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印课件_第1页
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印课件_第2页
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印课件_第3页
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印课件_第4页
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印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印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印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的主要内容与98版相比的主要变化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几个关注点如何进行实验室检查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印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印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印1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的主要内容与98版相比的主要变化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几个关注点如何进行实验室检查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的主要内容2实验室管理的主要内容

质量控制涵盖药品生产、放行、市场质量反馈的全过程,包括原辅料、包材、工艺用水、中间体及成品的质量标准和分析方法的建立、取样和检验,及产品的稳定性考察和市场不良反馈样品的复核等工作。

实验室是质量控制活动的主要载体。

实验室管理的主要内容质量控制涵盖药品生3实验室管理的主要内容人员:资质(素质)、培训等仪器设备:确认、使用、维护、校准、检定等样品、试剂试药、标准品、对照品、菌种、实验动物等检验方法、检验标准、SOP等检测环境:温湿度、震动、噪声、环境保护等实验室管理的主要内容人员:资质(素质)、培训等4实验室管理的主要内容实验室管理的目的:保证检验数据的科学准确、真实客观、可追溯性、(公正)。其核心目的在于获取反映产品质量的真实客观的检验数据,为质量评估提供依据。实验室管理的主要内容实验室管理的目的:保证检验数据的科学准确5实验室管理的主要内容取样留样稳定性考察试剂及试液的管理标准品及对照品的管理

仪器的确认、校准与维护分析方法的验证及确认OOS调查原始数据的管理检验实验室管理的主要内容取样仪器的确认、校准与维护6与98版相比的主要变化内容更加完善增加了实验室管理机构、检验人员资质、文件等具体要求;并细化了实验室控制关键环节的具体规范,如取样、检验、检验结果超标调查、留样、试剂、试液、培养基和检定菌的管理、标准品与对照品的管理等相关技术要求;强化了稳定性考察,提出了持续稳定性考察的具体要求。

与98版相比的主要变化内容更加完善7与98版相比的主要变化新增要求:检验结果超标调查、持续稳定性考察原有要求,内容进行了细化:取样、留样、试剂/试液管理、标准品/对照品管理、仪器的确认、分析方法验证、检验、记录与98版相比的主要变化新增要求:检验结果超标调查、持续稳定性8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认识过程1.2.3.4.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认识过程1.9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人员:资质(素质)、培训等仪器设备:确认、使用、维护、校准、检定等样品、试剂试药、标准品、对照品、菌种、实验动物等检验方法、检验标准、SOP等检测环境:温湿度、震动、噪声、环境保护等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人员:资质(素质)、培训等10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质量手册:要达到的目标;做什么?职责是谁的?做这些工作由哪些要求?程序文件:质量手册的支持文件。某项工作应由谁,按什么样的流程做?做这项工作由哪些要求?作业指导书(SOP):某项具体工作应当怎么做质量手册附录:质量手册的补充。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质量手册:要达到的目标;做什11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质量手册:

1.概述:机构辨认、单位介绍、实验室检验范围、质量手册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质量手册的管理、公正性声明

2.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公开承诺3.术语与缩略语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质量手册:12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4.管理要求:⑴组织:组织机构、职责、法律地位、工作场所和环境、人员任命和职责等⑵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的建立、管理体系文件⑶文件控制:文件的编制、文件的编号、文件的批准发布、文件的受控、文件的管理、文件的更改⑷检测和/或校准分包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4.管理要求:13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⑸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服务和供应品的评估、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的管理⑹合同评审⑺申诉和投诉⑻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⑸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服务14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⑼记录:记录的分类、记录的管理原则、记录的要求⑽内部审核:内部审核计划、内部审核原则、内部审核人员⑾管理评审: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范围、管理评审形式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⑼记录:记录的分类、记录的管15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5.技术要求⑴人员:职责、人员资质、人员培训、关键支持人员⑵设施和环境条件:职责、实验室设施、实验室环境条件控制、实验室安全、实验室环境保护、实验区域受控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5.技术要求16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⑶检测和校准方法:职责、检验标准、检验方法、检验数据采集和处理⑷设备和标准物质:职责、仪器设备的配置、仪器设备的管理、仪器设备档案、仪器设备状态标识、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标准物质的管理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⑶检测和校准方法:17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⑸量值溯源:职责、仪器设备的检定或校准、比对试验和能力验证、药品检验用标准物质的溯源⑹抽样和样品处置:职责、检验样品的实验室流转过程、检验样品的保管和处理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⑸量值溯源:职责18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⑺结果质量控制:职责、结果质量控制措施(比对试验、能力验证)、质量控制结果分析⑻结果报告:职责、检验报告的内容格式、检验报告的生成过程、检验报告的修改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⑺结果质量控制:职19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程序文件1.格式:目的、适用范围、职责、程序、相关文件、相关记录2.程序文件举例:《实验室安全管理程序》《文件控制和管理程序》《服务和供应品管理程序》《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程序文件20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记录管理程序》《内部审核程序》《人员培训程序》《实验室环境保护程序》《计算机使用管理和数据保护程序>

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记录管理程序》21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仪器设备管理程序》《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程序》《量值溯源管理程序》《标准物质管理程序》《样品处置管理程序》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仪器设备管理程序》22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作业指导书(SOP)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作业指导书(SOP)23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质量手册附录

《人员一览表》

《各类人员结构表》

《管理体系要素要求岗位职能分配表》

《检验工作流程简表》

《各类人员任命文件》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质量手册附录24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质量手册附录

