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_第1页
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_第2页
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_第3页
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_第4页
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神灵,而不是殚精竭虑将神灵揉进宪法,总体上来说,法律就会更好。——马克·吐温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时。——威·皮物特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是丝毫没有力量的。——菲力普斯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迅速累聚,进而变成法律。——朱尼厄斯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容忽视的。——爱献生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神灵,而不是殚精竭虑将神灵揉进宪法,总体上来说,法律就会更好。——马克·吐温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时。——威·皮物特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是丝毫没有力量的。——菲力普斯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迅速累聚,进而变成法律。——朱尼厄斯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容忽视的。——爱献生第4章注塑模基本结构与注塑机4.1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4.2注塑模的分类4.3注塑机和注塑模的关系第4章注塑模基本结构与注塑机内容简介本章重点讲述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组成注塑模八大类零部件:成型零部件、浇注系统、导向机构、脱模机构、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加热与冷却系统、排气系统、其他零部件);注塑模的分类注塑机和注塑模的关系(包括注塑机性能参数校核与型腔数量的确定、注塑量校核、合模力的校核注塑压力的校核、模具厚度的校核、开模行程的校核、推顶装置的校核、模具在注塑机上的安装与固定尺寸的校核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可见,要实现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很重要,而这又与教师“问题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密切相关。下面结合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就此作一探讨,以与同行交流共享。一.“问题教学”策略的含义所谓“问题教学”就是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即通过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现课堂教学目标。“问题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不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而且符合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更是对语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本真回归。二.初中语文“问题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师自问自答的形式化问题教学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采取满堂灌方式,即教师讲、学生听。整堂课充斥着教师琐碎的讲解和自问自答式的形式化问题教学。学生过分依赖教师、教材,习惯于传统的结论性教学,即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缺少问题意识和主动探究精神。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预设化问题教学一些新课改的公开课,为体现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理念,往往是老师将课前预设的问题一个个地抛给学生,学生围绕问题作答。这种课,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灵活,教学过程活跃,时间安排精准。面对预设化的问题教学,我们不禁要问: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难道就没有课堂生成了吗?教师的教学智慧难道就体现在预设问题和引导回答上,而不是反映在达成三维目标的过程中吗?3.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讨论化问题教学为贯彻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理念,语文课堂一度流行讨论化问题教学,但其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问题出在讨论的问题是谁的?若是教师提出的,其实质就跟形式化问题教学很相似,只不过中间加了学生讨论这一环节。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则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但学生生成的问题是否都具有讨论价值,讨论是否一定能有效、高效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值得深究的。三.初中语文课堂中有效运用“问题教学”策略有效运用“问题教学”策略的核心是师生平等对话氛围的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的设置和课堂新生成问题的智慧应对。所谓“有效性问题”是由教学目标引导,围绕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过程中,分层次、个性化提出的问题。下面结合初中语文新课程实践,仅就如何设置有效性问题作一探讨。1.教师应设计富有启发性、刺激性、创造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维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特殊性。伴随着身体的发育,其心理和智力也在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认知结构及思维过程的变化。新的认知结构的出现使得初中生在解决问题时,能逐渐熟练地运用假设、抽象概念、逻辑法则以及逻辑推理等手段,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精确性及成功率。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不该用事先设计好的一连串问题来让学生回答,这在无形中会限制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久而久之,学生会缺乏自由意志、缺少丰富敏感的内心。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具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燃烧的火炬。”教师在课堂中就应敏锐地发现学生中的问题,用富有启发性、刺激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来点燃火炬,点亮语文课堂,开拓学生的思维,进而让这“火炬”自己燃烧。