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怜悯是人的天性卢梭
学术论文是对某一学科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比较专门系统的研究之后,总结和论述研究成果的文章。学术论文是论述文中价值很高的一种文体,它的写作不是一时的有感而发,不是简单地零敲碎打,也不是肤浅地泛泛而谈;而是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专门的学术研究之后.呕心∶沥血的长篇论文著作。
一般情况下,按学科分类,学术论文可以分成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和社会科学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①学术性;②科学性;③理论性∶④创造性。学术论文作者简介
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个钟表匠家庭,由于家境贫寒,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当过学徒、仆役、乐谱抄写员等。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1749年曾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一文而闻名。1762年因发表《爱弥儿》而遭法国当局的追捕,逃亡瑞士。1778年在巴黎逝世。卢梭生前遭人唾弃,死后却受人膜拜。卢梭被安葬于巴黎先贤祠(LePanthéon)。1791年12月21日,国民公会投票通过决议,给大革命的象征卢梭树立雕像,以金字题词——“自由的奠基人”
卢梭(1712-1778),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后世的影响
卢梭的社会政治哲学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人的自由和平等。他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
在政治上,他反封建、反专制的精神影响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传统;他的文学创作也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他返归自然、崇尚自我、张扬情感的思想,直接影响着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许多诗人、作家都受到他的影响,就连歌德、雨果、乔治·桑、托尔斯泰都无一例外地声称是卢梭的门徒。
著有《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绮丝》《植物学通信》等。
人物评价
英国诗人拜伦:“他能把疯狂的性格描绘得美丽端庄,把不规的行为涂上灿烂的色彩,他的言语就像眩眼的日光,使人的眼睛流下同情的泪水”。
德国文学家歌德: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写作背景1753年11月,第戎科学院在《法兰西信使报》上刊登了一则有奖征文启事。卢梭看到这则征文启事提出的题目,又惊又喜。他当时的心情,在他的《忏悔录》中记述甚详。
我记得,第戎科学院公布了一则以“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为题的征文启事。这个大题目使我深感震惊。我没有料到这个科学院竟敢提出这么一个题目。好嘛,它既然有胆量提,我就有胆量写;于是我就着手写了。为了能静下心来从容思考这个重大的题目,我到圣热尔曼去小住了七八天。……我每天走进树林深处;我在林中寻找,而且终于找到了远古时候的情景。我奋笔疾书,描述当初真正的史实。我要驳斥人们胡言乱语的谎言;我要如实展现人原本的天性,充分揭露使人的天性大变其样的时代和事物演变的过程以便使人们看到在所谓人的完善化的过程中所遭受的苦难的真正原因。我的灵魂被这种高洁的沉思振奋,竟至上升到了神明的境界。……这样沉思的结果,遂产生了《论不平等》这篇论文。
“怜悯”指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天性”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外界难以改变的心理感知特性及行为趋向。
“怜悯是人的天性”意思是“怜悯”这种品格是人先天具有的,不受地位、财产的左右,“天性”一开始是平等的,不存在善恶之别。
题目概括了全文的意思,明确表达了作者的观点。题
解“怜悯是人的天性”这个标题是个主谓句,也是一个判断句。它既简洁又明确,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表明了文章论述的中心。阅读课文:
划分课文层次,概括各部分意思。
行文脉络
第一部分(1)应如何探讨人类天性的问题。
第二部分(2--3)为什么应该这样探讨。
