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作文最新文化自信类素材---展现民族民间舞蹈的魅力目录:01推动城市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新知新觉)02黄梅戏《不朽的骄杨》唱响英雄赞歌03展现民族民间舞蹈的魅力04红色题材戏剧创作实践和启示(谈艺录)05乡村美产业旺文化乐正文:01推动城市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新知新觉)胡钰《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9日
第
09版)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是人口、产业和要素资源的聚集地,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根基,是城市的气质和灵魂,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新的征程上,大力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在继承和发展历史文化的同时,促进城市文化推陈出新,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在人类发展史上,有影响力的城市不仅人口密集、经济繁荣,而且通常历史悠久、文化繁盛。不论是我国汉唐时代的长安、洛阳,还是西方的雅典、罗马,城市都汇集了时代文明的精华,成为当时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传播的中心。我国古代城市建设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从《清明上河图》就可以看出,北宋都城汴京不但经济繁荣,而且文化昌盛。可以说,城市文化不仅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造能力,而且是塑造、展示与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城市中体现文化底蕴的文化设施,如北京的胡同四合院、西安的碑亭、晋中的大院、宁波的藏书阁等,都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璀璨绽放,体现了我国不同地域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和人文积淀,也寄托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历久弥新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在新时代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呈现新特征新要求,人民对于丰富而有品位的城市文化需求更加旺盛,对于优美人文环境、优质文化服务、优质文化活动的期待更为迫切,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期待更为高涨。这就要求城市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通过提供高质量文化产品、文化设施、文化空间、文化活动,增强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形成向上向善向美的城市文化氛围。提升城市文化建设水平,要加强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城市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和财富,保护和利用好城市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城市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重要职责。保护好城市的古建筑、文物,就是赓续城市的历史和文脉。我们要秉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通过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文明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获得了丰富营养,同时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回溯历史,中国城市文化建设的思想、理念、方法等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面向未来,提升城市文化建设水平,要加强与世界其他城市的对话,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让中国城市同丰富多彩的世界城市一道,为人类创造出更多卓越的文化发展成果。(作者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02黄梅戏《不朽的骄杨》唱响英雄赞歌刘鹏艳《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8日
第
