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第27讲课时2古代非洲与美洲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aa72f2384b24cb5f6060ba8ebe20bf0/7aa72f2384b24cb5f6060ba8ebe20bf01.gif)
![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第27讲课时2古代非洲与美洲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aa72f2384b24cb5f6060ba8ebe20bf0/7aa72f2384b24cb5f6060ba8ebe20bf02.gif)
![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第27讲课时2古代非洲与美洲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aa72f2384b24cb5f6060ba8ebe20bf0/7aa72f2384b24cb5f6060ba8ebe20bf03.gif)
![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第27讲课时2古代非洲与美洲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aa72f2384b24cb5f6060ba8ebe20bf0/7aa72f2384b24cb5f6060ba8ebe20bf04.gif)
![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第27讲课时2古代非洲与美洲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aa72f2384b24cb5f6060ba8ebe20bf0/7aa72f2384b24cb5f6060ba8ebe20bf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九单元古代世界文明第27讲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与美洲课时2古代非洲与美洲目标定位·明考向考点探究·释难点典例研析·立标杆主干梳理·理思路目标定位·明考向素养考向概念聚焦1.从“时空观念”角度掌握中古时期非洲国家的兴盛,从“唯物史观”“历史解释”角度掌握此时期非洲文明的特点及兴盛的原因,认识非洲古文明的发展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2.概述古代美洲创造的农业文明的成果,从“唯物史观”“史料实证”角度认识美洲灿烂文明的产生是建立在农业和贸易发展基础之上的,理解经济发展和文明创造之间的关系。从“历史解释”角度探究美洲文明中落的原因班图人;阿克苏姆王国;廷巴克图;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浮动园地”;特诺奇蒂特兰主干梳理·理思路一、古代非洲文明1.古代班图人(1)贡献:培育出了__________、西瓜和棉花等;驯养了______,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________技术。(2)活动范围:原是________居民,后逐渐扩展到______________以南地区,到11世纪,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甜高粱
牛
冶铁
西非
撒哈拉沙漠
〔概念阐释〕班图人是非洲最大的民族,“班图”意为人或人民,班图人因说班图语而得名,又称班图尼格罗人,主要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少部分信仰基督教。2.东非文明(1)阿克苏姆王国①兴起:公元前后,在今______________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②鼎盛:4世纪,________________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埃塞俄比亚
阿克苏姆王国
(2)10—15世纪,____________、蒙巴萨、摩加迪沙等国家的产生①产生条件:非洲东海岸,地理位置优越;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伊斯兰教的传入。②概况:广泛使用________劳动;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桑给巴尔
奴隶
3.西非文明(1)总体概况:8—15世纪,加纳、马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2)马里①政治: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②经济文化:继承并扩大了加纳的贸易,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3)桑海①兴衰:原为马里属国,后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16世纪末因遭遇外来入侵逐渐衰落。②政治:实行____________,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③经济:扩大对外贸易,________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④文化: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中央集权
奴隶
4.南非文明(1)11世纪末,__________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2)14—15世纪,____________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的统治之下。班图人
津巴布韦
二、古代美洲文明1.印第安文明的概况总述: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很多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包括__________、玉米、番茄和花生等。在农业和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印第安人先后在中南美洲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三大文明。马铃薯
2.玛雅文明(1)起源:发源于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2)概况①农业:玛雅人发展了以种植________为主的农业。②政治:建立了众多________国家。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玉米
城市
③建筑:玛雅人的城市建筑精美,规模宏大(城内有300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④文化:制造精美陶器,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______进制,也知道“______”的概念。(3)15世纪中期,逐渐衰落。20
零
