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苏轼课件_第1页
临江仙苏轼课件_第2页
临江仙苏轼课件_第3页
临江仙苏轼课件_第4页
临江仙苏轼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张临江仙(夜归临皋)

第1张临江仙(夜归临皋)

第2张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独特词风。2.了解词作的写作背景及对苏轼这一时期创作的影响。要点聚焦1.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与影响。2.苏轼面对苦难的超然洒脱心态及其原因。第2张教学目标第3张一、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

第3张一、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第4张

1057年21岁高中进士。

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

1061年任凤翔府判官

1064年任职史馆

1069年返京;任职史官

1071年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

1074年任密州太守

1076年任徐州太守

1079年任湖州太守;入狱

1080年谪居黄州,担任黄州团练副使

1084年往常州

1085年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

1086年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年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

1091年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

1092年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1093年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

1094年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

1097年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

1101年,北返;往常州;逝世,享年66岁第4张1057年21岁高中进士。第5张

苏轼在政治上,无疑是一个悲剧人物,他曾在一首诗中写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湖北广东海南第5张苏轼在政治上,无疑是一个悲剧人第6张

政治上的失意和命运的磨难却成就了他的书法、文学业绩,使他成为彪炳千古的一代巨匠。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父子同列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第6张政治上的失意和命运的磨难却成就了第7张

扩大了词的题材,使得词这种文学样式几乎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到了他这个时代,词才真正突破了“花间”、“尊前”的藩篱,从离怀别绪和男女爱情的狭窄范围里跳脱出来,走向社会人生的广阔天地。创造性地“以诗为词”,尝试用散文的句法写词,在词里发表议论,并企图打破声律对词的束缚。他的词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而以豪放刚健为主。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他的作品对于词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豪放词:苏东坡开创的词风,不同于五代以来婉转绵丽的抒情风格,体现出慷慨磊落、纵横豪爽的气象,故后人将这一派的词称之为“豪放”词。词存三百余首,集名《东坡乐府》。

苏轼对词的重大发展第7张扩大了词的题材,使得词这种第8张二、《临江仙·夜归临皋》写作背景

这首《临江仙》写于宋元丰五年(1082)三月,即苏轼坐“乌台诗案”谪居黄州的第三年。诗人一次夜饮大醉后回到长江边上的住所临皋亭,倚杖门外,静听那不息的滔滔江流声,在无边的天籁里,思想的火花瞬间闪现,于是写下了这首妙词。此词透过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感而表达出超旷与潇洒,成为东坡词的代表篇目。第8张二、《临江仙·夜归临皋》写作背景这首第9张“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次有名的莫须有之狱。苏轼出身卑贱,却能因才华横溢而得到宋神宗的赏识,成为当时文坛大学士,引起了许多贵族文人的不满。再加上苏轼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引起了身居要职的许多官员的不满,于是他们从苏轼的诗文中找罪证,用牵强附会的手法指控苏轼有谋反之心。苏轼因而被逮捕,差点遭杀害,后被贬谪黄州。这首《临江仙》就创作于黄州。或许是逆境造就了伟大的文学家,在黄州的时候,苏轼达到了他文学创作的顶峰。他给后世留下了四篇无与伦比的文学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调寄《浪淘沙》),三篇散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承天寺夜游》。第9张“乌台诗案”乌台诗案是中国历史上第10张临皋

临皋,又称临皋亭,位于湖北黄州的长江边上的一个水驿官亭。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被贬黄州后迁居临皋亭。此后两年多苏轼都居住此处。

第10张临皋临皋,又称临皋亭,位于湖北黄州的长江第11张“东坡”来历

东坡,原指郡中旧营地之东的数十亩荒地,后成为诗人躬耕与栖身之所。第11张“东坡”来历东坡,原指郡中旧营地之东的数第12张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hú)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第12张第13张三、课文分析

