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一章 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3课件_第1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 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3课件_第2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 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3课件_第3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 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3课件_第4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 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3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本节重点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3.稳态调节的机制⒈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因---------、-------的不同而存在有微小的------------。⒉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24小时内也有所差别,但一般不会超过1℃。⒊健康人的体温始终维持在37℃左右;内环境年龄性别差异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体温:身体内部的温度,即-----------的温度。体温和内环境中-------------和一样都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而这种平衡都是通过------------作用实现的。生物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使各个器官、系统----------,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人体各个器官、各个系统协调一致的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每一种成分理化性质机体的调节调节作用协调活动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贝尔纳法国生理学家内环境的恒定只要依赖于-------------的调节坎农美国生理学家内环境的稳态是在--------------和------------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观点稳态维持的主要机制:---------------------调节网络神经系统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神经-体液-免疫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过于剧烈出现障碍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细胞代谢-----酶促反应温度、pH值血糖浓度血液含氧量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但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P9思考与讨论-----⒈你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吗?谈谈高烧最严重时的感受。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P9思考与讨论⒉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出现什么变化?这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内环境渗透压会变小。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严重时会出现疲倦、周身不适、表情淡漠、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P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目的要求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Na2HPO4、K2HPO4等溶液,在加入酸或碱时,能使pH的变化减弱)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材料用具(略)⒉取2个烧杯,编号;各加入25mL的自来水,分别滴加5滴0.1mol/mL的HCl溶液和0.1mol/mL的NaOH溶液,测定并记录其pH;然后再继续滴加5滴的上述溶液,测定并记录其pH的变化,直到滴加到30滴为止。⒊再分别用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取代自来水,重复步骤2。实验结果在滴加少量的HCl和NaOH后,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pH变化不一样,即自来水的变化明显,而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pH变化则不明显。结果讨论⒉分析缓冲液的pH变化情况为什么与自来水的不同。pH=7的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和Na2HPO4,NaH2PO4水解呈酸性,能中和碱溶液中OH-;而Na2HPO4呈碱性,能中和酸溶液中的H+。所以缓冲液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溶液中pH的稳定性,而水则无这种缓冲能力。P10实验--⒊尝试对生物材料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例如,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和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O2和水。血液中的CO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以及机体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维持相对稳定。