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与健康心理学课件_第1页
变态与健康心理学课件_第2页
变态与健康心理学课件_第3页
变态与健康心理学课件_第4页
变态与健康心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关于变态心理学1、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异常的。2、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定义: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变态心理学:—心理学分支,异常心理基本性质与特点,个体心理差异,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分支,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及精神病的预防和康复。公元前100年,医生阿克列比亚德首先使用了“心理障碍”与“心理缺损”等名称。医生格伦则根据病人的心理状态区分了感觉病症、记忆病症和心理错乱三种类型的障碍。学科简史公元5世纪到17世纪,天空被宗教的乌云遮盖,极端神秘主义把心理异常现象看作魔鬼附身,鞭打、火烧、捆绑作为驱鬼手段。头盖骨钻洞术学科简史17世纪后,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科学日渐发达,心理异常现象被看作是精神病的表现,一种需要医治的疾病,从此,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一起作为科学发展起来。现代变态心理学经历了这样几次变革,从黑暗愚昧走向复兴的比奈尔时代,从思辨走向实验的克雷丕林,从病人的外部走向病人内心的弗洛伊德,从医院走向社区的阿尔比和卡普兰的现代变更。学科简史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1、两个基本命题(1)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2)性的冲动都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2、推演(1)人类的生物本能的存在,人类的行为受本能的力量驱使,这一动力冠名为“力比多”(LIBIDO)。(2)力比多通过身体的某个部位获得满足:口腔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生殖期防御机制压抑否认投射反向形成升华合理化

否认作用。拒绝感知和接受现实。

孩子因火灾死亡后,母亲拒绝接受这一事实,仍然每天到学校去接孩子。

反向作用。自我为了控制或防御某些不被允许的冲动而有意识的做出与自己想法相反的举动。

一个人不能接受自己比较吝啬的特点,变得极为慷慨大方。

升华作用。改换原来的冲动或欲望,以社会许可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表达出来。

一个有很强攻击冲动的青少年变为了拳击手。

合理化作用。创造一个可接受的借口,为不可接受的行为开脱。

公司经理向上欺瞒公司药品存在的问题,并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在保护公司。

表同作用。表同也称自居或认同。这是一种因某种需要难以满足和达到,就把自己比拟成幻想中的成功者,或比拟成与其他成功者有关联的人,以减少自身遭受挫折的痛苦和焦虑,维护个人自尊心的心理防卫方法。转移作用。指改变冲动的方向,用另外一个目标作为替代品,从而安全释放或满足冲动。

一个职员对他的老板非常愤怒,他不能发泄,就回家对他的孩子大吼学科简史异常心理缘由:(1)性心理的发展受到挫折,造成心理退化、固著,人格的变态异常;口腔期:如果在这时期的基本需要得到了满足,以后就会乐观、信任、有信心。如果这时期口腔活动受到过分限制,就会发生“滞留现象”,儿童长大后将会保留“口腔性格”,倾向于悲观、依赖、退缩、猜忌、苛求、甚至对人仇恨。有些人养成咬手指、吃手指、吸烟、酗酒、贪吃等不良行为习惯。肛门期:如果处理不当,儿童将会形成“肛门性格”或是不整洁、浪费、无条理、放肆,或是过分尖刻和倔强,过度爱整洁,过分注意小节等。生殖器期:冲突的结果往往是儿童去模仿同性父母,使之内化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比如,男孩子将形成男子气的性格。性器期发展的停滞,会导致后来的有如攻击性或各种“性偏离”的人格。潜伏期:如果发展好,可获得许多人际交往经验,促进自我发展。此期发展不顺利,则会造成强迫性人格。生殖期:如此期性心理发展不顺利,会导致严重的功能不全或病态人格。(2)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产生焦虑;(3)对焦虑的克制和非理性冲动的压抑力量不足,让矛盾、冲突和非理性冲破防线,产生异常的心理和行为。压抑隐藏至潜意识,出现口误、失误,梦来表现。学科简史(二)行为主义的解释:巴甫洛夫通过“实验性神经症”的模型说明“心理冲突”的神经机制。