上片叙述过程。“夜饮东坡醉复醒,归来仿佛三更”,起首两句交代夜饮的地点、畅饮的状况和归家的时间。苏轼自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之后,处境很艰难。但他个性旷达洒脱,热爱生活,因此不但没有哭哭啼啼,反而在黄州很好地安顿下来。元丰四年,在离住地不远处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花木果蔬,名曰东坡,并自号东坡居士。元丰五年,他又于东坡营建雪堂。写这首词时,雪堂尚在建筑之中,所以词人夜饮东坡,仍要回归皋住宿。“醉复醒”三字很别致,也很有概括力,醉而又醒,醒而复醉,可见这一天他开怀醉饮的豪情。这样尽兴地夜饮,归来自然很晚了,但究竟是什么时间,他的记忆有些模糊,“仿佛”两字点出词人醉态,但又不是那种酩酊大醉,并不妨碍他的一番哲思。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第13张三、课文分析上片叙述过程。“夜饮东坡醉复醒第14张

写由于归家太晚,家童已酣然入睡,鼻息雷鸣,一点都听不见主人敲门的声音。于是他便走到长江边上,倚杖静听那夜色中的江流声。在这简单的叙述里,主与仆宽松的关系让人感受到一种洒脱;家童的鼾声、江流声皆能入耳,又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在白昼喧闹的生活中难以感受到的静谧的境界。置身于这个境界,人的精神放佛才能真正得到一个空间,尘世的荣辱得失、功名利禄都可以暂时抛在一边,任凭自己心灵超然、自由地翱翔。于是,对自由人生的向往便也产生了。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第14张写由于归家太晚,家童已酣然入睡,第15张

下片写静夜伫立于长江边上的一番感悟。“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当词人纵情酣饮之后突然置身这样一个静夜时,他首先慨叹的是人生总是受到各种关系的牵制,不能忘情于名利的纷扰。这是全词中最具哲理意味的句子。苏轼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这两个句子不但在思想上与庄子相统一,连语辞也从其中化出。上句语出《庄子·知北游》:“汝身非汝有也。”下句出自《庄子·庚桑楚》:“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苏轼对官位的升降并不在意,但他非常重视心灵的自由,“此心安处是吾乡”,他在人生能否适意这个问题上总是特别敏感,对自由人生境界的渴求是贯穿他整个人生的主旋律。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第15张下片写静夜伫立于长江边上的一番感悟。“长第16张

夜阑风静縠纹平”是紧接着这一番哲理思索之后的词句。表面上看,似乎仅是写了夜深了,风也静了,江面上只有一些微波,细如皱纱。但从更深的意义上看,这是词人获得了对人生真谛的感悟之后,他的超乎寻常的安宁心境的外化。没有了尘世的烦恼忧愁,他的心境也正如这风平浪静的江水一样,波澜不兴,恬美、悠远、自由自在。

夜阑风静縠纹平第16张夜阑风静縠纹平”是紧接着这一番哲第17张

在这种情景下,结尾两句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关于这两句,还有一则很有趣的轶事。据叶梦得《避暑录话》载:东坡在黄州时,“与数客饮江上,夜归,江面际天,风露浩然,有当其意,乃作歌辞,所谓‘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者,与客大歌数过而散。翌日,喧传子瞻夜作此辞,挂冠服江边,挐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这位郡守显然没有理解,苏轼所写的是心灵的历程。在精神上,当时他确已乘一叶扁舟遨游于江海之上,脱离了那不能忘情于营营的世界。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第17张在这种情景下,结尾两句自然而然第18张

这是一首重在理趣(理趣是指,表现哲理的诗歌,要写出具有感发读者的审美情趣)的词作。此词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理趣盎然。这种理趣,不在于理的高深,而在于趣的点化。所谓“趣”,就是以超然而幽默的眼光观照人生,观照自我。特别是“小舟从此逝”两句,以行为的放纵旷达(想象中的),表现心灵的自由解放,诗人面对苦难的那一份洒脱和幽默跃然笔端。此外,本词这种以哲理如词、以古语入词的手法,也开拓了词境,扩大了词的表现力,在词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第18张这是一首重在理趣(理趣是指,表现哲理的诗歌,第19张

