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同步序列写作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_第1页
教辅同步序列写作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_第2页
教辅同步序列写作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_第3页
教辅同步序列写作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_第4页
教辅同步序列写作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q\a\vs4\al(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一杯春醪寄余心(浙江高考优秀作文)①唐有刘白堕脱俗隐于市,善酿酒,饮之香美,经月不醒。游侠语曰:“不畏张弓拔刀,但惧白堕春醪。”一杯春醪,寄着他一生的志趣,一生之作,亦携着你品性高低。①开篇以刘白堕事例引出中心论点,也充当了论据。②冯骥才曾道:“植物死了,将生命留在种子里;作家死了,将生命留在作品里。”“言为心声”,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常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或无意的性格流露,或刻意的志节寄托,作品以其穿越时空的永恒与广远,承载着作者的追求与修养。②运用冯骥才的名言分析论点,引出分论点“言为心声”,又充当论据。③百家争鸣,各有其芳华。若你的歌声不现出你最独特的嗓音,盖只能湮没于喧嚣的人世。庄子汪洋恣肆,老子凝练沉稳,墨子严密周全,韩非子肃穆苛刻,则《庄子》抑或《道德经》,《墨子》抑或法家大集,无不承载着其独特见解、个性思考。台湾云门舞集享誉全球,其舞姿脱俗超凡摄人心魄,而其门下弟子亦无一不是高雅养性之性情中人。作者与作品如人与影,映照着彼此最真实的内心,而它只有你将最真实的生命投射,作品才能温润如玉,毫无杂质地现其熠熠光华。③从“百家争鸣,各有其芳华”的角度论证中心论点,以诸子百家充当论据。④人在成长,作品亦在成长,如影随形中,两者的生命都登上更高山巅。龙应台年轻时生活在唐朝,热情奔放,文字或“横眉冷对千夫指”,抑或“俯首甘为孺子牛”,都是其性情之真,与作品携手并肩,向更深阔的远方迈进。俄国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的人生起伏,其诗作亦从少女的幼稚转为熟女的沉稳。作者与作品如一对孪生胞弟,在时光的磨蚀下恣意成长,从一个方面,我们得以窥见另一方的性格。④从第三个角度“文如其人”来论证,又恰如其分地举出了龙应台、安娜·阿赫玛托娃等事例充当论据,然后紧扣观点分析。⑤而元好问曾道:“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作品格调与其品性的背离,有时并不是性情相伴,或是作者在作狂野挣扎,或是反其道愈见其力。顾城的诗天真纯朴,他却亲手杀死妻子;凡·高的画绚丽奔放,他却癫狂割下左耳。我们能说他们的品性恶劣、思想卑劣吗?当世界以痛吻我,我在报之以歌后,内心的苦苦挣扎或蒙蔽我纯洁的心,而内心会在我手遗留中卓然于世。卢梭在《忏悔录》中极尽猥琐之能事,而谁又能否认他卓然脱俗的品性、高雅勇敢的追求呢?作品与人面的背离,实则乃内心更坚定的追索啊!⑤本部分具有辩证意味,作品与人面背离,实则乃内心更坚定的追索,举了顾城、凡·高、卢梭的例子。⑥当今社会人们热捧的“雅作”,却不知“雅作”之作者粗鄙无知,而耻于那些外表粗鄙之人,浑不知其作品华美天成、淳朴自然。悲哉!悲哉!而我坚信,那些枯灯夜雨下的荒江野老,剑指连营而无畏,笔削春秋而令乱臣贼子畏惧,定会与作品一同矗立于民族之巅。⑦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在这急景流年的时光里,哪一杯才是真正寄余心的春醪呢?⑦结合现实,论证分析,又首尾呼应。

文章多层面展开,而又论据充实。短短的文章里,涉及多位文化人物,虽多但不乱,显然不是堆砌,这些文化人物,“如线串珠,如数家珍,使原本较为抽象的”作品与人品“变得真切可感”。由此文,我们当明白:“下笔如有神”的背后必然是“读书破万卷”的文化底蕴。,论据是对论点进行说明和论证的材料。主要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1.事实论据,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和各种统计数字等。事实论据主要是为论点提供事实上存在的依据,从“实”的方面来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坚实的实际基础,令文章具体生动、切实可感。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在议论文中列举典型而充分的事例,那是最能证明论点、最有说服力的。2.理论论据,指的是含义正确,经过实践检验的成语、名言、警句或自然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公式等。理论论据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特别是经典著作和权威性言论,能够增加论点的广度和深度,使读者对作者的观点理解得更深刻。理论论据主要为论点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是从“虚”的方面来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理论上的基础,令文章笔墨简洁,富有权威性。一、使用事例论据的技巧(一)简洁概括论据南宋文学评论家严羽曾说:“语贵洒脱,不可拖泥带水。”