《检验人员、核验人员签字识别及领域确认文件》

《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执行标准登记表》

《检验项目一览表》

《仪器设备检测能力及检定/校准情况一览表》

《标准品、对照品、对照药材一览表》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质量手册附录25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维护和改进实验室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1.日常监督—监督员⑴监督检查不符合项,如过期试剂、不规范的操作等。⑵发现潜在的问题,如pH计示数不稳、液相出峰时间偏移等。2.制定和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维护和改进实验室管理体系持续有效26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维护和改进3.内部审核要有计划,每年度内实验室质量体系全覆盖。有内审员完成。4.外部审核5.内部质量控制和数据分析(比对、分析等)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维护和改进3.内部审核27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维护和改进6.管理评审(围绕“现状”和“适应性”进行)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参加;内审结果;外部反馈意见等等。(《实验室质量管理与资质认定》)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维护和改进6.管理评审(围绕“现28关注点——取样取样是质控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关键是所取样品要具有代表性。如果样品没有代表性,其分析结果就不能得出整批产品质量的准确结论。取样错误会导致质控后续过程处于可疑状态。取样量足够检验和留样。防止混淆和污染。关注点——取样取样是质控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关29第二百二十二条取样应当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一)质量管理部门的人员有权进入生产区和仓储区进行取样及调查;

(二)应当按照经批准的操作规程取样,操作规程应当详细规定:

1.经授权的取样人;

2.取样方法;

3.所用器具;

4.样品量;

5.分样的方法;

6.存放样品容器的类型和状态;

7.取样后剩余部分及样品的处置和标识;

8.取样注意事项,包括为降低取样过程产生的各种风险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尤其是无菌或有害物料的取样以及防止取样过程中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注意事项;

9.贮存条件;

10.取样器具的清洁方法和贮存要求。

(三)取样方法应当科学、合理,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四)留样应当能够代表被取样批次的产品或物料,也可抽取其他样品来监控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如生产的开始或结束);

(五)样品的容器应当贴有标签,注明样品名称、批号、取样日期、取自哪一包装容器、取样人等信息;

(六)样品应当按照规定的贮存要求保存。第二百二十二条取样应当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一)质量管30关注点——取样取样人员要求健康要求:有传染性疾病和身体暴露部分有伤口的人员不宜进行取样操作专业技术要求:熟悉取样方案和取样流程,掌握取样技术和取样工具的使用,了解样品被污染的风险以及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关注点——取样取样人员要求31关注点——取样取样器具要求表面光滑、易于清洁灭菌;清洁干燥状态下保存;无菌产品取样时先灭菌等根据所取样品选择合适的取样器具:取样勺、浸入试管、加重式容器、节点取样器、取样棒等关注点——取样取样器具要求32关注点——取样取样间要求洁净级别等同生产区域、不能使用易产生颗粒物的材质、易于清洁和消毒等样品容器要求易于装入、倒出样品,不吸附样品,易于密封和存贮等关注点——取样取样间要求33关注点——取样取样计划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要求进行取样原辅料、包装材料按进货件数随机取样成品取样通常为全检三倍量,其中包括检验、复验、留样量。无菌检查的样品应包括微生物污染风险最大的产品

关注点——取样取样计划34关注点——取样取样流程制定取样方案→取样→标识→记录↓异常情况处理

取样计划示例关注点——取样取样流程取样计划示例35关注点——留样第二百二十五条企业按规定保存的、用于药品质量追溯或调查的物料、产品样品为留样。用于产品稳定性考察的样品不属于留样。

留样应当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一)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对留样进行管理;

(二)留样应当能够代表被取样批次的物料或产品;

(三)成品的留样:

1.每批药品均应当有留样;如果一批药品分成数次进行包装,则每次包装至少应当保留一件最小市售包装的成品;

2.留样的包装形式应当与药品市售包装形式相同,原料药的留样如无法采用市售包装形式的,可采用模拟包装;

3.每批药品的留样数量一般至少应当能够确保按照注册批准的质量标准完成两次全检(无菌检查和热原检查等除外);

4.如果不影响留样的包装完整性,保存期间内至少应当每年对留样进行一次目检观察,如有异常,应当进行彻底调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留样观察应当有记录;

6.留样应当按照注册批准的贮存条件至少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后一年;

7.如企业终止药品生产或关闭的,应当将留样转交受权单位保存,并告知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便在必要时可随时取得留样。

(四)物料的留样:

1.制剂生产用每批原辅料和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均应当有留样。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如输液瓶),如成品已有留样,可不必单独留样;

2.物料的留样量应当至少满足鉴别的需要;

3.除稳定性较差的原辅料外,用于制剂生产的原辅料(不包括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溶剂、气体或制药用水)和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的留样应当至少保存至产品放行后二年。如果物料的有效期较短,则留样时间可相应缩短;

4.物料的留样应当按照规定的条件贮存,必要时还应当适当包装密封。

关注点——留样第二百二十五条企业按规定保存的、用于药品质量36关注点——留样原则:有代表性;每批均应留样;成品为市售包装,原料可采用模拟包装数量:成品--全检样品量的两倍;物料--应至少足够进行鉴别检验贮存条件:成品—注册批准条件,效期后1年;物料—规定条件使用:主动使用和被动使用,均应经过公司授权部门批准记录:有记录;至少每年一次目检

关注点——留样原则:有代表性;每批均应留样;成品为市售包装,37关注点——持续稳定性考察是上市产品的稳定性研究产品研发阶段获取的药品稳定性数据有其局限性,商业化生产后需要继续证明产品有效期内的质量。规范第十章第三节(231条~239条)对持续稳定性考察的目的、对象、时间、频次、方案、报告做了具体规定(每年每品规1批,当年没生产的除外)。留样、稳定性考察、持续稳定性考察对比

关注点——持续稳定性考察是上市产品的稳定性研究38关注点——试剂/试液的管理第二百二十六条试剂、试液、培养基和检定菌的管理应当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一)试剂和培养基应当从可靠的供应商处采购,必要时应当对供应商进行评估;

