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个成功者素质训练精选案例_第1页
25个成功者素质训练精选案例_第2页
25个成功者素质训练精选案例_第3页
25个成功者素质训练精选案例_第4页
25个成功者素质训练精选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2/4225个成功者素质训练精选案例案例1:

父亲欲对一对孪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孩子,又把乐观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

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悲观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呢?”

“玩了就会坏的。”孩子仍在哭泣。

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却发现那乐观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着什么。

“告诉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亲宣称,“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

乐观者与悲观者之间,其差别是很有趣的:乐观者看到的油炸圈饼,悲观者看到的是一个窟窿。

乐观者在每次危难中都看到了机会,而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了危难。

案例2:

发明家爱迪生为了找到可做灯丝的材料,做了5000多次实验都失败了。有一位记者对爱迪生说:“看来我们要用电灯照亮黑暗真是太难了,你已经失败了5000多次。”爱迪生微笑着说:“我不是失败了5000多次,而是找到了5000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我终会找到那一种可以做灯丝的材料的。”

这就是积极的心态——他不会相信世上有什么样的挫折可以将自己打倒。

案例3:

拿破仑•希尔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对我们每个人都极有启发。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华氏125度。她没有人可谈天——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英语。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这两行信却永远留在她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

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了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塞尔玛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表示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胜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物态,又学习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留连忘返的奇景。

是什么使这位女士内心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呢?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但是这位女士的心态改变了,心态改变了。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为此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她从自己造的牢房里看出去,终于看到了星星。

案例4:

那一年深秋,我拿着自己公开发表的几十万文字作品满街寻找工作,因为没有文凭,不断地碰壁。庆幸的是,一家广告公司让我去复试。笔试过程中我从几十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最后总经理面试,在等待的过程中,窗外的天灰蒙蒙的,偶尔几声闷雷,让人心颤,我不由得自卑起来,终于小姐叫了我的名字。总经理并非想象的那么严肃,挺年轻的三十多岁,友善的笑容让我心里踏实多了。他递给我一张名片,让我坐下问道:“如果你进入广告圈,该从何做起呢?”“做人。”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以前看过一些广告方面的书吗?”“看过。”“广告界前辈丹尼•卫斯的作品如何?”我从脑海中苦苦地思索,大卫?奥格威•李奥?贝拉……就是没有卫斯这个前辈的印象(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前辈是老总随意杜撰的),我只回答:“这个前辈的作品我没能读过。”接下的许多问题我都有种似曾相识的印象,却不知怎么具体回答,只好千篇一律地回答:“不知道。”

次日,我打点行囊准备到远方浪迹天涯,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在离去的一瞬间,邮递员送上一份快件:“你已经被公司正式聘用,请你三日之内到公司报到。”泪水在脸庞无声滑落……一次周末我们在一起闲聊时,问起老总:“当初面试时,你问我的许多问题我都回答不上来,还录用我?”老总微笑着对我说:“你的才华从笔试中我已充分感触到,但你的品性我却不了解,我问的许多问题都是假的,我期望最好的答案是不知道,这就是真诚。我不需要不切实际、夸夸其谈的人在我身边。”

后来看见董建华曾经说过一句话:“何在成功,惟真惟诚!”我释然了。

去年10月,石家庄市科龙电子衡器厂招聘了一批大学生做业务员,企业对他们进行了几天的培训后,分别把他们派往山西、邯郸等地跑业务。而让人诧异的是,其中4名大学生在向厂里预支了700元到1000元不等的差旅费后,竟没了音讯。按照厂方的规定,外派的业务员每隔3天要通过电话跟单位联系一次,每月回单位开一次会。可是,近半年的时间里,这4名大学生中的小陈不仅没与单位联系过,而且单位多次打他留的电话,不是号码空号就是手机关机。3月20日,记者多次与小陈联系,也均以失败告终。随后,记者拨通了其中另外两人的手机。他们说,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抵顶当月的工资。

“现在就业形势本来不容乐观,大学生们如果不拿诚信当回事,不仅损害了企业利益,而且影响了他们自身的前途。”石家庄市科龙电子衡器厂办公室主任说,虽然不讲诚信的大学生是少数,但其造成的恶劣影响却是无法挽回的。

案例5:

最近有一篇报道,讲述的是女大学生梁婷在火车上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近万元现金和信用卡,她立刻与失主联系,做人诚信的品质感动了失主所在单位,本来这个单位只收研究生,却破格录用梁婷为公司成员,因为她的优秀品质为她加了分,成为打开求职大门的金钥匙。从这件事情之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在重视专业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对职员个人品德的重视。大多数的求职者都要经过投简历和面试两道关口。简历,是对我们能力的简要概括,是间接吸引用人单位的媒介。企业也借用简历对求职者作一个初步的评判。而面试,才是关键的,企业不仅要考察简历有没有掺水,更为关键的是要观察求职者的个人品性。在求职过程中,不少人因为细节问题而被刷下来,很多人因此忿忿不平。其实这是没必要的,在企业看来,个人修养在细节上最能体现,当然要考察这一方面了。

也许有人会说就因为拾金不昧而录用一个人,这也太草率了吧。其实不尽然,企业对求职者竖起两道门槛:能力,人品。选拔人才时,德才俱备者为先,两者难全时大多会取才浅而德高者。虽然梁婷学历差了一点,但在人品上却高出很多,而且学历低并不代表能力差,两相权衡之下,单位当然就要她了。

因为诚信而被录用也指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大众身上这一品质的缺失。正因为稀少,所以才显得珍贵,才会在招聘中成为砝码。诚信是企业的金字招牌,诚信的企业要用诚信的人。而在利益的冲刷下,诚信,这本来理所当然的品质居然变成了稀罕物品,成了求职中除了能力之外的另外一把金钥匙。那么如何才能诚信就业呢?

