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苏省东台市第二联盟重点名校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江苏省东台市第二联盟重点名校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江苏省东台市第二联盟重点名校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江苏省东台市第二联盟重点名校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钻(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中涉及的物质都是氧化物B.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C.反应后Co3O4质量减少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2.在甲、乙、丙三种金属中,将甲、丙分别浸入硝酸汞溶液中,只有丙的表面有汞析出;将乙、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乙溶解而丙不反应,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甲>丙>乙 B.甲>乙>丙C.乙>丙>甲 D.丙>乙>甲3.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产生的气体都有毒 B.反应中都有红色固体生成C.反应类型都是置换反应 D.反应的生成物不同4.善于归纳总结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分子特征B.数字含义①分子质量、体积都很小②水结冰后水分子间隔变小③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大②Fe2+:1个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②:氧化汞中汞元素显+2价③NO2:1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C.俗名与化学式D.结构与性质①生石灰—CaO②小苏打—Na2CO3③苛性钠—NaOH①Na和Na+两种粒子一核外电子排布不同性质不同②金刚石和石墨一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③H2O和H2O2—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不同A.A B.B C.C D.D5.锡(Sn)是“五金”之一,它的金属活动顺序位于铁和铜之间,则下列反应一定不会发生的是()A.Mg+Sn(NO3)2═Mg(NO3)2+SnB.Sn+H2SO4═SnSO4+H2↑C.Sn+Hg(NO3)2═Sn(NO3)2+HgD.Sn+ZnSO4═SnSO4+Zn6.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 B.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C.钢铁生锈 D.水变成水蒸气7.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取粉末状固体药品 B.加热液体C.过滤 D.稀释浓硫酸8.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在现代有继承和发展。下列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玉石雕刻 B.烧制陶瓷C.葡萄酿酒 D.火药爆破9.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B.生活中节约用水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D.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10.近期我国连续发生多起安全责任事故,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学习化学知识要形成科学风险意识,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科学道理的是()A.森林火灾中的爆燃火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扑火人员必须做好应急防护工作B.室内放置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C.夜间室内煤气泄漏,应该立即开窗通风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大量水浇灭11.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八月十五桂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B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分子间的间隔改变C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分子的质量很小D25m3的氧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氧分子的体积变小A.A B.B C.C D.D1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A.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和扬尘B.PM2.5是造成雾霾的“元凶”之一C.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D.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13.保持温度不变,小心蒸发NaCl不饱和溶液(蒸发皿中始终有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与时间(t)的关系合理的是()A. B. C. D.14.已知某化学反应可以表述为X+Y=M+N,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生成物之一M为H2O,则该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B.若生成物之一M为H2O,则该反应一定不可能是置换反应C.若反应物之一X为氧气,则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若生成物之一为盐,则反应物的物质类别可以为单质、氧化物、碱、盐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干燥氧气 B.测定溶液pH C.量取9.0mL液体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人类目前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1)石油是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________。(3)本溪的燃气改造工程,使更多的居民用上了天然气。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做好饭菜,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是______。(4)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为缓解能源危机人们正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请写出一种新能源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之一。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A石油B天然气C太阳能D煤(1)一种新能源汽车以氢气燃料电池为动力,电池结构如图所示。结合图中信息判断,工作过程中,失去电子的物质是____,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____,通入过量氧气的目的是____。(2)新能源汽车制造时许多地方都应用铝合金。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Fe2O3、SiO2)中提取金属铝的流程如下:①铝土矿中不与稀硫酸反应的物质是.______。②流程中进行“系列操作”的目的是______。③含Al2O350%的铝土矿10.2t,理论上可制得金属铝的质量为______t。(3)新能源汽车配备的安全气囊中装有“叠氮化钠”(NaN3)等固体粉末。一旦发生强烈碰撞,叠氮化钠迅速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钠并放出氮气,使安全气囊打开。写出叠氮化钠在撞击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18.(8分)燃料、能源、环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①设计B、D的目的是_____。②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装置是_____。③A~D中可不做的实验是_____(填序号)。目前,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_____和天然气。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物质。①可燃冰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②化学家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该变化属于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③甲烷可用作燃料,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俗名“碱石灰”,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碱石灰在空气久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而变质。某实验小组为确定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流程。请你参与探究过程: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中一定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成分是_____(写化学式)。溶液B成分的探究。[查阅资料]①Ca(OH)2、Na2CO3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②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③CaCl2溶液呈中性。[猜想]溶液B中溶质可能为:①NaOH;②Na2CO3;③NaOH和Na2CO3;④Ca(OH)2和_____(写化学式)。[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小明同学认真做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②过滤,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①有白色沉淀生成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猜想③正确实验步骤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实验目的是_____.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向样品中加水时还放出大量的热.综合以上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分析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A一定有NaOHB一定有Na2CO3C一定有CaOD至少有NaOH、CaO中的一种

参考答案(含答案详细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答案解析】

氧化物是由两种以上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题目详解】A、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氧气,生成物为二氧化碳,氧气属于单质,故A不正确;B、通过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催化作用可以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可以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故B正确;C、四氧化三钻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故C不正确;D、反应前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为二氧化碳,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2价,故D不正确。故选B。【答案点睛】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2、C【答案解析】

