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精选11篇)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篇1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词,并能背诵。
2.能感受在诗中寄寓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投影月夜图画和协作的诗词)
月亮是中国文化中的传统意象——团聚的象征,古人总爱对月抒怀,尤其是在中秋这样的节日,今日我们要来学习《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二)介绍:
1.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属四川),有《东坡全集》。
2.《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中秋佳节,望月思人,不免孤独孤独 ,满腹疑问无人倾诉,乘着酒兴,质问青天——“明月见时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长向别时圆”。
(三)诵读探究:
1.理清诗歌脉络。
上阙:月下饮酒
(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宠爱人间生活。)
下阙:对月怀人
(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愿。)
2.朗诵全诗。
同学学习过程:独立思索——四人小组争论——小组沟通
思索:
(1)开头两句的月宫境界,反映了什么?
反映词人对天上的憧憬。
(他写该词时正值政治失意,这正反映了他当时思想的冲突。)
(2)后面几句,思想有无转变?
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他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喜爱。
(3)该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胸怀?
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四)课后学习:
背诵三首诗词。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观赏咏月诗词的方法。
2.体会诗中的意境。
课前预习:收集关于“月”的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背诵收集的关于“月”的名句
(二)师生共同分析《十五夜望月》诗句: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耀在庭院中,地上似乎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渐渐消停下来,它们最终适应了皎月刺眼的惊扰,先后进入了梦乡。“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树栖鸦”三字,简洁、朴实,既写了鸦鹊栖树的状况,又烘托了月夜的安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这也让人联想到满月中的桂树。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视明月,凝思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肯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诗人无声望月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
冷露无声浸润了桂花,那么月中的白免呢,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月当空,莫非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注目明月,神驰意远呢?诗人由已推人,扩大了望月的范围。诗人由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想思。诗人没有直说自己的情思,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语气,不知那饱含相思的清辉洒在哪一家。欲说不尽,委婉动人。
(三)分小组争论
1.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的景色的特征是什么?
秋月——秋思
2.诗人通过这种景色表达何种情感?
诗人通过联想,由已推人,在这出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中,表达出别离思聚的情感。
(四)关于艾青
1.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将海澄。浙江省金华县畈田将村人。他的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36年在上海出版。
2.艾青的诗,往往较多地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时代的悲欢里,反映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从而比较鲜亮地传出时代的召唤和人民的心声;诗作感情深沉,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了憧憬、追求和讴歌。作为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中紧密结合现实、富于战斗精神的特点又同新奇的诗美结合在一起。
(五)研习课文《我的思念是圆的》
1.这首诗分两节,第一节,诗人由“思念是圆的”联想到最亮最圆的中秋月亮。月亮只有中秋圆,言外之意是说其他时候的不圆,在这样的夜晚,人应当由不圆到圆。
其次节,由西瓜和苹果都是圆的联想到团聚的欢快和“骨肉被分割”的苦痛,此时,诗意顿觉显豁,渴望祖国统一、亲人团聚之情跃然纸上。惟其如此,在这中秋之夜,望着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就变成了沉痛的责问了。
2.《我的思念是圆的》的结构特点:
第一节:思念圆——月亮圆——人不圆——何时圆
其次节:思念圆——果瓜圆——家不圆——何时圆
3.《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中秋之月表现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对人民幸福的期盼,抒发出对祖国统一的剧烈愿望。
(六)课后作业:
在理解原诗、词的基础上,选择其中一首,发挥想像和联想,扩展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引文来源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示范教案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篇2
学习目标:
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这三首诗描绘的情景。
2、通过比较阅读,结合个人理解,谈对三首诗的熟悉和评价。
3、学写《中秋咏月诗》,举办“咏月”专题手抄报。
教学重难点: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这三首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方法:颂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统复备
第一块: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内容指导语:
借助工具书和书下解释读顺三首诗。
组织朗读
其次块:再读诗歌,发挥想像,再现诗歌所描写的画面
创设情境:诗人同时抓住了中秋之月加以咏叹,但描写的情景还是有所不同的,你能借助详细的诗句说说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吗?
