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之羁旅思乡诗专练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1页
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之羁旅思乡诗专练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2页
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之羁旅思乡诗专练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3页
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之羁旅思乡诗专练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4页
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之羁旅思乡诗专练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之羁旅思乡诗专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届高考考点:高考古诗词表现手法——羁旅思乡诗突破性训练

考点:

1.戎昱《桂州腊夜》

2.柳永《八声甘州》

3.欧阳修《青玉案》

4.赵嘏《长安晚秋》

5.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6.赵长卿《阮郎归客中见梅》

【考点研究】

一、诗歌的技巧

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

序号 类型 解析

1 描写手法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

2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

3 表现手法 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答题步骤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广义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表现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三、诗歌表现手法技巧答题步骤

1.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

2.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④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四、用典的好处

1.用典的首要目的是增强说服力;

2.用典含蓄,秃婉抒情;

3.运用典故,还可以使语言典雅精炼。

【考题对接】

一、戎昱《桂州腊夜》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尽”“万里赊”写出乡思的绵长与故乡的遥远,“仍”透露出不得已滞留他乡的无奈与凄凉。

B.颈联中清晓号角的悲凉声音,昏黄的孤灯,时而掉落的灯花,暗示主人公长夜难眠,凄凉寂寞。

C.尾联与首联相呼应,从时空的角度,突出离家之久、漂泊之远,从而点出岁暮不得归的原因。

D.全诗写除夕之夜诗人由坐到睡,由睡至梦,由梦至醒的过程,全诗直白晓畅,而又深情绵邈。

2.请简要鉴赏颔联两句的艺术手法。

一、戎昱《桂州腊夜》【答案】

1.D【解析】D.“直白晓畅”有误,应为“含蓄隽永”。雪落竹林的凄清音响,回归故里的断续寒梦,清晓号角的悲凉声音,以及昏黄孤灯的断碎余烬,都暗示出主人公长夜难眠、悲凉落寞、为思乡情怀所困的情景,表现了这首诗含蓄隽永、深情绵邈的艺术风格。

2.①以动衬静。深夜雪落在竹子上的声音十分清晰,反衬环境的寂静,表现诗人的孤独。②虚实结合。上句实写,醒时所听之境,下句虚写,梦中家乡。③寓情于景。用雪声、悲凉的梦境表现远离家乡的孤寂凄清。

【解析】颔联“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意思为:雪花飒飒作响偏落竹林旁,凄寒之夜几番梦回总关家。此联写三更以后诗人凄然入睡,可是睡不安稳,进入了一种时梦时醒的朦胧境地。前句说醒,是写实;后句说梦,是写虚,虚实结合。

“雪声偏傍竹”,雪飘落在竹林上,借着风传进一阵阵飒飒的声响,反衬环境的寂静,表现诗人的孤独。

飒飒的雪响在不能成眠的人听来,感到孤方凄清。这把南寂寒夜的环境气氛渲染得很足。那个“偏”字,更细致地刻画出愁人对这种声响所特有的心灵感受,似有怨恼而又无可奈何。“寒梦不离家”,在断断续续的梦中,总是梦到家里的情景。在“梦”之前冠一“寒”字,不仅说明是寒夜做的梦,而且反映了诗人心理上的“寒”,使“梦”带上了悄怆的感情色彩。诗人寓情于景,用雪声、悲凉的梦境表现远离家乡的孤寂凄清。

【注释】

桂州:唐代州名,治今广西桂林。腊夜:除夕之夜。

赊:遥远。

傍:靠。这里指雪花飘落。

角:号角。分:区分。漏:漏壶。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简称“漏”。

碎花:喻指灯花。

骠(piào)骑:飞骑,也用作古代将军的名号。这里指作者的主帅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

【译文】

除夕守岁一直坐到三更尽,回乡之路远隔万里长路狭。

雪花飒飒作响偏落竹林旁,凄寒之夜几番梦回总关家。

破晓的号角替代残夜漏声,孤灯将要燃尽掉落碎芯花。

这两年离家在外跟随骠骑,艰辛劳苦岁暮还滞留天涯。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离乡万里,腊夜怀乡思归之情。尾联与首联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

