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程概况1.1、工程名称:大理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EPC总承包。1.2工程内容:大理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内容包括:近期(至2020年)新建处理能力为7.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一座;配套建设DN1200污水管网4.1公里;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环境自动检测系统及其他配套设施。污水处理厂采用A2/O+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1.3、建设地点:大理市温泉村委会大沙坝以东,320国道以南的西洱河以北。2、项目建设必要性2.1、大理市供水设施现状、存在问题及相关规划2.1.1、给水现状1、给水厂现状·1965年3月19日建成第一座自来水厂(现文庙供水车间);·1977年成立大理市自来水公司;·1978年第一自来水厂(团山水厂)投产;·1992年6月二水厂建成投产;·1993年5月26日四水厂竣工投产;·1993年6月三水厂10000m3/d净水厂(卖花村水厂)竣工投产;·1997年成立大理市给排水有限责任公司;·1997年2月18日五水厂建成投产;·2002年12月二水厂改扩建工程完工投产;·2003年大理市污水厂进入设备调试。四十余年来,为适应城市的飞速发展,大理市给排水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公司下属五座水厂,供水能力达到10.9万m3/d,供水覆盖率92%,服务人口35万人。由于取水设施配套不完善和个别水厂水源水量受季节影响,实际供水能力和供水量约8~9万m3/d。各水厂情况概括见表《大理市自来水厂概况表》。2-1大理市自来水厂各厂概况表水厂名 设计规模(万m3/d)第一水4.00厂第二水3.00厂第三水1.00厂
实际供水量取水供水范(万m3/d)水源围下关市3.00 洱海区下关市2.50 洱海区0.50洱海农大理古灌沟城
出口高程 地理位置(m)洱海公园2020.70内团山小关邑:西洱河北1967.50岸,师专东师专:侧/下关北2010.15区小关邑卖花村:2003.50大理城东一塔寺:2056.60第四水0.20厂第五水2.00厂其他 1.70合计 10.902、给水管网现状
0.15 洱海鸡舌2.00 箐沟水1.70 山箐水9.85
上登工业区下关市区凤鸣镇
洱海东岸2151.40下河村2055.40 打渔村凤鸣镇从1964年筹建下关市自来水厂以来,大理市城区供水管网基本形成了相对独立的3个系统,即下关城区管网、大理古城区管网和凤仪城区管网。在3个管网系统中,大理市供排水公司负责下关城区和大理城区,凤仪镇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凤仪城区。上述3个城区中,下关城区的亿标水厂、龙泉水厂、州氮肥厂水厂以及大理城区的白鹤溪水厂,亦有少量对外供水,并形成了小区域局部性的供水管网。至2003年底,上述3个城区中供水管网覆盖率占23平方千米建成区的95%,服务人口占全市城镇人口的90%。目前,下关城区已建成管径DN100以上的管网总长度80.3km;大理古城已建成管径DN100以上的管网总长度16.2km。具体见下表:表2-2下关城区给水管网统计表序号 规DN700DN600DN500DN500DN400DN400DN300DN250DN200DN200DN150DN100总计序号 规格DN300DN200DN150DN100总计1)下关城区
格管材长度(m)球墨铸铁管2306.61钢管1329.21钢管2767.26球墨铸铁管1638.22钢管11589.78混凝土管4661.48钢管16193.94钢管11514.55钢管12438.65混凝土管683.33钢管10121.16钢管5038.1280282.31表2-3大理古城给水管网统计表管材 长度(m)钢管 1886钢管3748钢管7095钢管342316152下关城区包括下关镇及大理经济开发区,下关城区管可分为下关中区、下关南区、下关北区、经济开发区和上登工业区5个供水管网子系统,子系统之间又是相互贯通的。下关中区:下关中区管网覆盖范围为南至龙溪路,北至西洱河,东至兴盛路,西至一号桥。属中压供水地段,海拔1992.0~1985.0米,管网供水压力在0.3~0.4兆帕,可保证一般民用建筑用水压力要求,高层建筑需单独加压供水。下关中区大都为老城区,管网建设年限较长,管材陈旧,管径偏小,但覆盖面较大,现已列入管网改造范围。下关南区:龙溪路以南地区统称为南区。南区海拔为1985~1999米,距一、二水厂管线较远,基本属管网末段,水压、水量始终难以保证。1997年,五水厂和环城南供水干管建成投产后,才得以彻底解决。该区管网大都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建设,管径合理,管材较好。虽然在五水厂投产后解决了供水问题,但枯水季节五水厂产水量较少,需要通过供水调度调节。下关北区:下关西洱河以北的城区为北区,供水以二水厂为主。通过2002年二水厂扩建工程对管网的建设,现已形成完善的供水管网。北区管网通过泰安桥、新桥、黑龙桥、吊桥四处跨河管道,与下关中区连接,实现了可调度供水。雪人路以西片区由于地形较高,海拔在2000米以上,大理师专旁的二水厂净水车间建有加压泵房,可进行二次加压供水,沿雪人路建有一条DN200和DN150干管。在龙泉小区另建设了两套供水网络,因龙泉小区高差较大,地势较高,分为上片和下片供水,由设在文庙车间的两套变频加压供水系统加压供水。2)大理古城1982年,大理古城水厂委托云南省设计院负责设计,根据古城南北长,东西窄的特点,城区管网呈树枝状布局,长约4900米,管径分别采用DN100、DN150、DN200、DN250、DN300的承插铸铁管,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更新改造,大理古城供水管网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古城区和旅游度假区两片相对独立又联通的管网系统,满足了古城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同时辐射周边村庄,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古城经济和文化、旅游等事业的发展。1992年以前,大理古城用水以溪水和地下水为主,由于受降水的制约,枯水季节水量骤减,地下水位骤降,加上白鹤溪水还得承担农田浇灌,古城供水形势日趋严峻。经过多方比较,新建了城南水处理厂,水厂日供水能力1万吨,与一塔寺供水车间相距约1千米,高差60米左右,遂在其间敷设了一条DN400的钢管,将城南水处理厂的成品水压入古城管网或一塔寺水池。城南水处理厂建成后,大理古城已成为多水源供水,一塔寺水池既是供水点又是高位调节水池。为了发展旅游业,大理古城西南方的绿玉小区及滇藏路以西部分,规划为旅游度假区。根据旅游度假区给水干管规划,将度假区用水范围按高程分为四个区域:海拔低于2050米的为低区,包括绿玉小区大部分地段,由城市管网直供;海拔在2050~2105米的为中区,包括亚星饭店及绿玉小区的上部地段,由加压站5#及6#机组供给,1#调节池为该区高位调节池;海拔在2105~2165米为次高区,包括中心区中部及索道备用地低部,用水由加压站3#及4#机组供给,2#调节池为该区高位调节池;海拔在2165~2215米为高区,包括中心区高部及索道备用地高部,由加压站1#及2#机组供给,3#调节池为该区高位调节池。3)凤仪片区凤仪水厂扩建以前,凤仪镇城区仅在几条主干道下建有DN200、DN150、DN100枝状供水管。凤仪水厂扩建时,从洱海边水泵房沿菠萝江至凤仪水厂,敷设了DN300输水管。凤仪水厂投产后,形成了较好的供水环网,并延伸到附近村寨。4)其他局部管网随214国道改扩建工程的进行,沿214国道布置了DN150-DN450的给水干管,线路全长14.4公里,给水管道沿道路双侧布置。设计由二水厂设师专设规模为2.0万m3/d的加压泵站,负责下关北至大理古城沿线的供水,同时在七里桥设有高位水池一座,容积4500m3;在古城南侧设有2000m3高位水池一座。古城至214国道改造工程的起点,设计由大理市三水厂设规模为1.0万m3/d的加压泵站,负责古城至起点沿线的供水,在古城西侧设有2000m3高位水池一座。由于214国道给水管网的覆盖范围同规划的范围不一致,建议管道作为古城同下关北的连通管,泵站按规划进行调整。下关北区有龙泉水厂,属龙泉村委会集体所有,主要供水管道为DN200,供应龙园小区、农贸市场和兴国路、人民北路部分用户。原人纤厂水厂基础上改制后成立的团山亿标水厂,从水厂到原人纤厂厂区,敷设有DN300供水管,在现人纤厂宿舍区和兴盛商业城建有配水管。大理市一些主要乡镇,均敷设有不同规格的自用水管道,只供应生活饮用水,规模较小,管径一般在DN100以下。2.1.2现状给水存在的问题(1)水厂存在的问题采用洱海水源的水厂,除新建二水厂外,处理工艺均难满足洱海水源原水水质现状,需进行改造;采用山溪水源的水厂均存在季节性缺水,实际供水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需采用措施,加强现有的水源工程建设。(2)配水管网存在的问题部分管网铺设年代过久,部分管道材质差,容易发生管壁破损、爆管,漏损严重;部分管道因城市建设,部分原有的配水管道沿线用水量增加,已经不能满足新用水户的用水要求,管径偏小,均需逐步更换。下关城区的三个水厂联网运行后,水压不均衡,难以提高供水能力。2.1.3给水规划1、水源的选择大理历史上用水是以山泉、山溪水为主。1969年以后随生产、生活用水量的不断增加,开始取用洱海水。现在大理市生产、生活主要取用洱海水。根据大理市水源的特点,规划确定:大理市保持多水源供水的现状,以洱海、三哨水库水为主水源供水,以海西海、苍山西坡水、滇中调水工程为后备水源,在可能的条件下水源及水厂规划适当利用溪水。