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八上知识点_第1页
生物八上知识点_第2页
生物八上知识点_第3页
生物八上知识点_第4页
生物八上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八上知识点第十四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一节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1、藻类植物概述:类群生活环境主要结构生殖方式与人类的关系常见植物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孢子生殖多数藻类可作为鱼、虾的饵料,海带、紫菜可供人类食用,石花菜还可以用来提取琼脂单细胞藻类:衣藻、硅藻多细胞藻类:紫菜、海带、水绵提示: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我们所见到的海带的“叶片”并不是真正的叶片。2、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概述:类群生活环境输导组织生殖方式生殖是否需要水与人类的关系常见植物苔藓植物阴湿无孢子生殖需要对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葫芦藓、地钱蕨类植物阴湿有孢子生殖需要食用、药用、观赏、作为绿肥和饲料等蕨、石松、满江红特别提示:苔藓植物的叶大多只由一层细胞组成,对有毒气体十分敏感,所以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孢子:脱离亲本后能直接或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细胞。蕨类植物的孢子位于孢子囊内。3、种子植物:能产生种子的植物。根据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将种子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类群生活环境花果实种子输导组织生殖方式生殖是否需要水与人类的关系常见植物裸子植物适合生活在多种环境中无无有有种子繁殖不需要杉、柏等是构成森林的重要树种,松、苏铁等也是常见的绿化树种松、苏铁被子植物适合生活的环境十分广泛有有有有种子繁殖不需要生活中离不开的粮、油、棉、蔬菜、水果等,绝大多数来自被子植物玉米、白菜等特别提示:(1)种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体内有维管组织;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2)与种子出现有密切关系的是花粉管的产生。4、关注我国的珍惜植物(1)珍稀植物是指由于自然条件的变迁或人为破坏而处于绝灭边缘的植物。我国一级保护植物有水杉、桫椤、银杉、珙桐、金花茶、人参五加科、秃杉、望天树。二级保护植物有荷叶铁线蕨、龙棕、红桧等。(2)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目的。(3)我国被成为“裸子植物的故乡”。第二节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1、动物根据脊椎骨的有无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身体内没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占动物种数的95﹪,脊椎动物占动物种数的5﹪。按生活方式和地域可主要分为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生活的动物、空中飞行的动物。2、昆虫的主要特征:昆虫除了具备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外,一般还具有两对翅、三对足,这是其他节肢动物所不具备的特征。3、判断一种动物是不是无脊椎动物的关键是看其身体内有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4、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类群生活环境主要特征有无脊柱常见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腔肠动物水中开始出现组织分化,具有简单的器官:身体中央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无水螅海葵珊瑚海蛰可供食用;珊瑚能分泌石灰质骨骼形成珊瑚礁扁形动物大多数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身体扁平,消化道有口无肛门,虽然组织、器官、系统有了进一步的分化,但仍没有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无涡虫吸虫绦虫绦虫和吸虫会引起人体的寄生虫疾病线形动物有些是自由生活,有些寄生身体大多细长,呈线形,身体不分节,消化道有口有肛门无蛔虫丝虫轮虫线形动物大多寄生在人、家畜、家禽和农作物的体内,危害人体健康、损害农牧业生产环节动物广泛分布于海水、淡水和土壤中身体从前到后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无蚯蚓蛭沙蚕蚯蚓具有疏松土壤、净化环境的作用,还是生产饲料或食品的原料,其粪便能提高土壤肥力;沙蚕可作为饵料、饲料;水蛭会吸食鱼、家畜或人体的血液,对人、畜有一定的危害。软体动物广泛分布于海水、淡水和陆地大多数软体动物体外被覆坚硬的贝壳,用以保护柔软的身体无河蚌蜗牛乌贼章鱼食用(如鲍、河蚌、蜗牛等)、药用(如牡蛎、文蛤等的贝壳)观赏、对植物、动物造成危害等。节肢动物分布广泛身体分解,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无蝴蝶蟹蜘蛛蜈蚣农业害虫的田地天敌(如蜘蛛)、食用(如蝗虫)、药用(如蝎)、危害农作物(如金龟子等)等5、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类群生活环境体表呼吸受精方式生殖方式体温常见动物鱼类水中体表被覆鳞片用鳃呼吸体外受精卵生变温鲫鱼鲤鱼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皮肤裸露、潮湿,无鳞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体外受精卵生变温大鲵青蛙爬行类大部分生活在陆地体表一般覆盖着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内受精卵生变温鳄鱼龟鸟类陆地体表被羽毛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内受精卵生恒温家鸽蜂鸟哺乳类水中、陆地全身被毛用肺呼吸体内受精胎生恒温特别提示:(1)鱼类和两栖类的受精过程都离不开水,所以他们必须生活在有水的环境中(2)爬行类、鸟类、哺乳类都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3)各种动物与其生活的环境是高度适应的6、我国的珍稀动物,除了被誉为“活化石”的大熊猫外,还有蒙古野驴、金丝猴、白鳍豚、丹顶鹤、朱鹮、扬子鳄、藏羚羊、白头叶猴等。这些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1、细菌的结构与特点类别大小形态个体组成结构特点营养方式生殖方式与人类的关系细菌个体十分微小球形、杆形、螺旋形单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物质等部分组成。有些细胞还有荚膜和鞭毛等结构。寄生或腐生分裂生殖制造味精(黄色短杆菌)、生产酸奶(乳酸菌)、引起肺结核(结核杆菌)等特别提示:(1)有些细菌个体相互连接成球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2)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有鞭毛、荚膜。