再次朗读,同伴互助,理解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发表见解,小组补充
组织朗读
第三块:三读诗歌,品位字里行间流露的诗人感情
创设情境:看似朦胧的诗歌,却是思想的体现,这三首诗的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将的感情很好的传递吗?织沟通、点拨、朗读评价
课后学习:1、背诵三首《咏月诗》
2、搜集中秋咏月诗词;
其次课时
初备统复备
第一块:诵读品位,说说个人喜好
创设情境:三首咏月诗词,写于不同时代,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你最喜爱哪一首,请将它背出来,并简述你喜爱的理由。
结合内容谈感受
组织背诵
其次块:拓展延长——能诵会写更多的咏月诗
创设情境: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喜爱咏叹中秋之月,给予它肯定的内涵,你能再吟诵几句吗?
创设情境:就你的理解,往往给予“中秋之月”怎样的寓意呢?
组织沟通,评价
布置任务:请同学即兴作一首“中秋咏月诗”(巡察、关心)
课后作业:
1、四人小组,以“中秋之月”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2、邀请家人举办一个中秋赏月晚会,将你写作的诗歌献给家人。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篇3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一、目标全解:
1、了解,理解诗意,体会的思想感情。
2、能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二、导语设计
从学校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现在我们就组织一次古诗接力背诵,一名同学背出上句,其他同学以抢答形式背出下旬或全首诗,要求精确 无误,看谁背得最多,接得最快。占5分钟(解说:初一的同学已有了肯定的古诗积累,以接力背诵的形式导入新课,唤起他们对所学篇目的回忆,并激发其“温故而求新”的渴望,引起深厚的学习爱好,形成竞争气氛。)
三、解题
1.《十五夜望月》。
介绍:王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代宗大历间进士。其作品语言通俗明晰,凝练精悍,风格简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体,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作品有《王建诗集》。
2.题目解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在夜晚赏月,怅然于家人离散,怀人之情油然而生,用这首诗,将,表达得特别委婉动人。
四、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读课文,毁灭文字、词语等障碍。
(2)指导同学学会正确停顿,流畅朗读。
2、详细研习,突出重难点。
(1)(解说:引导同学想像与联想,实现从文字信息到画面信息的转化,从而进入意境,实现阅读价值。改写并不等于古诗今译,老师应使同学明确这一点,解说:贯彻读思结合的教学原则,促使同学更深层次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3)《十五夜望月》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思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闲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达的特别委婉动人。
(解说:问题的回答不要求面面俱到,能扣住诗歌语言做出自己的分析即可,对同学的解答应多加确定、鼓舞。)
3.观赏品尝及课堂训练。
(1)(解说:在同一首诗中各句话侧重表达的感情是有区分的,要指导同学把握体会。用词语替换的方法体会诗歌遣字用词的技巧。)
五、布置作业
1.怎样体会后两句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十五夜望月》。
其次课时
一、目标全解:
1、了解有关苏轼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词句的含义。
3、理解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把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名句。
二、简介
1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属四川),有《东坡全集》。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读课文,毁灭字、词障碍。
(2)读小序了解写作背景,结
合解释弄清词作大意,看其上阎与下闽表达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解说:在老师指导、讲析之前完成自主阅读,为下面的研读作好预备。)
2详细研习,突出重难点。
(l)《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其豪放词风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
中秋佳节,望月思人,不免孤独孤独 ,满腹疑问无人倾诉,乘着酒兴,质问青天——“明月见时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长向别时圆”。将青天拟人化,人与天对话,想像大胆奇特,感情奔放豪迈,笔墨酣畅淋漓。“把酒”“归去”“弄清影”几个词语同样有一种挥洒自如的气派。
(解说:对作品从整体与细节上做分析评价,切实感受作品特色,了解风格。)
3.观赏品尝及课堂训练。
1)找出《水调歌头》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妙祝福的句子,这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表达美妙祝福的句子是:“但愿人长期,千里共蝉娟。”在词中问天,实际是在问人生,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先是因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无法排遣而向青天发难,进而自慰、释然,语气愈加旷达,感情也进一步升华为对天下之人的美妙祝福,对生活的信念也更坚决。
