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公路施工标准化及信息化建设规定(完整版)资料_第1页
一级公路施工标准化及信息化建设规定(完整版)资料_第2页
一级公路施工标准化及信息化建设规定(完整版)资料_第3页
一级公路施工标准化及信息化建设规定(完整版)资料_第4页
一级公路施工标准化及信息化建设规定(完整版)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级公路施工标准化及信息化建设规定(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施工标准化及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一级公路施工标准化及信息化建设规定(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6.1.管理制度标准化6.1.16.1.1.1.整体工程质量达到世界一流一级公路标准,经得起考验和历史的检验。全部工程质量符合国家和道路有关标准、规范及设计文件的要求,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实车最高检测速度达到设计速度的80%,开通速度达到80km/h设计速度。6.1.1.26.1.1.2.1为加强本项目质量管理组织领导,项目经理部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长:项目副经理副组长: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各驻地经理组员:项目部副经理、专业工程师、各部门负责人、工区经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项目安质部。6.1.1.2.2项目经理部:严格执行国家道路、隧道质量管理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以及G306线林西至大水菠萝段项目工程的有关规定,按照有关规程、规范、标准和审核合格后的施工图进行施工,对标段施工质量负责。工区:在项目经理部、驻地经理部领导下负责管段内工程质量的日常检查指导,按照有关规程、规范、标准和审核合格后的施工图进行施工,对工区施工质量负责。6.1.1.3.(1)落实质量监督制度。工程施工合同签订后,施工全过程接受道路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及政府部门质量安全监督,同时公布质量社会举报,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2)加强施工图审核和现场核对优化。(3)加强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案审查。(4)严把原材料进场质量关。(5)加强质量的过程控制力度。(6)过程检验和专项检验相结合。试验室须按规定项目和频次进行原材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测试验,见证试验的项目必须由监理工程师在场监督下进行。(7)坚持样板引路。(8)严格质量检查验收。强化每道工序的质量检查验收,不合格的不准转入下道工序。6.1.1.4.由项目建管办依据《施工单位质量信用评价实施细则》对本标段施工状况进行质量信用评价,项目经理部根据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对工区施工质量进行考评奖罚。6.1.2.6.1.2.1.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落实到实处,以有效防范,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施工过程中杜绝较大及以上施工安全事故,遏制安全生产一般事故;杜绝因施工引起的特别重大和重大道路交通事故;遏制因施工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杜绝责任性死亡事故。无责任性安全生产大事故,无既有线行车一般C类及以上事故。6.1.2.2.6.1.2.2.1.项目经理部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配备专职安全工程师,组长为项目常务副经理,是安全生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委员会对标段工程施工安全负总责;副经理、驻地经理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和工区经理为组员,由项目安全质量部负责标段安全监督检查和日常工作。驻地经理部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是项目经理部安委会的派出机构,配备相应机构和专职安全工程师,配合项目部进行施工现场的安全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各工区按施工人员的1%-3%配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设专职安全工程师,施工作业队设专职安全员,班组设兼职安全员,全员参与安全管理。6.1.2.2.2.项目经理部:建立本标段施工安全保障体系;贯彻执行国家、项目监管办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本标段安全生产目标和任务,监控和评估本标段安全生产状况;制定本标段安全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并进行检查和落实;督促各工区投入足够的安全经费,完善安全防护设施,配齐安全检查人员;制定项目部相关部室和各工区主要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参与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区:建立本管段施工安全保障体系;贯彻执行G306线林西至大水菠萝段项目工程、项目经理部安全生产制度;制定本管段安全生产目标和任务,监控和评估本管段安全生产状况;落实安全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投入足够的安全经费,完善安全防护设施,配齐安全检查人员;参与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6.1.2.3.6.1.2.3.1.跨既有公路、隧道的安全防护;防高空坠落和落物伤人;防现浇梁支架垮塌、防掉梁、防起重机和架桥机倾覆;防洪防汛;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等。6.1.2.3.2.沿线桥梁、涵洞结构施工点较多,且隧道爆破特殊作业。6.1.2.4.各工区按照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制定安全包保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承包合同。6.1.2.4.1.