管理有何指导意义?土地是自然本身的产物,(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3)土地的永久性,(4)土地位置的固定性。指导意义,土地的上述特性启示我们要十分珍惜和保护土地,合理地利用全部土地,使有限的土地生产出更多的物质财富,以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同时永示我们必须遵守客观规律,对土地进行科学规划,正确利用,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布局。6.土地作为资源具有那些职能?土地是人类的生存条件,(2)土地是人类劳动的一般对象;(3)土地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所必须的物质条件。7.士地在农业和非农业部门中起什么作用?在农业部门中,土地既是生产基地和劳动场所,又以自身的理化性质参与农作物自然再生产过程,形成农业产品,所以土地又是劳动对象;在非农业部门中,土地起着基地、场所的作用。8.土地对人类社会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是人类社会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是人类生存和一切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没有土地,人类就不能存在。9.何谓土地资产?土地资产是指具有社会属性的土地,即作为财产的土地。10.如何理解土地不仅是不可替代的资源,而且又是一笔大的资产?土地的稀缺性和有限性,使经营垄断成为可能;(2)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的所有权,可以定期从土地使用者那里得到地租,地租是土地资产的最大,最直接的表现形,(3)土地是人类劳动投入的载体,人类可以从土地取得投入资本的效益和增值,(4)土地收益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11.如何发挥土地作为资产的这一职能?我国土地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国家可以向使用国有土地的部门、单位和个人收取土地使用费——地租,国家也可以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并从土地使用者那里取得土地出让金、土地增值费。集体经济组织把集体所有的土地承包或出租给农户、乡镇企业单位使用,并向他们收取地租,如各项提留和土地使用费等.除此,国家还可以获得土地税的收益.土地收益必须通过土地的有偿使用和建立土地市场,使城市土地使用权得以流动才能实现,土地作为资产这一职能才能得到完整的发挥.12.我国土地的基本国情是什么?主要是人多地少,后备资源不足。具体是:土地总数最大,但人均占有量少我国土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占亚洲面积的1/4,仅次于原苏联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但我国的土地资源按人口平均却是世界上比较贫乏的一个国家。据统计,我国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只有13.3亩,只有世界平均数44.5亩的1/3,仅相当于加拿大的1/47,原苏联的1/9,美国的1/4。土地类型多,但山地多于平地: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同时由于土地的水热条件组合的差异和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以及各地多种多样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了极为复杂而多样的土地类型。在全国各种土地类型中,山地多于平原,全国山地、高原、丘陵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9%,其中山地占33%;平原--盆地占31%。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我国平原、丘陵主要分布于东部,山地、高原主要分布于西部.全国90%以上的耕地和内陆水域分布在东南部,一半以上的林地集中于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86%以上的草地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潜力不足:全国难以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及永久积雪、石山、裸地等的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土地后备资源18.8亿亩,其中宜垦土地约为5亿亩.在5亿亩宜垦土地中,质量较好、宜农的只有2亿亩左右,按现有技术条件,综合开发,综台治理,土地垦殖率以50%计算,全部开垦出来,耕地面积最多只能增加1亿多亩。水土资源不平衡: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000多亿立方米。长江、珠江、浙、闽台及西南诸河流域的水量占全国总水量的82.3%,而这些地区的耕地,仅占全国耕地的38%;黄河、淮河及其它北方诸河流域水量约占全国总水量的17%,而耕地却占全国的63.7%。我国处于季雨地带,由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使季节性和地区性缺水更趋尖锐,13.什么叫土地关系?土地产权关系?土地关系是指人类在占有和开发、利用土地过程中所发生的人与人的关系.其中,土地产权关系是土地关系的核心,最重要的问题。土地产权是指以土地所有权为核心的土地财产权利的总称。土地产权关系不仅是土地所有权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而且更重要的是经济关系的基础和组成部分。14.我国在土地产权关系方面存在那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土地法律关系方面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土地产权主体的法律关系没有完全理顺。土地权属紊乱不清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我国在土地经济关系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得不到完全地实现.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逐步改变无偿为有偿,无限期为有限期,改善了土地经济关系方面的问题。但是,目前人们在观念和心态上对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仍认识不清,有的把土地有偿使用和“乱收费、乱摊派”混为一谈。土地资产流失严重。目前,自发性的房地产市场异常活跃,大量的划拨土地使用权自发地进入市场,在土地交易中,本应归土地所有者——国家的土地收益(地租),几乎全部被土地使用者——部门、单位或个人所侵吞,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每年国有土地资产的流失量约为百亿元。15.我国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那些问题?耕地严重减少;(2)土地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不平衡;(2)土地利用的个人目标的矛盾,(4)现有的土地使用制度与经济体制改革形势不相适应。(5)土地质量退化,优质土地数量减少。第二部分土地管理概念1.什么叫土地管理?土地管理是国家用以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一项国家措施。2.土地管理的特性是什么?土地管理除具有管理的一般属性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性,全面性,(2)统一性,(3)科学性,(4)法制性。3.如何理解土地管理的阶级性?土地的两重性,决定了土地管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土地的占有关系是构成社会土地关系的经济基础,土地的使用方式是受社会生产方式所支配。历代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维护自己对土地的占有和垄断,通过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土地制度、政策和法律,作为处理有关土地占有、使用和权利转移的依据。我国社会主义的土地管理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基础上,以维护符合无产阶级意志和利益的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为目的.4.土地管理学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土地管理学是以调整土地关系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也是研究,通过国家措施对人们组织土地利用行为的控制、制约、指导和监督体系的一门科学.它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具有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三方面性质。5.土地管理的职能包括那些方面?土地管理的职能可分为目的任务职能和管理程序职能两个系统.土地管理的目的任务职能是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正确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切实保护土地,维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利.土地管理的程序职能包括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和监督等。8.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针么?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土地公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切实保护耕地,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利,加强土地的法制管理,使土地管理走上法制轨道。7.