20版)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百部’”入选剧目,新编黄梅戏《不朽的骄杨》近日在安徽公演。该剧将革命烈士杨开慧的事迹搬上舞台,融合传统戏曲与现代艺术表现手法,讲述了杨开慧在革命道路上成长成熟的历程,唱响英雄赞歌。杨开慧在从杨昌济之女到毛泽东之妻的身份转变中,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对父亲的敬仰之情和对丈夫的爱慕之情真挚而纯粹,体现了她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她为爱情奋不顾身,为信仰顶天立地,这是“骄杨”的精神内核。利用有限的舞台做出充分表达,让这棵“骄杨”在观众心中扎根。整部戏布局巧妙、节奏紧凑,跳跃回旋的时间线索散而不乱,将杨开慧临刑前4个时辰的“现在时”叙事把时光的珠贝串联为一个有机整体。黄梅戏《不朽的骄杨》由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担任编剧,国家一级作曲陈儒天担任作曲,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韩生担任舞美设计。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支创作队伍中,担纲导演的是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韩再芬坦言,这是她的导演“处女作”。她秉持着这样的创作理念:编剧要让杨开慧在舞台上“复活”,导演要让杨开慧的人物形象鲜活,演员要把杨开慧的角色演活。此话朴实,却道出了编、导、演对该剧的艺术追求。与影视剧中塑造的杨开慧不同,由韩再芬、江李汇、陈邦靓联合主演的各年龄段的杨开慧,是崭新的舞台形象。在黄梅戏《不朽的骄杨》的舞台叙事中,共出现3位杨开慧的扮演者,她们分别在《芳华》《湘恋》《绝境》《期待》等章节中演绎着杨开慧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正值“芳华”的杨开慧青春活泼,她家境优渥、衣食无忧,反对北洋政府的卖国行径,闪耀着革命的理想主义;橘子洲头“湘恋”的杨开慧勇敢痴情,她追随“德先生”与“赛先生”,自由恋爱、坚贞不屈,弥漫着革命的浪漫主义;身处“绝境”、满怀“期待”的杨开慧,忍受着身体的创痛和精神上的折磨,安抚孩子、坚持斗争、视死如归,践行着革命的英雄主义。全剧尾声部分,《花放》章节优美而悲壮的音乐声中,杨开慧踏着姹紫嫣红的霞光再次登上舞台——与序幕遥相呼应着生命的善与美、信仰的光和热。柔情与牵挂,勇气与决心,这位集贤妻、慈母、革命者于一身的巾帼英烈信仰永存,不灭的精神如同热烈绽放后的繁花花瓣一样漫天飞舞,将浩荡的清气与无限的深情留在人间。在写实基础上融汇写意,通过闪回、倒叙、插叙等电影手段跳出简单的线性叙事,将个人成长史与国家的历史、民族的历史融合于3个叙事层面上,唱响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是黄梅戏《不朽的骄杨》在舞台艺术领域的精彩创造。主题的升华,要依托于对美好人格的表达。以杨开慧为代表的时代女性,在宏大叙事的革命框架下,无疑也具有血肉丰满的生命历程。个人情感和革命信仰的水乳交融,普通女性和革命斗士的合二为一,使黄梅戏《不朽的骄杨》既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精神,又富于革命的浪漫色彩和强烈的情感张力。可以说,该剧为红色题材和地方剧种的艺术结合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03展现民族民间舞蹈的魅力——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带来的思考陈伟科《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8日
第
20版)无论媒介方式、表达方式如何变化,舞蹈创作者始终要回到生活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种在心里”近日,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活动在济南落幕。来自各地艺术院团、院校、群艺馆的328件民族民间舞作品报名参评,6件作品获奖。参评作品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充分体现出舞蹈创作选材和主题的丰富性,为舞蹈创作提供了有益启示。民族民间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独特魅力。如何在民族风格、民族特色、民族审美的基础上,深挖民族民间文化的内涵美,将传统舞蹈素材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创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互联网+”为舞蹈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人们对舞蹈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艺术传播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民族民间舞要实现“破圈”传播与创新,仍要回归艺术本体。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形态始终在发展变化。创作者将民族民间舞从广袤大地搬上舞台,赋予时代内涵,注入当代审美。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比赛中,由22名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学生表演的男子群舞《阳光下的麦盖提》以热烈奔放、活力四射的动人表达,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刀郎舞与山东鼓子秧歌巧妙融合,表现新疆人民在党的关怀下沐浴幸福阳光的美好生活。长春人文学院原创作品《姥姥的田》将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与吉林省的袖头秧歌素材紧密结合,不仅展现新农村建设的现实图景,更表达出人民心中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民族歌舞剧院有限公司选送的《浪漫草原》将蒙古大草原的景色美与草原人民的生活美相结合,尽显天地辽阔,抒发草原人民的率真性情与浪漫情怀。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创排的《移山》以鼓子秧歌的动态韵律为基础素材,用舞姿勾勒出淳厚朴拙的劳动人民移山开路的坚韧形象。扎根人民,植根乡土,放飞艺术想象,才能引发情感共鸣,升华思想表达。一部优秀的民族民间舞作品,应该让观众既能品味艺术之美,又能收获深邃的文化哲思。