例如,在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课文时,笔者就从课文标题入手,设计了几个开放性的、使全体学生都有话要说的问题:作者认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作者是如何来论证这一观点的?你觉得他的论证有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如果不够,你有没有更好的论据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上能取得实效。2.教师应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初中生心智发展的另一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学生有了好奇心就会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同时其思维的批判性也明显地发展起来。教师应在课堂上坚持民主教学的原则,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自由表达,发表主见。当然这也离不开教师恰到好处的问题引导,尤其是教师提问的方式、提问的角度、提问的技巧要力求新颖,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比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时,为突出文章的主旨,笔者以“孔乙己叫什么名字?”来引导发问。学生开始会觉得老师的问题很可笑,可经过思考、争论便会发现孔乙己是没有名字的。接着学生自然会深入发问:“一个人活在世上怎么连个名字都没有呢?”通过引导教师、学生、文本、作者间的对话,便能由学生自己追问得出该人物悲剧产生的时代原因,进而理解主人公个人悲剧的深刻含义。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有一颗宽容的心。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学生期望越高,学生成功的机率就越大,教师的信任可化作进步的动力,相反,冷嘲热讽、不恰当措辞则会扼杀学生的上进心。对学生提出的幼稚、古怪的问题,教师不能横加指责,一定要持宽容态度,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蹲下来和学生对话。惟有此,学生才愿意质疑,敢于质疑,进而由疑而思,达到会有效学习的目的。3.教师应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初中生心智发展的再有一个特点就是兴趣容易转移,注意力不能持久。教师只有精心创设不断变化的问题情境,才能使他们保持解决问题的持续兴趣和鲜活的探究欲望。这就要求教师要对课文进行再创造,紧扣文本最突出的构思特点,巧妙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以带动对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实现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还要善于结合学情,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似的情境中发生,使学生情感的内部心理条件得以激发,最好是让学生直接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从而自然进入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状态。例如,在学习《变色龙》一文时,笔者让学生编排课本剧,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不同性格。角色扮演可使表演者及观众处于一种真实的情境之中,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课本剧的安排主要分六个阶段:小组准备→挑选扮演者→布置场景、组织观众→表演→讨论和评价表演→总结。阶段一:小组准备。将学生分为警官奥楚蔑洛夫,巡警叶尔德林,首饰匠赫留金,席加洛夫将军家的厨师普洛诃尔,旁观者独眼鬼,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每个角色准备各自的表演内容;观众充分了解故事情节,配好画外音;设计必要的道具(服装等)。阶段二:挑选扮演者。在班级中竞聘角色,让学生自己竞争上岗,要求应聘者占班级人数的大部分。阶段三:布置场地,确定表演的程序;组织观众,让观众带着任务看表演;表演后还要进行评论。阶段四:表演。按文本情景发展,进行角色表演。阶段五:讨论和评价。表演者谈感受;师生一起讨论和评价表演过程;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阶段六:总结。可选出最佳演员、最佳道具设计、最佳剧评员等,并给予一定奖励。这种模式让学生通过表演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以真切的情感体验,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此外,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要有价值,有广度,有深度,要能让大多数学生积极思维,乐于回答,以达到启发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应当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自己推论,给他们讲得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得应该尽量多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尤其应尊重语文教学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有效性问题的设计来带动问题教学策略的实践,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目标。1教学分析物质的量概念的形成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教学难度比较大。《上海市初级中学化学学科基本要求上》中对这一知识点的要求是:知道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及引入物质的量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分子、原子)之间的转化。而高中学段的要求是:能够理解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进行相互的转化;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NA)的含义等。本节内容属于基本概念范畴,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总结归纳水平还比较欠缺,初次接触此概念时往往比较吃力,心存畏惧。如何利用生活中的经验抽象出物质的量的概念是要解决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此之前学生们还掌握了微观粒子的一些基本内容,知道微粒的体积很小、质量很轻,计量起来不是很方便,这也为物质的量的引入做了很好的铺垫。2教学思路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初高中之间,在知识上有它的连续性,但在学习能力和思维发展的要求上又有一定程度的跳跃,这导致许多高中化学教师对初中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明显不满意;许多初中生刚跨入高中,就感到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对高中教师的教法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因此,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与过渡,找到初高中学生学习的共同点对化学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将从心理状态衔接、学习方法衔接、核心内容衔接等方面开展研究与实践探索。