第三部分(4--5)怎样的观点才是正确的。学习第一部分1、作者认为“从生理意义上来理解这两个词”,“这两个词”指的是什么?这样认为的理里由是什么?这两个词是“邪恶”和“美德”。
作者者这样认为的理由:在自然状态中的人似乎彼此间没有任任可道义上的联系,也没有什么大家么认的义务。因此,他们]既不能被看作是好人,也不能被看作是恶人;他们既无邪恶之心,也无为善的美德。只有从生理意义上来理解这两个词,我们才可以把对保护自己的生存有害的品质称为邪恶,把对保护自己的生存有益的品质称为美德,而且,在后一种情况下,我们还应当把最不反抗天性的冲动的人称为最有美德的人。2、作者指出了应该如何来研究“怜悯是人的天性”这一论点?作者要求不抛开这几个词的通常的意思,来研究这一问题,这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学习第二部分3、霍布斯持有有怎样的观点?①人天生是恶人。②人是邪恶的。
③认为他对同类没有任何义务。
④以为他自己是整个宇宙的唯一的主人。4、卢梭对霍布斯持的观点持怎样的态度?卢梭认为霍布斯白的观点有可取之处:霍布斯看出了现今的人们对自然的权和到所作的种种解释的缺点,同时也认为他的解释的着眼点是是错误的。5、卢梭为什么说霍布斯解释的着眼点是错误的?卢梭认为霍布斯的论点和他在书中的论述是自相矛盾的。
①霍布斯是根据他自己提出的原则进行推理的,他的论点就应该这样来表述:我们在自然状态中对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的关心,是丝毫不妨碍他人对保护他自己的生存的关心的,因此这个状态是有利于和平的,是适合于人类的。
②但是,他在书中所说的话却恰恰相反,因为他把为了满足许许多多欲望而产生的需要,与野蛮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而产生的需要混为一谈了。其实,这些欲望乃是社会造成的,而且,正因为人的欲望丛生,才使法律成为必需的东西。6、卢梭认为霍布斯忽略了一个怎样的事实?卢梭的观点是怎样的?
(1)霍布斯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愿意看见自己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使他不至于过于为了谋求自己的幸福而损害他人,因而可以在某种情况下克制他的强烈的自尊心,或者在自尊心产生之前克制他的自爱心。(2)卢梭认为怜悯心是我们这样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最应具备的禀性,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8、文中引用三句小诗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歌呼应了“怜悯是纯粹的天性的运动”这个观点,同时引出下文曼德维尔“怜悯心是大自然赋予的”的观点,及下文的论述。7、卢梭为什么认为“怜悯心是我们这样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最应具备的禀性,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
人类在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以前就有怜悯心了。它是那样地合乎自然,甚至动物有时候也有明显的怜悯之心的表现。9、曼德维尔的观点存在什么缺陷?他认为人类尽管有种种美德,也终归会成为怪物,曼德维尔没有看到人类的种种社会美德(曼德维尔否认人类有这种美德)全都是从这个品质中派生出来的。学习第三部分10、“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这种“自然的感情”有何作用?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它使我们在看见别人受难时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11、在自然状态下,怜悯心有哪些优点?(1)在自然状态下,怜悯心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
(2)它能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充耳不闻。它能使每一个身强力壮的野蛮人宁可到别处去寻找食物,也不去抢夺身体柔弱的孩子或老人费了许多辛苦才获得的东西。12、在训导人们方面,“怜悯心”有什么作用?在训导人们方面,它摒弃了“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样一句富于理性和符合公正原则的精辟格言,而采用“在谋求你的利益时,要尽可能不损害他人”这样一句出自善良天性的格言,尽管这句格言没有前一句格言完善,但也许更有用处13、文末,作者指出探讨“不愿意做恶事的原因”的正确途径是什么?我们不应当在高深的理论中而应当在这种自然的感情中去寻找人即使没有受过教育的熏陶也不愿意做恶事。13、文章围绕“怜悯是人的天性”这一核心论点,是怎样一步步展开论述的?