狗→骨头→流口水经典条件反射:狗→骨头+铃声→流口水狗→铃声→流口水学科简史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发生是由于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如:生活事件使我们极为兴奋,但我们同时又极力克制自己,于是大脑两半球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便产生冲突,冲突一旦持久不消除并打破神经过程的平衡,我们的神经功能便会紊乱并产生神经症和精神病。人本主义以促进正常人的心理成长与发展为出发点,强调有内在创造潜能,即每个人都有不断发展、完善自己心理动力,强调实现人的尊严与价值。如果这种趋于完美的特征受到了阻碍,则可出现心理问题。儿童开始了解自己,他们就自发地发展出对积极关注的需求,积极关注是指爱和赞赏,特别是来自父母。如果条件具有严重的束缚性,剔除了个体的大部分体验,那么将严重阻碍个体的自我实现。出现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巨大差距。存在--人本主义的心理治疗则是开发这种“潜能”,相信求助者能够自我成长,最后达到自我价值实现。第二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

及其区分第一单元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1、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2、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3、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利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二、非标准化的区分第一种、统计学角度: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智商(IQ)在70以下。第二种、文化人类学角度同性恋,有的文化认可了。精神病的“幻觉”被认为是与神交流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第三种、社会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对社会危害的行为如果有明确犯罪动机,那就是犯罪,如果没有动机、理曲,那就被认为是行为异常。第四种、精神医学角度幻觉、妄想等都属于心理异常第五种、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作是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三、标准化的区分第一、医学标准,必须找到病理解剖或生理变化的根据。第二、统计学标准多以心理测量法为工具,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正常心理范围,两端的被视为“异常”。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第三、内省经验标准一是病人的内省经验:自己的感觉,焦虑、抑郁、不适等;二是就观察者的内省经验:把观察到的现象与自己以往经验相比较。亲人去世要哭泣,而此人在笑。则心理异常了。第四、社会适应标准:人能够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能适应社会环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四、心理学的区分原则:(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自知力、现实检验能力如精分(二)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欢快的说愉快的事如强迫症(三)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如个性改变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条件:1、必须是在经过临床系统治疗以后,精神症状缓解或消失后;2、目标应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预防复发;3、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神经病:当个体的神经系统出现障碍时个体表现为神经系统的不同疾病。如史泰龙精神障碍:与精神疾病涵义大致相同。包括所有内容,如精分、心境障碍,神经症、人格障碍等,还包括脑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精神障碍,如老年痴呆。精神病:广义类似于精神疾病,狭义则指精神障碍中患者的心理功能严重受损,自知力缺乏,主要包括精分及某些心境障碍。心理障碍:主要由心理原因所致的障碍,如神经症和焦虑障碍,神经症主要受心理因素影响,精分主要受生物因素影响,不可能转化。第一单元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感觉阈值降低对外界各种一般强度的刺激及某些不适感的感受性增高以至于不能忍耐。如感到阳光特别刺眼,声音特别刺耳,轻微的触摸皮肤感到疼痛难忍等,如神经衰弱、癔症2、感觉减退:感觉阈值升高如强烈的疼痛,或者难以忍受的气味,都只有轻微的感觉。严重时,对外界刺激不产生任何感觉。感觉减退较多见于入睡前瞌睡状态、抑郁状态、木僵状态,或在某些意识障碍时以及癔症和催眠状态。感觉消失多见于癔症。

3、内感性不适又名体感异常。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异律感觉。如牵拉、挤压、游党虫爬、扭转等感觉。多见于具有疑病症状的各种神经症或更年期精神障碍、精分、抑郁症等。

认知障碍(二)、知觉障碍1、错觉:是歪曲的知觉,即外界存在某种事物,但感知到是另一事物。正常人也有错觉如客观条件不好,精神紧张,情绪活跃爱幻想的人。病人把小猫看成老虎,而惊恐,把白米饭看成蛆而拒食。最多见视错觉,其次听错觉。2、幻觉:一种虚幻的知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感知觉。如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及内脏幻觉等。(1)幻听非言语性幻听属原始性幻听,如机器轰鸣声、流水声、鸟叫声。如果言语内容是评论患者的言行,称为评论性幻听。如果内容为命令患者做某事,称为命令性幻听。争论性幻听:有两个或更多的人声进行争论或议论,用第三人称评论患者。多见与于精分、器质性、功能性、心因性精神障碍。认知障碍真性幻觉:幻觉体验来源于外界,具有明确的的定位,通过感官而感觉到的形象生动鲜明,存在于客观空间,不从属于自己,也不能随自己的意愿加以改变。假性幻觉:幻觉不用感官而感觉到,来源不明确,幻觉形象不存在于客观空间,仅存在于本人的客观空间,不是由外部投射而来的,是一种意向。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分:功能性幻觉: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同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正常知觉与幻觉并存。常见功能性幻听。例如,患者在听到脚步声的同时听到议论患者的声音。前者是真实存在的声音,后者是幻觉,两者同时为患者感知,互不融合。多见精分。思维鸣响:患者想到什么,就听到(幻听)说话声讲出他所想的东西,也就是幻听的内容就是患者当时所想的事。例如:患者想喝水,即出现“喝水”!“喝水”!的声音,想看书即出现“看书去”的声音。多见精分。心因性幻觉:仅见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癔症。认知障碍(三)感知综合障碍:事物个别属性的错误感知。常见:视物变形、体型感知障碍、空间感知障碍等视物变形症:视物显大,视物显小非真实感(人格解体):病人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不真实,不生动如隔轻纱,虽可看见但又不清晰的体验。常见于抑郁症、神经症和精分。空间感知障碍:如把物放在桌子上体型感知障碍:如顶天花板,弯身子,常见精分和器质性精神障碍。认知障碍二思维障碍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包括: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