现阶段土地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宣传、贯彻和执行《土地管理法》及有关土地法规,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强化土地管理,实现全国土地统一管理;(3)做好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4)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进一步完稳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5)培育、规范土地市场,建立完善的地产市场体系;(6)充分合理利用土地,实现土地的宏观管理,实现计划管理和招标管理。8.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其相互关系是什么?根据土地管理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当前我国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产权、产籍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两大部分。在产权、产藉管理中,地籍管理的中心任务是摸清土地家底和确认土地权属,为土地管理各项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产权管理是为贯彻、执行国策,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所要采取的一系列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和技术的手段和措施。土地利用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实现土地的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它是土地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和目标。土地管理的两大内容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产权、产籍管理是整个土地管理的基础,土地利用管理是核心。产权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本手段,贯穿于全国土地管理工作之中,也是地籍管理的核心内容,地籍管理为土地产权管理、土地利用管理的各项内容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土地利用管理为土地产权、产籍的更新、完善提供稳定的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9.土地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依法管理的原则,(2)实行统一管理的原则,(3)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的原则,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的原则。10.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在坚持土地公有制下,实行两极分离;(2)改变土地无偿无限期使用为有偿有限期使用;(3)建立土地使用权市场,运用市场机制达到最大限度的节约、优化土地的合理配置。第三部分土地管理的历史改革及发展规律1.井田制有何意义?商周实行的井田制,是分封赏赐和强化压榨奴隶劳动的土地国有制,井田规则既是我国早期土地利用规划的雏形,它反映了当时徭役、田赋管理对组织土地利用的需要,其意义就在它使土地管理已开始有一个方面的雏形.2.初税亩在历史上有何意义?各国为增加田赋收入,于鲁宣公15年.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由国家按照田亩实数收税.其意义就是开展了土地调查工作,使人们对土地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成为国家收入的一个重要方面。3.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土地管理的?(1)确立和不断完善封建土地关系.从秦朝的废井田、开阡陌,汉朝推行的屯田制,晋时期的占田制、课田制、收租制,南北朝、随、唐时期的均田制,到明清时期的永佃制都是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为巩固和维护自己对土地的占有和垄断而制定的土地政策和制度。进行全国土地调查,建立完善的地籍管理制度,最有代表性的是明朝设立的户口田帖,编制的全国土地总登记簿--鱼鳞图册。变按户籍征派赋税为按地籍征派赋税,以增加财政收入。4.方田法的内容和意义?“方田法”的主要内容:以东西南北各一千步见方的土地作为一方,每年9月农忙后,土地管理机构派人丈量土地,按地形、土壤颜色及土地肥力,将土地分为五等,作为税额高低的依据,到第二年3月完成后,将结果公布于众,3个月内没有异议,发给作为土地所有权的证书,凡贫脊、不毛之地及公用的山林、池塘、沟路、坟基,皆免税。方田四角,主土为峰,四周植树为界。在土地清丈的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建立方账、庄账、甲贴、户贴。当分家、分产.土地典当、买卖、割让、转移、发地契、镇写地籍簿时,均以方田为准.其意义是:土地管理已开始起步发展,在当时起到了限制土地兼并,均平税收的重要作用。5.经界法的内容和意义?指南宋于绍兴12年推行的清丈土地田亩登记的方法。具体方法为,设径界局,令各户各乡选砧基簿,砧基级除按规定格式记载各户田亩数量,质量、用途外,还绘有地块图,标明四至,按图核地。各县砧基簿一式3份,一份留县,一份送漕一份送州,互相校核。其意义就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地籍管理,重视土地清丈,为地籍管理制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6.什么叫鱼鳞图册?具有那些意义?指明朝的土地登记图册。具体方法为:把管理内的“田地以丘相挨,如鱼鳞之相比”.图册分总图和分图。总图是把一个州、县或一个乡、都、主管辖内的田地绘制在一起,挨项排列,形似由许多鱼鳞片所构成的图案.分图以每一小块土地为单位绘制.国内绘有简单的地形图状、面积、四至、并注明土质,税则等级(上、中、下地),以及小块土地的地名和官府的统一编号、业主姓名和所在都、里、甲等。一式四份,分存户部、布致司、府、县各级土地管理机构。意义:该法的实施,是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在土地管理方面的一个重要发展,特别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地籍管理制度,为当时维护封建统治制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7.民国时期土地管理的基本特点和内容是什么?(1)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质,民国时期的土地管理称之土地整理、地政工作,它是为维护土地私有制和巩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对土地的永久占有、使用和买卖、出租的自由服务,具有明显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点。重视土地立法,并把土地管理作为强化国家对土地控制和管理的一项综合性措施。在土地立法的基础上,实行统一管理全国土地,统一管理城乡地政的土地管理体制。中央由地政部统一管理全国土地、城乡地政,地方由地方政府的地政机关统一管理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土地管理以地籍管理为核心,地籍管理又以土地登记为主要内容。8.民国时期土地管理有哪些历史经验可以借鉴?根据民国时期土地管理的特点,我们可以从注重土地立法,实行统一管理,以地籍管理为核心,地籍管理又以土地登记为主要内容等方面均值得我们借鉴。9.概述我国社会主义土地管理的形成和发展解放初期,土地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没收官僚买办和地主的土地,处理城镇房地产权和无主土地,摧毁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土地私有制,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和土地使用方式。1950年全国公布了土地改革法,并结合土改分地,进行了土地清丈、划界、定桩、登记、颁发土地证等。土改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土地管理的内容逐步从侧重于土地权属管理,转向土地利用管理方向。为建立和健全我国的土地管理科学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土地问题的严重性日益突出,土地管理逐步提到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特别是1988年以后,党和国家对土地管理工作采取了重大改革决策:一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二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使士地管理走上了法制的轨道;三是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土地管理局。实现了全国土地和城乡地政的统一管理,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的土地管理体制,四是积极稳妥地进行非农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试验,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土地管理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走上全面的、统一的、科学的和法制的管理轨道。党的十四大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又为我国的土地管理和改革指明了方向,推动土地管理走上建立社会主义地产市场体系的轨道。10.我国土地管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是什么?土地管理反映社会生产发展的客观需要,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任务、内容也不断地充实和完善;(2)土地管理的形成和发展总是与土地所有制——土地占有和土地使用制度的变革相适应,具有鲜明的阶级性,(3)地籍制度历来是国家实施土地管理的一项基础措施,最初是依附在户籍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作为私有财产的地位和在征收赋役中的作用的提高,它才逐步从户籍中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簿册,即分黄册和鱼鳞图册。