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课件资料_第1页
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课件资料_第2页
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课件资料_第3页
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课件资料_第4页
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课件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ppt课件[共23张]共24页PPT资料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身就是讲道理……法律,也----即明示道理。——爱·科克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克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定颓败。——塞内加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波洛克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ppt课件[共23张]共24页PPT资料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ppt课件[共23张]共24页PPT资料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身就是讲道理……法律,也----即明示道理。——爱·科克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克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定颓败。——塞内加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波洛克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论诲女知之乎语女”通“汝”,你。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聪明。《童趣》首观之,项为之强强通“僵硬。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记得学生在下课时总喜欢问我:“老师,VB能制作游戏程序吗?”“老师,你会编写病毒程序吗?”这些问题的出现都说明学生对程序是好奇的,是感兴趣的。那么我们教师为什么不能抓住这些兴趣点,用一些带有游戏性质,甚至是一些带有恶作剧性质的范例来吸引学生呢?此时可以先把学生引进来,然后再渐渐地让他们认识到程序不仅可以游戏,可以恶作剧,更可以做很多有用和有意义的事情。一、把趣味性作为选择和设计范例的第一原则当然教师在提高范例的趣味性时,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要让某个程序看起来更有趣,必然要为程序增加一些功能,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导致程序制作难度的增加。教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讲解,但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把难度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学生是乐于接受的,而且学生或许还能从这个有点难度的例子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大的成就感。例如,在目前的教材中有一个“猜数游戏”的例子,但功能只是判断输入的数字有没有猜中随机产生的数字,是大了还是小了。并不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游戏。于是我就对其进行了改造,加入了“难度设置”和“猜数机会进度条”(如果猜不中进度条就会不断减少)。这样就使程序更像一个游戏了,实践证明,程序的难度虽然增加了一些,学生却更感兴趣了。二、关注程序的实用性在讲“循环语句”时,不少教师喜欢使用“折纸问题”的例子。【折纸问题】假如一张纸的厚度为0.6mm,且面积足够大的纸,将它不断地对折,问对折多少次后的厚度可达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米)。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问题本身是封闭的,编写出来的程序没有输入且只有一种输出,这样的程序只能解?Q一个特定的问题。然而我们编写程序的目的更多的是想解决一类问题,是想找到这一类问题的共同的解决办法。因此程序应该是有输入的,而且要根据输入给出与其相应的处理和输出。然而,同样是讲“循环语句”如果使用“文件加密解密”的例子,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在这个例子中,程序通过“循环语句”,依次读取文本框中的每个文字,并将其转换为ASCII码,然后再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加1或减1)改变文字的编码,这时只要程序再将编码转换成文字输出到文件中,文本就变得看不懂了,就好像被加密了一样。但如果把这个程序再反向执行一遍,即从文件输入,反向计算,再从文本框输出,文字就又还原了,就好像被解密了一样。这个例子不仅有输入而且有输出,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想象,当学生用自己编写的程序对各种文本进行加密解密时,是何等的快乐和自豪啊!通过这个范例,学生不仅学习了循环语句的用法,还了解了文件加密解密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三、为范例预留拓展的空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要想让学生的学习有连续性,让课堂始终抓住学生,吸引学生,程序范例就要为学生预留思考的空间。因此范例不仅要有趣、实用,还要可以拓展,也就是说范例应该是不完美的,是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和进一步改进的。这些改进可以体现在程序的功能上,或是易用性上,或是算法上。这种改进一旦成功,学生将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也会有很大帮助。例如在讲赋值语句时,有一个简单计算器的例子,在第一次讲解时,完全可以只讲解加法计算器的实现方法,然后请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减法,乘法,除法等计算功能,如何解决除法中除数为0的问题等等。这样一来就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不仅是在模仿,更是在创造,在超越。四、用带有前瞻性的眼光审视程序范例不知大家是否想过,在你面对的众多学生中,也许某一位就是未来的“比尔盖茨”,未来的“乔布斯”。那么你的程序课,可能就是他的启蒙课。你讲的每一个程序范例,都可能影响到他未来的编程习惯,甚至是编程思想。因此,教师在审视自己选择和设计的程序范例时,应该把眼光放远一点。