事例材料用到议论文中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因此要简洁概括,高度浓缩,但平常积累的常常是完整的故事,所以首先要学会把故事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保留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删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如下面这则新闻材料:4月16日当地时间7点15(北京时间19点15),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恶性校园枪击案,枪击造成33人死亡,枪手本人开枪饮弹自尽,枪击案疑犯为23岁的韩籍青年赵承熙。有报道称,赵承熙曾接受精神健康问题的治疗,总是写一些跟谋杀和自杀有关的东西。令人意外的是,在4月20日中午举行的遇难者追悼仪式上,凶手赵承熙和32名遇难者一起被列为悼念的对象。据媒体报道,当时放飞的气球是33个,敲响的丧钟是33声,33块半圆的石灰岩悼念碑被安放在校园中心广场的草坪上。其中一块悼念碑上写着“4月16日赵承熙”,旁边放着鲜花和蜡烛。还有一些人留下的纸条:“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爱,是永远流传的”。将这段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成论证“宽容”的事例论据: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学生赵承熙在校园内枪杀32人后饮弹自尽。在学校举行的遇难者追悼仪式上,赵承熙和32名遇难者一起被列为悼念对象。同学们纷纷表示不憎恨赵承熙,对没有给予他任何帮助和安慰感到痛心。从上例可以看出,概括事例论据的要点包括:对象、事件、结果。常用概括论据方法:(1)概述法对一些较为普及的事例,我们可以用一两句话把大意概括出来,内容明了,言词简洁。有时为了使说理更有气势,更有力度,可以将三四个事例概述,用排比的形式罗列出来,表达效果会更好。司马迁在阐述自己创作《史记》原因时这样论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就是运用了上述方法。(2)点述法对于一些读者耳熟能详的事例,几乎连过程也不需要叙述,只要点出人物或事件的关键词,大家就心知肚明了。比如谈到宽广的胸襟,只要提及“将相和”,读者就知道廉颇、蔺相如事情的来龙去脉,无需多说。(二)紧扣论点分析论据有了简洁的事例材料,还要将其与观点联系起来,成为证明论点的论据。事实论据和论点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还是间接的联系,只有把事实论据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发掘出来,这个含义才能与论点真正发生内在联系,直接证明论点。所以在列举事例后需要必要的分析。如:挚爱的丈夫不幸死去,这无异于晴天霹雳在李易安的头上炸响。从此再没有夫妻比翼双飞共修《金石录》,新婚时娇问丈夫画眉深浅的幸福时刻也一去不复返。面对这样的变故,李清照没有化作明日黄花在西风中凄凄惨惨戚戚,而是勇敢地跨过了这道坎,在飘零的南宋活出了一个美丽顽强的易安居士。文段运用李清照的事例,来证明“必须跨过这道坎”的观点。前两句简单叙述丈夫去世的事实,后对李清照的生活处境进行分析,她没有消沉哀怨,没有忧伤沉沦,而是坚强勇敢地“跨过了这道坎”,从而点明题旨。常用分析论据方法:1.因果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事出必有其因。我们可以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如:时间或许会让历史蒙上尘土,但却不会风化那些鲜活的记忆。王选,一位柔弱女子,拂去那一层尘土,只为还原历史真相,让记忆苏醒。奔走20年,耗尽全部家当,她一如既往地搜集材料,寻访证人。因为她相信,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良知会让记忆永存,她与身后数十位白发苍苍的原告,构建出一段黑白分明的历史记忆。文段中用的是王选“奔走20年”,“搜集材料,寻访证人”,为731部队细菌战受害者鸣冤,还原历史真相的事例,用来证明“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的观点。文中先概述人物表现,后追溯她这样做的原因,以点明题旨。具体使用技巧:①思路:为什么——是因为②标志性的词语:“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③主要步骤:直接点明观点,并阐释观点→引述事例→追根求因(为什么……呢?之所以……是因为……)→得出结论。2.假设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就是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必须较完整地引述论据,然后提出形成条件并不存在的假设,并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在不同的条件与结果的比较中,其形成条件的必然性就得到了有力的论证。如: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事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功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文中为了证明“点滴积累,成就伟大”这一观点,用了祖逖、王羲之、陈景润三例。在使用论据时,用的是假设推理的方法,假如他们不能从小处做起,点滴积累,就不会成就自己伟大的事业。具体使用技巧:①思路:反面假设—结果展示—正面强调。②标志性词语:如果……不……,那么(就会)……(或:那么他怎么能……呢?)因此(由此可见),……。③主要步骤:列举事例→反面假设(试想,若〈如果〉无……)→结果展示→正面强调(推断事例符合中心论点)。3.归纳演绎法归纳演绎法,就是在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扣在要证明的论点上。