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产业发展规划(最新)_第1页
脱贫产业发展规划(最新)_第2页
脱贫产业发展规划(最新)_第3页
脱贫产业发展规划(最新)_第4页
脱贫产业发展规划(最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脱贫产业发展规划为认真实施产业扶贫,切实增加贫困户收入,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依据《X县脱贫攻坚规划》,结合县情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以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为指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规划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以投入为保障,以“三变”为途径,不断深化“三带一创”,探索实践“支部+三变+集体经济+贫困户”产业精准脱贫新模式,大力发展“一县一业”,积极发展“一村一品”,着力推进“一主两副”脱贫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培育一批产业龙头企业,建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带动辐射效应明显、有利于群众持续增收的脱贫产业园区(基地),确保脱贫产业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全覆盖,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确保X年与全省全国同步够格迈入小康。二、基本原则(一)政府主导,行政推动围绕脱贫主导产业规划布局,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集中资源、资金、人力,在政策扶持及资金投入上向脱贫产业倾斜,强力推进脱贫产业发展。(二)因地制宜,规模发展坚持立足长远、长短结合及因地制宜、因户制宜、人业相适、规模发展的原则,结合X三大流域自然资源、地理气候等实际,科学合理布局,集中连片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实现脱贫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三)龙头带动,市场运作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以市场为导向,多方引进龙头企业,注重培育合作社、经营大户等经营主体,利用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广泛参与,发展脱贫产业。(四)科技支撑,打造品牌积极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引领指导贫困村科技创新创业,帮助企业技术创新,以科技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依托资源及生态优势,着力打造X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五)群众参与,增收脱贫大力开展精神脱贫教育及农民专业技术培训,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内生动力,深化“三带一创”,采取“支部+三变+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尽可能地将贫困户联结到产业链上,保证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增收脱贫。三、总体目标坚持立足长远、长短结合的原则,长产业一主两副,短平快项目多点支撑。一主,即木耳;两副,即林下经济(中药材)、乡村旅游(花卉)。集中力量扶持贫困村和贫困户集中发展木耳(香菇)、林下经济(中药材)、乡村旅游(花卉)等产业,实现有劳动能力脱贫户的产业扶持全覆盖。以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等要素有效利用为纽带,以土地股份合作为主要经营形式,大力发展脱贫产业,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确保到X年,全县51个贫困村摘帽,带动全县10782户、32404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四、重点任务县发展木耳,重点在XX、XX、XX至X、XX至X四大区域,形成菌包生产、基地栽植、包装加工、品牌营销全产业链,做大唱响力木耳”地理标识品牌。三条流域产业布局各有侧重:X河流域侧重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集群,X河流域侧重发展林下经济、旅游产品开发,X河流域侧重发展花卉、中药材。实行县抓龙头企业、镇抓产业基地、村抓产业园区、户有产业项目,到“X”末,全县产业面积超万亩,镇产业基地超千亩,户均产业面积超1亩。(一)乂木耳发展目标。聚力打造木耳产业,X年实现“5153”目标,即:发展地栽木耳示范栽植5000亩X年产量5000吨,实现产值3亿元,使全县所有贫困户都捆绑到木耳产业链中。力争到X年末,全县木耳年产值超过10亿元。2.发展重点。以X镇X现代农业休闲园区木耳小镇为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县木耳产业发展,建设X、X、X、X等4个木耳示范镇,建设X镇X、X、X,X镇X,X镇X、X,X镇X,X镇X、X、X、X,X镇X、X,X镇X、X等15个木耳示范村,示范镇栽植面积不低于300亩、年生产规模达到500万袋以上,示范村栽植面积不低于50亩、年生产规模达到100万袋以上。3.配套建设。扶持木耳经营主体,建设X社区、X村、X村、X社区、X村5个分别年产X万袋菌包生产基地,引进木耳深加工生产线5条,开发木耳系列加工新产品10种以上。新建木耳产品销售中心和木耳展览馆。开发木耳宴和木耳菜系,新建木耳主题休闲农庄。(二)乡村旅游1.发展目标。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为契机,加快培育一批生态环境优良、特色产业突出、旅游配套健全、旅游服务规范、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到X年全县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8个,年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000万人以上,总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乡村旅游人均净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吸纳带动从业人员占乡村劳动力30%以上,乡村旅游带动本地农产品及旅游商品销售10亿元以上。