2.1心理状态的衔接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化学一门全新的科目,几乎所有的学生表现出他们对化学这门新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是虽然抽象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遇到像“物质的量”这样更加难以理解的学科概念之后,如果不给予合理的引导,学生也会在不久后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而高中学生的思维则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理论思维已开始逐渐形成。但从初中刚刚跨入高中,学生们要面临着学习、生活、新旧环境的巨大差异,一时还不能很快的适应。此时学习内容再变得难以理解,认识上又没有—定的基础和经验,学生就会产生诸多的心理不适。所以,初中阶段的启蒙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心理的发展,创设一些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如:在“情境创设”这个环节,我选择以“曹冲称象”这个典故来导入。对于中学生来说这个典故并不陌生,但放在这里寓意何在?一时之间学生的思维产生了强烈地碰撞,激发了学习的兴趣。通过分析,曹冲是利用“化整为零”的思想解决了大象难以称量的问题,那么反过来“化零为整”的思想又能为我们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于是过渡到“物质的量概念的形成”环节。在这个环节,我更是从生活中常用的集合体名词(如:双、打、箱、包、袋、世纪等等)人手,让学生从这些熟悉的集合体名词中顺理成章地抽象出微粒的集合体——物质的量。该环节从个人的生活经验入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符合中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2.2学习方法的衔接学习化学,既需要用形象思维来形成化学事物的表象、意象和想象,又需要用抽象思维来进行概括、判断、推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常用的方法,如:对比、类比、探究、总结、归纳……如:学生在认知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时的最大障碍在于其抽象性,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形象的素材、比喻等,让学生感受引入物质的量概念的必要性,通过观看动画、举例分析等各种形式,使学生充分体验这一抽象概念的形成过程。同时用大量熟悉的生活实例进行类比,以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集合体”概念为微粒个数“集合体”的引出做铺垫,使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从而加深已有印象,将知识升华。当物质的量的概念形成之后,立刻配以巩固性的练习,检测概念的形成情况。就像那位高中化学同仁说的一样,及时检测对于高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充分认识抽象概念的基础上,学生对于有关微粒个数的计算就不再感到困难。但从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以及为后续学习中摩尔质量的有关计算、溶液的有关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等作好铺垫的角度考虑,本课的设计一改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而是更加注重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得出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之间关系的计算式,并进一步应用该计算式解决相关计算问题。3.3核心内容的衔接在某些知识点上,高中阶段是重点内容,而初中阶段却紧紧停留在表层的教学上,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十分不利。由于学生缺乏坚实的基础,进入高中阶段再深入学习该知识点时自然感觉很艰难,所以知识体系的构建应该是我们初高中化学衔接能否有效落实的关键。一个新知识体系的构建有时候要横跨初、高中两个学段。而初、高中化学教师对于学生在相应阶段获得的知识储备又不是很了解,经常用以往的经验、标准来衡量,这样势必会造成教师埋怨学生基础差,学生对教师的授课要求无法完成,对化学学习感到茫然。如:在“物质的量的规定”这个环节中涉及到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问题,但该知识点属于高中教材内容。初用新教材我还是紧扣考纲上的要求,不敢将此内容下移至初中,只是规规矩矩地用6.02×1023这个数据进行关系式的构建。后来发现这样做不仅给自己的教学带来诸多不便,也给高中物质的量的进一步学习增添了许多障碍。甚至在体现物质的量是连接宏观与微观的桥梁的构建上,也显得不伦不类。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神灵,而1第4章注塑模基本结构与注塑机4.1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4.2注塑模的分类4.3注塑机和注塑模的关系第4章注塑模基本结构与注塑机2第4章注塑模基本结构与注塑机内容简介本章重点讲述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组成注塑模八大类零部件:成型零部件、浇注系统、导向机构、脱模机构、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加热与冷却系统、排气系统、其他零部件);注塑模的分类注塑机和注塑模的关系(包括注塑机性能参数校核与型腔数量的确定、注塑量校核、合模力的校核注塑压力的校核、模具厚度的校核、开模行程的校核、推顶装置的校核、模具在注塑机上的安装与固定尺寸的校核等)。第4章注塑模基本结构与注塑机34.1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注塑模的基本结构都是由定模和动模两大部分组成的。定模部分安装在注塑机的固定板上,动模部分安装在注塑机的移动板上注塑成型时,定模部分和随液压驱动的动模部分经导柱导向而闭合,塑料熔体从注塑机喷嘴经模具浇注系统进入型腔;注塑成型冷却后开模,即定模和动模分开,一般情况下塑件留在动模上,模具顶岀机构将塑件推岀模外。图4-1为一典型注塑模根据模具上各部件的作用不同,一般注塑模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4.1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4098765432121-e(b)图4-1注塑模的典型结构注塑成型分解动画-swf返回09876543215成型零部件成型零部件是指定、动模部分中组成型腔的零件。通常由凸模(或型芯)凹模、镶件等组成,合模时构成型腔,用于填充塑料熔体,它决定塑件的形状和尺寸,如图4-1所示的模具中,动模板1和凸模η成型塑件的内部形状,定模板2成型塑件的外部形状2.浇注系统浇注系统是熔融塑料从注塑机喷嘴进入模具型腔所流经的通道,它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穴组成成型零部件成型零部件是指定、动模63.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分为动模与定模之间的导向机构和顶出机构的导向机构两类。前者是保证动模和定模在合模时准确对合,以保证塑件形状和尺寸的精确度,如图4-1中导柱8、导套9后者是避免顶出过程中推出板歪斜而设置的图4-1中推板导柱16、推板导套174.脱模机构用于开模时将塑件从模具中脱出的装置,又称顶出机构。其结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顶杄脱模机构、推板脱模机构和推管脱模机构等,图41中推杆13推杆固定板14、拉料杆15、推杆18和复位杆19组成顶杄脱模机构3.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分为动模与定模之间75.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当塑件上的侧向有凹凸形状的孔或凸台时,就需要有侧向的凸模或型芯来成型。在开模推出塑件之前必须先将侧向凸模或侧向型芯从塑件上脱出或抽出,塑件才能顺利脱模。