在水源地划分水源保护区,严格按要求保护。2、水厂规划近期扩建一水厂,供水规模为5.0万立方米/日。该水厂承担下关(含满江)部分用水需求、并承担凤仪的部分供水。近期扩建二水厂,设计供水规模为6.0万立方米/日。该水厂主要承担下关的用水需求。近期扩建三水厂(位于大理古城),供水规模为3万立方米/日。该水厂主要承担大理用水需求。鉴于三水厂现状是利用农业灌溉的四级泵站、渡槽等输水系统供给,无法保证水质,成本又高,规划在洱海边新建取水泵站,以保证大理古城的供水质量。近期保留四水厂,设计供水规模为1.0万立方米/日,主要承担上登工业区用水需求。近期新建六水厂,设计供水规模为4.0万立方米/日,该水厂位于菠萝山,主要承担凤仪、海东部分用水需求。近期新建海东水厂,设计供水规模为1万立方米/日,该水厂位于塔村,主要承担海东用水需求。为合理利用苍山山箐泉水,近期保留五水厂及文庙水厂,供水规模为2.0万立方米/日。随着六水厂的建设,规划要求适时关闭凤仪镇现状水厂。实施三哨水库水厂项目的建设。近期继续完善各需要加压供水区域加压站改扩建项目的建设。3、供水管网规划近期重点加强城市输配水系统建设,优化管网系统设计,加快供水管网改造,提高管网整体质量,逐步完善供水系统,促进节约用水,保障供水安全。近期实施大理市城区“十二五”供水完善建设项目。2.2水环境现状及水环境功能要求2.2.1水环境现状大理市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它的数量大部分由大气降水补给,另外还有外区域入境补给的水量。地表水资源量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地下水资源量指降水、地表水体(含河道、湖库、渠系和渠灌田间)入渗补给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大理市的地貌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自北向南缓倾。因此水系的流向亦向中间洱海集中并向南缓移出境,经西洱河、漾濞江并入澜沧江。径流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大部分,因严格受降水与蒸发的控制,从空间上看,径流量分布的大小与降水量分布的多少基本吻合。市内年平均径流在250mm—1550mm之间,全年平均径流深为449mm,折合径流量为6.408亿立方米,洱源县入市水量5.59亿立方米。因此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1.998亿立方米,全市径流以地表径流为主。地下径流为2.77亿立方米(参考《大理市水利志》)。全市2006年水利工程设施可控制水量为3.57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89亿立方米,地下水1.685亿立方米。大理市境内苍山东坡是河流分布的集中地带,俗有“苍山十八溪”之称,其枯季流量占全市枯季流量的56.5%,是大理市主要地表水源,其次有凤仪镇的波罗江,下关镇的金星河、后河,海东镇的上登箐、玉龙箐和挖色镇的凤尾箐等。它们的枯季流量占全市总流量的43.5%。洱海是云南第二大高原湖泊,属澜沧江—湄公河水系,流域面积2565平方公里;湖面海拔高度1964.30-1966.00米,湖面积250平方公里,湖容量28.8亿立方米,南北42.5公里,最大湖宽8.4公里,平均湖宽6.3公里,最大水深20.5米,平均水深10米。1976年以前,洱海水位处在1965.22-1965.99m之间,多年平均在1965.69m以上,湖泊面积255km2左右,容积29X108m3以上。1977年以后,西洱海电站建成,西洱海出湖口河床高程由1964.19m挖深至1961.25m,使自然可控最底水位降低了2.94m。由于多种原因,到90年代初使洱海平均水位下降到1963.99m,湖泊面积缩小到242km2,容积减少到9X108m3,面积、容积分别比1977年减少5%和14.1%。2003年由于洱海水资源开发的扩大,水位下降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制止。据统计洱海多年平均入湖水量8.25X108m3,多年平均出湖水量8.63X108m3,水量缺口达到0.38X108m3。在营养源的净输入量大体相同的情况下,长期的低水位运行则是洱海富营养化发展和诱发1996年、2003年两次全湖性蓝藻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2004、2005、2006、2007年从水位过程线上可以看出,2004年上半年洱海水位受2003年全湖性蓝藻爆发的影响,水位较低,下半年洱海水位基本恢复到了接近1966.00m高程。而2005年是一个典型的常水年,2006年较2005年同期洱海流域降水量偏少,使得洱海蓄水少,造成2006年平均水位低于2005年。2007年洱海水位持续上升,基本在高水位运行,其原因是洱海流域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水资源利用调配较合理,树立了保洱海水位、保洱海生态环境为首要原则的思想,为2008年洱海的正常运行打下了基础。洱海水源主要为降水和融雪,入湖河流大小共117条。北有茈碧湖、西湖和海西海,经洱源盆地、邓川盆地分别由弥苴河、罗时河、永安江进入洱海:西部有苍山十八溪,南纳波罗江,东有海潮河、凤尾菁、玉龙河等小溪汇入洱海;天然出湖河流为西洱河。1、洱海水质根据大理州环境监测站近年洱海水质常规监测结果,2001年洱海水质有8个月达到Ⅱ类标准;2002年有5个月达到Ⅱ类标准;2003年1-10月,仅有3个月达到Ⅱ类标准,4个月达到Ⅲ类标准,3个月达到Ⅳ类标准。从富营养化情况来看,2001年洱海12个月为中营养级;2002年1-6月为中营养级,7-12月为富营养级;2003年1-10月仅有3个月为中营养级,5个月为富营养级,2个月为重富营养级。其中,重要的影响因子是总氮与总磷。洱海1992年—2005年水质评价结果主要水质参数评价年份DOCODmnBODTPTN透明类别度1992Ⅱ7.223.400.960.0140.203.9719937.041.650.860.0170.303.36Ⅰ19946.891.390.510.0160.253.36Ⅱ19956.731.390.570.0150.293.0Ⅱ19966.751.530.750.0200.223.45Ⅱ19977.421.641.340.0200.283.22Ⅱ19987.162.041.390.0200.383.59Ⅱ19997.252.531.370.0300.303.34Ⅲ20007.082.461.120.0270.323.10Ⅲ20017.142.591.570.0250.343.63Ⅱ20026.912.871.830.0300.402.39Ⅲ20037.003.452.680.0340.571.52Ⅲ20046.613.422.070.0310.571.77Ⅲ20056.813.462.710.0260.541.87Ⅲ水质标≥6≤4≤3≤0.025≤0.50—Ⅱ准≥5≤6≤4≤0.05≤1.0—Ⅲ总之,洱海近几年水质下降趋势明显,总氮、总磷则逐年上升,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洱海水体功能受大极大破坏。2、富营养化现状洱海营养状态在九十年代处于中营养,2002年则发生突变,发展为富营养,其藻类群落结构也已经从90年代初的隐藻门、硅藻门占优势的典型贫中营养类型群落结构演变成为现在以蓝藻门占绝对优势的典型中——富营养类型的群落结构。洱海水位下降也加速了洱海的富营养化进程。多年来水位明显呈下降趋势,由于水量不足,导致长期关闸蓄水,水体交换和循环不畅,呈现出“死水效应”。洱海营养状态突变,是一个明显而重要的信号。在突变启动的初期,采取必要措施,可有效遏制其恶化的趋势并可望最终发生逆转;反之,当这一突变成为趋势,极有可能加速,原有的水生植物群落结构将面临完全改变,蓝藻水华将成为优势群落,则洱海碧水成绿,治理的难度将成倍或数倍地增加。3、入湖河流现状洱海共有入湖河流117条,其中主要的入湖河流包括弥苴河、永安江、波罗江、罗时江及苍山十八溪。其中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3条位于洱海北部,波罗江位于南部,苍山十八溪分布于洱海西部。其水量占洱海年总入湖总量的88.3%。(1)弥苴河弥苴河是洱海流域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洱海的主要水源河。全长22.28km。由于弥苴河下山口至上关段河床高于两岸农田房屋,严重威胁河段内上万亩农田和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但它同时又承担着沿岸各乡镇农田的灌溉,两岸居民生活用水的提供,并且具有自然净化、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完整性等功能。近年的监测数据显示,弥苴河水质连续下降,已降为Ⅲ-Ⅳ类,达不到入湖河口水质规划的要求。其中,总氮连续7年超标,其水质已面临严重污染。(2)罗时江罗时江是洱海北部三条入湖河流之一,是洱海的重要补给水源。全长18.29km,是洱源县至大理市上关镇农田灌溉、排洪除涝的多功能河道。由于罗时江流域内灌溉、养殖污染比较严重,目前水质下降较快,已不能满足规划要求,从2001年至2003年罗时江水质已经下降至Ⅴ类。(3)永安江永安江是目前主要入湖河流之一,河道全长18.35km,径流面积110.25km2。其水体主要功能为洱海的补给水源,同时也是沿河三镇的饮用水源、农田灌溉与养殖用水,并承担弥苴河分洪、调节径流、涵养土地等功能。由于永安江流域的村落面源污染严重,根据检测结果,2001年-2003年永安江氮、磷含量超标严重,水质已经下降至Ⅴ类。永安江补水已经成为下游洱海的直接污染源。(4)波罗江波罗江全长17.5km,是洱海的主要水源河之一。其现有的水体功能以农业灌溉、泄洪为主。但近年来,其原有的自然生态河道遭受破坏,河道内的生物多样性消失,河道本身的净化作用消失。