(1)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悟(2)以超然而幽默的眼光观照人生,观照自我。从艺术风格上看,这首词基本上属于豪放飘逸风格的作品,但同《念奴娇·赤壁怀古》比较,豪放不及而飘逸过之。这首词所表现的处世态度是旷达背后带执着,所以在风格上表现为飘逸之中含悲凉。因为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处处流露出诗人的“出世”思想。“夜饮东坡”,醉听江声,都是为了忘世解愁,最后诗人起“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遐想,则是由“忘世”而欲“出世”。四、基本内涵第19张(1)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悟四、基本内涵第20张

但是,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把诗人看成一个消极的出世主义者,因为在他的这种“出世”思想的后面,依然深藏着一颗渴望“入世”的火热的心。他之所以要忘我兼忘世,是因为内心深处依然有一个现实世界,他发出“何时忘却营营”的感叹,是因为世事难以忘怀,理想未能抛却。这种内在的矛盾,就使得词中所表达的“出世”思想具有两重性的特点,它真实地、典型地反映了诗人贬居黄州时期复杂的思想感情与人生态度。第20张但是,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把诗人看成一个消极的出第21张五、写作特点(1)以哲理入词、以古语入词(2)写景、抒情和说理融合无间(3)充满理趣而又放纵不羁第21张五、写作特点(1)以哲理入词、以古语入词第22张思考题提示1.

苏轼此词中“长恨此生非我有”、“小舟从此逝”数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以想象中的行为的放纵旷达,对抗现实人生的桎梏与不自由,表现心灵的自由解放,诗人面对苦难的那一份洒脱和幽默跃然笔端。2.分析词中有“趣”的笔墨。

如“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句,颇可见出作者的幽默与安适。第22张思考题提示1.

苏轼此词中“长恨此生非我有”、“第23张

3.你能举出苏轼作于此时的其他作品吗?这些作品中是否也有富于理趣的笔墨?

黄州时期为苏轼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期。为人称颂的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赋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富于理趣的句子也颇多,如《定风波》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等。第23张第24张东坡轶事第24张东坡轶事第25张名慑举子

(东坡)初赴制举之召到都下,是时同召试者甚多。相国韩魏公语客曰:“二苏在此,而诸人亦敢与之较试,何也?”

此语既传,于是不试而去者,十盖八九矣。

——《宋人轶事汇编》第25张名慑举子(东坡)初赴制举之召到都下,是时同第26张心中有佛,所见皆佛

苏轼和佛印经常一起谈诗论道、参禅打坐。他经常拿佛印打趣。一日,二人打坐,苏轼忽问佛印:我坐似何?佛印:似佛。苏轼:你坐似何?佛印:不知。苏轼:似牛粪。佛印合十不语,苏轼大笑。苏轼回到家里,把这事说给小妹听。小妹冷笑道:佛印心中有佛,所见皆佛,大哥你所见为牛粪,胸中何物?苏轼正色无语。第26张心中有佛,所见皆佛苏轼和佛印经常一起谈诗第27张不合时宜

一次苏轼吃完饭,扪着肚皮问家人:“内装何物?”有的说是文学才华,有的说是满腹学问,唯侍妾朝云说是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遂引为知己。朝云死后,苏东坡将她葬在惠州栖禅寺,并在墓上筑六如亭以纪念她,亭柱上镌有一副楹联: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第27张不合时宜一次苏轼吃完饭,扪着肚皮问家人:第28张苏轼与高俅