第二章土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第一节现代管理学原理1、为什么要学习掌握土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要提高土地管理工作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首先学习和掌握土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2、土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有哪些内容呢?土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现代管理学原理、土地经济学原理、土地生态经济原理、土地法学原理和地学原理五个部分。3、什么叫现代管理学?现代管理学:是在继承管理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社会条件下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综合性的具体科学。4、管理的三要素是指哪些?(1)管理主体,就是管理者,人;(2)管理客体,就是管理对象,由人或事组成的动态系统;(3)管理效果,就是管理主体作用于管理客体上要达到的预期目标。5、什么是现代管理学原理?现代管理学原理是以丰富的管理实践为基础,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并被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检验与确定,他是对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6、现代管理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1)人本原理、行为原理和动力原理;(2)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和相对封闭原理;(3)动态原理、动态相关原理和弹性原理;(4)效益原理、整体效应原理和规律效应原理。、解释人本原理、行为原理和动力原理(1)人本原理(人本能动原理)人本原理是指一切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起着第一位的作用。认为做好人的工作,应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根本前提。(2)行为原理行为原理指在管理过程中要根据人的行为规律来进行管理。其中,行为规律是指人的需要决定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决定目标(见图)。1I1丨行为丨>丨目标II1I1丨行为丨>丨目标IIIIII需要丨--->丨动机丨--->IIII(3).动力原理动力原理是指管理活动象物质运动那样,要达到预定的目标,应具有动力并要求正确地运用动力的原理。、解释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和相对封闭原理(1)系统原理是指运用系统工程技术,分析管理对象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原理。(2).整分合原理它是指现代管理要求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3).相对封闭原理指在任何一个系统内,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封闭的循环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见图2.2)。—►监督机构I指冬*I输入"指挥中心指茸执行机枸输岀r接受单位抑工后信息一反馈机原始信息图2.2系统相对原理示意图9、要贯彻系统原理,必须把握系统的哪些环节?目的性、整体性和层次性三个环节。10、解释动态原理、动态相关原理和弹性原理(1)动态原理是指在管理中,要加强信息的收集与处理,随时掌握事物的动态变化,使管理决策不断适应变化了的情况。(2)动态相关原理是指在管理系统的变化发展中,应及时找出系统内部各组成分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各种相关关系,通过管理、协调整个系统的管理达到最优化的原理。(3)弹性原理是指有效的管理必须具有弹性,能根据系统内外条件和环境的变化而随机应变。11、解释效益原理、整体效应原理和规律效应原理(1).效益原理效益原理是指管理工作是为了获得最佳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整体效应原理是指系统通过管理,使整体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产生促进作用,以取得整体的最隹效益。有正效益和负效益之分。第二节经济学原理1、什么叫经济学?经济学是指研究物质资料生产及与之相适应的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学科。2、解释土地报酬理论土地报酬理论是对农业土地报酬而言,在科学技术水平相对稳定的农业土地利用中,当对土地连续追加劳动和资金时,初期追加投入所得的报酬逐渐增多;但当投入超过一定的界限时,追加部分所获得的报酬逐渐减少,从而使土地总报酬的增加量也呈递减趋势。并且,当投入再超过一定的量后,土地的总报酬不再增加甚至会出现减少。例:土壤施肥量,用工量;区位条件较差的区域建集镇等。3、什么叫地租?研究地租有什么意义?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借以实现的形式,从狭义上讲,就是指为利用一切土地所必须支付的超额利润,从广义上讲,是指利用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工资、劳动力等)而必须支付的超额利润。马克思认为一切形态的地租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都是剩余劳动的产物。地租可以分为绝对地租、级差地祖和垄断地租三种形式。其意义是:地租是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支拄,也是土地评价,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定各项土地价格,税(费)率及其使用土地政策的依据。马克思主义垄断地租理论对某些条件特别有利的,以生产特有土特产或提供特有的旅游条件的土地利用及其合理组织,也有非常主要的指导意义。4、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或前提)是什么?一切形式的地租,都以土地所有权的存在和垄断为前提,不同性质的土地所有权产生不同形式的地租。5、地租的种类的种类有那些?含义是什么?(1)绝对地租是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土地使用者不论土地的质量和位置的好坏,都必须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经济代价。它表示土地使用者与土地所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这种关系只能以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为前提,是市埸经济条件下产物。绝对地租=农产品价值一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2)级差地租指利用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的土地所获得的超额利润。其产生的原因是土地质量的优劣、土地面积的有限、位置的固定和土地经营的垄断。(3)垄断地租是指占有某些地块所获得的垄断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地租。垄断地租产生的条件是某种土地的特殊优越性和稀少性,产生的原因是对特殊土地垄断经营。

6、什么是土地价格?有那些计算式?土地价格是资本化了的地租。它不是土地的购买价格,而是地租的购买价格,是将预期的地租系列资本化而形成的。因为是地租决定地价,而不是地价决定地租。地租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土地所有权的存在及其与使用权的分离。土地价格的高低决定于地租的多少和银行利率的高低。由于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存在有限期和无限期两种情况,因此其计算公式有三种:1)一年的的土地使用权出让价pP=a/(l+r),P=a(近似值)2)P有限年的地租总额一一土地使用权的有限期出让价,可以理解为土地使有权的购买价(价格)P=aXn(各年地租的总额)由于土地价格是一次性支付的,因此从第一年开始就必须扣除复利(重复计算的贴现率)。1+r1+r(1+r)2aa1+r)3(1+r)na1P=(1(1+r)n3)P无限年的地租总额一一土地使用权的无限期出让价,可以理解为土地所有权的购买价(价格)aP=ra=PXrP地价;r利息率(贴现率*);a年地租量;n--年期*贴现:银行放款业务之一。持票人为了取得现金,以未到期的票据(如期票,汇票等)向银行融通资金,申请现金,银行按照市场利息率,扣除贴现日至到期日的利息,将票面余额付给持票人。票据到期时,银行持票向最初发票的债务人或背书人对取现款,这就叫贴现。7.为什么说土地价值和地价理论是研究土地经济问题的重要依据?按照马克思土地价值论的观点,土地是具有商品属性的一种特殊商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同样可以纳入市场经济轨道进行土地经营权和使用

权的商品化经营。土地虽具有不同于其它商品的经济属性,但是,任何土地经营形式和限制,都不能违背商品经济规律,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地确定地价、土地使用税(费)率和合理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这些规律和理论,必然是土地管理学研究这类经济现象的理论依据和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8、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有那些?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很多,而且复杂,大致可归纳为三类:(1)区域总体因素它是指对大区域的地价高低影响很大的因素,如经济水平与发展速度、社会稳定状况、城市化状况、国家政策、土地投机活跃程度等。(2)区域一般条件:区域一般条件是指某中小区域内影响地价高低的条件。如区域的位置、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环境质量、治安状况等。我国东部沿海开发地区,由于区域位置优越,交通发达,经济发展快,人多地少,地价上升很快。(3)宗地地块的差异这是指宗地本身的条件差异对地价高低的影响。如宗地的位置、形状、面积、方向、离公共设施和交通站点的远近、城市规划功能区的划分、临街状态、环境条件、地势高低等。、试述土地价格的评估方法地价的评估主要通过地租量的测定和对影响地租量大小的因素进行研究来进行的。{收益还原法土地剩余法市埸比较法成本法等。收益还原法:由于土地利用具有长期性,其现在所得的收益可望在将来也会继续获得,土地的价格就是随时间延长而获得的土地纯收益还原折算为现在价值的总额。