鞭毛有助于细菌的运动。荚膜位于细胞壁外,具有保护作用。(3)不是所有的细菌都需要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存(4)腐生细菌可以分解动、植物遗体,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2、原核生物: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一类单细胞生物。与真核生物的种类相比,已发现的原核生物种类虽不甚多,但其生态分布却及其广泛,生理性能也及其庞杂。3、真菌比较酵母菌、根霉、蘑菇、青霉和曲霉的异同类别形态个体组成细胞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与人类的关系酵母菌球形单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腐生孢子生殖出芽生殖酿酒、食品加工根霉分枝状多细胞腐生孢子生殖酿造蘑菇大型伞状多细胞腐生孢子生殖药用、食用青霉分枝状多细胞多数腐生孢子生殖产生青霉素曲霉分枝状多细胞腐生孢子生殖酿造特别提示:(1)在潮湿、营养丰富的环境里,真菌生长得好。(2)在探究“霉菌生活的环境”实验中,要设计对照实验,变量是唯一的。(3)不要误认为蘑菇属于植物。(4)抗生素不一定是由真菌产生的,有些细菌也可以产生抗生素。4、真核生物:是所有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其细胞具有细胞核的生物的总称,它包括所有动物、植物、真菌和其他具有由膜包裹着的复杂亚细胞结构的生物。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的细胞内含有细胞核,因此以真核来明明着一类细胞。5、寄生与腐生多数细菌都需要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从活的生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叫做寄生,如痢疾杆菌、结核杆菌。依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获取营养方式叫做腐生。如枯草杆菌、甲烷菌。沼气就是利用甲烷菌这种厌氧菌产生的。6、病毒类别病毒大小非常微小,大小一般用纳米表示形态球形、杆状、蝌蚪状等主要结构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营养方式寄生分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与人类的关系一些病毒导致人类、动植物患病,一些病毒却在医药、农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提示:对于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要辩证地看待,既要看到病毒的危害,又要看到病毒对人类有益的方面。第四节生物的分类1、生物分类的方法: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如形态结构、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2、生物分类的意义: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研究它们。3、生物分类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所处的共同分类等级越低,它们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越近。4、种:种是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5、种,又叫物种,是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基本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类生物。提示:(1)物种之间有明显的界线,互不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各自产生自己的后代。(2)物种不是固定不变的。(3)生物分类的等级从大到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的数量减少,所包含的共同特征增多。6、五界系统把生物分为原核生物界(单细胞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界(主要是单细胞真核生物)、真菌界(多为多细胞真核生物,营腐生生活)、植物界(多细胞真核生物,自养生物)和动物界(多细胞真核生物,异养生物)。第十五章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也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1、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及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类型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种内基因组成的多样性。一个物种包含的基因越丰富,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2、生物多样性主要是指物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3、直接价值:人们直接收获和使用生物资源所形成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间接价值: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物质循环、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潜在价值:指潜藏的、一旦条件成熟就可能发挥出来的价值。(如:提取新药物、改良生物品种等)4、维持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平衡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提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第二节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物种灭绝速度在加快;许多动物和植物处于濒危状态。物种数量的锐减不仅威胁了物种多样性,也使自然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基因,从而使遗传多样性也面临严重的威胁。2、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重要原因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森林的过量开采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野生动植物的乱捕滥采重要原因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森林的过量开采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野生动植物的乱捕滥采草原的过度放牧}{(2)人类活动的破坏性加剧(3)环境污染(4)外来物种入侵(5)自然灾害频发提示:(1)物种的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某些物种灭绝的速度。(2)认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全部原因。