使侧向凸模或侧向型苾移动的机构称为侧向抽苾机构。图4-2为一斜导柱驱动型芯滑块侧向抽芯的注塑模,侧向抽芯机构是斜导柱10、侧型芯滑块11、锁紧块9和侧型芯滑块的定位装置(挡块5、滑块拉杆8、弹簧7)等组成5.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当塑件上的侧81221201181716151413图4-2带侧向抽芯注塑模1296.加热和冷却系统为了满足注塑工艺对模具的温度要求,必须对模具温度进行控制,所以模具常常设有冷却系统并在模具内部或四周安装加热元件。冷却系统一般在模具上开设冷却水道(图4-1冷却水道3)。7.排气系统在注塑成型过程中,为了将型腔内的空气排出,常常需要开设排气系统,通常是在分型面上有目的地开设若干条沟槽,或利用模具的推杄或型芯与模板之间的配合间隙进行排气。小型塑件的排气量不大,因此可直接利用分型面排气,而不必另设排气槽8.其它零部件如用来固定、支承成型零部件或起定位和限位作用的零部件等6.加热和冷却系统为了满足注塑工艺对104.2注塑模的分类注塑模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分类方法很多1)按成型工艺特点:热塑性塑料注塑模、热固性塑料注塑模、低发泡塑料注塑模和精密注塑模;2)按其使用注塑机的类型:卧式注塑机用注塑模立式注塑机用注塑模和角弌注塑机用注塑模按模具浇注系统:冷流道注塑模、绝热流道注塑模、热流道注塑模和温流道注塑模;)按模具安装方式:移动式注塑模和固定式注塑模等若根据注塑模的结构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类4.2注塑模的分类11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12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13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14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15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16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17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18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19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20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21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22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23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24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25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26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27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28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29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30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31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32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33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34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35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36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37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38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39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40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41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42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43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44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45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46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47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48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49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50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51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52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53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54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55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56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57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58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59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60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61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62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63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64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65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66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67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68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69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70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71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课件72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73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神灵,而不是殚精竭虑将神灵揉进宪法,总体上来说,法律就会更好。