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围血涂片细胞形态学与临床意义1周围血涂片细胞形态学与临床意义1
目前自动化仪器的应用不但提高了结果的精确度也提供新的参数。但由于对仪器的功能缺乏全面的了解,忽视了形态学检查,影响了医疗质量。2目前自动化仪器的应用不但提高了结果的精确度也提供新例子1、小孩发热,看了很多家医院,花了3万多,最后到了省级医院,5毛钱。例子2、一发热患者,在基层医院治疗不见效,到中心医院就诊。幼稚细胞20%。例子3、70多岁的男性,初步诊断肝损害住院感染科。推片发现急淋!感染科不相信又做了一遍,结果相同。3例子1、小孩发热,看了很多家医院,花了3万多,最后到了省级医44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意义
一.诊断及筛选血液病。二.作为贫血鉴别诊断的依据。三.了解感染的程度。四.遗传性疾病血液依据。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五.血小板疾病的依据。六.诊断血液寄生虫病。七.血液性分析仪质量的监控5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意义一.诊断及筛选血液病。5将血标本均匀地涂抹在清洁干燥的载玻片上,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检查,是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临床应用广泛,特别是对于各种贫血及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血涂片(bloodsmear)的制备6将血标本均匀地涂抹在清洁干燥的载玻片上,经染色后1.新玻片上有游离碱质,须清洗后使用。3.使用时切勿用手触及玻片表面。载玻片的清洁血涂片的制备2.用过的载玻片须用肥皂水或乙醇除去染料和油污。71.新玻片上有游离碱质,须清洗后使用。3.使用时切勿用手触及手工推片法灰白层涂片法血涂片的制备方法血涂片的制备薄血涂片法厚血涂片法自动血液涂片法**8手工推片法灰白层涂片法血涂片的制备方法血涂片的制备薄血涂片法手持玻片推制血膜推片用推片从血滴前方接触血滴推片角度吸附血液成一线推完血片,迅速干燥手工薄血推片法9手持玻片推制血膜推片用推片从血滴前方接触血滴推片角度吸附血液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细胞分布均匀,边缘整齐,两边和两端留有一定空隙。良好血涂片的标准血涂片的制备10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良好血涂片的标准血涂片的制备10血滴越大,推片角度越大,速度越快,血液粘度越高,则血膜越厚。血滴越小,推片角度越小,速度越慢,血液粘度越低,则血膜越薄。影响血膜厚薄的因素血涂片的制备11血滴越大,推片角度越大,速度越快,血液粘度越高,则血膜越厚。1.灰白层涂片法抗凝血离心,取灰白层涂片。用于白细胞减少者的白细胞分类和红斑狼疮细胞(LEC)检查。其他方法血涂片的制备2.厚血涂片法用于疟原虫、微丝蚴的检查121.灰白层涂片法抗凝血离心,取灰白层涂片。用于白细胞减少者的血涂片的染色染色的目的是使细胞膜、细胞浆、胞浆中颗粒及细胞核等主要结构染上特定的颜色,以便于显微镜下观察与识别。13血涂片的染色染色的目的是使细胞膜、细胞浆、胞一、瑞氏染色法(Wright’sstain)二、吉姆萨染色法(Giemsa’sstain)三、瑞氏-吉姆萨复合染色法血涂片的常用染色方法对胞浆和中性颗粒染色较好,对胞核稍差。对胞浆和中性颗粒染色较差,对胞核和寄生虫着色较好。取二者之长,染色效果好。14一、瑞氏染色法(Wright’sstain)二、吉姆萨染1.用玻璃笔在血膜两端划线。2.瑞氏染液覆盖血膜,染
0.5~1min。3.加等量或稍多的缓冲液,混匀,染5~10min。4.流水冲去染液,干燥后镜检。染色步骤瑞氏染色法151.用玻璃笔在血膜两端划线。2.瑞氏染液覆盖血膜,染0.5正常血膜外观为淡紫红色。镜下RBC和嗜酸性颗粒染粉红色,嗜碱性颗粒染紫黑色,中性颗粒染淡紫红色,细胞核染紫红色。染色结果瑞氏染色法16正常血膜外观为淡紫红色。镜下RBC和嗜酸性颗粒染粉红色,嗜碱5.若有染料残渣,可用少量甲醇溶解,并立即用流水冲洗。1.血膜正面朝上,干透后再染色。2.染色时间与染液浓度、室温和细胞多少有关。3.染色过程中防止蒸发沉淀。4.冲洗时应以流水冲洗,冲洗时间不能太久。注意事项瑞氏染色法6.复染时应先加缓冲液再加染液,或加染液与缓冲液的混合液。175.若有染料残渣,可用少量甲醇溶解,并立即1.血膜正面朝上,质量控制瑞氏染色法1.载玻片要清洁。2.制备良好的血涂片。3.选择抗凝剂。4.处理白细胞浓度较低的标本。5.血细胞比容与涂片关系。6.新配置染液的处理。7.染色过深、过浅的处理。18质量控制瑞氏染色法1.载玻片要清洁。18红细胞形态检查
在贫血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时红细胞除有数量变化外,往往伴有形态改变,表现在红细胞大小、形状、染色性质和内涵物的异常。因此,红细胞形态检查对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9红细胞形态检查在贫血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红细胞形态检查方法低倍镜:油镜:制备血涂片染色镜检检查区域:体尾交界处,细胞分布均匀,红细胞紧密排列但不重叠。估计细胞分布和染色情况,浏览全片是否存在异常细胞。观察红细胞形态。20红细胞形态检查方法低倍镜:制备血涂片染色镜检检查区域:正常红细胞形态双凹圆盘形,淡桔红色,中央1/3为生理性淡染区,呈正常色素性。红细胞直径为6.7~7.7μm,平均直径7.2μm左右,厚约2μm。无核,胞质内无异常结构。除健康人外,还见于急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部分白血病。21正常红细胞形态双凹圆盘形,淡桔红色,中央1/正常红细胞形态22正常红细胞形态22异常红细胞形态红细胞大小异常红细胞形状异常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红细胞排列异常有核红细胞
23异常红细胞形态红细胞大小异常23红细胞大小异常1.小红细胞(microcyte):直径<6μm。血片中出现大量的染色过浅的小红细胞,提示血红蛋白生成障碍,常见于缺铁性贫血(ID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血红蛋白充盈良好,生理性中心淡染区消失。24红细胞大小异常1.小红细胞(microcyte):直径<小红细胞(microcyte)25小红细胞(microcyte)25红细胞大小异常2.大红细胞(macrocyte):直径>10μm。最常见于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MA)。也可见于溶血性贫血(H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3.巨红细胞(megalocyte):直径>15μm。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M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26红细胞大小异常2.大红细胞(macrocyte):直径>1大红细胞巨红细胞27大红细胞巨红细胞27红细胞大小异常4.红细胞大小不均(anisocytosis):指红细胞之间直径相差一倍以上。见于严重的增生性贫血的血涂片中。巨幼细胞性贫血尤为明显,与骨髓造血紊乱有关。28红细胞大小异常4.红细胞大小不均(anisocytosis)红细胞大小不均29红细胞大小不均29红细胞大小异常小红细胞(microcyte)大红细胞(macrocyte)
巨红细胞(megalocyte)红细胞大小不均(anisocytosis)30红细胞大小异常小红细胞(microcyte)30红细胞形状异常1.球形红细胞(spherocyte):直径小于正常,厚度增加大于2μm。无中心淡染区。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和伴有球形细胞增多的其他溶血性贫血如AIHA、HDN等。31红细胞形状异常1.球形红细胞(spherocyte):直径小球形红细胞32球形红细胞32红细胞形状异常2.椭圆形红细胞(elliptocyte):细胞呈卵圆形、杆状,长度可大于宽度3~4倍。这类红细胞成熟后在高渗、等渗、低渗及正常血清内,其椭圆形保持不变。常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HE),可高达25%~75%(正常人为1%)。也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33红细胞形状异常2.椭圆形红细胞(elliptocyte):细椭圆形红细胞34椭圆形红细胞34红细胞形状异常3.靶形红细胞(targetcell):红细胞中心部位染色较深,其周围为苍白区域,而细胞边缘又深染,形如射击之靶。常见于各种低色素贫血(主要是地中海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35红细胞形状异常3.靶形红细胞(targetcell):红细靶形红细胞36靶形红细胞36红细胞形状异常4.口形红细胞(stomatocyte):红细胞中央苍白区呈扁平状,颇似张开的嘴巴或鱼口。血涂片中口形红细胞增多,见于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HST),常>10%。也可见于酒精中毒、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贫血等。37红细胞形状异常4.口形红细胞(stomatocyte):红细口形红细胞38口形红细胞38红细胞形状异常5.镰形红细胞(sicklecell):呈狭长形,形如镰刀,两端尖锐,正常情况下少见。主要见于HbS病,是由于红细胞内存在异常HbS所致。在缺氧的情况下,异常HbS溶解度降低,形成狭长的结晶体,使红细胞变形。39红细胞形状异常5.镰形红细胞(sicklecell):呈狭镰形红细胞40镰形红细胞40红细胞形状异常6.棘形红细胞(acanthocyte):红细胞表面有针状或指状突起,间距不规则,突起的长度和宽度可不一。在β-脂蛋白缺乏症病人的血涂片中出现较多。也可见于脾切除后、酒精中毒性肝脏疾病、尿毒症、溶性性贫血及重金属中毒。应与皱缩红细胞区别。41红细胞形状异常6.棘形红细胞(acanthocyte):红细4242红细胞形状异常7.皱缩红细胞:也称钝锯齿形红细胞(echinocyte),主要由于高渗、制片不当等原因造成,红细胞周边呈钝锯齿状排列紧密,大小相等,长短一致。