令:P:土地价格;a:年纯收益;r:资本还原利率(银行利率)b:每年纯收益的增减值。1)有限年期地价P:P=aXn(各年纯收益的总额),由于土地价格是一次性支付的,因此从第一年开始就必须扣除复利(重复计算的资本还原利率)。aaP=aaP=——++1+r(1+r)2aa1+r)3(1+r)naaP=——(1r(1+r)n2)无限年期土地价格P:r3)每年纯收益有增减值b时的无限年期土地价格PabP=——土r2土地剩余法这种方法首先测算土地与建筑物的总纯收益(楼价),然后,从中扣除建筑物的收益,即得土地纯收益,再用利率还原,就可得出土地价格。A)令:P一一土地价格,L-一土地与建筑物合计纯收益(折旧前),B——建筑物价格,r——建筑物的还原利率,2r土地还原利率;d建筑物的折旧率,1A土地纯收益(L—B(r+d))2(是以土地使用权无限期出让或出让时间相当长为基础推套公式)L—B(r+d)A2P==rr11B)若为新开发地新建的房屋,则公式为:P=L—B—c—e—f(1)(未还原)P一一土地价格;L一一楼价(市场上建筑物的出售价);B建筑费用;c银行利息;e正常利润;f税金。银行利率(r)和利润率(p)还原有:L—(B+c+e)—fP=(2)+r+p在(2)中:令b=建筑成本;i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费用(如邀请测量师、建筑设计师、工程师等服务所需的费用)占建筑成本的百分率;r――正常的银行利率;p——正常利润率。B=bX(l+i);c+e=bX(r+p+ir+ip)L—bX(1+i+r+p+ir+ip)—f(3)P=(3)+r+p市埸比较法该法是在确定待评土地的价格,以条件类似的原土地买卖(或租赁)实例与待评估的土地加以对照,从而求得待估土地价格的方法。理论依据:地价评估的替代原则。一般人们在经济市埸上的行为是要求利润(效用)最大,即以一定的费用获取最大利用或以最小费用求得同等利润。因此,在选择土地时,都会选择高效低价格。如果价格与效用比较,价格偏高的,大都会放弃。这种经济行为导致了效用均等的土地间可产生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土地市埸上,效用相同的土地,其价格也互相接近或相同。我们在评估某一地块的价格时,就可以通过同已知价格的同类地块比较,求得待评地块的价格。成本法成本法是以开发土地所耗费的各项费用之和为主要依据,再加上一定的利润和应纳税金来确定土地价格的估价方法。应用的基本原理:生产费用价值论,即以土地的生产费用为计算的依据。设:新开发土地的价格---P,购置开发土地的费用X,开发土地所需的投资——Y,出让时间-一n(年)土地还原利率利润r1。有:P=X+Y+r(未还原)(1)1又设a二p/n;还原利率为r2有:P=a/r(2)2其中,开发土地所需的投资包括土地开发费、其它有关的支出和税收。10、什么叫区位?区位理论?区位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等在空间上分布的位置。区位理论:为了方便生产和加快流通,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提高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用来选择适宜或最佳的空间位置的理论。11、区位理论产生区位理论的原因是什么?土地的位置是固定的,各地块处在社会经济中心的不同位置上,人类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需要资本和劳力带到相应的土地上进行,并将产品运到市埸上销售。为了方便生产和加快流通,降低成本以增加利润,就要按一定的理论来选择适宜的空间位置。这就是产生区位理论的原因。12、区位理论研究的核心和区位理论决策的客体是什么?区位理论研究的核心是确定最有利的经营埸所、选择最低成本的经营区位和适应人们生活和休闲的多种要求。区位理论决策的客体是工业、农业、市埸,运输业、商业、服务业、旅游业(一、二、三产业)。13、现代区位理论与古典区位理论有那些差异?区位决策综合考虑了较多的因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空间区位总体最优。它突破了纯理论推导和单项区位决策的局限。区位决策的客体内容有大的拓展:除原有的工业、农业、市埸外,还增加了运输业、商业、服务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在区位决策过程中,引进了大量的其他科学理论,能够研究多因素处于动态变化区域内的区位决策。如线性代数,数理统计、系统论、运筹学等。通过区域分析,建立各种数学模型,研究区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动态变化趋势,并将最优区位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14.简述现代区位理论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将现代区位理论引入土地管理工作,可以解决以下问题: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根据各地块所处的区位(特别是距离城镇和交通干线的差异)条件,最优配置土地资源,以降低运输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在不同的区位地块上,规划和布置不同的土地利用。这种配置土地资源的办法,还有利于合理调整土地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根据区位理论,处于不同区位上的土地,其地租、地价数额不同。土地管理工作可以利用地租、地价杠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制定合理用地的政策和搞好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区位原理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指导各种用地的区位选择;搞好土地利用的各种规划,对土地利用更好地进行宏观管理。(4)确定土地的质量等级:影响农用土地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地的位置和肥力;影响城镇等建设用地质量的是位置。因此,不管是农用土地还是非农用土地,土地的位置(区位)都会影响土地质量。为制定不同的税收提供依据:相同经营和管理水平的企业,处地位置较优的会比处在位置较差的获得更多利润,形成级差收益。这是制定不同区位应征收不同税率的政策的依据。这也是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15、什么叫土地有偿使用?土地有偿使用是指土地使用者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的地租或应缴的报酬,使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得以实现。16、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他在分析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时指出:“如果我们考察一下在一个实行资本主义生产的国家中,可以把资本投在土地上而不付出地租的各种情况,那末,我们会发现,所有情况都意味着土地所有权的废除,也是事实上的废除。”马克思还进一步指出:“土地所有权本身已经产生地租。”这就说明,只要存在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和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两个条件,使用土地就要向土地所有者交纳地租。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就是对绝对地租的占有。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土地分别属于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和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没有消灭土地所有权,也没有消灭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国有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也是互相分离的。因此,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要使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得以实现,就必然要求使用土地就得支付地租,以作为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代价。17、试述土地有偿使用的意义土地有偿使用是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维护社会主义的土地公有制:理顺了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关系,从而维护了社会主义的土地公有制。在改革前,我国土地管理实行的是指令性计划体制,它的特点是国家无偿无限期地提供土地。土地资源的配置全靠指令性划拨解决,不允许土地资源自发流动、转移和重组。土地的无偿无限期使用存在的问题:使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没有体现,模糊了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经济关系,使国家、集体、的土地所有权名存实亡。难度: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无偿使用,现在土地的有偿使用实行起来仍有一定困难。目前土地黑市交易非常普遍。城市土地出租的租金和土地的增值部分收取困难,国有土地资产大量流失。(2)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可将无偿无限期的土地使用变为有偿有限期的土地使用,提高了土地利用的效益。逐步建立并完善的土地市场可以通过供需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类型的重组和利用方式的调节。(3)有利于节约用地:在旧的土地管理体制下,土地通过划拨方式只能进行缓慢转移,不能紧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快速、灵活地转移或改变利用方向,加之无偿无限期使用,土地数量、质量与用地单位需要不相联系,出现了土地的早占晚用、优占劣用、占而不用等现象,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土地管理部门可通过地租、地价来调节或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状况,促使用地单位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做到节约用地。例如,抚顺市实行土地有偿使用的头三年,就收回多占、闲置土地25万平方米,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多占、乱占和浪费土地的现象。