现波罗江的水质基本为Ⅲ-Ⅴ类,总磷超标较为严重,其次还包括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主要入湖河道水质状况表2002年现状入湖河D0CODMnBODTPN评价道弥苴河6.322.802.260.0770.69Ⅳ永安江5.055.053.540.0642.09劣于V罗时江3.143.141.890.0641.73V波罗江6.273.872.860.0820.94Ⅳ最不利状况3.145.0513.50.08212.37不利评Ⅲ类Ⅲ类劣于VI类价(摘自《洱海流域保护治理规划研究》)(5)苍山十八溪苍山十八溪由北向南为:霞移溪、万花溪、向阳溪、茫涌溪、锦溪、灵泉溪、白石溪、双鸳溪、隐仙溪、桃溪、梅溪、中和溪、白鹤溪、黑龙溪、清碧溪、莫残溪、葶溟溪、阳南溪。苍山十八溪是洱海重要的补给水源,同时也是洱海鱼类洄游产卵繁殖的通道。近年来白石溪、隐仙溪、万花溪等上游开矿挖沙,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大量泥沙混入洱海,带入氮磷污染、淤泥负荷。此外,各条溪流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农业生产、居民生活污水的污染,水质总体下降。其中,只有霞移溪、黑龙溪、茫涌溪、万花溪五条水质仍保持在Ⅱ类外,其余均下降至Ⅲ-Ⅴ类。2.2.2水环境功能要求服务一个目标:以恢复洱海水质和洱海中营养水平为目标,促进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此目标又可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近期:入湖河流水污染得到初步控制,部分主要河流水质达到Ⅲ类;洱海水质恢复到Ⅲ类,力争接近Ⅱ类;富营养化有所减缓;流域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中期(2010年)污染基本控制,主要入湖河流水质均达到Ⅲ类;洱海水质恢复到Ⅱ类;富营养化得到初步控制(中-富);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远期(2025年)水污染完全控制,主要入湖河流水质保持Ⅲ类;洱海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富营养化有所好转(中营养);流域生态环境基本实现良性循环。规划水质目标(主要标准:TP、TN)时期2010目标2025目标
指标项目TP(mg/L)≤TN(mg/L)≤TP(mg/L)≤TN(mg/L)≤
洱海弥苴河罗时永安江波罗江江0.0250.050.050.050.050.38 0.50 0.50 0.50 0.500.025 0.05 0.05 0.05 0.050.35 0.50 0.50 0.50 0.50体现两个结合:控源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实现三个转变:湖内治理向流域保护治理转变;专项治理向综合治理转变;由个别专业部门管理向一体化管理及社区管理转变。突出四个重点:富营养化控制以磷氮为重点指标,磷氮控制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湖滨带生态恢复建设、以及入湖河流和农村面源治理为重点。2.3大理市排水现状、存在问题及相关规划2.3.1排水现状1、排水管网现状目前大理市主城区的排水系统主要包括下关、凤仪片区和大理古城3个片区。收集的污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各片区既相对独立体系又相互沟通形成一体,最终进入大理市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经处理后的污水排入西洱河。大理全市稳步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六大工程”,截至2011年,共建成沿西洱河南部沿岸的截污干渠、沿大凤路、大丽路以及沿环海东路截污干管、凤仪片区截污干管、大理古城片区截污干管、下关老城区截污干管及片区收集支管共472公里。(1)大理至下关截污干管工程大理古城至下关截污干管工程全长14公里,采用HDPE管,其中DN1000管3711米,DN1200管9201米,DN1400管1250米,将古城及古城至下关沿线的污水收集后进入下关洱河南路综合管网工程,最后送至大鱼田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达标排放。管线布置在大丽路以东的农田中,全线采用重力流输水。排污量达到6.6万m3/d时,管道充满度为0.5。人均排污量按大城市排污标准计算,取值为400升/人.日。排污量达到10万m3/d时,管道充满度为0.75,可以满足25万人生活污水排放。服务年限:设计服务年限为100年以上。设计规模:本工程截污干管的服务区域为南起下关新桥北,北至大理古城北门,东至大丽公路以西20米,西至苍山脚的面积约26.7平方公里的区域,包括三个区域:大理古城片、下关至大理新建城区和下关北区大丽路以东、阳南河片区。工程于2003年1月18日开工,目前工程已经完工。(2)下关洱河南路综合管网工程(南排污干渠)洱河南路综合管网工程按大理市大理、下关、凤仪三城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城市排污容量及百年一遇排洪能力设计。以洱海公园大门为起点,沿下关西洱河南路选址建设,止点于大鱼田污水处理厂。总长为5078.5米,由三部分组成:排水工程(雨污分流干渠)4080.5米,标准断面为6.2米×3.5米及6.2米×4.5米,隧道998米,断面4.5米×4.5米;②道路工程:在箱渠上建城市Ⅱ级路面,全长3150米;③电力电讯工程:建10kV12回路,3150米(0.8米×0.8米)的电力电缆沟、建8孔电信电缆沟,长3150米。工程于2003年5月开工建设,分五个标段进行施工,2004年3月底完工。(3)下关至大理城市主干道污水管线(214国道)下关至大理城市主干道污水管线沿城市主干道布置,顺道路坡度接入沿河西边布置的五条东西向污水干管,污水由东西向污水主干管汇入古城至下关截污干管后,通过倒虹吸管接入洱河南路综合管网工程,最终进入大鱼田污水处理厂。沿下关至大理城市主干道布置的污水次干管,主要收集城市主干道以西的污水和以东的部分污水,污水管最大纵坡不超过1%,充满度为0.65,污水管管径D=400-700。污水管网全长36187米。工程于2003年7月开工建设,2005年7月完工。(4)大凤公路截污干渠工程大凤公路至飞来寺,满江片区截污干渠工程,沿大凤公路布置,收集凤仪片区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管线全长12.5公里。(5)环洱海路(满江-西洱河南路段)道路排污工程管线的设计按道路中线布置,管线按道路的走向起点位于沧浪路的已建排水管线,止于道路设计终点,管线全长7700米。一期工程从登龙河至波罗江,全长4.4公里,设计过水断面6.2×3.0m,流量32.4m3/s,二期从波罗江至石房子,全长3.3公里,设计过水断面4.2×3.0m,流量18.9m3/s。满江片区的污水由污水管网收集,菠萝江以西的污水直接进入本管线,凤仪片区的污水及初期雨水经菠萝江截污干管进入本管线。总流域面积21平方公里。(6)凤仪镇菠萝江截污干管工程沿菠萝江西岸和东岸埋设污水干管,流水坡度为0.1%,管道全长4800米,过水能力为Q=0.36m3/s和Q=0.65m3/s,管径为d800和d1000。西岸污水干管一直延伸至菠萝江西岸的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满江片区截污干管接口井东,岸截污干管是在距菠萝江17米左右的位置纵向埋设一根污水管,污水干管一直延伸至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截污干管接口井。(7)洱海环湖截污干渠将环湖区全部污水通过环湖截污干渠截污输送至下关西南面,西洱河下游大鱼田污水处理厂后,将污水统一处理达标后排放西洱河,新建环湖截污干渠及污水泵站。工程全长48公里(8)各片区排水管网建设情况:古城排水系统主要是早年与古城同步建设的明渠和暗渠,全部按街道走向布局。现已经建成复兴路污水管道,管径d300,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长度1300m,复兴路雨水管道管径d400-600,长度1300m;玉洱路污水管道,管径d400,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长度1400m,玉洱路雨水管道管径d400-600,长度1400m,结合水景建设,雨水系统后增加从红龙井至人民路的雨水排水明渠,断面1.2×1.0m,长度约1600m。大理古城内的污雨水管道经过后期建设已建成排水管道23900米。为收集大理古城污水,修建了玉洱路至大丽路至截污干管起点的污水收集干管,管径d1000,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长度1700m。随大凤公路的改扩建,沿道路修建雨污水管网,雨水管直径d400-d800,双侧布置,沿道路进入现有的河道中,污水管直径d400-800,主要沿道路西侧布置,污水分为六个点进入古城至下关截污干管。古城及沿线污水均由建成的大理至下关截污干管送至大理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截污干管起点管径d1000,采用HDPE排水管,起点最大设计流量达到:3.88万m3/d。下关城区为老城区,排水系统只有部分道路采用雨污分流,其余均为雨污合流。1987年沿西洱河南、北岸修建了D=500-D=800的钢筋混凝土污水截流干管。目前,下关南部城区内在兴盛路、关平路、人民南路、幸福路、文化路、泰安路、苍山路、建设路、龙溪路等主要街道均修建有合流制的雨污水管渠,金星河以南的合流制管渠直接排入金星河,金星河以北的雨污水管渠直接排入洱河南路截污干渠。