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名师精品说课稿_第1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名师精品说课稿_第2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名师精品说课稿_第3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名师精品说课稿_第4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名师精品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料仅供参考文件编号:2022年4月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名师精品说课稿版本号:A修改号:1页次:1.0审核:批准:发布日期: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名师精品说课稿目录第一章 有理数 41.1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一 4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二 61.2.1

有理数说课稿(一) 81.2.1

有理数说课稿(二) 131.2.2

数轴说课稿(一) 171.2.2

数轴说课稿(二) 201.2.3

相反数说课稿(一) 231.2.3

相反数说课稿(二) 261.2.4

绝对值说课稿(一) 311.2.4

绝对值说课稿(二) 371.3《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一 411.3《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二 441.3.2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一 471.3.2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二) 51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一 59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二 661.4.1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一) 701.5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一 731.5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二 761.5.2

科学记数法说课稿(一) 781.5.2

科学记数法说课稿(二) 811.5.3

近似数说课稿(一) 831.5.3

近似数说课稿(二) 85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882.1

整式说课稿一 882.1

整式说课稿二 902.2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一 922.2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二 97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983.1.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983.1.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二) 1013

.1.2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一) 1063

.1.2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二) 1093.1

从算式到方程说课稿一 1143.1

从算式到方程说课稿二 116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说课稿一 118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说课稿二 122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说课稿(一) 123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127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二) 130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 135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一) 135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二) 1374.1.2

点、线、面、体

说课稿(一) 1404.1.2

点、线、面、体

说课稿(二) 1444.2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一) 1474.2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二) 1484.3.1

角说课稿(一) 1504.3.1

角说课稿(二) 154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一) 158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

(二) 1614.3.3

余角和补角

说课稿(一) 1654.3.3

余角和补角

说课稿(二) 1714.4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说课稿(一) 1754.4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说课稿(二) 178有理数《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一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1.1正数与负数(板书)。我将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首先,对教材进行简要分析。1、说教材:正数与负数是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自然数与分数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面研究有理数的基础,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初中阶段的第一节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区分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正、负数的概念;难点确定为负数的概念。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制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2、说目标: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实际例子的引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说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在教法上采用了引导启发法和讲解传授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这是因为初一的学生个性活泼,学习积极性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和分析与学生自己归纳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法上,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对学生的回答与表现给予肯定、表扬,由此保护并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积极性。说教学过程在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引领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3)巩固练习,熟练技能;(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5)布置作业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串,为学生复习小学学过的自然数、零和分数,让学生了解到数是因为实际生活的需要产生的,同时增加一个新的问题:某市某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3℃,最低气温是零下3℃,要表示这两个温度,那么都记作3℃,这样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所以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简洁清楚地表示这两个数,由此需要产生一种新数,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课。这样的引入,既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又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接着,我根据学生已经产生的认知冲突及时地给出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入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的环节,给出4个例子: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例1:气温有零上3℃和零下3℃;例2:高于海平面8848米和低于海平面155米;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例4:汽车向东行驶4千米和向西行驶3千米;学生对以上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进行讨论,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容易就发现: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一对反义词。于是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然后我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学生在阅读课本后很容易就会回答:足球比赛中的净赢球和净输球;花生产量的增长和减少;体重的增加和减少等这些例子。这样的举例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为新知的展开铺平了道路。帮助学生理解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后,我带领学生回到创设情境中产生的问题:零上3℃和零下3℃应该如何表示?我将一边引导学生一边归纳总结: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通常地,我们规定盈利、存入、增加、上升为正。如零上3℃和零下3℃可以表示成+3℃和—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可以表示成+50元和—32元。这里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时,我会特别强调,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同时指出,0不仅仅是表示“没有”的意义,比如0℃就是一个确定的温度。巩固练习,熟练技能为了使学生实现由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教师将通过形式不同的练习,让美好学生把知识转化成技能,如课本上的练习:判断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判断正、负数的时候,我将再一次强调学生的易错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其中一道练习:如果水位升高3m时水位变化记作+3m,那么水位下降3m时水位变化就可以记作—3m,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可以记作0m。这里也要特别强调0表示的意义。由此让学生加深对正、负数概念以及零的意义的理解,同时这种课内及时练习,反馈调整,又符合心理学特征,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而在总结反思,发展情意的环节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是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从而起到了对本节课巩固深化的作用,这样不但可以梳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记忆,而且可以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合理,更完善,更有所侧重。布置作业最后,针对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并将作业进行分层,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适应了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各位老师,以上说课只是我在短时间内设计出来的一种方案,一定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果准备时间充分的话,我会在教学过程这一模块进行更多细节的探讨,让本节课的内容讲授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好了,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初中七年级《数学》的第1章第1节