43红细胞形状异常7.皱缩红细胞:也称钝锯齿形红细胞(echin皱缩红细胞44皱缩红细胞44红细胞形状异常8.泪滴形红细胞(teardropcell):形如泪滴或梨状,正常人偶见。多见于骨髓纤维化。45红细胞形状异常8.泪滴形红细胞(teardropcell泪滴形红细胞46泪滴形红细胞46红细胞形状异常9.裂片细胞(schistocyte):为红细胞碎片或不完整的红细胞,系红细胞通过管腔狭小的微血管受牵拉、挤压所致。有各种形态如刺形、盔形、三角形及扭转形等。正常人血片中裂片红细胞<2%。增多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HA)。
47红细胞形状异常9.裂片细胞(schistocyte):为红细红细胞形状异常10.红细胞形态不整(poikilocyte):指红细胞形态发生无规律的明显改变。如泪滴状、梨形、棍棒形及新月形。最常见于具有巨幼细胞性贫血(MA)。可能是由于贫血严重而造血原料不足,在骨髓内粗制滥造所致。也可能是红细胞脆性较大,在推片时碎裂所致。48红细胞形状异常10.红细胞形态不整(poikilocyte)红细胞形态不整49红细胞形态不整49红细胞形状异常球形红细胞 椭圆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 口形红细胞镰形红细胞 棘形红细胞皱缩红细胞 泪滴形红细胞裂片细胞 红细胞形态不整50红细胞形状异常球形红细胞 椭圆形红细胞50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1.低色素性(hypochromic):红细胞的生理性中心淡染区扩大,染色淡薄,甚至为环形红细胞,提示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IDA)、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铁幼粒细胞性贫血(SA)和某些血红蛋白病。51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1.低色素性(hypochromic低色素性(hypochromic)52低色素性(hypochromic)52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2.高色素性(hyperchromic):红细胞的生理性中心淡染区消失,整个红细胞着色较深,而且胞体也大,区别于球形红细胞,MCH增高。最常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
53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2.高色素性(hyperchromi高色素性(hyperchromic)54高色素性(hyperchromic)54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3.嗜多色性(polychromic):属于尚未成熟的红细胞,呈淡灰蓝色或灰红色,胞体大,相当于活体染色的网织红细胞。由于胞质中含有多少不等嗜碱性物质RNA与血红蛋白并存,因此呈嗜多色性。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提示骨髓增生活跃,见于急性失血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55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3.嗜多色性(polychromic嗜多色性(polychromic)56嗜多色性(polychromic)56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4.细胞着色不一(anisochromia):红细胞着色不一致,血红蛋白充盈度偏离较大,如同时出现低色素性和正常色素性红细胞,常见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SA)。57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4.细胞着色不一(anisochro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低色素性(hypochromic)高色素性(hyperchromic)细胞着色不一(anisochromia)嗜多色性(polychromic)58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低色素性(hypochromic)5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
1.嗜碱性点彩红细胞(basophilicstipplingcell):简称点彩红细胞。在瑞氏染色条件下,胞质内出现嗜碱性灰蓝色点状物的红细胞。属于未完全红细胞,其颗粒大小不一、数量不等。重金属中毒者增多,常作为铅中毒的诊断筛选试验。59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1.嗜碱性点彩红细胞(basophil嗜碱性点彩红细胞60嗜碱性点彩红细胞60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
2.豪焦小体(howell-jollysbody):又称染色质小体。位于成熟或幼红细胞的胞质中,圆形,有1~2μm大小,染成紫红色,有1至多个,是核的残余物。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脾切除后和白血病。61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2.豪焦小体(howell-jolly豪焦小体62豪焦小体62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
3.卡波环(Cabotring):胞质内变性脂蛋白所致。位于成熟或幼稚红细胞的胞质中,呈圆形或8字形的细线圈状结构。见于脾切除后或巨幼细胞性贫血。常与豪周小体并存。63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3.卡波环(Cabotring):胞卡波环64卡波环64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
4.寄生虫。如疟原虫的环状体。65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4.寄生虫。如疟原虫的环状体。65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豪焦小体卡波环寄生虫66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嗜碱性点彩红细胞66红细胞排列异常1.红细胞缗钱状形成(rouleauxformation):当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含量增高时,可使红细胞表面负电荷降低,减弱红细胞之间的相互排斥力而互相连接呈缗钱状。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67红细胞排列异常1.红细胞缗钱状形成(rouleauxfo红细胞缗钱状形成68红细胞缗钱状形成68红细胞排列异常2.红细胞自凝现象(self-agglutinating):血涂片上红细胞出现聚集、凝集成堆或成团现象,多见于冷凝集素综合症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注意与血涂片较厚引起的红细胞堆积相区别,真正的红细胞自凝在涂片较薄处也存在。69红细胞排列异常2.红细胞自凝现象(self-aggluti幼稚红细胞,存在骨髓中。正常成人外周血液中不能见到。一周以内婴儿血涂片中可见到少量。常见于各种溶血性贫血,由于大量成熟红细胞破坏后,骨髓增生,除网织红细胞大量入血外,还有一些有核红细胞提前释放入血,说明骨髓造血功能活跃。白血病、红白血病的外周血片中也可见到有核红细胞。有核红细胞70幼稚红细胞,存在骨髓中。正常成人外周血液中不原始红细胞
胞体:直径15-20μm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约占细胞的4/5,紫红色,染色质颗粒状,核仁明显.
核仁:1-2个,大小不均,模糊或清楚,染浅蓝色.