认知障碍(一)思维形式(过程)障碍1、思维奔逸:思维联想障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词汇丰富,诙谐幽默,多见躁狂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例2、思维迟缓:思维联想障碍,联想困难、语音细微、反应迟钝、言语减少,多见抑郁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3、思维贫乏:思维内容障碍,内容空洞,联想贫乏、语量减少。见于精分或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状态。4、思维松弛:联想松散,内容散漫;句句有关联,但无中心思想;见于精分早期例5、破裂性思维:句句无关联;精分例6、思维不连贯:意识障碍状态的语词杂拌,多见于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意识障碍时,与破裂性思维不同。认知障碍7、思维中断:又称思维阻滞。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表现为患者说话时突然停顿,片刻之后又重新说话,但所说内容不是原来的话题。多见精分

8、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患者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意外联想,患者对这部分意外联想有明显的不自主感,认为这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是别人强加给他的,不受其意志的支配,称思维插入。若患者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然认为自己的一些思想(灵感或思想火花)被外界的力量掠夺走了,称思维被夺。两者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9、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不由自主涌现一连串联想,不受病人意志支配;例多见精分,脑器质性精神障碍。10、病理性赘述:思维过程转换、粘滞、保留在某些枝节问题,抓不住主要环节;例,多见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认知障碍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概念转换,具体概念混淆抽象概念;例多见精分12、语词新作:自己创造一些文字、符号或图形,并赋予特殊意义;日,夕,多见精分13、逻辑倒错性思维:推理过程十分荒谬,既无前提,又无根据,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因果倒置。多见精分例认知障碍(二)思维内容障碍1、妄想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的结果。特征:(1)内容与事实不符;(2)患者坚信不移;(3)经验与教育无法纠正;认知障碍妄想的内容种类:1、关系妄想:多见精分例2、被害妄想:多见精分和偏执性精神病3、释义妄想:例4、物理影响妄想:多见精分5、夸大妄想:躁狂发作,精分,麻痹性痴呆6、自罪妄想:抑郁发作,精分7、疑病妄想:精分,更年,老年期精神障碍认知障碍嫉妒妄想:精分,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更年期钟情妄想:精分洞悉感:例,精分此外,还有非嫡系妄想、跟踪妄想、附体妄想、扮演妄想等。认知障碍妄想分为原发和继发(1)原发性妄想(3种):是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和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都源于其他精神异常的一种病态信念。①突发性妄想:原发性妄想以突发性妄想(妄想的产生非常突然,找不到任何心理学上的解释)最为常见。②妄想知觉:是指患者突然对正常知觉体验赋以妄想性意义。例如,患者和同事们一同外出,大家都看到了前面马路上有一条家犬,患者当即说:“我要被提拔了,调令很快就会送到我们单位。”妄想知觉有两个环节:第一是从患者到他所感知的客观事物,第二是从这个客观事物到异常意义。例如一个精神分裂症病人看到交叉着二根木棍时,就意味着患者自己将被钉在十字架上,也就是说,这二根交叉着的木棍是一种特别重要的,仅只对于他个人才有独特意义的信息。

③妄想心境:是指患者对他所熟悉的环境突然感到气氛不对,周围环境已经发生了某种对他不利的变化,使得患者有某种不祥的预感。此时患者尚不能明确地说出周围究竟发生了什么对其不时的事情。如果这种妄想心境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常常进一步发展成为被害妄想。继发性妄想,是本次'妄想'起源于先前产生的幻觉、心境障碍、精神自动症、病态人格、心因刺激等病态体验等,并对这种病态体验作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先前的病态体验多数属幻觉,心境障碍。