人民教育出版社

《正数与负数》是在学生对温度有一定的认识,对负数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下面我将确定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教学本节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它们是怎样产生的,数0表示着怎样的意义及能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因为授课的对象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数学有了一定的概念,但因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类:

①认知目标

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②能力目标

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③情感目标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和从不同角度对有理数分类,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新课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

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②教学难点:

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二、教学对象分析

对象:初中七年级学生

学生特点:

学生刚刚升初中,基础不一,为了能让学生都吸收本节课的知识,我采取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的讲解中,我采用了讲授法与发现法,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情境创设法:通过情境创设,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2)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法:研究实际问题→认识负数→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及数学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引入课题

(2)新课讲解

(3)课堂练习

(4)知识小结

(5)布置作业下面进行详细阐述:

1)

引入课题(3min)

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首先展示一张标有气温的地图,同时说“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天气预报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就接着说,“那你们看看这张地图上的数字,它们有着怎样的区别呢”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其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及时提出:“那你们知道它表示什么意义吗”观察学生的反应,引入本节课所要讲解的课题。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的接受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5min)

在创设了情境,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本课的重点难点,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主要从以下方式进行讲解:从旧经验中引导新学习首先提出问题:“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互相补充回答。接着,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日常生活中,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为了表示一半的事物,我们经常用1/2;为了更能准确的读取尺子上的数值,我们经常要用到小数;当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我们总是用0来表示。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来表示的。像零下温度、低于海平面某地的海拔高度等等,我们如何去表示呢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可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那我们又如何去区别它们呢

接着再进行课本内容讲解;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旧知识,同时也引导他们发现在所学过的知识中,没有找到相关的知识来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在一个在一个积极、主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3)

课堂练习(20min)

教师活动: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再提问一两个同学

设计意图: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肯定答对的同学,纠正错误的同学

下面是详细的阐述:

学生在明确了教学任务,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知识之后,就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欲望,这时教师应把握时机让学生独立练习,而在学生练习的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提问一两个同学,肯定他们的能力及纠正其存在的错误,这样学得好的学生感觉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会更加的努力,同时可以让那些自学能力差的学生及时的学到新知识,不至于掉队。

4)

知识小结(5min)

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详细阐述: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用“这节课,我学会了……”、“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会做……了”这样的形式来让学生总结,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纠正或提示学生,并且显示相应的内容以课件形式展示出来。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使知识成为一个体系。5)布置作业(2min)

拓展练习:布置有点难度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详细阐述:

在本节课讲授结束后,我将给学生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较有难度的作业,让学生在自我独立完成作业的同时,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可以从中发挥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思维。

五、教学效果预测

上面是我对《七年级数学》的这一小节的授课方式,最后,我对本节课进行预测,总结如下:

1)通过情境创设,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新课讲授过程中,使用讲授法和发现法,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和从不同角度对有理数分类,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3)让同学们独立完成练习,意在加深同学们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

4)最后小结及布置作业,让学生掌握本课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1.2.1

有理数说课稿(一)乐成镇三中王铁放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小学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教学目标①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及有理数的分类;②能辨别正、负数,感受规定正、负的相对性;③体验中国古代在数的发展方面的贡献.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和有理数概念.教学难点:对负数概念的理解和有理数的分类.教学分析鉴于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我决定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习情绪。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通过合作探索,理解有理数的分类,精心设问,适时、适度采用激励性语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较好地完成有理数概念的建构,达到教学目标。学法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恰如其分的问题设计,真正的让学生进行探究,突出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教学程序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在家里都见过存折吧,使用存折有什么好处呢老师也开了个存折,谁知道“880.00元”,“-2,000.00元”这两个量分别表示什么呢“-”读做负号.