2.发展重点(1)乡村旅游。依据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历史文化背景等条件,依托现有A级景区,对我县乡村旅游总体布局为三大旅游带:一是X河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带;二是乂河X文化体验乡村旅游带;三是X河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带。全县依托优势资源构建乡村旅游功能区,形成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并以此产生旅游的集聚、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推动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X河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带:该流域以乂国家森林公园、X溶洞群、X古道景区带动点,形成一批生态旅游、乡村地产、康体养生和特色美食为主题的山水画廊,注重打造农家乐集群、高端民宿、土特产门店,逐步把X村建设成X美丽乡村,形成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环境优雅的X河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带。——X河X文化体验乡村旅游带:该流域以老村古镇、采冶工艺、手工作坊、田园牧歌、民俗文化为核心,打造古镇风情、小农经济、特色饮食和现代工业相融合的旅游新业态。逐步把X村等建设成X美丽乡村,形成富有X特色文化体验区。——X河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带:该流域以农业休闲、庄园度假为主要功能,构建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农旅产业体系,打造一批特色庄园、采摘园、垂钓园、旅游步道、自驾游营地等特色旅游产品。逐步形成X村、X村为连接带,游客参与生活体验的特色农业休闲区。(2)三产服务业。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基础,鼓励乡村旅游带大力发展以农家乐、民宿、汽车营地、垂钓园、体验园、采摘园、开心农场、民俗展示为重点的三产服务业,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服务水平,支撑乡村旅游带的尽快建成,特别是支持乂镇乂村至X镇XX之间的快速发展,带动北线发展,促进脱贫攻坚。(三)林下经济(中药材).发展目标。在“九分山”上做文章,探索林菌、林药、林养等立体高效“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到X年全县核桃面积发展到33万亩,林下经济20万亩,年产值突破4亿元。以中药科技为支撑,以中药农业为基础,以中药工业为先导,以中医养老养生为辅助,以中药销售为纽带,大力发展大宗道地药材,确保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建设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2500亩,实施野生木本药材抚育2万亩,中药材总产量达到10万吨,中药材产业总产值10亿元。.发展重点(1)核桃+中药材。全县规划核桃套种中药材经济基地建设15万亩,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区域化的要求,在林下种植耐荫药用植物,重点培育X镇规模化种植千亩连翘;X镇、X镇规模化种植千亩菊花;X镇种植千亩白术(玄参);X镇规模化种植千亩苍术。一抓药源基地规范化规模化建设。建成以“五大商药”为主的规范化种植基地。在抓好3万亩药源基地建设的同时,抓好2500亩示范基地建设。二抓中药加工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X药业有限公司中药材饮片加工,发展中药材中间体提取,补齐中药产业链。加快中药材仓储、物流、网上交易平台建设,依托X特产网、逛街网、X信息网等新兴电子商务网络,开拓销售渠道,完善现代中药加工、流通体系建设。三抓中药文化建设。在X至X、X至X、X至X、X至X、X至X公路两侧建设5条中草药花卉旅游观光长廊,打造药膳农家乐集群,开发药枕、药茶、药饮、药包等养生养老的保健品和饮品,丰富旅游产品,增加旅游服务项目,进一步提升X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到X年,年中药材产量达到2400吨,产值3360万元。(2)核桃+红豆杉。通过新建核桃标准园、标准化管理、实施品种改良提纯,在品种选择上,规模建园以辽核、香岭、中林三大早实品系为主,“四旁”栽植以西洛1、3号晚实品种和本县优树品种为主,实行区域化、规模化栽植,一个自然流域重点发展1个品种,在核桃林未郁闭前和林缘、林荫及林下空地培植红豆杉。全县红豆杉林下栽植1000万株,建成核桃+红豆杉基地5万亩。建成集种苗生产供应,深加工产业、生态旅游、养生养老为一体的红豆杉产业园区。达到年育红豆杉种苗200万株,生产枝叶原料1700吨,红豆杉产品总产值突破3亿元。(四)产业项目.电子商务(1)发展目标。大力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实施“1138”工程,到X年,全县电商年交易额突破15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网络零售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超过10%以上,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和60%以上的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形成规模适度配套健全产业链完备的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吸纳从业人员1.2万人,健全内外畅通的公共电商服务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2)发展重点。按照“一园三区,多点覆盖”的电子商务布局规划,形成以X电子商务产业园及“生态旅游”、“现代医药”、“特色农林产品”三个应用基地为载体,全县镇、村、企、农户多点覆盖的电子商务发展格局。——一园三区:建成X电子商务产业园,打造以乂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以盘龙生态产业园为代表的现代医药、以X等农业园区为代表的特色农林产品三个特色产业电商示范基地,形成“X”生态旅游和绿色产品电子商务产业聚集群。