案例6:

她是世界名模,但对于她的容貌客观地讲我们不能用形容美女的词汇来赞美她,她长得实在算不上一般意义的美女,小眼睛、厚嘴唇、宽鼻子,而且满脸雀斑,很多人称之为十足的“丑女”。以她的容貌凭什么当上模特,又凭借什么走上超模大赛T型台?答案就是自信。当这位名模出现在世界2000年世界超模大赛的一刹那,许多人震惊了,她的美与众不同,发自内心,充满自信,浑身流露出一种憾人的魅力。最终这位名模获得了亚军。她把自己的成功的总结为建立自信的过程。

案例7:

2001年5月20日,一个叫乔治•赫伯特的人把一把斧子卖给了美国总统布什,他得到了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送的金靴子,上面写着“最伟大的推销员”。布鲁金斯学会创建于1972年。这个奖励已经空了26年,1975年一个人因为把微型录音机卖给尼克松而获奖。乔治•赫伯特给布什写了封信,说:“总统先生,我很荣幸参观了你家的植物园,那个植物园真是别具匠心,是一个非常好的去处。遗憾的是,一些桑菊树已经枯死了,大煞风景。我知道您特别需要一把斧子把它们砍掉。不过现在出售的斧子不是太大就是太小,不是太快就是太钝。我家有一把老斧头,是爷爷留给我的,特别适合砍掉那样的桑菊树。如果你喜欢,我就把它15美元卖给你。”布什回信了,邮寄来了15美元,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推销员。

案例8:

20世纪初,有个爱尔兰家庭要移民美洲。他们非常穷困,于是辛苦工作,省吃俭用3年,终于有钱买了去美洲的船票。当他们被带到甲板下睡觉的地方时,全家人以为整个旅程中他们都得呆在甲板下,而他们也确实这么做,仅吃着自己带上船的少量面包和饼干充饥。一天又一天,他们以充满嫉妒的眼光看着头等舱的旅客在甲板上吃着奢华的大餐。最后,当船快要靠爱丽丝岛的时候,这家中一个小孩生病了。做父亲的找到服务人员说:“先生,求求你,能不能赏我一些剩菜剩饭,好给我的小孩吃?”服务人员回答说:“为什么这么问,这些餐点你们也可以吃啊。”“是吗?”这人回答说,“你的意思是说,整个航程里我们都可以吃得很好?”“当然!”服务人员以惊讶的口吻说,“整个航程里,这些餐点也供应给你和你的家人,你的船票只是决定你睡觉的地方。并没有决定你的用餐地点。”遗憾的是,当这家人知道他们还有这样多的机会以后,他们已经到站了,需要下船了。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很多道理:克服不良思维习惯。这家人因为一直很穷,所以到了别人面前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以为不可能同别人处于同样的待遇水准上。所以,改变命运先改变思维。不要自我设限,在我们没有做出任何努力之前先不要自我封闭。不要凭想当然办事,你头脑中的不可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不可能。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跪着,如果我们站起来,我们同样是伟大的人。

桌子上面有各种食物,无论你品尝的是什么滋味,都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过去的属于过去,过去不等于现在,你现在正在走向一个崭新的明天,不要用过去的习惯来束缚现在的思维,你现在的选择正为明天打基础。要善于沟通,沟通的前提条件是自信,圣人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张相同的船票,当我们同样来到这个世界时,我们已经上船,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我们就是下船。人生只有一次机会,仅仅一次,因此,充分利用机会,享受生命。

充分利用所拥有的东西的效用,在拥有“船票”时,应充分了解这个用金钱交换得到的通行证有何作用,能为自己在哪些方面带来服务。当然也许把这张船票可以带来的服务写在其背后,这一家人就可以看到,也就不会出现在案例中的尴尬境地。但是,这一家人若是不识字的话,这种方法也就失去其作用。还有关键的一点,这一家人面对的只有一次机会,当他们意识到船票的作用时,已经到达了目的地。如果他们还有下一次机会,就不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但是,在人生中很多事情往往只有一次机会,一旦错过,再无后悔可言,只能面对残酷的现实,所以这案例可以警醒我们把握一次机会,充满自信,抓住今天。

案例9:

有两个人,到非洲去考察。他们突然迷路了,正当他们在想怎么办时,突然看到一只非常凶猛的狮子朝着他们跑过来,其中一人马上从自己的旅行袋里拿出运动鞋穿上。另外一人看到同伴在穿运动鞋就摇摇头说:“没用啊,你怎么跑也没有狮子跑得快。”同伴说:“嗨,你当然不知道,在这个紧要关头最重要的是我要跑得比你快。”

