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增强立论意识加强有机关联(附:技法指导及实战演练)_第1页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增强立论意识加强有机关联(附:技法指导及实战演练)_第2页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增强立论意识加强有机关联(附:技法指导及实战演练)_第3页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增强立论意识加强有机关联(附:技法指导及实战演练)_第4页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增强立论意识加强有机关联(附:技法指导及实战演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增强立论意识加强有机关联(附:技法指导及实战演练)【要点关注】“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较一般材料作文多了一项“审任务”的环节,所以考生对材料的关注度会相对有所削弱,加之近年来“多材料型任务驱动型”作文盛行,更是让学生在审题立意上出现对材料顾此失彼、立意缺少有机关联等问题,使得考场作文存在着没有核心立意、分论点之间缺乏有机关联、结构上生拼硬凑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作文的整体感,主题不够统一,结构相对松散,拼凑痕迹明显,作文档次下降,难以获得高分。像2017年全国Ⅰ卷作文题“选择关键词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2017年全国Ⅱ卷作文题“选择名句表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化育后世”、2018年全国Ⅲ卷作文题“感悟不同年代的三条标语”、2019年天津卷作文题“对三则名言的感悟”均属多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它们在审题立意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找出多个材料之间的联系点,还要从多材料中概括出统领性的主题。做好這两点,乃是我们写好“多材料型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前提。【误区扫描】不少学生在学习上思维线性化,分析问题总以一种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表现在写作上,就是在作文审题时,缺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尤其是遇到“多材料型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时,只看到材料间的区别,看不到彼此的联系,在这样的状态中完成作文,必然难以形成精准的立论,在阐述对各个不同材料的思考感悟时,也就难以形成有机关联,造成既无精准的中心论点统率全篇,又无相互联系的分论点烘云托月的一盘散沙的局面。这样的作文,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灵魂、生硬拼接、无整体感、支离破碎。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有眼光的问题,有思维的问题,也有理解的问题。第一,眼光的问题。很多同学在观察生活、阅读文本时,眼光狭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孤立地看待所看到的一切。比如在完成2017年全国Ⅰ卷作文时,看到“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移动支付、高铁”这十几个体现中国面貌的“关键词”时,如果不以一个宏大的视角去观察、分析其各自代表的意义,进而找出这些关键词之间的有机关联,写出的文章自然就会是一份简单而生硬的“拼盘”,难以展示它们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其实,要从中选出两到三个词语揭示其有机联系绝非难事,比如从介绍“中华文化”角度,可以选择“京剧”“长城”“中华美食”;从介绍中国人追求“合作共赢”,可以选择“一带一路”“共享单车”;介绍中国的“发展与问题”,可以选择“高铁”“移动支付”“空气污染”等,只要眼界更宽一些、视野更广一些,我们自然容易看出事物相互间的联系,找出维系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纽带。第二,思维的问题。有了开阔的视角,还必须有深刻的思考,能够透过事物或事情的表象想到更为深远的东西。譬如研读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的作文题,读到毛泽东“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这段话时,很多人只想到“体育”,所以立意时就事论事,缺少必要的拓展,文章也就很难达到应有的高度。这便是缺乏发散性思维、思维深度不够造成的结果。再如2018年全国Ⅲ卷作文题命题材料中的三句标语,从字面上看无理解难度,但在审题时必须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才可以写出有深度的作文。“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标语大胆创新,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口号,但其背后也掩盖着一味追求高速高效而忽视“可持续性发展”的弊端,所以一定程度上带来生态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也就有了“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重可持续发展的标语的出现。注重发散性思维,我们就不难找出事物间的有机联系。第三,理解的问题。在多材料型作文中,审题会成为写作的关键。有些考生也许能够理解材料的字面意思,但是对于材料的深层含义以及材料之间的联系却未必能完全领悟。比如2019年天津卷作文题中的三句名言,如何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并组织成一个整体?方志敏的话大意是中国贫穷落后,但前景光明。方志敏何来这份自信?我们可以从陶行知、黄大年的话中找到答案。就是因为中国人的觉醒、中国人的爱国、中国人愿意投身革命和建设的洪流中推动国家的发展。我们理解了每句话的深层含义,再相互联系分析,便能看出三句话完全是一个有机整体。有些时候,我们还要善于理解一些事物的象征意义、比喻意义,这样,我们就更容易找到理解事物、语言的深层含义的钥匙,把材料的含义真正吃透。总之,面对多材料型作文,只要细读、深究、深思,我们就能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就能综合提炼出材料的精准立意,就能加强各部分的有机关联,把文章写得更有高度。【案例分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方志敏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陶行知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黄大年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考场作文天津一考生光明的中国百年之前,华夏大地一片黯淡。山河破碎,灾难频仍,民不聊生。在东西方列强的欺侮和压榨之下,中国人民喘不上气,直不起腰,抬不起头。但是,无数的革命先驱如方志敏一般深深明白:中国绝不会一直趴下,中国必将化作一条巨龙,从世界的东方腾飞,中国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基于这种执着而顽强的信念,一代又一代革命先驱不断探索救国之路,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终于有了自己真正的领路人,中国人民找到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金钥匙。