胞浆:量少,或有部分胞浆呈伪足状,深蓝色且厚,近核处不见色浅区.71原始红细胞胞体:直径15-20μm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早幼红细胞胞体:直径12-24μm
胞核:圆或椭圆,占细胞2/3以上,居中或稍偏位,核膜明显,紫色,染色质可浓集或粗密的小块,较原红粗糙些,无核仁。
胞浆:量稍多,部分可有伪足,深兰,但较原红稍浅,血红蛋白开始形成,出在核周围,无颗粒。
72早幼红细胞胞体:直径12-24μm
胞核:圆或椭圆,占细胞2中幼红细胞胞体:直径8-15μm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占细胞2/3-1/2大小,染色质粗糙排列成堆,其中有空白出现如打碎砚墨感,呈车轮状排列,深紫色,核染色质间有淡染区,称副染色质,核膜明显,无核仁。
胞浆:中等量或多量,不透明,浆内血红蛋白形成逐渐增多,嗜碱性物质逐渐减少。因含不等量血红蛋白,可呈嗜多色性,可呈兰绿色,兰红色,淡红色等。
73中幼红细胞胞体:直径8-15μm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晚幼红胞体:直径7-10μ
胞核:圆形,稍偏或居中,占细胞的1/2以下,粗糙虽不规则致密团块。可见车轮状痕迹,核膜明显,无核仁,随着细胞的成熟,核致密坚实,呈结构不清的紫红色的一团。有时可见核分裂,核溶解。溶血性贫血时,核有畸形。
胞浆:量较多,不规则,颜色因含多量血红蛋白,几乎和成熟红细胞相同呈粉红色或带极淡的兰色。74晚幼红胞体:直径7-10μ
胞核:圆形,稍偏或居中,占细胞的原巨幼红细胞(胞体:直径19-27μm)巨红细胞是红细胞的另一系统,也分早、中、幼、晚。但均较正常红细胞为大。此种细胞可见于胚胎早期,恶性贫血及营养不良性巨细胞贫血。系由于生血素(VitB12、叶酸)缺乏或吸收利用障碍所致。这类细胞共同特点是:胞体大,胞浆丰富,核染色质较为细致,排列较为疏松75原巨幼红细胞(胞体:直径19-27μm)巨红细胞是红细胞的另红细胞聚集分布成熟红细胞随机呈块状或束状聚集在一起,临床主要表现为以下病症:
1.多种抗体暴露;2.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3.非典型肺炎;4.金葡菌感染;5.冷凝集疾病。76红细胞聚集分布成熟红细胞随机呈块状或束状聚集在一起,临床主原始粒细胞
胞体:直径10-20μ,圆或稍椭圆。
胞核:较大、圆或稍椭圆居中或稍偏一侧,占细胞2/3以上,染色质细呈细粒状,排列均匀,平坦如一层薄沙,无浓集。核膜较不清楚。
核仁:2-5个较小,清楚,呈淡兰或无色。
胞浆:量少,呈明亮天蓝色,绕于核周,无颗粒,过氧化酶染色阴性,但后期有时也可见阳性颗粒。
77原始粒细胞
胞体:直径10-20μ,圆或稍椭圆。
胞核:较大早幼粒细胞
胞体:直径12-15μm,比原始粒细胞较大。
胞核:大,圆或稍卵圆形,位于中央或稍偏位,染色质颗粒较原始粒细胞稍粗糙,呈均匀大沙粒体,核膜不清楚。
核仁:核仁1-3个,但有时核仁少而小。
胞浆:量较多,分布可不等量。淡蓝色,无核周界,有嗜天青颗粒,过氧化酶染色阳性。
78早幼粒细胞
胞体:直径12-15μm,比原始粒细胞较大。
嗜中性中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6-20μ,圆形。
胞核:圆形,或稍有凹陷,位于中央或稍偏位,约占整个细胞2/3,染紫红色,核膜明显,染色质尚均匀,随成熟渐增浓或呈小块状,核仁厚失。
胞浆:多,淡红色,有多量嗜中性颗粒,染紫红色,细而圆。
79嗜中性中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6-20μ,圆形。
胞核:圆形嗜中性晚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5-25μm
胞核:呈肾形,马蹄形、半月形。但其核凹陷不到核直径的一半。核膜增厚,染色质粗糙,紧密,核仁消失。
胞浆:量多,浅红色。全胞浆中布满中性特异颗粒。
80嗜中性晚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5-25μm
胞核:呈肾形,马嗜中性杆状粒细胞胞体:直径10-15μm
胞核:呈杆形,但其核凹陷超过核假想直径的一半,核径最窄处大于最宽处1/3一上,形态弯曲成带状,粗细均匀,染色质粗糙呈块状。
胞浆:量多,浅红色。全胞浆中布满中性特异颗粒。
81嗜中性杆状粒细胞胞体:直径10-15μm
81嗜中性粒细胞(分叶核)胞体:直径10-14μm
胞核:呈分叶形,叶与叶有细丝相连或完全断开,或虽未断开,但有粗而明显的切迹。核常分2-5叶,染色质浓集或呈多小块,染深紫红色。
胞浆:量多,浅红色。全胞浆中布满中性特异颗粒。
82嗜中性粒细胞(分叶核)胞体:直径10-14μm
胞核:呈分佩尔杰异常症血象(pelger-huet)佩尔杰异常症:一种遗传性周围血象中的粒细胞异常症,粒细胞的核叶不超过1-2个,并具有异常粗的核染色质。83佩尔杰异常症血象(pelger-huet)佩尔杰异常症:一核右移
中性粒细胞核出现4、5叶(正常时多为3叶,占50~70%)或更多,其百分数>
3%。这是造血功能衰退或造血物质缺乏的表现。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和使用抗代谢药物后。此外,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象右移,提示预后不良。84核右移中性粒细胞核出现4、5叶(正常时多为3叶,占5中毒颗粒
严重感染、恶性肿瘤、各种重金属或药物中毒、大面积烧伤等,中性粒细胞可出现形态变化。具体表现为:
①
细胞大小不均:为骨髓内幼稚粒细胞发生不规则的分裂增殖所致。
②
中毒颗粒:细胞质中部分或全部颗粒变粗,着色深,颗粒的分布及大小等,可能为中性颗粒成熟过程中发生变性所致
85中毒颗粒严重感染、恶性肿瘤、各种重金属或药物中毒、大空泡粒细胞
可在细胞质或核中出现,常为多个,被认为是细胞脂肪变性后未能着色所致。86空泡粒细胞可在细胞质或核中出现,常为多个,被认为是细红斑狼疮细胞87红斑狼疮细胞87Auer小体含于胞浆内的一种被罗氏染色染成红色的棍棒状小体。形态类似抗酸染色的结核杆菌。正常细胞中见不到,多见于急性白血病时原始、早幼粒细胞和幼稚单核细胞胞浆中,但决不会出现于淋巴和红细胞中,故对白血病的鉴别有一定价值。
88Auer小体含于胞浆内的一种被罗氏染色染成红色的棍棒状小体杜勒小体
细胞质内出现嗜碱性多呈斑块、梨形或云雾状,可能为核浆发育不平衡所致,为细胞严重毒性变的表现89杜勒小体细胞质内出现嗜碱性多呈斑块、梨形或云雾状,可May-Hegglin异常是一种先天性白细胞异常,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特点是在粒细胞及单核细胞胞浆中,出现蓝色的类似杜尔氏体的包涵体。患者常同时伴有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减少、以及轻度出血倾向,但绝大部分人不表现任何症状。
90May-Hegglin异常是一种先天性白细胞异常,呈常染色Alder-Reilly异常
主要的形态特点是白细胞中胞浆中含有粗大的染成深蓝色的(嗜天青)颗粒,有的压在核上,易与中毒性颗粒混淆;通常颗粒不多,但仔细观察较易发现。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一种粘多糖代谢障碍性疾病。异常颗粒是由于溶酶体缺乏某些水解酶,造成粘多糖和神经鞘磷脂堆集,成为可染色的颗粒。患者常同时伴有脂肪软骨营养不良或Hurler综合症。
91Alder-Reilly异常
