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2、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价值尺度: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3、纸币的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过多或过少。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含义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而居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就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经济发展。适度的通货紧缩可以挤去经济泡沫,抑制投资过热;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对策可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备注①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物价上涨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②通货膨胀是宏观上的卖方市场;但卖方市场有宏观、微观之分,所以卖方市场不一定就是通货膨胀。①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跌。物价上涨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下跌不一定是通货紧缩。②通货紧缩是宏观上的买方市场;但买方市场有宏观、微观之分,所以买方市场不一定就是通货紧缩。4、广义的信用卡:指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狭义的信用卡:指商业银行信用卡。它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信用贷款为一体。使用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5、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国货币,说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上升;反之,说明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②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③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升值的弊: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加大国内就业压力。②人民币升值使外商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③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经济生活------------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引起价格变动的多种因素(1)商品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2)供求影响价格。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对买方有利,这就是买方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对卖方有利,这就是卖方市场.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主要是由商品供求关系引起的。(3)纸币的发行量。当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引起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4)引起价格涨跌的还有其他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对商品的价格产生影响,实际上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5)汇率变化:本币升值进口商品价格一般会下降.(6)国家政策:宏观调控也会影响价格.2.特别提醒价值是价格的决定因素,供求关系是价格的影响因素,供求关系不会也不能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3.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4.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A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B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A调节生产规模。B提高劳动生产率。C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5.互为替代品:------------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6.互补商品:-------------两种商品必须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经济生活------------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的因素:根本因素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因素: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就越大。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B物价水平。物价的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2、不同的消费类型:eq\o\ac(○,1)按消费对象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eq\o\ac(○,2)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③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3、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恩格尔系数(1)恩格尔系数是反映消费结构及其变动情况的经济指标。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消费支出总额×100%。(2)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恩格尔系数的经济意义: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4、消费心理:①从众心理②求异心理③攀比心理④求实心理---(理智健康的消费心理)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6.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原因:(1)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在国外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降低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7.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措施:(1)作为国家:①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②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持供给平衡,保持物价稳定。③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都要注重公平;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④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开拓农村市场,开拓农村新的消费热点。⑤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开发利用国内、国际市场,尤其是开拓农村市场,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⑥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制裁各种违法行为,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2)作为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搞好售后服务,使自己的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3)作为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经济生活------------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A.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B.消费反作用于生产: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④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3.大力发展生产力要求:①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④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都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6、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7、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这一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实践证明,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符合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8、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方针: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9.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各环节之间的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具有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10.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11.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12.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1)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2)体现: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个体、私营、外资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生活------------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1、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2.公司的组织结构: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处理公司重大经营事宜。总经理及其助手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监督董事会与经理的工作。3、我国法定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出资者对公司承担的责任都是有限的。二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股份有限公司能够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募股筹资。4、公司经营与发展措施(1)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尊重价值规律,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3)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创立企业自主品牌,形成自己的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4)要遵守市场规则,公平竞争;要诚实经营,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5)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6)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以质取胜,增强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拓展企业的国际生存空间;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对外贸易中,要熟悉国际相关法律、规则,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5、劳动的意义:①从国家角度看:就业是民生之本,有效的就业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②从社会角度看: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③从个人角度看: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党和政府:①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岗位。②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③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劳动者就业、创业的后顾之忧。④要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流通。劳动者:①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谋求自主创业,靠自己的双手开拓自己的生活。②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即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③劳动者要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7、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措施:党和政府首先要发展经济,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措施;同时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用人单位要增强法律意识,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合法诚信用人。劳动者: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经济生活------------第六课投资的选择1、储蓄存款-----------便捷的投资(1)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是各商业银行。(2)存款储蓄的类型主要有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两大类。储蓄存款特点:流动性强,低收益、低风险,信用度高、比较安全。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2、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3、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除三大业务外,商业银行还为我们提供债券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服务。