(二)应当有接收试剂、试液、培养基的记录,必要时,应当在试剂、试液、培养基的容器上标注接收日期;

(三)应当按照相关规定或使用说明配制、贮存和使用试剂、试液和培养基。特殊情况下,在接收或使用前,还应当对试剂进行鉴别或其他检验;

(四)试液和已配制的培养基应当标注配制批号、配制日期和配制人员姓名,并有配制(包括灭菌)记录。不稳定的试剂、试液和培养基应当标注有效期及特殊贮存条件。标准液、滴定液还应当标注最后一次标化的日期和校正因子,并有标化记录;

(五)配制的培养基应当进行适用性检查,并有相关记录。应当有培养基使用记录;

(六)应当有检验所需的各种检定菌,并建立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的操作规程和相应记录;

(七)检定菌应当有适当的标识,内容至少包括菌种名称、编号、代次、传代日期、传代操作人;

(八)检定菌应当按照规定的条件贮存,贮存的方式和时间不应当对检定菌的生长特性有不利影响。

关注点——试剂/试液的管理第二百二十六条试剂、试液、培养基39关注点——试剂/试液的管理实验室应有试剂的管理规程,包括试剂的领用、登记、储存、使用等规定。实验室配制的试剂应有配制记录。接收试剂时应贴标签,标签上注明接收日期和试剂失效日期。实验室配制的试剂,标签上还应标明试剂名称、贮存条件以及试剂配制人和配制日期,滴定液还需要标明浓度、校正因子以及标定条件。试剂应按规定的条件贮存。试剂应有合理的有效期。剧毒或易制毒试剂的管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使用试剂时,其名称或代号、生产商的名称、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都应在质量控制测试过程中记录,以保证其可追溯性。关注点——试剂/试液的管理40关注点——标准品/对照品的管理

第二百二十七条标准品或对照品的管理应当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一)标准品或对照品应当按照规定贮存和使用;

(二)标准品或对照品应当有适当的标识,内容至少包括名称、批号、制备日期(如有)、有效期(如有)、首次开启日期、含量或效价、贮存条件;

(三)企业如需自制工作标准品或对照品,应当建立工作标准品或对照品的质量标准以及制备、鉴别、检验、批准和贮存的操作规程,每批工作标准品或对照品应当用法定标准品或对照品进行标化,并确定有效期,还应当通过定期标化证明工作标准品或对照品的效价或含量在有效期内保持稳定。标化的过程和结果应当有相应的记录。关注点——标准品/对照品的管理第二百二十七条标准品或对照41关注点——标准品/对照品的管理企业自制工作标准品:企业选择相应的物质,对照国家标准品进行标定,标定后的物质可以在企业内部用作标准品。实验室应有标准品/对照品的管理规程,对其接收、标识、贮存、处置、分发等流程进行规定。注意:使用注意事项是否明确规定?如:不在室温贮存的标准品是否规定了从储存区域取出后恢复至室温的时间;是否需要在称量使用前干燥等。不推荐重复使用标准溶液,如需重复使用同一份标准溶液,应对其稳定性和使用效期进行研究。关注点——标准品/对照品的管理42关注点——仪器的确认分析仪器的确认是证明仪器的安装,运行和性能满足使用要求,并建立相关校验和维护程序的过程,通常包括设计确认,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分析仪器的确认应按第七章“确认与验证”的要求进行。

仪器分类(强检、非强检)关注点——仪器的确认分析仪器的确认是证明仪器的安装,运行和性43强检: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如:玻璃液体温度计、尺、砝码、天平、酒精计、血压计、电度表、分光光度计、血球计数器等等(1987;55种)补充件1:电子计时计费装置、验光仪等(1999;4种)补充件2:燃气加气机、热能表(2001,2种)强检: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如:玻璃液44关注点——仪器的校准与维护第九十条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和校准计划定期对生产和检验用衡器、量具、仪表、记录和控制设备以及仪器进行校准和检查,并保存相关记录。校准的量程范围应当涵盖实际生产和检验的使用范围。第九十一条应当确保生产和检验使用的关键衡器、量具、仪表、记录和控制设备以及仪器经过校准,所得出的数据准确、可靠。第九十二条应当使用计量标准器具进行校准,且所用计量标准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校准记录应当标明所用计量标准器具的名称、编号、校准有效期和计量合格证明编号,确保记录的可追溯性。第九十三条衡器、量具、仪表、用于记录和控制的设备以及仪器应当有明显的标识,标明其校准有效期。第九十四条不得使用未经校准、超过校准有效期、失准的衡器、量具、仪表以及用于记录和控制的设备、仪器。第二百二十一条

质量控制实验室应当至少有下列详细文件……7.仪器校准和设备使用、清洁、维护的操作规程及记录。

关注点——仪器的校准与维护第九十条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和校准计45关注点——仪器的校准与维护用于实验分析的设备、仪器,测量仪表都应该进行校准,包括简单的测量仪器如温度计,密度计,熔点仪,和复杂的分析仪器如HPLC,TOC等,关键的设备和仪器应有预防性维护计划。分析仪器的校准可以分为内部校准和外部校准。外部校准要提供有校准结果和有可追溯性的证书。校准周期和可接受标准的制定国家强制校准的,根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进行校准;非国家强制校准的项目,校准周期和可接受标准应在仪器校准规程中详细规定

关注点——仪器的校准与维护用于实验分析的设备、仪器,测量仪表46HPLC校准项目及周期示例

校准项目校准周期接受标准波长准确度(低波段,咖啡因溶液)波长准确度(高波段,钬玻璃)6个月2.0nm基线噪音和基线漂移6个月噪音:0.04mAU漂移:0.5mAU/h线性测试1年R=0.990进样精密度1年色谱峰面积:1.000%色谱峰高:2.000%国家检定主要项目:泵流速的准确度与稳定性,定性、定量重复性,基线噪音,基线漂移,最小检测浓度,和柱温箱温度的准确度。2年符合检定规程要求JJG705-2002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HPLC校准项目及周期示例47关注点——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第二百二十三条物料和不同生产阶段产品的检验应当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一)企业应当确保药品按照注册批准的方法进行全项检验;