主要的形态特点是白细胞中胞浆Cheidiak-Higashi异常Cheidiak-Higashi异常:主要形态特点是在嗜中性粒细胞(包括幼稚细胞)胞浆中,含有一种粗大的颗粒。该颗粒大小不一,直径1-4μ,圆、椭圆或不规则形,染成灰蓝色、蓝紫色、以至棕红色,甚为显著;有时在嗜酸性、嗜碱性和单核、淋巴细胞、浆细胞以及组织细胞中亦可见到此种大颗粒。患者称为Cheidiak-Higashi综合征(切东)(CHS),多见于幼儿,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通常伴有中度白化病,其眼球及皮肤色淡而缺乏色素。眼球震颤和畏光。目前认为这种粗大颗粒是一种巨大的溶酶体。含有这种溶酶体的细胞吞噬能力仍属正常,但游走能力及趋化性以及消化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下降。故极易感染细菌和病毒,并因反复感染最终出现外周血中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和贫血,多数在幼年即死亡,但杂合子可无任何症状。92Cheidiak-Higashi异常Cheidiak-Hi9393原单核细胞
胞体:直径15-20μm
胞核:较大,圆或椭圆,有的略凹陷,有折叠及折痕现象.占全细胞大小2/3。居中或稍偏一旁。染色质纤细疏松,网点排列,或较模糊不清。染色较其它原始细胞淡。核膜不清楚,核仁1-2个较大,不太清楚,淡蓝色。
胞浆:较其它原始细胞稍多,边缘不规则,有伪足状,灰兰色,着色不均匀,不透明,云雾状,无核周界,无颗粒。在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时Auer's小体。
94原单核细胞
胞体:直径15-20μm
胞核:较大,圆或幼单核细胞
胞体:直径15-25μ
胞核:圆形或不规则形。有折叠之折痕,凹陷或切迹。染色质较原单核粗糙疏松些,丝网织状结构或模糊不清,淡紫红色,核膜不清楚,核仁0-3个,不太清楚,较大。
胞浆:中等量,灰兰色,无核周界,可见嗜天青颗粒,密集在部分胞浆中95幼单核细胞胞体:直径15-25μ
胞核:圆形或不规则形。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特点:
1.浆与核的形状均不规则,浆如阿米巴样。有内外浆之分,核呈不规则圆形,马蹄形,多折痕。
2.染色质的结构多样化,呈细或粗网织状或较模糊排列。
96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特点:
1.浆与核的形状均不规则,浆如阿米幼淋巴细胞
胞体:直径10-18μ
胞核:占细胞绝大部分,居中或稍偏位。圆形或椭圆形。淡紫红色,染色质细致,排列匀称,核膜浓厚,界限清晰,核仁1-2个,清楚淡兰色。
胞浆:量少,淡兰色或深兰,核周界明显,无颗粒,无Auer's小体。97幼淋巴细胞
胞体:直径10-18μ
胞核:占细胞绝大部分,
异形淋巴细胞:可见于各种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最为常见。此外,可见于疟疾、过敏性疾病、淋巴结炎等。
异常淋巴细胞98异形淋巴细胞:可见于各种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淋巴细胞
99淋巴细胞99原始浆细胞原始浆细胞:直径14-20μ;核较大,约占细胞2/3,圆或椭圆形,常偏于一侧;染色质细致、呈颗粒状,均匀分散或呈细网状。核仁2-5个,淡蓝色,不显著。胞浆较其它原始细胞为多,深蓝而不透明,近核处着色较浅,无颗粒,偶可见到空泡。原始浆细胞在正常骨髓中极少见到,只有在多发性骨髓瘤和浆细胞白血病时才可大量存在,并有形态变异。
100原始浆细胞原始浆细胞:直径14-20μ;核较大,约占细胞2幼浆细胞
幼浆细胞:直径15-25μ;核圆或椭圆形,占细胞1/2左右,位于细胞中央或偏于一侧,染色质较原始阶段粗而密,开始有浓集现象。核仁1-2个,不清晰。胞浆深蓝色或呈多染性,近核部分常有呈半月状的淡染区,偶尔可见到有空泡。
101幼浆细胞幼浆细胞:直径15-25μ;核圆或椭圆形,占细胞1浆细胞
浆细胞:直径10-20μ;核较小,占细胞的1/2以下,多偏于一侧,偶可见双核;染色质粗密、聚集成堆、常染成紫丁香色、不均匀,在近核处一边常伸出半月状淡染区;浆中偶见有空泡或有泡沫感。
102浆细胞浆细胞:直径10-20μ;核较小,占细胞的1/2以下Russell小体
Russell小体是浆细胞浆内的一种数目不等,大小不一染成肉红色的球形小体,它是浆细胞中分泌免疫球蛋白的一种小体。如胞浆内充满此小体,核常被挤到一旁,称为葡萄细胞(grapecell)或称mott细胞(桑椹状细胞)。Russell小体在染色中有时会溶解,以致染成淡黄色或形成空泡,成为泡沫样细胞,须与脂肪细胞区别。
103Russell小体Russell小体是浆细胞浆内的一种数目Dutcher小体Dutcher小体是一种含于核内的PAS阳性包涵体,经染色后,较核染色为淡,可在约7%的骨髓瘤患者中见到,以IgA型骨髓瘤较多见。
104Dutcher小体Dutcher小体是一种含于核内的PAS火焰状细胞火焰状细胞是指浆细胞内沉集了一些无定形沉淀物,并常染成红色,故名。现已知沉集物也是免疫球蛋白,且多见于IgA型多发性骨髓瘤。
105火焰状细胞火焰状细胞是指浆细胞内沉集了一些无定形沉淀物,并原巨核细胞
胞体:直径15-30μ不太规则,为所有原始细胞中胞体最大者。
胞核:巨大,圆形或不规则形,核仁2-3个,淡兰色,大小不等,不太明显。
胞浆:量很少,不规则,呈海绵样,深兰色无核周界,无颗粒但有叶呈泡沫状。
106原巨核细胞胞体:直径15-30μ不太规则,为所有原始细胞中幼巨核细胞
胞体:直径20-50μ,是巨核细胞系统成熟过程中的中间细胞,其胞体较大。
胞核:巨大,稍偏于一侧,通常为肾形,或不规则,可呈凹陷或切迹,染色质较粗而密,有局部浓部染现象,模膜清楚,核仁可有可无。
胞浆:中等量可呈伪足状,稍兰红色,于核附近的染色较深,无核周界,于核的附近出现极细的嗜天青颗粒,但胞浆外周无颗粒。
107幼巨核细胞胞体:直径20-50μ,是巨核细胞系统成熟过程中巨核细胞
胞体:直径40-70μ或100μ。
胞核:形状不规则,常呈层层叠叠或多叶扭转,分叶状等。染色质粗糙,常呈团块状。
胞浆:丰富,充满较粗大的紫红色颗粒,可聚积在一起。堆集成团。细胞膜不清晰,呈伪足,胞浆外缘有血小板形成。
108巨核细胞胞体:直径40-70μ或100μ。
胞核:形状不规血小板109血小板109巨型血小板巨型血小板:直径可达7-30μ,比红细胞还大,有时甚至会误认为点彩红细胞或淋巴细胞。有的外形不规则,呈椭圆、杆状、带状等,有的拉得较长、粗细不均。浆透明、色淡、颗粒减少,多见于ITP、骨髓纤维化和慢粒白血病、SLE、DIC、子痫及某些风心病等涂片中。
110巨型血小板巨型血小板:直径可达7-30μ,比红细胞还大,有多核巨核细胞多核巨核细胞:核分叶过多或分为几个独立的核,染色质较疏松;胞浆与成熟巨核细胞同,有时较蓝,通常无血小板形成。多见于缺乏VB12和叶酸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应与破骨细胞相区别。
111多核巨核细胞多核巨核细胞:核分叶过多或分为几个独立的核,染变性巨核细胞变性巨核细胞:胞浆有空泡或玻璃样变性,颗粒少甚至无颗粒;核染色质松散、网状或呈粗条索状,核可分叶甚至分叶较多。以上二者可单独存在,亦可两者皆有。多见于ITP。
112变性巨核细胞变性巨核细胞:胞浆有空泡或玻璃样变性,颗粒少甚小巨核细胞小巨核细胞:很小,一般为6-10μ,最大不超过15μ;外形似淋巴细胞,常有毛刷状或不规则的突起。胞浆少、呈云雾状,无颗粒或颗粒很少、很细。周围可有血小板附着。单个核、染色质粗糙、致密、核仁模糊。此细胞在骨髓中可分散亦可聚集存在。偶可在外周血找到。小巨核细胞多见于MDS、巨核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时的骨髓或血片以及ITP的骨髓中。
113小巨核细胞小巨核细胞:很小,一般为6-10μ,最大不超过1一些相似细胞的鉴别114一些相似细胞的鉴别114
一、原始粒细胞与原始红细胞的鉴别115一、原始粒细胞与原始红细胞的鉴别115原始红116原始红116二、原始粒细胞、原始淋巴细胞、
原始单核细胞的鉴别117二、原始粒细胞、原始淋巴细胞、