应该审视一下范例能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能不能帮助学生用计算机特有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例如目前大多数中学在讲VB时,所使用的都是6.0版本,然而这个版本的程序代码在编写时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比如程序中的变量在使用时无需声明,系统会根据程序自动为变量设定类型,表面上是方便了用户,但对初学程序设计的学生而言,这种方便将会导致学生没有数据类型的概念,如果程序稍微复杂一点就很容易出错。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养成很不好的编程习惯。因此教师此时的眼光就应该放远一点,就应该在每一个范例中注意为变量书写声明,不要因为VB有这样的便利就忽略了学生的未来。总之,要想让学生好学乐学,就要让学生感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价值,让学生有思考和创造的空间,面向学生的未来和明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知识、方法与思想已经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动力。作为信息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公民,公民素养中含有的科学素养比例不断增大,继而对基础教育中科学素养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理科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求[1]。作为理科课程之一的化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责任。如何对化学科学素养进行有效的测评,以及如何通过纸笔测试来考查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成为测试与命题机制研究的关注点[2]。本文引用了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2006)的科学素养测试题中有关化学内容的试题,在一所普通初中进行了测试,并就结果与PISA进行了比较。1PISA科学素养评估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rogramme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t,简称PISA),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简称OECD)于1997年对完成9年义务教育约15岁的中学生发起的国际性学习成就的比较评估项目,评估内容包含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自2000年起每3年进行一次,第4年各参与国和OECD分别发表国家和总体评估报告,分析比较科学教育的成就、不足和提出改进策略。每次评估内容侧重于某一方面,2006年的侧重于科学素养形成的评价[3]。PISA在国际教育评价研究方面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多年来的有效测评,对参与国和世界各国的科学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启示和推动作用。1.1PISA2006科学素养测评概况2006年PISA的主要任务是考查15岁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内涵、对科学情境、能力、态度等方面的达成度。关注学生面对现代社会生活所具备的科学内容、应用能力及对科学技术的态度,特别强调面对未来生活挑战所需具备的能力,见表1。1.2PISA2006科学素养测评框架PISA2006中科学素养的测评试题设计以生活科技情境为依托,设计基于情境的系列问题,来考查学生的科学能力,而能力的体现是受学生已有科学知识和态度影响的,其科学素养测评试题设计框架见图1。28-1.TIF,BP〗图1PISA2006科学素养测评框架PISA2006建立一套评价机制体系,意图在试题测评中从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情境和科学态度4个方面来有效评估15岁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1.3PISA2006科学素养测评试题分析OECD公开的PISA2006科学素养测评试题样本中选择了与化学科学素养相关的有6个测试单元,共24道题,为第8单元“防晒霜”(Sunscreens)、第10单元“酸雨”(AcidRain)、第19单元“饮用水”(FitForDrinking)、第27单元“唇蜜和唇膏”(LipGloss)、第29单元“面包”(BreadDough)和第32单元“催化转化器”(CatalycticConverter)[4](见表2)。说明:Likert量表是一种常用的评分加总式量表,PISA采用了四点量表法,分为“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四种答案,从支持科学探究的程度由高到低分别记分为4、3、2、1,每个被调查者科学态度的总分就是回答所得分数的加和,用以说明被试者态度与状态的强弱。原题案例:第十单元酸雨(AcidRain)图2是一张2500年以前建立于希腊雅典卫城的女像柱雕塑的照片。雕塑由大理石制造,而大理石主要是由碳酸钙组成的。到1980年,由于原来的雕塑被酸雨腐蚀了,雕塑被转移至雅典卫城的博物馆内,转为用复制品代替。请回答下列问题。2初三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测评于2010年5月对南京市某初级中学的84名初三学生用PISA2006科学素养原题进行了测评。对象来自普通农村中学,其测评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初三学生化学科学素养养成的现状。参与测评时,化学已进行了一轮复习和一模考试,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2.1测评试题构成与功能6个单元共24道题的测试题型、能力维度、知识维度构成见表3。2.2化学科学素养测评的结果与比较分析数据处理主要包括3部分:第一部分统计每道题的得分率,并与已公布的OECD平均值比较,见表4;第二部分从能力维度统计各部分得分率,见表5;第三部分按照Likert量表计分方式对学生支持科学探究的态度做了统计,见表5。2.2.1测评成绩分析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参与测评的学生在非科学态度题部分的平均得分率为76%,说明测试对象在化学科学素养测试中的成绩相当理想。其中前7道题目综合考查了3个能力维度,学生得分率均高于OECD已公布的平均得分率,见图3。对于参与测评的学生而言,问题10.1在九年级上册中的燃料及其应用章节已提及,因此得分率很高。8.1和10.2为选择题,难度较小,得分率均在90%以上。而问题8.2和10.3,考查了对比实验的相关理解,得分率在60%左右,相对较低。而从OECD平均可以看出,得分率最高的也是问题10.2,得分率相对较低的是问题8.4和10.3,均是开放式问答题,学生往往缺乏对问题本质的全面认识和理解。2.2.2能力和态度维度测评分析从能力和态度维度的得分率对学生表现进行分析,见表5。从能力维度可以看出,测评的学生在3种能力维度上的表现有所差异。