各工区根据项目部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结合工区工程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做到有制度、有考核、有奖惩,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6.1.2.4.2.(1)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2)安全生产检查(3)定期安全生产检查(4)经常性的安全检查(5)专业性的安全检查(6)季节性、节假日安全生产专项检查(7)安全检查记录(8)隐患整改6.1.2.4.3.工区在危险性较大工程开工前制订好安全生产保证计划,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经项目经理部批准,报安全监理审核后下发执行,建立施工组织设计和重大方案的论证制度,确保施工方案的安全可靠性。对于脚手架工程、模板工程、钢筋焊接加工、车辆运输、施工用电、隧道爆破、等安全重点防范工程,结合现场和实际情况,单独编制安全技术方案。6.1.2.4.4.安全施工措施费专用于安全生产,要建立专项台账,不得挪作他用。施工安全措施费不小于建筑安装费的1.5%。6.1.3.6.1.3.1.合同文件要求工期:计划总工期36个月。计划2021年12月1日开工,2021年11月30日竣工。1、路基小桥涵2021年10月底完成;2、大中桥2021年6月完成;3、路面工程2021年4月开工,2021年10月底完成;4、隧道工程2021年12月开工,2021年11月底完成;5、房建工程2021年10月完成;6、交通工程2021年6月开工,2021年11月完成;7、环境恢复。6.1.3.2.责任体系6.1.3.2.1.为整体推进施工工期,确保各项施工任务目标按计划完成,成立项目经理部工期控制领导小组。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项目部副经理、总工程师组员:项目经理部各部门负责人、工区经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项目经理部工程部。6.1.3.2.2.根据确定的标段施工总工期,各工区必须加强组织领导,与沿线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协同作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的顺利施工,按期保质完成施工任务。6.项目经理部:认真履行标段工程管理职能,对整个标段的工期进度负总责,做到精心组织,周密计划。建立强有力的指挥系统,实行领导分管,总体负责,靠前指挥,主动协调,保证工程的整体推进,实现工期计划。积极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发挥整体优势,形成整体合力,营造良好的施工氛围。6.工区:建立与施工管理相适应的组织管理机构,选派强有力的领导和各专业管理人员,配备足够的施工人员、机械设备,组织业务精、技术装备优良、能打硬仗的施工队伍,落实安全、工期、质量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对工程重点难点的应对措施,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6.1.3.3.(1)以项目经理部指导性施组为纲,分解编制工区工程和重点工程实施性施组。(2)项目经理部借鉴相关道路专线的施工经验,选取先进的工效指标,结合工程实际编制指导性施组。(3)各工区要根据项目部批准的实施性施组,兑现施组承诺,保证各种生产资源的实际投入,为工程进度按期开展提供物质基础保障。(4)采用网络化计算机技术,实现数字化控制、专业化保障,实现工程进度信息化管理。(5)在标段建立进度管理激励制度,奖优罚劣,促进各工区进度平衡。6.1.3.4.依据《综合检查实施办法》及相关规定执行。6.1.4.6.1.4.1.在保证工程安全、质量、工期、环保、科技创新目标前提下,严格把总成本控制在投标书的总预算内,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1.4.2.6.1.4.2.1.建立成本控制体系:根据G306线林西至大水菠萝段项目工程施工的特点和成本控制总体要求,建立“一个目标、两个控制、三方沟通、四级管理”建立两个控制系统:一是建立从决策层到执行层全方位、全面、全员成本控制系统;二是建立从工程投入决策到竣工验收开通运营为止的全过程成本控制系统。做好三方沟通:随时掌握最新信息,做好沟通协调。沟通建设单位,按确定工期分阶段完成任务,及时计价;沟通设计单位,了解设计意图,做好设计外变更补偿工作;沟通监理单位,熟悉执行最新施工要求,避免返工浪费。完善四级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经理部、驻地经理部、工区、作业队的控制目标和责任,实行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四级管理程序和制度。6.1.4.2.2.项目经理部:接受G306线林西至大水菠萝段项目工程建管办、监理单位对工程成本的管理。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建立成本核算制,设置核算台账;组织各工区照图施工,在保证工期、质量的前提下控制成本,保证企业效益。工区:接受项目经理部对成本管理过程控制的管理。根据项目经理部成本核算制度,建立相应机构、制度,记录各种施工原始数据;依据施工图纸组织施工,优化施工方案,根据批准的实施性施组组织人员机具设备进场,在保证工期、质量前提下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作业队:接受工区、项目部等上级单位对成本投入情况的检查指导,按照工区要求在不同阶段投入规定数量的作业人员、机具、设备等。6.1.4.3.(1)工区严格按照项目经理部批复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2)严格执行工程施工程序,分阶段抓好工程成本的控制。(3)严格加强管理制度建设。(4)严格加强招投标管理。(5)严格加强合同管理。(6)严格投入计划管理。(7)加强财务管理,健全财务内部管理制度。(8)加强物资管理,努力降低施工成本。(9)合理制定大型临时设施及辅助工程方案,充分进行施工组织调查,尽量考虑永临结合。(10)认真落实征地拆迁纪要,明确各部门职责,从严控制相关费用。6.1.4.4.依据《综合检查实施办法》、《G306线林西至大水菠萝段项目工程建管办验工计价管理办法》等规定执行。6.1.5.6.1.5.1.沿线水体功能、耕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土石方工程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噪声、振动的环境影响得到有效控制,施工隧道设施、建筑与沿线县、镇、村环境、自然景观和谐相容,施工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一级道路。6.1.5.2.6.1.5.2.1.构建由项目经理部统一组织、驻地经理部分段管理、工区具体落实的环保管理控制体系。建立与建设、设计、监理及地方各级环保、水保、河道等主管部门沟通机制,主动接受监督检查。6.1.5.2.2.