(解说:词风的豪放正是为人旷达的表现,“文如其人”,通过作品风格了解品性。)
四、布置作业
1、苏轼虽是豪放派词人,其作品中也不乏有婉约优美的。将本文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老夫聊发少年狂)作比较阅读。
2.背诵《水调歌头》。
第三课时
一、目标全解:
1、诵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领悟诗人看似不经意的比方和联想。
3、体会的思想感情。
二、简介:
(1)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将海澄。浙江省金华县畈田将村人。他的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36年在上海出版。
(2)艾青的诗,往往较多地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时代的悲欢里,反映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从而比较鲜亮地传出时代的召唤和人民的心声;诗作感情深沉,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了憧憬、追求和讴歌。作为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中紧密结合现实、富于战斗精神的特点又同新奇的诗美结合在一起。
(3)题目解说:
“我的”,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圆,形象的语言中包孕着很多东西,比如说,我有一个成熟而圆满的思念,我看到现实中的不圆,我追求美妙的团聚……
三、研习课文
1、这首诗分两节,第一节,诗人由“思念是圆的”联想到最亮最圆的中秋月亮。月亮只有中秋圆,言外之意是说其他时候的不圆,在这样的夜晚,人应当由不圆到圆。
其次节,由西瓜和苹果都是圆的联想到团聚的欢快和“骨肉被分割”的苦痛,此时,诗意顿觉显豁,渴望祖国统一、亲人团聚之情跃然纸上。惟其如此,在这中秋之夜,望着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就变成了沉痛的责问了。
2.《我的思念是圆的》的结构特点:
第一节:思念圆——月亮圆——人不圆——何时圆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其次节:思念圆——果瓜圆——家不圆——何时圆
3、《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中秋之月表现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对人民幸福的期盼,抒发出对祖国统一的剧烈愿望。
四、诵读《我的思念是圆的》。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我的思念是圆的》。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篇4
1.填空。①王建,字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苏轼,字________,号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为思念其弟________而作。②《十五夜望月》是诗人为怀念友人________而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抒发了思念________之情;而________的《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则表达了渴望________的愿望。2.默写。①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②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④但愿人长期,________________。3.请写出两句带有“月”的诗句,本文诗句除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下面这首《凉州词》的解说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a.首句“远”、“上”二字,描绘出了黄河滚滚滔滔流向天际的雄浑景象,意境宽阔;其次句中,一个“孤”字,不但写出了高山环绕中的城堡境况的荒僻,也抒发了戍边士卒的孤独孤独 的情怀。b.第三句中,“羌笛”是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怨杨柳”是指吹奏名叫《折杨柳》的哀怨的乐曲;第四句中,“春风不度玉门关”明写了边塞的荒芜凄寒,暗写了统治者对戍边士卒的漠不关怀。c.诗的前两句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黄河、白云、高山等景物奇妙地组合成一幅壮阔雄浑的图画;后两句运用对比衬托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戍边士卒的同情。d.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制造了一种悲壮苍凉而又韵味深远的意境。5.(01年无锡)下面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写诗人对亲人的怀念,因此,整首词布满了伤感压抑的情调。b.上片写词人“欢饮”时的想像,下片写“无眠”时对人生的思索探求,寓哲理于抒情之中。c.词中把“天”与“月”人格化了,制造了一种神话般的境界。d.“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转”、“低”,以月光变化表示夜已深,“无眠”表示惦念亲人,难以入睡,由此引出下面“何事”一问。6.(02·四川)读下面一首小令,回答(1)(2)题。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03·黑龙江)“月亮”是文人笔下常见的景物,曾经勾起很多诗人、词人的制造情思,写出许多名篇佳作。请你写出古代诗词中含有一个“月”字的上、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仲初、唐、《王建诗集》;子瞻、东坡居士、苏辙②杜郎中、亲人、艾青、祖国统一;2.不知秋思落谁家;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千里共婵娟;3.“明月别枝惊鹊”、“月出惊山鸟”、“明月万山头”。4.c5.a苏轼之词感情蕴蓄丰厚,有潇洒,有伤感,有苦闷,有安慰,呈现多元化的颜色。但全词总体上是一种豪放旷达,而非伤感压抑。6.(1)深秋晚景图(意近即可),此题考查同学对诗中形象的感受力量和联想力量,并能对诗中的形象加以概括。(2)游子(天际沦落人)孤寂愁苦的心情(意合即可)。此题考查同学对诗人传达的情感的理解。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篇5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念是圆的)》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同学观赏三首诗词。