存入、支出意义相反,因此称存入880.00元,支出2,000.00元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果去掉存折中的“-”号,会出现什么后果?都表示存入,因此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无法区分量的相反意义.怎么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我们把表示“存入”的量规定为正,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来表示,如880.00…,这样的数就叫做正数;把表示“支出”的量规定为负,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上“-”来表示,如-2,000.00…,这样的数就叫做负数。正数前面有时也可以放上“+”.强调:①“+”可省略,但“-”绝对不能省;②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由于学生平时接触的都是体温计,对实验室温度计较陌生,因此理解负温度有一定难度。而存折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课前可让学生回家预习,引入新课水到渠成。(二)运用新知,体验成功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例如月球表面白天气温可高达零上123°C,夜晚可低到零下233°C,我们规定温度零上为正,则零上123°C记做123°C(或+123°C),零下233°C记做-233°C.同学们能举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你能用正数、负数表示这些量吗

强调:①正、负数能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注意意义相反,其值任意;②不要混淆“意义相反”与“意义不同”(如上升3度与零下3度).具体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事物举一反三,列举用正负数表示的量,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负数的引入的确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感受到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填空:规定盈利为正,某公司去年亏损了2.5万元,记做__________万元,今年盈利了3.2万元,记做__________万元;规定海平面以上的海拔高度为正,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于海平面918米,记做海拔__________米;吐鲁番盆地最低处低于海平面155米,记做海拔__________米;汽车在一条南北走向的高速公路上行驶,规定向北行驶的路程为正。汽车向北行驶75km,记做________km(或_______km),汽车向南行驶100km,记做________km;下降米记做米,则上升米记做__________米;如果向银行存入50元记为50元,那么-30.50元表示__________;规定增加的百分比为正,增加25%记做__________,-12%表示__________.指出:在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把哪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是相对的.例如我们可以把向北记做-75km,那么向南100米记做+100km.但习惯上,人们常把上升、运进、零上、增加、收入等规定为正。建立了正负数概念后,每当考虑一个数时,都要考虑它的符号,这与小学里学习数有很大的区别.无论是表示正负数,还是读正负数,学生开始时不大习惯,教学中及时巩固正负数的概念、表示法和读法.(三)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合作学习)能把刚才出现的数0,1195,-5500,+123,-233,-2.5,3.2,918,+75,-100,-155,,,25%,-12%进行分类吗?要求分得越细越好,并说出依据.

既可按整数、分数去分,也可按正数、零、负数去分.让学生充分讨论,学生能进行分类,但未必说出依据.但重要的不是结论的得出,而是得出结论的过程,不要因为可能影响教学进程而教师取而代之.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参与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学习热情,同时分享成功的喜悦,感受集体的力量.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②分类的结果应是无遗漏、无重复;③零是整数,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四)分层练习,巩固提高例下列给出的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哪些是有理数-8.4,22,,0.33,,-9.练习1判断表中各数属于什么数,在相应的空格内打“√”.正整数整数分数正数负数有理数2003√√√√-4.90-12探究活动:练习2如图,两个圈内分别表示所有正数组成的正数集合和所有整数组成的整数集合.请写出3个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数:正数集合整数集合正数集合整数集合属于正数集合,但不属于整数集合的数;属于整数集合,但不属于正数集合的数;既属于正数集合,又属于整数集合的数.将它们分别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你能说出这两个圈的重叠部分表示什么数的集合吗?(五)设计题:数的由来与发展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由于记事和分配物品等方面的需要,逐渐产生了数的概念。我国古代《易经》一书中有“结绳而治”的记载.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自然数、负整数、分数和小数,这些都属于有理数.你了解这些数的由来与发展吗?请到图书馆或上因特网查找有关数的发展史的资料,写一篇数学小论文,介绍数的由来与发展.撰写“数的发展与由来”的小论文,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中的作用,这也是一个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机会.应该告诉学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及搜索网站的方法.如用google搜索,怎样打如关键词,能找到什么资料,怎样下载,对下载的资料怎样进行裁剪等等.可以单独一个人撰写,也可以多人合作.因为他们是首次完成这样的任务,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后可采取多种形式在班上交流,交流范围不限于文章内容,也可以交流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六)概括梳理,形成系统

1.2.1

有理数说课稿(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了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

"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思想目标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

教学设计:

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小学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重点:正、负数的意义,

难点: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方法:

鉴于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我决定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习情绪。并利用计算机和投影胶片辅助教学,增大教学密度。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负数;

二、联系对比,突出重点;

三、课堂练习,及时反馈;

四、总结提高,渗透德育。

在引入部分,我通过介绍数的产生与发展,向学生渗透

"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原始社会,从打猎记数开始,首先出现自然数,经过漫长岁月,人们用数"0"表示没有,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在丈量土地进行分配时,又用小数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使同学们感到,数的第一次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需要。

随之提问:同学们小学都学过哪些数?

为了给下节课讲述有理数概念及分类作好铺垫,我把学生们答出的数归类为整数和分数。

那么小学学过的这些数能否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及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呢?