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途径概念主要手段备注就地保护是在濒危生物原来的生活区域对其实施的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栖息地对其进行的特殊保护和管理建设植物园、动物园和水族馆等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制定法规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对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提示:(1)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也就是说,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对生物进行就地保护。(2)我们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第十六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一节生命的诞生1、人类对生命起源的认识过程生命起源学说主要观点神创论认为世界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由上帝或神创造的,物种是一成不变的。自生论认为生物可以从非生命的物质中直接而迅速地“自生”出来化学演化学说认为原始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小分子,在由有机小分子经过长期演变形成的。2、生命起源的过程:(1)原始地球的状况: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的大气层中没有氧气)。(2)弥勒实验(八上生物课本55页米勒实验示意图)弥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过程: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中,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上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水蒸气和氢气等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左下方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气和混合气体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L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生成的有机物积累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3)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地球的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各种氨基酸)的。这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4)生命起源的过程:第一步原始大气成分(水蒸气、氮气、氢气、氨、甲烷等)转变为有机小分子(氨基酸等)。第二步有机小分子合成有机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第三步有机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形成原始生命(能生长、生殖、遗传)并进一步形成原始单细胞生物。提示:(1)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2)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可以证明:由无机物合成有机小分子是完全有可能的。(3)原始地球具备生命发生的条件:=1\*GB3①原始大气中有水蒸气、氨、氢气、甲烷等各种成分=2\*GB3②在原始地球的高温、紫外线、闪电、热能等的激发下,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成分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有机小分子。=3\*GB3③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在原始海洋中,有机大分子经过长期的演变,最终形成最简单的原始生命形式。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1、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2、化石: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遗物、遗迹。3、马化石的研究,证实了马的进化趋势。4、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证据。孔子鸟化石:5、化石出现的规律: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提示:化石是证明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研究生物进化常用的方法是比较法。6、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规律: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提示:(1)促进生物进化的外界因素是地球环境的变化。(2)进化树不够全面,缺少病毒以及细菌、真菌等微生物。(3)生物多样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学说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自然选择学说2、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在考察中仔细地观察所到之处的地质和生物,深入地比较了化石动物和现存动物的相互关系等,在吸收前人进化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这一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生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但是由于食物和生活空间等条件有一定的限度,因而生物会为争夺必须的食物和生活空间等进行生存斗争。达尔文撰写了《物种起源》。3、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被称为自然选择。4、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5、澄江生物群:澄江生物群的发现和研究,不仅为“寒武纪大爆发”这一非线性突发性演化提供了科学事实,同时向达尔文渐变式进化理论提出了重大的挑战。第四节人类的起源和进化1、人猿同祖著名博物学家林奈首先把人归入哺乳纲灵长目,认为人是灵长目中最高等的动物。后来英国科学家赫胥黎通过比较解剖等方法,第一次提出了人、猿同祖的观点。2、人猿同祖的证据埃及发现的古猿头骨化石被认为是人猿同祖的证据之一。