具体使用技巧:①思路:列举事例—归纳共性—揭示实质。②标志性的词语:“无论……还是……都”“总之……”“这些……都……”“……无不验证了……”。③主要步骤:一句话概括事例,用共性实质扣论点。4.求质分析法求质分析法(也称揭示本质分析法),就是透过论据所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本质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此法的关键是准确地抓住蕴含在论据中的本质的东西。例如论证“弄虚作假行不通”这一观点时,先引述南郭先生的事例,然后进行分析:“滥竽充数”四个字概括得好,好就好在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充”。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本来无可厚非,但他不该不会装会,弄虚作假,冒充内行,而且一味装下去,靠蒙骗过日子,以致落得个逃之夭夭,贻笑大方的结局。这里,作者抓住了南郭先生弄虚作假、不懂装懂的实质,并用一个“充”字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点明了所引事例的本质。求质分析法往往能一语中的,在论证上也就有一字千金之效。5.评价分析法评价分析法,就是引述事例后,对所引述的事例做适当的评价,从而使自己的观点得到印证。例如,在论“节俭”时,引用了“曾国藩以俭戒子,其子曾纪泽终成出色的外交家;方志敏居官不贪,一生清贫,千古留名”的事实后,接着进行分析:是的,“俭者心常富”,节俭能培养人同困难做斗争的勇气和意志,而这正是一个人立业最重要的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说饥饿是人生的佐料,吃苦是一种资本也不无道理,而自觉和戒奢尚俭则更是促人修身养性,磨炼意志的有效途径。这里,作者紧扣论点,对论据进行了评价性分析,这种评价分析使作者的观点得到强化。6.阐释分析法阐释分析法(又称意义分析法),就是对作为论据的事例意义、作用等加以解释、说明或阐发。特别是所引用的论据来源于较难理解的文言文或经典著作中艰深难懂的语句时,运用阐释分析法是十分必要的。二、使用理论论据的技巧(一)理论论据的引用方法1.直接引用。对一些自己比较熟悉、记诵准确的名人名言,可以引用原文,并写明作者与出处。2.间接引用。对一些有一定印象,但具体字句难以落实的名人名言,可以写出它的大意,并冠以“一位名人说过……”等开头。对一些难记的古文,用现代汉语写出它的含义也可以。只要在间接引用时,能抓住原句的精髓,作用也一样。(二)理论论据使用原则1.运用理论论据首先要做到准确、恰当。援引革命导师的言论和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可有任何的改动和差错。如援引大意,可不加引号;如记不清名人的姓名,则可用模糊性语言表述,如“有位名人说过”。在引用时,也要选取最恰当、最有用的部分“为我所用”,并努力使之与自己的语言连贯、和谐。2.援引名人名言,有时也需要对它解释说明,发掘其深刻的内涵,从而更有力地证明论点。这也可称为有“引”有“证”。一、片段训练1.下面是以“勤奋,成功的保证”为论点的议论片段,在横线处补上二至三个事实论据,来论证观点。“业精于勤荒于嬉”,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勤奋。玩耍,只能荒废事业,使人一事无成。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古今中外,许许多多有成就的人,他们都是因为勤奋,才从众多人中脱颖而出,成为有所成就的人。伟人的事例不胜枚举,他们的人生经历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天才出于勤奋,成功来自勤奋!参考答案: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为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沉浸在数学中,常常废寝忘食。法国作家福楼拜,他的窗口面对塞纳河,由于他经常勤奋钻研,通宵达旦,夜间航船的人们常把他亮着灯的窗子当作航标灯。福楼拜的学生莫泊桑,从20岁开始写作,到30岁才写出第一篇短篇小说《羊脂球》,在他的房间里可以看到草稿纸已有书桌那么高了。2.给下面的文字加上引例句和议例句。奋斗,即是通往理想之路。因为奋斗,安徒生从一个鞋匠的儿子成为“童话大王”;因为奋斗,罗曼·罗兰获得了20年心血的结晶——《约翰·克利斯朵夫》;因为奋斗,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因为奋斗,陈景润采撷到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因为奋斗,在一次次的国际比赛中,中国运动员让五星红旗在世界赛场上冉冉升起。参考答案:引例句:古今中外事业有成者无不浸透着奋斗的汗水。议例句:成功者的事例不胜枚举,但我们在惊羡他们伟业的同时,更应该去感受他们为今天的成功所付出的艰辛。奋斗是理想的阶梯,只有经过奋斗,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二、整篇训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一个说:“没有这次修剪,它不会被人赏识的。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一个说:“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啊!”一个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呢?”……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写作提示]这则材料其实表现了人们对“成功与环境”的不同看法。