——马克·吐温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时。——威·皮物特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是丝毫没有力量的。——菲力普斯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迅速累聚,进而变成法律。——朱尼厄斯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容忽视的。——爱献生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神灵,而不是殚精竭虑将神灵揉进宪法,总体上来说,法律就会更好。——马克·吐温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时。——威·皮物特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是丝毫没有力量的。——菲力普斯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迅速累聚,进而变成法律。——朱尼厄斯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容忽视的。——爱献生第4章注塑模基本结构与注塑机4.1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4.2注塑模的分类4.3注塑机和注塑模的关系第4章注塑模基本结构与注塑机内容简介本章重点讲述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组成注塑模八大类零部件:成型零部件、浇注系统、导向机构、脱模机构、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加热与冷却系统、排气系统、其他零部件);注塑模的分类注塑机和注塑模的关系(包括注塑机性能参数校核与型腔数量的确定、注塑量校核、合模力的校核注塑压力的校核、模具厚度的校核、开模行程的校核、推顶装置的校核、模具在注塑机上的安装与固定尺寸的校核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可见,要实现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很重要,而这又与教师“问题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密切相关。下面结合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就此作一探讨,以与同行交流共享。一.“问题教学”策略的含义所谓“问题教学”就是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即通过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现课堂教学目标。“问题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不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而且符合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更是对语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本真回归。二.初中语文“问题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师自问自答的形式化问题教学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采取满堂灌方式,即教师讲、学生听。整堂课充斥着教师琐碎的讲解和自问自答式的形式化问题教学。学生过分依赖教师、教材,习惯于传统的结论性教学,即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缺少问题意识和主动探究精神。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预设化问题教学一些新课改的公开课,为体现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理念,往往是老师将课前预设的问题一个个地抛给学生,学生围绕问题作答。这种课,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灵活,教学过程活跃,时间安排精准。面对预设化的问题教学,我们不禁要问: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难道就没有课堂生成了吗?教师的教学智慧难道就体现在预设问题和引导回答上,而不是反映在达成三维目标的过程中吗?3.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讨论化问题教学为贯彻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理念,语文课堂一度流行讨论化问题教学,但其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问题出在讨论的问题是谁的?若是教师提出的,其实质就跟形式化问题教学很相似,只不过中间加了学生讨论这一环节。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则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但学生生成的问题是否都具有讨论价值,讨论是否一定能有效、高效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值得深究的。三.初中语文课堂中有效运用“问题教学”策略有效运用“问题教学”策略的核心是师生平等对话氛围的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的设置和课堂新生成问题的智慧应对。所谓“有效性问题”是由教学目标引导,围绕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过程中,分层次、个性化提出的问题。下面结合初中语文新课程实践,仅就如何设置有效性问题作一探讨。1.教师应设计富有启发性、刺激性、创造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维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特殊性。伴随着身体的发育,其心理和智力也在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认知结构及思维过程的变化。新的认知结构的出现使得初中生在解决问题时,能逐渐熟练地运用假设、抽象概念、逻辑法则以及逻辑推理等手段,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精确性及成功率。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不该用事先设计好的一连串问题来让学生回答,这在无形中会限制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久而久之,学生会缺乏自由意志、缺少丰富敏感的内心。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具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燃烧的火炬。”教师在课堂中就应敏锐地发现学生中的问题,用富有启发性、刺激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来点燃火炬,点亮语文课堂,开拓学生的思维,进而让这“火炬”自己燃烧。例如,在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课文时,笔者就从课文标题入手,设计了几个开放性的、使全体学生都有话要说的问题:作者认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作者是如何来论证这一观点的?