为了体现负数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我选择了三个学生较熟悉的例子,用计算机显示动画效果,采取形象化教学。

比如零上5°C,它比0°C高5°C,可记作5°C,而零下5°C比0°C低5°C,怎么表示呢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怎样表示二者的海拔高度又如向东走3米与向西走3米、收入50元与支出50元等等。还可以联系抗洪实际,让学生思考怎样用数学来区分高区警戒水位1米与低于警戒水位1米呢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兴致勃勃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进入角色。

上实例说明,小学学过的那些数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而且数的局限也阻碍了数学自身向前发展。如小学遇到0-2、3-5这类题我们束手无策。以上种种矛盾及不便我们如何解决呢?

使学生感到数的扩充势在必行,扩充的根源是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及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既然小学学过的数不能满足需要,我们需要引出新的数。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零下5°C,比0°C低5°C,那么有没有比0还上的数呢?此时,负数已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学生顺利地接受了这一事实,负数自然而然的引出了。

接下来讲解正、负数的定义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采取联系对比的方法,始终不脱离小学所学知识。在给出正、负数的定义时,我采取比较轻松的态度,尽量避免使概念复杂化:小学学过的大于零的数就是正数,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上一个

"-"号。让学生觉得数学并不难学。在讲述正、负数的表示法、读法后,强调这里的"+""-"是性质符号,虽然与表示运算符号的加号、减号涵义不同,但又能完全统一,因此形式上是一样的。在学运算时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从温度计上观察0°C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C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表示,说明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是正数与负数的界限。因此,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非正非负的中性数。对于0的认识,我们小学知道,0表示没有,又知道0的一些性质:0不能作除数、0乘以任何数都得0等。其实,0不仅仅表示没有:比如:0°C并不是没有温度,水位线定为0米并不是没有高度。在实际意义中,0是用来表示基准的数,比如海平面、警戒水位等。因此,0是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它比所有正数都小,又比所有负数都大。当然,0的内涵还很丰富,我们将在以后陆续学到。

以上对数0表示量的意义的分析,实际上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和理解。正数、0、负数的大上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初步形成,也为下一节课讲述有理数分类打下基础。

在此选取课本练习1让学生口答,巩固对正、负数的认识。并把课本例1作为练习给出。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正、负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为了突出正、负数的意义这一重点,就要突出它的实践性。那么,与引入部分呼应,有了负数以后,那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零上5°C可记作5°C或+5°C,零下5°C可记作-5°C;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收入50元记作+50元,支出50元记作-50元等等。同学们观察、正、负数所表示的两个意义正好相反的量,叫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趣的是,在千世界中,有上就有下,有升就有降,有收入就有支出,有赢就有亏损。因此,上仍相反意义的量是普遍存在的。正、负数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能表示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为了加深学生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理解,请学生再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总结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特征:

(1)意义相反

(2)同一种量

并解释相反与相异的区别。比如向东走3米向北走3米就不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通过以下练习加以巩固。

由于用负数表示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很不习惯,是理解上的难点,如何讲解难点呢?在此要向学生渗透相反意义所隐含的辩证关系。

"+""-"作为性质符号有着更深层的涵义:

"+"表示与问题中给出意义的相同意义,

"-"表示与问题中给出意义的相反意义,

如:前进+5米,表示真正前进5米,

前进-5米,表示后退5米,

那么,后退-5米就表示前进5米。并通过课本例2加以巩固。

为了加深对正、负数的意义及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理解,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练习:

图中所示是一个零件的剖面图。用φ30±0.07表示轴直径的误差范围,说明±0.07的意义。

因为学生第一次见到这种标注误差的方法,很难回答。我采取铺垫式启发,先讲解;

"这是一个直径为30mm的轴,在制作过程中允许产生尺寸上的误差,既可以大些也可以小些,但不许超过一定的范围,如此标准谁能说出它的意义"这时,学生就会根据正、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这一特点回答出+0.07表示比30mm大0.07mm,-0.07表示比30mm小0.07mm。这样使学生把正、负数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加深了对正、负数意义内涵的理解。

接下来是课堂练习。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发现不足,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检查教学效果,采取相应措施。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学生的练习分出了梯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有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各组练习在进行中,进行后,都要掌握学生的完成情况,让学生举手,加以统计,及时纠错及再讲解,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调整练习题目的多少与难易。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通过语言、目光、动作给予鼓励与告诉,发挥评价的增益效应。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语气、神态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通过有形的精神状态如眼神等所表现出来的无形思维状态加以感知,随时捕捉反馈信息,对自己的讲课进程作出相应的调整,快、慢、停、转应用自如。