2、培育同学的制造性思维。
二、重点和难点:
1、形象和情感是如何统一的。
2、景和情是怎样统一的。3、朗读三、教学设计:熟读或者背诵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创设自身情景,铺设感情基调(让同学谈谈对中秋的熟悉:月饼、月亮、团聚、思念)导入所学课文。二、深化课文:反复阅读、揣摩诗词,谈谈你最喜爱哪一首,说明理由。共同观赏:(侧重于意境的分析)十五夜望月唐王建1、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把读者带入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闲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特别委婉动人。2、点拨:(1)、讲透诗题“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却到处含“月”试分析。拓展:白——月光,联想李白的《静夜思》。树栖鸦——听到,非看到,联想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烘托了月夜的安静。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湿桂花——桂花已湿,夜太深,联想月中桂花是否也湿,月中嫦娥、吴刚、白兔是否也像庭中人一样无眠,意境更为悠远,这里暗点“望月”。(2)、后两句抒情,非直接倾诉,而用委婉的疑问语气间接表达。“落”字最妙,妙在何处?(新奇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秋思随着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水调歌头北宋苏轼1、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书法家,官场常失意。其文想象力丰富,又流畅自然,有时还含有深刻的哲理。与其弟苏辙、其父苏洵合称“三苏”。2、这首词把宇宙、人生问题融合在一起,把对官场的思索和对弟弟的感情贯穿到赏月中去,想象瑰丽又不离现实生活。宋代词评家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把握思想心情:因政治境况的失意以及与弟弟子由分别七、八年,中秋对月,无不抑郁惆怅之感。但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心情中,却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解忧患,最终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喜爱3、拨:上下片都有包含人生哲学意识的句子,找出,试分析。4、佳句观赏:分组争论:阐明理由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分组争论:(1)、思念什么,为什么思念是圆的?(2)、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升华到什么高度?作业:1、背诵并且默写《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这两首诗词。2、试做一首中秋诗词。3、做《一课一练》p15页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篇6
积累运用1.《十五夜望月》的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填人名)。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牌名为_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代人。这首词,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阕问________,下阕问________,归根结底,是问________。表现对人生哲理的探求。3.________(填)的诗《我的思念是圆的》从时代来看,是一首现代诗。4.默写。①不知天上宫阙,________________。②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应有恨,________?④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________。⑤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⑥团聚的人家是欢快的,________。5.推断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正误,在括号内用“√”或“×”表示。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②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6.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中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词句是()a.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c.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d.我欲乘风归去。7.注音。宫阙()绮户()8.解释。