系统妄想:非系统妄想:认知障碍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一)注意障碍:减弱:神经衰弱、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意识障碍狭窄:意识障碍、激情专注状态(二)记忆障碍:增强:病理性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偏执状态减退: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认知障碍遗忘:顺行性、逆行性、心因性,癔症错构:记忆的错误,脑器质性虚构;柯萨可夫综合症:慢性酒精中毒,脑器质性记忆减退,错构,虚构,定向力障碍(三)智能障碍分为先天性痴呆和后天性痴呆智商:140以上近似天才120-140非常超常的智力认知障碍110-120超常90-110正常80-90愚笨70-80近似缺陷70以下低能50-70轻度(精神发育迟滞)35-49中度20-34重度认知障碍四、自知力障碍判断轻重精神疾病(心理障碍)的重要指征自知力: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第二单元情感障碍一、以程度变化为主情感高涨:躁狂发作情绪低落:抑郁发作,器质性精神障碍焦虑:惊恐发作恐怖:情感障碍二、以性质改变为主情感迟钝:精分早期脑器质性情感淡漠:切身利益,精分衰退期,脑器质性前者表现为情感反应的量减少,后者表现为几乎没有情感反应。情感倒错:精分三、脑器质性损害情感脆弱: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神经衰弱欣快:麻痹性痴呆,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强制性哭笑脑器质性易激惹: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躁狂第三单元意志行为障碍一、意志增强虎头蛇尾二、意志缺乏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精分三、意志减退抑郁状态,缺能力;意志缺乏四、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不协调性有目的无目的可理解躁狂精分五、精神运动性抑制(一)木僵:抑郁症木僵,通常面部表情总是抑郁的,对某些带有情感色彩的问题还是有一些情感反应,而不同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那种毫无表情,无两便失禁,也无蜡样屈曲。精神分裂症紧张型木僵、器质性木僵,可出现大小便失禁和蜡样屈曲。精神分裂症紧张型病人中,木僵或可转变为兴奋,或可出现短暂的冲动行为。心因性木僵一般维持时间很短,事后对木僵期的情况不能回忆。违拗:精分蜡样屈曲:空气枕头,精分缄默:精分,癔症被动服从:精分即使痛苦刻板动作:如扣扣子精分模仿动作意向倒错:与一般常情违背,喝脏水精分作态:古怪动作强迫动作第四节常见精神障碍P.278第一单元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精神分裂症定义: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常见的精神疾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通常意识清唽,智能多完好。精神分裂症一、发病及转归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部分病人反复发作部分病人呈慢性化,可出现精神衰退精神分裂症二、临床表现前驱症状个性改变神经衰弱表现异常行为(洗鞋、解手)多疑对身体过分关注精神分裂症二、临床表现阳性症状评论性、命令性幻听,思维化声(思维鸣响)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语词新作、象征性思维内心被揭露感异己体验:被控制感,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思维中断情感倒错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分裂症二、临床表现阴性症状: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精神分裂症二、临床表现阴性症状:认知功能障碍记忆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工作效率明显下降,能力减退精细操作、协调性差精神分裂症三、临床分型偏执型(妄想型)━━疑(幻觉妄想为主,患病人数最多,预后较好)青春型━━乱(思维破裂,行为幼稚,愚蠢)紧张型━━僵(木僵与兴奋交替)单纯型━━懒(起病缓慢,阴性症状为主,预后最差,容易衰退)未分型(又称其它型)精神分裂症四、诊断症状标准严重程度标准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1个月。如果病程不超过一个月,诊断“分裂样精神病”。单纯型病程应大于两年。排除标准沉重的帽子:诊断从宽,治疗从严精神分裂症五、治疗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措施全病程治疗早期干预急性期治疗维持治疗妄想性障碍又称为偏执性障碍以系统化的妄想为主要特征,可表现为被害,夸大,嫉妒,疑病等起病年龄较晚多有偏执人格为基础社会功能保持较好,不出现精神衰退难以治愈,多呈慢性化不同诊断下,“偏执”的含义偏执状态——即妄想状态,非疾病学诊断,只是一种描述性的过渡诊断——有精神病,暂无法分类。精神分裂症偏执型——诊断精神分裂症,以幻觉、妄想为主要表现。偏执性障碍——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疾病学诊断,以系统化的妄想为主要表现,与分裂症的最大区别是不出现精神衰退。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P279特点:有心因、起病急、好得快包括:分裂样精神病、旅途性精神病等第二单元心境障碍心境障碍心境障碍以持续而显著的情绪低落或高涨为主要表现,包括抑郁症和躁狂症一般为发作性病程,间歇期完全正常虽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但不出现精神衰退抑郁症情绪低落持续两周以上影响生活、工作有反复发作倾向全球患病率5-10%,中国没有精确统计世界卫生组织估计(1996):中国90%的抑郁症患者未得到正规治疗抑郁症抑郁的基本症状“三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动作减少“三无”:无用,无助,无望“三自”:自责、自罪、自杀抑郁症抑郁的伴发症状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早醒、多梦、嗜睡等食欲下降性欲下降体重减轻抑郁症抑郁的伴发症状焦虑:与现实不符的紧张、恐惧躯体不适感:可涉及各个脏器精神病性症状:罪恶妄想、被害妄想躯体症状重或焦虑症状重时可能掩盖抑郁症状抑郁症抑郁的多种表现形式神经衰弱躯体疾病伴发的抑郁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药源性抑郁心境恶劣(慢性疲劳综合症)隐匿性抑郁:反复多次内科检查、治疗无效者抑郁症抑郁症自杀的危险因素严重的抑郁情绪,顽固而持久的睡眠障碍伴有自罪妄想、严重自责及紧张激越家庭支持系统差有抑郁和自杀家族史有强烈的自杀观念,或曾经有过自杀史抑郁症自杀迹象写遗书整理旧物突然关心他人