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工程管理部为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归口管理部门和责任部门,负责对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指导、管理和组织实施;负责施工期环保监控措施的组织实施;按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和程序,调查处理施工期的环境破坏和污染事故。各驻地经理部工程部负责所辖管段工程环保工作的归口管理。工区:按照项目经理部的环境保护工作要求进行具体落实,是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的直接责任单位,负责管段内大临工程、砂石料场、取弃土场、主要施工营地和道路以及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内的施工环保工作;指导管段内部施工人员的环保工作,检查主体工程的施工环保效果,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反馈项目部,并追踪检查落实。6.1.5.3.6.1.5.3.1.噪声与振动控制,节约用地及临时用地恢复,路基工程及取弃土(渣)工程的水土流失控制,工程跨越的龙凤湿地等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沿线县、镇、村区域施工噪声、扬尘控制及施工扬尘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控制和施工固体废弃物管理等。6.1.5.3.2.路基工程及时落实弃土弃渣挡护和坡面防护措施;桥梁工程妥善安置桩基施工泥浆和弃渣,跨越龙凤湿地等桥梁施工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物进入水体;桥梁预制场、混凝土拌合站等高噪声作业场地设置尽量避开居民集中区,合理安排临近城区、居民区、学校和医院等噪声敏感地带的施工时间;施工场地和道路定时洒水,防止施工扬尘对地表植被和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完善环保管理工作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分级管理,层层落实。一是实施环保制度,由环保部门对全线施工期的环保工作进行全面监控,定期检查沿线重点环境敏感点,出具报告,提出整改意见,跟踪检查落实;二是坚持环保措施审查制度,对沿线重点临时工程、环境敏感点的施工环保措施实施备案、审批制度;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项目经理部、驻地经理部定期进行环保专项检查,将环保检查结果纳入对工区的年度考评范围。6.1.5.4.依据《综合检查实施办法》和《G306线林西至大水菠萝段项目施工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执行。6.1.6.6.1.6.1.6.1.6.1.1.(1)桩基复合地基综合试验研究;(2)软土、松软土及区域性沉降地段路基和桥梁基础沉降监测、分析、预测、评估与控制技术试验研究;(3)桩基试验与施工工艺试验研究。6..责任体系项目经理部负责根据G306线林西至大水菠萝段项目工程总体要求,组织全标段施工过程中试验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项目工程管理部是技术创新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编制本标段科研项目的规划、目标、实施方案、施工措施等,同时负责课题招标、合同签订和管理及科技成果鉴定等工作;负责全标段科研试验工作的过程管理,及时总结试验研究成果,指导工程施工。鼓励各工区积极开展科技创新。驻地经理部负责组织管段工区实施G306线林西至大水菠萝段项目工程及项目经理部科研项目计划。各工区根据项目经理部技术创新目标,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实施已审定的创新方案。根据项目经理部设立的专项研究课题,全面开展本管段有关研究课题的试验研究工作;收集整理技术创新过程中各种技术参数,完善施工工艺,定期编写施工总结。6.1.6.3.6.1.6.3.1.所有技术创新项目在结题后,由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组织专家及各工区技术、管理人员进行评审。对技术创新项目成果从技术先进性、措施合理性、投资经济性、组织科学性等各个方面提出评价结论,并按照评审意见进行完善改进。6.1.6.3.2.对于上报省部级以上或涉及重大技术创新的项目,通过G306线林西至大水菠萝段项目工程内部评审的基础上,邀请专家开展论证,对技术创新项目技术、措施、经济等方面科学性、合理性、创新性在国内的领先水平进行评价评估,提出结论性意见。6.1.6.3.3.技术成果转化工作由项目经理部工程部归口负责收集审核确认上报,发布经评审认定的技术转化信息,优先在本标段推荐使用先进、实用的技术项目。6.2.人员配备标准化6.2.1为全面落实“六位一体”管理要求,又快又好地建设G306线林西至大水菠萝段项目工程,实现各项施工目标,根据招标文件G306线林西至大水菠萝段项目工程有关规定,结合标段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6.2.2为确保完成施工目标,项目所属参建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行业以及建设总指挥部的相关要求,设置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流程,量化工作标准,确保各层面、各环节配备人员的能力、素质满足岗位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强化过程监督、检查,实现建设全员持证上岗目标。6.2.3项目经理部设经理1人,党工委书记1人,副经理1人,总工程师1人,安全总监3人,总经济师1人,党工委副书记1人。项目经理部内设五部一室,即:工程管理部、安全质量部、设备物资部、计划财务部、综合管理部、中心试验室。下辖三个工区。6.3.现场管理标准化6.3.1.6.3.1.(1)主要管理人员按投标承诺履约进场,资质符合承诺要求。(2)按照项目部设置要求建立完备的项目部管理机构。(3)技术、质检、安全人员的配备满足合约要求,并符合配备资质要求,数量、能力符合业主要求。6.3.1.(1)按照工区设置要求建立区级管理机构。(2)施工人员按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表组织进场,主要人员的进场按合同约定执行。(3)主要人员及职能部门职责分配、能力要求明确、量化、分解。(4)工区要有专职持证质量检查人员,严格按监理程序进行隐蔽工程检查、签认,并建立相关台账,要求旁站的隐蔽工程,必须请监理等人员旁站,并建立相关方旁站台账。(5)施工人员按业主要求进场并与约定数量匹配,建立台账。(6)作业队组建必须按照作业队机构设置要求建立,设置专职队长、技术负责人,配置技术、质量、安全、试验、材料、领工员、工班长等作业队主要组成人员。6.3.1.(1)劳动合同及时签订。(2)农民工工资按月发放。(3)“一册三账”及时建立、登记(《劳务工人员花名册》、《劳务队工资发放台账》、《合同签订台账》和《劳务工合同台账》)。6.3.2.6.3.2分为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由G306线林西至大水菠萝段项目工程建管办(总指)或指挥部领导组织、安质部、工程部相关人员参加,组成检查小组,抽查项目部或部分工区,由安质部指定专人负责汇总形成检查记录、检查通报并督促对发现问题的整改和验证闭合。