从此,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我们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让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尘封,崭新的人民共和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新中国诞生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彻底摆脱了一穷二白的历史,中国人民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走向“强起来”。今日之中国,已不再是积贫积弱之中国,“神舟”升天刷新了中国高度,“蛟龙”潜海拓宽了中国深度,高铁奔腾提高了中国速度……我们看到了第一艘航母下水、可燃冰试采成功、“墨子号”科学试验卫星上天、“玉兔号”月球车着陆月背、港珠澳大桥使天堑变通途……我们在一次又一次为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繁荣美好而心潮澎湃、欢欣鼓舞中阔步向前。(作文的前四段围绕着方志敏的名言来阐述。文章以凝练和诗化的语言介绍了中国从一片黯淡到无比光明的发展历史,论据充分,说服力强。但是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在这一部分的论述,几乎与陶行知、黄大年的名言没有什么关联,于是也就造成了文章上下文脱节的现象)面對着越来越强大的祖国,我们心中充满自豪,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我们每个人都是祖国的孩子,有义务和责任热爱自己的祖国,奉献自己的祖国,建设自己的祖国。(作文的第五段照应了陶行知的名句,但与方志敏、黄大年的名言又没有联系)从古到今,多少仁人志士怀着一颗“中国心”,把爱国视为自己的本分。战争年代,一代代英豪为国流血流汗甚至牺牲生命;建设年代,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无私奉献,就像黄大年教授,他把自己的才华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的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让古老的中华民族焕发生机。很多人评价黄大年是纯粹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什么职务也不要,就想能为祖国多做一些事。还有人评价他是“另类的科学家”,因为他的一生中“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可见国家在其心目中的地位!如果每一个公民的生命中“只有国家利益”,这样的国家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回首新中国诞生70多年的历史,一个个无私的建设者就像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王继才、黄大发一样,他们就是一颗颗璀璨的明星,永远闪耀在共和国的天空,给我们的国家、给我们的人民的未来带来一片光明……(作文的第六、第七两段又是紧扣黄大年的名言来写的,主要阐述了广大建设者对祖国的付出,给国家带来的生机和光明。但是这一部分也存在着上面两层同样的毛病:只抓住一则材料写,忽视了与其他材料的联系)【升格要旨】这篇作文紧扣材料,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但是文章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就是整篇文章基本上是对命题材料中的三则名言的分析和评述,三个层次分别与三则名言相对应,中间缺少有机的关联,致使整篇文章被割裂成孤立的三块,没有形成统一的主题,分论点之间也是各自为战,缺少相互支持。这样的作文必然缺乏整体感,层次之间缺少有机联系。升格这篇作文,首先需要深刻领悟三则材料的精髓,理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精心构思,谋篇布局。在立意上,我们可以将方志敏的名言作为统领全篇的中心,而将陶行知和黄大年的话视为对方志敏言论的支撑。这样,文章的主题就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的中国因为千千万万的“爱国”者的奉献和牺牲,因为千千万万劳动者“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所以“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一定会成为世界强国。这样,三句名言便自然交融于一体,形成一个统一的主题。因此,这篇文章的升格需要做好两件事:一是调整结构,以方志敏的话统领全篇,以后两句名言为支撑,相互间构成因果关系;二是注意深挖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用好过渡性语言,通过语言之“蜜”将全文粘成有机整体。升格之作天津一考生光明的中国百年之前,中华大地一片黯淡。山河破碎,灾难频仍,民不聊生。在东西方列强的欺侮和压榨之下,中国人民喘不上气,直不起腰,抬不起头。但是,无数的革命先驱如方志敏一样深深明白:中国不会一直趴下,中华民族必将化作一条巨龙,从世界的东方腾飞,中国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光明。(第一段基本维持原貌,紧扣方志敏言论,作为统领全篇的总论点)这些革命先驱何以能够如此自信?何以能够对中国光明的未来持有坚定信念?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因为他们找到了一条可以拯救中国、给中国带来光明的道路。陈胜的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暴露了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的“变革者”对民众的藐视;华小栓吞下的人血馒头,折射出广大民众与旧民主主义革命者深深的隔膜。在这样的背景下,欲求中华民族光明之前程,只能是一件一厢情愿的事。(添加上这段内容,为的是从反面阐述中国求得“光明前途”的必由之路,为与后两则名言形成有机关联作铺垫)而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他们始终植根于人民之中,从民众身上汲取力量,获得信念;同时,他们又将一粒粒民主的火种播撒在民众的心田,点燃了他们心头的爱国主义的火焰,使广大民众真正明白:“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国家是大家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旦这样的理念深植民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便会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全民意识”,成为他们为国献身的精神动力。“人民就是江山”,拥有民心自然就会赢得伟大中国的光明!(这段议论使第一句和第二句名言形成了有机联系)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探索出一条改变中国命运的道路,找到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金钥匙。