在本节课的小结部分,首先小结本课重点与难点,然后向学生提问:你知道是哪个国家最早使用负数吗?负数最早记载于中国的《九章算术》中,比国外早一千多年。借此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并布置思考题及作业,目的是把正、负数与第一章所学代数式联系起来,加深对正、负数的意义的理解。

通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我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的学习习惯,更要重视教学生做人,才能真正讲出一堂好课,真正成为一名好教师。1.2.2

数轴说课稿(一)大家好!今天我所执教的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第2节的内容。一.教材分析(说教材)一.教材内容分析

数与形是数学的两大组成部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而数轴是数形结合的高度统一。数轴是新人教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再介绍的。通过数轴的学习可加深学生对有理数概念的理解,并为后面引出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学习有理数大小比较、有理数运算法则、平面直角坐标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七年级学生,此阶段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而且富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还是较容易出现理解局限的问题。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A、知识技能:1、理解数轴概念,会画数轴。

2、知道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知道任何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

B、数学思考:1、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2、通过数轴概念的学习,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C、解决问题:会利用数轴解决有关问题。

D、情感态度:通过数轴的学习,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而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四.重点、难点(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我确定为:数轴的概念。

因为:只要数轴概念真正理解了,画数轴、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等也就容易了。

本节课教学难点我确定为: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

因为:七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刚开始萌芽。教有教法,学有学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下面谈谈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五.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1、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学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因为新课标和新理念认为,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比获得知识更为重。基于本节课的特点:课堂教学采用了“情境—问题—观察—思考—提高”的步骤,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思考、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根据教材分析和目标分析,贯彻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确定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探索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互相讨论,一步步地掌握数轴的概念,并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轴概念,从而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课件演示,创设情境,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并派代表发言。教师耐心引导、分析、讲解和提问,并及时对学生的意见进行肯定与评议,从而突出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的形象。2、学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思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告诉学生,学习数学不是简单模仿、机械操练,而是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研究学习、合作学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成功的一半。六.教学准备老师:要充分备课,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教具学生:要认真预习,准备直尺或三角板

七、教学过程分析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和思维的主战场。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复习旧知通过对已知知识的回顾复习,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新知识。

(二)、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为了使学生明白数与形的对应关系,初步认识数形结合的美妙之处,我设计了:

观察温度计的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切身体会数与形的对应关系,为学习数轴概念埋下伏笔。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温度计分小组讨论观察,共同发现数与形的对应关系。

接下来,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在一条东西方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随后我提出问题:“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

(学生小组讨论后再派代表回答)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们认识到:考虑东西方向的马路上一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既要考虑距离,又要考虑方向,从而需要用正负数描述。

前面几个活动之后,学生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已有所体会,为此我让学生:

再次观察所画情境图、温度计

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将其抽象成一条直线。

这样,就把正数、0和负数用一条直线上点表示出来。

(三)、学习概念,解决问题

通过刚才的观察、比较,我引出了新课:

1)学习数轴的概念

我先进行讲解:

一般地,在数学中人们用画图的方式把数“直观化”。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当然这条直线必须满足以下三点要求:

(1)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通常以向右为正方向。

(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

再画数轴师生共同归纳画数轴的步骤,要求学生独立画出数轴,并互相交流,老师巡堂并参与交流使学生弄清如何画数轴。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画数轴,交流和反思,使学生真正掌握数轴的概念。3)在数轴上表示右边各数:4)指出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下一个活动,填空:数轴上表示-2的点在原点的()边,距原点的距()表示3的点在原点的()边,距原点的距离是()。通过填空,老师引导学生做出课本第12页的归纳设计意图: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归纳出数轴上的点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数到字母表示的数)能力课堂练习:1)课本第12页的练习1、2题2)强化练习:(1)在数轴上标出到原点的距离小于3的整数。(2)在数轴上标出-5和+5之间的所有的整数。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数轴的概念;强化练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用数轴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结: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1)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2)画数轴的步骤:1.画直线;2.在直线上取一点作为原点;3.确定正方向,并用箭头表示;4.根据需要选取适当单位长度。作业:课本第17页习题1.2第2题;学生用书同步训练设计意图:通过适量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应该给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多做同步训练。八、教学设计说明这节课,我通过五个活动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操作、观察、引导概括,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1.2.2