下关北面在泰安路、人民北路、万花路、中丞街等主要街道修建了雨污水管渠,人民北路、泰安路的污水通过洱滨纸厂的倒虹吸管进入南侧的洱河南路截污干渠。兴盛路污水通过古城至下关截污干管在大理建校处的倒虹吸管进入洱河南路截污干渠。下关南北区域的工业及生活污水均通过洱河南路综合管网送至大理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洱河南路综合管网按大理市100万人口的城市排污容量及百年一遇的排洪能力设计建设,设计洪峰流量为280立方米/秒,污水设计正常流量3.24m3/s,最大设计污水量为226立方米/秒,服务年限为100年。工程总长为5078.5米,其中有998米隧道,标准断面为6.2米×3.5米及6.2米×4.5米,按雨污分流的排水方式设计,起点渠底标高1962.00m。同时在西洱河上修建了泰安桥、黑龙桥、新桥三道倒虹吸管,加上已建的洱滨纸厂、建校处的倒虹吸管,共五处倒虹吸,将下关北、古城同洱河南路截污干渠连为一体,组成大理污水收集系统的核心。下关片区内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排水系统为新开发区域,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目前已建成d400-2900×3900雨水管道55800米,d300-d800污水管道49600米。修建污水提升泵站一座,设计规模2.0万m3/d,收集本片区污水,泵房内设潜污泵四台,采用三用一备方式运行,出水管采用钢管,DN600,长度600m,沿登龙河布置,排入洱河南路截污干渠。为排除区域内雨水,同时减少登龙河内污水对洱海的污染,修建了登龙河雨水排洪泵站,设雨水提升泵4台,设计流量为12m3/s,当雨水流量超过设计流量时,打开电动闸门直接排入洱海。初期雨水规模按1500m3/h流量设计,设潜污泵一台,采用小泵提升污水,污水规模按125m3/h流量设计,污水排入洱河南路截污干渠。苍山路、裕龙路、满江路、杜鹃路、晨光路等道路均设污雨水管道,污水管径为d300-400,采用HDPE排水管,长度约26000m,雨水采用雨水管及雨水渠道,断面为d400-1600×1000,长度约24000m,设置有污水提升泵站一座,提升本片区污水进入环洱海截污干渠,环洱海截污干渠一期从登龙河至波罗江,全长4.4公里,设计过水断面6.2×3.0m,流量32.4m3/s;二期工程从波罗江至石房子,全3.3公里,设计过水断面4.0×3.0m流量18.9m3/s。干渠主要接纳满江、凤仪、海东、挖色等片区的污水及初期雨水并输送至已建成的洱河南路综合管网后再送至规划的污水处理厂处理。凤仪目前大部分地区还处于农田沟渠排水,雨污水均排入菠萝江中,最后排入洱海。雨污水管网尚未形成系统,雨污合流,无序排放,导致菠萝江污染严重。在建的关凤公路长12000m,设有d500-1200污水管,采用HDPE排水管,收集本片区污水,雨水管径d500-800,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分段直接排入菠萝江。2、排水体制情况根据大理排水工程的实际情况,大理古城组团片区、下关组团片区在建设过程中,都已考虑雨污分流的问题,区域内主要街道都已规划有独立的雨水排水系统和污水排水系统。量泥沙混入洱海,带入氮磷污染、淤泥负荷。此外,各条溪流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农业生产、居民生活污水的污染,水质总体下降。其中,只有霞移溪、黑龙溪、茫涌溪、万花溪五条水质仍保持在Ⅱ类外,其余均下降至Ⅲ-Ⅴ类。大理市现状排水体制一览表区域名称古城组团片区下关组团片区凤仪组团片区海东组团片区3.污水处理厂现状
排水系统体制合流制及分流制合流制及分流制合流制合流制(1)大理市现状有一座市政污水处理厂,即大理市污水处理厂(大鱼田污水处理厂)。大理市污水处理厂位于大理市下关片区西洱河下游大渔田,占地2.7公顷约合40亩,日处理规模为5.4万吨/日,工程总投资9500万元,于2001年4月6日开工,2003年1月30日竣工。在洱河南岸综合管网投入使用后,2005年1月4日由意大利得利满公司指导完成设备工艺调试,从6月开始进入试运行,经过4个多月的试运行后,各项设备运转正常。2005年9月1日,由大理市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大理市污水处理厂五家建设责任主体单位,并邀请省发改委亲临指导和州、市相关单位参加,进行了竣工验收。大理市污水处理厂主要承担大理市下关、大理两城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污水处理厂由中心控制室、化验室、机修车间、脱水车间以及行政管理5个部门组成。污水处理工艺采用普通活性污泥处理法,经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经过浓缩和脱水后直接外运处理。主要建筑物为:格栅间(粗格栅和细格栅)、沉砂池、计量渠及配水井、初级沉淀池、曝气池、二级沉淀池、污泥浓缩池、污泥回流泵房、浓缩污泥泵房、污泥提升泵房等。现阶段进入洱河南路截污干渠污水量约为8.0万m3/d,超过大理市第一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的污水处理能力5.4万m3/d约48%。(2)大理市的污水处理除大理市污水处理厂外,对市辖区内的污水采取多渠道治理。至2004年8月止,由大理庆中科技有限公司兴建了登龙河污水处理厂。登龙河污水处理厂位于下关镇登龙河下游的洱海入水口,占地2亩,主要处理位于下关镇东面的大理高新技术开发区排放的污水,处理规模为0.5万立方米/日。工程于2004年1月2日动工,同年5月1日投产运营。投资350万元,是以“建设-经营-转让”BOT登龙河污水处理厂由管理及中心控制区、预处理区、污水处理区、污泥处理区、叠水景观区(出水区)、园林景观区组成,各区既联为一体又相对独立。污水处理区位于厂区中部,建有1座八角形的主设备处理房,污水由泵房进入主设备处理房,经处理后出水进入二级处理设备,经再次处理后进入叠水景观区。污水处理工艺采用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技术的“硅藻精土处理法”。通过处理,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GB8978-96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的一级标准。污泥处理区设置于厂区东侧的主设备后地下室,主要有污泥储存室、脱水机房和污泥储运室。经脱水的污泥装袋运往硅藻土选矿厂回收优选污泥中的硅藻,再生利用。根据《大理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近期将取消现状登龙河污水处理厂。因此本工程扩建时不考虑本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污水系统现状详见“排水系统现状图”2.3.2排水现状存在的问题(1)位于大渔田的大理市污水处理厂目前的处理规模不能满足污水量的需求,雨季污水处理率更低,剩余污水由河道排入西洱河,大理市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8.0万m3/d,一期工程为5.4万m3/d,设计时预留了2.6万m3/d发展用地,随着社会的发展,现阶段进入洱河南路截污干渠污水量约为8.0万m3/d,超过大理市第一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的污水处理能力5.4万m3/d约48%,由于大保高速和320国道的建设,占用了预留用地,周边又没有可扩建用地,因此大理市污水处理厂已无法进行扩建。多余的污水通过溢流口直接排入西洱河,造成水体严重污染,因此新建污水处理厂迫在眉睫。关于原污水处理厂情况见下图:厂区平面布置图厂区现状照片(2)下关组团片区尚存在大量雨污合流管道,在雨季对洱海污染较严重,凤仪、海东等地的污水处理情况更急需改进。(3)部分工厂排放出大量含特殊矿物质和有毒物质的工业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系统,不仅对管网系统造成损害,也增加污水处理厂处理负荷,影响出水水质。(4)凤仪、海东等地的污水几乎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菠萝江、洱海,造成菠萝江目前有机污染属中度污染,毒物污染属轻污染,水质属于Ⅳ类水质。洱海总磷浓度达到0.03mg/L,已经属于富营养化水质。(5)部分己建截污干管设计流量不能满足规模增加后的污水流量,需要进行改造。(6)随着城市规模扩大,过去大量裸露的地面逐渐被道路和建筑物覆盖,城区现有的排水基础设施已愈来愈不适应发展的需要,造成大面积的排水不畅,形成积水,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城市排水工程已成为制约大理经济、特别是城市健康发展的“瓶颈”。排水工程建设要求迫切。2.3.3排水规划1、排水管网规划(1)排水分区:Ⅰ区:西洱河以北城区。范围包括大理组团及下关北片区。Ⅱ区:西洱河以南范围包括下关南片区、凤仪组团、海东组团。(2)污水管网规划1)中心城区划分为两个排水分区,Ⅰ区通过二条截污主干管将污水收集汇入洱河南路截污干渠。其中,从大理古城片区沿大丽路修建的截污干管已经形成,在兴盛路通过倒虹吸管汇入洱河南路截污干管;在大凤公路(大理至下关段)西侧新规划一条截污干管,将大凤公路西面的污水截流。Ⅱ区通过洱河南路截污干渠实现全线截流。最后各片区污水均进入环洱海截污干管,送至大鱼田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2)各片区至少通过1条污水主干管与截污干渠相连。主干管应布置在地势较低的地带,以便干管和支管的污水能自流入主干管。大理组团、下关北片区的污水总共通过5条倒虹吸管过河与洱河南路截污干渠相连。3)污水干管一般沿城市道路布置。4)污水管道的布置要尽可能避免穿越河道、铁路、地下建筑或其它障碍物。