原始单核细胞的鉴别117原始淋巴细胞118原始淋巴细胞118三、单核细胞与中性中幼粒细胞的鉴别单核细胞中性中幼粒细胞胞体圆形或不规则型,可见伪足圆形,规则胞浆灰蓝,半透明,含无数散在粉尘样嗜天青颗粒,有时可见空泡淡红或淡蓝,透明,含中等量、大小较一致的特异性中性颗粒胞核不规则,可呈肾形、马蹄形、S形或分叶形,有名显得扭曲、折叠椭圆或一侧开始扁平,可出现凹陷染色质粗网状,疏松聚集成索块119三、单核细胞与中性中幼粒细胞的鉴别单核细胞中性中幼粒细胞胞体120120121121122122四、中幼红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的鉴别中幼红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胞体圆形椭圆形圆形胞浆嗜多色性,不透明,无颗粒蓝色,不透明有泡沫感,有时可见红色镶边,边缘不规则,近核处有淡染区,常有空泡,可见颗粒天蓝色,透明,有核周淡染区,可见颗粒胞核圆形,居中圆形或椭圆形,常偏位圆形,常偏一侧,有切迹染色质粗密成块,如打碎的墨砚,中间有明显空隙,无色泽极粗密,凝成大块,似车轮状,中间有明显空隙,有色泽呈大块状,块与块之间无明显界限,有均匀光滑感123四、中幼红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的鉴别中幼红细胞浆细胞淋巴细中幼红细胞淋巴细胞124中幼红细胞淋巴细胞124周围血涂片细胞形态学与临床意义125周围血涂片细胞形态学与临床意义1
目前自动化仪器的应用不但提高了结果的精确度也提供新的参数。但由于对仪器的功能缺乏全面的了解,忽视了形态学检查,影响了医疗质量。126目前自动化仪器的应用不但提高了结果的精确度也提供新例子1、小孩发热,看了很多家医院,花了3万多,最后到了省级医院,5毛钱。例子2、一发热患者,在基层医院治疗不见效,到中心医院就诊。幼稚细胞20%。例子3、70多岁的男性,初步诊断肝损害住院感染科。推片发现急淋!感染科不相信又做了一遍,结果相同。127例子1、小孩发热,看了很多家医院,花了3万多,最后到了省级医1284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意义
一.诊断及筛选血液病。二.作为贫血鉴别诊断的依据。三.了解感染的程度。四.遗传性疾病血液依据。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五.血小板疾病的依据。六.诊断血液寄生虫病。七.血液性分析仪质量的监控129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意义一.诊断及筛选血液病。5将血标本均匀地涂抹在清洁干燥的载玻片上,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检查,是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临床应用广泛,特别是对于各种贫血及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血涂片(bloodsmear)的制备130将血标本均匀地涂抹在清洁干燥的载玻片上,经染色后1.新玻片上有游离碱质,须清洗后使用。3.使用时切勿用手触及玻片表面。载玻片的清洁血涂片的制备2.用过的载玻片须用肥皂水或乙醇除去染料和油污。1311.新玻片上有游离碱质,须清洗后使用。3.使用时切勿用手触及手工推片法灰白层涂片法血涂片的制备方法血涂片的制备薄血涂片法厚血涂片法自动血液涂片法**132手工推片法灰白层涂片法血涂片的制备方法血涂片的制备薄血涂片法手持玻片推制血膜推片用推片从血滴前方接触血滴推片角度吸附血液成一线推完血片,迅速干燥手工薄血推片法133手持玻片推制血膜推片用推片从血滴前方接触血滴推片角度吸附血液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细胞分布均匀,边缘整齐,两边和两端留有一定空隙。良好血涂片的标准血涂片的制备134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良好血涂片的标准血涂片的制备10血滴越大,推片角度越大,速度越快,血液粘度越高,则血膜越厚。血滴越小,推片角度越小,速度越慢,血液粘度越低,则血膜越薄。影响血膜厚薄的因素血涂片的制备135血滴越大,推片角度越大,速度越快,血液粘度越高,则血膜越厚。1.灰白层涂片法抗凝血离心,取灰白层涂片。用于白细胞减少者的白细胞分类和红斑狼疮细胞(LEC)检查。其他方法血涂片的制备2.厚血涂片法用于疟原虫、微丝蚴的检查1361.灰白层涂片法抗凝血离心,取灰白层涂片。用于白细胞减少者的血涂片的染色染色的目的是使细胞膜、细胞浆、胞浆中颗粒及细胞核等主要结构染上特定的颜色,以便于显微镜下观察与识别。137血涂片的染色染色的目的是使细胞膜、细胞浆、胞一、瑞氏染色法(Wright’sstain)二、吉姆萨染色法(Giemsa’sstain)三、瑞氏-吉姆萨复合染色法血涂片的常用染色方法对胞浆和中性颗粒染色较好,对胞核稍差。对胞浆和中性颗粒染色较差,对胞核和寄生虫着色较好。取二者之长,染色效果好。138一、瑞氏染色法(Wright’sstain)二、吉姆萨染1.用玻璃笔在血膜两端划线。2.瑞氏染液覆盖血膜,染
0.5~1min。3.加等量或稍多的缓冲液,混匀,染5~10min。4.流水冲去染液,干燥后镜检。染色步骤瑞氏染色法1391.用玻璃笔在血膜两端划线。2.瑞氏染液覆盖血膜,染0.5正常血膜外观为淡紫红色。镜下RBC和嗜酸性颗粒染粉红色,嗜碱性颗粒染紫黑色,中性颗粒染淡紫红色,细胞核染紫红色。染色结果瑞氏染色法140正常血膜外观为淡紫红色。镜下RBC和嗜酸性颗粒染粉红色,嗜碱5.若有染料残渣,可用少量甲醇溶解,并立即用流水冲洗。1.血膜正面朝上,干透后再染色。2.染色时间与染液浓度、室温和细胞多少有关。3.染色过程中防止蒸发沉淀。4.冲洗时应以流水冲洗,冲洗时间不能太久。注意事项瑞氏染色法6.复染时应先加缓冲液再加染液,或加染液与缓冲液的混合液。1415.若有染料残渣,可用少量甲醇溶解,并立即1.血膜正面朝上,质量控制瑞氏染色法1.载玻片要清洁。2.制备良好的血涂片。3.选择抗凝剂。4.处理白细胞浓度较低的标本。5.血细胞比容与涂片关系。6.新配置染液的处理。7.染色过深、过浅的处理。142质量控制瑞氏染色法1.载玻片要清洁。18红细胞形态检查
在贫血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时红细胞除有数量变化外,往往伴有形态改变,表现在红细胞大小、形状、染色性质和内涵物的异常。因此,红细胞形态检查对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43红细胞形态检查在贫血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红细胞形态检查方法低倍镜:油镜:制备血涂片染色镜检检查区域:体尾交界处,细胞分布均匀,红细胞紧密排列但不重叠。估计细胞分布和染色情况,浏览全片是否存在异常细胞。观察红细胞形态。144红细胞形态检查方法低倍镜:制备血涂片染色镜检检查区域:正常红细胞形态双凹圆盘形,淡桔红色,中央1/3为生理性淡染区,呈正常色素性。红细胞直径为6.7~7.7μm,平均直径7.2μm左右,厚约2μm。无核,胞质内无异常结构。除健康人外,还见于急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部分白血病。145正常红细胞形态双凹圆盘形,淡桔红色,中央1/正常红细胞形态146正常红细胞形态22异常红细胞形态红细胞大小异常红细胞形状异常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红细胞排列异常有核红细胞
147异常红细胞形态红细胞大小异常23红细胞大小异常1.小红细胞(microcyte):直径<6μm。血片中出现大量的染色过浅的小红细胞,提示血红蛋白生成障碍,常见于缺铁性贫血(ID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血红蛋白充盈良好,生理性中心淡染区消失。148红细胞大小异常1.小红细胞(microcyte):直径<小红细胞(microcyte)149小红细胞(microcyte)25红细胞大小异常2.大红细胞(macrocyte):直径>10μm。最常见于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MA)。也可见于溶血性贫血(H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3.巨红细胞(megalocyte):直径>15μm。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M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150红细胞大小异常2.大红细胞(macrocyte):直径>1大红细胞巨红细胞151大红细胞巨红细胞27红细胞大小异常4.红细胞大小不均(anisocytosis):指红细胞之间直径相差一倍以上。见于严重的增生性贫血的血涂片中。巨幼细胞性贫血尤为明显,与骨髓造血紊乱有关。152红细胞大小异常4.红细胞大小不均(anisocytosis)红细胞大小不均153红细胞大小不均29红细胞大小异常小红细胞(microcyte)大红细胞(macrocyte)