这个故事让人联想到:人们正处在一个激烈竞争的世界,你必须参与一场人生的竞赛,而这场竞赛的对手可能是你的同学,可能是你的同事,也可能是你生意场上的对手。然而,不管怎样竞争,最让你感到束手无策的一样东西——时间。时间就好比故事里的狮子一样,你怎么跑也不能跑得比它快。但是你只要比竞争对手跑得快,你也就会赢得时间,最终赢得胜利。竞赛以快取胜,搏击以快打慢,军事以先下手为强,商战已从“大鱼吃小鱼”变为“快鱼吃慢鱼”。大而慢等于弱,小而快可变强,大而快王中王!快就是机会,快就是效率,快就是瞬间的“大”,无数的瞬间构成长久的“强”。

案例10:鹅卵石与人生

在一次上时间管理的课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当教授把石块放完后问他的学生道:“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

“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真的吗?”教授笑着问。然后再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这回他的学生不敢回答得太快。最后班上有位学生怯生生地细声回答道:“也许没满。”

“很好!”教授说完后,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的倒进罐子里。倒完后,于是再问班上的学生:“现在你们再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呢?还是没满?”

“没有满。”全班同学这下学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好极了!”教授再一次称赞这些“孺子可教也”的学生们。称赞完了后,教授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当这些事都做完之后,教授正色问他班上的同学:“我们从上面这些事情得到什么重要的信息?”

班上一阵沉默,然后一位自以为聪明的学生回答说:“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满,如果要挤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多做些事的。”这位学生回答完心中很得意地想:这门课到底讲的是时间管理啊!

教授听到这样的回答后,点了点头,微笑道:“答案不错,但并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重要信息。”说到这里,这位教授故意顿住,用眼睛向全班同学扫了一遍说:“我想告诉各位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你也许以后永远没机会把它们再放进去了。”

【案例点评】

1.对于工作中林林总总的事件可以按重要性和紧急性的不同组合确定处理的先后顺序。做到鹅卵石、碎石子、沙子、水都能放到罐子里去。

2.对于人生旅途中出现的事件也应如此处理。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处在哪一年龄段要完成哪一年龄段应完成的事,否则,时过境迁,到了下一年龄段就很难有机会补救。

案例11:

下面是来自企业的一个经典案例,仔细阅读后,认真思考文中给出的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改写这个案例,将其改编成一个经典的有效沟通的案例。

一次失败的沟通

杨瑞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姑娘,在她身上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北方人的热情和直率,她喜欢坦诚,有什么说什么,总是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她在上学期间很受老师和同学的欢迎。今年,杨瑞从西安某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她认为,经过四年的学习自己不但掌握了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而且具备了较强的人际沟通技能,因此她对自己的未来期望很高。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她毅然只身去广州求职。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反复投简历和面试,在权衡了多种因素的情况下,杨瑞最终选定了东莞市的一家研究生产食品添加剂的公司。他之所以选择这家公司是因为该公司规模适中、发展速度很快,最重要的是该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处于尝试阶段,如果杨瑞加入她将是人力资源部的第一个人,因此她认为自己施展能力的空间很大。但是到公司实习一个星期后,杨瑞就陷入了困境中。

原来该公司是一个典型的小型家族企业,企业中的关键职位基本上都由老板的亲属担任,其中充满了各种裙带关系。尤其是老板给杨瑞安排了他的大儿子做杨瑞的临时上级,而这个人主要负责公司研发工作,根本没有管理理念更不用说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他的眼里,只有技术最重要,公司只要能赚钱其他的一切都无所谓。但是杨瑞认为越是这样就越有自己发挥能力的空间,因此在到公司的第五天杨瑞拿着自己的建议书走向了直接上级的办公室。“王经理,我到公司已经快一个星期了,我有一些想法想和您谈谈,您有时间吗?”杨瑞走到经理办公桌前说。

“来来来,小杨,本来早就应该和你谈谈了,只是最近一直扎在实验室里就把这件事忘了。”

“王经理,对于一个企业尤其是处于上升阶段的企业来说,要持续企业的发展必须在管理上狠下功夫。我来公司已经快一个星期了,据我目前对公司的了解,我认为公司主要的问题在于职责界定不清;雇员的自主权力太小致使员工觉得公司对他们缺乏信任;员工薪酬结构和水平的制定随意性较强,缺乏科学合理的基础,因此薪酬的公平性和激励性都较低。”杨瑞按照自己事先所列的提纲开始逐条向王经理叙述。

王经理微微皱了一下眉头说:“你说的这些问题我们公司也确实存在,但是你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我们公司在盈利,这就说明我们公司目前实行的体制有它的合理性。”

“可是,眼前的发展并不等于将来也可以发展,许多家族企业都是败在管理上。”

“好了,那你有具体方案吗?”

“目前还没有,这些还只是我的一点想法而已,但是如果得到了您的支持,我想方案只是时间问题。”

“那你先回去做方案,把你的材料放这儿,我先看看然后给你答复。”说完王经理的注意力又回到了研究报告上。

杨瑞此时真切的感受到了不被认可的失落,她似乎已经预测到了自己第一次提建议的结局。

果然,杨瑞的建议书石沉大海,王经理好像完全不记得建议书的事。杨瑞陷入了困惑之中,她不知道自己是应该继续和上级沟通还是干脆放弃这份工作,另找一个发展空间。

案例点评:

随着企业对人才价值的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把企业拥有高素质人才的多少作为企业未来能否成功的一块砝码。因此,企业必须设计出良好的用人机制以留住企业的核心人才,良好的沟通机制和新员工的导入机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新进入员工与其直接上级之间的沟通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去留以及未来的工作态度。