从这个角度看,本届“荷花奖”作品提供了创新的思路。走出“小圈子”“象牙塔”,在深刻变化的火热生活中,创作者找到了灵感源泉。对民族民间舞内涵的深刻把握,离不开田野调查。创作者只有深入生活、感动自身、相信角色,才能真诚表达、感动观众。从2015年开始,中国舞蹈家协会启动了一系列“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舞蹈实践活动,这是对舞蹈编创的一次主动尝试。王玫、田露、王舸等青年编导在统一组织下,深入西藏、海南、河北、湖南、内蒙古等地区感受民族民间风情,全面了解当地民族舞蹈文化,吸取养料。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麦盖提县,舞蹈作品《阳光下的麦盖提》编导之一张鹏看到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员、援疆干部等群体助力下,当地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广场上晒太阳的老人、民间艺人的精彩表演、村里的文化墙等动人场景,让张鹏萌发出创作灵感,并将这些温情真实的瞬间编入作品中。舞蹈是追求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艺术,体现着创作者对世界的认识、对文化的态度,民族民间舞更应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艺术追求。在本届“荷花奖”中,浙江音乐学院创排的舞蹈《一条大河》用安徽花鼓灯动作语汇转译出大河奔涌不息的滔滔盛景,在抒发家国情怀的同时张扬着诗情画意。舞蹈借女子的形象与身段展现“河流”蜿蜒的流向与地理特征,在“大河”这一意象中,舞者通过扇子与身体的延伸对“大河”进行比拟,通过三道弯的塑造,角度的变换与舞者身体的旋转营造出生生不息的流动感,提取花鼓灯中“颤、颠、抖、梗”四大动作,对传统舞蹈进行创新性表达。烟台市文化艺术中心歌舞剧院创作的舞蹈《货郎小小俊翠花》通过“海阳大秧歌”中典型人物“货郎和翠花”,再现北方传统乡村集市的热闹场景。无论媒介方式、表达方式如何变化,舞蹈创作者始终要回到生活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种在心里”,通过作品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深邃底蕴和舞蹈艺术的独有魅力。04红色题材戏剧创作实践和启示(谈艺录)黄定山《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8日
第
20版)核心阅读创作者要在历史记录中寻找人物的本真面貌,在千军万马、大气磅礴中寻找恢弘浪漫的情感澎湃,这个过程是进入创作的过程,也是艺术创作的切入点红色题材戏剧创作要从当代观众审美需求出发,探索以戏剧为主体的舞台多元化表现方式,注重结合视听艺术,在坚守戏剧本体的前提下,调动一切舞台艺术综合表现手段红色题材的戏剧创作,讲述的是英雄的故事,展现的是英雄气概,无论时代更迭,红色故事蕴含的精神特质都可以打动人、感染人、鼓舞人。40多年的军旅生涯,让我有更多机会接触这类题材,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有了更全面深刻的了解。百年征途上的中国共产党人,将自己的精神融进祖国的江河、民族的星空,汇入天地凛然长存的浩气之中,他们的精神力量和人性的真善美感染着我,我渴望通过艺术创作将他们伟大的精神呈现给观众。近6年来,我创排了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沂蒙山》《英·雄》《红船》《银杏树下》《半条红军被》、话剧《春天的承诺》《天上草原》《深海》《记忆密码》、红色题材现代京剧《母亲》,重排经典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等。我深刻体会到,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的戏剧创作,始终需要创作者不忘初心使命,认真修炼艺术功力。尊重历史,注重对“人”的解读、开掘和塑造红色题材戏剧大多有人物原型或取材自真实历史事件。艺术的观赏性来源于生动和真实,在创作中,找到与当代观众有认知度、有共情点的“人”是关键。戏剧是“人学”,注重对“人”的解读和开掘、对“人”的塑造,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创作命题。让作品和人物形象可信、可近、可看、可感、可敬,要通过真实细节、艺术再现,彰显人物精神。创作者要在历史记录中寻找人物的本真面貌,在千军万马、大气磅礴中寻找恢弘浪漫的情感澎湃,这个过程是进入创作的过程,也是创作的切入点。民族歌剧《英·雄》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和丈夫何孟雄的故事。百年前,20多岁的他们执着于打破黑暗的旧世界,创造一个美好的新世界。当时,那些年轻人是时代的引领者,今天,我们的青年通过奋斗努力实现着中国梦。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我们是否有百年前青年的激情、勇敢、坚韧与奉献精神?在追寻这种精神的共性时,我找到了这个题材的内核和当代性。为了进一步再现真实的缪伯英,最新的剧本重点修改了一场戏,增加了缪伯英和新生的孩子依依不舍、又不得不告别的内容。走进英雄的内心,他们是鲜活的普通人,面临艰难的抉择,他们的“舍”便更显崇高。舞台呈现的生动性,来自创作者对生活的发现与提炼。深入、多次的创作采风是必需的。排演民族歌剧《沂蒙山》时,创作团队沿着八路军115师东进的路线,对沂蒙革命老区、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大青山突围战遗址、“沂蒙山小调”纪念地、红嫂故里等与沂蒙儿女英雄事迹相关的地点进行深入采风,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情感在大量素材的支撑下逐渐丰盈起来。排演《母亲》时,我来到葛健豪的家乡——湖南省双峰县的深山,只有到了那里,我才能想象和感受到,这样一位革命母亲是如何凭着一双小脚走出大山寻找革命的真理,是怎样独立抚育培养自己的孩子们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将恢弘的历史还原于活生生的人物身上,这种感同身受是创作的源泉。