数轴说课稿(二)甘南县平阳镇中学

刘山友尊敬的各位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数轴》。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有理数》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学习了负数及有理数的分类后引入的一个新概念,它能够非常直观地把数与点结合起来,渗透着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思想,不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理数,也是以后学习相反数、绝对值和有理数运算的有用工具,利用这个数学工具我们还可以用来比较数的大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等,同时为我们以后学习

“不等式”、“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的图像”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我校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数轴的概念,并理解其三要素,能正确地画出数轴。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画数轴和用数轴上点表示有理数的过程,会在数轴上找出有理数对应的点,体验到任何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①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②正确掌握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学方法

在新课标和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并且以“情境—问题—观察—思考—讨论—归纳—巩固—提高”的过程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总结,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言,有步骤,有层次的掌握数轴的概念,在练习中教师要做到多鼓励、多肯定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体验数学是一个充满着乐趣与奥妙的探索过程。

2、学法指导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学习数学不应只是简单模仿、机械背诵与操练,而应该采用设置现实的问题情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本节课通过引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采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观察发现,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从而由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数轴,并且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

在一条东西方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这一情景,要求学生用学习过的有理数来表示这一些量。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情节可以引导学生对有理数学习的巩固,并且提高学生对有理数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考。

2、引入新课,得出概念

(1)、提出问题:试画图表示这一情景。(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并画出图形。老师巡堂查看学生完成的情况,给以必要的指导与肯定,并请最先做好的两个小组派代表到黑板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汽车站、树和电线杆都是在同一条线上(东西方向的马路上)而他们的相对位置关系,既要考虑距离,又要考虑方向。

(2)、老师引导学生对同学的板书进行评价,并观察画出来的图的特点,老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学生容易发现正数、0和负数都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从而为学习数轴奠定基础。

(3)、教师讲解数轴的概念:(围绕着: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进行细致,全面的讲解,并向学生强调: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为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设计意图:初步认识数轴的概念及其所需要的条件。

(4)、观察温度计,指出与数轴的相同与不同出。设计意图:通过对温度计的观察,加深对数轴的理解,并从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体验新知

(1)、讨论下列数轴画得对错(教师出示一些数轴,学生组内讨论交流,派代表发言,老师给以必要的肯定与鼓励.)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和反思,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轴的三要素。

(2)、如何画数轴(先由学生分组画,画好后互相交流,并由最先完成的组派代表到黑板板书,,教师在巡查的过程中给以指导,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并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观察板书,主动发言对板书进行合理性的评价,最后有教师引导总结出画数轴的步骤:1.画直线;2.在直线上取一点作为原点;3.确定正方向,并用箭头表示4.根据需要选取适当单位长度。)

设计意图:在这学习过程中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发言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

4、巩固新知

1、学会读数轴(引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0页的练习2)

设计意图:通过读数轴上的点所代表的数,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数轴上标出已知的点:(课本第10页的练习1,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给以适当的讲解,并提出有理数可以在数轴上找到唯一的点与之对应,那么是否数轴上的任意一点都能表示有理数呢?这个问题不展开分析,要求学生课后思考,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数轴的理解,初步认识到了有理数都能够在数轴上能够找到唯一的一个点与之对应。

5、形成技能

(1)填空:数轴上表示-2的点在原点的

边,距原点的距离是

,表示3的点在原点的

边,距原点的距离是

(2)归纳: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3)、通过填空,老师引导学生做出课本第12页的归纳。

设计意图: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归纳出数轴上的点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数到字母表示的数)能力

(4)、在数轴上标出到原点的距离小于3的整数。

(5)、在数轴上标出-5和+5之间的所有的整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数轴解决问题的能力

6、归纳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7、布置作业

一张练习巩固卷。

六、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景,并通过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学会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1.2.3

相反数说课稿(一)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第2节第三课时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相反数的概念,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及符号的化简。

2、本节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相反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是在研究了负数的基础上,遵循过渡时期学生的认知特点,既把小学所学的正数、零和初中的负数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又为学生以后顺利掌握绝对值的意义,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在以后将要学习的二次根式、方程、函数和相关学科等知识领域都有所渗透。因此,这节课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相反数的意义及双重符号的化简;难点:“-a”的理解和双重符号的化简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及初一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1)、让学生理解相反数的意义及其特征性质;

(2)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3)能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化简含有双重符号的数。

能力目标:(1)经过观察、思考、分析、发现等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a”的理解,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3)由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得出相反数的特征性质,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一系列探求活动,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2)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

“启发引导

突出问题

遵循原则

鼓励探索”将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本节课采用了启发、探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特点,激励学生去想、去思考,以小组讨论、自由辩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主动参与。