刚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是企业人才招聘的主要来源之一。这部分人群的主要特点是成就动机较强,期待别人的认可;急于把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渴望受到较少的限制拥有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具有很强烈的挑战和创新精神,不甘于维持现状;理论水平高但缺乏实践经验,对现实的看法比较理想化;做事急躁,更渴望看到结果而忽略过程等。这对企业来说,如果导入正确就可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如果导入失败企业不但损失招聘成本而且影响了企业的社会美誉度。因此,企业必须针对这类人群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新员工导入机制,使这些新员工在认识和接受现实冲击的同时继续保持积极创新的心态和富于挑战的精神。

本案例就是一个典型的由于管理者缺乏新员工导入机制理念而导致上下级沟通失败,最终使新员工的积极性受挫的案例。杨瑞满腔热情想把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获得成就感。可是他的直接上级却没有认识到杨瑞的特点和需求,过分强调杨瑞缺乏实践经验的一面对杨瑞的行为做出了消极的反馈,致使杨瑞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沟通失败的原因

沟通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有效的人际沟通可以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达到,与其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借助外界的力量和信息解决问题的目的。但是由于沟通主客体和外部环境等因素,沟通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沟通障碍,因此,为了达到沟通的目的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到沟通中可能存在的障碍,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避免障碍,从而实现建设性的沟通。

所谓建设性沟通是指在不损害或改变人际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确切的、诚实的沟通。它具有三个特征:(1)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2)人际关系至少不受损害;(3)不仅是为了他人喜欢,而是解决问题。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建设性沟通是可以获得的,但是必须遵守一些沟通原则,掌握建设性沟通的技能,如:信息组织原则、正确定位原则、尊重他人原则、倾听技巧、传递正确的非言语信息等。但是最关键之处在于沟通双方在沟通中是否能够换位思考,也即是否能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下面我将从沟通的目标、原则、策略等角度分析本案例中沟通失败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沟通建议。

1.沟通目标

任何沟通都是有目的的,沟通双方都希望通过沟通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如果沟通双方在沟通中能够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沟通目标,在沟通中站在对方的角度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提供对方期待得到的东西,那么沟通就会实现双赢。

在本案例中根据杨瑞的个性和心理等特点,杨瑞在本次沟通中可能的目标有:(1)从公司利益出发,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能解决公司的管理问题;(2)满足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的成就动机需要,仅仅是通过向上级表达自己的观点证明自己是一个能干的人,因此希望获得上级的肯定和认同;(3)从杨瑞的性格来看,她可能只是想找一个人来探讨交流自己的观点,希望对方能和自己一起讨论完善自己的观点。而王经理是公司可能的未来一把手,他更关心公司的盈利状况和自己在公司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而且他又是主要负责研发工作的,在思维逻辑和处世方法上就会更注重实证的、数据性的东西,追求理性和准确明晰。因此他在本次沟通中的目标可能有:(1)借机会向新员工介绍企业的现实状况,希望新员工能更快地了解组织情况以融入组织,尽快进入工作状态;(2)希望杨瑞在不影响自己在公司中地位和权限的情况下拿出解决公司管理问题的方案;(3)向杨瑞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我们公司是一个家族企业,有许多东西是无法改变的,尤其是在权力分配方面,因此你不要试图改变公司的权力结构,打破公司的现状;(4)希望通过沟通,再争取一个支持者和助手,以帮助巩固和增强自己在公司中的权力和地位;(5)希望和第三者交流自己作为家族企业中的一员所要面对的各种裙带关系和权力纷争,获得对方的理解和共鸣。

在本次沟通中杨瑞可能更倾向于通过沟通满足自己的成就和自我实现需要,因此更希望获得王经理的及时反馈,即使王经理不同意自己的观点也应该说明理由并肯定自己的做法和精神。而王经理则可能更希望杨瑞在了解公司实际情况后,在不触及家族成员间利益关系的前提下针对公司的管理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而且这种方案有助于巩固提高自己的地位或者至少不受损害。由此可以看出,本次沟通失败的原因之一在于没有明确对方的沟通目标,从而向对方传递了不合适的信息。如杨瑞提出的“管理对家族企业的发展很重要,公司中职责权限不清”等建议就与王经理的期望不符,而王经理则忽视了杨瑞期望获得及时反馈和认可的需求,不但没有对杨瑞的建议给予评价反而表现出很大的不满,并且强制性的很快中断了谈话,以后也没有做出任何反馈。

2.沟通原则

前面说过实现建设性沟通应该遵循一些原则。在本案例中沟通失败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沟通双方没有很好的掌握和运用这些原则。

(1)杨瑞忽略了信息组织原则。所谓信息组织原则就是沟通双方在沟通之前应该尽可能的掌握相关的信息,在向对方传递这些信息时应尽可能的简明、清晰、具体。在本案例中杨瑞仅仅是到公司才不到一个星期的新员工,以前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因此在提建议时很容易给同事或上级一种“异想天开、脱离实际、年轻气盛”的感觉。降低或消除这种感觉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充分的准备,使自己的建议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从而具有说服力和可执行力。但是本案例中杨瑞却仅仅凭借自己的观察和主观判断就提出了问题,而且没有针对问题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杨瑞忽视了正确定位原则。沟通中的定位包括:问题导向、责任导向、事实导向定位等。本案例主要是下级向上级提建议希望上级给予认可和支持。因此最好的做法是以事实为导向,先描述公司中存在的事实和问题使上级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和解决的必要性,然后适时地提出自己的建议。但是案例中的杨瑞却没有仔细描述事实,而只是给出了自己对公司管理的主观评价,而且没有拿出初步可行的方案只是做了许诺,这使王经理觉得很没有说服力而且认为杨瑞提出这些建议只是一时冲动而已。