(二)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

1.采用新的检验方法;

2.检验方法需变更的;

3.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其他法定标准未收载的检验方法;

4.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验证的检验方法。

(三)对不需要进行验证的检验方法,企业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数据准确、可靠;关注点——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第二百二十三条物料和不同生48分析方法的验证依据中国药典“附录XIXA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进行。检验项目和验证内容验证内容检验项目鉴别杂质测定含量/溶出量测定定量限度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耐用性++++分析方法的验证依据中国药典“附录XIX49关注点——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分析方法的验证通常在产品的研发阶段已经进行。关注不同实验室之间方法转移时的确认。关注点——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分析方法的验证通常在产品的研发50关注点——OOS调查第二百二十四条质量控制实验室应当建立检验结果超标调查的操作规程。任何检验结果超标都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完整的调查,并有相应的记录。

关注点——OOS调查第二百二十四条质量控制实验室应当建立检51关注点——OOS调查检验结果超标(OOS)定义检验结果超出法定标准及企业制定标准的所有情形。OOS来源分析错误产品错误样品错误未知错误

关注点——OOS调查检验结果超标(OOS)定义52几个关注点——OOS调查OOS调查原则检验数据或结果应默认为有效(无论它是否符合质量标准),不能随意丢弃。一旦出现OOS结果,必须进行调查。即使已根据该结果判定产品为不合格。OOS调查应规定时限要求。

几个关注点——OOS调查OOS调查原则53几个关注点——OOS调查OOS调查流程

实验室调查确认OOS结果是否源于检验过程出现的偏差

全面调查确认OOS结果产生的根本因,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调查流程图OOS调查表

几个关注点——OOS调查OOS调查流程54实例某一产品HPLC法测定含量,标准为90.0-110%。

含量检验数据(%)结论首次检验89.5不符合规定重新检验99.18符合规定99.50符合规定99.30符合规定99.15符合规定99.33符合规定99.10符合规定均值99.26符合规定实例含量检验数据(%)结论首次检验89.5不符合规定重新检验55OOS调查显示无实验室错误;生产过程的回顾和取样过程也未发现任何错误或异常的工艺波动;生产工艺和产品历史数据的回顾显示该工艺的耐用性不存在问题;中控检验、含量均匀度、溶解和其他检验结果均与含量重新检验结果相符合。基于上述调查,QC以重新检验结果做为报告结果。以上做法是否存在问题?OOS调查显示无实验室错误;生产过程的回顾和取样56关注点——记录第二百二十一条质量控制实验室的文件应当符合第八章的原则,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质量控制实验室应当至少有下列详细文件:

1.质量标准;

2.取样操作规程和记录;

3.检验操作规程和记录(包括检验记录或实验室工作记事簿);

4.检验报告或证书;

5.必要的环境监测操作规程、记录和报告;

6.必要的检验方法验证报告和记录;

7.仪器校准和设备使用、清洁、维护的操作规程及记录。

(二)每批药品的检验记录应当包括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的质量检验记录,可追溯该批药品所有相关的质量检验情况;

(三)宜采用便于趋势分析的方法保存某些数据(如检验数据、环境监测数据、制药用水的微生物监测数据);

(四)除与批记录相关的资料信息外,还应当保存其他原始资料或记录,以方便查阅。

关注点——记录第二百二十一条质量控制实验室的文件应当符合第57第一百五十九条与本规范有关的每项活动均应当有记录,以保证产品生产、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活动可以追溯。记录应当留有填写数据的足够空格。记录应当及时填写,内容真实,字迹清晰、易读,不易擦除。第一百六十条应当尽可能采用生产和检验设备自动打印的记录、图谱和曲线图等,并标明产品或样品的名称、批号和记录设备的信息,操作人应当签注姓名和日期。第一百六十一条记录应当保持清洁,不得撕毁和任意涂改。记录填写的任何更改都应当签注姓名和日期,并使原有信息仍清晰可辨,必要时,应当说明更改的理由。记录如需重新誊写,则原有记录不得销毁,应当作为重新誊写记录的附件保存。第一百六十二条每批药品应当有批记录,包括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批检验记录和药品放行审核记录等与本批产品有关的记录。批记录应当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管理,至少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后一年。

质量标准、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稳定性考察、确认、验证、变更等其他重要文件应当长期保存。第一百六十三条如使用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照相技术或其他可靠方式记录数据资料,应当有所用系统的操作规程;记录的准确性应当经过核对。

使用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只有经授权的人员方可输入或更改数据,更改和删除情况应当有记录;应当使用密码或其他方式来控制系统的登录;关键数据输入后,应当由他人独立进行复核。

用电子方法保存的批记录,应当采用磁带、缩微胶卷、纸质副本或其他方法进行备份,以确保记录的安全,且数据资料在保存期内便于查阅。

第一百五十九条与本规范有关的每项活动均应当有记录,以保证产58关注点——记录上述条款规定了记录填写、复核、更正、保存等管理要求。实验室记录的三种形式检验记录

实验室日志,包括仪器使用记录,色谱柱使用记录,标准品使用记录等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照相技术或其它可靠方式记录数据资料

关注点——记录上述条款规定了记录填写、复核、更正、保存等管理59关注点——记录上述条款规定了记录填写、复核、更正、保存等管理要求。实验室记录的三种形式检验记录

实验室日志,包括仪器使用记录,色谱柱使用记录,标准品使用记录等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照相技术或其它可靠方式记录数据资料