①达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理解(一)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语段说说词中人在思索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应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咏月的诗句中,哪两句与“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①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④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⑤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月亮的美称许多,你能说出几个(至少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就文中的某一艺术特点自拟题目,并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你还能说出宋词中与豪放相并列的另一种风格吗?并举一两个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月光幻想曲月光的美是画不出来的。印象派画家莫奈出名作《日出》,而非《月出》。摄影、电影和电视也不行。音乐呢?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阿炳的《二泉映月》,都是悠悠地传出了月光之情的。但究竟只能勾起一点想像,终难有置身月光的视觉与触觉的感受。秦少游《踏莎行》词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个“迷”字便摄住了月光的精灵。阳光明丽,开阔,朗然现一派阳刚之气,却不免有些炙热与烦躁。月光就幽深了,遮遮掩掩,影影绰绰,安静而悠远。进入月光,便被一种恍惚朦胧的境界所迷:这是我平日生活过的世界吗?我还是我吗?在人间,在仙境,还是在通往地狱的忘川或地下隧道行走?阳光浴人躯体,月光荡人心魄。进入精神深处,引得离却人间烟火,如在梦里游,长期置身月光之中,人会“异化”为幽灵么?这或与嫦娥有关。与她的孤独,孤独 ,愁闷有关,与她的绵绵乡愁织就的悲剧氛围之网有关吧。人们灵魂深处埋伏着一种梦思,一经被月光点燃,便“里应外合”地着了迷,身不由己,仿佛坐在一条船上,抑或摇篮中,晃荡着,颠簸着,飘飘忽忽,神志模糊,完全被月光编织的梦境所环绕,所牵引,所左右。我可怕却又沉迷于此。对于月光,只能在想像中追赶,寄期望于一个“如梦的行者”,让他做我的替身,到月光中飘忽,去历险,去沉醉吧。月光是清冷的。水的青色,雪的微寒,且有颤颤的感觉模糊其间,像一角轻纱,一片叶片。月光的神奇性在于她似静犹动,在于她的孤独和担心,犹如手指握不住的一支残烛,一叶信笺在抖索。而当她依附于什么,覆盖着什么,便与她难以割舍地构成一种幽暗的粘合,幻化出万千种迷离之境来了。寻梦者走着,走着,影子孤独,徒步向前。月光在村庄的模糊的屋脊之上,在匍匐着的庄稼地里,在井栏边,在场院的草垛,在深深的沟壑里暗暗流淌。光与影此起彼伏,在河的波浪间如蛇影穿梭。没有车辆的路边,黑黝黝的大树,一个汉子在伐木。他挥起巨斧,一下,一下,披在身上的黑衣裳滑落在地,露出了壮健的肌肉。月光给他的肤色镀上一层青铜的光辉,阴森的潮湿……是吴刚么?伐木者的汗珠在月光里悠悠地闪耀。寻梦者走着,走着,旷野无垠,前边有绵延的山岭逶迤,“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他念着姜夔的诗句,一个“冷”字该是咏月诗的千古绝唱了,那些山岭全在月光中半隐半现,冷僻而高远,且有一座古塔倾斜,立体的月光从塔顶滑下,似有丝绸碎裂的声音相伴。寻梦者仰起脸望月,试着攀上几级塔阶。他听见深山里有犬吠月,他听见远处传来荒鸡的啼鸣。一个平淡无奇的白昼又将来临,皎月如钩,月光在慢慢地消隐……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影影绰绰()朦胧()颠簸()匍匐()2.解释。①氛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月光的神奇性在于她似静犹动,在于她的孤独和担心”这句采纳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哪一个字高度概括了月光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详细来说,月光之美体现在哪几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月光为什么是“遮遮掩掩,影影绰绰”的?请结合你的生活阅历来谈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文中哪几句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第四节“我可怕却又沉迷于此”的“此”指代什么?用文中话加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仿照第九节“他听见深山里有犬吠月,他听见远处传来荒鸡的啼鸣”再写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积累运用1.唐王建2.水调歌头苏轼子瞻东坡居士宋天明月人生3.艾青4.略5.①√②×6.b7.quèqǐ8.①达旦:到天亮。②兼:同时。阅读理解(一)1.想到月宫中去又怕承受不住寒冷的冲突心理。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词中人可能想到了自己的仕途的坎坷,人生的失落,也可能在思念远方的亲人。3.怨恨。“恨”的内容可能是亲人的离别、人生的孤独等等。4.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这两句都有即使人各一方,但也能共享美妙的月光的意思,这两句都表达了对人的美妙的祝福。5.婵娟、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蟾、顾兔、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等。6.略7.婉约李清照柳永(二)1.chuòménglóngdiānbōpúfú2.四周的气氛和情调。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续不绝的样子。3.拟人,以人的状态写月光的神奇性。4.迷5.幽深、荡人心魄、清冷、神奇6.由于月亮常在云里穿行,常透过树缝照到树上。7.他听见深山里有犬吠月,他听见远处传来荒鸡的啼鸣。8.灵魂深处埋伏着一种梦思,一经被月光点燃,便“里应外合”地着了迷,身不由己,仿佛坐在一条船上,抑或摇篮中,晃荡着,颠簸着,飘飘忽忽,神志模糊,完全被月光编织的梦境所环绕,所牵引,所左右。9.略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篇7