(3)沟通双方缺乏某些沟通技能。沟通是一门艺术,说话有说话的艺术,听也有听的艺术。说话的人要引起对方的兴趣,而听话的人也要及时地作出反馈,鼓励对方透露出更多的信息,只有双方在信息交换的基础上,了解了彼此的需要和意图,才能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实现有效的沟通。在本案例中杨瑞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就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列数公司的管理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使王经理觉得这更像是一次抱怨的发泄而非建议。而王经理呢,在刚听了没几句之后就“微皱眉头”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最终以要方案为名打断了谈话。也就是说王经理根本没有给杨瑞表达观点的机会,从这一点上说王经理不是一个好的倾听者。

3.沟通策略

沟通讲究策略。根据沟通客体、沟通内容、沟通情境的不同应该选择合适的沟通策略。在本案例中双方在沟通中由于观点的不同产生了冲突,这种冲突属于简单冲突。在面对冲突时双方选择了各自的策略。王经理利用他的地位和权力驳回了杨瑞的建议,也即采取了权力支持型的策略。而杨瑞面对王经理的回绝和权力地位的压力之下,对冲突采取暂时回避的态度。也就是说双方在选择沟通策略的时候都没有做出继续沟通的努力,因此也就没有给达成一致留下余地,沟通失败在所难免。

4.建议

沟通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实现建设性沟通需要沟通双方共同努力。根据上面的分析,我认为,沟通双方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改进。

杨瑞应做出的改进:(1)在沟通之前做好信息准备工作,这些信息包括:公司中的各种裙带关系和家族成员间的利害关系;公司以前是否有人提出过改革建议,结果如何;了解直接上级的性格和脾性以及他在公司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公司中发生的可以说明问题存在性和严重性的各种事实;(2)事先提出解决问题的草案。比起听下级挑毛病,上级更希望下级拿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而不仅仅是指出问题所在;(3)先咨询后建议。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而且到公司还不到一个星期,对许多事情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有时候甚至是过于理想化。因此,应该不要把自己当作专家而是要事事抱着谦虚的态度。所以在与王经理的沟通过程中杨瑞可以先咨询后建议。也就是说先向王经理请教有关管理方面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王经理把这次谈话当作一次抱怨,另一方面也可以探知王经理对公司管理的看法和态度。有了这一层铺垫后,杨瑞再根据王经理的态度决定是否现在就提出建议、以怎样的方式提出建议、提出哪些建议才是合适的。

王经理应做出的改进:(1)认识到杨瑞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具有的强烈的成就动机,对她的这种敢想敢说的精神给予肯定和赞扬。这样一方面使杨瑞希望得到认可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另一方面又为培养杨瑞以后的创新和工作积极性打好了基础;(2)对杨瑞的谈话给予积极的反馈,鼓励杨瑞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3)在肯定杨瑞行为的前提下,以列举公司中的事实的方式来提醒杨瑞应该多关注公司的实际,不要过于理想化;(4)给杨瑞提供一些工作指导,使她明白以后工作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案例启示

沟通是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组织沟通可以稳定员工降低离职率、提高员工满意度和企业归属感、在企业中塑造团结和谐的组织氛围等。对于新员工来说,在他们刚进入组织时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引导对留住和培养他们在以后工作中的积极性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尤其是与其直接上级的沟通。

通过对本案例的分析,企业在引导新员工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给新员工安排一个专业技术强而且善于给新员工提供指导的直接上级;(2)给新员工提供了解公司实际情况的各种渠道,使他们避免由于缺乏经验而在工作中盲目和过于理想化;(3)鼓励新员工多提建议,并且对他们提出的建议给予及时地反馈,即使这些建议对公司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也应该对他们的这种精神给予肯定和赞扬,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如果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建议不能在公司中实施,应该向他们说明不能实施的原因。(4)给新员工提供明确的工作指导,使他们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和上级对自己的期望。

案例12:

社会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而更多的则是意志和毅力的比拼,没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各国家长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因为孩子将来面临的是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竞争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

一、美国

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美国南部一些州立学校为培养学生独立生存的适应社会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条件似乎苛刻,但却使学生们获益非浅。家长对这项活动全力支持,没有一位“拖后腿”、“走后门”、“搞小动作”的。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美国青少年从小的时候开始,不管其家里多富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会给邻居或自己的父母在家里剪草、送报赚些零用钱,女孩子则做小保姆去赚钱。14岁的詹妮每周礼拜六要去餐馆打工,母亲告诉她,你完全可以在家里帮妈妈干活,照样可领取工资。但詹妮觉得在家赚自己母亲的钱不是本事,她一定要去外面赚钱来表示自己有自立的能力。

二、日本

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去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来挣自己的学费。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别人问为什么,父母说:“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三、瑞士

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对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锻炼了劳动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这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当佣人。

四、加拿大

为了培养孩子在未来社会中生存的本领,人们从很早就开始训练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加拿大有一个记者家中,两个上小学的孩子每天早上要去给各家各户送报纸。看着孩子兴致勃勃地分发报纸,那位当记者的父亲感到很自豪:“分这么多报纸不容易,很早就起床,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去送,可孩子们从来都没有耽误过。”