4、股票的含义----------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股票的特点: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收益: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或红利收入,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风险性:取得股息和红利,经营好坏决定着股票的收益作用: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5、债券的含义-----------稳健的投资风险性:储蓄﹤国债﹤股票收益率:储蓄﹤国债﹤股票6、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功能: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类别:在我国,商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7、投资理财产的原则:①要考虑投资的收益,也要考虑投资的风险。②投资理财要根据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如家庭收入、节余、存款、消费等实际)和经济承受能力进行投资选择。③投资理财要注意投资渠道的多样化,各种投资要坚持适度原则。④投资理财要通过合法渠道进行投资,不合法的投资不能做。8.小知识:1.利率变动的影响-----------货币政策.(1)存款利率变动的影响。通常利率上调会吸引公众存款,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从而使生活消费支出相对下降;利率下调会使储蓄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大,从而使生活消费支出相对增加,同时还会改变居民的投资方向,如转向股票和债券等。(2)贷款利率变动的影响。贷款利率上调会加大借款成本,抑制借款者的积极性,从而抑制银行贷款规模,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并使投资需求相对下降;利率下调会减少借贷成本,刺激借款,使银行贷款规模扩大,流通中货币量增加,并使投资需求增长。(3)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或出现通货膨胀时,会提高利率,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抑制总需求的增长和物价的上涨;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和物价指数过低时,则会降低利率,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刺激总需求的增长。2.正确看待存款储蓄的作用(1)适量的存款储蓄,可以为国家建设筹集资金,支持现代化建设;有利于调节货币流通,稳定币值,维护宏观经济稳定;有利于居民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因而,适量的存款储蓄利国利民。(2)存款储蓄并非越多越好。过量的存款储蓄,不仅不利于居民消费的扩大,也会加大银行的运行风险。(3)看待存款储蓄的作用,还要结合国家的实际经济运行形势进行具体的分析。在经济过热时,扩大存款储蓄,有利于抑制社会总需求,促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在经济下滑时,减少存款储蓄,有利于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①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因素.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④实践证明,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公有制经济中原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3、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中4.按生产要素分配。--------------私营外资企业.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5.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①原因: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6、措施: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7.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对立的-------效率与公平存在着矛盾。一定时期内,社会财富总量一定。个人收入分配中,用于激励效率的多了,用于体现公平的就少了。统一的--------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实现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措施: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参考------------8、(1)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2)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对收入要素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主要通过税收、财政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进行。我国目前收入差距问题(1)主要表现: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②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两极差距扩大。③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④行业差距继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2)为什么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理论依据:①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两极分化,需要国家宏观调控。现实意义:①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②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效率和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④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3)怎样缩小收入差距?①根本途径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增加居民收入。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③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调节收入分配。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④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⑤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并贯彻落实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经济生活-----------第八课财政与税收1、财政的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2、财政收入的内容----------税,-----利-------债-------费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必须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4.财政收入是否越多越好(1)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的基础上,增加财政收入可以充分发挥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长,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国家财政收入太少,会直接减少财政的经济建设支出,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将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5.财政收支平衡有三种情况:财政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6.财政作用(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7.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8.税收的含义:是国家为实现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9、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的种类----------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个人所得税的作用——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增值税作用---------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不仅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它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我国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10、税收的作用①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②是实施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③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11.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处罚方式------------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罚款,刑事处罚。经济生活------------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2、市场调节的作用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实现的。市场调节的优点:市场能够及时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市场在竞争中推动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不足。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4、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通过制订和完善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等,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③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严厉打击扰乱市场健康运行的行为,加强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管理。④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重要的作用,把“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结合起来。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7、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增加就业。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8.建立社会信用制度(1)原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直接破坏市场经济的运行秩序,直接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交易萎缩、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经济衰退。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2)措施:①政府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行政,建立透明、高效、务实、廉洁的政府,打造法治政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尽快完善信用监管和失信惩戒制度,打造信用政府,做诚信表率。②市场主体要树立法制观念(学法、懂法、守法和用法)和诚信观念,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总之,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温馨提示经济手段的关键词有:经济政策、经济计划、经济利益的调整、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支出数量,税收,税率,国债等)、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法律手段的关键词有:经济立法、经济司法、依法查处、依法打击等。行政手段的关键词有: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经济生活------------第十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总体小康。-------①表现: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②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全面小康------更全面,更高水平的小康,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小康2、科学发展观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地位: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3.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措施:“一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方针”: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三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4、(参考资料)--------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A.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B.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C.通过科技创新,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实现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效益相协调。D.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消费与投资、出口相协调。F.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加大环保力度,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N.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E.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G.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H.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M.