学生在“科学解释现象”能力维度的表现要优于其他两个维度,说明学生能够在给定的情境中较好地运用所学知识科学地进行描述或者解释。然而,学生在“辨别科学问题”能力维度的表现较差,例如,第29单元“面包”第2小题是关于对比实验的多项选择题,学生平均得分率仅为23%,说明学生在辨别科学探究的关键特征方面较弱。3道科学态度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支持程度,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支持科学探究的积极性较高,说明他们对科学探究兴趣浓厚,热情度较高。2007年OECD详细公布了能力维度的各项数据,表6显示的是部分参与测评的国家或地区各能力维度达到等级4(OECD依据学生的总体表现,将能力分为6个等级)以上的百分比。[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分析各个国家的学生在三个能力维度的表现的差异性,见图3。图3部分参与测评的国家和地区能力达到等级4以上的学生百分比比较从图3可以看出,参与测评的国家或地区在三个能力维度的表现有所差异,表明不同学生样本的特殊性。香港、澳门和台北地区与此次测评的结果相似,在科学解释现象能力维度均表现突出,而在辨别科学问题能力维度稍显薄弱;韩国和日本在运用科学证据能力维度均表现突出,但稍显薄弱的能力维度不相同;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在科学解释现象能力维度均稍显薄弱,但表现突出的能力维度也不相同;芬兰在PISA科学素养测评中各能力维度均表现非常突出,尤其是在科学解释现象和运用科学证据能力维度。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ppt课件[共23张]共21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论诲女知之乎语女”通“汝”,你。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聪明。《童趣》首观之,项为之强强通“僵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3《山市》既而凤定天青,一切马有“乌”通“无”,没有。数至八层,裁如星点。裁”通“才陈太丘与友期》尊君在车不”通“否”。《山市》4《伤仲永》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扳”通,牵、引。《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帖”通“贴出门看火伴。“y通一”《伤仲永》5《孙权劝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口技》满坐寂然。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坐”通“座《孙权劝学》6《两小儿辫日》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155聪明。《狼》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止”通《两小儿辫日》7飞《桃花源记》便孌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通“邀”,邀请。《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蕃”通“繁”,多。《望岳》荡胸生曾云曾之层飞《桃花源记》8《核舟记诎右臂支船。“通”“屈”,弯曲。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通挑选。《核舟记9高八分有奇“有”通“又”,连接整数与零数。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高八分有奇10《大道之行也》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衿寡孤独废疾者“衿”通“鳏”,老而无妻之人。《三峡》两岸连,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口、中《大道之行也》11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课件[]资料12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课件[]资料13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课件[]资料14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课件[]资料15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课件[]资料16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课件[]资料17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课件[]资料18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课件[]资料19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课件[]资料20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课件[]资料21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课件[]资料22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课件[]资料23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课件[]资料24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课件[]资料25谢谢!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CocoCha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的教师是幸福,不如说好的教师是不幸。——海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杰纳勒尔·乔治·S·巴顿谢谢!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CocoCha26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ppt课件[共23张]共24页PPT资料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身就是讲道理……法律,也----即明示道理。——爱·科克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克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定颓败。——塞内加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波洛克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ppt课件[共23张]共24页PPT资料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ppt课件[共23张]共24页PPT资料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身就是讲道理……法律,也----即明示道理。