了断社会关系收藏药品、刀、绳等关注抑郁症抑郁症是心灵的感冒出现持续的忧愁与烦恼,应尽快寻求帮助轻型抑郁时,可以靠心理疏导、换环境、运动等方式调节。重度抑郁时,必须依靠药物现有的药物可以安全有效地改善症状抑郁症心理治疗抑郁症必不可少了解疾病性质,减少心理负担纠正负性认知,建立积极心态学会自我减压,客观面对挫折培养兴趣爱好,适当扩大交往躁狂症“三高”: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睡眠需要减少夸大妄想食欲增加,性欲亢进易激惹精神运动性兴奋病程:持续一周即可确定诊断心境障碍的治疗(一)抗抑郁药:新药层出不穷安全性更高,服用简便,价格更贵起效时间2周左右维持治疗首次发作:半年-1年反复发作:维持时间更长心境障碍的治疗(二)情感稳定剂碳酸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妥泰首选抗躁狂药,尤其适用于双相障碍作用温和。治疗急性躁狂时,需合并抗精神病药副作用轻微,可用于长期维持治疗心境障碍的治疗(三)抗精神病药物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选择具有改善情感症状、副作用轻的药物——舒必利、泰尔登、新型抗精神病药急性躁狂选择有效控制兴奋症状的药物——氟哌啶醇、氯丙嗪、氯氮平等三、双相障碍四持续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环性心境障碍混合状态第三单元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的精神障碍。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的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有关。无器质性病变基础,自知力完整,病程多迁延。1、恐怖症恐怖症又称恐怖性焦虑障碍,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对某些情境、场合产生不必要的十分恐怖的心情,不能自控地尽量回避,不但别人认为难于理解,全无必要,有时本人也知道这是不切实际、不合情理的,但却不能摆脱,引为苦恼。患者采取回避行为,并有焦虑症状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障碍。简称为恐怖症。恐怖症恐怖症主要类型(1)场所恐怖:害怕对象为某些特定的环境,如广场、闭室、黑暗或拥挤的场所;(2)社交恐怖:害怕对象为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3)特定恐怖:如动物、高处、雷电、鲜血、外伤、打针、手术、尖锋物品。2、焦虑症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类型。两种类型(1)惊恐障碍:其基本特征是反复发作的严重焦虑(惊恐发作);常有突发的心悸、胸闷、窒息感和眩晕感。(2)广泛性焦虑症:其基本特征为广泛和持续的焦虑,表现为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和紧张不安。3、强迫性障碍强迫性障碍是以不能为主观意志所克制,反复出现的观念、意向和行为为临床特征的一组心理障碍。简称“强迫症”。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二者的尖锐突使患者焦虑的痛苦。强迫症分为强迫思想及强迫行为

