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师课件:专题十四第35讲蒙昧中的觉醒及神权下的自我_第1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师课件:专题十四第35讲蒙昧中的觉醒及神权下的自我_第2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师课件:专题十四第35讲蒙昧中的觉醒及神权下的自我_第3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师课件:专题十四第35讲蒙昧中的觉醒及神权下的自我_第4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师课件:专题十四第35讲蒙昧中的觉醒及神权下的自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师课件:专题十四第35讲蒙昧中的觉醒及神权下的自我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师课件:专题十四第35讲蒙昧中的觉醒及神权下的自我第35讲蒙昧中的觉醒及神权下的自我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35讲蒙昧中的觉醒及神权下的自我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名师导语』考点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西方人文精神最初起源于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他们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区域: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涉及人文思想的根源、古希腊神话中的人文精神、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及价值、梭伦的人文精神。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西方人文精神滥觞的表现及价值仍需重点关注。『名师导语』考点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西方人文精神最初起源于知识点一智者的启蒙1.背景:公元前5世纪中叶,在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时期,随着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平民地位的提高及____________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出现。2.性质: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3.特点: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注重实利;否认绝对权威,怀疑神灵,敢于创新。4.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__________________”是其观点的中心内容。他也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5.评价: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___________的第一次觉醒。智者运动被看做是西方___________的滥觞。个人主义人是万物的尺度自我意识人文精神知识点一智者的启蒙个人主义人是万物的尺度自我意识人文精神智者学派的主张雅典人所议之主题含有政治睿智,他们会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应拥有这一美德;否则,便不会有城邦。——普罗塔戈拉智者学派的主张知识点二苏格拉底1.主张 (1)提出“______________”,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2)强调人类的______,否认绝对权威。 (3)“认识你自己”。2.评价 (1)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______”。 (2)苏格拉底崇尚理性,追求___________,是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3)苏格拉底之死,既服从了城邦法律的判决,又捍卫了自身的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美德即知识理性自我思想自由知识点二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理性自我思想自由苏格拉底提出的“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提出的“美德即知识”在哲学和伦理学上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也是其本人道德哲学中最基本的命题,但苏格拉底忽视了其中非理性的一个方面,因此,他的“美德即知识”命题也只能是片面的。——聂怡东《浅议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提出的“美德即知识”知识点三斯多亚学派1.时间: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2.代表:芝诺、西塞罗和________。3.思想:理性是与生俱来的;“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人生而平等。4.意义:第一次论证了____________、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塞内卡天赋人权知识点三斯多亚学派塞内卡天赋人权【图示解释】

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信息提取:古希腊哲学家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直至倡导“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反映出思想家开始从人的视角去理解和解释世界,人被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人为本的西方人文精神由此滥觞。【图示解释】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信息提取:古希腊哲学家提出【漫画解史】

“美德即知识”信息提取:“美德即知识”表明美德的本性是知识,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漫画解史】“美德即知识”信息提取:“美德即知识”表明美德探究1从“唯物史观”角度解读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兴起及评价1.古希腊人文精神兴起的背景(1)经济:希腊工商业得到发展,海外贸易频繁,奴隶制经济繁荣。(2)政治: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3)思想:公元前7~前5世纪中期,古希腊出现了一批自然哲学家。到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希腊先哲们由物质世界转向关注人类自身,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探究1从“唯物史观”角度解读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兴起及评价1.2.辩证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1)积极方面:将以往对自然和宇宙的关注转移到人类社会,并强调个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意义,否认了神或者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和基本内涵。(2)消极方面: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容易造成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2.辩证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1)积极方面:将以往对自然和1.(2019·广东揭阳模拟)普罗塔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同时又认为“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这反映了雅典人(

) A.理性与原始蒙昧并存 B.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的精神束缚 C.挑战正统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 D.民主政治促成了自我意识的膨胀1.(2019·广东揭阳模拟)普罗塔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解析根据题目中“人是万物的尺度”得出理性,根据题目中“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得出原始蒙昧,故A项正确。答案

A解析根据题目中“人是万物的尺度”得出理性,根据题目中“我们2.(2018·山西六校联考)西方著作《泰阿泰德篇》中说,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怎样;对同一事物的感觉,因人因时而异,这些不同的感觉并无真假是非之分。这体现的是(

) A.美德即知识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人生而平等

D.天赋人权解析据材料“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怎样;对同一事物的感觉,因人因时而异”,是典型的智者学派的观点,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为极端个人主义打开方便之门,故B项正确。答案