三个人的看法其实可以归结为两种态度:一是赞同变换环境,认为善于变换自己的生存环境,并适应环境会被赏识,注意材料中的“改变”的意思在这里是“变换”的意思,而并不是“改造”、“创造”的意思;二是不赞同变换环境,有的人认为变换环境要付出代价,有的人认为如果真正有才华,哪里都可以得到认可,没有必要变换环境。具体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论:(1)改变环境可以带来成功;改变环境可以改变生存状态;要灵活变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给自己一个舞台;要学会表现自己;酒香也怕巷子深。(2)学会推销自己;改变环境需要付出代价;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生活中,总有些必要的丧失。(3)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坚守我心;修养自身,练好内功。[参考例文]找准自己的位置一棵深山里的大树,多年来未被人发现,移植到公园,多少人为之惊羡。如旁人所说: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而我说,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绽放美丽的光彩。改变自己的环境,才能登上人生的舞台。溪流因其改变了自己的生存环境,方能为虎添翼成就大海的波澜壮阔;平凡的一抔沙土,因其改变了自己的生存环境而最终成就高山的庄严巍峨。人也应当适时地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这样才可能更好地彰显自己的迷人风采。李白,转身离开官场,找准山河美景,终成一代诗仙。你曾酒意大发,令高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你曾诗兴大发,与朋同销万古愁。而今却作别官场,浪迹天涯,官场险恶,人心叵测,你毅然转身,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一袭白衣,衣袂飘飘,山川江海,酒坊客栈。一路上,你频频作赋,佳篇飞传。改变了环境,找准了位置。终于半诗半酒一个诗仙,一吞一吐半个盛唐。你将自己放对了位置,改变了身处之境,将唐诗浪漫主义推向时代巅峰,让李太白这个名字百世流芳。昭君,转变的是深墙冷院,找寻的是大漠黄沙,吟唱出千古绝唱。深院清秋锁住梧桐,粉黛庸装锁不住你。与其老守空闺,不如赴匈和亲。自此,和亲队伍迎来笑靥如花的你。黄沙漫天,青丝飞舞,大红的喜轿内,你眉紧锁,嘴紧抿,一滴滴离乡泪奏成动人的胡曲。可是你从不悔,因为你的选择,守护了半个世纪的安定,免去了多少父兄沙场喋血。离开了深闺冷院,找准了漫漫大漠。你用青春换回安宁,你用无悔换得辉煌。你把自己放对了位置,在大漠中独立风沙,在万世人的心中立起丰碑,你的选择让后人景仰。沈浩,转变了环境,找准了位置,那一颗颗鲜红的手印,写成你的碑文。为官两任,离家六载。你的离开太匆忙,怎么对得起娇妻幼女高堂……你生活艰苦却毅然为村民开创天地,转变落后的环境,找准奉献的位置。发展特色农业,开展农家乐旅游,一切有声有色之后,你却悄然离开,在岗位上逝去。村民们那颗颗手印虽没留住你,却成为你永远的碑文。转变环境,找准位置,才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才有了“连百万之兵,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才有了千千万万颗夺目的明星。莫把自己放错位,转变环境,找准绽放美丽的舞台。[简评]本文开门见山点出论点“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绽放美丽的光彩”,接着从正面列举了三个典型事例作为论据阐述观点,分析简洁、深刻。首尾照应,论证结构严谨。eq\a\vs4\al(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训练(18分)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距离一去紫台连朔漠 去:离开B.无边落木萧萧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长句:指七言诗C.寻声暗问弹者谁 暗:这里是“悄悄”的意思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岸边D.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徒,空却坐促弦弦转急 坐:坐下解析:选CC项,“渚”,水中小块陆地。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侧身西望长咨嗟 B.歌以赠之C.浔阳江头夜送客 D.朝避猛虎解析:选BB项,名词作动词,A、C、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B.暮去朝来颜色故C.铁骑突出刀枪鸣 D.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解析:选DA项,“明年”,古义为“第二年”,今义为“今年的下一年”;B项,“颜色”,古义为“容貌”,今义为“由物体反射、发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C项,“突出”,古义为“突然爆发出”,今义为“超过一般,冲出”。4.下列语句的句式类型,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若属皆且为所虏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B.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C.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D.