统筹区域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经济生活-------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2、跨国公司的作用---经济全球化的载体。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利-------①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②经济全球化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弊-------①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正确态度-----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迎接挑战。实质-------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4、对外开放战略---“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参考)---实施“引进来”战略的措施------①继续扩大外资利用规模,提高外资利用水平。②在利用外资的同时,要结合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措施--------①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努力实现境外投资主体多元化。②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出口结构。③企业要坚持以质取胜,培育我国的名牌产品,树立“中国制造”的良好国际形象。④遵循和利用国际贸易规则,维护企业合法权益。⑤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展投资区域,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世界贸易组性质----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作用-----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重要原则: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2、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特点;在于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4、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广泛性----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5、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的要求。6、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政治权利----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③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公民应当履行的政治性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③遵守宪法和法律。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7、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这项原则表明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③坚持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8、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①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③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我们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④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9.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生存权、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主权是人权的前提和保障。10.选举权是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而不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领导人的权利,也不是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城市居民委员会成员等的权利。政治生活-------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1、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选举方式由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决定。我国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2、选举方式----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1)选举权与选举权利:选举权是指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选举权利的范围更广,包括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还包括其他选举的权利,如选举村委会干部。②我国直接选举的范围:县及县以下人大代表选举、城市的居民委员会选举、农村的村民委员会选举等.③间接选举的范围: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2)民主决策①意义-----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②方式间接方式----公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直接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3)民主管理①民主管理的机构: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从性质上说,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也不属于国家机构。②实行基层民主的意义: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4)民主监督①为什么:第一,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享有法律所赋予的监督权。第二,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②怎么办:第一,通过合法渠道,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第二,公民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基本要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1.我国政府的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2.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3.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4.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而这些,从政府角度讲,正是政府的主要职能:管理与服务。因此,政府职能行使得越充分,政府的作用越明显。5.公民对政府的正确的态度: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6.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原则----对人民负责.为什么: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具体说,是由我国政府的性质决定的。怎么做: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要做到:①态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②行动: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③方法: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7.求助有门,投诉有道。(1)方式和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发展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仲裁。(2)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的作用和意义:这有助于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促使政府改进工作。政治生活-------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1、政府依法行政的含义------依法行政是指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2、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要求政府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政府依法行政还要求做到: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3.政府权力与责任的关系①有权必有责。②用权受监督。③侵权要赔偿。4.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超越法律的界限,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5.如何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真正约束掌权者的行为。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具有重要意义:6、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和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有: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众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有:上级政府的监督,政府内部的监察、审计、法制等部门的监督。7.政府的权威(1)含义: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2)决定因素:从根本上讲,政府是否具有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3)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接受,是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根本标志。8.政府实施“阳光工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意义①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②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③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政治生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2、人大代表的产生------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由选民间接选出;县、乡两级的人民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各级人大代表任期五年。3.人大代表的职责-------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人大代表的义务------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密切联系群众,经常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接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含义------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地位----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主要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5.民主集中制的体现------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才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重点精析(1)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2)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6)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政治生活-------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1、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知识(1)性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地位:领导地位(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执政地位(执政党)。(4)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6)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7)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8)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9)党的建设:政治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民主集中制)。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4、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优越性:①我国的政党制度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②我国的政党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③我国的政党制度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5、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①人民政协的性质: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②主题:团结和民主。③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6.把握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人民政协之间的关系(1)它们的区别主要是地位和职权的不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国家实行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但不直接行使国家职能。