第一段引出接近中心论点的论题作者首先从在自然状态中的人谈起,引出“天性”和“美德”的话题。话题的引出,为下文展开论述做好了准备。
第二、三、四段批驳“人天生是恶人”的观点,分两个层次梳理自己的观点。
第五段指出“怜心”的作用。最后,作者甚至将怜悯心上升到人类存亡的高度,来评价它的巨大作用。总结课文14、写《蜜蜂的寓言》中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故事中的被囚禁的人作为陌生人,虽然与当事人不存在任何特殊性关系,而且孩子的安危与他的自身利益也没有切实关系,但他却由于目睹孩子的痛苦而自然而然地产生巨大的悲伤之感,并因不能一伸援手而难过。这里伸出援手并不是想要得到感激或赞美,只是出于对受害者难以抑制的强烈的怜悯之心。
这有力地证明,怜悯心是人类最普遍的天然的美德。卢梭认为“怜悯”是人的天性,具有强大的力量,为下文阐述其作用张本。课文主旨《怜悯是人的天性》讨论了人类的“美德”“怜悯心”“自尊心”等关乎人类自我和社会关系的概念,卢梭认为“怜悯心”是人类其他美德的基础,认为怜悯之心是一种纯粹的天性的运动,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对此,人们要有正确的认识,不应该从高深的理论中去找寻这个问题的答案,而应该从自然中去探寻。合作探究1、如何理解卢梭所说的“怜悯”?结合本文和课外搜集的资料分析一下。
①卢梭认为在人的善良天性中,包括两种先天存在的自然感情,即自爱心和怜心。自爱心是为了生存而具有的原的、内在的、先于其他一切的自然产生的欲念。怜悯心可以人的自爱心扩大到爱他人,爱人类,产生仁慈、宽大等人道精神。他提供了教育顺从天性的理论基础。
②他特别强调“良心”在与人为善中的重要作用。卢梭虔诚地认为,良心是“圣洁的本能,永不消逝的天国的声音”,良心的核心内容是“自爱”与“爱他人”。
这种善良情感具体体现在人们对于同胞的爱,普遍地希望别人幸福,乐于与他人享自己的快乐,对于受苦难的人产生怜悯和恻隐之心,对于压迫的人给予保护,对于不公正的暴力行为表示愤怒等。
2、古人曾说:“为人要直,为文要曲。”而《修辞立其诚》强调作文、为人都要说真话、讲实话。二者在为文的要求方面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为文要曲”中的“曲”侧重指文章的外在形式,如在构思、选材、立意、语言方面,讲究情节曲折、谋篇不单调、立意含蓄、善用曲笔等。而《修辞立其诚》强调作文、为人都要说真话、讲实话,侧重指文章的内容要真实,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曲”的形式有时反而会更有助于表达“真”的内容。
矛盾。人们常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文章有时候能如实的反映一个人的内心想法、品德修养。一个正直的人,他的文章会充满浩然之气;一个虚伪的人,他的文章会假话连篇。因此,“为文要曲”和强调作文、为人都要说真话、讲实话在某种程度上是矛盾的。3、一次辩论会上,两名同学就乞丐乞讨现象展开了辩论。一名学生说:“乞丐是弱势群体,值得同情。”另一名学生说:“乞丐以乞讨为生,不劳而获,甚至出现了乞丐骗子、乞丐富翁,根本不值得我们同情。”请简要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观点一:站在人性的角度,作为一个善良、道德高尚的中国人,个人觉得,乞丐是值得同情的。乞丐也是人,人都会追求幸福的生活,一个有追求的人沦落到在路边行乞,这样的人一定有着深深的无奈与让人感慨的故事。所以他们值得我们去同情去帮助。
观点二:乞讨者应该是无根本行为能力,无法依靠自身力量保障基本生活水平,而不得不向社会求助的人。而有行为能力,却不自食其力,以乞讨为业者,肯定是该受到社会的谴责的。对他们的施舍,只会助长他们好吃懒做的恶习,是不利于社会向前发展的。对这种行为,我们不但不能帮助,而且要加以道德上的谴责。4、比较阅读
《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议论文类型立论文有破有立中心论点“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怜悯是人的天性论证结构总——分——总层进式论证手法引用论证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物外渗护理不良事件
- 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2025届三下数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6S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4-2025学年高三元月三诊一模语文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5月全程模拟考试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商水县2025届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溧水高中第二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中国农业大学《写意人物》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厦门医学院《遥感影像处理与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广州市番禹区重点中学初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三)化学试题含解析
- 基坑监测周报
- 客户信用等级评价表
- 中国各省份分地市地图(矢量图)
- CCTV雨污水管道检测缺陷内容判断依据判断标准
-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PPT
- 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表
- 应急管理试题库
- 苯的加成精彩动画演示教学课件
- 输电线路验收典型缺陷识别
- 肠结核的护理PPT幻灯片
- 万科集团绩效考核分析—绩效管理课程设计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