(1)以强迫思想为主的临床相,如强迫观念、强迫回忆、强迫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2)以强迫动作为主的临床相,表现为反复洗涤,反复核对检查、反复询问,或其他反复的仪式化动作等。4、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给予医学检查、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不管医生关于其症状并无躯体基础的再三保证。包括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等。躯体形式障碍(1)躯体化障碍:躯体化障碍是一种以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的神经症。(2)疑病症:是一种以担心或相信患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性优势观念为主的神经症。突出表现为对自身健康状况过多关切,有各种主观症状,但各种检查均不足以肯定其有任何器质性疾病的证据,也未发现这些主观症状的躯体原因。医生的解释不能消除其疑虑。躯体形式障碍(3)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表现的症状似乎是由于植物神经支配的器官或系统的躯体障碍所致,最常见的情况是心血管、呼吸和胃肠道症状。(4)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精神性疼痛、心因性背痛或头痛以及其他与情绪冲突有关的躯体形式的疼痛归入此类。5、神经衰弱神经衰弱的主要临床相是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心情紧张、烦恼和易激惹等情绪症状,以及肌肉紧张性疼痛的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神经衰弱临床表现:(1)精神疲乏,注意力难集中,效率减低等衰弱症状;(2)回忆及联想增多且控制不住,对声、光敏感的兴奋症状;(3)易烦恼、易激惹的情绪症状;(4)紧张性疼痛;(5)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睡眠障碍。第四单元应激相关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应激相关障碍

(1)急性应激障碍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后立刻(几分钟-1小时内)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窄、定向障碍、言语紊乱、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兴奋和抑制。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通常在五个月内缓解。预后良好,缓解完全。应激相关障碍(2)创伤后应激障碍:由异乎寻常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数月至半年内出现)。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生的创伤性体验重现、梦境,或因而面临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境遇,而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持续的警觉性增高;持续的回避;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3)适应障碍: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患者有一定的人格缺陷,产生以烦恼、抑郁等情感障碍为主,同时有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并使社会功能受损。应激因素消除后,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6个月。第五单元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一、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是患者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患者为此感到痛苦。人格障碍

临床表现:对人和事物的感知及解释即认知的异常偏离;情感反应的异常偏离;控制冲动及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考虑人格障碍须明确症状开始于童年后少年期,现年18岁以上,至少已持续2年。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1、偏执性人格障碍;多疑:不信任别人、易生妒忌、难与人相处;敏感:易害羞、易生牵连观念、自尊心很强、要求别人都重视、尊重自己;固执:好争辩,自作主张;情感冷淡:缺乏同情心、兴趣少,从不与人开玩笑。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2、分裂型人格障碍:回避社交、离群独处;装饰独特、行为怪异;情感冷淡、兴趣索然;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自幼品行不良、旷课旷工、反复违规;反复说谎、偷窃,吸烟嗜酒;违法乱纪、恶习难改;冷酷无情、行为冲动;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具有经常违法乱纪,对人为特点。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4、冲动性人格障碍:以阵发性情感爆发,伴明显冲动性行为特征,又称攻击性人格障碍。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5、癔症性人格障碍:情绪外露、喜形于色、矫揉做作、喜欢表扬;自我中心、爱交际表现、依赖性强;易受暗示、思维浮浅、凭猜测判断,言语内容不完全可靠。卖弄风情、喜挑逗;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6、强迫性人格障碍:以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征。思虑甚多、犹豫不决,做事拖延;一丝不苟、吹毛求疵、严肃认真;墨守成规、刻板固执、缺乏创新;好胜心强、坚持己见、斤斤计较;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7、其他类型:如依赖性人格障碍、焦虑性人格障碍等。二、性心理障碍

以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异常,并以这种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方式为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临床类型:性身份障碍:易性癖性偏好障碍:恋物癖异装癖露阴癖窥阴癖摩擦癖性施虐与性受虐性指向障碍:同性恋恋兽癖第六单元心理生理障碍又称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是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以进食、睡眠及性行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包括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睡眠障碍(失眠症、嗜睡症和发作性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性欲减退、阳痿、早泄、性乐高潮缺乏、阴道痉挛、性交疼痛)。心理生理障碍一、进食障碍:是一组以进食行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及神经性呕吐。心理生理障碍1、神经性厌食:是一种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的进食行为异常,特征为故意限制饮食,使体重降至明显低于正常的标准,为此采取过度运动、引吐、导泻等方法以减轻体重。心理生理障碍2、神经性贪食:是一种进食障碍,特征为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暴食行为,患者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常采取引吐、导泻、禁食等方当法以消除暴食引起发胖的极端措施。可与神经性厌食交替出现,两者具有相似的病理心理机制,及性别、年龄分布。心理生理障碍3、神经性呕吐:是指一组以自发或故意诱发反复呕吐为特征的精神障碍,呕吐物为刚吃过的食物。心理生理障碍二、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症、嗜睡症和某些发作性睡眠异常情况(睡行症、夜惊、梦魇等)。失眠症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状况,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嗜睡症指白天睡眠过多。心理生理障碍