开头两句写除夕守岁,直坐到三更已尽。这是诗人在离乡万里,思归无计的处境中独坐到半夜的。一个“尽”字,一个“赊”字,对照写出了乡思的绵长,故乡的遥远。一个“仍”字,又透露出不得已而滞留他乡的凄凉心境。

三四两句写三更以后诗人凄然入睡,可是睡不安稳,进入了一种时梦时醒的朦胧境地。前句说醒,后句说睡。“雪声偏傍竹”,雪飘落在竹林上,借着风传进一阵阵飒飒的声响,在不能成眠的人听来,就特别感到孤方凄清。这把南寂寒夜的环境气氛渲染得很足。那个“偏”字,更细致地刻画出愁人对这种声响所特有的心灵感受,似有怨恼而又无可奈何。“寒梦不离家”,在断断续续的梦中,总是梦到家里的情景。在“梦”之前冠一“寒”字,不仅说明是寒夜做的梦,而且反映了诗人心理上的“寒”,就使“梦”带上了悄怆的感情色彩。

五六句叙时断时续的梦大醒以后再不能入睡时的情形。“晓角分残漏”。写所闻。古代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残漏指夜将残尽时的更鼓声。天亮后号角一响,更鼓声歇,表明长夜过去,清晨来临。“分”,是以听觉上的不同,反映时间上的划分,透露了诗人梦断以后闻角声以前,一直眼睁睁地躺在床上耳闻更声,其凄苦之情可知。“孤灯落碎花”写所见,青灯照壁,诗人长时间地望着那盏孤零零的昏暗油灯掉落着断碎的灯花。“孤”字既表现了诗人环境的冷清,也反映了他主观感受上的寂寞。此联通过一闻一见,把作者的乡思表现得含而不露,情在词外。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最后一联和首联相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收结全诗。骠骑,是骠骑将军的简称,汉代名将霍去病曾官至骠骑将军,此处借指戎昱的主帅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这首诗写了除夕之夜由坐至睡、由睡至梦、由梦至醒的过程,对诗中所表现的乡愁并没有说破,可是不点自明。特别是中间两联,以渲染环境气氛,来衬托诗人的心境,艺术效果很强。那雪落竹林的凄清音响,回归故里的断续寒梦,清晓号角的悲凉声音,以及昏黄孤灯的断碎余烬,都暗示出主人公长夜难眠、悲凉落寞、为思乡情怀所困的情景,表现了这首诗含蓄隽永、深情绵邈的艺术风格。

二、柳永《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①,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②知我,倚栏杆处,正恁③凝愁!

【注释】①颙(yóng)望:抬头凝望。②争:怎。③恁(nèn):如此。

1.下列对这首词上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展现出凭栏极目远眺的意境:天已黄昏,潇潇细雨洒遍江天,秋色明静澄澈。

B.“渐”一字把读者带入另一个意境,一场秋雨一场寒,词意由清秋渐渐过渡到了暮秋。

C.“红衰翠减”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闺中人望眼欲穿憔悴寂寞的神态。

D.“物华休”与“长江水”的描写,寄寓着词人对短暂与永恒、变与不变之哲理思考。

2.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分析。

二、柳永《八声甘州》【答案】

1.C【解析】C.“‘红衰翠减’运用比喻修辞手法”错误,“红”代指花,“绿”代指叶,是运用借代手法。

2.(1)思想情感:下片抒发了词人的思归(思乡思亲)之情。(2)如何抒发(考查抒情手法):①直抒胸臆,“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直接抒发了词人的思归之情。②虚写(或对面落笔写法),“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词人想象故乡的闺中人也应该是每日登楼远望,企盼“我”归来,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思归之情。