——爱·科克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克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定颓败。——塞内加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波洛克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论诲女知之乎语女”通“汝”,你。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聪明。《童趣》首观之,项为之强强通“僵硬。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记得学生在下课时总喜欢问我:“老师,VB能制作游戏程序吗?”“老师,你会编写病毒程序吗?”这些问题的出现都说明学生对程序是好奇的,是感兴趣的。那么我们教师为什么不能抓住这些兴趣点,用一些带有游戏性质,甚至是一些带有恶作剧性质的范例来吸引学生呢?此时可以先把学生引进来,然后再渐渐地让他们认识到程序不仅可以游戏,可以恶作剧,更可以做很多有用和有意义的事情。一、把趣味性作为选择和设计范例的第一原则当然教师在提高范例的趣味性时,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要让某个程序看起来更有趣,必然要为程序增加一些功能,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导致程序制作难度的增加。教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讲解,但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把难度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学生是乐于接受的,而且学生或许还能从这个有点难度的例子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大的成就感。例如,在目前的教材中有一个“猜数游戏”的例子,但功能只是判断输入的数字有没有猜中随机产生的数字,是大了还是小了。并不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游戏。于是我就对其进行了改造,加入了“难度设置”和“猜数机会进度条”(如果猜不中进度条就会不断减少)。这样就使程序更像一个游戏了,实践证明,程序的难度虽然增加了一些,学生却更感兴趣了。二、关注程序的实用性在讲“循环语句”时,不少教师喜欢使用“折纸问题”的例子。【折纸问题】假如一张纸的厚度为0.6mm,且面积足够大的纸,将它不断地对折,问对折多少次后的厚度可达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米)。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问题本身是封闭的,编写出来的程序没有输入且只有一种输出,这样的程序只能解?Q一个特定的问题。然而我们编写程序的目的更多的是想解决一类问题,是想找到这一类问题的共同的解决办法。因此程序应该是有输入的,而且要根据输入给出与其相应的处理和输出。然而,同样是讲“循环语句”如果使用“文件加密解密”的例子,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在这个例子中,程序通过“循环语句”,依次读取文本框中的每个文字,并将其转换为ASCII码,然后再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加1或减1)改变文字的编码,这时只要程序再将编码转换成文字输出到文件中,文本就变得看不懂了,就好像被加密了一样。但如果把这个程序再反向执行一遍,即从文件输入,反向计算,再从文本框输出,文字就又还原了,就好像被解密了一样。这个例子不仅有输入而且有输出,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想象,当学生用自己编写的程序对各种文本进行加密解密时,是何等的快乐和自豪啊!通过这个范例,学生不仅学习了循环语句的用法,还了解了文件加密解密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三、为范例预留拓展的空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要想让学生的学习有连续性,让课堂始终抓住学生,吸引学生,程序范例就要为学生预留思考的空间。因此范例不仅要有趣、实用,还要可以拓展,也就是说范例应该是不完美的,是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和进一步改进的。这些改进可以体现在程序的功能上,或是易用性上,或是算法上。这种改进一旦成功,学生将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也会有很大帮助。例如在讲赋值语句时,有一个简单计算器的例子,在第一次讲解时,完全可以只讲解加法计算器的实现方法,然后请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减法,乘法,除法等计算功能,如何解决除法中除数为0的问题等等。这样一来就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不仅是在模仿,更是在创造,在超越。四、用带有前瞻性的眼光审视程序范例不知大家是否想过,在你面对的众多学生中,也许某一位就是未来的“比尔盖茨”,未来的“乔布斯”。那么你的程序课,可能就是他的启蒙课。你讲的每一个程序范例,都可能影响到他未来的编程习惯,甚至是编程思想。因此,教师在审视自己选择和设计的程序范例时,应该把眼光放远一点。应该审视一下范例能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能不能帮助学生用计算机特有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例如目前大多数中学在讲VB时,所使用的都是6.0版本,然而这个版本的程序代码在编写时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比如程序中的变量在使用时无需声明,系统会根据程序自动为变量设定类型,表面上是方便了用户,但对初学程序设计的学生而言,这种方便将会导致学生没有数据类型的概念,如果程序稍微复杂一点就很容易出错。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养成很不好的编程习惯。因此教师此时的眼光就应该放远一点,就应该在每一个范例中注意为变量书写声明,不要因为VB有这样的便利就忽略了学生的未来。总之,要想让学生好学乐学,就要让学生感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价值,让学生有思考和创造的空间,面向学生的未来和明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知识、方法与思想已经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动力。作为信息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公民,公民素养中含有的科学素养比例不断增大,继而对基础教育中科学素养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理科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求[1]。