3.阿兹特克文明(1)发展过程:______世纪,阿兹特克人兴起于今__________地区。16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控制了整个墨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14
墨西哥
(2)特点①政治:____________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____________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如粮食、服装、宝石和老鹰等。②经济:阿兹特克人的经济基础是________,他们发明了“____________”,扩大了耕地面积。③城市: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________________,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上层阶级
部落首领
农业
浮动园地
特诺奇蒂特兰
〔概念阐释〕浮动园地:阿兹特克人用在水中打桩和在木筏上铺湖泥的办法扩大农田和菜园面积,这种地被称为“浮动园地”。直到今天,有些地区仍使用这种耕作方式。“浮动园地”使阿兹特克的人口和财富剧增。4.印加文明(1)发展历程:12世纪,印加人以__________为都城建立国家;13世纪,逐渐崛起;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2)概况①最高统治者是________,世袭继承,拥有________、立法和军事大权。②将全国划分为___________,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由_______充任;政区之下,再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库斯科
国王
行政
四大政区
贵族
③土地、矿藏和牲畜归________所有。④为征税和征兵,政府编制了详细的______________。⑤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________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⑥政府还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以防止他们反抗。国家
人口调查表
命令
考点探究·释难点
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古代文明的特点[史料一]……许多民族独立地“发明”了不同动植物的驯化。事实上,不同地区独立地“发明”了农业,这些地区远至公元前5000年的中国黄河流域和公元前3000年的中美洲。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古代非洲人不会炼铜术,且不能独立地将炼铜术应用到炼铁问题的解决。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美]希林顿著,赵俊译《非洲史》主题
[史料二]印第安人认为,整个世界都由各种各样的神统治,他们必须小心侍奉这些神灵,方能得到神对他们这些弱小生灵的保护……宗教信仰上的极度混乱状态,从侧面反映印第安人各文明之间的交往极度缺乏,加上几乎没有文字,语言杂乱,交通工具缺少,更加剧了各文明的孤立,生产力也就难以迅速发展。——摘编自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也许是整个地区的气候发生了不利于玛雅农业的骤变,杂草疯长,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丛林日益向城市逼近,像沙漠吞噬绿洲一样,毁坏了玛雅人生存的基础,或者是疫病流行,导致人口锐减,损伤了文化的元气,也逼迫幸存者尽快逃离危险的故园。再或者是外部的威胁,如墨西哥中部居民侵犯,致使玛雅人逃难而去,听任自己繁荣的城市中心倾颓,甚至可能直接由入侵者捣毁了玛雅宗教建筑,发生“犁庭扫穴”的大灾变。——摘编自林大雄《玛雅的智慧》[史料三]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而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连接的大道。历史上,北非人与地中海盆地周围其他诸民族的相互影响之所以超过他们与沙漠屏障以南地区诸民族的相互影响,其原因就在于此…………沿尼罗河上游的是巨大的苏德沼泽地。这些沼泽地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而未被港湾、海湾和内海破损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非洲大陆难以接近……这一地理环境还有助于说明,欧洲人侵入非洲较其侵入美洲,在时间选择上何以存在着反常的差别……在美洲被开发、被殖民化以后的几个世纪中,非洲仍是一块“黑暗的大陆”。到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时,非洲还只是沿海地区和内陆几个不重要的地区为人们所知晓。甚至到1900年时,大约还有四分之一大陆未被开发。——[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问题](1)据史料一,如何理解古代文明的多源特点?(2)据史料二,分析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3)据史料三,作者阐述了地理环境对非洲历史的影响,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试说明理由。[提示](1)材料表明许多民族独立地驯化了不同的动植物,在西亚的冶铁技术传入埃及之前,非洲人还独立发明了冶铁技术。这说明不同地区的人们可以独立发展农业、畜牧业,甚至可以独立探索类似的手工业生产技术,这为其文明的独立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使得古代文明的发展具有了多源特点。(2)宗教信仰的极度混乱;交通不便、各文明的孤立发展,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环境的恶劣;疫病流行,社会保障系统不完善;外部的侵略破坏。(3)非洲东、西、北三面都有相当强大的自然屏障。撒哈拉沙漠和尼罗河上游的巨大沼泽地,以及西非和东非平直的海岸线,使得对非洲的殖民变得异常困难。从北非入侵非洲内陆基本不可能,西非的大河和东非的山脉也不利于当时尚未掌握先进技术的欧洲人深入非洲内陆。而美洲东部的海岸线有良好的港口,又多是平原地带,比较有利于殖民者入侵。因此,美洲早在16—17世纪已经基本殖民化,而非洲直到欧洲人完成工业革命,在武力和技术上都拥有更大优势而且足以克服自然造成的阻碍时,才最终完成殖民。[拓展]古代非洲和美洲文明兴衰历程的启示(1)由于撒哈拉沙漠和大海的阻隔,非洲大陆相对比较封闭。这种闭塞的环境使非洲文明独立发展,进程缓慢。(2)受大洋阻隔,美洲处在基本隔绝的状态,文明发展相对孤立,造成美洲文明发展缓慢。(3)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呈现出多元性发展的特点,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4)一个文明若要保持活力需要与其他文明交往,同时也要寻求自身独立发展动力,不能过于依赖其他文明的输入。(5)在当今世界,文化的交流依然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应该保持主动开放的姿态,学习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先进的文化和技术,适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典例研析·立标杆1.中国瓷器输入东非以后,东非人也像中国人一样,用瓷器作食具、饮具和装饰品,并用作墓葬和清真寺的装饰材料,模仿中国瓷器烧制技术,烧制伊斯兰—斯瓦希里风格的陶瓷。“索马里有一种装潢美观的饮器至今一直叫新纳(sina)”。这表明