【解析】思想感情根据“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可知,词人表达的正是思乡之情。

表达方式,“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一句,直接点出自己有“归思”,是直接抒情。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句,词人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灵动,可见佳人日日遥望期盼,更反映出思念之深。这种写法叫做对写法,也称对面落笔,明明是自己思念对方,却推想是对方思念自己,从而让双方思念之情叠加,强化丰富思归的情感意蕴。

【注释】

潇潇:风雨之声。

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

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霜风,秋风。

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是处,到处。红,翠,指代花草树木。

苒(rǎn)苒:渐渐。

渺邈:遥远。

淹留:久留。

颙(yóng)望:抬头远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争:怎。

恁(nèn):如此。凝愁:忧愁凝结不解。

【译文】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着佳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思念着我,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赏析】

此词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全词景中有情,情中带景。上片于壮丽的秋景之中含有凄凉伤感之柔情,下片于缠绵的离情中带有伤感之景,前后情景交相辉映。上片写观景,虽未点明登楼而登楼之意自明;下片于“依栏杆处”再点登楼,起到了首尾呼应作用。笔法之高妙,于此可见,作者不愧为慢词的奠基人。

三、欧阳修《青玉案》

青玉案

欧阳修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三、欧阳修《青玉案》【答案】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暮春伤逝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上片叹春日之迟暮,春光不能留驻,引出个人的伤感。下片通过叙述在长安“买花载酒”想起在家乡桃李,直抒胸臆,强化思乡和思亲之情。

【解析】“一年春事都来几?”词人开篇即提出疑问:一年的春光算来能占几分,然后自问自答:“早过了、三之二。”三分春色,早已过去三分之二,不仅是惜春、恋春,更是伤春。

“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在让人赏心悦目的春景中的人,却是“人憔悴”。这几句好似一组慢镜头,先是穿过庭院,再掀开帘幕,但见一个憔悴之人。词人因赏花伤春联想到时光流逝红颜憔悴,因而触动自己的怀人思归之情。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将在长安买花与家乡的山李进行对照,长安买的花比不上家乡的桃李,直接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和思念之情。

2.寓情于景,以“绿暗红嫣”暗示春已到头,转眼就将是红衰翠减,流露出了几分伤感之情;对比,将“长安买花”与“家山桃李”对照、比较,突出对家乡与家人的深情与爱重;直抒胸臆,用“有个人憔悴”直接表达了春日远去,时光流逝,青春年华不在的伤感之情,“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三句直接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浓浓思念之情。

【解析】“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意思是绿的墨绿、红的艳红,还是让人赏心悦目,更不要说绿杨满庭院、暖风穿帘幕了,但我却独自憔悴。这里用“有个人憔悴”直接表达了自己对春日远去,时光流逝,青春年华不在的伤感之情。

“绿暗红嫣”写暮春的可心乐事,暗喻春去夏来,转眼之间红衰翠浓,把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在对春末夏初的景色描写之中,通过眼前红衰翠浓之景来表达自己惜春伤春之情,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是将在长安买花与家乡的桃李进行对照,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和思念,强化了思乡之情。

“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意思是不怪东风吹我落泪,只是相思难以言说,梦里终是空虚,只有回乡才是真。“不枉东风吹客泪”意为不要错怪春风吹落了游子眼泪,词人并没有像一些词人那样责备东风无情,而是直抒胸臆,坦诚地表白自己的心境:“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思乡情难以传述,欲通过梦还乡而不得,正是这些引发了“客泪”,而了却心事的办法“惟有归来是”。表示此刻正是归返家乡的好时候,桃李芳华之时,享受团圆美满才能化解心中的孤独和寂寞。直接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浓浓思念之情。

【注释】

都来:算来。

几:若干、多少。

三之二:三分之二。

红嫣:红艳、浓丽的花朵。浑:全。

可事:寻常之事。

长安:指开封汴梁。

争似:怎像。

家山:家乡的山。指故乡。

不枉:不要冤枉、不怪。

是:正确。

【译文】

细细算来,一年春光已过了三分之二。绿荫浓浓,红花重重,依然是往年的情景。庭院中,杨柳依依,帘幕里吹拂着暖风。有个人正在忧心忡忡,满面憔悴。

就算在长安市里买花载酒,富贵满足,又怎比得上在故乡家中,看见桃李花开,绿叶粉红一团团的喜悦心情?不怨春风吹得异乡人落泪,都因想家的情太深。相思难以表达,梦也无痕迹,只有归来那天才会真的如愿。