(4)为企业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由于企业占用土地的数量、质量和位置不同,会给企业带来非正常经营管理所获取的利润,不按土地的级别差异收取地租,就使企业间的竞争条件不平等。(5)为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和城乡土地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全国建成城区如按每平方米2.00元计,一年的城市土地使用费可达300亿元左右。雅安市老城区面积约6.00平方公里,如按上述标准收取,一年的城市土地使用费也可达1200万元。香港的地产经营收入则占其财政收入的35%左右。收取的土地使用费中的一部分可用于城市基本建设和农村中低产田土的改造(补偿因城区扩建占用耕地带来的损失)。18、土地税与费的有什么区别?税是国家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为了维持国家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它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采取强制手段收取的货币额。征税的对象是财产所有人,以财产的价值多少计征。国家征税不需要给纳税人任何代价。它具有强制、无偿、超经济的特征,属于财政范畴。因此,土地税是土地所有者对国家缴纳的费用。城镇土地的所有者是国家,征收土地税就等于国家自已向自已收税,那就失去了经济意义。那么,征收土地使用税行不行呢?如果土地使用者不向国家缴纳土地使用费,而只缴土地使用税,就不能说土地使用税是财产税中的一种。费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其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者按照自愿原则,根

据合同收取的货币额。土地所有者要向土地使用者提供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土地。所以,土地使用费具有自愿、有偿、交换的特征,属于经济范畴。19、我国城镇土地有偿使用的实现采取了那些步骤?对已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按年度收取土地费(税),同时,改无限使用为有限使用。对新征土地、空闲地、新开发土地等,采取招标,协议,拍卖等方式,有限期出让土地使用权,一次性收取出让的土地使用费。允许使用土地的单位或个人,有偿转让已取得的尚未到期的土地使用权。20.为什么说土地管理的经济性质是主要的?土地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这一经济问题;(2)土地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大量的经济问题,受社会基本经济规律所支配,(3)土地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合理、有效地利用全部土地,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佳值;(4)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为土地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三节生态经济学原理1、什么叫土地生态系统?土地生态系统是地上的气候因子、地表形态、土壤、植被、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它可以分为三层:地上层、地表层和地下层。土地生态系统有那些要素的构成?土地生态系统由土地中的生物与环境组成,是一个完整的大生态系统。它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核心。通常认为土地生态系统由绿色植物、光合藻类、光合细菌等生产者、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动物等消费者、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分解者以及太阳能、无机物、有机物等环境因素构成的。尽管有人认为只存在于陆地,但从土地经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土地生态系统应包括水域。土生V态土生V态系统-分解者(原生动物、微生物)广地形地貌环境太阳能J地质、土壤水域等什么叫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土地生态系统平衡:在土地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保存着相互依存的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稳定状态称作生态平衡。影响土地生态系统平衡的因素有那些?影响土地生态系统平衡的因素很多,作用也各不相同,但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如下: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和土地利用。例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2)土地污染加重。工业“三废”和不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塑料薄膜,对土地产生直接的污染,影响土地生态系统。无计划地乱建居民点、厂房、窑埸。居民点、厂房、窑埸不仅仅占用绿色植物生长的土地,而且是污染土地的污染源。所以它们都是破坏土地生态系统平衡的因素。只用不养,对地力的无情掠夺。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城市经济改革的成果使城市与农村的收入差距扩大。过多的农村劳力从农业分离的同时,第二、第三产业收入高的农民也开始不愿种地或不种地,使土地的生态功能退化。这要求对我国八十年代取得丰硕成果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即适当地调整土地利用方式或承包经营方式。4、解释土地生态经济土地生态经济是指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一方面要保持土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另一面也要提供给人类以最佳的经济效益。但是同时达到上述两方面的目的有时是困难的。在目前的土地管理工作有时出现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或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5.什么叫土地生态经济学原理?土地生态经济学是研究生物与土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关系的科学,它把土地视为自然、经济的复杂体,研究在能量、物质的交换和运行中,如何保持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的运行规律。土地生态经济学也是以人类土地利用活动为中心,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相互发展关系的一门经济科学。6.土地生态经济学原理对土地管理具有那些指导意义?以土地生态经济学原理为依据确定土地管理的总目标一一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佳结合;(2)是进行土地利用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出发点;(3)是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论证,评价选优的重要内容和指标;(4)是实行土地利用监督、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重要依据;(5)是进行土地评价,定级估价或地产评估的重要经济指标。7.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是什么?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是通过其四大要素的运行即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和信息流来体现的。物流的运行机制客观世界的所有物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即通过生产者f消费者f分解者f生产者的次序运行;另一类是社会经济中的经济物质流或人造物质流,即通过生产f分配f交换f消费过程在社会经济各部门之间循环流动。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中两种物质流的形式都存在,土地内部就存在着自然物质流,而农产品一旦进入社会经济领域,就呈现出经济物质流。实际上两种物质流是紧密相联的,并且是物质流大循环中的两个阶段。能量流运行的机制唯物主义观点认为,能流也是物质流的不同表现形式。它是物流的有机组成部分。土地生态系统中的能流由自然能流和经济能流组成。太阳能生物能、地热能是自然能流。它们一旦投入经济系统就属于经济能流。能流是单向流动,随着流动释放能量并参与物质循环。价值流的运行机制与物流和能流不同,价值流是一个经济学上概念。它是指在商品流通的过程中,存在着价值的流动。在经济系统中有一个纵横交错的价值流网络结构,各个网结上发生交换活动。土地生态系统的产品通过商品随着社会交换活动,从一个环节流到另一个环节,从一个部们流到另一个部们,最后进入消费领域。这就实现了价值的流动。产品的价值流运行到交换领域后,而作为价值流的物质承担者的使用价值流开始流动。使用价值流实际上是物质流和能量流的融合态。完成交换后,最终产品进入了使用阶段。信息流的运行机制运动是物质的属性。世界上一切物质的运动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发现这些规律和认识这些物质是靠它们自身反映出的特征即信息获得的。土地信息反映土地生态系统的物质组成及其运动规律。由于土地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和价值都是流动的,因此土地信息也是流动的。人类要控制土地生态系统,要通过获取其物流、能流、价值流运行所发出的信息流来实现。8、简述生态经济学原理在土地公里中的应用?自然和社会中物流、能流、价值流和信息流都是以土地作为存在的空间进行的,因此,将生态经济学的原理,正确地运用于土地管理工作,合理利用土地,这样就会使土地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循环,又使土地能产生越来越好的经济效益。常见的措施有以下几点: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改善土地生态系统、保护环境政策、法律、法规和条例。在实际土地管理工作中应严格认真地国家的政策和法令,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统一。