五、德国

家长从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事情。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现在的孩子大多没有逆境可处,要想让他们成才,就要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经历磨难,认识世界的复杂,人生的艰辛。吃苦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人为地让孩子吃苦并非挫折教育的本质。因此,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不仅是“劳其筋骨”更要“苦其心志”。

案例13:

曾经有两个大学生去微软应聘,其中一个专业能力非常出色,而另一个则有些逊色,可最终的结果竟让许多应聘者深感意外,他们怎么也想不通像微软这样走在IT最前沿的企业会雇佣一个专业能力并不非常出色的人。而微软副总裁李开复博士的一席话让人们找到了答案。“团队精神是微软用人的最基本原则。像Win2000这样产品的研发,微软公司有超过3000名开发工程师和测试人员参与,写出了5000万行代码。如果没有高度统一的团队精神,这项浩大工程根本不可能完成。”而那个被录用的人正是有着让微软看重的非常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

案例二:

广阔无垠的旷野上,一群狼踏着积雪寻找猎物。它们最常用的一种行进方法是单列行进,一匹挨一匹。领头狼的体力消耗最大。作为开路先锋,它在松软的雪地上率先冲开一条小路,以便让后边的狼保存体力。领头狼累了时,便会让到一边,让紧跟在身后的那匹狼接替它的位置。这样它就可以跟在队尾,轻松一下,养精蓄锐,迎接新的挑战。

在一对头狼夫妇的带领下,狼群中每一匹狼都要为了群体的幸福承担一份责任。比如,在母头狼产下一窝幼崽后,通常会有一位“叔叔”担当起“总保姆”的工作,这样母头狼就可以暂时摆脱当妈妈的责任,和公头狼去进行“蜜月狩猎”。狼群中每个成员都不希望成为光说不干的“老板”——倒是有的狼更喜欢做固定的猎手、保姆或哨兵——不过,每一匹狼都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案例14:大雁的启示

我们经常会看到天空中的大雁排成V字形自由地飞行,你知道为什么雁群要如此飞行吗?让我们共同分享“大雁的启示”。

(1)大雁在飞行时扇动的翅膀会产生一股上升的气流,可以帮助它的同伴向上向前飞行,大雁在排成V字形飞行的时候,比一只大雁单独飞行的距离要长71%。

启示:有着共同目标的人们会更快更简单地实现目标,因为他们可以沿着别人的脚印前进。

(2)当一只大雁掉队时,它立刻就会感到单独飞行的困难和阻力,因此它会迅速赶上雁群,再次获得集体飞行的优势。

启示:如果我们能够体会到大雁的感受,我们就会留在团队中,到我们要去的地方。我们将会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并且慷慨地帮助别人。

(3)当领头雁感到疲惫的时候,它将会退到队伍的后面,由其它大雁接替领头雁的位置。

启示:轮流从事比较艰苦的工作和轮流担任领导职位,都是较有成效的做法,与大雁类似,人们彼此依赖于他人的技能技术,以及独特的天赋与资源。

(4)大雁组队一边鸣叫一边飞行,可以鼓励前面的大雁保持速度。

启示:彼此之间的鼓励是非常重要的,成员之间保持彼此鼓励的团队的产出,就会高于其它类型的团队,这就是我们追求的雁鸣增长。

(5)当一只大雁生病、受伤的时候就会有两只大雁离开队伍去帮助和保护它,直到它死去或者重新开始飞翔才会离开,或加入其它雁群或是赶上原来的队伍。

启示:如果我们能够体会到大雁的感受,那我们无论患难与顺利都会留在团队中。

案例15:

日本一家生产味精的工厂,销售量一直徘徊不前。于是,向社会各界人士征求创意,以便在不增加投资规模的前提下能够大幅度地增加销售量。后来,有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给他们提了一条建议,厂方采纳了她的建议,不费吹灰之力便使产品的销售量增加了1/4,那位妇女因此而得到了重奖。

她的建议是:请在味精瓶的内盖上多加一个孔。原来,这个厂生产的味精是装在一个小瓶子里出售的,瓶子的内盖上有4个孔,顾客使用时只需打开外盖,对着汤盆或菜锅猛甩几下,瓶里的味精便通过四个小孔掉进食物里。一般顾客放味精并没有精确度量,只是大致甩个三、四下。4个孔时那样甩,5个孔时还是那样甩,结果就在不知不觉中多甩出来了25%!把每位顾客的25%加起来,就是一个可观的数字了。

案例16:“爱迪生招聘助手”

爱迪生招聘助手,找不到合适人选。爱因斯坦前去做客,戏说“那么,我来试试”。爱迪生口试问题:“常温下,白云母的电阻率有多大?”答:“在《电工手册》里有答案”。问:“从纽约到芝加哥有多少英里?”答:“可查《铁路指南》”。问:“不锈钢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答:“可查查《金相学手册》”。爱迪生说:“您虽对答如流,可惜只能打零分”。爱因斯坦大笑:“我当不了你的助手,我自动告退!”爱因斯坦说:“我从来不记忆词典、手册里的东西,我的脑袋里只用来记忆那些还没有载入书本里的东西”。作为一个开拓型科学家,对创造思维的重视远远超过机械记忆。