高俅原本是苏东坡府中的小吏,苏学士见高俅的文章颇具风采,故而很欣赏他。宋哲宗元佑八年(1093),苏轼自翰林院出任中山府知府,便将他举荐给翰林学士承旨曾布,曾布府中属僚本已不少,所以没有接纳,苏轼又将高俅转而荐于驸马都尉王晋卿。高俅在王府中一住就是七年,直到哲宗元符三年(1100),才因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端王。事有凑巧,一个月后,哲宗驾崩,端王继皇帝位为徽宗,高俅数年后官至节度使,渐升为枢密使相。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其父高敦复升为节度使,兄高伸也借着高俅的势焰,位居显臣之列,其子弟皆为郎官,一门荣耀至极。第28张苏轼与高俅高俅原本是苏东坡府中的小吏第29张

再说苏轼由于朝廷内部党争,屡屡遭贬。直到徽宗即位(1101),才遇赦北归,不久死于常州。可以说,高俅飞黄腾达之日,正是苏轼遭遇灭顶之灾之时。此后二人之间尚有何联系呢?

《挥麈后录》说:高俅始终对苏轼感恩戴德,念念不忘苏学士奖拔之情,每当苏轼的子孙亲友来京师时,高俅都要亲自抚问,赠以金银财物,以周济其贫。由此看来,苏轼把高俅荐给王晋卿,并非是由于厌恶他轻薄浮浪,恰恰是出于对他才干的欣赏。苏轼一生磊落豪侠,对人从不设防。第29张再说苏轼由于朝廷内部党争,屡屡遭贬。第30张

人世间的事往往就是这样富于戏剧性,苏轼和高俅在政治上见解相左,在人生取向上也大相径庭,可以说完全不是同道之人,然而当苏门子弟贫不能存的时候,恰恰是高俅反过来救了他们的命,使苏轼子侄得以在南宋重振家风。这或许正得益于苏轼一生对谁都以诚相待,才使得政敌也为他的宽阔襟怀所感动。第30张人世间的事往往就是这样富于戏剧性,苏轼和第31张本课结束,谢谢!第31张本课结束,谢谢!第32张临江仙(夜归临皋)

第1张临江仙(夜归临皋)

第33张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独特词风。2.了解词作的写作背景及对苏轼这一时期创作的影响。要点聚焦1.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与影响。2.苏轼面对苦难的超然洒脱心态及其原因。第2张教学目标第34张一、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

第3张一、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第35张

1057年21岁高中进士。

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

1061年任凤翔府判官

1064年任职史馆

1069年返京;任职史官

1071年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

1074年任密州太守

1076年任徐州太守

1079年任湖州太守;入狱

1080年谪居黄州,担任黄州团练副使

1084年往常州

1085年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

1086年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年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

1091年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

1092年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1093年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

1094年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

1097年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

1101年,北返;往常州;逝世,享年66岁第4张1057年21岁高中进士。第36张

苏轼在政治上,无疑是一个悲剧人物,他曾在一首诗中写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湖北广东海南第5张苏轼在政治上,无疑是一个悲剧人第37张

政治上的失意和命运的磨难却成就了他的书法、文学业绩,使他成为彪炳千古的一代巨匠。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父子同列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第6张政治上的失意和命运的磨难却成就了第38张

扩大了词的题材,使得词这种文学样式几乎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到了他这个时代,词才真正突破了“花间”、“尊前”的藩篱,从离怀别绪和男女爱情的狭窄范围里跳脱出来,走向社会人生的广阔天地。创造性地“以诗为词”,尝试用散文的句法写词,在词里发表议论,并企图打破声律对词的束缚。他的词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而以豪放刚健为主。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他的作品对于词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豪放词:苏东坡开创的词风,不同于五代以来婉转绵丽的抒情风格,体现出慷慨磊落、纵横豪爽的气象,故后人将这一派的词称之为“豪放”词。词存三百余首,集名《东坡乐府》。

