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作文升格导写:聚行动之沙 筑理想之塔(附原文、升格指导及升格文点评)_第1页
高考模拟作文升格导写:聚行动之沙 筑理想之塔(附原文、升格指导及升格文点评)_第2页
高考模拟作文升格导写:聚行动之沙 筑理想之塔(附原文、升格指导及升格文点评)_第3页
高考模拟作文升格导写:聚行动之沙 筑理想之塔(附原文、升格指导及升格文点评)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1)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证》)(2)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鲁迅)(3)理想信念不是拿来说、拿来唱的,更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只有见诸行动才有说服力。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习近平)读了上述三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原文以行动筑起言之塔【“以行动”属于现代汉语,“言之塔”带有文言色彩,前后风格不一致。】历史的车轮旋转着碾过蒙尘的书页,【这句话表达不够准确】“纸上谈兵”总是令人遗忘,【“遗忘”不准确】而“商鞅立木”却在厚重的灰尘下熠熠生辉。【“厚重的灰尘”用词不当】我认为,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言行一致,以行动筑起言之塔。言行一致是处世的根本。【分论点与后面的论述不一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多少年前,诗人陆游早已悟透了这个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喜欢先言再行,【缺少衔接】在自己行动以前意气风发,吼着豪言壮语,写着充满激情的文字,一副胜券在握、胸有成竹的模样。而在实际行动时,却常常有言无行,使人只看见他的“豪迈”却不见他的实际行动,【换一个词语,使前后对照】最终只能尴尬地以失败告终。言行一致要求我们不能纸上谈兵,成为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言行一致是成功的开始。行动胜于任何言语,那些取得成功的人,他们的成功是用自己的行动筑成的,而不是用言语吹嘘出来的。豪言壮语对取得成功没有多少意义,怎样将豪言壮语转化为行动才是最重要的。鲁迅说:“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有的人,喜欢先行再言或行而不言。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不声不响,用几年的辛苦凝结成了《唐诗杂论》,又用十年艰辛完成了《楚辞校补》,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并做出了卓越的成绩。言行一致是品格的体现。三国时曹操率兵作战,在行军途中自己的马踏坏了农田里的庄稼,按照军纪当斩。曹操毫不掩饰自己的过错,当众割发代首,晓谕三军,受到了将士们的尊敬。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前后共有十九载,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苏武不畏强权,始终言行一致,保持高尚的民族气节。鲁迅从文三十年不忘国耻,以笔墨为枪,尽显国人的不屈意志。从文人的角度来看,他做到了言行一致,为处在危难中的国家献出了自己的力量。【这一段的论据需要更换,“曹操”是有争议的人物,“鲁迅”与上文的引证重复。并且综观三个分论点,这样的先后安排,逻辑混乱,应调换位置。】时间如白驹过隙,【“白驹过隙”与后面的内容不搭配】把握不住就没有重来的可能。如果把语言比作高塔,行动就是我们筑塔的砖石。高塔的筑成离不开砖石的层层堆积,我们的语言也需要一次次行动的铺垫。言行一致,如千里大堤凝聚的一沙一石,似深邃夜空中耀眼的恒星,是海上远行航船的帆,有了帆,船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将“言、行”比作“塔、砖石”,比喻不恰当。】总而言之,我们应该脚踏实地,以自己的行动构筑起语言之塔,从而到达成功之巅。问题诊断这篇文章审题准确,立意鲜明,紧扣“言行一致”展开论述,分析全面。但是文章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一是文章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缺少衔接过渡的句子,导致观点表达不够准确,挖掘不深刻;二是文章的结构层次有些混乱,论据不太充分,逻辑性不清晰,没有做到层次分明;三是标题设置不够恰当。升格策略一是修改文章标题,使其前后词语搭配恰当;二是切磋琢磨文章的语言。赘余的话大胆删去,用更准确的词语替换表达不准确的词语,增加一些过渡语句,使文章前后内容衔接更紧密;三是调整文章的顺序。这篇议论文的结构可以设计为递进式,适当调整一下段落的顺序、论据的顺序,这样可以使文章结构层次分明,观点明晰,说理透彻,更有说服力。升格文聚行动之沙筑理想之塔【化用成語“聚沙成塔”,巧妙地论证了“言”与“行”的关系,并且将“言”的意义定义为“理想”,暗扣第三则材料,同时又隐含第一则材料的内容。】◎田梓澄《老子》有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理想、信念就如这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纸上谈兵”令人遗憾,而“商鞅立木”却让人信服。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拾先人之美德,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聚行动之沙,筑理想之塔。【由《老子》中的语句引出论点,既体现出文化色彩,又隐含先贤的智慧。】言行一致是成功的基石。行动胜于言语,取得成功的人,他们的成功是用自己的行动筑成的,而不是用言语吹嘘出来的。豪言壮语对我们并没有多少意义,怎样将豪言壮语转化为行动才是重要的事。鲁迅说:“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有的人,喜欢先行再言或行而不言。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不声不响,用几年的辛苦凝结成了《唐诗杂论》,又用十年艰辛完成了《楚辞校补》,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并且做出了卓越的成绩。闻一多先生将默无声息的行动化作了成功之路上的一块块基石,铺出了一条宽敞的大路。行而后知,是思想的磨刀石。“知中有行,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陶行知,原名陶文俊,青年时因崇拜理学家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改名为“陶知行”;实践使他认识到应该是“行而后知”,于是第二次改名为“陶行知”。多年的教育实践磨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更名事件隐含道理:“知”在“行”中完善,“行”于“知”中前行。【这段将分论点加以修改,与上文构成递进关系,又做到与开头呼应,可谓一箭双雕。运用“陶行知”更名的事件作为论据也收到了“一语双关”的效果,既证明了论点,又引发进一步的思考。】知行合一,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何谓“止于至善”?乃“知行合一”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多少年前,诗人陆游早已悟透这个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先言后行,甚至言而不行。行动前意气风发,吼着豪言壮语,写着充满激情的文字,一副胜券在握、胸有成竹的模样。而在实际行动时,却常常言而无行,使人只听见他的“豪言”却看不见他的“壮举”,最终只能尴尬地以失败告终。言行一致要求我们不能纸上谈兵,成为言语的巨人、行动的侏儒。不仅无功,更是无德,何谈“亲民”?违背“大学”之道,愧对先祖遗风。所以说,知行合一方可止于至善。时间如手中细沙握不住,却可以将其堆积在一起。如果把理想比作高塔,行动就是我们筑塔的砖石。高塔的筑成离不开砖石的层层堆积,我们的理想也需要一次次行动的铺垫。知行合一正如千里大堤凝聚的一沙一石,似深邃夜空中点点星光。聚沙可成塔,群星耀夜空。升格点评修改之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