指挥部每次抽查率不低于30%,以保证每半年全面覆盖项目部一次。不定期检查:指挥部根据工程进展和工作特点,组织进行安全质量专项大检查。监理组根据工程进展进行日常检查,时间间隔半个月以内;专项检查由指挥部(项目经理部)安质部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根据工程进展和工作需要进行;日常巡检或抽查由各级专业工程师进行,形成巡检记录,发现问题以通报、质量问题通知单、巡检情况通知单等形式通知责任单位并督促整改,验证闭合。6.3.2.2.项目经理部根据工程进展对所属管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定期检查:项目经理部每月,驻地经理部每半月一次检查。由项目领导带队,各部门负责人参与。不定期检查:根据工程进展,组织检查以及日常检查。项目领导及各部门同时或分别进行。6.3.2检查方法以现场抽查、资料检查、询问为主。6.3.2所有检查由责任单位根据专项检查记录、检查通报等,对发现问题进行整改并闭合。6.3.3.6.3.3.1.(1)试验室检查范围本标准适用于G306线林西至大水菠萝段项目工程试验室的工作质量的检查评定。(2)试验室检查内容①组织机构设置;②人员配置;③试验仪器设备配置;④试验用房和试验环境;⑤仪器设备管理;⑥试验检测工作;⑦资料管理;⑧其他;6.3.3.2.G306线林西至大水菠萝段项目工程安全质量部组织进行集中检查,指挥部安全质量部组织监理部进行日常检查,项目经理部根据相关管理办法对工区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6.3.3(1)检查方法采取听汇报与查看现场相结合、内业与外业相结合、提问题与测实物相结合、感官检查与对比验证相结合的原则进行。(2)因试验室仪器设备均通过检定、校验,检查人员可不携带检查工具,必要时可通过其他试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对比试验。(3)检查形式采取平时检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指挥部工地试验室对中心试验室每季度进行一次日常检查。为准确掌握试验室的工作质量,检查组在出发前通知试验室。中心试验室对工区试验室每月进行一次日常检查。6.4.过程控制标准化6.4.1项目经理部为高标准建设G306线林西至大水菠萝段项目工程工程,全面落实“六位一体”管理要求,实现本标段工期、质量、安全、环保等各项目标,根据G306线林西至大水菠萝段项目工程招标文件、集团公司各项工程管理制度等,制定本标准。6.4.2.本标准是对三个工区工程施工的过程控制要求,开工伊始,项目经理部编制质量、安全、进度、环保等各项管理办法,编制综合检查实施办法等,同时对工区的各种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进行审批修订,形成统一标准。项目各部门、所属各单位必须在充分理解《G306线林西至大水菠萝段项目工程标准化管理手册》中各项标准基础上,认真履行自身在标准化运行过程中的职责,强化施工过程监督检查,确保三标段工程施工实现全过程标准化。6.4.3.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按照目标管理、分级管理和封闭管理的方式,始终加强过程控制,注重抓源头、抓基础、抓环节、抓落实,制定相关的管理标准和实施办法,确保建设工期、质量、安全、投资、环保等各项管理处于可控状态。6.5.信息化管理6.5.1.项目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能够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为项目的生产管理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实现有序的、科学的信息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本标段施工采用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是本标段项目本身的需要,也是为今后大面积地推广应用项目信息化管理技术积累经验的需要。6.5.2.采用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并与业主、监理通过网络联结,实现管理自动化,将进度、质量、安全、物资、设备等信息通过网络快速传输,为各部门提供信息。项目经理部在工程管理部成立调度中心,对施工进度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自上而下的调度网络,采取垂直管理,减少中间环节,全面及时掌握施工动态,迅速、准确处理影响施工进度的各种问题;对工程交叉和施工干扰严重的工程进行超前研究对策,制定措施,及时调整生产要素,保证施工均衡连续进行。6.5.3.具体内容信息化管理对施工中的每道工序进行计划制定、过程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对其中的合同、项目信息、人员、材料、设备、新技术、资金、场地等要素进行信息化管理。记录生产要素(人、材、机、资金、技术)的调动使用情况及各种检测检验表格、技术资料、合同,可随时查阅在不同时期的投资、工序进展等情况,以便随时调整下一步工作的进度、成本等;对已完工程,可追溯到每道工序的生产日期、生产人员、使用材料、设备和质量状况等,可有效地定位到具体责任对象。(见图17-5-1,17-5-2,17-5-3,17-人工业务开展人工业务开展劳务队伍信息劳务队伍资质班组任务分配材料业务开展材料订购验收仓库管理领料、发料报损、盘存机械业务开展设备信息库设备调用记录机械租赁机械维修施工业务开展劳务分配生产任务单补存计划过程管理质量控制自动统计总生产计划工程量列表材料需求计划机械需求计划人工需求计划人工业务开展材料业务开展机械业务开展生产业务开展人工统计材料统计机械统计与原设计对比、调整人员分类培训计划任务分配人员管理设备调用设备维修设备管理入库出库库存量材料管理基本信息技术信息现场管理图17-5-1结构物施工结构物施工本道工序施工工班自检技术员自检自检审查本道工序报检监理检查质检审核本道工序完成是否已完成本结构物的所有施工下道工序施工结构物完工质量整改质量整改图17-5-2材料购买清单材料购买清单库存查询统计单材料检验、试验检验、试验合格单材料登记入库材料管理材料领料单材料出料单图17-5-3设备采购清单设备采购清单设备登记入库设备管理设备调用单设备使用记录设备保养记录设备维修记录设备状态查询统计设备报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安陆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1年9月我校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项目试点建设单位,为全面落实鄂教职成〔2021〕9号文件精神,提升我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我校教学和管理的质量,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特制定“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一、概述1、项目名称: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试点项目2、学校概况(1)基本情况。