作为理科课程之一的化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责任。如何对化学科学素养进行有效的测评,以及如何通过纸笔测试来考查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成为测试与命题机制研究的关注点[2]。本文引用了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2006)的科学素养测试题中有关化学内容的试题,在一所普通初中进行了测试,并就结果与PISA进行了比较。1PISA科学素养评估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rogramme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t,简称PISA),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简称OECD)于1997年对完成9年义务教育约15岁的中学生发起的国际性学习成就的比较评估项目,评估内容包含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自2000年起每3年进行一次,第4年各参与国和OECD分别发表国家和总体评估报告,分析比较科学教育的成就、不足和提出改进策略。每次评估内容侧重于某一方面,2006年的侧重于科学素养形成的评价[3]。PISA在国际教育评价研究方面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多年来的有效测评,对参与国和世界各国的科学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启示和推动作用。1.1PISA2006科学素养测评概况2006年PISA的主要任务是考查15岁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内涵、对科学情境、能力、态度等方面的达成度。关注学生面对现代社会生活所具备的科学内容、应用能力及对科学技术的态度,特别强调面对未来生活挑战所需具备的能力,见表1。1.2PISA2006科学素养测评框架PISA2006中科学素养的测评试题设计以生活科技情境为依托,设计基于情境的系列问题,来考查学生的科学能力,而能力的体现是受学生已有科学知识和态度影响的,其科学素养测评试题设计框架见图1。28-1.TIF,BP〗图1PISA2006科学素养测评框架PISA2006建立一套评价机制体系,意图在试题测评中从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情境和科学态度4个方面来有效评估15岁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1.3PISA2006科学素养测评试题分析OECD公开的PISA2006科学素养测评试题样本中选择了与化学科学素养相关的有6个测试单元,共24道题,为第8单元“防晒霜”(Sunscreens)、第10单元“酸雨”(AcidRain)、第19单元“饮用水”(FitForDrinking)、第27单元“唇蜜和唇膏”(LipGloss)、第29单元“面包”(BreadDough)和第32单元“催化转化器”(CatalycticConverter)[4](见表2)。说明:Likert量表是一种常用的评分加总式量表,PISA采用了四点量表法,分为“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四种答案,从支持科学探究的程度由高到低分别记分为4、3、2、1,每个被调查者科学态度的总分就是回答所得分数的加和,用以说明被试者态度与状态的强弱。原题案例:第十单元酸雨(AcidRain)图2是一张2500年以前建立于希腊雅典卫城的女像柱雕塑的照片。雕塑由大理石制造,而大理石主要是由碳酸钙组成的。到1980年,由于原来的雕塑被酸雨腐蚀了,雕塑被转移至雅典卫城的博物馆内,转为用复制品代替。请回答下列问题。2初三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测评于2010年5月对南京市某初级中学的84名初三学生用PISA2006科学素养原题进行了测评。对象来自普通农村中学,其测评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初三学生化学科学素养养成的现状。参与测评时,化学已进行了一轮复习和一模考试,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2.1测评试题构成与功能6个单元共24道题的测试题型、能力维度、知识维度构成见表3。2.2化学科学素养测评的结果与比较分析数据处理主要包括3部分:第一部分统计每道题的得分率,并与已公布的OECD平均值比较,见表4;第二部分从能力维度统计各部分得分率,见表5;第三部分按照Likert量表计分方式对学生支持科学探究的态度做了统计,见表5。2.2.1测评成绩分析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参与测评的学生在非科学态度题部分的平均得分率为76%,说明测试对象在化学科学素养测试中的成绩相当理想。其中前7道题目综合考查了3个能力维度,学生得分率均高于OECD已公布的平均得分率,见图3。对于参与测评的学生而言,问题10.1在九年级上册中的燃料及其应用章节已提及,因此得分率很高。8.1和10.2为选择题,难度较小,得分率均在90%以上。而问题8.2和10.3,考查了对比实验的相关理解,得分率在60%左右,相对较低。而从OECD平均可以看出,得分率最高的也是问题10.2,得分率相对较低的是问题8.4和10.3,均是开放式问答题,学生往往缺乏对问题本质的全面认识和理解。2.2.2能力和态度维度测评分析从能力和态度维度的得分率对学生表现进行分析,见表5。从能力维度可以看出,测评的学生在3种能力维度上的表现有所差异。学生在“科学解释现象”能力维度的表现要优于其他两个维度,说明学生能够在给定的情境中较好地运用所学知识科学地进行描述或者解释。然而,学生在“辨别科学问题”能力维度的表现较差,例如,第29单元“面包”第2小题是关于对比实验的多项选择题,学生平均得分率仅为23%,说明学生在辨别科学探究的关键特征方面较弱。3道科学态度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支持程度,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支持科学探究的积极性较高,说明他们对科学探究兴趣浓厚,热情度较高。2007年OECD详细公布了能力维度的各项数据,表6显示的是部分参与测评的国家或地区各能力维度达到等级4(OECD依据学生的总体表现,将能力分为6个等级)以上的百分比。[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分析各个国家的学生在三个能力维度的表现的差异性,见图3。图3部分参与测评的国家和地区能力达到等级4以上的学生百分比比较从图3可以看出,参与测评的国家或地区在三个能力维度的表现有所差异,表明不同学生样本的特殊性。香港、澳门和台北地区与此次测评的结果相似,在科学解释现象能力维度均表现突出,而在辨别科学问题能力维度稍显薄弱;韩国和日本在运用科学证据能力维度均表现突出,但稍显薄弱的能力维度不相同;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在科学解释现象能力维度均稍显薄弱,但表现突出的能力维度也不相同;芬兰在PISA科学素养测评中各能力维度均表现非常突出,尤其是在科学解释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