——多点覆盖:鼓励引导各镇、村、企、农户结合本地块状特色经济,建设以县城为中心、以小城镇为支撑、以中心村为依托的电子商务流通体系,以X河、X河、X河为轴线,X河流域重点发展现代医药和生态旅游产业,X河流域重点发展矿产冶金产业,X河流域和其他流域的纵深地带重点发展绿色农产品产业,力争形成全县多点覆盖的电子商务发展新格局。.光伏发电(1)发展目标。以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为重点,以村级光伏扶贫电站为主要建设模式,“X”期间,建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20个、8000千瓦,建设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2个,带动X余户贫困户增收脱贫。(2)发展重点。重点在X、X、X、X、X等镇建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单个村级光伏电站容量控制在300千瓦左右。按照政府投资入股、按股分成的资产收益模式,在X镇、X镇建设2个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总收益户数与总建设规模的配比关系为村级电站每户对应5—7千瓦,集中式电站每户对应25—30千瓦。.生态鸡(1)发展目标。实施千万只生态鸡示范县项目,在全县建设生态鸡养殖示范镇7个、示范村25个,发展养殖大户6000户。全县生态鸡养殖规模达到1000万只,年产值达到9亿元。(2)发展重点。一是建设种鸡选育场2个,重点建立土鸡祖代种群,培育品性稳定且适应X生态环境条件的X生态鸡品种,争取列入国家和省级名录;二是建设大型鸡苗孵化场3个,年孵化量达到800万只以上,确保全县土鸡发展需求;三是发展养殖龙头企业10个,每个企业养殖规模在10万只以上;四是发展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每个合作社养殖土鸡3万只以上;五是农户生态散养总量达到400万只以上。(3)配套建设。发展生态鸡加工企业3个,扶持壮大X科技公司、X野山两个土鸡研发公司,X畜牧良种场X土鸡孵化场、XX生态农业公司、X农庄三个龙头企业。引进生态鸡宰杀加工生产线2条,建设生态鸡加工基地,年加工土鸡700万只。配套建设适度规模的饲料加工企业2个,确保养鸡饲料供应。.构树种植(1)发展目标。总投资5000万元,新建年育苗500万株基地1个,在全县种植构树1万亩,建设青储饲料加工厂1座,构建完善的构树育苗种植、饲料加工、有机养殖、构树产品为一体的构树产业体系,带动项目区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2)发展重点。以X镇为重点,在X河流域打造万亩构树种植基地,在X镇X等村种植4000亩,X镇X等村种植3000亩,X镇X、X、X、X等村种植3000亩,在X镇建设构树饲料加工厂,构树青储饲料供应全县专业村养殖黑猪、土鸡,着力培育“构树猪”、“构树鸡”产业链条,带动全县畜牧业发展,打造X有机特色农产品品牌。.花卉(1)发展目标。到“X”末,全县发展X鲜切花基地5000亩,年产鲜切花5000万枝(盆),年产值达到5100万元。(2)发展重点。以X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山城美农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为平台,以XX公司为龙头,带动全县发展X鲜切花基地5000亩,通过订单生产、吸收用工等形式带动贫困户500户,户均增收5000元。建设种苗、鲜花储藏库X立方米,引进永生花加工生产线一条,开发永生花系列产品。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X县脱贫产业发展在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县产业脱贫办公室(农业局)具体负责,统筹抓好各类脱贫产业发展工作。各产业主管部门主要领导要对本行业脱贫产业发展负总责,要确定分管领导和业务股室,专项负责脱贫产业发展。各镇办要把产业脱贫作为村摘帽、户脱贫的主要措施,党政一把手要把脱贫产业发展亲自拿在手上,亲自安排自部署、亲自督促落实,并确定专人负责脱贫产业发展工作,全力确保脱贫攻坚各类产业发展工作落到实处。(二)创新推进机制脱贫产业要在县总体规划指导下发展,县抓产业核心示范区,镇办抓产业基地,村抓产业园区,实现镇办有产业基地、村村有产业园区、户户有产业项目。各联镇包村县级领导、各镇办党政主要负责人、“十办两组”主要负责人要结合包抓脱贫攻坚示范村建设,每人至少包抓一个产业示范园区或产业基地,示范引领全县脱贫产业发展。要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强力推进“支部+三变+集体经济+贫困户”产业精准脱贫模式,在支部引领下,清算盘活农村土地、林山等资源资产,合理吸纳各类资金,引导群众科学量化折股,以“三变”改革促进脱贫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建立脱贫产业发展通报评比机制,每月通报脱贫产业进展情况,并进行评比排名,纳入季度、年度考核内容,以强有力的机制推进脱贫产业快速发展。(三)整合生产要素要围绕全县脱贫产业规划,科学合理整合农村资源、各类资金、创业人才等生产要素,集中资源、资金和人力,做大做强脱贫产业。各镇办要集中土地资源,将脱贫产业布局区域土地资源通过“三变”集中到一起,采取连片入股形式将土地集中到村集体经济组织,由龙头企业承载,统筹发展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前三年农户保底土地优先股分红(租金)县级承担。财政投入到农业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在符合资金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均可量化到村集体和贫困户,集中财力发展壮大脱贫产业。同时,要充分考虑农村能人、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通过协商或评估折价入股经营主体,多渠道整合生产要素发展脱贫产业。(四)加大支持力度严格落实中省财政扶贫资金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并用活用好中省专项扶贫资金、各类行业扶贫资金,科学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县级足额配套专项扶贫资金,将中省专项扶贫资金及县财政配套扶贫资金优先安排脱贫产业发展。各金融机构要加大“产业贷”的发放力度,充分利用贫困户“农户贷”资金,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