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解析:选DD项,与例句都是被动句,A、C两项是状语后置句,B项是宾语前置句。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梦境虚渺,理想难托”,李商隐在《锦瑟》的“,”两句中用凄迷哀婉的笔触委婉地写出了人生的理想与幻灭、相聚与分离的悲戚难言之情。(2)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借物发端,以埋怨的口吻引发华年之思的两句是:“,。”(3)《马嵬(其二)》中从对比角度写李、杨的爱情悲剧的句子是:,。参考答案:(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3)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二、阅读能力训练(58分)(一)古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6分)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6.本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在抒情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3分)答:参考答案:本诗抒发了悲愁之情及对故乡的思念。在抒情方法上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式。7.本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首联的托物起兴、颔联的象征、尾联的烘托,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请你选取其中一种表现手法来简要地分析一下情景交融的效果。(3分)答:参考答案:(1)首联的托物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2)颔联的象征:以骇浪滔天,暗喻了国家时局动荡和作者心潮翻卷。以阴云盖地,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黯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3)尾联的烘托:以秋风、捣衣声,烘托含辛茹苦的游子无家可归的惆怅和凄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6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8.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3分)答:参考答案:“雁引愁心去”更好。“雁引愁心去”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雁别秋江去”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雁引愁心去”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9.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3分)答:参考答案:①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②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6分)南征①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注]①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10.与《登高》相比,本诗的景与情关系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答:参考答案:《登高》以哀景写哀情,借萧瑟凄凉的悲秋之景来抒发诗人孤苦悲凉之感;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借美妙迷人的春江之景来反衬诗人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11.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复杂心情?请简要分析。(3分)答:参考答案:①羁旅悲愁: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在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②垂老多病之叹:诗人已近垂暮之年,疾病缠身,孤苦伶仃,满怀悲叹。③心系朝廷:内心不忘君恩,总是北望长安。④苦无知音: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6分)送贺宾客归越①李白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②。[注]①天宝三载正月,贺知章辞京回故乡,这时李白正在长安,就赠给了他这首诗。贺宾客,即贺知章,时为太子宾客,自号“四明狂客”。②“山阴”二句:据《太平御览》载,山阴一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非常喜欢,道士要王羲之为其书写《黄庭经》,换其群鹅。这里是借此故事来写贺知章,贺知章善草隶,深得时人喜爱。12.诗有诗眼,这首诗的诗眼是哪几个字?为什么?(3分)答:解析:本题考查炼字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指明诗眼,即“逸兴多”,然后说明诗中所写在镜湖泛舟和发生像王羲之当年写字换鹅那样的故事,都是“逸兴多”的具体表现。参考答案:诗眼是“逸兴多”三字。因为“逸兴多”是对全诗主要内容的概括。