将甲、丙分别浸入硝酸汞溶液中,只有丙的表面有汞析出,说明活动性:丙>汞>甲;将乙、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乙溶解而丙不反应,说明活动性:乙>氢>丙;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乙>丙>甲。故选:C。3、B【答案解析】A、一氧化碳和木炭都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无毒,A说法不正确;B、木炭、一氧化碳有还原性,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所以,反应现象中都有试管内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故B正确;C、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置换反应,C说法不正确;D、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生成物相同,D说法不正确;故答案选B.4、D【答案解析】

A、分子特征:②水结冰体积变大,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不符合题意;B、数字含义:①Fe2+:1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不符合题意;C、俗名与化学式:②小苏打化学名是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不符合题意;D、结构与性质:①Na和Na+两种粒子一核外电子排布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性质不同;②金刚石和石墨一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③H2O和H2O2—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不同,符合题意。故选D。5、D【答案解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根据锡位于铁和铜之间分析判断即可。【题目详解】A.因为镁位于铁的前面,锡(Sn)位于铁的后面,所以锡(Sn)位于镁的后面,能发生反应,故A错误;B.因为锡(Sn)位于铁和铜之间,如果锡位于氢的前面,就能与酸反应,可能发生反应,故B错误;C.因为锡(Sn)位于铁和铜之间,汞位于铜的后面,所以锡位于汞的前面,能发生反应,故C错误;D.由于锌位于铁的前面,锡(Sn)位于铁的后面,所以锡不能置换硫酸锌中的锌,不能发生反应,故D正确;答案选D。6、C【答案解析】

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潮湿的衣服被晒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水变成水蒸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答案点睛】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7、A【答案解析】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平放,再将盛有药品的药匙伸入试管中,然后将试管直立,使药品慢慢滑落至试管底部,正确;B、给试管里的液体药品加热,液体药品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错误;C、过滤操作时要使用玻璃棒引流,漏斗末端要紧靠烧杯内壁,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错误。故选A。点睛: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8、A【答案解析】

A、玉石雕刻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B、烧制陶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C、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D、火药爆破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故选A。【答案点睛】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9、B【答案解析】A、生活污水不应直接排放,以免污染水资源;B、生活中节约用水,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储量有限,故B正确;C、不应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应有计划开采使用地下水;D、不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以免污染环境。点睛∶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10、D【答案解析】

A、森林火灾中的爆燃火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扑火人员必须做好应急防护工作,以防造成人身伤害,故A正确;B、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室内放置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B正确;C、夜间室内煤气泄漏,应该立即开窗通风,以防造成煤气中毒等危险,故C正确;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大量水浇灭,会造成火势蔓延,故D错误。故选D。11、D【答案解析】

分子的特性包括:分子是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题目详解】A.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故解释合理;B.物质受热膨胀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受热增大,物质遇冷收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遇冷变小,故解释合理;C.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故解释合理;D.25m3的氧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在氧气装入瓶子的过程中,分子的间隔缩小,而分子的体积没有改变,故选项不合理。故选D。12、C【答案解析】

A、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和扬尘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PM2.5是造成雾霾的“元凶”之一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错误,因为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要比分子大的得多,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D、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正确,因为活性炭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一些染料、色素、异味等,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C。13、A【答案解析】

保持温度不变,不断蒸发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会增大(起始质量分数不为零),但是此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不会变,故最终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A。14、B【答案解析】

A、若生成物之一M为H2O,则该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例如,酸和碱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了盐和水,A正确;B、若生成物之一M为H2O,则该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例如,氧化铜和氢气加热生成铜和水,B不正确;C、若反应物之一X为氧气,Y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属于氧化反应,C正确;D、若生成物之一为盐,则反应物的物质类别可以为单质、氧化物、碱、盐,例如,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碱和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D正确。故选B。【答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具体例子,平时要熟悉基本反应类型,且要熟记常见的化学方程式。15、D【答案解析】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用于干燥氧气;但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图中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错误,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9.0mL液体,应使用10mL的量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混合物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清除可燃物太阳能【答案解析】

(1)石油是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混合物。(2)燃烧现象的影响因素:氧气的浓度以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做好饭菜,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4)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为缓解能源危机人们正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等。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CH2使氢气充分反应SiO2除去铁离子(或分离出氢氧化铝)2.7【答案解析】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常规能源,太阳能属于新能源,故选C;

(1)结合图中信息判断,工作过程中,失去电子的物质是H2;氧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通入过量氧气的目的是使氢气充分反应;

(2)①Al2O3、Fe2O3都能和稀硫酸反应,SiO2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②要得到纯净的铝就要把其他杂质除去,流程中进行“系列操作”的目的是除去铁离子;

③理论上可制得金属铝的质量为xx=2.7t

(3)叠氮化钠在撞击条件下分解成钠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2NaN32Na+3N2↑。

故答案为:

C;(1)H2;2H2+O2═2H2O;使氢气充分反应;

(2)①SiO2;②除去铁离子;③2.7;

(3)2NaN32Na+3N2↑。18、证明白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以及必须要有氧气参与DA石油混合物化学变化CH4+2O2CO2+2H2O【答案解析】

(1)白磷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有氧气参与。①对比A、B实验说明,白磷燃烧的条件不仅要有氧气参与,而且温度必须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对比C、D实验说明,白磷燃烧的条件不仅要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而且必须要有氧气参与。所以B、D的目的是证明白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以及必须要有氧气参与;②A、B实验中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即使通入氧气,白磷也不会燃烧;C实验中,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但没有氧气,所以白磷不会燃烧;D实验中温度达到了着火点,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所以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装置是D;③通过①②的分析可以得到,B、C、D实验可以验证白磷燃烧的条件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