苏轼对词的重大发展第7张扩大了词的题材,使得词这种第39张二、《临江仙·夜归临皋》写作背景

这首《临江仙》写于宋元丰五年(1082)三月,即苏轼坐“乌台诗案”谪居黄州的第三年。诗人一次夜饮大醉后回到长江边上的住所临皋亭,倚杖门外,静听那不息的滔滔江流声,在无边的天籁里,思想的火花瞬间闪现,于是写下了这首妙词。此词透过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感而表达出超旷与潇洒,成为东坡词的代表篇目。第8张二、《临江仙·夜归临皋》写作背景这首第40张“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次有名的莫须有之狱。苏轼出身卑贱,却能因才华横溢而得到宋神宗的赏识,成为当时文坛大学士,引起了许多贵族文人的不满。再加上苏轼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引起了身居要职的许多官员的不满,于是他们从苏轼的诗文中找罪证,用牵强附会的手法指控苏轼有谋反之心。苏轼因而被逮捕,差点遭杀害,后被贬谪黄州。这首《临江仙》就创作于黄州。或许是逆境造就了伟大的文学家,在黄州的时候,苏轼达到了他文学创作的顶峰。他给后世留下了四篇无与伦比的文学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调寄《浪淘沙》),三篇散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承天寺夜游》。第9张“乌台诗案”乌台诗案是中国历史上第41张临皋

临皋,又称临皋亭,位于湖北黄州的长江边上的一个水驿官亭。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被贬黄州后迁居临皋亭。此后两年多苏轼都居住此处。

第10张临皋临皋,又称临皋亭,位于湖北黄州的长江第42张“东坡”来历

东坡,原指郡中旧营地之东的数十亩荒地,后成为诗人躬耕与栖身之所。第11张“东坡”来历东坡,原指郡中旧营地之东的数第43张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hú)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第12张第44张三、课文分析

上片叙述过程。“夜饮东坡醉复醒,归来仿佛三更”,起首两句交代夜饮的地点、畅饮的状况和归家的时间。苏轼自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之后,处境很艰难。但他个性旷达洒脱,热爱生活,因此不但没有哭哭啼啼,反而在黄州很好地安顿下来。元丰四年,在离住地不远处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花木果蔬,名曰东坡,并自号东坡居士。元丰五年,他又于东坡营建雪堂。写这首词时,雪堂尚在建筑之中,所以词人夜饮东坡,仍要回归皋住宿。“醉复醒”三字很别致,也很有概括力,醉而又醒,醒而复醉,可见这一天他开怀醉饮的豪情。这样尽兴地夜饮,归来自然很晚了,但究竟是什么时间,他的记忆有些模糊,“仿佛”两字点出词人醉态,但又不是那种酩酊大醉,并不妨碍他的一番哲思。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第13张三、课文分析上片叙述过程。“夜饮东坡醉复醒第45张

写由于归家太晚,家童已酣然入睡,鼻息雷鸣,一点都听不见主人敲门的声音。于是他便走到长江边上,倚杖静听那夜色中的江流声。在这简单的叙述里,主与仆宽松的关系让人感受到一种洒脱;家童的鼾声、江流声皆能入耳,又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在白昼喧闹的生活中难以感受到的静谧的境界。置身于这个境界,人的精神放佛才能真正得到一个空间,尘世的荣辱得失、功名利禄都可以暂时抛在一边,任凭自己心灵超然、自由地翱翔。于是,对自由人生的向往便也产生了。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第14张写由于归家太晚,家童已酣然入睡,第46张

下片写静夜伫立于长江边上的一番感悟。“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当词人纵情酣饮之后突然置身这样一个静夜时,他首先慨叹的是人生总是受到各种关系的牵制,不能忘情于名利的纷扰。这是全词中最具哲理意味的句子。苏轼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这两个句子不但在思想上与庄子相统一,连语辞也从其中化出。上句语出《庄子·知北游》:“汝身非汝有也。”下句出自《庄子·庚桑楚》:“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苏轼对官位的升降并不在意,但他非常重视心灵的自由,“此心安处是吾乡”,他在人生能否适意这个问题上总是特别敏感,对自由人生境界的渴求是贯穿他整个人生的主旋律。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第15张下片写静夜伫立于长江边上的一番感悟。“长第47张