B2.(2018·山西六校联考)西方著作《泰阿泰德篇》中说,事探究2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早期人文主义思想1.古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渊源古希腊早期人文思想渊源经历了“以神为中心”到“以自然为中心”再到“以人为中心”三个阶段。在古希腊神话时代,人们称宙斯是众神之王、人类之王,人们按神谕安排事情,这是“以神为中心”的时代。公元前6世纪,泰勒斯提出“万物皆源于水”的论题,将研究中心从神转向自然界。公元前5世纪中叶,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以人取代神的地位,这被称作人文主义的起源。但这种思想导致极端个人主义泛滥,因此,苏格拉底提出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弥补了其缺陷和不足,继承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探究2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早期人文主义思想1.古早期人文2.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1)相同点:都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都主张追求个人的善,追求个人品性的修养。(2)不同点:目的孔子的目的是恢复周礼,为奴隶制度服务;苏格拉底的目的是挽救世风日下的雅典民主制主张孔子的主张有“仁”“克己复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苏格拉底的主张有“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善是人的内在灵魂”影响孔子开创了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苏格拉底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2.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1)相同点:都强调道德和知识的1.(2018·安徽皖江名校联考)下列表格归纳了古希腊著名思想家的出生地及其思想贡献。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思想家出生地思想贡献普罗塔戈拉古希腊阿布德拉城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古希腊雅典城邦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芝诺古希腊埃利亚城邦人生而平等1.(2018·安徽皖江名校联考)下列表格归纳了古希腊著名思A.地理环境决定人的思维方式B.古希腊城邦公民兴趣广泛C.政治体制左右人的思想观念D.西方的人文精神逐渐形成解析地理环境对人的思维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性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古希腊的思想解放,不是兴趣广泛,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古希腊的政治体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古希腊的思想家提出的主张,可知当时出现了人的精神的觉醒,即人文精神形成,故D项正确。答案

DA.地理环境决定人的思维方式2.(2018·山东淄博模拟)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说:“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形体,穿戴和人相同。”这一观点(

) A.反对天主教会权威

B.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C.具有唯物主义色彩

D.否定宗教神话的作用解析从材料信息“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和人相同”等信息可以看出,色诺芬尼认为人、神一样,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故B项正确。公元前6世纪天主教会还没有建立,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否定神的存在,故D项错误。答案

B2.(2018·山东淄博模拟)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探究3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东西方人文精神的比较及影响1.东西方人文精神的比较核心论点:《孔子讲学图》中孔子坐于高台之上,学生围坐四周,体现了中国式的师道尊严与等级有序的观念;《雅典学院》中老师与学生站在一起平等交流,体现了平等的教学氛围与思想自由的观念。之所以存在这些差别是因为: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古雅典的城邦民主政治制度高度发展及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探究3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东西方人文精神的比较及影响1.2.智者学派的影响智者学派纵然在哲学争鸣的古希腊时代被苏格拉底的理性论批倒,但其将哲学的思辨注入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肌体;即使他们在思辨的道路上走到另一个极端,但正如一些学者所言,没有智者学派,就很难设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冉海涛《古希腊智者学派之浅析》核心论点:虽然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但智者学派在人文精神的起源上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2.智者学派的影响智者学派纵然在哲学争鸣的古希腊时代被苏格拉1.(2016·课标全国Ⅲ,3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当时雅典人(

)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1.(2016·课标全国Ⅲ,3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解析根据“我憎恨所有的神”反映了雅典强调人的价值,故本题选择D项。古希腊人崇拜神灵、宗教意识强烈,故A、B两项错误,题干没有反映雅典人重视物质生活,C项排除。答案

D解析根据“我憎恨所有的神”反映了雅典强调人的价值,故本题选2.(2019·新疆乌鲁木齐模拟)伯里克利在比较雅典与斯巴达的差异时说:“我们爱好智慧,但不会就此变得柔弱;我们热爱艺术,但不做过度的炫耀。”爱好“智慧”和“艺术”反映出当时的雅典人(

) A.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B.重视人的价值 C.比较关注物质生活

D.反对崇拜神灵解析伯里克利时期,宗教在雅典仍有很大影响,故A项错误;雅典人爱好智慧、热爱艺术,体现了古代雅典人文主义的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人的精神文化领域,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崇拜神灵,故D项错误。答案

B2.(2019·新疆乌鲁木齐模拟)伯里克利在比较雅典与斯巴达考法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考题1】

(2017·课标全国Ⅰ,32)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答案

B考法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考题1】(2017·课标全国★明立意从西方人文精神诞生的原因角度考查历史解释。★抓关键首先,明确材料的时空“公元前9至前8世纪”“希腊”;其次,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清误区本题属于文字信息提取类试题,难度适中。考生易把神与人的高度一致性错误归结为理性占据主导地位。理性占主导地位是在启蒙运动,代表人文精神的成熟阶段。★明立意从西方人文精神诞生的原因角度考查历史解释。考法2古代东西方思想的比较【考题2】

(2015·课标全国Ⅱ,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考法2古代东西方思想的比较【考题2】(2015·课标全国史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史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13分)提示

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2分)提示

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关键信息

信息1

“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说明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说明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

信息2

“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说明守法是正义行为;“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说明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说明法律至上,严格守法。★关键信息★思路点拨