关注点——记录上述条款规定了记录填写、复核、更正、保存等管理60关注点——记录记录重要性:是所做工作的证据。关键是记录的真实性、可追溯性和规范。关注点——记录记录重要性:是所做工作的证据。61数据、图谱溯源性问题举例打印的图谱样品信息不完整图谱明显存在有悖常理之处不同品种(或不同批次产品)的数据/照片/图谱相同HPLC色谱图采集时间与运行时间矛盾HPLC色谱图保留时间与坐标轴标示矛盾积分表中某一色谱峰的有效位数与其他多数峰不一致效价测定抑菌圈数据相同数据、图谱溯源性问题举例打印的图谱样品信息不完整62如何进行实验室检查

一条主线——检验流程正确的结果来自于正确的人、正确的地点、

正确的方法从熟悉的地方入手,发现问题,深入调查如何进行实验室检查

63如何进行实验室检查正确的人

人员的硬件和软件均应符合要求职责明确,各负其责如何进行实验室检查64如何进行实验室检查正确的地方

布局合理,环境适合特定区域,特别对待如何进行实验室检查65如何进行实验室检查关注仪器使用记录“间接品种”样品管理如何进行实验室检查66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印课件67检验流程中的几个步骤取样样品接收测试准备样品测试数据审核、评估和报告分析后样品处置检验流程中的几个步骤68取样:取样申请→取样准备→取样→送样关键点:样品是否有代表性检查内容:取样操作规程、取样记录、人员、取样器具等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印课件69样品接收样品到达→检查来样→接受或拒绝→登记关键点:来样是否符合要求(样品、数量、标识均应正确)检查内容:操作规程、登记台帐等样品接收70测试准备

确定实验项目和方法→样品分配给合格检验员→确认实验文件→确认仪器、试液、标准品等适用

关键点:文件、仪器、试液、标准品是否适用

检查内容:质量标准、仪器确认校准情况、试剂/试液的管理、标准品/对照品的管理、人员等测试准备71样品测试

实验开始→按照SOP操作→记录数据及结果→数据处理和计算→场地仪器清洁、登记使用台帐→实验结束

关键点:是否准确及时记录数据(含计算过程)检查内容:检验记录、仪器使用记录、对照品使用记录等样品测试72数据审核、评估和报告

有资质的人员审核实验报告(包括数据、现象、计算过程)→实验室主任审核报告→输出数据、结论

关键点:数据是否符合要求?OOS是否经过调查?

检查内容:检验报告的审核批准程序、OOS调查程序和记录等数据审核、评估和报告73分析后样品处置

检查实验结论及相应文件→确认实验结束→决定对多余样品的处置(保留或报废)→样品处置

关键点:实验完全结束(测试数据和文件完整)才能处置多余样品和试液

检查内容:样品处理程序等分析后样品处置74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75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印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印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印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的主要内容与98版相比的主要变化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几个关注点如何进行实验室检查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印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印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印76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的主要内容与98版相比的主要变化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几个关注点如何进行实验室检查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的主要内容77实验室管理的主要内容

质量控制涵盖药品生产、放行、市场质量反馈的全过程,包括原辅料、包材、工艺用水、中间体及成品的质量标准和分析方法的建立、取样和检验,及产品的稳定性考察和市场不良反馈样品的复核等工作。

实验室是质量控制活动的主要载体。

实验室管理的主要内容质量控制涵盖药品生78实验室管理的主要内容人员:资质(素质)、培训等仪器设备:确认、使用、维护、校准、检定等样品、试剂试药、标准品、对照品、菌种、实验动物等检验方法、检验标准、SOP等检测环境:温湿度、震动、噪声、环境保护等实验室管理的主要内容人员:资质(素质)、培训等79实验室管理的主要内容实验室管理的目的:保证检验数据的科学准确、真实客观、可追溯性、(公正)。其核心目的在于获取反映产品质量的真实客观的检验数据,为质量评估提供依据。实验室管理的主要内容实验室管理的目的:保证检验数据的科学准确80实验室管理的主要内容取样留样稳定性考察试剂及试液的管理标准品及对照品的管理

仪器的确认、校准与维护分析方法的验证及确认OOS调查原始数据的管理检验实验室管理的主要内容取样仪器的确认、校准与维护81与98版相比的主要变化内容更加完善增加了实验室管理机构、检验人员资质、文件等具体要求;并细化了实验室控制关键环节的具体规范,如取样、检验、检验结果超标调查、留样、试剂、试液、培养基和检定菌的管理、标准品与对照品的管理等相关技术要求;强化了稳定性考察,提出了持续稳定性考察的具体要求。

与98版相比的主要变化内容更加完善82与98版相比的主要变化新增要求:检验结果超标调查、持续稳定性考察原有要求,内容进行了细化:取样、留样、试剂/试液管理、标准品/对照品管理、仪器的确认、分析方法验证、检验、记录与98版相比的主要变化新增要求:检验结果超标调查、持续稳定性83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认识过程1.2.3.4.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认识过程1.84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人员:资质(素质)、培训等仪器设备:确认、使用、维护、校准、检定等样品、试剂试药、标准品、对照品、菌种、实验动物等检验方法、检验标准、SOP等检测环境:温湿度、震动、噪声、环境保护等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人员:资质(素质)、培训等85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质量手册:要达到的目标;做什么?职责是谁的?做这些工作由哪些要求?程序文件:质量手册的支持文件。某项工作应由谁,按什么样的流程做?做这项工作由哪些要求?作业指导书(SOP):某项具体工作应当怎么做质量手册附录:质量手册的补充。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质量手册:要达到的目标;做什86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质量手册:

1.概述:机构辨认、单位介绍、实验室检验范围、质量手册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质量手册的管理、公正性声明