污水管道的坡降尽可能与地面坡度一致,以减少管道埋深。当管道埋深超过最大埋深时,应考虑设置污水提升泵站来减小埋深。5)污水支管的控制指标为9km/km2。6)凤仪组团沿波罗江布置污水主干管,该污水主干管埋深较大,规划在接入截污干渠之前设置污水提升泵站,使凤仪组团污水能顺利进入截污干渠。2、污水处理厂规划整个大理市城区污水均由大理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规划取消现状登龙河污水处理厂。目前位于大鱼田的大理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仅为5.4万m3/d,大鱼田已没有可供扩建的用地,大理市污水处理厂(二期)选在大鱼田下游的大沙坝,二期新建需新增用地35ha,日处理规模为28万m3/d,2025年大理市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规模达33.4万m3/d。(本工程设计规模与规划中的污水厂处理规模不一致,主要是因为设计参数取值不同所致:规划中2010年前人均综合用水指标均取419L/人·d,2020年人均综合用水指标均取477L/人·d,取值偏高;规划中2025年污水收集率取95%,处理率取100%,取值也偏高。本工程综合生活用水定额为:近期(2020年)为200L/人.d;远期210L/人.d;本工程2030年污水收集率取90%,处理率取90%。)凡排出的工业废水不满足《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的工矿企业必须在厂内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将污水单独处理达标后才能纳入城市下水道系统,统一处理。3、雨水管网规划(1)雨水管网工程以防洪治涝为首要目标,采用重力流为主的方式排除雨水。为防止初期雨水对洱海及西洱河的污染,要求初期雨水均要统一由雨水截流干渠收集,进入综合排水管渠系统进行统一排放。正在实施的洱河南路综合管网工程已将0.5年一遇的初期雨水全部截流;近期规划在洱河北路铺设一条截雨水干管,对洱河北岸的初期雨水同样进行截流,集中排入西洱河下游。(2)为防止洱海水倒灌入雨水管渠中,直接向洱海排水的雨水管渠要求设置闸门,平时关闭闸门,在发生大洪水超过截流方沟设计流量时,开启闸门。(3)下关东部、龙山以西的片区地势平缓,洱海高水位时雨水排出困难,因而在雨水出水口处规划一座雨水提升泵站。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4.1项目提出的理由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大理州政府、市政府均设在下关。大理市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一身。大理市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素有“文献名邦”之称。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均在此立国。近年来,大理的经济稳步快速增长;旅游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工业继续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商贸、保险、邮电服务业发展迅速;城市活力与日俱增;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用水量越来越大,污水排放量越来越多,污水混乱无序地自由就近排入附近受纳水体,最终汇入西洱河,对西洱河及澜沧江流域水质造成了较大影响。目前项目区有大理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的污水收集管网,大理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5.4万m³/d,随着人口的增长污水量越来越多,现有的污水厂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而且大理污水处理厂的周围由于高速公路等设施的建设,现状污水厂厂区已没有扩建的余地,无法进行扩建。因此建设新的污水处理厂将会较好的解决污水处理的问题,新建污水处理厂势在必行。2.4.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保护生态环境,满足污水处理量要求大理市污水处理厂(大鱼田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洱海截污干管工程的逐步实施为城市扩大规模提供了必要的环境保护支持。随着二水厂的修建,使得城市供水量达到10.9万立方米/日,可以满足35万人的用水需求。给水工程方面近期重点建设上关镇集镇供水厂、大理市第一、二、三水厂改造工程、大理市第六(海东)自来水厂等项目。污水处理方面近期重点建设大理市海东污水处理厂及中水回用工程、大理市上关镇集镇污水处理厂、大理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环洱海截污干渠和排水管网等项目。大理市污水处理厂原设计规模8.0万m3/d,一期工程为5.4万m3/d,预留了2.6万m3/d发展用地,随着社会的发展,现阶段进入洱河南路截污干渠污水量约为8.0万m3/d,超过大理市第一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的污水处理能力5.4万m3/d约48%,由于大保高速和320国道的建设,占用了预留用地,周边又没有可扩建用地,因此大理市污水处理厂已无法进行扩建。多余的污水通过溢流口直接排入西洱河。造成水体严重污染,因此新建污水处理厂迫在眉睫。为了改善大理市生态自然环境,实现经济持续循环发展,大理市决定新建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7.5万m3/d,使全部外排废水达标排放,彻底解决大理市水污染问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关于加强“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十二五”时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完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功能得到完善,城市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滇西中心城市建设成效显著,苍山、洱海以及海西片区保护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民生建设投入力度加大,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差距明显缩小,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有较大程度提高。无数事实已证明,正当城市化进程看似以不可阻挡之势迅猛推进之时,城市发展的内在的可持续性却往往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可持续发展包含了发展与可持续性两个概念。其中“发展”不同于传统意义中的物质财富的增加。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发展的目的在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应当以福利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为代表;与此同时,发展又会受到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生态因素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尤其生态因素的限制最为基本,因此发展必须以保护地球生命支持系统为基础。可持续包括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它们之间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因此,治理水污染,保护好城市环境,实施大理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是大理市生态持续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大理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对大理市可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3实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由于发展迅速,项目区产生的污水不能全部被处理,部分废水直接排入河中。本工程的建设不仅可以加强和改善城镇基础设施,还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符合国家提出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我国城市缺水形势严峻,水质污染严重,城市中水回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双刃剑,结合大理的经济状况、城市管网状况、工程可实施性等方面对本工程中水回用的回用方案如下:大理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采用A2O+MBR工艺,出水水质能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标准的A标准。