夜阑风静縠纹平”是紧接着这一番哲理思索之后的词句。表面上看,似乎仅是写了夜深了,风也静了,江面上只有一些微波,细如皱纱。但从更深的意义上看,这是词人获得了对人生真谛的感悟之后,他的超乎寻常的安宁心境的外化。没有了尘世的烦恼忧愁,他的心境也正如这风平浪静的江水一样,波澜不兴,恬美、悠远、自由自在。

夜阑风静縠纹平第16张夜阑风静縠纹平”是紧接着这一番哲第48张

在这种情景下,结尾两句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关于这两句,还有一则很有趣的轶事。据叶梦得《避暑录话》载:东坡在黄州时,“与数客饮江上,夜归,江面际天,风露浩然,有当其意,乃作歌辞,所谓‘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者,与客大歌数过而散。翌日,喧传子瞻夜作此辞,挂冠服江边,挐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这位郡守显然没有理解,苏轼所写的是心灵的历程。在精神上,当时他确已乘一叶扁舟遨游于江海之上,脱离了那不能忘情于营营的世界。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第17张在这种情景下,结尾两句自然而然第49张

这是一首重在理趣(理趣是指,表现哲理的诗歌,要写出具有感发读者的审美情趣)的词作。此词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理趣盎然。这种理趣,不在于理的高深,而在于趣的点化。所谓“趣”,就是以超然而幽默的眼光观照人生,观照自我。特别是“小舟从此逝”两句,以行为的放纵旷达(想象中的),表现心灵的自由解放,诗人面对苦难的那一份洒脱和幽默跃然笔端。此外,本词这种以哲理如词、以古语入词的手法,也开拓了词境,扩大了词的表现力,在词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第18张这是一首重在理趣(理趣是指,表现哲理的诗歌,第50张

(1)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悟(2)以超然而幽默的眼光观照人生,观照自我。从艺术风格上看,这首词基本上属于豪放飘逸风格的作品,但同《念奴娇·赤壁怀古》比较,豪放不及而飘逸过之。这首词所表现的处世态度是旷达背后带执着,所以在风格上表现为飘逸之中含悲凉。因为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处处流露出诗人的“出世”思想。“夜饮东坡”,醉听江声,都是为了忘世解愁,最后诗人起“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遐想,则是由“忘世”而欲“出世”。四、基本内涵第19张(1)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悟四、基本内涵第51张

但是,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把诗人看成一个消极的出世主义者,因为在他的这种“出世”思想的后面,依然深藏着一颗渴望“入世”的火热的心。他之所以要忘我兼忘世,是因为内心深处依然有一个现实世界,他发出“何时忘却营营”的感叹,是因为世事难以忘怀,理想未能抛却。这种内在的矛盾,就使得词中所表达的“出世”思想具有两重性的特点,它真实地、典型地反映了诗人贬居黄州时期复杂的思想感情与人生态度。第20张但是,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把诗人看成一个消极的出第52张五、写作特点(1)以哲理入词、以古语入词(2)写景、抒情和说理融合无间(3)充满理趣而又放纵不羁第21张五、写作特点(1)以哲理入词、以古语入词第53张思考题提示1.

苏轼此词中“长恨此生非我有”、“小舟从此逝”数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以想象中的行为的放纵旷达,对抗现实人生的桎梏与不自由,表现心灵的自由解放,诗人面对苦难的那一份洒脱和幽默跃然笔端。2.分析词中有“趣”的笔墨。

如“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句,颇可见出作者的幽默与安适。第22张思考题提示1.

苏轼此词中“长恨此生非我有”、“第54张

3.你能举出苏轼作于此时的其他作品吗?这些作品中是否也有富于理趣的笔墨?

黄州时期为苏轼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期。为人称颂的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赋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富于理趣的句子也颇多,如《定风波》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等。第23张第55张东坡轶事第24张东坡轶事第56张名慑举子

(东坡)初赴制举之召到都下,是时同召试者甚多。相国韩魏公语客曰:“二苏在此,而诸人亦敢与之较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