扬中市丰裕中学徐菊华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三首咏月诗词写于不同时代,都表达了思念之情。同学借助词典和课文解释,大体可读懂课文。在学习时宜从整体感知在诗中描绘的情景,从而了解诗的内涵美,然后从用词的角度深化分析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深化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应留意通过朗读品尝。
二.学习目标
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诗所表达的感情。
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熟读成诵。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
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感悟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四.课型:讲读课
五.教学设想
课前仔细预习课文,通过查字典和参照课文解释的方法,初步理解课文并熟读成诵。
六.授课时间:一课时
七.导学过程
(一).导入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日我们将通过三首咏月诗词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导学
1.学问结构
(1)及写作背景
《十五夜望月》,王建,唐代诗人。
《水调歌头》,苏轼,宋代人。作这首词时已41岁,为密州(现代的山东诸城)太守,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苏辙)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寡欢。但他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喜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全词的感情基调是乐观的。
《我的思念是圆的》,写于1983年9月21日,是艾青晚期的作品。由于经受了太多的飘落磨难,“文革”结束后,原本在艾青心中比较淡漠的亲情变得浓郁起来。这首诗正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感受。
(2)把握一些词语
十五夜:中秋的晚上。
地白:指月光满地。
栖(qī):鸟停在树上。
把酒:端起酒杯。把:持,握。
宫阙:宫殿。
不胜:承受不了。
转、低:这里是对月光的动态描写。
绮:念qǐ
婵娟:美女之称。一说形态美妙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天际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3)诗词赏析
《十五夜望月》赏析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闻名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视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肯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定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闲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特别委婉动人。
《水调歌头》赏析
上阕: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唯恐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下阕: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它跟人不应当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人间有离别的苦痛、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藏晴出、团聚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满。但愿我们岁岁安全,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相互祝福。
(三)总结:学习这三首诗词可从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来加强品尝。朗读时要处理好语速、语调、语气,试着读出在其中的意味。最终达到熟读成诵。这也是学习诗词的一种最好的方法。课后还可以收集一些其他的咏月名句背一背。
二.质疑提问
《十五夜望月》
1.“冷露”一词中的“冷”怎么理解?
2.“秋思”一词详细含义指什么?
《水调歌头》
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中“何似”可理解为“怎比得上”,据此,你认为月下起舞之后,是艳羡天上的生活,还是感叹:清冷的月宫比不上人间。
2.作这首词时,苏轼正逢仕途失意,文中哪一句体现他消极遁世,幻想超脱尘世的念头?
3.苏轼是一个心胸豁达、乐观乐观的人,文中哪里体现他乐观乐观的生活情趣?
《我的思念是圆的》
1.诗人问:“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请问,你会想起什么?
2.“团聚的人家是欢快的/骨肉被分割是苦痛的”,透过这一句,你能感受到的内心感情吗?
三.检测评价
(一)《十五夜望月》
1.“地白”在文中是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谁的一句诗?
2.“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谈谈你的理解。
(二)《水调歌头》
1.注音
树栖()鸦宫阙()琼()楼玉宇
无眠()绮()婵()娟
2.依据词的上阕,发挥想象,描绘一下你心目中的“天上宫阙”的美景。(150字左右)
3.试着各用4个字归纳上下阕的主要内容:,。
4.“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是千古传诵的佳句,你能说说此句表达了苏轼的什么感情吗?(提示:参考书下解释思索,这种感情莫非仅仅是对子由一人的吗?)