建立土地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监测点。在土地生态系统中,各种类型土地的质量、数量与土地的环境因子,都处于不停的变化和发展中。要使这些变化朝着有利良性的生态平衡方向发展,土地管理部门要协同其他部门,建立监测系统,防微杜渐;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创建持续农业需要的土地生态系统。持续农业需要一个长期、稳定和处于良性循环的土地生态系统。因此我们应因地制宜地安排各地的动物、植物生产。同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土地空间,创造更高的生物产量。立体生态农业是一个很好的方式第四节法学原理1.土地法的概念、本质和特点分别是什么?土地法是调整土地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土地法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由土地法律、土地法实施条例、单行土地法规和其它法律中有关土地问题的某些条款组成的法律规范体系。土地法的本质与其它的法律相同,土地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的土地法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土地法的特点土地法具有如下权威性、规范性、强制性、综合性、协调性、较强的科学技术性等特点。其中,前三项是一般法律共有的特点,后三项是土地法独有的特点。2、土地法律关系是什么?土地关系是指人们在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土地等过程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在我国,土地关系主要包括土地所有关系、土地使用关系和土地整治关系等。它们是根据我国的有关土地的法律建立起来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所以要受法律保护。土地关系经过法律的确认和调整就形成了关系。3、概述土地立法的权限和程序土地立法的权限土地法是我国法律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立法权限的划分和其它方面的法律、法规,分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一级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土地法律;国务院根据宪法和土地法律制定土地法规,发布有关土地的命令和决定等。地方一级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土地法律和土地法规,结合本地区特点,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地方性法规和有关的技术规程。土地立法的程序土地法的制定通常要经过提出草案、审议、通过并颁布三个程序。a)首先由有权提出议案的领导机关委托具体工作机构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草案。b)然后,将此草案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会同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通过;c)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公布,决定生效实施时间。4、简述土地法的效力土地法的效力是指有关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生效的适用范围,包括时间上的效力、空间上的效力和对于人的效力。土地法的时间效力是指土地法生效和终止生效的时间。一般法律生效情况有两种:自法律颁布之日实行或法律公布后经过一段时间实行。《土地管理法》采取的后一种方式。法律终止生效的时间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明确规定停止生效日期,另一种是随着新法律的颁布实施的同时旧法律停止生效。《土地管理法》生效的同时,宣布1982年国务院颁布的《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和《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废止。土地法在空间上的的效力是指土地法生效的空间范围。一般全国性的土地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生效的地域是全国范围,而各地方性的行政法规只适用于相应的地方行政区域。土地法对人的效力适用于我国领土范围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但中外合资、合作、外资企业使用土地管理办法,国务院另有规定。5、土地法的的表现形式有那些?我国土地法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1)宪法中有关调整土地关系的条款;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其它法律不得与之冲突。基本法这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制定的基本法律。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作为土地基本法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今后还需制定。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行政法规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四川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等。整个土地法体系中除上述法律规范外,还存在专项法规、技术法规和行政规章。土地专项法规是由国家土地管理局根据宪法第90条规定制定的,如《风景名胜区土地管理办法》、《农村居民建房用地管理办法》等。国家土地管理局制定的专项法规与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具有同等效力。土地技术法规是土地管理部门根据土地管理的客观规律的要求而制定的法规,只在土地管理的业务范围内生效。它虽没有宪法的授权,但有关方面和有关人员具有共同遵守的义务。我国已制定的技术法规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土地分等定级技术规程》等。土地行政规章是各级地方政府制定并发布的有关土地的单行规程、规则、办法、命令等。如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收缴土地荒芜费的规定》、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制止乱占滥用耕地的通知》等。7.简述土地法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1)土地法是土地管理工作的指南和依据。土地法是从复杂的土地关系中,总结、归纳出各种基本类型后所作的概括性规定,具有较大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土地法是由国家制定、体现了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根本利益,并由国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所以依法管理土地是土地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土地管理部门必须以土地法为依据做好土地管理工作。如果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土地法中没有相应的规定时,应向上级土地管理部门汇报。国家或省级人民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实施细则、补充命令或发布行政命令等方式,来协调土地管理工作中发生各种问题,但这些行政规章不得与国家制定的土地法相抵触。宣传、贯彻土地法是搞好土地管理工作的前提。由于土地法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对我国一切用地单位和个人都有约束力,并带有规范性和强制性。因此,宣传、贯彻好土地法可以提高全民族的土地意识和土地管理部门自身的土地管理水平,减少土地管理中的困难以提高土地管理的效率。土地管理实践是制定土地法的基础。土地法是在总结成熟、定型的土地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它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土地关系。但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土地关系也会随着变化,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这样可能会造成土地法与新的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的现象。因此,土地法要从土地管理的实践中得到修改和补充,将新的成熟的经验通过立法上升为法律,作为新土地管理行为准则。所以,土地管理的实践是制定土地法的基础。8.土地管理学的法律性质表现在哪里?(l)土地管理的阶级性质要通过法律来体现;(2)土地管理研究土地关系调整规律,必须用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3)土地管理措施的实施,要以法律为保证。9.土地管理工作的法律依据有哪些?(1)国家的基本法《宪法》和《民法通则》;(2)《土地法》;(3)《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规。10.土地政策、法律与土地管理工作的关系?我国《宪法》和《民法通则》对土地所有制性和土地权属作了明确的规定,为土地法规定了立法原则,也为土地管理学研究土地关系的调整规律奠定了法律理论基础。土地法是调整土地关系的基本依据,也是研究土地关系的法律基础。第三章土地管理的目标、内容、及方法1、土地管理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土地管理活动预期达到的目的,就是土地管理的目标。正确确定土地管理目标,是对土地实现有效计划管理的重要环节。(1)按管理层次的不同全国土地管理总目标(宏观土地管理目标):指带有全局性、宏观性和战略性特点的土地管理目标。我国土地管理总目标是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地区级土地管理目标(中观土地管理目标):指为保证全国土地管理总目标的实现,结合本地区特点,提出的具有本地区特色、切实可行的土地管理目标。如土地生态环境建设县级土地管理目标(微观土地管理目标):指比较具体的、带有微观性的土地管理目标。如林业发展等。(2)按实现时间的幅度:(3)、实现各种目标应注意的问题:目标的系统性:国家、地区、县级土地管理目标,或长期、中期、年度土地管理目标,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实现目标的手段: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注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目标的弹性(可变性):应该使各种目标保持一定的弹性,使之对环境变化具有应变能力。任务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与生产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现阶段,土地管理的具体任务是:宣传、贯彻和执行土地法规,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进行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强化土地管理。做好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编制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则。