你觉得他的论证有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如果不够,你有没有更好的论据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上能取得实效。2.教师应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初中生心智发展的另一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学生有了好奇心就会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同时其思维的批判性也明显地发展起来。教师应在课堂上坚持民主教学的原则,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自由表达,发表主见。当然这也离不开教师恰到好处的问题引导,尤其是教师提问的方式、提问的角度、提问的技巧要力求新颖,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比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时,为突出文章的主旨,笔者以“孔乙己叫什么名字?”来引导发问。学生开始会觉得老师的问题很可笑,可经过思考、争论便会发现孔乙己是没有名字的。接着学生自然会深入发问:“一个人活在世上怎么连个名字都没有呢?”通过引导教师、学生、文本、作者间的对话,便能由学生自己追问得出该人物悲剧产生的时代原因,进而理解主人公个人悲剧的深刻含义。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有一颗宽容的心。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学生期望越高,学生成功的机率就越大,教师的信任可化作进步的动力,相反,冷嘲热讽、不恰当措辞则会扼杀学生的上进心。对学生提出的幼稚、古怪的问题,教师不能横加指责,一定要持宽容态度,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蹲下来和学生对话。惟有此,学生才愿意质疑,敢于质疑,进而由疑而思,达到会有效学习的目的。3.教师应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初中生心智发展的再有一个特点就是兴趣容易转移,注意力不能持久。教师只有精心创设不断变化的问题情境,才能使他们保持解决问题的持续兴趣和鲜活的探究欲望。这就要求教师要对课文进行再创造,紧扣文本最突出的构思特点,巧妙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以带动对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实现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还要善于结合学情,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似的情境中发生,使学生情感的内部心理条件得以激发,最好是让学生直接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从而自然进入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状态。例如,在学习《变色龙》一文时,笔者让学生编排课本剧,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不同性格。角色扮演可使表演者及观众处于一种真实的情境之中,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课本剧的安排主要分六个阶段:小组准备→挑选扮演者→布置场景、组织观众→表演→讨论和评价表演→总结。阶段一:小组准备。将学生分为警官奥楚蔑洛夫,巡警叶尔德林,首饰匠赫留金,席加洛夫将军家的厨师普洛诃尔,旁观者独眼鬼,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每个角色准备各自的表演内容;观众充分了解故事情节,配好画外音;设计必要的道具(服装等)。阶段二:挑选扮演者。在班级中竞聘角色,让学生自己竞争上岗,要求应聘者占班级人数的大部分。阶段三:布置场地,确定表演的程序;组织观众,让观众带着任务看表演;表演后还要进行评论。阶段四:表演。按文本情景发展,进行角色表演。阶段五:讨论和评价。表演者谈感受;师生一起讨论和评价表演过程;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阶段六:总结。可选出最佳演员、最佳道具设计、最佳剧评员等,并给予一定奖励。这种模式让学生通过表演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以真切的情感体验,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此外,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要有价值,有广度,有深度,要能让大多数学生积极思维,乐于回答,以达到启发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应当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自己推论,给他们讲得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得应该尽量多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尤其应尊重语文教学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有效性问题的设计来带动问题教学策略的实践,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目标。1教学分析物质的量概念的形成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教学难度比较大。《上海市初级中学化学学科基本要求上》中对这一知识点的要求是:知道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及引入物质的量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分子、原子)之间的转化。而高中学段的要求是:能够理解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进行相互的转化;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NA)的含义等。本节内容属于基本概念范畴,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总结归纳水平还比较欠缺,初次接触此概念时往往比较吃力,心存畏惧。如何利用生活中的经验抽象出物质的量的概念是要解决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此之前学生们还掌握了微观粒子的一些基本内容,知道微粒的体积很小、质量很轻,计量起来不是很方便,这也为物质的量的引入做了很好的铺垫。2教学思路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初高中之间,在知识上有它的连续性,但在学习能力和思维发展的要求上又有一定程度的跳跃,这导致许多高中化学教师对初中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明显不满意;许多初中生刚跨入高中,就感到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对高中教师的教法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因此,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与过渡,找到初高中学生学习的共同点对化学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将从心理状态衔接、学习方法衔接、核心内容衔接等方面开展研究与实践探索。