空调病夏天时,空调房间与室外的温差较大,如果经常进出空调房间,就会出现咳嗽、头痛、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如果在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呆的时间过长,就会引起关节酸痛或颈僵背硬、腰沉臀重、肢痛足麻、头晕脑胀等。如果呆得太久,由于空气不好,容易使人头晕目眩。这些症状就是空调综合征,俗称空调病。空调病的主要表现为:感冒、过敏、风湿痛、黏膜干燥、紧张、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头痛,等等。据分析,空调对人的影响主要在于:空调风使人体表面水分蒸发量加大,毛孔收缩,不能正常排汗,也会引起内分泌的紊乱;空调房间里,气流方向经常变换,气流速度增加,空气热量不断变动等因素干扰了人体的嗅觉,削弱了人体对空气中病菌、过敏原和异味的反应;房间内湿度太低,会对眼、鼻等处的黏膜产生不利作用,导致黏膜病;室内空气与外界几乎隔绝,干燥而又温度适宜,空气中有害细菌含量快速上升。二、尿的形成尿的形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尿酸、及少量小分子蛋白质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150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单层立方上皮大部分的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入血液,尿素、尿酸很少或基本不被吸收成分血浆(克)原尿(克)终尿(克)水蛋白质葡萄糖尿素尿酸氯化物钠钾氨90~937~90.10.030.0020.370.320.020.000199(微量)0.10.030.0020.370.320.020.000195~97——20.050.60.350.150.14每100毫升血浆、原尿和终尿的主要成分比较表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分泌作用小管上皮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将所产生的物质(如H+、NH3+)分泌到小管液中。排泄作用小管上皮细胞需要消耗能量,而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主动转运到小管液中的过程。如青霉素等药物的排出。尿的形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排泄作用。所谓食物的酸碱性,是指食物中的无机盐属于酸性还是属于碱性。食物的酸碱性取决于食物中所含矿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多少的比率而定:钾、钠、钙、镁、铁进入人体之后呈现的是碱性反应;磷、氯、硫进入人体之后则呈现酸性。碱性食物主要分为:一、蔬菜、水果类;二、海藻类;三、坚果类;四、发过芽的谷类、豆类。要避免或减少以下酸性食物的摄取:一、淀粉类;二、动物性食物;三、甜食;四、精制加工食品(如白面包等);五、油炸食物或奶油类;六、豆类(如花生等)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体液偏酸使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循环减慢、血液中的脂质类物质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导致早期动脉硬化、血栓或心、脑血管疾病。对骨骼的影响:偏酸的体液刺激甲状旁腺,使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多,骨骼释放到血液中的钙增多,钙虽然可以中和血液中的酸,但这样长期“借”钙的结果,会导致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骨骼变形及牙损害等。对眼睛影响:体液偏酸、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循环减慢、对组织细胞供氧减少,易造成组织细胞衰老死亡,而眼底的血管又细又长,所以极易受累病变,使循环不畅,发生眼部疾病。对皮肤的影响:偏酸的体液使皮脂腊的微酸性状态受到破坏,失去了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易引发痤疮、毛囊炎、疖肿等感染性皮肤病。据调查,80%痤疮患者的体液偏酸。粘稠度增高,血循环减慢,黑色素及酸性产物在皮下瘀积,晚出现色素斑、皮肤干燥,以及皮肤弹性差、晦暗等。此时皮肤还处于高敏感状态,极易过敏。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体液偏酸、人的免疫力降低,易患感冒及其他感染性疾病。因此,体液的酸碱平衡对健康与美容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过多食用酸性食品,以至不能中和而导致酸性,消耗钙、钾、镁、钠等碱性元素,会导致血液色泽加深,粘度、血压升高、从而发生酸毒症(Acidosis),年幼者会诱发皮肤病、神经衰弱、胃酸过多、便秘、蛀牙等,中老年者易患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出血、胃溃疡等症。酸毒症是由于过多食用酸性食品引起的,所以不能偏食,应多吃蔬菜和水果保持体内酸碱的平衡。水果虽然含有各种有机酸,吃起来有酸味,但消化后大多氧化成碱性食物。但草莓有不能氧化代谢的有机酸(苯甲酸、草酸),会使体液的酸度增加,属于酸性食品,是个例外。存在于蔬菜中的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和草酸。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草酸,它的有机体不易氧化,与钙盐形成的草酸钙不溶於水而累积於肾脏中,影响了钙的吸收。在菜蔬中,番茄、马铃薯、菠菜等都含有草酸。理论上碱性中毒(alkalosis)亦会发生,但人类碱性中毒现象不常见,因为人类有大量的胃酸可以中和。德国著名医学家、1931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OttoHeinrichWarburg(古博格)教授发现,当人体组织细胞中的氧含量低于正常值的65%时,缺氧的组织细胞就容易癌变,从而创立了缺氧致病(癌)学。OttoHeinrichWarburg博士的理论指出,健康的细胞在缺氧的环境下,可使该细胞变成癌细胞,而体液酸化正好导致溶氧量下降,他因以试验证明了该论点,而荣获诺贝尔奖。爱哈氏的学说则提及成弱碱性的细胞,在累积酸性废物的附近通常会死亡,但是有不惜改变染色体以求在酸性环境中生存,这就是癌的开始。预防癌症的秘诀十分简单,就是常吃碱性食物以防止酸性废物的累积,因为酸化的体液环境,是正常细胞癌变的肥沃土壤,调整体液酸碱平衡,被瑞士学者认为第三种防止癌种的有效途径。食疗法加自然疗法攻克癌症。根除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