加强土地管理的教育和科研工作。2、土地管理的内容是什么?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分为产权、产籍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两大部分,具体包括:(1)、地籍管理。包括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地籍信息系统筹内容。(2).土地权属管理。包括大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审核和依法确认,土地权属变更(如土地征用、划拨、出让等)管理,土地权属纠纷的调处,对违法侵犯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行为的查处等内容。(3).土地利用管理。包括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的监督和调控等内容。(4).土地经营(土地市场)管理3.土地管理各主要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产权、产籍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之间的关系为:产权、产籍管理是整个土地管理的基础,土地利用管理是管理是核心。在产权产籍管理中,地籍管理的中心任务是摸清土地家底和心。在产权、产籍管理中,地籍消土地家底和确认土地权属,为土地管理各项工作提供基础和科学依据;产权管理是为贯彻、执行国策,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所要采取的一系列法律的、行政的、经济和技术的手段和措施。土地利用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实现土地的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它是土地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和目标。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经营(土地市场)管理四部分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它们共同构成完整的土地管理内容体系。4、土地管理的原则是什么?土地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关系的原则。(2).坚持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统一的原则。(3).坚持依法、统一、科学地管理土地的原则。5.请画出土地管理内容体系的框图广地籍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城镇地籍调查

土地条件调查土管理内〈容体系广地籍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城镇地籍调查

土地条件调查土管理内〈容体系产权产籍管理厂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定级、地籍档案(信息)管理估价右产权的确立与变更产权监督管理产权管理J土地征用*土地划拨土地出让、转让、抵押、租赁管理土地利用I管理「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土地开发整治、保护管理土地利用监测管理6.什么叫土地管理体制?土地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土地管理体制是指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土地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有统管、分管和统管与分管相结合等三种形式。7.为什么必须实行全国土地统一管理?一是国家法律的规定,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决定;二是国情的需要,三是月才年历史经验的总结I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客观需要。8.何谓全国土地统一管理和城乡地政统一管理?《土地管理法》第五条明确规定;“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确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的统一管理工作…….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城内的土地管理工作。”土地由各部门分管,或统管与分管相结合的体制,不但不能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反而造成政出多门,相互扯皮和土地管理的无政府状态。只有国家才具有统管全国土地、城乡地政的权威,特别是改革、开放推动了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土地管理体制是整个国家体制的一部分。实行城乡土地统一管理的体制。是落实改革、开放、搞活方针的客观要求。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条件下,只有对土地实行统管,才能依法强化土地管理,适应改革、开放、搞活这一新形势发展的要求。9.我国现行法律对全国土地管理统一管理有哪些规定?为了实现对全国土地的统一管理;一是国家必须要有一部旨在加强全面、科学管理土地的大法;二是要建立健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一的土地管理机构统管城乡地政;三是要建立一支以土地管理部门为主体的土地管理专业技术队伍;四是要建立、健全各种土地管理的规章制度。10.什么叫土地管理机构?土地管理机构是发挥土地管理功能,实现土地管理目标的工具;是国家土地管理体制的核心。11.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机构的特点?我国土地现行土地管理行政组织体系由国家土地管理机关、省(直辖市、自治区)土地管理机关和县级土地管理机关构成。国家设置土地资源部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主管本全国的土地管理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置土地管理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土地管理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建立统一的土地管理职能机构。11.土地管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关系如何协调?土地管理部门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部门,在坚持依法实行统一管理城乡地政的前提下,一要积极做好服务工作,依法管好土地;二要不断注意研究如何理顺和正确处理同城镇规划、建设部门、房产部门、测绘部门、铁路、交通部门、水电部门、农林部门及其它相关部门的关系,明确各自部门的职责分工,弄清与相关部门在职责范围上的联系和区别、对土地依法实行统一管理.12.国土资源部和地方土地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有哪些?(1)、国土资源部的主要职责是:拟定有关法律法规,发布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农业部负责的海洋渔业资源除外,下同)等自然资源管理的规章;依照规定负责有关行政复议;研究拟定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政策;制订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管理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和办法。组织编制和实施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参与报国务院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核,指导、审核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的调查评价,编制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规划、地质勘查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遗迹保护规划。监督检查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行政执法和土地、矿产、海洋资源规划执行情况;依法保护土地、矿产、海洋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承办并组织调处重大权属纠纷,查处重大违法案件。拟定实施耕地特殊保护和鼓励耕地开发政策,实施农地用途管制,组织基本农田保护,指导未利用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开发耕地的监督工作,确保耕地面积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制订地籍管理办法,组织土地资源凋查、地藉调查、土地统计和动态监测;指导土地确权、城乡地籍、土地定级和登记等工作。