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3、人与现代类人猿的根本区别比较项目人现代类人猿运动方式直立行走臂行制造工具的能力制造和使用各种工具不会制造工具脑的发育程度脑容量大,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脑容量小,没有语言文字能力提示:(1)证明人类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2)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表明它们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4、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拘禁年代(万年)脑容量(mL)特征南方古猿500~400约500能够两足直立行走能人300~100约700可能已经具有语言能力了直立人200~30约900最早用火并开始狩猎,能够制造石器,具有语言能力智人30~4约1300晚期智人能够缝制衣物,并能使用简单的工具捕猎5、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的增加是最显著的变化之一。直立人是人类进化史中关键的一个阶段。(直立人是能像现代人一样奔跑、能按自己的意愿制造石器、具有语言能力的猿人)两足直立行走对人类的进化有重要的意义,是现代人类区别于现代古猿的一个重要特征。第十七章动物的运动第一节动物运动的形式和能量供应1、动物的主要运动形式:飞行、奔跑、游泳、爬行、行走、跳跃等。2、动物运动的意义:(1)能够快速找到食物,也有利于快速躲避天敌。(2)增加活动范围,有利于找到更适合的生存空间,占据更丰富的资源。(3)有利于植物的繁殖。(4)有利于躲避不利环境,如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等。(5)运动使得动物更具竞争力。提示:(1)动物通过运动,能够主动、有目的、迅速地改变其空间位置,这是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之一。(2)动物的运动形式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3)一种动物可以具有不同的运动形式,如蝗虫可以跳跃,也可以飞行等。(4)行走时,双脚不会同时腾空;而奔跑时,双脚会同时腾空,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3、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分解消化吸收热能分解消化吸收热能能量有机物食物能量有机物食物产生释放储存肌肉ATP运动产生释放储存肌肉ATP运动4、人和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是食物(间接),食物经过消化吸收,营养成分进入细胞。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除了一部分转化为热能以外,其余的贮存在一种被称为ATP的能源物质中。人和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ATP(直接)例如:鸟的飞行、萤火虫的发光、电鳗的放电等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ATP提供的。提示:ATP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第二节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1、动物的运动结构鱼类昆虫爬行类鸟类草履虫变形虫运动结构鳍翅、足四肢翼纤毛伪足运动结构的作用游泳和维持平衡飞行、爬行爬行飞行在水中运动运动2、观察蚂蚁的运动器官(图)提示:蚂蚁等昆虫的足分节,依靠足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分节的足产生运动。运动时,一般是以一侧的前足、后足和另一侧的中足为一组,进行交替运动。3、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功能:对人体起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骨特点:既坚硬又具有很强的韧性和弹性﹛骨﹛﹛作用:在运动中起杠杆的作用﹛﹛骨骼活动的结构——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组成骨连接半活动的连接(如椎骨)组成﹛﹜不活动的连接(如颅骨)﹛﹜在运动中起动力的作用骨骼肌肌腹在运动中起动力的作用骨骼肌肌腱4、关节的结构:(图)5、运动的产生在受到刺激时,骨骼肌会产生收缩和舒张的反应,牵动相应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产生运动。6、运动的协调:任何脊椎动物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单独完成的。它需要多个肌群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人和脊椎动物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完成的。提示:(1)一块骨骼肌的两端不能附着在同一块骨上。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2)一块骨、一块骨骼肌符合器官的概念,都属于一个器官。(3)在人和脊椎动物运动产生的过程中,需要多组肌群相互协作,这里所说的协作可以是一部分肌群收缩,另一部分肌群舒张;也可以是所有的肌群都收缩或都舒张。7、人和脊椎动物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单独完成的。如当人屈肘时,肱二头肌等要收缩,肱三头肌等腰舒张,伸肘时正好相反。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第十八章动物的行为第一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1、动物行为的概念:动物的体态、发声和其他所有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都是动物行为。2、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提出问题:蚂蚁喜食什么种类的事物?作出假设:蚂蚁喜食甜类食物。制订和实施计划:取一张纸,在上面分别放上糖,盐、辣椒酱,面包屑各一小堆,然后放置在蚂蚁巢穴附近,观察实验现象:蚂蚁会向糖堆靠拢。得出结论:蚂蚁喜食甜类食物。3、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动物行为概念举例意义觅食行为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响尾蛇利用红外感受器捕食动物通过各种行为可以对环境的变化作出适当的反映,这对它们的生存与发展有积极意义。防御行为动物对外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枯叶蝶形似枯叶生殖行为动物产生与培育下一代的行为。例如,鸟类的求偶、占区、筑巢、交配、孵卵、育雏,哺乳动物哺乳育仔等。家燕筑巢孔雀开屏迁徙行为随季节变化而变更栖息场所的行为。角马迁徙4、动物的社会行为概念:动物群体中不同个体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成为社会行为特征:成员间有分工合作群体内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意义: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举例:蚂蚁、蜜蜂、狒狒白蚁(雌蚁、雄蚁、兵蚁和工蚁),蜜蜂(工蜂、雄蜂和蜂王)第二节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1、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类别先天性行为(本能行为)学习行为形成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新行为获得途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适应特征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的环境意义生存所必须具备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多,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举例蚂蚁觅食大象骑车联系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基础之上的提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2)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也就越大。