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类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是首先从形象思维而不是逻辑思维开始的。

案例17:“推销木梳给和尚”

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为扩大经营规模,决定高薪招聘营销主管。广告一打出来,报名者云集。面对众多应聘者,招聘工作的负责人说:“相马不如赛马,为了能选拔出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出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就是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的卖给和尚。”绝大多数应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愤怒:出家人要木梳何用?这不明摆着拿人开涮吗?于是纷纷拂袖而去,最后只剩下三个应聘者:甲、乙和丙。负责人交待:“以10日为限,届时向我汇报销售成果。”

10日到。负责人问甲:“卖出多少把?”答:“1把。”“怎么卖的?”甲讲述了历尽的辛苦,游说和尚应当买把梳子,无甚效果,还惨遭和尚的责骂,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头皮。甲灵机一动,递上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下一把。

负责人问乙:“卖出多少把?”答:“10把。”“怎么卖的?”乙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他找到寺院的主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鬓发。”主持采纳了他的建议。那山有十座庙,于是买下了10把木梳。

负责人问丙:“卖出多少把?”答:“1000把。”负责人惊问:“怎么卖的?”丙说他到一个颇具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朝圣者、施主络绎不绝。丙对主持说:“凡来进香参观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做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励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个字,便可做赠品。”主持大喜,立即买下1000把木梳。得到“积善梳”的施主与香客也很是高兴,一传十、十传百,朝圣者更多,香火更旺。

把木梳卖给和尚,听起来真有些匪夷所思,但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推销术,却有不同的结果。在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地方开发出新的市场来,那才是真正的营销高手。

案例18:“砸出的3000万元”

浙江省临安市是山核桃的主产地,近年来通过推广“山核桃丰产稳产综合栽培技术”,山核桃种植面积和平均年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0%和70%。但消费者普遍反映“山核桃好吃壳难咬”。为解决这一难题,临安市农业龙头企业东林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想出一妙招,即在山核桃深加工的基础上,将其适度砸碎,消费者只需用手掰开就可食用。这种手剥山核桃一经面世,立即受到了消费者欢迎,而加工一公斤手剥山核桃,比普通山核桃可增值9元,仅此一项,临安市就增收3000余万元。

案例19:“可喜的经营眼光”

最近,上海宝钢集团以每吨低于120美元的低价购进了在“9•11”事件中轰然倒塌的美国世界贸易中心的废旧钢材。宝钢是国内唯一参加收购世贸大楼废钢的企业,也是全世界最早一批收购者。早在“9•11”事件后不久,宝钢即看中了用日本精钢制造的世贸大楼废墟钢的回收利用价值,利用业务关系迅速与美方进行接洽,讨论收购事宜。由于动手较早,当时参加收购的企业不多,双方顺利成交。此后随着印度、韩国等纷纷加入收购,美方采用了招标的方式进行交易,这批钢材的市场价格迅速被炒高。据悉,宝钢除了按计划将大部分废钢回炉炼钢外,还准备将其中的一部分保留下来,用以制作工艺品或纪念品。

【案例点评】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一个国家如何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一个民族如何才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个企业如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人如何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以上案例启示我们,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要不断创新。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说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引进技术,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案例20:

她是一个年轻的小学教师,长久以来有件事一直令她相当烦恼,那就是她所在的办公室里气氛相当沉闷。经常的情形是:同事们经常在办公室做事,却很少有人说话,也没有笑声。每当她从教室回到办公室,本想放松一下,可是遇到这种所有人都沉默的情形,她就感到特别难受和压抑。她常常忍不住猜测其他人不说话的原因,想来想去总是惟恐自己做错了什么,从而惹得她们对自己不满,因而个个都显出不高兴的样子

.偶尔,办公室里的气氛也会轻松一会儿,四五个人在一起聊天,说说笑笑。那时她的心情会稍稍放松一些。但是这种时候实在太少了,多数时间她都特别紧张,生怕做错了什么,每天小心翼翼,别人不讲话,她也就闷不作声。这样的日子令她难以忍受。

为了改变这种处境,她开始尝试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以下是她对心理调适过程的记述。

A(诱发事件):办公室气氛很沉闷,很少人说笑。

B(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1)办公室里的同事不爱说笑,一定是她们不高兴,在生气;

(2)她们都不愿说话,都在生气,而我却愿意说话,我并没有生气,那么她们一定是在生我的气,认为我某些方面错了;

(3)我不能做错事或者说错话,否则一定会惹得她们对我不满;

(4)如果我做错事或说错话,冒犯了她们,她们就会冷淡我、疏远我。那全怪我自己不好,没有用。接下去,周围其他的人也会不喜欢与我交往;

C(造成的结果):每天神经都处于紧张状态之中,说话、行动都特别谨慎、小心,惟恐做错了什么,感到特别压抑、紧张、疲惫。

D: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

(1)办公室里总是很沉闷,大家都不说笑,就一定是因为她们在生气吗?──她们不说话,可能是因为工作太紧张,她们要思考自己的问题,要备课改作业,也可能是他们累了需要喘口气,并不一定是在生气。有的人天性喜欢安静,不爱大声说笑,总是少言寡语,并不一定在生气。

(2)即使她们真的在生气,难道一定是生我的气吗?──每个人都会遇上不如意的事情,难免有心烦的时候。当她们不高兴的时候,也许是工作中碰到了困难,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师生之间发生了矛盾和冲突,并不一定是在生我的气。我没有理由总是把别人的不愉快看成是由我造成的。