全诗主要内容有二:一是想象友人回乡,会对镜湖产生浓厚的兴趣,在那儿终日泛舟遨游;二是想象友人回到家乡会发生王羲之当年写字换鹅那样的故事。这两件事都是“逸兴多”的具体展现。13.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指明的是尾联活用典故,然后具体说明诗人如何运用典故,并指出其意图。尾联的意思是说王羲之写《黄庭经》换白鹅的事情会发生在贺知章身上,实际是表达对贺知章才华的赞美之情。参考答案:尾联活用典故,诗人引用王羲之的故事,意在说王羲之书写《黄庭经》换白鹅的事情又会在贺知章身上发生,表达了对贺知章才华的赞美之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6分)昼梦杜甫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14.全诗紧扣“昼梦”展开,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答:参考答案:前两联写“昼梦”原因,夜短昼长,桃花盛开,暖意融融,春水落日,容易催人入梦;颈联描写“昼梦”所见,故园荒芜,荆棘丛生,君臣与豺狼虎豹周旋;尾联是梦后议论,要尽快结束战争,让人民回到土地上安居乐业,使普天之下没有横征暴敛。15.赏析颈联中“底”“边”二字的表达效果。(3分)答:参考答案:“底”,底下,故乡门巷被荆棘掩盖;“边”,紧挨着,靠在一起,中原君臣与豺虎周旋。用一“底”一“边”,将社会的灾难、国家的危难刻画得淋漓尽致,形象地抒发了诗人乱离伤痛的悲哀。(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9分)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也。曾祖皎,周赠开府仪同大将军、遂州刺史。祖徽,周河内太守。祖果,周温州刺史,入隋,工部尚书、义兴公,《周书》有传。父吒,隋昌州长史。如晦少聪悟,好谈文史。隋大业中以常调[注]预选,吏部侍郎高孝基深所器重,顾谓之曰:“公有应变之才,当为栋梁之用,愿保崇令德。今欲俯就卑职,为须少禄俸耳。”遂补滏阳尉,寻弃官而归。太宗平京城,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俄迁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府中多英俊,被外迁者众,太宗患之。记室房玄龄曰:“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若大王守藩端拱,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太宗大惊曰:“尔不言,几失此人矣!”遂奏为府属。后从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尝参谋帷幄。时军国多事,剖断如流,深为时辈所服。累迁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封建平县男,食邑三百户。寻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天策府建,以为从事中郎,画象于丹青者十有八人,而如晦为冠首,其见重如此。隐太子深忌之,谓齐王元吉曰:“秦王府中所可惮者,唯杜如晦与房玄龄耳。”因谮之于高祖,乃与玄龄同被斥逐。后又潜入画策,及事捷,与房玄龄功等,擢拜太子左庶子,俄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贞观二年,以本官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仍总监东宫兵马事,号为称职。三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仍知选事,与房玄龄共掌朝政。至于台阁规模及典章文物,皆二人所定,甚获当代之誉,谈良相者,至今称房、杜焉。其年冬,遇疾,表请解职,许之,禄赐特依旧。太宗深忧其疾,频遣使存问,名医上药,相望于道。四年,疾笃,令皇太子就第临问,上亲幸其宅,抚之流涕,赐物千段;及其未终见子拜官,遂超迁其子左千牛构为尚舍奉御。寻薨,年四十六。太宗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司空,徙封莱国公,谥曰成。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明年如晦亡日,太宗复遣尚宫至第慰问其妻子。终始恩遇,未之有焉。(选自《旧唐书·杜如晦传》,有删改)[注]常调:按常规迁选官吏。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B.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C.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D.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解析:选D“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是完整的结构,如果把“而美”与前面断开不合适,所以排除A、B;“遂辍食之半”意思完整,是说吃到一半就不吃了,“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是完整的结构,所以排除C。故选择D。1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大王守藩端拱”一句中,“端拱”一词有多个义项,在这句中,应为“闲适自得,清静无为”之意。B.从文中的表述来看,唐朝所采用的官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C.文中最后一段出现“解职”一词,该词的意思是,因为需要赡养父母,不能再担任某职务,请求离职。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解析:选C“因为需要赡养父母”说法错误,“解职”指解除职务,其原因不一定是需要赡养父母。