巨红细胞(megalocyte)红细胞大小不均(anisocytosis)154红细胞大小异常小红细胞(microcyte)30红细胞形状异常1.球形红细胞(spherocyte):直径小于正常,厚度增加大于2μm。无中心淡染区。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和伴有球形细胞增多的其他溶血性贫血如AIHA、HDN等。155红细胞形状异常1.球形红细胞(spherocyte):直径小球形红细胞156球形红细胞32红细胞形状异常2.椭圆形红细胞(elliptocyte):细胞呈卵圆形、杆状,长度可大于宽度3~4倍。这类红细胞成熟后在高渗、等渗、低渗及正常血清内,其椭圆形保持不变。常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HE),可高达25%~75%(正常人为1%)。也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157红细胞形状异常2.椭圆形红细胞(elliptocyte):细椭圆形红细胞158椭圆形红细胞34红细胞形状异常3.靶形红细胞(targetcell):红细胞中心部位染色较深,其周围为苍白区域,而细胞边缘又深染,形如射击之靶。常见于各种低色素贫血(主要是地中海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159红细胞形状异常3.靶形红细胞(targetcell):红细靶形红细胞160靶形红细胞36红细胞形状异常4.口形红细胞(stomatocyte):红细胞中央苍白区呈扁平状,颇似张开的嘴巴或鱼口。血涂片中口形红细胞增多,见于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HST),常>10%。也可见于酒精中毒、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贫血等。161红细胞形状异常4.口形红细胞(stomatocyte):红细口形红细胞162口形红细胞38红细胞形状异常5.镰形红细胞(sicklecell):呈狭长形,形如镰刀,两端尖锐,正常情况下少见。主要见于HbS病,是由于红细胞内存在异常HbS所致。在缺氧的情况下,异常HbS溶解度降低,形成狭长的结晶体,使红细胞变形。163红细胞形状异常5.镰形红细胞(sicklecell):呈狭镰形红细胞164镰形红细胞40红细胞形状异常6.棘形红细胞(acanthocyte):红细胞表面有针状或指状突起,间距不规则,突起的长度和宽度可不一。在β-脂蛋白缺乏症病人的血涂片中出现较多。也可见于脾切除后、酒精中毒性肝脏疾病、尿毒症、溶性性贫血及重金属中毒。应与皱缩红细胞区别。165红细胞形状异常6.棘形红细胞(acanthocyte):红细16642红细胞形状异常7.皱缩红细胞:也称钝锯齿形红细胞(echinocyte),主要由于高渗、制片不当等原因造成,红细胞周边呈钝锯齿状排列紧密,大小相等,长短一致。
167红细胞形状异常7.皱缩红细胞:也称钝锯齿形红细胞(echin皱缩红细胞168皱缩红细胞44红细胞形状异常8.泪滴形红细胞(teardropcell):形如泪滴或梨状,正常人偶见。多见于骨髓纤维化。169红细胞形状异常8.泪滴形红细胞(teardropcell泪滴形红细胞170泪滴形红细胞46红细胞形状异常9.裂片细胞(schistocyte):为红细胞碎片或不完整的红细胞,系红细胞通过管腔狭小的微血管受牵拉、挤压所致。有各种形态如刺形、盔形、三角形及扭转形等。正常人血片中裂片红细胞<2%。增多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HA)。
171红细胞形状异常9.裂片细胞(schistocyte):为红细红细胞形状异常10.红细胞形态不整(poikilocyte):指红细胞形态发生无规律的明显改变。如泪滴状、梨形、棍棒形及新月形。最常见于具有巨幼细胞性贫血(MA)。可能是由于贫血严重而造血原料不足,在骨髓内粗制滥造所致。也可能是红细胞脆性较大,在推片时碎裂所致。172红细胞形状异常10.红细胞形态不整(poikilocyte)红细胞形态不整173红细胞形态不整49红细胞形状异常球形红细胞 椭圆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 口形红细胞镰形红细胞 棘形红细胞皱缩红细胞 泪滴形红细胞裂片细胞 红细胞形态不整174红细胞形状异常球形红细胞 椭圆形红细胞50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1.低色素性(hypochromic):红细胞的生理性中心淡染区扩大,染色淡薄,甚至为环形红细胞,提示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IDA)、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铁幼粒细胞性贫血(SA)和某些血红蛋白病。175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1.低色素性(hypochromic低色素性(hypochromic)176低色素性(hypochromic)52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2.高色素性(hyperchromic):红细胞的生理性中心淡染区消失,整个红细胞着色较深,而且胞体也大,区别于球形红细胞,MCH增高。最常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
177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2.高色素性(hyperchromi高色素性(hyperchromic)178高色素性(hyperchromic)54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3.嗜多色性(polychromic):属于尚未成熟的红细胞,呈淡灰蓝色或灰红色,胞体大,相当于活体染色的网织红细胞。由于胞质中含有多少不等嗜碱性物质RNA与血红蛋白并存,因此呈嗜多色性。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提示骨髓增生活跃,见于急性失血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179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3.嗜多色性(polychromic嗜多色性(polychromic)180嗜多色性(polychromic)56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4.细胞着色不一(anisochromia):红细胞着色不一致,血红蛋白充盈度偏离较大,如同时出现低色素性和正常色素性红细胞,常见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SA)。181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4.细胞着色不一(anisochro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低色素性(hypochromic)高色素性(hyperchromic)细胞着色不一(anisochromia)嗜多色性(polychromic)182血红蛋白充盈度与着色异常低色素性(hypochromic)5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
