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学专题-皮肤性病学总论_第1页
2022年医学专题-皮肤性病学总论_第2页
2022年医学专题-皮肤性病学总论_第3页
2022年医学专题-皮肤性病学总论_第4页
2022年医学专题-皮肤性病学总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皮肤性病学总论(zǒnɡlùn)

第一页,共六十六页。皮肤(pífū)的解剖第二页,共六十六页。表皮(biǎopí)的构成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表皮(biǎopí)的主要细胞,占80%以上,产生角质蛋白树枝状细胞:黑素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

麦克尔细胞第三页,共六十六页。表皮(biǎopí)的构成基底层一层立方状或柱状细胞,有 分裂增殖(zēngzhí)能力棘细胞层

4~10层多角形细胞颗粒层

2~4层梭形细胞透明层

2~3层扁平细胞角质层

5~20层扁平、无核细胞第四页,共六十六页。第五页,共六十六页。表皮(biǎopí)的构成黑素细胞(melanocyte)

位于基底细胞层,占10%

产生黑素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

位于基底细胞层上方,占3~5%

抗原(kàngyuán)提呈细胞麦克尔细胞(Merklecell)位于基底细胞之间是一种感觉细胞,能感受触觉第六页,共六十六页。第七页,共六十六页。正常人表皮(biǎopí)朗格汉斯细胞第八页,共六十六页。表皮通过时间(更替时间)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biǎomiàn)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第九页,共六十六页。基底膜带

(basementmembranezone)

皮肤(pífū)基底膜带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电镜下由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致密下层组成。第十页,共六十六页。真皮(zhēnpí)的分层

乳头层: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神经末梢网状层:血管、淋巴管、神经、皮肤附属(fùshǔ)器、肌肉第十一页,共六十六页。真皮(zhēnpí)的构成纤维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tánlì)纤维基质蛋白多糖细胞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等皮肤附属器官毛囊、皮脂腺、汗腺其他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肌肉第十二页,共六十六页。皮下组织(píxiàzǔzhī)

由疏松结缔组织(jiédì-zǔzhī)与脂肪小叶组成,有汗腺、毛囊、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第十三页,共六十六页。皮肤附属器

毛发和毛囊(máonáng)(hair)

皮脂腺(sebaceousgland)

小汗腺(eccrinegland)

大汗腺(apocrinesweatgland)

指(趾)甲(nail)第十四页,共六十六页。毛发的生长周期

生长期约3年,85%

退行期(xíngqī)约3周,1%

休止期约3月,14%第十五页,共六十六页。第二章皮肤(pífū)的生理功能

皮肤的保护作用(zuòyòng)皮肤的吸收作用皮肤的感觉作用皮肤的分泌和排泄作用皮肤的体温调节作用皮肤的代谢作用皮肤的免疫作用第十六页,共六十六页。第三章皮肤性病的症状(zhèngzhuàng)和诊断

皮肤性病的症状自觉症状(痒、痛、麻木(mámù)、灼热感)皮肤损害(原发损害、继发损害)

第十七页,共六十六页。皮肤损害原发性损害(primarylesion)

斑疹、丘疹、斑块、风团、结节、水疱、脓疱、囊肿继发性损害(secondarylesion)

鳞屑(línxiè)、浸渍、糜烂、溃疡、裂隙、抓痕、痂、瘢痕、苔藓样变、萎缩第十八页,共六十六页。色素(sèsù)斑白斑(báibān)第十九页,共六十六页。斑块第二十页,共六十六页。丘疹(qiūzhěn)第二十一页,共六十六页。风团第二十二页,共六十六页。水疱(shuǐpào)第二十三页,共六十六页。脓疱(nónɡpào)第二十四页,共六十六页。囊肿(nángzhǒng)第二十五页,共六十六页。结节(jiéjié)第二十六页,共六十六页。糜烂第二十七页,共六十六页。溃疡第二十八页,共六十六页。皲裂(jūnliè)第二十九页,共六十六页。鳞屑(línxiè)第三十页,共六十六页。痂第三十一页,共六十六页。浸渍(jìnzì)第三十二页,共六十六页。抓痕第三十三页,共六十六页。增生(zēngshēng)性瘢痕瘢痕(bānhén)疙瘩第三十四页,共六十六页。苔藓(táixiǎn)样变第三十五页,共六十六页。萎缩(wěisuō)第三十六页,共六十六页。皮肤性病的诊断(zhěnduàn)

病史(一般资料、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月经史、婚育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全身检查、专科检查)实验室检查(皮肤病理(bìnglǐ)、病原体检测、过敏原检测)第三十七页,共六十六页。病史(bìnɡshǐ)采集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籍贯、出生地、居住地等主诉:部位+皮损+自觉症状(zhèngzhuàng)+发病时间现病史:详细记录患者从发病至就诊的全过程;皮损的发展演变,环境因子(季节、气候、饮食、嗜好等)与疾病的关系第三十八页,共六十六页。病史(bìnɡshǐ)采集既往史:既往疾病史、过敏史、药物(yàowù)过敏史个人史: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冶游史月经史婚育史家族史第三十九页,共六十六页。皮肤专科(zhuānkē)检查视诊、触诊、特殊检查检查注意事项:光线、温度、充分(chōngfèn)暴露皮损、注意患者隐私顺序:先全身,后局部由上至下,先中间后两边:头,胸,腹,背,会阴,四肢