创作过程中,要把握“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创作者要思考事件和行动,去探究这些是否“有可能”发生在人物身上。“有可能”,是指一切都要符合人物的信仰追求,符合人物的性格逻辑,或是相类似的一群人的形象高度集中,反映在剧中某个人物身上。民族歌剧《沂蒙山》中,夏荷这个人物是虚构的,但她又是“真实”的。剧中,夏荷在牺牲之前用血水喂养女儿、给她取名小沂蒙并托付给海棠抚养的情节,取材于抗日英雄陈若克母女的真实故事。夏荷牺牲前抱着女儿,一曲《沂蒙的女儿》唱得观众热泪盈眶。“告别了四面荷花三面柳,湖水半城山一城。书香已被炮火染,安逸的心难再平静。”真实的人物原型,让夏荷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并具有代表性。再比如,民族歌剧《半条红军被》中,长征路上“半条棉被”的故事已经被大众熟知,但史料有限,不足以立起一部大戏。如何用艺术方式展现这个题材?我们从给老乡剪下半条棉被的3位女红军战士出走之后说起,在作品里展现这3人的命运以及另外半条棉被的“命运”,这就是艺术想象的空间。守正创新,注重以表演为中心的“整体戏剧”呈现舞台呈现的手段越丰富,艺术门类的融合表现越综合,观众审美要求越多元,创作就越要注重以表演为中心的“整体戏剧”呈现,追求一戏一格。所谓“整体戏剧”,就是舞台呈现不仅是音乐的、文学的、表演的,它还可以是美术、建筑、光影、声音等空间和时间艺术的综合。从这个角度看,创作就具有了创新意义,将带来一种现代艺术语境下的综合审美愉悦。当代戏剧要发展,“当代性”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创作者要注重艺术内容、艺术样式和艺术品格的多重“升维”。红色题材戏剧创作要从当代观众审美需求出发,探索以戏剧为主体的舞台多元化表现方式,注重结合视听艺术,在坚守戏剧本体的前提下,调动一切舞台艺术综合表现手段。在舞台艺术创作中,承载红色题材的戏剧门类是多样的,话剧、歌剧、戏曲……无论是何种戏剧门类,导演都应从一度创作到二度创作对作品进行把握,用符合当代艺术审美的方式进行舞台呈现。比如,民族歌剧《红船》以“红船”为题材,聚焦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我们选择非线性的叙事方式,采用18块3米宽、10米高的大板,在舞台上不断变化,通过推拉帷幕、投影、灯光的有机运用,形成蒙太奇式的转换,通过两个转台带动50个场景和空间,将多个历史瞬间流畅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再比如,话剧《深海》讲述了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开创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隐姓埋名几十载,为我国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故事。我们以核潜艇深潜300米为叙事纵轴,以他一生的奋斗为叙事横轴。舞台呈现上,使用具有高度象征性的下潜深度和气压坐标,这既是潜艇的坐标,也是黄旭华人生的坐标。声光电的设计融合电影手段,借助光影变化,既突出戏剧悬念,也反映了人物内心变化。戏剧创作中,导演的创作工作要“前移”,应当介入一度创作。创作民族歌剧《沂蒙山》时,导演从策划开始,就与编剧、作曲进入创作,从戏剧文本创作开始就构思舞台呈现样态。比如,我们希望民族歌剧《沂蒙山》更加交响化和合唱化,希望它更具艺术张力,就从剧本结构、合唱和重唱的人物设置讨论研究,这是区别于传统民族歌剧创作的不同点。全剧40段唱,有相当一部分是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和多声部合唱,形成了该剧恢弘大气、史诗交响的音乐特质。我们还在建立戏剧情境和营造戏剧场面上下功夫,如将众多真实故事进行提炼、集中、再创作,对第一幕“战争与婚礼”、第三幕“以命换命”的剧本情节进行大改。创作者还要探寻与当代观众建立观演互动的语境,在“守正创新”的大方向上寻找创作思路。在《母亲》的创作中,我试图寻找一扇吸引青年观众走进京剧的门,一道艺术之门。在坚守传统京剧演奏与演唱的基础上,融入了歌剧的大合唱与交响乐团的伴奏。在舞美呈现上,将京剧的高度写意性与具有冲击力的视觉舞台设计结合在一起,使一桌两椅的写意形式变得灵动多变。这既符合当代青年观众的审美需求,也完成了创作者对中国当代戏曲舞台呈现的一次探索。(作者为原总政歌剧团团长、国家一级导演)制图:赵偲汝05乡村美产业旺文化乐(乡亲们的身边事⑥)本报记者常钦《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9日
第
18版)垃圾专人清,休闲有去处,乡亲们幸福感满满 初冬时节,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宁小村,村道笔直,绿树成荫,灰白相间的农房矗立两旁。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生机盎然:门前花儿开放,屋后菜园葱绿。文化广场上,村民崔正杰正和几位老人下象棋。提起以前村里的环境,崔正杰连连摇头,“过去村里杂草遍地,垃圾成堆,一到夏天味道难闻。”宁小村的蝶变,得益于人居环境整治行动。2018年,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宁小村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乡亲们一起动手,改水改厕,统一清运垃圾,修整民居和村道。“村里的保洁员有7个,每天早晚都要打扫一遍。”一早,保洁员崔居印就开始清扫村道,他顺路还会挨家挨户清运生活垃圾。“垃圾分类后,转运到发电厂焚烧发电,做到了日产、日清、日运。”村党支部书记崔志全说。垃圾有人清,宁小村的颜值提升了。更让村民们舒心的是,村里把改厕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乡亲们告别了旱厕,用上了水冲式厕所。崔正杰家的卫生间里,冲水马桶、浴霸、热水器一应俱全。“以前旱厕异味大,屋里屋外蚊子多。