2.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公开承诺3.术语与缩略语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质量手册:87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4.管理要求:⑴组织:组织机构、职责、法律地位、工作场所和环境、人员任命和职责等⑵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的建立、管理体系文件⑶文件控制:文件的编制、文件的编号、文件的批准发布、文件的受控、文件的管理、文件的更改⑷检测和/或校准分包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4.管理要求:88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⑸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服务和供应品的评估、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的管理⑹合同评审⑺申诉和投诉⑻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⑸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服务89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⑼记录:记录的分类、记录的管理原则、记录的要求⑽内部审核:内部审核计划、内部审核原则、内部审核人员⑾管理评审: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范围、管理评审形式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⑼记录:记录的分类、记录的管90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5.技术要求⑴人员:职责、人员资质、人员培训、关键支持人员⑵设施和环境条件:职责、实验室设施、实验室环境条件控制、实验室安全、实验室环境保护、实验区域受控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5.技术要求91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⑶检测和校准方法:职责、检验标准、检验方法、检验数据采集和处理⑷设备和标准物质:职责、仪器设备的配置、仪器设备的管理、仪器设备档案、仪器设备状态标识、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标准物质的管理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⑶检测和校准方法:92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⑸量值溯源:职责、仪器设备的检定或校准、比对试验和能力验证、药品检验用标准物质的溯源⑹抽样和样品处置:职责、检验样品的实验室流转过程、检验样品的保管和处理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⑸量值溯源:职责93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⑺结果质量控制:职责、结果质量控制措施(比对试验、能力验证)、质量控制结果分析⑻结果报告:职责、检验报告的内容格式、检验报告的生成过程、检验报告的修改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⑺结果质量控制:职94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程序文件1.格式:目的、适用范围、职责、程序、相关文件、相关记录2.程序文件举例:《实验室安全管理程序》《文件控制和管理程序》《服务和供应品管理程序》《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程序文件95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记录管理程序》《内部审核程序》《人员培训程序》《实验室环境保护程序》《计算机使用管理和数据保护程序>

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记录管理程序》96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仪器设备管理程序》《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程序》《量值溯源管理程序》《标准物质管理程序》《样品处置管理程序》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仪器设备管理程序》97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作业指导书(SOP)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作业指导书(SOP)98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质量手册附录

《人员一览表》

《各类人员结构表》

《管理体系要素要求岗位职能分配表》

《检验工作流程简表》

《各类人员任命文件》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质量手册附录99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质量手册附录

《检验人员、核验人员签字识别及领域确认文件》

《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执行标准登记表》

《检验项目一览表》

《仪器设备检测能力及检定/校准情况一览表》

《标准品、对照品、对照药材一览表》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文件质量手册附录100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维护和改进实验室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1.日常监督—监督员⑴监督检查不符合项,如过期试剂、不规范的操作等。⑵发现潜在的问题,如pH计示数不稳、液相出峰时间偏移等。2.制定和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维护和改进实验室管理体系持续有效101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维护和改进3.内部审核要有计划,每年度内实验室质量体系全覆盖。有内审员完成。4.外部审核5.内部质量控制和数据分析(比对、分析等)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维护和改进3.内部审核102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维护和改进6.管理评审(围绕“现状”和“适应性”进行)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参加;内审结果;外部反馈意见等等。(《实验室质量管理与资质认定》)如何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体系维护和改进6.管理评审(围绕“现103关注点——取样取样是质控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关键是所取样品要具有代表性。如果样品没有代表性,其分析结果就不能得出整批产品质量的准确结论。取样错误会导致质控后续过程处于可疑状态。取样量足够检验和留样。防止混淆和污染。关注点——取样取样是质控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关104第二百二十二条取样应当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一)质量管理部门的人员有权进入生产区和仓储区进行取样及调查;

(二)应当按照经批准的操作规程取样,操作规程应当详细规定:

1.经授权的取样人;

2.取样方法;

3.所用器具;

4.样品量;

5.分样的方法;

6.存放样品容器的类型和状态;

7.取样后剩余部分及样品的处置和标识;

8.取样注意事项,包括为降低取样过程产生的各种风险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尤其是无菌或有害物料的取样以及防止取样过程中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注意事项;

9.贮存条件;

10.取样器具的清洁方法和贮存要求。

(三)取样方法应当科学、合理,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四)留样应当能够代表被取样批次的产品或物料,也可抽取其他样品来监控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如生产的开始或结束);

(五)样品的容器应当贴有标签,注明样品名称、批号、取样日期、取自哪一包装容器、取样人等信息;

(六)样品应当按照规定的贮存要求保存。第二百二十二条取样应当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一)质量管105关注点——取样取样人员要求健康要求:有传染性疾病和身体暴露部分有伤口的人员不宜进行取样操作专业技术要求:熟悉取样方案和取样流程,掌握取样技术和取样工具的使用,了解样品被污染的风险以及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关注点——取样取样人员要求106关注点——取样取样器具要求表面光滑、易于清洁灭菌;清洁干燥状态下保存;无菌产品取样时先灭菌等根据所取样品选择合适的取样器具:取样勺、浸入试管、加重式容器、节点取样器、取样棒等关注点——取样取样器具要求107关注点——取样取样间要求洁净级别等同生产区域、不能使用易产生颗粒物的材质、易于清洁和消毒等样品容器要求易于装入、倒出样品,不吸附样品,易于密封和存贮等关注点——取样取样间要求108关注点——取样取样计划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要求进行取样原辅料、包装材料按进货件数随机取样成品取样通常为全检三倍量,其中包括检验、复验、留样量。无菌检查的样品应包括微生物污染风险最大的产品

