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吉林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含解析)_第1页
2019年吉林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含解析)_第2页
2019年吉林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含解析)_第3页
2019年吉林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含解析)_第4页
2019年吉林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吉林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含解析)2019年吉林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含解析)2019年吉林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含解析)xxx公司2019年吉林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含解析)文件编号:文件日期:修订次数:第1.0次更改批准审核制定方案设计,管理制度2019年吉林省中考历史试卷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分)西汉初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放战争时期,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是()A.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解放和独立自主的标志是()A.南京解放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香港回归祖国由周恩来首次提出并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不结盟的对外政策世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人类光辉灿烂的文化。与如图呈现内容相关的文化成就是()A.“儒略历” B.《医学集成》 C.阿拉伯数字 D.《天方夜谭》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的事件是()A.亚历山大东征 B.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

C.文艺复兴 D.新航路开辟进化论在科学上的影响是深远的。达尔文提出进化论观点的著作是()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物种起源》

C.《复话》 D.《向日葵》罗斯福新政期间,为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而颁布的法律文献是()A.《全国工业复兴法》 B.《社会保障法》

C.《紧急银行法案》 D.《国策基准》二、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分)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成就。秦朝时期修筑的举世闻名的防御工程--______。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______。隋朝时期开创的选官制度--______。唐朝时期发明并推广的灌溉工具--______。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发表《变法通议》的维新派代表--______。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______。在中国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的两大口号--______。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______。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法律文献名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______。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______。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______。

列举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的时代及发明家各一位。

第一次工业革命:______;______。

第二次工业革命: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朝时期,他前往天竺,求取真经。归来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这部书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写出材料中A点的名称。对开通这条道路贡献最大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写出材料二中“珍贵文献”的名称。请谈谈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给你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到1956年底,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材料三: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事件为实现“新中国的工业化”,我国编制了什么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材料二中“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写出一位在“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材料三是哪次会议的内容我国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写出首批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一例即可。请为你的家乡经济发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颁布的法律文献和确立的政治体制分别是什么?请写出“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各一例。材料二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写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材料三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次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五四精神】写出100年前民族危难之际,率先挺身而出,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行径的主力军。

【红船精神】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会议是什么在中共十九大上,哪一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长征精神】长征途中召开的哪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毛泽东指挥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行动是什么

【延安精神】延安是抗战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1940年,哪次大规模战役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写出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战后奋斗方向的会议。

【学习感悟】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传承中国精神?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经成为时代潮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主题相关史实争霸(1)写出西方列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建立的军事集团,一例即可。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建立的军事组织是什么?

团结(2)《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哪一国际组织正式形成?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

合作(3)大大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组织是什么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为首要宗旨,对世界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是什么感悟(4)综合上述史实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和解析1.【答案】A

【解析】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汉文帝、景帝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故选:A。

本题考查文景之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文景之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答案】C

【解析】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由强盛转向衰弱的标志是安史之乱。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安史之乱的影响。3.【答案】A

【解析】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史实。4.【答案】D

【解析】解放战争时期,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是平津战役。1948年11月,东北解放军又挥师入关与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1949年初,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保护了北平这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战争破坏,1949年1月平津战役结束,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故选:D。

本题以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为依托,考查平津战役。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以及意义。5.【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故选:B。

本题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解放和独立自主的标志是”为切入点,考查了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

考查了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6.【答案】B

【解析】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关知识的掌握。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本题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与影响。7.【答案】C

【解析】题干给出的图片反映的是阿拉伯数字。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故选:C。

本题考查了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是现今国际通用数字。

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8.【答案】D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故选:D。

本题以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的事件为切入点,考查新航路开辟。

本题以新航路开辟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9.【答案】B

【解析】进化论在科学上的影响是深远的。达尔文提出进化论观点的著作是《物种起源》。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他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一切物种都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变化之中,是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发展的。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故选:B。

本题考查了达尔文。他指出一切物种都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变化之中。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英国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阐述进化论观点的作用。10.【答案】A

【解析】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相关知识的掌握。《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与影响。11.【答案】【小题1】长城(或秦长城)【小题2】《史记》【小题3】科举制度【小题4】筒车。

【解析】(1)秦朝时期,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举世闻名,主要是为了防御匈奴的侵扰。

(2)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

(3)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科举制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4)唐朝时期发明并推广的灌溉工具是筒车。

故答案为:

(1)长城(或秦长城)。

(2)《史记》。

(3)科举制度。

(4)筒车。

本题考查长城、《史记》,科举制和筒车的相关知识。

注意识记长城、科举制度和都江堰的相关知识。12.【答案】【小题1】梁启超【小题2】孙中山【小题3】陈独秀【小题4】邓小平

【解析】(1)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2)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他的早期革命活动最先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要求。他创立了中国最早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又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组织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民报》上,他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了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此后,他领导了多次反对清政府封建统治的武装起义。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回国领导了辛亥革命,并组建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了民主政体。孙中山第一个提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因此孙中山被称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3)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4)依据所学可知,“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并首先在香港得以实践。到目前为止,我国政府成功实现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故答案为:

(1)梁启超。

(2)孙中山。

(3)陈独秀。

(4)邓小平。

本题考查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邓小平的相关事迹,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注意掌握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邓小平的相关事迹,了解与之有关的重大事件。13.【答案】【小题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小题2】《十二铜表法》【小题3】《罗马民法大全》

【解析】(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2)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50-前449年,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成文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3)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罗马民法大全》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11世纪末期,《罗马民法大全》的手抄本在意大利被发现,西欧开始对《罗马民法大全》进行研究。《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故答案为: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十二铜表法》。

(3)《罗马民法大全》。

本题综合考查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的地位与影响。14.【答案】蒸汽时代

瓦特;史蒂芬孙(任意一位即可)

电气时代

爱迪生;戴姆勒;本茨;莱特兄弟等(任意一位即可)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机械师瓦特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改进了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随后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工业革命时期人发明家有瓦特;史蒂芬孙等。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人发明家有爱迪生;戴姆勒;本茨;莱特兄弟等。

故答案为:

蒸汽时代。瓦特;史蒂芬孙(任意一位即可)。电气时代。爱迪生;戴姆勒;本茨;莱特兄弟等(任意一位即可)。

本题综合考查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及重要人物。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及重要人物。15.【答案】【小题1】(1)据题干材料一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对开通这条道路贡献最大的是张骞。张骞通西域,奠定了我国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和开发基础,后来,西汉设置了西域都护。张骞通西域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开通“丝绸之路”。

(2)据材料二“唐朝时期,他前往天竺,求取真经。归来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这部书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可知,“珍贵文献”的名称是《大唐西域记》。唐朝高僧奉唐太宗之命西行天竺,求取佛经,促进了中印两国文化的交流。玄奘口述,辩机记录的游记《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

(3)学生围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长安;张骞。

(2)《大唐西域记》。

(3)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小题2】【小题3】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外交往相关知识的掌握,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对开通这条道路贡献最大的是张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外交往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16.【答案】【小题1】(1)据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可知,材料一描述的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标志着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始。为实现“新中国的工业化”,我国编制了一五计划(或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至1957年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2)材料二中“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有王进喜、邓稼先、雷锋、焦裕禄等。在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石油工人王进喜被誉为“铁人”,雷锋是“解放军的好战士”,焦裕禄被誉为“党的好干部”,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他们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模范人物。

(3)据材料三“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首批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有珠海、汕头、厦门、深圳等。

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经济特区的创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对吸收外资、侨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引进先进无污染的企业等。

故答案为:

(1)土地改革;一五计划(或第一个五年计划)。

(2)三大改造的完成;王进喜、邓稼先、雷锋、焦裕禄等。(任意一位即可)

(3)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珠海、汕头、厦门、深圳等。(任意一个即可)

(4)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引进先进无污染的企业等。(有理即可)【小题2】【小题3】【小题4】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在“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的设立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题干材料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在“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的设立的相关史实。17.【答案】【小题1】(1)据材料一图片内容,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颁布的法律文献《权利法案》;确立的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在其影响下爆发了法国大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

(2)据材料二图片内容,可知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列宁。

(3)据材料三图片内容,可知,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

(4)学生围绕国家要发展,要建立先进的制度;改革要符合国情等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列宁。

(3)明治维新。

(4)国家要发展,要建立先进的制度;改革要符合国情等。【小题2】【小题3】【小题4】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明治维新、马克思主义相关知识的掌握。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

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明治维新、马克思主义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与影响。18.【答案】【小题1】(1)100年前民族危难之际,率先挺身而出,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行径的主力军是青年学生。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青年学生首先走上街头举行罢课游行示威,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口号,五四运动爆发。

(2)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会议是中共一大(或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3)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开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毛泽东指挥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行动是四渡赤水。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4)1940年,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1940年下半年,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