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类比推理方法,养成大胆参与,主动学习的习惯,变“学会”到“会学”。

四、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两个人从某地反向行走4米。

:“两个人都行走了4米”能完全表述此动画意思吗用数学语言怎么表示

:+4和-4包含了几层意思

将互为相反的两个数融入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之得到初步感知。

+4和-4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

个,分别在原点的

边,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

个,分别在原点的

边,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若a是一个整数,在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的点有几个,分别在原点的左边还是右边,这些点表示的数是什么。

引入数轴,将实际问题抽象到数学问题,为下一步概念的形成做铺垫。

(二)、自主探索,形成概念

问题:+4和-4,+2

和-2,+5和-5,+a和-a每组数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让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发表见解,引导发现它们“符号不同,数字相同”。

深入问题1:+4和-2这组数也具有上述特点吗?

深入问题2:“符号不同”体现在数轴上是什么意思?

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每组数都含有“只有符号不同”和数轴上“方向相反”两个意思。

问题3:+3这个数有上述特点吗?

使学生认识到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

综合以上各点引导学生得出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观察思考: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

在以上数轴和数的结合中,学生可以很容易发现: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分别在原点左右,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是关于原点对称的。

练一练:1、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6,-8

,-3.9,5/2,-2/11,100,0

(三)、继续探究,深入理解

问题一:从练习1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理清思路,观察、讨论,发现1

:一个正数的相反数是一个负数,一个负数的相反数是一个正数,0的相反数仍是0。

发现2:在一个正数的前面添上“-”号就成为它的相反数。由此类推出: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填一填

:+5

5,

100

+100,

+a

a

填上=、<

>

让学生发现:在一个数前面添上“+”号表示这个数本身。

说一说:这些数表示的意义?并化简这些数

-(-68),

-(+0.75),

+(-3/5),

-(+3.8),

-(-x),

+(-m)

试一试

:化简-{+[-(-9)]}

活动安排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有理数的意义到双重符号乃至多重符号的化简,起到分散难点,逐一突破的目的。

(四)、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基础知识题:

1、判断正误(1)任意一个数都有相反数

(2)正数与负数互为相反数

(3)若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这两个数一定是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

2、如果a+b=0,那么(

A、

a、b两个数中一个为正数,一个为负数;B、

a、b两数中至少有一个为0;

C、

一定有a=b=0;D、

a、b互为相反数。

能力提高题:4、如果x+(-4)=0,(+16)+y=0,试求x

2+y的值。

发展思维题:如果a、b表示有理数,在什么条件下,a+b和a-b互为相反数?

以上不同层次的练习设置不但可以照顾差生,还可以解放优生,同时也能调动中层学生的积极性,努力达到抓两头,促中间的效果。

(五)、回顾总结,发展情感

回顾: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顾之后,加以评价,将零散的知识归纳整理,引导学生感知数学方法,体会辩证思想。

(六)、布置作业,回归实践

:教科书第14页的2题,18页的3题;

五、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设计是依据课程标准以及学生认知水平来确定的,内容编排从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层层展开,逐步深入。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等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的途径。整个教学过程以四大问题为主体,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安排填一填、说一说、试一试、分组讨论和自由辩论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达到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1.2.3

相反数说课稿(二)相反数(opposite

number)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湘教版义务教育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10—11页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相反数的概念,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及符号的化简。

2、本节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相反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是在研究了负数的基础上,遵循过渡时期学生的认知特点

,既把小学所学的正数、零和初中的负数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又为学生以后顺利掌握绝对值的意义,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在以后将要学习的二次根式、方程、函数和相关学科等知识领域都有所渗透。因此,这节课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成因

重点:理解相反数的意义及双重符号的化简

难点:“-a”的理解和双重符号的化简

由于相反数在许多知识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要能准确地运用它,就得深刻理解它的含义,又因为双重符号的化简是进行有理数运算的前提。因此,“理解相反数的意义”和“双重符号的化简”都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学生刚进入初中,认知能力有限,抽象思维能力弱,对于“-a”和双重符号不容易理解,所以我确定它们为教学难点。而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精心选材、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及初一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1)、让学生理解相反数的意义及其特征性质;

(2)、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3)、能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化简含有双重符号的数。

能力目标:(1)经过观察、思考、分析、发现等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a”的理解,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3)由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得出相反数的特征性质,培养学生从

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一系列探求活动,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2)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

“启发引导

突出问题

遵循原则

鼓励探索”将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本节课采用了启发、探讨式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特点,以设疑提问的方式激励学生去想、去思考,以小组讨论、自由辩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主动参与。

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类比推理方法,养成大胆参与,主动学习的习惯,变“学会”到“会学”。

四、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流程:略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两个小动物从某地反向行走3米。

:“两个小动物都行走了3米”能完全表述此动画意思吗用数学语言怎么表示

:+3和-3包含了几层意思?