安陆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坚持以职业教育为主体,走出一条改革发展之路,被认定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示范中职学校,是共青团中央等七部委联合表彰单位、湖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61个新型农民工培训点成员单位,拥有包括计算机及应用、农业机械精加工、机械制造技术、会计电算化四个省级重点(骨干)专业在内的十二个专业。学校占地面积205.3亩,建筑面积87342平方米,在校生规模2360人,专任教师217人,“双师型”教师108人,拥有各类实验实训室35个(含生产性实训车间3个),设备总值1580万元。,建有国家级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和省级电子技术应用实训基地各一个,校园网经中国电信接入INTERNET,出口带宽为100M,实现了校园网内互联互通,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计算机核心技能大赛十强院落校”。时任省委书记罗清泉、孝感市委书记陶宏多次莅临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并寄予了殷切希望。“上安职,学技能,升大学,走天下”成为社会的共识。(2)负责人情况。①主要负责人:罗明发,男,1964年出生,中学高级教师,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管理研究工作,参编出版中职教材3本,发表多篇学术文章,是孝感市职业教育领域专家。项目负责人:施晓纹,男,1965年出生,中学高级教师,学校副校长兼工会主席,湖北省机电教研中心组教研员,发表多篇教学论文,参编出版专业教材一本,参加国家级课题二项并顺利结题,被评为“安陆市十大名师”、“安陆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安陆职教领域的“土专家。②信息化实体性职能部门及负责人:学校信息化实体性职能部门为信息网络技术中心,中心主任董申平,男,1968年出生,中学一级教师,信息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编写出版教材2本,参与国家级课题一项并顺利结题,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是孝感、安陆两级技能大赛首席评委,孝感市、安陆市优秀教师。3、试点工作目标、内容和期限加快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学校的教学、教研、学科建设、管理、服务等活动移植到一个数字网络空间环境下,即实现校园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成快速高效的校园网络,实现“班班通”到“人人通”,推进“办公、管理、教学、服务”的管理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学习方式创新,实现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教师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从而达到提高师生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教研实力和管理水平的目的。计划用2年的时间(2021年10月——2021年10月)全面完成教学信息应用系统与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4、试点工作预算及资金来源完成“教学信息化应用系统与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共需资金312万元,其中:自筹32万元;争取地方财政支持50万元;校企合作争取外援5万元;运用信息化服务平台创收5万元;争取上级政策性支持220万元。二、试点工作实施方案1、教学管理信息化试点建设指导思想。(1)通过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推进改革办学模式: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支持学校多元化办学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各方资源、技术、市场和政策等优势。通过信息化手段建成实力强、规模大、声誉好的示范学校,为职业学校规模化办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示范学校联合相关行业、企业以及其他职业学校共同组建职教集团,在集团成员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共同发展。通过信息技术发挥示范学校的辐射、带动和帮扶作用,将优势教学资源面向农村、西部和民族地区薄弱学校共享。推进改革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目标下,通过全面的信息化手段,重点推进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使这些教育工作能够在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下有效地推行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之间,变单纯强调学为“学做合一”。通过信息的技术的普遍应用,建立完善学分制或选修制等,逐步健全弹性学习制度,方便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学分制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果。通过在数字化校园中搭建信息平台有效管理学校与企业的项目合作,随时准确追踪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利用信息平台将连续学习和分阶段培养连接起来,构建终身学习平台推进就业为导向的职业人继续学模式。推进改革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遵循职业岗位工作实际和技能要求,有效辅助实践教学,推进理论与实践紧密衔接的教学模式。便于在多媒体教室中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效提高学生实训条件,降低学校实训成本,提升实训效果。推进改革评价模式: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通过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2)通过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①推进创新教学环境:通过数字化校园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环境、实训环境和教室环境。