本工程所处位置地势较低,再生水回用时可在厂区西侧预留建设用地建设回用水泵站,将再生水回用。4是大理市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衡量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与潜力,不仅要考虑经济增长的速度,还要充分考虑维持这种经济增长速度所付出的资源与环境的代价,因此需要从经济增长的指标中扣除自然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的损失。如果经济活动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际上就是在消耗有限的环境资本。因此,在生态城市建设中,需对城市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损失和资源损耗进行计算。水环境污染损失计算原则是对任何未来可能的由污染造成的死亡、疾病等成。本决定于意愿支付的货币额估计。此方法根据福利经济学的原理,能够比较全面地体现健康损害造成的福利损失,从而能真正体现污染的全部代价。迄今为止,环境污染损失的经济估算的研究工作大都集中在大气污染损失,而对于水污染的研究较少,实际上,当前水污染给人体健康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水污染损失的计算主要考虑了由于水污染导致的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副伤寒等引起的健康损失、医疗费用和误工损失,以及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所需的治理费用、城市排污管网建设费用和工业废水治理费用。根据昆明市滇池治理的经济估算,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昆明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以大理市规划区域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74.8亿元为基础进行计算,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5.9亿元。可以定性地预测,若无洱海治理项目,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会越来越大,洱海污染已成为大理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障碍之一,成为大理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最终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洱海是大理市的一颗高原明珠,是维持洱海盆地生态平衡的核心,是支撑大理市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生态基础。生态系统的崩溃造成大理市的损失将无法估量。建设污水处理厂工程,通过科学地治理,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会越来越小,将会大幅度降低大理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损失。同时,随着投入的增多其污染减小的量也越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其减小的量也越多。到洱海达到规划目标时,其经济功能将大大增强。综上所述,本工程是大理市经济发展的需要。5建设现代新大理全新发展目标的需要大理是云南省建设国际大通道的要塞之一,大理是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有机组成部分,大理是东盟经济圈重要的节点城市,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大理树立起了全新的发展目标—云南实施滇西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基地,滇西区域经济实力最强、功能最完善的都市区,云南经济的次中心之一。城市化定义为: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向城市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城市区域的扩张、生产要素向城市集中、城市自身功能的完善及社会经济生活由乡村型转向城市型等多方面的内容。城市华化水平在数量上可以用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数量转移,或者非城市人口向城市集中来界定。通常采用的指标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城市化是“内向式吸引”(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服务集聚)和“外向式扩散”(城市影响、城市传播、城市带动)等多种能力的集合,它所代表的意义和价值也是多维的和广泛的,集中体现了人类对现代的追求。不论从城市化发展的世界背景和一般规律,还是从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及趋势来看,都要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国家《“十五”城镇化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指出:我国目前排进城市化的条件已逐渐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现城市化战略。推进城市化战略将成为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中国城市发展报告》预测,到205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55%,城市人口增长到8.3—8.7亿。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04年,大理城市化有了较大发展,大理市城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综上所述,城市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城市化是城市现代化的基础。大理作为滇西开放的重要城市,要加快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建成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国际商贸旅游城市必须首先提高城市化水平。显而易见,提高大理市城市化水平,其人口将继续以较大幅度增长,经济将以10%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必将导致污染物的增加,将给已经严重污染的洱海带来更大的压力。对大理城镇区域增加的污染物总量进行收集并处理,对洱海治污和最大可能减小新的污染成为必然。所以,大理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是建设现代新大理的需要。全面提升大理市风景名胜形象的需要大理风景名胜区是1982年经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44个重点风景名胜之一,其中大理苍洱地区是大理风景名胜区的主景区。大理苍山洱海是国家级自区。苍山十九峰横列如屏,云海变幻,十八溪在两峰间奔泻,林木葱蔚,山花锦绣,有第四纪冰川遗迹,有象形如林的石峰石笋,生态环境优良。洱海素以“高原明珠”著称。海中有三岛,沿岸有四洲,水有九曲,三岛、四州、九曲景致优美,是游览洱海、休闲度假的好地方。洱海与苍山相依,“苍山雪照洱海月”,成为苍洱景观秀丽清明的著名写照。白族的民居建筑是白族文化艺术的荟萃之作,以明快活泼的建筑艺术形象,协调自然的环境气氛和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成为大理地区的重要景观。近几年来大理市制定了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洱海及苍山得到了全面有效的保护,城市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完美画面初步展现在世人面前,大理市也由此获得了“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的称号,城市形象得到了提升。随着大理市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增加,大理市城镇基础设施显得相对滞后,虽主城区建成了一定规模的排水系统,但现有的排水基础设施还满足不了城市发展的需要,影响城市文明的形象,要把大理建设成具有国际知明度的著名旅游胜地,必需要改善城市形象,改变目前的“脏、乱、差”现象。大理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的建设非常重要,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需要。改善河流水体水质的需要大理市地处金沙江、澜沧江、红河分水岭地带,属澜沧江水系。