2.1心理状态的衔接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化学一门全新的科目,几乎所有的学生表现出他们对化学这门新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是虽然抽象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遇到像“物质的量”这样更加难以理解的学科概念之后,如果不给予合理的引导,学生也会在不久后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而高中学生的思维则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理论思维已开始逐渐形成。但从初中刚刚跨入高中,学生们要面临着学习、生活、新旧环境的巨大差异,一时还不能很快的适应。此时学习内容再变得难以理解,认识上又没有—定的基础和经验,学生就会产生诸多的心理不适。所以,初中阶段的启蒙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心理的发展,创设一些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如:在“情境创设”这个环节,我选择以“曹冲称象”这个典故来导入。对于中学生来说这个典故并不陌生,但放在这里寓意何在?一时之间学生的思维产生了强烈地碰撞,激发了学习的兴趣。通过分析,曹冲是利用“化整为零”的思想解决了大象难以称量的问题,那么反过来“化零为整”的思想又能为我们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于是过渡到“物质的量概念的形成”环节。在这个环节,我更是从生活中常用的集合体名词(如:双、打、箱、包、袋、世纪等等)人手,让学生从这些熟悉的集合体名词中顺理成章地抽象出微粒的集合体——物质的量。该环节从个人的生活经验入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符合中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2.2学习方法的衔接学习化学,既需要用形象思维来形成化学事物的表象、意象和想象,又需要用抽象思维来进行概括、判断、推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常用的方法,如:对比、类比、探究、总结、归纳……如:学生在认知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时的最大障碍在于其抽象性,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形象的素材、比喻等,让学生感受引入物质的量概念的必要性,通过观看动画、举例分析等各种形式,使学生充分体验这一抽象概念的形成过程。同时用大量熟悉的生活实例进行类比,以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集合体”概念为微粒个数“集合体”的引出做铺垫,使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从而加深已有印象,将知识升华。当物质的量的概念形成之后,立刻配以巩固性的练习,检测概念的形成情况。就像那位高中化学同仁说的一样,及时检测对于高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充分认识抽象概念的基础上,学生对于有关微粒个数的计算就不再感到困难。但从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以及为后续学习中摩尔质量的有关计算、溶液的有关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等作好铺垫的角度考虑,本课的设计一改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而是更加注重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得出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之间关系的计算式,并进一步应用该计算式解决相关计算问题。3.3核心内容的衔接在某些知识点上,高中阶段是重点内容,而初中阶段却紧紧停留在表层的教学上,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十分不利。由于学生缺乏坚实的基础,进入高中阶段再深入学习该知识点时自然感觉很艰难,所以知识体系的构建应该是我们初高中化学衔接能否有效落实的关键。一个新知识体系的构建有时候要横跨初、高中两个学段。而初、高中化学教师对于学生在相应阶段获得的知识储备又不是很了解,经常用以往的经验、标准来衡量,这样势必会造成教师埋怨学生基础差,学生对教师的授课要求无法完成,对化学学习感到茫然。如:在“物质的量的规定”这个环节中涉及到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问题,但该知识点属于高中教材内容。初用新教材我还是紧扣考纲上的要求,不敢将此内容下移至初中,只是规规矩矩地用6.02×1023这个数据进行关系式的构建。后来发现这样做不仅给自己的教学带来诸多不便,也给高中物质的量的进一步学习增添了许多障碍。甚至在体现物质的量是连接宏观与微观的桥梁的构建上,也显得不伦不类。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神灵,而74第4章注塑模基本结构与注塑机4.1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4.2注塑模的分类4.3注塑机和注塑模的关系第4章注塑模基本结构与注塑机75第4章注塑模基本结构与注塑机内容简介本章重点讲述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组成注塑模八大类零部件:成型零部件、浇注系统、导向机构、脱模机构、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加热与冷却系统、排气系统、其他零部件);注塑模的分类注塑机和注塑模的关系(包括注塑机性能参数校核与型腔数量的确定、注塑量校核、合模力的校核注塑压力的校核、模具厚度的校核、开模行程的校核、推顶装置的校核、模具在注塑机上的安装与固定尺寸的校核等)。第4章注塑模基本结构与注塑机764.1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注塑模的基本结构都是由定模和动模两大部分组成的。定模部分安装在注塑机的固定板上,动模部分安装在注塑机的移动板上注塑成型时,定模部分和随液压驱动的动模部分经导柱导向而闭合,塑料熔体从注塑机喷嘴经模具浇注系统进入型腔;注塑成型冷却后开模,即定模和动模分开,一般情况下塑件留在动模上,模具顶岀机构将塑件推岀模外。图4-1为一典型注塑模根据模具上各部件的作用不同,一般注塑模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4.1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77098765432121-e(b)图4-1注塑模的典型结构注塑成型分解动画-swf返回098765432178成型零部件成型零部件是指定、动模部分中组成型腔的零件。通常由凸模(或型芯)凹模、镶件等组成,合模时构成型腔,用于填充塑料熔体,它决定塑件的形状和尺寸,如图4-1所示的模具中,动模板1和凸模η成型塑件的内部形状,定模板2成型塑件的外部形状2.浇注系统浇注系统是熔融塑料从注塑机喷嘴进入模具型腔所流经的通道,它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穴组成成型零部件成型零部件是指定、动模793.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分为动模与定模之间的导向机构和顶出机构的导向机构两类。前者是保证动模和定模在合模时准确对合,以保证塑件形状和尺寸的精确度,如图4-1中导柱8、导套9后者是避免顶出过程中推出板歪斜而设置的图4-1中推板导柱16、推板导套174.脱模机构用于开模时将塑件从模具中脱出的装置,又称顶出机构。其结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顶杄脱模机构、推板脱模机构和推管脱模机构等,图41中推杆13推杆固定板14、拉料杆15、推杆18和复位杆19组成顶杄脱模机构3.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分为动模与定模之间805.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当塑件上的侧向有凹凸形状的孔或凸台时,就需要有侧向的凸模或型芯来成型。在开模推出塑件之前必须先将侧向凸模或侧向型芯从塑件上脱出或抽出,塑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