建设具有数字化理念、科学合理、先进实用、设施配套的现代化“技能教室”(或称“工学教室”),基于信息技术,创设新型的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复合型教学环境,促进职业教育教、学、做的协调统一。②推进创新应用:依照国家教学计划和职业岗位标准建立数字化的立体教材与配套资源。针对岗位技能要求变化,在现有传统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学资源和网络课程,形成素材多样、动态更新、应用灵活的课程包,实现教材、教辅、教具、学具、课件和网站等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数字化资源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中,实现优质资源的校内、校际和社会开放共享。③推进创新教学方式:引入网络教学平台,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推进讨论式、探究式、协作式和自主学习等方式,强化工作过程导向等实践教学方式。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手段,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支撑动态学习;建立项目库、案例库,增强教学环境和过程的真实性;建设生产服务模拟场景,特别是通过数字仿真、模拟流程、虚拟现实等方式生动直观地展示知识、技术和生产服务岗位,突破教学难点,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与学的效果。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促进教学过程与教育技术的有效整合。④推进创新队伍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有效管理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更准确评价、分析、考核教师队伍。网络化的师资培训系统有助于提升学校教师的规划、协调、执行和学习能力。⑤推进创新专业设置:通过信息平台有效掌握人才市场需求、企业用人需要和国家颁布的职业岗位,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⑥推进创新管理制度:完善的校内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加强示范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规划、决策、执行和服务能力。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有效管理招生、教学、资助、免费、就业、财务和资产等学校业务,推进学校管理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2、教学管理信息化试点建设总体目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学校的教学、教研、学科建设、管理、服务等活动移植到一个数字网络空间环境下,即实现校园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成快速高效的校园网络,实现“班班通”到“人人通”,推进“办公、管理、教学、服务”的学校管理信息化;教师逐步实现办公无纸化、课堂教学信息化、实习实训仿真化,教学评价信息化,学生学习网络化、个性化,从而达到提高师生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教研实力和管理水平的目的。3、教学管理信息化试点建设具体目标(1)更新观念规范完善教学管理信息化制度。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管理观,在建设过程中学校领导要动员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建设与应用,实现全体师生从被动应用到主动应用的过程转变,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采用全新的管理理念、思维方式、服务习惯和指导原则。要根据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制定规范、严密、适应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要对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手段进行客观分析和取舍,充分吸收信息化条件下教学管理改革和实践先进经验,探索与信息化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新方法、新理念。

(2)继续加强基础设施系统的建设①购置存储设备:计划由现在的3T容量提升到18T容量,由于信息化条件下要有针对相关专业的大量视频、音频、及动画资源,专业群课程资源,还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免费学习的空间,信息化要得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则必须配置高容量的存储设备。②服务器升级:由于过去学校的2台服务器的配置不能满足虚拟化技术及数据中心各软件管理平台的支撑环境,计划配置2台高性能服务器。③网络改造:进一步提高校园网的运行效率,有线网络到每个教室,无线网络覆盖学生宿舍,保证教师能在教室在线寻找优质资源进行教学,学生能在课余时间自主上网进行学习。④增加多媒体教室:在原来已有20个交互式一体机教室的基础上,再建10个投影仪多媒体教室,10个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实现80%的教室能进行网络教学与管理,基本上实现“班班通”。⑤购置70个移动笔记本电脑:保证所有教师能进行移动办公与教学,保证信息化教学与管理的应用深度。(3)稳步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①教学资源库系统学校主要通过自主开发、校企合作开发及通过二次开发等途经建设全面优质的教学资源。第一、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合作研发优质的课程资源、电子图书、视频资源、互动学习资源、仿真教学资源等,在校园网上实现资源共享。第二、可自主开发,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资源建设教师队伍,有针对性地搜集、整理、研制、开发出适合课程教与学的特色资源,如音像、幻灯、投影教材、课件、论文、案例等大批教学资源,此外还可在资源库建设中注重引入评价激励机制,从学校层面为学科资源库建设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撑,逐步建立教师“协作、共建、共享、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建设工作机制。第三、学校可组织全体教师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将“教学做“一体化教案、单元测试卷、课件、教学素材分类整理上传到学校资源库,进一步丰富完善教学资源库。