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和监督权,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但不代替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决定的行政工作部分,行使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但它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2)它们的联系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集中人民的意志,形成自己的主张和政策,然后通过全国人大的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国家的法律和决定,实现对国家的领导;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和决定,由国务院和其他国家机关贯彻执行;一般情况下,国务院根据党的代表大会提出的建议和作出的决定,起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请全国人大审议,并征求全国政协委员的意见,最后由全国人大批准。政治生活-------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1.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三者的的关系:①民族平等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民族团结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②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6.民族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8、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1)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9、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政治生活------第八.第九课国际社会1、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必不可少的要素,其中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主权国家的权利:①独立权②平等权③自卫权④管辖权主权国家的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2、国际关系最主要的是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3.维护国家利益的措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等;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4、当今时代的主题、(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5.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1)当今国际形势的两个突出特点:①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②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2)意义:世界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6.国际竞争(1)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2)意义: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最终决定本国在国际上地位。(3)措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综合7.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决定因素: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①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②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③基本立场:独立自主。④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2.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3.文化的作用--------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4、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①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②相互交融。①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②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促进文化生产力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③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利于人们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推动民主和法制建设。④弘扬和培育民族文化,有利于抵制西、方少数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的文化霸权主义。5、文化对综合国力的作用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②中国如何应对文化竞争: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6、影响人------①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7、对人的影响的特点----过程看,具有潜移默化;效果看,具有深远持久。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的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8、、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生活------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这里的文化多样性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世界文化多样性集中表现为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多样性。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保存文化遗产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五彩缤纷的景象。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和基本原则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各民族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就是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原则就是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商人进行贸易活动、人口迁徙、教育(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等等。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作为现代文化传播主要手段的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6、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中国古代文化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文化生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1、传统文化的影响及其特点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包括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内容。(1)传统文化的继承形式:①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②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中国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④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2)传统文化的特点: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2、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作用):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即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文化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4、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5、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每当社会制度更替时,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6、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文化内容、传递文化成果、创造新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动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接受自己所需要的教育,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都能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才智得到充分展示,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土之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2、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3、文化创新的途径①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②基本途径:一是从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看,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既不能离开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二是从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看,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③从文化创造的主体上看,要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文化工作者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4、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eq\o\ac(○,1)在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时,既要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的错误倾向,又要反对拒绝接受当代新文化的“封闭主义”的错误倾向。eq\o\ac(○,2)在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时,既要反对根本否定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又要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3)如何进行文化创新5.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1)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和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3)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之所以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因为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2、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①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特点: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地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②独领风骚的科学技术: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4、注意---------源远流长是从时间上来讲的,要从纵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博大精深是从内涵丰富的角度来讲的,要从横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内容丰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体表现在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三个方面。5、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的-----包容性。(1)文化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2)文化包容性的作用: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4、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中华各民族的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文化生活---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教育智能交互显示行业资本规划与股权融资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铝电解电容器行业全国市场开拓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单体酒店行业资本规划与股权融资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理情况报告
- 网络工程师2025年工作计划
- 除尘器等电力设备制造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及答案
- 春节餐饮盛宴之道
- 实习班主任班级工作参考计划
- 国内专利培训课件知识
- 血细胞分析报告规范化指南2020
- ISO 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要求》专业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导材料之7:“5领导作用-5.1领导作用和承诺”(雷泽佳编制-2025B0)
- 2024年快速消费品物流配送合同6篇
- 机电传动单向数控平台-矿大-机械电子-有图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课后习题答案合集汇编
- GB/T 7661-2009光学零件气泡度
- GB/T 4745-2012纺织品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沾水法
- GB/T 16857.1-2002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坐标测量机的验收检测和复检检测第1部分:词汇
- GB 28261-2012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用点火具生产安全技术条件
- RT qPCR(实时荧光定量PCR)课件
- 医院发热门诊工作考核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