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如晦家世显赫,世代为官。曾祖父被周朝追赠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遂州刺史,祖父和父亲都曾为官。B.杜如晦聪慧明达,深受器重。隋朝时,吏部侍郎高孝基对他另眼相看,说他是栋梁之材。太宗认为他是王佐之才,在秦王府众人被外迁之际,奏请把他留下。C.杜如晦功勋卓著,多次被封赏。在跟随太宗征讨天下之际就被封为建平县男,待太宗即位后,升迁为太子左庶子,不久又升任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D.杜如晦生前辉煌,死后亦荣耀。他死后,太宗很伤心,三日不朝,追赠他为司空。在第二年他的忌日当天,太宗还专门派人到他家里去慰问他的妻子儿女。解析:选B“太宗认为他是王佐之才”错,这是房玄龄的观点。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画象于丹青者十有八人,而如晦为冠首,其见重如此。(5分)译文:(2)太宗深忧其疾,频遣使存问,名医上药,相望于道。(5分)译文:参考答案:(1)像画在画上(悬挂)的共有十八人,而杜如晦位居首位,他就是这样被器重。(关键词:“丹青”“冠首”“见”)(2)太宗十分担心他的病情,多次派人去问候,有名的医官和送上好药材的使者,在路上络绎不绝。(关键词:“忧”“存问”“相望”)参考译文:杜如晦,字克明,是京兆杜陵人。曾祖父杜皎,周朝时被追赠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遂州刺史。祖杜徽,周朝时任河内太守。祖杜果,周朝时任温州刺史,进入隋朝,被任命为工部尚书,加封为义兴公,《周书》上有他的传记。父亲杜吒,隋朝时任昌州长史。杜如晦年轻时聪慧明悟,喜欢谈论文史。隋朝大业年间,杜如晦按常规参与官员选拔,吏部侍郎高孝基很器重他,看着他说:“你有应变的才华,应当做栋梁使用,希望你保持并崇尚美德。如今想让你暂时屈身就任低级官职,只是少些俸禄罢了。”于是杜如晦被任命为滏阳县尉,不久他弃官归家。太宗平定京城,推荐杜如晦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不久又升迁他为陕州总管府长史。当时府中有很多杰出的人才,被调到外地做官的有很多人,太宗担心这件事。记室房玄龄说:“秦王府中的属官离开的虽然很多,但大都不值得惋惜。只有杜如晦聪慧、明悟、多识、通达,是辅佐帝王之才。如果大王您只是想保守藩王的爵位,恪守本分,留下杜如晦就没什么用;如果您想谋取天下,除此人就没人能帮助您。”太宗十分惊讶地说:“你不说,我差点就失去了这个人!”于是奏请留下杜如晦为府属官。后来杜如晦跟从太宗征讨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曾经在军营中参与谋划军机要务。当时军队和国家有许多事,杜如晦分析、决断军国大事如流水一般,当时的著名人物被他深深地折服。杜如晦多次升迁至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后被高祖加封为建平县男,赏赐三百户封邑。不久又以原官兼任文学馆学士。天策府建成之后,太宗任命他为从事中郎,像画在画上(悬挂)的共有十八人,而杜如晦位居首位,他就是这样被器重。隐太子李建成很忌恨他,对齐王李元吉说:“秦王府中让我们惧怕的,只有杜如晦和房玄龄罢了。”于是就在高祖面前诋毁他,杜如晦和房玄龄一同被贬逐。后来他们又秘密地进入秦王府,出谋划策,等到大事成功,杜如晦和房玄龄功劳一样,被提拔为太子左庶子,不久又升迁为兵部尚书,晋封为蔡国公,赏赐实际封邑一千三百户。贞观二年,杜如晦以原官检校侍中,暂代吏部尚书,仍然总管东宫兵马事务,被誉为“称职”。贞观三年,杜如晦代替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仍掌管官员选举的事务,和房玄龄一同掌管朝政。至于台阁制度和礼乐典章,都是他们二人拟定的,在当时很被称誉。人们谈到治国良相,至今仍称道房玄龄和杜如晦。当年冬天,杜如晦身患疾病,上奏请求辞去官职,太宗答应他的请求,但给他的俸禄和赏赐特意与原来一样。太宗十分担心他的病情,多次派人去问候,有名的医官和送上好药材的使者,在路上络绎不绝。贞观四年,杜如晦病情加重,太宗命皇太子到他家去问候,还亲自来到杜如晦的家里,抚着他流泪,并赏赐丝帛千段;为了让他在还没有去世时看到儿子拜官授职,于是破格升迁他的儿子左千牛杜构为尚舍奉御。不久,杜如晦去世,时年四十六岁。太宗哭得十分伤心,三日不上朝,追赠他为司空,改封他为莱国公,谥号“成”。太宗后来吃到美味的瓜,想到杜如晦不能和自己一同吃而很伤心,于是吃了一半就停了下来,派使者将瓜送到杜如晦灵前祭奠。后来,太宗忽然梦见了杜如晦,宛如生前。天亮后,把做梦的事告诉了房玄龄,言谈之间歔欷不已,并派人送御馔去祭奠。第二年杜如晦忌日那天,太宗又派遣尚宫到杜如晦家慰问他的妻子儿女。像杜如晦这种自始至终受到恩遇,还没有过。(三)论述类文章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9分,每小题3分)“风”“雅”以后有李杜苏渊雷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们继承了诗三百篇以来美刺[注]比兴的形式,楚骚一派芬芳悱恻的风格,汉魏乐府抑扬顿挫的章法,以及六朝民歌清新婉丽的语调,而加以变化运用,又继承又创新,写出了许多完整美好的诗篇,不但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而且也树立起一块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风”“雅”以后有李杜。“风”偏于反映民情,是抒情的;“雅”偏于批评时政,是讽喻的。换一句话说,“风”大体是一种民歌,其中浪漫主义写作方法多一些;“雅”大体是一种叙事诗,其中现实主义写作方法多一些。因此,外国文学史上的理论(指“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搬到中国来,虽然也可以适用,但总觉得没有“风”“雅”两个字来得集中概括。