关注点——取样取样计划109关注点——取样取样流程制定取样方案→取样→标识→记录↓异常情况处理

取样计划示例关注点——取样取样流程取样计划示例110关注点——留样第二百二十五条企业按规定保存的、用于药品质量追溯或调查的物料、产品样品为留样。用于产品稳定性考察的样品不属于留样。

留样应当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一)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对留样进行管理;

(二)留样应当能够代表被取样批次的物料或产品;

(三)成品的留样:

1.每批药品均应当有留样;如果一批药品分成数次进行包装,则每次包装至少应当保留一件最小市售包装的成品;

2.留样的包装形式应当与药品市售包装形式相同,原料药的留样如无法采用市售包装形式的,可采用模拟包装;

3.每批药品的留样数量一般至少应当能够确保按照注册批准的质量标准完成两次全检(无菌检查和热原检查等除外);

4.如果不影响留样的包装完整性,保存期间内至少应当每年对留样进行一次目检观察,如有异常,应当进行彻底调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留样观察应当有记录;

6.留样应当按照注册批准的贮存条件至少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后一年;

7.如企业终止药品生产或关闭的,应当将留样转交受权单位保存,并告知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便在必要时可随时取得留样。

(四)物料的留样:

1.制剂生产用每批原辅料和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均应当有留样。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如输液瓶),如成品已有留样,可不必单独留样;

2.物料的留样量应当至少满足鉴别的需要;

3.除稳定性较差的原辅料外,用于制剂生产的原辅料(不包括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溶剂、气体或制药用水)和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的留样应当至少保存至产品放行后二年。如果物料的有效期较短,则留样时间可相应缩短;

4.物料的留样应当按照规定的条件贮存,必要时还应当适当包装密封。

关注点——留样第二百二十五条企业按规定保存的、用于药品质量111关注点——留样原则:有代表性;每批均应留样;成品为市售包装,原料可采用模拟包装数量:成品--全检样品量的两倍;物料--应至少足够进行鉴别检验贮存条件:成品—注册批准条件,效期后1年;物料—规定条件使用:主动使用和被动使用,均应经过公司授权部门批准记录:有记录;至少每年一次目检

关注点——留样原则:有代表性;每批均应留样;成品为市售包装,112关注点——持续稳定性考察是上市产品的稳定性研究产品研发阶段获取的药品稳定性数据有其局限性,商业化生产后需要继续证明产品有效期内的质量。规范第十章第三节(231条~239条)对持续稳定性考察的目的、对象、时间、频次、方案、报告做了具体规定(每年每品规1批,当年没生产的除外)。留样、稳定性考察、持续稳定性考察对比

关注点——持续稳定性考察是上市产品的稳定性研究113关注点——试剂/试液的管理第二百二十六条试剂、试液、培养基和检定菌的管理应当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一)试剂和培养基应当从可靠的供应商处采购,必要时应当对供应商进行评估;

(二)应当有接收试剂、试液、培养基的记录,必要时,应当在试剂、试液、培养基的容器上标注接收日期;

(三)应当按照相关规定或使用说明配制、贮存和使用试剂、试液和培养基。特殊情况下,在接收或使用前,还应当对试剂进行鉴别或其他检验;

(四)试液和已配制的培养基应当标注配制批号、配制日期和配制人员姓名,并有配制(包括灭菌)记录。不稳定的试剂、试液和培养基应当标注有效期及特殊贮存条件。标准液、滴定液还应当标注最后一次标化的日期和校正因子,并有标化记录;

(五)配制的培养基应当进行适用性检查,并有相关记录。应当有培养基使用记录;

(六)应当有检验所需的各种检定菌,并建立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的操作规程和相应记录;

(七)检定菌应当有适当的标识,内容至少包括菌种名称、编号、代次、传代日期、传代操作人;

(八)检定菌应当按照规定的条件贮存,贮存的方式和时间不应当对检定菌的生长特性有不利影响。

关注点——试剂/试液的管理第二百二十六条试剂、试液、培养基114关注点——试剂/试液的管理实验室应有试剂的管理规程,包括试剂的领用、登记、储存、使用等规定。实验室配制的试剂应有配制记录。接收试剂时应贴标签,标签上注明接收日期和试剂失效日期。实验室配制的试剂,标签上还应标明试剂名称、贮存条件以及试剂配制人和配制日期,滴定液还需要标明浓度、校正因子以及标定条件。试剂应按规定的条件贮存。试剂应有合理的有效期。剧毒或易制毒试剂的管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使用试剂时,其名称或代号、生产商的名称、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都应在质量控制测试过程中记录,以保证其可追溯性。关注点——试剂/试液的管理115关注点——标准品/对照品的管理

第二百二十七条标准品或对照品的管理应当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一)标准品或对照品应当按照规定贮存和使用;

(二)标准品或对照品应当有适当的标识,内容至少包括名称、批号、制备日期(如有)、有效期(如有)、首次开启日期、含量或效价、贮存条件;

(三)企业如需自制工作标准品或对照品,应当建立工作标准品或对照品的质量标准以及制备、鉴别、检验、批准和贮存的操作规程,每批工作标准品或对照品应当用法定标准品或对照品进行标化,并确定有效期,还应当通过定期标化证明工作标准品或对照品的效价或含量在有效期内保持稳定。标化的过程和结果应当有相应的记录。关注点——标准品/对照品的管理第二百二十七条标准品或对照116关注点——标准品/对照品的管理企业自制工作标准品:企业选择相应的物质,对照国家标准品进行标定,标定后的物质可以在企业内部用作标准品。实验室应有标准品/对照品的管理规程,对其接收、标识、贮存、处置、分发等流程进行规定。注意:使用注意事项是否明确规定?如:不在室温贮存的标准品是否规定了从储存区域取出后恢复至室温的时间;是否需要在称量使用前干燥等。不推荐重复使用标准溶液,如需重复使用同一份标准溶液,应对其稳定性和使用效期进行研究。关注点——标准品/对照品的管理117关注点——仪器的确认分析仪器的确认是证明仪器的安装,运行和性能满足使用要求,并建立相关校验和维护程序的过程,通常包括设计确认,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分析仪器的确认应按第七章“确认与验证”的要求进行。