地貌和山脉走向明显受构造线和断层控制,造就了西高东低和以洱海为中心、高度向四周递增的层状地貌结构。水系汇集洱海,由西南方向经西洱河出境,与漾濞江汇合注入澜沧江,其径流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8.75%,其余1.25%的径流面积,由东南方向经弥渡县注入红河水系。水资源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由于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大理坝区为多雨区,年均降水1078.9毫米;洱海以南的凤仪、下关一带为中雨区,年均降水850~950毫米;洱海以东和洱海水域为少雨区,年均降水650~85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5~8月的汛期,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7%。境内降水受海拔高度严格控制,海拔每增高米,海西增加降水36.1毫米,海东增加23.0毫米,如海西海拔2900米的花甸坝,年均降水1846.4毫米。市域雨热同季,且多为夜雨或晨雨。降水以降雨为主,1980~1990年的10年内,坝区有4次降雪,最大雪深为1983年12月28~29日的22厘米。地表水的时空分布受降水和地质等条件的影响,呈不均衡性,以洱海为中心,每平方千米年产水量:海西片69~89万立方米,海南的下关片70.6万立方米,海南的凤仪片38.3万立方米,海东片26.2万立方米。洱海海面蒸发量,经测算每平方千米耗水23.6万立方米,超过了降水补给量,致使径流量呈负值,但由于洱源县补给充足,仍能保持26亿立方米的库容,是市内最大的蓄水区。据1986年水资源调查,1980年农业耗水量1.68亿立方米,工业耗水量0.11亿立方米,城乡饮用及育林用水0.07亿立方米,扣除巍山县的水量0.32亿立方米,有9.82亿立方米的水量储入洱海。洱海水在控制水位以上的水量,除供西洱河梯级电站发电外,其余排出州外。境内有河流100余条,除西洱河外,其它主要溪河有25条,全部发源于大理盆地四周山麓并流入洱海。西洱河是洱海唯一的自然泄水河流,东连洱海,西向流入澜沧江,全长23千米,总落差660米,西洱河四级发电站是市内主要的电源。另外还有波罗江,发源于定西岭,向北经凤仪坝由满江邑入洱海,是凤仪片主要干河道和灌溉水渠,全长18.5千米,宽约15米,径流面积297.13平方千米,流量为每秒0.26立方米。洱海属深水型湖泊,集工农业用水、饮用水、航运、渔业养殖、发电、调节气候多种功能于一体。由于流域内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的增加,特别是流域面源污染的加重,目前洱海主要入湖河流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总体上已不能满足Ⅱ类水体功能要求,特别是洱海北部上游来水携带的大量污染物是制约洱海水质改善的关键因素,导致洱海中主要水质污染指标浓度呈逐年缓慢上升的趋势,目前处于中富营养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城市污水主要受纳水体的西洱河污染严重,水质总体上已不能满足规定的Ⅲ类和Ⅳ类水体功能要求。根据《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条例》,洱海水质保护按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执行。湖水无色、无味、平均透明度为4米,属重碳酸钙镁型淡水。据1992~2001年洱海水质监测分析,除1999和2000年水质类别为Ⅲ级外,其余为Ⅰ~Ⅱ级,1999年出现有机轻污染,其余为较清洁级,毒物污染为清洁级,水质综合评价为清洁级。年份1992199319941995
表4-1洱海1992~2001年水质评价结果水质类别有机评价毒物评价Ⅱ较清洁较清洁Ⅰ较清洁清洁Ⅱ较清洁清洁Ⅱ较清洁清洁1996Ⅱ较清洁清洁1997Ⅱ较清洁清洁1998Ⅱ较清洁清洁1999Ⅲ轻污染清洁2000Ⅲ较清洁清洁2001Ⅱ较清洁清洁从1992~2001年10年水质评价结果表中可以看出,10年均出现超标的项目有溶解氧,有8年均出现超标的项目有生化需氧量,有5年以上均出现超标的项目有非离子氨、总氮、总磷,5年以上均出现的超标项目中,主要是营养盐和有机物,说明洱海水质污染主要是营养物质和有机污染。从1992~2001年洱海各点平均值中,1992~1999年和2001年洱海各测点平均值均未出现超标项目,能满足水质功能要求。2000年各点平均值中,总磷、总氮均超标。总磷在24个监测点中,超标点为24个,占监测点的100%,在总磷超标点中,Ⅲ类水有12(占52.2%)个,主要集中在洱海北区,Ⅳ类水有11个(占47.8%),主要集中于洱海中部和南部。总磷、总氮在区域分布上由北至南递增,南部明显高于北部,局部湖湾已达到富营养化,少数点已经接近富营养化水平。湖泊富营养化是湖泊水体接纳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物,使藻类以及其他水生生物过量繁殖,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含量减少,造成湖泊水质恶化,加速湖泊老化,从而使湖泊生态系统和水功能受到损害和破坏。严重的发生水华,给水资源的利用,如饮用、工农业用水、水产养殖、旅游及水上运输等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保护洱海流域,大理市排水工程以治理洱海流域水污染、控制洱海富营养化、生态修复及洱海湖泊管理为核心。排水工程总体建设方案应从流域治理出发,以保护洱海生态,保障洱海流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采取污染源控制、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和洱海湖泊管理对策相结合的原则,以洱海流域环境资源最佳利用量和环境最佳负载量为评价标准,依靠科技进步,达到修复和保持洱海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的最终目的。迫切需要对排入西洱河的污水水质进行控制,防治水质继续恶化。西洱河的水流最终汇入湄公河,湄公河是亚洲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中国境内段称为澜沧江,全长4880公里,流域总面积81万平方公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总面积23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46亿,包含中国云南省及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5国,大湄公河次区域历史悠久,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市场广阔、是连接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地区的陆路桥梁,地理位置十分显要。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提出了在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10十l”自由贸易区)的目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先行建设大湄公河流域次区域经济区。根据《促进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发展五年计划》,未来次区域将主要构筑昆(明)河(内)、昆(明)曼(谷)和昆(明)仰(光)三大经济走廊,其中大理市作为云南省的“桥头堡”,就位于昆仰经济走廊和昆曼经济走廊上,将在次区域合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云南省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桥头堡,昆曼经济走廊和昆仰经济走廊重要的节点城市,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是大理市发展的重要的外向型经济的窗口和能源和资源供给基地。大理市应加强与澜沧江——湄公河水体的保护,严格控制流域内的污水排放,确保更好的发挥澜沧江-湄公河的重要经济和社会作用。大理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使得CODcr减排8212.5吨/年、BOD5减3558.75吨/年、氨氮减排684.4吨/年、总磷减排95.8吨/年。综上所述,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是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大理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是非常迫切的。建设大理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是一个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重大举措,这对于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城市概况大理市位于云南省滇西中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偏东,东经99°58'—100°27',北纬25°25'—25°58'之间,东距省会昆明市398公里,西离中缅边境的瑞丽市580公里。