从此,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把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让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尘封,让崭新的人民共和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光明前途”,绝不仅仅在于让中国人民脱离苦难之海,更在于让中国人民登上幸福之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就像一朵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将爱国的激情化作巨大的推动力,推动着中华民族向前发展,推动着伟大的祖国朝着民族复兴的光明前程驰骋。(添上这一段,是为了将三个名句联系起来,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并服从于统一的论点)今日之中国,早已不再是积贫积弱之中国,“神舟”升天刷新了中国高度,“蛟龙”潜海拓宽了中国深度,高铁奔腾提高了中国速度……我们看到了第一艘航母下水、可燃冰试采成功、“墨子号”科学试验卫星上天、“玉兔号”月球车着陆月背、港珠澳大桥使天堑变通途……我们在一次又一次为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繁荣美好而心潮澎湃、欢欣鼓舞中阔步向前。而今,方志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愿望早已成为现实。中国这艘巨轮,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这样的英明的舵手掌舵,有一个个像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王继才、黄旭华、黄大发这样的前赴后继的杰出的水手的保驾护航,正劈波斩浪向着既定的目标进发……伟大的中国,光明无穷期!(以上三段,展示了当今中国的巨大辉煌,揭示了成就这一辉煌的原因,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展望,将三则名言的含义有机交融,使文章完美收官)【总体评价】修改后的作文,以方志敏名言的内涵为总论点,以陶行知、黄大年言论为支撑,逐层深入地阐述了有伟大、光荣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勇敢、勤劳的中国人民的付出,古老的中国必将焕发生机,必将拥有光明前途的道理。文章的分析议论有理有据,细致周密,令人信服,尤其是对材料中三则名言的阐释,富有创意,使三句名言在文中有机交融。若用一句话概括三句名言的内涵就是:因为一个个爱国者的付出,中国一定会拥有光明的前程!【立意指津】我们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如何做好多材料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在写作中如何加强各个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这里,提供两个简单的技巧,供大家在写作实践中参考:第一,审题时,要能够找出所有材料的“共同外延”。在任何一道“多材料型”作文命题中,各个材料都不可能是孤立无联系的,它们都有着或显或隐、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只要眼界更宽广一些,思考更深透一点,便不难发现其中的关联,从而寻找出能够涵盖这些材料的“共同外延”,进而概括出统领性的论点。我们来看2017年全国Ⅱ卷的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做这篇作文,先得理解每一个名句的含义,进而根据其含义进行配对、整合,选出最适合放到一篇文章中的两到三句诗文,提取出它们的“共同外延”,以此为论点作文。第一步,先理解每个句子的含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主旨是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实干进取。“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主旨是怀乡思亲、思家爱国、关注现实。“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主旨是注重内在、充满自信、特立独行。“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主旨是大局意识、天下为公、奉献天下。“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主旨是正视现实、不避风险、勇于进取。“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主旨是责任担当、坚定自信、伟大抱负。有了这样的理解为基础,我们便可以对其中的名句作配对组合了。①⑤组合,立意为自强奋发、敢作敢为;③④⑤组合,立意为满怀自信、拓宽眼界、敢作敢为;①③④⑤组合,立意为自信自强、提升境界、敢于担当;②⑤组合,立意为家国情怀、正视现实;③⑤⑥组合,立意为坚持自我、责任担当……能够找到这些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我们也就不难写出分论点之间“有机关联”的文章了。第二,审题时,还要能找出每则材料的“独特内涵”。所谓“独特内涵”,就是指一组材料中所包含的每一则材料的独特意义。还是拿2019年天津卷作文题所引用的几则名言来说吧,“爱国主义”是三则名言的“共同外延”,而“爱国主义”统领下的“执着信念”“精神追求”“具体行动”则是三个名句的“独特的内涵”。这里,我们可以作一个具体分析: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方志敏方志敏的这段话表达出的是一种坚定、执着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的处境中表现出的对光明未来的必胜的信心,这正如毛泽东所坚信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国家是大家的。愛国是个个人的本分。——陶行知陶行知这句话强调的是一个觉醒了的中国人的精神上的追求。每个人都应明白今天不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时代,国家是自己的,因此,爱国乃是每个人的本分!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黄大年黄大年这段话重点阐述的是一个人的行动。有了信念,有了追求,更需要有行动。只有付诸行动,我们的理想和信念才可以变为现实,我们才可以推动历史潮流滚滚向前。我们综合以上三句名言的分析,便不难“组合”成这样的立意:中国的前程一定是光明的,因为中国人是爱国的,他们愿意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而献身。或者说:只要中国人民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为祖国发展而献身,中国一定会拥有最美好、最光明的前途!所以,在多材料型材料作文或多材料型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时,一定要概括出能够涵盖这组材料的“共同外延”,同时能够提炼出其中每一则材料的“独特内涵”,然后加以糅合、组合,就不难获得既能统摄全篇又关联各层的立意,以此为文,自然会是有机的整体。【实践演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材料一: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凡是需要惩戒的地方,教师没有权利不惩戒;在必须惩戒的情况下,惩戒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也是一种义务。”材料二: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先生这样介绍他的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材料三:2019年7月9日,中共中央、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