(
)A.中国与东非文明互相影响和吸收B.东非国家为瓷器生产的适宜地区C.东非国家积极学习中国的瓷器文化D.中国瓷器文化影响了东非人民生活D
[解析]
据材料可知,中国瓷器输入东非以后,东非人也像中国人一样,用瓷器作食具、饮具和装饰品,并用作墓葬和清真寺的装饰材料,模仿中国瓷器烧制技术,烧制伊斯兰—斯瓦希里风格的陶瓷,这说明中国瓷器文化影响了东非人民生活,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瓷器对东非的影响,而没有体现东非文明对中国的影响,A项错误;B、C两项不是材料主旨。2.1995年,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举办的关于非洲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研讨会上,学者们认为非洲“吃饭靠大树”“财富看实物”“部族利益高于一切”的部族主义观念、封闭的农业文化性质等生产和消费文化与现代化精神背道而驰。2001年,张宏明指出必须重建非洲文化才能使非洲摆脱边缘化的厄运。这些观点反映了 (
)A.学者对非洲史的研究观念相对滞后B.探讨非洲史的观念和途径比较清晰C.非洲传统文化不利于现代化的发展D.非洲文化与发展研究有待继续深化D
[解析]
材料信息主要是学者们对于非洲文化的研究存在不同的观点,非洲文化的研究需要继续深化,故D项正确;非洲传统文化落后并非学者研究非洲史观念滞后,A项错误;由材料可以看出,学术界对于非洲史研究观点不一,无法看出“比较清晰”,B项错误;C项并非材料主旨,排除。3.1891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写道:“我对这一地区(古津巴布韦)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本特的观点本质上反映了
(
)A.古津巴布韦文化与外来文化没有联系B.认可外来文明对古津巴布韦文化的影响C.对非洲文明存在种族歧视的错误倾向D.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C
[解析]
据材料内容可知,本特对古津巴布韦的认识,最初认为古津巴布韦文化都是本地的废墟古物,后来在挖出皂石鸟后又认为古津巴布韦文化来自地中海文明,绝不是非洲的,说明本特存在种族歧视的错误倾向,故C项正确;据材料“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可知,A项与材料不符;据材料“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可知,B项是主观臆断;据所学可知,对非洲文明的推理判断,讲求的是科学,与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无关,D项错误。4.(2021·菏泽)美洲的印第安人,勤劳智慧,早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前就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是,由于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交通不便,内部之间也很少交流,因此发展相对缓慢,在近代以前还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这反映了印第安文明 (
)A.内部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B.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C.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D.因地理环境导致衰落C
[解析]
依据材料,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交通不便,所以,印第安文明内部缺乏交流,发展相对缓慢,C项正确;印第安文明交流很少,不等于没有任何交流,A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印第安文明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地理环境对印第安文明的限制,印第安文明的衰落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错误。5.玛雅人创造了一套精密的数学理论,满足按年记事的需要,决定播种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听评课记录3
-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二次根式课题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听评课记录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听评课记录11.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
-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小结练习》听评课记录8
-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用字母表示数》听评课记录1
- s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听评课记录
- 小学二年级口算题应用题
- 五年级下册数学解方程、口算、应用题总汇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听评课记录 9.1.2 第1课时《不等式的性质》
-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立方根》听评课记录3
- 《农机化促进法解读》课件
- 最高法院示范文本发布版3.4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
- 2023-2024学年度上期七年级英语期末试题
- 2024年英语高考全国各地完形填空试题及解析
- 2024至2030年中国餐饮管理及无线自助点单系统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燃气轮机值班员技能鉴定理论知识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
- 2024年服装门店批发管理系统软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交通法规课件
- (优化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
- 《Python程序设计》课件-1:Python简介与应用领域
- 各类心理量表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