三、性功能障碍是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性功能障碍。常见为性欲减退、阳痿、早泄、性乐高潮缺乏、阴道痉挛、性交疼痛等。第七单元癔症癔症是一种以解离症(精神)状和转换(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癔症的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常见于青年期和更年期,女性较多。癔症癔症的解离症状是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精神障碍)转换症状是指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的冲突时产生的不快心情,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1、运动2、感觉特殊表现形式流行性集体发作例如安徽疫苗第五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一单元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二单元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第一、体验标准,指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的世界状况,主要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第二、操作标准,通过观察、测验等标准。第三、发展标准,对个体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郭念锋)1、心理活动强度:对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认知、性格、经验、环境);2、心理活动耐受力:长期经受精神刺激能力3、周期节律性:紊乱,心理健康水平下降;4、意识水平:注意力、记忆力;5、暗示性: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6、心理康复能力:7、心理自控力:对思维、情绪、行为的控制力;8、自信心:自我认知能力;9、社会交往:10、环境适应能力:第三单元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

一、概念的区分(临床心理学领域)心理正常、心理不正常(异常心理):有无精神障碍。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是在“正常”范围内,用来讨论“正常心理”水平的高低和程度如何。可见,“健康”和“不健康”这两个概念,统统包含在“正常”这一概念之中。不健康不是有病,不健康和病是两类性质的问题。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对于是否有精神障碍,心理咨询和精神病学都很关心,但动机和目的都不同。前者是为了甄别出没有精神病的人,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后者是鉴别出有精神病的人,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进行治疗。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心理健康的人和心理健康状况欠佳但没有精神障碍的人。P.288图健康的心理不健康的心理异常的心理神经症与正常的分界线心理冲突有常形与变形之分。常形有两个特点:①它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如:夫妻感情不和,病人想离婚,十分苦恼。②它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变形也有两个特点:①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一般人认为不值得操心,如:晚饭后吃药与不吃药的苦恼;反复洗手者的问题。②它不不带道德色彩。心理冲突的变形是神经症性的。而常形则是大家都有的经验,一般心理问题。评定神经症的方法:(1)病程:〈3月(短程)评1分;3月至1年(中程),评2分,上1年以上(长程)评3分。‘(2)精神痛苦的程度,:轻度、自己主动设法摆脱,评1分;中度者,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别人的帮助或处境改变才能摆脱,评2分;重度,自己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别人帮助安慰或异地休养也无济于事,评3分。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1分;中度社会功能受损,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社交场合尽量避免,评2分,重度完全不能学习工作,不得不休假,社交完全回避,评3分。如果总分3不是神经症。总分4-5为可疑病例。总分≥6分诊断神经症。(对痛苦及社会功能至少要近3月情况)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二、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从静态的角度看,健康心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在某一时段内,展现着自身的正常功能。从发展角度看,健康心理是在常规条件下,个体为应对千变万化的内、外环境,围绕某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两个标准差)范围内不断上下波动的相对平衡过程(内涵)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不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如何界定“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目前尚无量化的比较理想的工具和手段。比较理想的现有的时心理测量常用量表,如SCL-90(症状自评量表),SAS,SDS,MMPI等。第六节关于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至今不是一门成熟的学科。模糊状态,尚未定型。早期定义:是保健、诊病,防病和治病的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目前的工作领域:1、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如某癌症患者。2、防御压力和治疗反应性心理障碍中的心理学问题;(危机干预)健康心理学3、培养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中的心理学问题。健康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侧重于研究伤害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与其相关的心理活动。比如:哪些生活方式和心理活动可以引发躯体疾病,哪些心理活动有利于疾病的预防、转归、康复,等等健康心理学一、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一)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好像已经或将要被人抛弃)。(二)患者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对外界的关注减少对自己的关注增加)。(三)情绪低落。(四)时间感觉发生变化(时间太快或太慢,回忆增多)(五)精神偏离日常状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都发生改变)。健康心理学二、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的意义理解了上述心理特点,对待躯体疾病时要科学地解释。与患者建立起心理治疗关系。在工作中尽可能地避免加重心理负担,同时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潜能。第七节心理不健康的分类第一单元概述