1.嗜碱性点彩红细胞(basophilicstipplingcell):简称点彩红细胞。在瑞氏染色条件下,胞质内出现嗜碱性灰蓝色点状物的红细胞。属于未完全红细胞,其颗粒大小不一、数量不等。重金属中毒者增多,常作为铅中毒的诊断筛选试验。183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1.嗜碱性点彩红细胞(basophil嗜碱性点彩红细胞184嗜碱性点彩红细胞60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
2.豪焦小体(howell-jollysbody):又称染色质小体。位于成熟或幼红细胞的胞质中,圆形,有1~2μm大小,染成紫红色,有1至多个,是核的残余物。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脾切除后和白血病。185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2.豪焦小体(howell-jolly豪焦小体186豪焦小体62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
3.卡波环(Cabotring):胞质内变性脂蛋白所致。位于成熟或幼稚红细胞的胞质中,呈圆形或8字形的细线圈状结构。见于脾切除后或巨幼细胞性贫血。常与豪周小体并存。187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3.卡波环(Cabotring):胞卡波环188卡波环64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
4.寄生虫。如疟原虫的环状体。189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4.寄生虫。如疟原虫的环状体。65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豪焦小体卡波环寄生虫190红细胞内出现异常结构嗜碱性点彩红细胞66红细胞排列异常1.红细胞缗钱状形成(rouleauxformation):当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含量增高时,可使红细胞表面负电荷降低,减弱红细胞之间的相互排斥力而互相连接呈缗钱状。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191红细胞排列异常1.红细胞缗钱状形成(rouleauxfo红细胞缗钱状形成192红细胞缗钱状形成68红细胞排列异常2.红细胞自凝现象(self-agglutinating):血涂片上红细胞出现聚集、凝集成堆或成团现象,多见于冷凝集素综合症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注意与血涂片较厚引起的红细胞堆积相区别,真正的红细胞自凝在涂片较薄处也存在。193红细胞排列异常2.红细胞自凝现象(self-aggluti幼稚红细胞,存在骨髓中。正常成人外周血液中不能见到。一周以内婴儿血涂片中可见到少量。常见于各种溶血性贫血,由于大量成熟红细胞破坏后,骨髓增生,除网织红细胞大量入血外,还有一些有核红细胞提前释放入血,说明骨髓造血功能活跃。白血病、红白血病的外周血片中也可见到有核红细胞。有核红细胞194幼稚红细胞,存在骨髓中。正常成人外周血液中不原始红细胞
胞体:直径15-20μm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约占细胞的4/5,紫红色,染色质颗粒状,核仁明显.
核仁:1-2个,大小不均,模糊或清楚,染浅蓝色.
胞浆:量少,或有部分胞浆呈伪足状,深蓝色且厚,近核处不见色浅区.195原始红细胞胞体:直径15-20μm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早幼红细胞胞体:直径12-24μm
胞核:圆或椭圆,占细胞2/3以上,居中或稍偏位,核膜明显,紫色,染色质可浓集或粗密的小块,较原红粗糙些,无核仁。
胞浆:量稍多,部分可有伪足,深兰,但较原红稍浅,血红蛋白开始形成,出在核周围,无颗粒。
196早幼红细胞胞体:直径12-24μm
胞核:圆或椭圆,占细胞2中幼红细胞胞体:直径8-15μm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占细胞2/3-1/2大小,染色质粗糙排列成堆,其中有空白出现如打碎砚墨感,呈车轮状排列,深紫色,核染色质间有淡染区,称副染色质,核膜明显,无核仁。
胞浆:中等量或多量,不透明,浆内血红蛋白形成逐渐增多,嗜碱性物质逐渐减少。因含不等量血红蛋白,可呈嗜多色性,可呈兰绿色,兰红色,淡红色等。
197中幼红细胞胞体:直径8-15μm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晚幼红胞体:直径7-10μ
胞核:圆形,稍偏或居中,占细胞的1/2以下,粗糙虽不规则致密团块。可见车轮状痕迹,核膜明显,无核仁,随着细胞的成熟,核致密坚实,呈结构不清的紫红色的一团。有时可见核分裂,核溶解。溶血性贫血时,核有畸形。
胞浆:量较多,不规则,颜色因含多量血红蛋白,几乎和成熟红细胞相同呈粉红色或带极淡的兰色。198晚幼红胞体:直径7-10μ
胞核:圆形,稍偏或居中,占细胞的原巨幼红细胞(胞体:直径19-27μm)巨红细胞是红细胞的另一系统,也分早、中、幼、晚。但均较正常红细胞为大。此种细胞可见于胚胎早期,恶性贫血及营养不良性巨细胞贫血。系由于生血素(VitB12、叶酸)缺乏或吸收利用障碍所致。这类细胞共同特点是:胞体大,胞浆丰富,核染色质较为细致,排列较为疏松199原巨幼红细胞(胞体:直径19-27μm)巨红细胞是红细胞的另红细胞聚集分布成熟红细胞随机呈块状或束状聚集在一起,临床主要表现为以下病症:
1.多种抗体暴露;2.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3.非典型肺炎;4.金葡菌感染;5.冷凝集疾病。200红细胞聚集分布成熟红细胞随机呈块状或束状聚集在一起,临床主原始粒细胞
胞体:直径10-20μ,圆或稍椭圆。
胞核:较大、圆或稍椭圆居中或稍偏一侧,占细胞2/3以上,染色质细呈细粒状,排列均匀,平坦如一层薄沙,无浓集。核膜较不清楚。
核仁:2-5个较小,清楚,呈淡兰或无色。
胞浆:量少,呈明亮天蓝色,绕于核周,无颗粒,过氧化酶染色阴性,但后期有时也可见阳性颗粒。
201原始粒细胞
胞体:直径10-20μ,圆或稍椭圆。
胞核:较大早幼粒细胞
胞体:直径12-15μm,比原始粒细胞较大。
胞核:大,圆或稍卵圆形,位于中央或稍偏位,染色质颗粒较原始粒细胞稍粗糙,呈均匀大沙粒体,核膜不清楚。
核仁:核仁1-3个,但有时核仁少而小。
胞浆:量较多,分布可不等量。淡蓝色,无核周界,有嗜天青颗粒,过氧化酶染色阳性。
202早幼粒细胞
胞体:直径12-15μm,比原始粒细胞较大。
嗜中性中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6-20μ,圆形。
胞核:圆形,或稍有凹陷,位于中央或稍偏位,约占整个细胞2/3,染紫红色,核膜明显,染色质尚均匀,随成熟渐增浓或呈小块状,核仁厚失。
胞浆:多,淡红色,有多量嗜中性颗粒,染紫红色,细而圆。
203嗜中性中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6-20μ,圆形。
胞核:圆形嗜中性晚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5-25μm
胞核:呈肾形,马蹄形、半月形。但其核凹陷不到核直径的一半。核膜增厚,染色质粗糙,紧密,核仁消失。
胞浆:量多,浅红色。全胞浆中布满中性特异颗粒。