大理市属高原盆地地形,总的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四周高、中间低。大理市下辖下关城区、大理古城城区及凤仪城区。城区西面是横断山脉南端的点苍山群,海拔在3074~4122米之间,坝区海拔在1966~2100米之间。大理市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风光秀美,民族风情独特,是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身的风景旅游胜地,大理的“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四景是其自然环境的浓缩和真实写照。大理市在古代就是我国西南部的重要城市,现今是滇西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滇西地区的中心城市,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与国际接轨的风景旅游城市。3.1地理位置及地区简况地区简况: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有文献名邦之称,是集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于一体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祖国内地从陆上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重要交通枢纽。大理市位于滇西中部,东与宾川县、祥云县相连,南与巍山县、大理市毗邻,西与漾濞县连接,北与洱源县接壤。市府所在地下关距省会昆明338公里。全市行政辖有11镇1乡,土地总面积为1815平方公里,2008年末居住有汉、白、苗、回、傈僳等多个世居民族,户籍人口约为61.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为35万人,下关约为29万人,大理古城约为2.6万人,其他城镇人口约为3.4万人。常住人口64.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约39万人,下关约为32.60万人,大理古城约为2.9万人,其他城镇人口3.6万人(见国家统计局云南省大理城调队调查数据,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本地半年及以上的人口,含农村人口居住在城市或城镇的人口)。3.2城市社会经济概况1历史沿革公元前109年,西汉武帝在洱海区域设叶榆县,隶属益州郡,大理自此设县。公元七世纪,在洱海地区出现了六个较大的民族部落-“六诏”。公元738年,在唐朝的支持下,蒙舍诏王皮罗阁统一六诏,建设南诏国,定都太和城(今太和村西),被唐册封为云南王。公元779年,南诏迁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西)。公元902年南诏灭亡后,建立的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和大义宁国几个短暂王朝,以及公元907年始建的大理国,皆以羊苴咩城为国都。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蒙古军队灭大理国,设大理都元帅府。公元1274年,元朝设云南行省于中庆(今昆明市),改大理为路。明朝初年,设大理路为大理府,置府治于太和县。清承明制,设太和县为大理府,所属州县未变。公元1913年,国民政府改大理府、太和县为大理县。公元1949年,大理解放,人民政府设大理专员公署,辖大理县。1951年成立下关市,为大理专署和市政府所在地。此前,下关为分属大理县和凤仪县的小镇,1956年成立大理白族自治州,州人民政府设在下关。1958年将下关市和大理、凤仪、漾濞四县合并成立大理市,1960年底撤销大理市,恢复大理县、下关市、漾濞县建制,原凤仪县划归大理县。1983年下关市和大理县合并成立大理市,现辖下关、大理、凤仪、喜洲、海东、挖色、湾桥、银桥、七里桥等九个建制镇和太邑乡及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省级旅游渡假区。大理市历史悠久,汉代大理就与中原和印度有往来,是四川通往印度的“蜀身毒道”中转站。历史上一直是滇西的物资贸易集散中心,起源于唐代永徽年间的“三月大市”一直沿袭至今成为著名的三月街,现已定为大理州民族节,是滇西商贸、文艺、体育盛会,街期赶集人数达百万人次。大理市是首批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苍山、洱海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众多珍贵的历史遗产和一大批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然景观一向有“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的口碑流传。巍峨挺拔的苍山、碧波荡漾的洱海、保护完好的古城、极具特色的白族民居、神奇迷人的古塔寺观和独特奇异的民族风情,吸引着无数旅游观光的中外游客。大理市境内同时居住有白、汉、彝、藏、傈僳等38个民族。是一个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行政区划根据大理市环境条件、城市现状、今后发展趋势和生产力布局的需要,按“三城九镇”和一个工业区的格局,布局成环湖串珠式的城市体系。1)、下关城区(含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关是大理州及大理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滇西交通枢纽及商贸中心,是以发展商业贸易、饮食服务、金融、信息为主的城区,工业以轻纺、食品加工及其它轻型工业为主。2)、大理城区(含省级旅游度假区)大理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大理风景名胜中心景区的服务基地,是以发展旅游、商饮服务、轻手工业、工艺美术和食品加工为主的城区,也是大理州、市发展教育、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基地。3)、凤仪城区凤仪城区是面向滇西的仓储区、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是以发展建材、机械、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基地,大理飞机场和大理火车货运站即建在该区。3.3社会经济及市政基础设施1社会经济在云南省17个设市城市中,大理市是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的先进地区之一。通过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经济建设,大理市经济、城市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飞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16.32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4.933亿元,第二产业110.513亿元,第三产业90.876亿元。具有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工业生产水平相对较高,商业繁荣、旅游业发达等优势。在下关城区设有经济开发区,分商贸、仓储、工业三个片区,总规划面积12.6平方公里。在大理城区设有旅游渡假区,分山麓、湖滨两个片区,总规划面积9.6平方公里,现都已全面启动。辖区内有大专院校3所,中等专业学校7所,普通中学35所、小学122所,每10万人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2036人,教育工作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曾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科技先进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如何备考商务礼仪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质量提升案例分析技巧试题及答案
- 智能控制器检修-智能控制器检修(热工装置)
- 酒店市场竞争分析框架试题及答案
- Adobe设计师考试中个人能力提升的路径试题及答案
- 纺织机械行业职能解析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质量工程师考试解题流程分享试题及答案
- 酒店创新人才招聘策略试题及答案
- 焊接项目经济评估试题及答案
- 纺织机械智能化发展的现状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17版通信工程概预算定额库
- 工程安全质量问题罚款通知单
- 区级综合医院关于落实区领导干部医疗保健工作实施方案
- 颜色标准LAB值对照表
- 幼儿园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课件
- 住宅项目开盘前工作倒排表
- 虾苗购销合同模板
- 功能饮料项目投资计划书(模板范文)
- 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易错题练习
- 储气罐年度检验报告
- 财产保全申请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