仪器分类(强检、非强检)关注点——仪器的确认分析仪器的确认是证明仪器的安装,运行和性118强检: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如:玻璃液体温度计、尺、砝码、天平、酒精计、血压计、电度表、分光光度计、血球计数器等等(1987;55种)补充件1:电子计时计费装置、验光仪等(1999;4种)补充件2:燃气加气机、热能表(2001,2种)强检: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如:玻璃液119关注点——仪器的校准与维护第九十条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和校准计划定期对生产和检验用衡器、量具、仪表、记录和控制设备以及仪器进行校准和检查,并保存相关记录。校准的量程范围应当涵盖实际生产和检验的使用范围。第九十一条应当确保生产和检验使用的关键衡器、量具、仪表、记录和控制设备以及仪器经过校准,所得出的数据准确、可靠。第九十二条应当使用计量标准器具进行校准,且所用计量标准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校准记录应当标明所用计量标准器具的名称、编号、校准有效期和计量合格证明编号,确保记录的可追溯性。第九十三条衡器、量具、仪表、用于记录和控制的设备以及仪器应当有明显的标识,标明其校准有效期。第九十四条不得使用未经校准、超过校准有效期、失准的衡器、量具、仪表以及用于记录和控制的设备、仪器。第二百二十一条

质量控制实验室应当至少有下列详细文件……7.仪器校准和设备使用、清洁、维护的操作规程及记录。

关注点——仪器的校准与维护第九十条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和校准计120关注点——仪器的校准与维护用于实验分析的设备、仪器,测量仪表都应该进行校准,包括简单的测量仪器如温度计,密度计,熔点仪,和复杂的分析仪器如HPLC,TOC等,关键的设备和仪器应有预防性维护计划。分析仪器的校准可以分为内部校准和外部校准。外部校准要提供有校准结果和有可追溯性的证书。校准周期和可接受标准的制定国家强制校准的,根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进行校准;非国家强制校准的项目,校准周期和可接受标准应在仪器校准规程中详细规定

关注点——仪器的校准与维护用于实验分析的设备、仪器,测量仪表121HPLC校准项目及周期示例

校准项目校准周期接受标准波长准确度(低波段,咖啡因溶液)波长准确度(高波段,钬玻璃)6个月2.0nm基线噪音和基线漂移6个月噪音:0.04mAU漂移:0.5mAU/h线性测试1年R=0.990进样精密度1年色谱峰面积:1.000%色谱峰高:2.000%国家检定主要项目:泵流速的准确度与稳定性,定性、定量重复性,基线噪音,基线漂移,最小检测浓度,和柱温箱温度的准确度。2年符合检定规程要求JJG705-2002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HPLC校准项目及周期示例122关注点——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第二百二十三条物料和不同生产阶段产品的检验应当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一)企业应当确保药品按照注册批准的方法进行全项检验;

(二)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

1.采用新的检验方法;

2.检验方法需变更的;

3.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其他法定标准未收载的检验方法;

4.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验证的检验方法。

(三)对不需要进行验证的检验方法,企业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数据准确、可靠;关注点——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第二百二十三条物料和不同生123分析方法的验证依据中国药典“附录XIXA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进行。检验项目和验证内容验证内容检验项目鉴别杂质测定含量/溶出量测定定量限度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耐用性++++分析方法的验证依据中国药典“附录XIX124关注点——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分析方法的验证通常在产品的研发阶段已经进行。关注不同实验室之间方法转移时的确认。关注点——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分析方法的验证通常在产品的研发125关注点——OOS调查第二百二十四条质量控制实验室应当建立检验结果超标调查的操作规程。任何检验结果超标都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完整的调查,并有相应的记录。

关注点——OOS调查第二百二十四条质量控制实验室应当建立检126关注点——OOS调查检验结果超标(OOS)定义检验结果超出法定标准及企业制定标准的所有情形。OOS来源分析错误产品错误样品错误未知错误

关注点——OOS调查检验结果超标(OOS)定义127几个关注点——OOS调查OOS调查原则检验数据或结果应默认为有效(无论它是否符合质量标准),不能随意丢弃。一旦出现OOS结果,必须进行调查。即使已根据该结果判定产品为不合格。OOS调查应规定时限要求。

几个关注点——OOS调查OOS调查原则128几个关注点——OOS调查OOS调查流程

实验室调查确认OOS结果是否源于检验过程出现的偏差

全面调查确认OOS结果产生的根本因,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调查流程图OOS调查表

几个关注点——OOS调查OOS调查流程129实例某一产品HPLC法测定含量,标准为90.0-110%。

含量检验数据(%)结论首次检验89.5不符合规定重新检验99.18符合规定99.50符合规定99.30符合规定99.15符合规定99.33符合规定99.10符合规定均值99.26符合规定实例含量检验数据(%)结论首次检验89.5不符合规定重新检验130OOS调查显示无实验室错误;生产过程的回顾和取样过程也未发现任何错误或异常的工艺波动;生产工艺和产品历史数据的回顾显示该工艺的耐用性不存在问题;中控检验、含量均匀度、溶解和其他检验结果均与含量重新检验结果相符合。基于上述调查,QC以重新检验结果做为报告结果。以上做法是否存在问题?OOS调查显示无实验室错误;生产过程的回顾和取样131关注点——记录第二百二十一条质量控制实验室的文件应当符合第八章的原则,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质量控制实验室应当至少有下列详细文件:

1.质量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