现在上完厕所水一冲,方便又卫生,热水澡随时能洗,生活质量提升了一大截。”崔正杰笑容满面地说。宁小村是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夏更生介绍,2018年以来,各地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前全国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8%,生活垃圾进行转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超过90%。全国农村脏乱差的局面得到了扭转,村庄基本实现了干净、整洁、有序。“现在村子就像个公园,我们自然也得把自己家里收拾得漂漂亮亮的。”每天早上,崔正杰都会把自家的房间、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养成习惯了,现在看到哪个地方不干净,感觉特别碍眼。”崔正杰还在房屋旁边开辟了一块小菜园,“既解决了平时吃菜问题,也美化了环境,一举两得!”环境美了,乡亲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了。宁小村利用废弃空地,栽种鲜花、草坪,配备休闲座椅,建成一处60多平方米的小游园,成了乡亲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经过人居环境整治,我们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乡亲们可高兴了。”崔志全自豪地说。村在景中,人在画中,人居环境整治让亳州农村从“一处美”向“一片美”转变。“今年全市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动提质扩面,从基本达标迈向提质升级,从点上示范转向全面推进,让广大乡村更加美丽宜居。”亳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解子德说。家门口吃上生态饭,好环境成了生产力走进四川省苍溪县五龙镇三会村,一排排川北民居掩映在青山茂林之中。靠着猕猴桃、乡村旅游等生态产业,三会村脱贫摘帽,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65万元。“家门口吃上生态饭,搁以前想都不敢想!”田间硕果压枝头,村民杨东生正忙着采摘猕猴桃。他告诉记者,当地海拔高、储水难,村民出力挖了抗旱池,前些年生活污水直排池塘,一度影响生产灌溉,“现在我们的生活污水都得到了有效处理,灌溉再也不卡脖子了。”在三会村雨晴坡污水处理站,村党支部书记魏光勇打开出水口的玻璃盖检查,“你看,这处理后的水清澈、没异味,达到农田灌溉标准。我们还将生活污水处理与农田灌溉、渔业用水等有机衔接,满足生产用水需求。”“因地制宜才能把生活污水治理好。”魏光勇介绍,全村725户,乡亲们居住分散,村民聚集点、乡村旅游区适宜集中建设污水处理站,更多的散居农户通过安装三格化粪池、沼气池处理污水,城镇周边农户则配套延伸污水管网,现在全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大幅提高。水环境好了,乡村发展潜力得到释放。五龙镇党委书记张兴中说,依托良好生态环境,镇里在三会村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村庄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全村发展起猕猴桃、苍溪梨等特色产业2100亩,开办农家乐、民宿40多家,年接待游客10万多人次。“我承包了20多亩梨园,今年刚挂果,卖了1万多元。明后年进入盛果期后,收入还能涨一大截!”村民康德英美滋滋地说,看好乡村旅游发展前景,今年她将两间闲置房屋租给村集体统一开民宿,每年又能增加4000多元租金收入。“环境美要更好带动‘发展美’,我们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推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等‘美丽经济’,让乡亲们的生活更有奔头。”苍溪县副县长梁培利说。人人都出力,乡风文明从“一时美”迈向“一直美”“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房产交易平台参展合作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更新项目承包商履约保函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屋顶隔热保温维修服务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数据中心搬迁补偿及环保协议3篇
- 幼儿园音乐活动方案范文(2篇)
- 项目立项管理制度(2篇)
- 中班感恩节活动策划方案例文(2篇)
- 2025年度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合同6篇
- 2025年振兴中华从我做起演讲稿大学生范文(2篇)
- 2025年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英语期末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 运动障碍护理查房
- 2024-2024年上海市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Python数据分析与应用 课件 第12章 Seaborn
- 初三历史复习备考策略
-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附答案
- 广东省云浮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期末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大唐电厂采购合同范例
- 国潮风中国风2025蛇年大吉蛇年模板
- 《信托知识培训》课件
- 物业项目经理岗位竞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