5.试一试,填出下列诗句。
⑴海上升明月,。(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⑵月出惊山鸟,。(唐王维《鸟鸣涧》)
⑶可怜九月初三日,。(唐白居易《暮江吟》)
⑷犁花院落溶溶月,。(宋晏殊《寓意》)
(三)《我的思念是圆的》
1.你认为“我的思念是圆的”这一句写得好吗?谈谈你的理解。
2.艾青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四.布置作业
1.三首咏月诗词写于不同时代,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你喜爱哪一首?谈谈你的理由。
2.课后收集一些咏月名句。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篇8
基础题1.给加粗的字词注音。(6分)(1)栖息()(2)咽下()(3)婵娟()(4)宫阙()(5)绮户()(6)琼楼()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8分)(1)中庭地白树栖鸦()(2)不知秋思落谁家()(3)把酒问青天()(4)低绮户()(5)乘风归去()(6)弄清影()(7)何似在人间()(8)千里共婵娟()3.翻译句子。(6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填空。(6分)(1)王建,字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2)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3)________,原名蒋海澄,闻名诗人,以《________________》一诗成名。5.默写。(10分)(1)《十五夜望月》全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调歌头》上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10分)(1)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2)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声中才能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3)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际海角都能观察它/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4)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5)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7.《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的其次节,采纳怎样的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6分)8.请简要写出你读了“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的体会。(8分)综合题1.《十五夜望月》中,诗人是否怀有“秋思”?2.“我的思念是圆的”,此处的“圆”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基础题1.(1)qī(2)yàn(3)chán(4)què(5)qǐ(6)qióng2.(1)庭院中(2)秋天的情思,诗中指怀人的思绪(3)端,拿(4)雕花的窗户(5)驾(6)玩弄,观赏(7)哪像是,怎比上(8)借指美妙的月光3.人间有离别的苦痛、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聚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4.(1)仲初;唐(2)苏轼;东坡居士,宋(3)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5.略6.(1)比方(2)排比(3)设问(4)反问(5)对偶7.采纳对比的手法,把“团聚的人家”与“骨肉被分割”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对团聚的渴望。8.略(留意:答题时不能仅仅理解对子由的怀念,要突出词人的开阔的胸襟和由己及人,对天下千百万离人的祝福。)综合题1.诗人自己,作为“望月”者之一,毕竟是否怀有“秋思”,诗里没有明说。从全诗的情调口吻来体会,诗人似乎是既属望月者的行列,又跳出一般望月者之外,以第三者口吻抒感。这样写更增加了含蓄不尽、摇曳生姿的风调,显得更富遐想了。2.此处的“圆”即团聚、团聚的意思。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渴望亲人团聚之情。等第评定参考看法:优:只要言之有理,符合“团聚”的意思,即可评为“优”。良、中、下:参照“优”等标准酌情评定。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篇9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培育独立鉴赏诗词的力量,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培育丰富的联想、想象力量。
3积累咏月的诗词。
同学预习:
1、课前预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抄写在小卡片上。
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一篇赏析短文,全班沟通。
教学支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研读《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一)、导入: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日我们将通过《十五夜望月》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赏析《十五夜望月》
老师印发《十五夜望月》的赏析文章,让同学加以体会,并进一步绽开争论,哪些地方特殊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
《十五夜望月》赏析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闻名的一首。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视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肯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定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闲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特别委婉动人。
(三)、诵明月之诗:
小组之间把预备好的有关“明月之诗”的小卡片,相互交换赏析,组长记录同学的赏析或评价,大家动手把有价值、有个性的见解综合成一篇赏析文章,全班沟通。
(四)、思维训练:
向同学展现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月,(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中望月等)同学对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进行联想。并用文字记录下来(不要求写诗)。
(五)、同学小结:
你认为这样上课好不好?请谈谈个人的看法和理由。(这既是使同学总结所得的过程,也是老师了解同学所需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同学即使否定了这堂课,老师也要辨证地接受同学的否定。
二、研读《水调歌头----北宋苏轼》
(一)、教学重难点:
体会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二)、导入新词:
同学们,在我们传统意识中,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不知道同学们在往年看中秋圆月时有何感受?接下来,我们不妨来观赏宋朝闻名诗人苏轼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看看他的感受如何。
(三)、观赏《水调歌头》:
1、对比小序部分简介词作背景,让同学了解创作时间及创作缘由。
2、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1)、同学读书下解释。
(2)、由同学快速自读课文。
(3)、知名朗读(可多位,同学互评后,老师点评)
(4)、全班齐读,加深感知。
3、疏通全文:
(1)、同学对比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登记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
(2)、小小组沟通问题。(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
(3)、全班沟通、解决问题。
(4)、请同学将解释自主整理在课本或笔记本上。
(5)、问:对比解释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明确:
上阕——望月写景;
下阕——怀人抒情。(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问: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同学能在文中指出即可。)
(6)、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你如何理解?