而“骚”则兼有“风”“雅”之长,也就是兼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长。李杜作品同是从“风”“雅”“离骚”变化出来,但李偏于“风骚”,而杜则偏于“骚雅”。李杜风格形成流派之后,即取“风”“雅”二字而代之。从此,诗人由于性格和学识关系,不免有所偏向。其间唯号称“大家”的,得体兼风雅,追攀李杜,蔚为一代的“新声”。换句话说,就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互相结合,相得益彰。就此点论,则“风雅”——李杜这条线,始终贯串于两千余年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中而未尝间断。“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几乎同时出现在当时的诗坛,恰恰是那个充实而光辉时代的两面鲜艳无比的旗帜。他们有时用一种清新刚健的调子,歌唱那统一繁荣、乐观向上的时代;有时又以诗人特有的敏锐,带着沉郁顿挫的感情,描述着盛极而衰的苦难,并对苦难中的生灵寄予深切的同情。一句话,弥漫着当时整个诗坛的是一派积极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而李白和杜甫又恰恰是通过复杂的生活遭遇,各以特异的风格,在最大的一致上,展现了那个不平凡时代整个民族的命运和动荡的灵魂。这就是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为什么能够在悠久的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始终站在诗歌艺术的最高峰,以全力陶铸灵魂、鼓舞人心的缘故。[注]美刺:实质上是对诗歌内容或赞美或讽刺。20.下列对“蔚为一代的‘新声’”在文中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指李白和杜甫创作的许多完整美好的诗篇。B.指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既反映民情又批评时政的诗篇。C.指李白和杜甫之后,那些号称大家的诗人所创作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互结合、相得益彰的作品。D.指李白和杜甫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解析:选C由前后文“唯号称‘大家’的,得体兼风雅,追攀李杜,蔚为一代的‘新声’。换句话说,就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互相结合,相得益彰”可知,C项最准确。21.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李白和杜甫的诗歌虽然同是从“风”“雅”“离骚”变化出来的,但李诗偏于“风骚”,而杜诗则偏于“骚雅”;“风雅”——李杜这条线,贯串于两千余年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中。B.中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用“风”“雅”两个字来代表,比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来得集中概括。C.“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之所以成为时代的两面鲜艳无比的旗帜,是因为他俩几乎同时出现在当时的诗坛,而且各以“风骚”和“骚雅”见长。D.李白和杜甫继承了风、雅、离骚、汉魏乐府以及六朝声律的优良传统,展现了那个不平凡时代整个民族的命运和动荡的灵魂,成为“风”“雅”之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并峙的高峰。解析:选C根据文章最后一段来看,C项属强加因果。2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和杜甫都运用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都创作了能体现那个不平凡时代整个民族命运和动荡灵魂的作品。B.李白和杜甫既继承过去,又融合时代,为中国诗歌开辟了一条宽广而坦荡的道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C.在李白和杜甫风格形成流派之后的诗人,一般诗人或沿着李白流派的方向发展,或沿着杜甫流派的方向发展,而一些“大家”则沿着兼具李杜之长的方向发展。D.李白总是用一种清新刚健的调子,歌唱那统一繁荣、乐观向上的时代,而杜甫则总是以诗人特别的敏锐,挟着沉郁顿挫的感情,预感到盛极而衰的苦难,并且寄予深切的同情,充分显示了各自特异的风格。解析:选DD项表述过于绝对。原文为“他们有时用一种清新刚健的调子,歌唱那统一繁荣、乐观向上的时代;有时又以诗人特有的敏锐,带着沉郁顿挫的感情,描述着盛极而衰的苦难,并对苦难中的生灵寄予深切的同情”。三、表达能力训练(14分)23.下面文字中画线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有的指代不明,有的啰唆赘余,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的文字衔接自然,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分)成都杜甫草堂挂着郭沫若写的一副对联:“世上疮①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前面16个字是对②杜诗很好的概括。他的诗歌体现了古代优秀知识分子③的良心。在这方面他是中国知识分子永久的楷模。他④一生的心血精力都用在写诗上,其诗具有坚实的内容、⑤⑥纯真的热情、快活的激愤、凝重的格调。⑦答:参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