(3)学习行为与大脑皮层有关。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越强。(4)生来就有的不等同与出生时就具备,有的要发育到一定年龄才能表现出来,如迁徙、繁殖等先天性行为。2、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1)动物行为的产生是动物对外界或内部刺激所作出的反应。(2)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是动物行为的生理学基础。也就是说,动物的行为都受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的调空。第十九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们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同时也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主要是指动物,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获得食物和能量。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它们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非生物成分:阳光、水、空气、土壤3、消费者种类:(1)草食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的动物(2)肉食动物:以动物为食的动物(3)杂食动物:以植物和动物为食的动物提示:(1)除了绿色植物外,能进行化能合作用的细菌(硝化细菌等)也是生产者。(2)分解者一般氛围两类:一类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另一类是腐食性动物(如蚯蚓等)(3)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4、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多条交错食物关系生产者多条交错食物关系食物链食物网消费者5、食物链的表示方法:从生产者开始,到最后一级消费者为止,不包括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提示:(1)我们所说的食物链主要是指捕食食物链。食物链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2)食物链中箭头要指向捕食者,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6、生物富集及其影响生物富集是指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DDT在生物体内的富集:生物富集常常伴随着食物链而发生。食物链最顶端的生物体内富集有害物质最多。7、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向生态系统中牌坊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并通过富集作用积累在食物链最顶端的生物体中(最顶端的生物往往是人)。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营养级生态学上把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营养级。例如,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位于食物链的起点,共同构成第一营养级;以绿色植物为食的草食动物共同构成第二营养级;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共同构成第三营养级;其他依次类推。2、能量流动:能量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它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然后随食物链和食物网进入各营养级中。3、能量流动的过程呼吸作用消耗呼吸作用消耗呼吸作用消耗呼吸作用消耗呼吸作用消耗呼吸作用消耗第一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分解者分解者4、能量流动的特点(1)能量流动一般是单方向的;(2)能量流动是逐级减少的。提示:(1)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2)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3)流入生态系统得总能量就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4)能量沿食物链的传递效率为10%—20%,即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5)动物的营养级是可变的。在一条食物链中是第二营养级,在另一条食物链中可能是第三营养级或其他的营养级。但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级。5、物质循环: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包括在生物群落中和在无机环境中两方面。6、碳循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增强温室效应增强温室效应生产者消费者遗体粪便残枝败叶遗体燃烧遗体粪便残枝败叶遗体燃烧化石燃料分解者化石燃料分解者7、物质循环的特点:(1)全球性;(2)往复循环;(3)反复利用。8、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事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提示:(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的,它们把各个组分有机地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维持了生态系统的持续运转。(2)由于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迅速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导致气温升高。第二十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一节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类型{{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根据环境的不同分类:淡水生态系统{{林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