【赏析】

这是一首以伤春、怀人、思归为内容的词作。全词的大意是:春日里,花红柳绿,本是最教人心悦神怡;可是在这样的季节里,东风吹起,词人却忍不住泪点垂滴。极写心绪之苦,蕴含着无限伤感,当与作者仕途逆蹇有关。前半片问伤春日之迟暮,春光不能留驻,词中以“绿暗红嫣”暗示春已到头,转眼就将是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流露出了几分伤感。上片侧重写春愁,下片侧重写乡思。思乡不已,梦乡不遇,最后决定唯有归去才是。反映了作者厌倦宦游,欲归乡的心情。全词语言浑成,感情真挚,动人心魄。“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揭明伤春落泪乃在作者内心相思情切,连魂灵都日思夜梦“家山桃李”,虽说是空幻无据。春风吹泪,不过是郁于心而形于面而已。抒情真切而富人情味。最后以“惟有归来是”结尾。表示了作者唯有归返家乡最好,趁桃李芳华,享受团圆美满,以慰藉孤独、寂寞,流露出对仕途迁延的厌倦。换头两句是比兴手法,指结交名妓,“家山桃李”指家中娇妻。后半片主要是抒怀人、思归之情,婉转缠绵,与前半片入目景相融汇。全词触景生情,还必须思自近及远,以花为结构与情蕴之脉络,构思新巧,心理刻划深曲婉转。

四、赵嘏《长安晚秋》

长安晚秋

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释】南冠:楚冠。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失败,楚人钟仪被俘,但他依然戴着南冠以示不忘家乡故国。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总写长安全景。登高远望,眼前凄清的云雾慢慢飘荡,长安的楼阁都似在脚下浮动。

B.本诗炼字灵活而不着痕迹。例如一二句中“流”“动”二字暗藏秋风渐起之意,景色迷蒙而壮阔。

C.五六句写夜色褪尽,眼前景色已经历历可辨。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

D.尾联用典,借用西晋张翰的莼鲈之思和钟仪被俘犹戴南冠这两个典故,揭示出诗人内心的想法。

2.杜牧对此诗的颔联赞赏有加,因此称赵嘏为“赵倚楼”。请赏析颔联的妙处

3.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赵嘏《长安晚秋》【答案】

1.C【解析】C.“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错误,“红衣”代指花瓣,“愁”字赋予荷花人的感情,应为借代和拟人手法。

2.①动静结合,雁南飞是动景,人倚楼是静景;②调动多种感官,视听结合;③借景抒情,通过星辰寥落、雁南飞、笛声悠远等景象,抒发内心的思乡之情。

【解析】颔联“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写景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大雁飞越关塞是动静,而自己一人倚楼是静景,动静相宜,构成了一幅凄清幽静的画面;

视听结合,寥落的残星、南飞的大雁是看到的,凄然悠远的笛声是听到的,两者互相映衬,让人产生悠远的哀思,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

这两句诗看似是在写景,实则借景而抒情。稀疏的星星,排阵南飞的雁群,悠远的笛声,共同构成了一幅凄清的图画,让人心生怀乡思亲之愁。

3.①表达诗人的故园之思。前六句描写秋日凄清之景,雁阵南飞,引发作者思乡之情;②表达归隐之意。最后两句借典故抒发归隐之情,说明要像张翰那样辞官归乡。

【解析】颔联写晨曦初见,西半天上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吸引,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寻声望去,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婉: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流露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颈联写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靖节,油然而起归隐三径之心──写菊而冠以“篱”字,取意就在于此,表达作者归隐之意。

尾联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诗人说: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