第四、可组织企业与教师对有关专业课程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使这些资源变成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优质资源。②教学展示系统目前我校的展示平台还局限于相关专业教学,还不能辐射到基础学科的教学,继续建设20个交互式一体机教室,争取“班班通”到每个教室。③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网络教学平台以课程为管理单元,开展网上教学活动。学校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课程教学管理,实施混合式教学,开展行业培训。推荐使用针对职业院校设计开发的依能数字化校园平台YNedut的网络教学平台。其优点是与校园网其他核心应用紧密集成,在配置要求较低的硬件和开源软件平台上,依赖虚拟化技术、私有云技术、集群技术,搭建高性能、高可用性数字校园核心应用平台,支持主流的数字化学习技术标准。④教学评估与在线考试系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网上考试,进度跟踪,在线调查等手段,实现对教学的绩效进行实时评估。(4)学校管理信息化①教学教务管理平台建设教务管理平台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数据量大,涉及面广,将教学管理各部门(教务处、教研室等)联成一个完整的数据整体,实现信息高度共享,加强信息的可靠性和实时性,为教学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②行政管理平台建设办公OA系统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优化工作流程、规范工作模式,促进学校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办公质量和效率,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实现学校日常办公事务和决策支持服务的电子化、自动化、一体化。三、工作实施原则1、从实际出发、整体规划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为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各部门之间协调发展,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规划各部门、各阶段按照总体规划进行细化,并结合总规和细化的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有针性地开展工作。2、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按建设目标的内容,重点突出“建网、建库、建队、建制”的同时,分步实施、具体落实。3、突出应用、资源共享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实现资源共享是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目标,应用水平和效果是信息化水平的直接体现,坚持以应用为核心,注意技术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软硬件结合,以应用需求促进建设,适度超前规划。四、工作组织与管理方案:1、成立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罗明发副组长:施晓纹成员:刘道爽、董申平、邓伍平、陈彪、胡保勇、何建国、各学科教研组长。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建设工作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协作和管理,逐步推进建设工作。2、工作实施阶段划分和进度本项目建设周期为两年,具体规划如下:2021年10月-2021年9月时间工作内容2021年10月—12月制定各部门的信息化工作流程2021年1月—3月配置信息化基础设施2021年4月—6月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2021年7月—9月信息教学大赛化设计参赛2021年10月-2021年12月时间工作内容2021年10月—12月基础网络通道建设2021年1月—3月数据共享和交换系统2021年4月—6月教务管理与校务管理系统建设2021年7月—9月针对学校特色个性化开发实施2021年10月—12月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评估3、项目资金分配预算本项目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与应用建设方案,分两年进行建设,项目预算为312万元。具体明细如下:信息化系统功能说明解决方案预算基础设施系统2台服务器全校数据中心各种应用系统公用提供应用支撑功能,实现用户身份管理,权限管理,文件管理等基础功能服务每台服务器配置:2U机架式服务器配置冗余电源2颗Intel至强6核心CPU64GB内存2块300GSAS硬盘做成raid18GBFCHBA卡连接存储服务器VMwarevSphereESXi5,带VMwarevCenter管理中心,支持集群和应用系统实时迁移10万存储设备全校数据存储中心主存储配置:2U,带冗余电源,双控制器8GBFC接口,可最多直连4台服务器6块600GB15000转的SAS磁盘6块7200转3TBSAS2.0或SATA3.0磁盘备份存储配置:2U服务器,带冗余电源1000M网络接口NAS8块3TB7200转SATA3.0磁盘10万430台式计算机350台进教室、80台更新微机室联想130万70台移动笔记本电脑保证全体老师能进行移动办公学习教学联想28万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教学资源电子化系统课件制作电子教案教学资源共享/交换多媒体教学课件/教案的创作,编辑,存储,以及教学资源的资源交换与共享校企合作自主开发二次开发22万教学展示系统电子教室网络学堂展示教学内容,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场所20个交互式一体机名师课堂多媒体教室52万协作与交互系统课堂实时交互在线答疑离线交流师生交互、同学交流、家校联系,答疑指导网络教学平台网络化仿真平台12万教学评估系统网上考试进度跟踪与评估评估教学质量和效果,对学生学习效果,学校运营状况的评估,并可根据结果提供改进建议网络教学平台网络化仿真平台11万学校管理信息化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网上选课学生信息系统教师信息系统课程安排教务及教学信息的管理系统教务管理平台15万校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资产管理档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校的办公效率,改善学校运营管理的水平行政管理平台7万校园网综合信息门户单点登录(SSO,SingleSignOn)集成门户校园内各种应用系统的统一入口,赋予学生/教师/领导/家长/系统管理员随时随地轻易获得各系统所提供服务的能力校园网综合管理平台10万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应用教学管理信息化的主体培训学习5万总计=SUM(above)3124、学校教掌管理信息化试点建设中难点的解决方法(1)实现教育信息化,最关键的是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根据我校实际,下阶段教师的培训着力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水平的普及与提高,要求教师做到“四个会”:即会熟练操作计算机及上网浏览、会从网上搜索下载有关教学资料,会熟练使用学校相关信息设备进行教育教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建立多渠道的培训机制;探索学校信息培训形式,根据学校特点,安排校本化的信息技术培训。