严格地说,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对象,只是心理不健康的各类状态,而不是各类异常心理状态。心理不健康的分类从现阶段咨询心理学自身发展状况来看,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与神经症之间界限混浊不清。原因有三:第一、精神病学领域的神经症概念形成有较长的历史过程,外延和内涵并不十分清楚,第二、对非精神病、非神经症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咨询心理学从没有认真进行过界定。心理不健康的分类第三,咨询心理学本身理论观念分歧较大,操作不统一,心理健康咨询心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属于心理不健康状态;如:由于现实的学习、工作、个人生活压力以及婚姻、家庭、社会适应等具体事件造成的各类不良情绪和行为(烦恼、厌倦、困惑、灰心、后悔、怨气,道德冲突、内疚,抉择困难,社会或家庭人际关系矛盾,恋爱婚姻造成的苦恼,学习困难,上网依赖,等等)。心理健康咨询的“主阵地”。心理不健康的分类对“心理不健康状态”进行分类(按照许又新教授对神经症的分类模式)一、用途(为什么分类)(一)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区分(二)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三)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四)咨询方案的制定心理不健康的分类(五)疗效评估(六)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七)职业培训(八)心理健康状态调查(九)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心理不健康的分类二、效度所谓效度,就是确定“心理不健康状态”真实存在的标尺。(一)症状学效度第一,临床经验证实“心理不健康特征”的真实性:例子:某女,有了外遇想离婚。内心冲突,对不起他,不光彩,拿不定注意。苦恼,心事重重,精神不振,不足一月,能坚持上班。不能诊断“神经证”。那么应诊断什么?“心理问题”,我们在咨询工作中天天可见,所以它是真实的。心理不健康的分类第二、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说明“心理不健康特征组合”是真实的。与别人有关的情绪——爱,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婚姻)失败感,(违德的)羞耻感,(背判的)内疚感等。心理不健康的分类(二)预测效度对心理不健康状态后果的预期。1、对自然发展的预期因人而异三种结果:第一、自然缓解(3月内)第二、泛化,“杯弓蛇影”,“十年怕井绳”等。第三、神经症易感者心理不健康的分类2、外界干预下的预期第一、非专业性干预:社会支持系统第二、专业性干预:心理咨询心理不健康的分类(三)结构效度即“心理不健康状态”的构成或影响因素。1、人口学因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态等,2、个性心理特征3、身体健康水平4、社会因素等第二单元心理不健康的分类一、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心理问题诊断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

——心理问题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4、自始自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

——心理问题定义: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P.300例子二、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

——严重心理问题诊断必须满足如下条件:1、引起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求助者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

——严重心理问题3、遭受的刺激越大,反应越强烈,有时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交有一定程度的影响。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

——严重心理问题定义:“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三、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类型

——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

(即“可疑神经症”)

接近神经症或神经症的早期评估与诊断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自知力完好,主客观统一,知情意统一;性格外向,稳定;因此属正常心理范畴。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求助者病程为6个月,主要症状为内心焦虑,根据SAS测验结果体现为轻度焦虑,并出现了泛化,同时伴有一系列的躯体反应,无器质性病变;外部表现为紧张烦躁,对公开场合发言的情境有恐惧倾向,出现回避行为,对职业功能有轻度影响;无精神病家族历史。

求助者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并带有明显道德色彩,属常性冲突,排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求助者症状有一定泛化,排除一般心理问题。

最终诊断求助者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严重心理问题的范畴。第八节压力与健康第一单元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一、压力的定义:压力是外部事件引发的一种体验。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压力与健康二、压力源的种类压力是现实生活要求人们去适应的事件,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去适应的事件,按性质可分三大类:压力与健康1、生物性压力源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包括躯体创伤、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音等。压力与健康2、精神性压力源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的事件。包括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及不良个性特点(易受暗示、多疑、嫉妒等)。压力与健康3、社会环境压力源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社会环境性的压力源分两大类:(1)纯社会性的;如重大的社会变革、重要人际关系破裂(失恋、离婚),家庭长期冲突、战争、被监禁等。(2)由自身状况(如个人心理障碍、传染病等)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如社交、恐怖症)等等。压力与健康虽然我们可以将压力源分成以上三大类,但在实际生活中三种是相互影响的,分析时要整体加以考虑。造成心理问题的压力源绝大数是综合性的。压力与健康三、压力源的测评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