将互为相反的两个数融入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之得到初步感知。

+3和-3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

个,分别在原点的

边,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

个,分别在原点的

边,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引入数轴,将实际问题抽象到数学问题,为下一步概念的形成铺设道路。

:这样成对的点(数)有多少它们之间会有什么关系

设置悬念,试图勾起学生求知欲,顺势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索,形成概念

问题一:+3和-3,+2

和-2,+5和-5每组数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让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各组代表发表见解,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符号不同,数字相同”。

问题1:+3和-2这组数也具有上述特点吗

问题2:“符号不同”体现在数轴上是什么意思

随着分支问题1、2的深入,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每组数都含有“只有符号不同”和“方向相反”两个意思。这样,学生通过解决一系列问题,对每组数的特点由最初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问题3:+3这个数有上述特点吗?

使学生认识到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

综合以上各点引导学生得出相反数的概念,强调关键词“只有”和“互为”。

观察思考: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

在引入新课中已有所铺垫,学生可以很容易发现: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分别在原点左右,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是关于原点对称的。同时配以多媒体动画,既直观形象地阐释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又充分利用数轴将点和数联系起来,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练一练:1、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6,

-8

-3.9,

5/2,

-2/11,

100,

0

在正确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很快作答,如果对“0”有疑问,可借助数轴加以解释说明。

(三)、继续探究,深入理解

问题二:从练习1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引导分类,明确问题的指向,渗透归纳整理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理清思路,进而发现

:一个正数的相反数是一个负数,一个负数的相反数是一个正数,0的相反数仍是0。

问题三

:从练习1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再次引领学生观察、讨论练习1的分类结果,发现:在一个正数的前面添上“-”号就成为它的相反数。由此类推出: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填一填

:+5

5,

100

+100,

+b

b

填上=、<

>

让学生发现:在一个数前面添上“+”号表示这个数本身。

题:

-(-68),

-(+0.75),

+(-3/5),

-(+3.8),

-(-x),

+(-m)

说一说

:上面这些数表示的意义

做一做

:化简上面这些数

试一试

:化简-{+[-(-9)]}

活动安排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有理数的意义到双重符号乃至多重符号的化简,起到分散难点,逐一突破的目的。

辩一辩

:-a是负数吗

以自由辩论的形式,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看法,教师适时调控,疑点自会愈辩愈明。最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发现:当a为正数时,它的相反数-a是负数;当a为负数时,它的相反数-a是正数;当a为0时,它的相反数-a仍然是0。

问题四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是多少?

虽然此内容教材没有涉及到,但为了学生对相反数有一个更深的认识,我认为经过通俗易懂的诠释,学生完全可以理解接受。多媒体动画演示:一动物从某地向东走4米,记作+4米,再转身向西走4米,记作-4米。使学生看到此动物又回到原地,轻松发现:+4+(-4)=0。然后,让学生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类推出相反数的特征性质:对于任意一个数a,都有a+(-a)=0。

(四)、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基础知识题:

1、判断正误

(1)a的相反数是负数

(2)任意一个数都有相反数

(3)正数与负数互为相反数

(4)若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这两个数一定是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

2、

一个数的相反数小于原数,这个数是(

A、

正数

B、

负数

C、

3、如果a+b=0,那么(

A、

a、b两个数中一个为正数,一个为负数;

B、

a、b两数中至少有一个为0;

C、

一定有a=b=0;

D、

a、b互为相反数。

能力提高题:

4、如果x+(-4)=0,(+16)+y=0,试求x

2+y的值。

5、若-x=7,则2x=

发展思维题:如果a、b表示有理数,在什么条件下,a+b和a-b互为相反数?

为了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我设计了三种层次的题目:基础知识题、能力提高题、发展思维题。基础知识题主要考察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提高题旨在训练相反数知识的应用;发展思维题在列式、求解过程中两次体现相反数的特征性质,并渗透代数式知识,力图锻炼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以上不同层次的练习设置不但可以照顾差生,还可以解放优生,同时也能调动中层学生的积极性,努力达到抓两头,促中间的效果。

(五)、回顾总结,发展情感

回顾: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顾之后,教师加以评价,将零散的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