(引导同学自主发言,各抒己见。)
(7)、文中哪处是联想?哪处是想象?
4、比较《十五夜望月》,你喜爱哪一篇?讲讲理由。
5、音乐观赏:
(1)播放王菲的《水调歌头》
(2)其次遍播放,同学轻声跟唱
6、自主总结:
(1)整理本词学习思路;
(2)自主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三、研读《我的思念是圆的----现代艾青》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学过程:
1、自由朗读诗歌,试着读出感情。
2、以小小组为单位,推举代表朗读这首诗歌(同学互评)。
3、说说诗歌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揣摩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你觉得诗人要表达的愿望,在今日看来有什么现实意义吗?(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5、诗歌中说:“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请发挥你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表现你想象的情景。
(三)、拓展作业:
课后收集一些借月亮或其他景物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文,并说说你选择此文的理由(即简要评析)。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三首诗词;
2、《训练册》
3、小作文:依据下文开头,发挥丰富想象和联想,续写文章。
金秋十月,夕阳西下。一老农坐在自家的田埂上,一边抽着烟,一边浮想联翩……
五、教后反思: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篇10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诗所表达的感情。
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领悟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讨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抄写在小卡片上。
二.导入:同学们,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咏月诗篇:“海上升明月,天际共此时。”“可怜九月初三日,露似真珠月似弓。”今日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共同学习三首中秋咏月诗词。
三.学习《十五夜望月》
(一)解题,简介。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三)品读课文
对比补充的解释,自由诵读,说说诗歌描绘的情景。
1.补充解释:地白:月光满地。栖:鸟停息字树上。
2.四人一小组,相互争论、描述诗歌描绘的情景。
3.同学推举代表发言。
4.老师补充。
(四)探究学习
1.你观赏诗中的哪些词,说说你的理由。
2.看似朦胧的诗歌,却是思想的体现,这首诗的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将的感情很好的传递吗?
(五)当堂背诵
四.学习《水调歌头》
(一)简介词作背景,了解创作时间及缘由。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听朗读带。
2.同学自由诵读。
3.同学推举代表朗读。
(三)疏通课文。
(1)同学对比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登记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
(2)小小组沟通问题
(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
(3)全班沟通、解决问题
(4)打出全文解释,同学自主整理在课本上。
(四)品读课文
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
(上阕——望月写景;下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同履行监管协调跟踪律师函服务
- 果树苗批发购销合同
- 合作伙伴股权协议
- 2024劳动合同的试用期最长
- 建筑施工中的夜间施工与照明安全考核试卷
- 地产营销托管合同范例
- 汽油仓储合同模板
- 牛蛙养殖开售合同范例
- 灯具外包合同范例
- 审计物业合同范例
- 2024中小学生国防教育与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合同
- 电力工程施工售后保障方案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完整版)
- 【百强校联考】【黑吉辽卷】东北三省三校2025届高三11月期中联考(11.7-11.8)语文试卷+答案
- 养老护理员考试练习模拟理论知识题库
- 2023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2024至2030年中国美式家具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俯卧位心肺复苏
- 氢气中卤化物、甲酸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编制说明
- 2024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师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艺术哲学:美是如何诞生的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