拟定并按规定组织实施土地使用权出让、租赁、作价出资、转让、交易和政府收购管理办法,制订国有土地划拨使用目录指南和乡(镇)村用地管理办法,指导农村集体非农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管理。指导基准地价、标定地价评测,审定评估机构从事土地评估的资格,确认土地使用权价格。承担报国务院审批的各类用地的审查报批工作。依法管理矿产资源探矿权、采矿权的审批登记发证和转让审批登记;依法审批对外合作区块;承担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管理地质资料汇交;依法实施地质勘查行业管理,审查确定地质勘查单位的资格,管理地勘成果;按规定管理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和使用。审定评估机构从事探矿权、采矿权评估的资格,确认探矿权、采矿权评估结果。组织监测、防治地质灾害和保护地质遗迹;依法管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和评价工作。监测、监督防止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与污染,保护地质环境;认定具有重要价值的古生物化石产地、标准地质剖面等地质遗迹保护区。安排并监督检查国家财政拨给的地勘费和国家财政拨给的其他资金。(11)组织开展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的对外合作与交流。(12)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根据国务院的规定,管理国家海洋局和国家测绘局。(2)地方土地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根据旧《土地管理法》第五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的统一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新土地管理法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确定):贯彻、执行国家和本地区有关土地的政策和法规。主管行政辖区内的土地调查、分等定级、地价评估、登记发证、土地统计和地籍档案工作。主管行政辖区内的土地征用、划拨工作。主管行政辖区内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组织、协调和审查报批工作,负责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抵押等的登记和监督的行政职能。调查、研究、解决土地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检查、监督和协调各地、各部门的土地利用。统一查处土地权属纠纷。实施土地监察,查处违法占地案件。开展土地管理方面的宣传、教育、科技、出版、外事工作。.承办同级政府和上级土地管理机构下达的任务.13、土地管理的方法内涵及其相互联系是什么?土地管理的方法有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和技术方法。简述:“行政”是指按照行政系统组织行使自上而下不同层次的领导权威,适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办法等行政方式直接指挥和影响下属工作。行政手段是依靠行政组织和领导的权威来行使土地管理措施的。它具有强制性、垂直性、单一性和无偿性等特点。经济手段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价格、税收、信贷、利息、利润、工资、奖金、罚款等经济手段,调节理顺各种土地关系等,指导和约束人们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一种手段。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是指运用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和司法、仲裁等调整土地关系的管理手段。科学技术手段,土地管理不仅要据法律、政策,而且要靠科学手段。提高土地管理水平,促进土地管理的土地管理的进步和发展。详述:1)行政方法:土地管理的行政方法指领导者(管理者)运用行政权力,通过强制性的行政命令,直接指挥和控制管理对象,按照行政系统自上而下实施管理的方法。所谓行政,源于“行使政治权威”。常用的方式:行政管理系统通常采用命令、指示、规定、通知、条例、章程、指令性计划等方式对于系统进行控制。行政方法依靠行政权力。特点:具有权威性、强制性、直接性、单一性和无偿性等特点。效果:行政方法能依靠行政机关和领导者的权威,充分发挥高层领导的决策作用、使管理系统达到高度的集中统一。行政方法必须遵循的准则:(1)符合客观规律,反映人民群众利益:(2)以科学决策为依据,作出的指令,既要有利于整体目标的实现,又要能协调好各部分的关系。行政方法有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管理效果受领导水平的限制,领导水平不髙,就容易产生瞎指挥;②横向构通困难。信息传递迟缓,有时严重失真;③行政层次多,手续繁杂,影响工作效率;④不利于发挥子系统的积极性。行政方法局限性的补救措施:行政指导(提供信息、咨询指导等)2)经济方法:土地管理的经济方法指管理者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和引导土地利用活动,以实现管理职能的方法。经济利益原则是经济方法的核心。经济手段(杠杆)是经济方法的工具,它在调节经济利益、实现管理目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土地管理方面常采用的经济杠杆有:(1)、地租地价杠杆:实行土地有偿使用;调整土地供需矛盾;指导土地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鼓励对土地的投入,提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2)财政杠杆。(3)、金融杠杆。(4)税收杠杆。经济方法的局限性:①不能用来解决管理中许多需要严格规定或立即采取措施的问题。②土地利用中不能单纯依靠该种方法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3)法律方法:是管理者通过贯彻、执行有关土地的法规,调整人们在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整治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土地关系,规定人们行动必须遵守的准则来进行管理的方法。在土地管理中运用法律方法,主要是运用立法和司法手段,来巩固和调整各方面的土地关系。特点:法律方法比行政方法具有更大的强制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局限性:对于很多超越法律范围的活动就显得无能为力了。4)技术方法:是管理者按照土地的自然、经济规律,运用科技手段(遥感、电子计算机、系统工程、土地规划等)来执行管理职能的方法。运用技术方法管理土地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做到:①收集资料的客观性;②分拆方法的系统性、科学性;③对未来的预见性;④手段的先进性。以上四种方法各具特色,但又有各自的局限性,因此,在土地管理中必须综合运用上述四种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4.为什么土地管理不能采取单一的行政管理?土地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措施,它具有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的性质。所以不能采取单一的手段,而要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和科学技术的手段。15.土地管理干部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全国各级土地管理干部必须具备以下素质,才能胜任土地管理工作。政治素质,主要是坚持四顶基本原则,遵纪守法,秉公执法,作风正派。业务素质,熟悉与土地管理有关的法律、政策、条例等,拿握土地管理的基本知识,通晓本职工作的业务。职业道德,即忠于职守,通晓业务,秉公执法,积极服务。16.土地管理干部应掌握哪些基础理论和技术?土地管理干部应掌握土地管理基础知识、土地管理概论、地籍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管理、土地监察、土地法学、土地经济学及现代科学技术如测绘技术、遥感技术、电子计算机、系统工程技术等第四章地籍管理复习题及答案1.解释地籍、地籍管理。地籍最早是为征税而建立的一种田赋清册,其中记载有应缴纳课税的土地面积、土地质量和土地税额。现代地籍是指土地的权属、座落位置、土地质量、土地用途、土地等级、土地面积和户名(所有者、使用者)等基本情况的资料,所以也可称作土地的户籍。因此。现代地籍的内容比早期的地籍内容多得多。地籍管理是为建立地籍,设置地籍和地籍图,需要收集、记载、定期更新地籍信息,而开展的土地调查、土地评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地籍管理也可以理解为: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根据地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层次的不同可分为那些类型?根据地籍所起的作用分类:地籍根据其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税收地籍:是为征收土地税服务的。它要求准确的地块面积、质量和相应的地籍图。产权地籍:是以维护土地所有权为主要目的,要求调查登记准确的每宗地位置界限、权属状况、数量、质量、用途以及编绘相应的图件。多用途地籍:除为税收和产权服务外,还要为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土地信息。它除要求调查登记准确的每宗地位置界限、权属状况、数量、质量、用途以及编绘相应的图件外,还要求记载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如地形、植被、土壤、交通运输状况等。根据城乡地籍的不同特点分类:根据城乡地籍的不同特点分为城镇地籍和乡村地籍。城镇地籍:是以全国城镇(也可包括村庄和独立工矿区)建成区的土地为对象而编制的地籍簿图,其内容较为详细,图纸要求较高的精度和较大的比例尺。乡村地籍:是以除城镇(也可包括村庄和独立工矿区)建成区外的广大乡村土地为对象,编制而成的地籍簿和图,其内容与城镇地籍有较大的差别,图纸要求的精度也比城镇地籍要低。(3)按地籍行政管理层次的不同分类:可区分为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3、地籍管理按地籍工作任务和进行时间的不同可区分为哪些地籍工作?可以区分为初始地籍工作和经常地籍工作。初始地籍工作:指对行政区域内全部土地所进行的全面调查、分等定级、登记、统计、建立地籍档案系统。经常地籍工作:是在初始地籍工作的基础上,对土地数量、质量、权属和利用状况的变化所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