先视,再触,最后特殊检查第四十页,共六十六页。皮肤(pífū)专科检查视诊皮损描述:大小、性质、数目、颜色、边缘(biānyuán)及界限、形状、表面、内容、基底、部位、分布、排列第四十一页,共六十六页。皮肤专科(zhuānkē)检查触诊:了解皮损温度、湿度、油腻程度,皮损质地、位置,有无增厚、萎缩、压痛、感觉异常(yìcháng)Nikolskysign(尼氏征):一些皮肤病发生表皮棘层松解现象的触诊表现。有四种阳性表现。第四十二页,共六十六页。皮肤专科(zhuānkē)检查特殊(tèshū)检查:玻片压诊鳞屑刮除法皮肤划痕试验第四十三页,共六十六页。第四章皮肤性病的治疗(zhìliáo)内用药物治疗

口服或注射药物封闭疗法外用药物治疗

药物性质药物剂型使用原则(yuánzé)

物理疗法

冷冻、电疗、光疗、放射、水疗、微波外科治疗

磨削术、切割术、移植术等第四十四页,共六十六页。抗组胺药物(Antihistamines):原理:与组胺竞争组胺受体,消除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血压下降等作用。副作用:嗜睡、口干、排尿困难(kùnnɑn)、瞳孔散大常用药物:第一代扑尔敏、赛赓定、苯海拉明、多虑平第二代息斯敏、特非拉定、开瑞坦、皿治林、西替利嗪内用药物(yàowù)第四十五页,共六十六页。内用药物(yàowù)抗真菌药(Antifungousagents)灰黄霉素(Griseofulvin)酮康唑(Ketoconazol)伊曲康唑(Itraconazole)氟康唑(Fluconazole)特比萘芬(Terbinafine)第四十六页,共六十六页。内用药物(yàowù)抗生素(Antibiotics)感染性疾病(jíbìng)(Infectiousdisease)性传播疾病(STD)维生素(Vitamines)第四十七页,共六十六页。内用药物(yàowù)抗病毒药(Antivirus)阿昔洛韦、万乃洛韦(Acyclovir,valaciclovir)干扰素(interferon)第四十八页,共六十六页。内用药物(yàowù)皮质(pízhì)类固醇(Corticosteroid)剂量(Dosage)指征(Indications)副作用(Sideeffects)第四十九页,共六十六页。nameDosageconversionDosageofadult(mg/d)usagehydrocortisone20mg100-400Intravenousdripprednisone5mg10-60Perosprednisolone5mg10-60Perosmethyprednisone4mg16-40Perostriamcinolone4mg8-40PerosDexamethasone0.755mg1.5-95-10Peros,i.m.,introvenousdripbetamethasone0.6mg1-6Peros第五十页,共六十六页。内用药物(yàowù)维甲酸(Retinoidacid)第一代:维甲酸的天然(tiānrán)代谢产物第二代:单芳香族维甲酸第三代:多芳香族维甲酸第五十一页,共六十六页。内用药物(yàowù)细胞(xìbāo)毒性药(Cytotoxicdrugs)免疫抑制剂(immunosuppressive)抗肿瘤药物(Anti-tumors)第五十二页,共六十六页。内用药物(yàowù)非特异性抗过敏药(Non-specificanti-allergicdrugs)葡萄糖酸钙(10%cal.Gluconate)硫代硫酸钠(Sodiumthiosulfate)第五十三页,共六十六页。内用药物(yàowù)氨苯砜(DDS)氯喹(chloroquini)雷公藤多甙反应(fǎnyìng)停第五十四页,共六十六页。外用药物(yàowù)的性能清洁剂醋酸溶液保护剂氧化锌粉

止痒剂1%苯唑卡因抗菌剂红霉素软膏

抗真菌剂3%咪糠唑霜抗病毒剂无环鸟苷杀虫剂10%硫磺霜角质剥脱(bāotuō)剂尿素霜角质促成剂蒽林软膏收敛剂5%甲醛腐蚀剂30%三氯醋酸细胞毒性药物氟尿嘧啶遮光剂5%二氧化钛脱色剂3%氢醌霜甾体抗炎剂地塞米松霜

第五十五页,共六十六页。外用(wàiyònɡ)药物剂型(一)溶液水+水溶性药物

粉剂氧化锌或滑石粉或淀粉+药物

洗剂不溶于水的粉物质+水+药物

酊剂与醑剂药物的酒精制剂(zhìjì)

软膏凡士林或羊毛脂+药物

糊剂软膏+粉剂乳剂油和水经乳化而成

(油包水,水包油)第五十六页,共六十六页。外用药物(yàowù)剂型(二)凝胶丙二烯凝胶+药物

油剂动物油或植物油或矿物油+药物

硬膏粘着性基质(如一氧化铅、橡胶(xiàngjiāo)、树脂)+药物

涂膜剂成膜材料、挥发性溶剂+药物

气雾剂成膜材料、液化气体+药物其他液状涂剂二甲基亚酚或丙二醇+药物第五十七页,共六十六页。洗剂(xǐjì)第五十八页,共六十六页。外用药物治疗(zhìliáo)原则正确选用药物正确选用剂型

外用(wàiyònɡ)药物治疗注意事项第五十九页,共六十六页。外用药物治疗(zhìliáo)原则(一)

正确选用药物根据

病因(bìngyīn)

病理变化

自觉症状第六十页,共六十六页。根据病因、病理变化或自觉(zìjué)症状选择药物化脓性皮肤病——抗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抗真菌药物变态反应性疾病——激素或抗组胺药

瘙痒性疾病——止痒剂角化不全性疾病——角质(jiǎozhì)促成剂角化过度性疾病——角质剥脱剂第六十一页,共六十六页。外用药物(yàowù)治疗原则(二)

——正确选用剂型

根据临床症状及皮损特点选择剂型

急性皮炎湿疹仅红斑、丘疹而无渗液,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有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渗出不多则用糊剂。

亚急性皮炎湿疹皮损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

慢性皮炎湿疹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

单纯(dānchún)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酊剂等。第六十二页,共六十六页。

皮炎湿疹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