(3)即使她们真的生我的气,那就一定很糟糕吗?──每个人都会有弱点,不可能永远不做错事,我也不例外,这是正常的。如果我真的做错了事,冒犯了她们,那么她们生我的气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并不说明她们对我存有特别的、一贯的不满态度。我不可能、也不应该要求自己不在任何一件事上出错。只要不是我故意造成的,就不必过分自责。

(4)即使我做错了,令她们对我不满,她们就一定会因此疏远我吗?而且其他人也必定会疏远我吗?──我做错了,会令她们对我不满,但那也并非罪过,只是暂时的错误,我会吸取教训并改正。她们不必因此而对我产生“深仇大恨”,不会不理睬我、故意疏远我。其他人更没有理由疏远我。以往我太过于担心被别人拒绝了。往最坏处设想,就算很多人都冷淡我,我就一定一无是处了吗?我既然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且只有我自己最了解自己,我应当对自己充满信心。

E(产生的心理效果):通过与自己辩论,卸下了一些心理包袱,心情轻松了许多。我开始主动与办公室的同事交谈、说笑,并进行工作、学习和情感等方面的交流。我从中了解到他们之所以不爱说笑,也是因为没有别人说笑,他们也不便、不敢说笑,完全出于与我相同的想法。逐渐地,我在办公室里不再感到过分压抑和紧张了,气氛比以前好多了。虽然有时遇到别人都沉默不语的时候,我仍然觉得有点不自在,但心理上却不再像以前那样背包袱了

案例21:

海是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品学兼优,而且善于唱歌主持,还能写一手好文章。自从上大学后,海的这些业余专长得到了充分发挥,大一第一学期就获得了“校园十佳歌手”称号,并且经常主持学校的晚会。由于能力出众,海很快就被老师任命为学生会干部,就在海为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暗自高兴时,同宿舍的其他三位室友却开始慢慢疏远和孤立他。

海说,以前有他电话时,室友还会比较热情地帮他转一下,但是后来,明明他在宿舍,室友却说他不在,然后就擅自把电话给挂了。刚进大学时,室友们每次都结伴一起去食堂吃饭,可是后来。其他三个室友就把他冷落在一旁了。前两天,海上完晚自习回宿舍,大老远便听见室友们在聊天。可是他刚进门,所有的谈话立刻就终止了。海忍不住问了其中一个同学缘由。想不到对方竟然阴阳怪气地说道:“你是名人,我们哪能和你聊天啊。”气得海一个晚上也没睡好。现在,室友们几乎不和他说话,无视他的存在,有时候,海主动和他们搭话,他们也总是说些酸溜溜的话来刺激他。为此,海十分痛苦,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不知道如何才能和室友处好关系。

点评: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在同片天地下,有一个人比较拔尖,难免会遭人嫉妒;如果不注意及时沟通,增进交流,很容易被其他人孤立。况且,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个性比较强,多自我中心。因此,在与同学、特别是室友的相处当中,很容易发生冲突。因此,作为同学,应当相互理解和宽容,平时多沟通,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相处得融洽,共同进步。

案例23:从卑微的地方做起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麦当劳总公司看好台湾市场。打算正式进军台湾之前,他们需要在当地先培训一批高级干部,于是进行公开招聘。由于要求的标准颇高,许多初出茅庐的青年企业家都未能通过。经过一再筛选,一位名叫韩定国的某公司经理脱颖而出。最后一轮面试前,麦当劳总裁和韩定国夫妇谈了三次,并问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如果我们要你先去洗厕所,你会愿意吗?”没想到韩定国还未及开口,一旁的韩太太便随意答到:“那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家的厕所一向都是他洗的。”总裁大喜,免去了最后的面试,当场拍板录用了韩定国。后来韩定国才知道,麦当劳训练员工的第一堂课就是从洗厕所开始的,因为服务业的基本原理是“非以役人,乃役于人”,只有先从卑微的工作做起,才有可能了解以客为尊的道理。韩定国后来所以能成为知名的企业家,就是因为一开始就从卑微的地方做起,干别人不愿意干的事情。

案例24:专业障碍并非不可跨越

医学一直是最为专业化的学科,它的知识的可移植性很小。David居然从医学院进入普华审计事务所,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转变。我们相信这一录取并非偶然,因为他还得到了其他著名公司的录取。

DavidLi的资本资料

教育背景:国内一流大学

专业:医科

大学成绩:GPA3.7TOP10%

学校及社会活动:学生会任职,曾参与宣传无偿献血

语言能力:英语流畅

主要申请公司:

普华永道录取

安达信录取

平安保险录取

毕马威录取

一些医院录取

问题:你怎样展示你的才能使得公司录取你?

答复:我认为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策略。PWC(普华永道)需要的是那些有潜力的、大众的和有协作精神的员工。可能我和那些相关专业的人不同,我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在面试过程中,如果他们问我专业问题,我只能说我不知道,但是我会去学。所以在面试过程中,我只能尽量地去展现我有很好的基础知识,有开放性的思维去学习、去吸收新知识,我觉得这些是很重要的。

在大学中我做过很多事,我在述说和解释我所做的事情时一定会将它们和营销联系起来,当然前提是它们之间是有所关联的。还有就是我知道他们需要怎么样的人才,我知道他们有很多医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