204嗜中性晚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5-25μm
胞核:呈肾形,马嗜中性杆状粒细胞胞体:直径10-15μm
胞核:呈杆形,但其核凹陷超过核假想直径的一半,核径最窄处大于最宽处1/3一上,形态弯曲成带状,粗细均匀,染色质粗糙呈块状。
胞浆:量多,浅红色。全胞浆中布满中性特异颗粒。
205嗜中性杆状粒细胞胞体:直径10-15μm
81嗜中性粒细胞(分叶核)胞体:直径10-14μm
胞核:呈分叶形,叶与叶有细丝相连或完全断开,或虽未断开,但有粗而明显的切迹。核常分2-5叶,染色质浓集或呈多小块,染深紫红色。
胞浆:量多,浅红色。全胞浆中布满中性特异颗粒。
206嗜中性粒细胞(分叶核)胞体:直径10-14μm
胞核:呈分佩尔杰异常症血象(pelger-huet)佩尔杰异常症:一种遗传性周围血象中的粒细胞异常症,粒细胞的核叶不超过1-2个,并具有异常粗的核染色质。207佩尔杰异常症血象(pelger-huet)佩尔杰异常症:一核右移
中性粒细胞核出现4、5叶(正常时多为3叶,占50~70%)或更多,其百分数>
3%。这是造血功能衰退或造血物质缺乏的表现。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和使用抗代谢药物后。此外,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象右移,提示预后不良。208核右移中性粒细胞核出现4、5叶(正常时多为3叶,占5中毒颗粒
严重感染、恶性肿瘤、各种重金属或药物中毒、大面积烧伤等,中性粒细胞可出现形态变化。具体表现为:
①
细胞大小不均:为骨髓内幼稚粒细胞发生不规则的分裂增殖所致。
②
中毒颗粒:细胞质中部分或全部颗粒变粗,着色深,颗粒的分布及大小等,可能为中性颗粒成熟过程中发生变性所致
209中毒颗粒严重感染、恶性肿瘤、各种重金属或药物中毒、大空泡粒细胞
可在细胞质或核中出现,常为多个,被认为是细胞脂肪变性后未能着色所致。210空泡粒细胞可在细胞质或核中出现,常为多个,被认为是细红斑狼疮细胞211红斑狼疮细胞87Auer小体含于胞浆内的一种被罗氏染色染成红色的棍棒状小体。形态类似抗酸染色的结核杆菌。正常细胞中见不到,多见于急性白血病时原始、早幼粒细胞和幼稚单核细胞胞浆中,但决不会出现于淋巴和红细胞中,故对白血病的鉴别有一定价值。
212Auer小体含于胞浆内的一种被罗氏染色染成红色的棍棒状小体杜勒小体
细胞质内出现嗜碱性多呈斑块、梨形或云雾状,可能为核浆发育不平衡所致,为细胞严重毒性变的表现213杜勒小体细胞质内出现嗜碱性多呈斑块、梨形或云雾状,可May-Hegglin异常是一种先天性白细胞异常,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特点是在粒细胞及单核细胞胞浆中,出现蓝色的类似杜尔氏体的包涵体。患者常同时伴有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减少、以及轻度出血倾向,但绝大部分人不表现任何症状。
214May-Hegglin异常是一种先天性白细胞异常,呈常染色Alder-Reilly异常
主要的形态特点是白细胞中胞浆中含有粗大的染成深蓝色的(嗜天青)颗粒,有的压在核上,易与中毒性颗粒混淆;通常颗粒不多,但仔细观察较易发现。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一种粘多糖代谢障碍性疾病。异常颗粒是由于溶酶体缺乏某些水解酶,造成粘多糖和神经鞘磷脂堆集,成为可染色的颗粒。患者常同时伴有脂肪软骨营养不良或Hurler综合症。
215Alder-Reilly异常
主要的形态特点是白细胞中胞浆Cheidiak-Higashi异常Cheidiak-Higashi异常:主要形态特点是在嗜中性粒细胞(包括幼稚细胞)胞浆中,含有一种粗大的颗粒。该颗粒大小不一,直径1-4μ,圆、椭圆或不规则形,染成灰蓝色、蓝紫色、以至棕红色,甚为显著;有时在嗜酸性、嗜碱性和单核、淋巴细胞、浆细胞以及组织细胞中亦可见到此种大颗粒。患者称为Cheidiak-Higashi综合征(切东)(CHS),多见于幼儿,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通常伴有中度白化病,其眼球及皮肤色淡而缺乏色素。眼球震颤和畏光。目前认为这种粗大颗粒是一种巨大的溶酶体。含有这种溶酶体的细胞吞噬能力仍属正常,但游走能力及趋化性以及消化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下降。故极易感染细菌和病毒,并因反复感染最终出现外周血中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和贫血,多数在幼年即死亡,但杂合子可无任何症状。216Cheidiak-Higashi异常Cheidiak-Hi21793原单核细胞
胞体:直径15-20μm
胞核:较大,圆或椭圆,有的略凹陷,有折叠及折痕现象.占全细胞大小2/3。居中或稍偏一旁。染色质纤细疏松,网点排列,或较模糊不清。染色较其它原始细胞淡。核膜不清楚,核仁1-2个较大,不太清楚,淡蓝色。
胞浆:较其它原始细胞稍多,边缘不规则,有伪足状,灰兰色,着色不均匀,不透明,云雾状,无核周界,无颗粒。在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时Auer's小体。
218原单核细胞
胞体:直径15-20μm
胞核:较大,圆或幼单核细胞
胞体:直径15-25μ
胞核:圆形或不规则形。有折叠之折痕,凹陷或切迹。染色质较原单核粗糙疏松些,丝网织状结构或模糊不清,淡紫红色,核膜不清楚,核仁0-3个,不太清楚,较大。
胞浆:中等量,灰兰色,无核周界,可见嗜天青颗粒,密集在部分胞浆中219幼单核细胞胞体:直径15-25μ
胞核:圆形或不规则形。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特点:
1.浆与核的形状均不规则,浆如阿米巴样。有内外浆之分,核呈不规则圆形,马蹄形,多折痕。
2.染色质的结构多样化,呈细或粗网织状或较模糊排列。
220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特点:
1.浆与核的形状均不规则,浆如阿米幼淋巴细胞
胞体:直径10-18μ
胞核:占细胞绝大部分,居中或稍偏位。圆形或椭圆形。淡紫红色,染色质细致,排列匀称,核膜浓厚,界限清晰,核仁1-2个,清楚淡兰色。
胞浆:量少,淡兰色或深兰,核周界明显,无颗粒,无Auer's小体。221幼淋巴细胞
胞体:直径10-18μ
胞核:占细胞绝大部分,
异形淋巴细胞:可见于各种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最为常见。此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劳动合同:汽车制造企业员工劳动合同2篇
- 手术室急救知识培训
- 2024年单位租用私家车合同模板
- 2024年度企业间品牌授权与代理合同
- 2024年度罗黛与前配偶离婚后版权转让合同
- 2024年度环保型化工生产线升级改造合同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联考数学试题(解析版)-A4
- 2024年度电商产品拍摄托管合同3篇
- 2024年度广告代持合同
- 学校中介合同范本
- 加油站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后果分析
- 《世界遗产背景下的影响评估指南和工具包》
- 学校开展减盐减油减糖活动方案
- 川2020G145-TY 四川省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图示
- 《夏洛的网》之“生命的价值”论文
- 2023年成都铁路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认识键盘》
- 定单确认表模板
- 房地产企业税金计算表
- 骨科DRG付费方式下编码临床应用培训(骨科)
- 电气改造工程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