帮助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各部门熟练掌握本部门的信息技术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操作。培训要坚持骨干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学用结合,注重实效;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不断提高我校教师队伍整体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2)运用信息技术服务社会。我们将继续与立足自身特点,从学科积淀和专业优势出发着力提高教育质量,走特色发展之路;多管齐下,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拓展社会服务空间。同时大力开展非学历培训,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学校以四个重点示范专业建设为契机,紧抓“专业建设助推教学改革、项目建设助推学校发展、服务社会助推学校声誉”的主线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五、试点工作保障措施1、政策制度规范保障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以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为基础,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本校教育信息化的有关工作条例、技术标准、操作规范等规范性文件。做到高水平、高标准、高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2、经费支持保障以政府教育投入为主、学校自筹、企业合作投资、社会及其行业资助为辅。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财务制度。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制订校园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做好每年年初预算。有计划、有步骤、合理地进行基本建设和维护管理,提高经济效益。3、机制建全保障建立各项保障机制,以激励机制为主。对教师自制课件、开发优质教学案例、优质视频资源、参赛获奖的,要予以表扬、奖励。形成有利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环境氛围。4、队伍支撑保障建设一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信息技术支撑队伍。学校在人员编制、稳定队伍等方面给予充分的考虑。通过引进、培养、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形成一支能够全身心投入教育信息化校园建设与维护工作的稳定的技术支撑队伍。开展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信息系统使用培训,建立我校信息系统服务队伍。六、试点成果应用1、以建促用、以用促教,全校95%的教师能熟练自觉地运用数字化技术备课、教研、教学。通过学科教学、社团活动、技能竞赛、专家讲座、校园网等平台,加强在校学生在信息技术、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信息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全校100%的学生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仿真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化,个性化学习。2、以建促研、以研促新,全方位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仿真教学由现在的8门课程开发到20门课程实现重点四大重点专业的全部覆盖,积极探索现代制造类专业数字化工厂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和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较好实现了数据集中安全管理,方便了教师对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科学分析,规范了教学资源的入库标准和分类标准,建立了完整的精品课程、教案学案、比赛样题、技能题库、考工考级、学生作品、链接网站等学习资源,实现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备管理的可视化。精品课程资源由现在的10门课程更新到25门。3、以建促管、以管促效,以信息化管理为契机,提高全校所有行政领导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树立学校良好的形象。4、立足本校、服务周边,通过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为本校的教师、学生、行政管理人员服务,充分利用资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为行业企业人员进行岗位能力培训。七、信息化试点工作效益及风险分析1、“教学信息化应用系统与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社会经济效益分析信息化试点建设完成后,计划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400人/年,劳动预备役培训800人/年,退役士兵培训100人/年,行业企业员工培训300人/年,信息化培训创收140万/年。2.工作风险分析(政策、法律、市场、技术、运营、财务等方面)。八、结论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不断普及和成熟。对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