第(1)问从材料一、二中提炼有关孟子、苏格拉底观点的信息,调动所学知识分别加以概括即可。第(2)问有关社会背景方面,应从孟子、苏格拉底所处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史实来回答;“共同的历史价值”可从对中西法制发展的深远影响和在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等角度考虑。★思路点拨『名师导语』考点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使人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区域: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涉及人文主义传播、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文艺复兴的背景及影响、宗教改革的背景、人文主义的表现仍需重点关注。『名师导语』考点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4~17世纪的文艺复知识点一文艺复兴1.背景 (1)思想:基督教占据神权统治地位,主张禁欲主义。 (2)经济:西欧经济复苏发展、城市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__________的乐趣。 (3)文化: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2.核心:__________。世俗人生人文主义知识点一文艺复兴世俗人生人文主义3.成就4.实质:一场__________的新文化运动,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阶段代表人物及作品特点初期(意大利)但丁的________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彼特拉克的《歌集》薄伽丘的《十日谈》高潮(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歌颂仁爱,提升________的高尚与尊严《神曲》人性资产阶级3.成就4.实质:一场__________的新文化运动,是欧文艺复兴并非欧洲传统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美]A·M·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文艺复兴并非欧洲传统文化的再生知识点二宗教改革1.背景 (1)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影响有限。 (2)罗马天主教教廷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最多。 (3)教皇在德国出售“________”激起德国民众愤慨。2.兴起:________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3.主张 (1)因信称义:靠自己虔诚信仰即可得救。 (2)直通上帝: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和对话。 (3)思想自由:______是上帝最神圣的话,是基督的福音。赎罪券1517自由知识点二宗教改革赎罪券1517自由4.影响(1)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2)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__________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神权统治4.影响(1)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宗教改革的特点“‘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弊病做出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宗教改革的特点【易错易误】

文艺复兴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文艺复兴的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反对教会扼杀人性,主张将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但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也是信仰宗教的。【易错易误】文艺复兴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文艺复兴的斗争矛头指向【构图解史】

从“因行称义”到“因信称义”信息提取:“因信称义”的宗教改革冲击了罗马天主教廷的权威,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天主教会的思想禁锢,新教思想还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构图解史】从“因行称义”到“因信称义”信息提取:“因信称【漫画解史】

宗教改革的影响信息提取:漫画中图右边是新教,左边是天主教,一本《圣经》就比教皇和教士都重。这幅漫画的寓意是《圣经》是人们的最高权威和最高信仰。【漫画解史】宗教改革的影响信息提取:漫画中图右边是新教,左探究1从“历史解释”角度解读宗教改革的内涵1.“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1)“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和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2)“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性。(3)“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探究1从“历史解释”角度解读宗教改革的内涵1.“因行称义”2.“因信称义”体现的人文精神(1)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反对教会的精神禁锢和罗马教廷的权威统治。马丁·路德的“信仰即可得救”,实际上是尊重每个人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判断,这表达了对人的尊重。宗教改革使民众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2)宗教改革的最突出的影响在于成功运用了人文主义的世俗精神创造出新教伦理,把人的心灵从罪的折磨、来世拯救和教廷束缚中解脱出来。2.“因信称义”体现的人文精神(1)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反对教会1.(2019·四川绵阳模拟)1520~1525年是德国历史上小册子印刷发行的黄金时代,诸如“谈话”“对话”“公告”“传单”“对公告的回答”“途中自语…委任状…演说…讽刺”等频频出现于小册子的标题之中,通常这些标题还伴有醒目的图画。这些小册子(

) A.成为抨击罗马教皇的主导形式 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适应了德意志民族统一的趋势 D.利于新教思想触及普通民众1.(2019·四川绵阳模拟)1520~1525年是德国历史解析从标题和醒目的图画可以看出,这些小册子通俗易懂,有利于新教思想触及普通民众,故D项正确。答案

D解析从标题和醒目的图画可以看出,这些小册子通俗易懂,有利于2.(2018·河南中原名校联考)宗教改革期间,英国人威克里夫把《新约全书》从拉丁文译为英文,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旧约全书》,文字浅显流畅,使普通人可以阅读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在当时(

) A.动摇了上帝在人心中的地位 B.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 C.破除了人们对神学的迷信 D.使人们的民主意识觉醒解析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使普通人可以阅读并形成自己的理解”,而不需要教会的引导,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故B项正确。答案

B2.(2018·河南中原名校联考)宗教改革期间,英国人威克里探究2从“唯物史观”角度解读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1.辩证看待文艺复兴影响(1)积极影响经济方面: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们的自我意识,宣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宗教改革、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文艺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探究2从“唯物史观”角度解读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1.辩(2)消极影响:文艺复兴运动在传播过程中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在传播后期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物质享受和奢靡之风泛滥,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2)消极影响:文艺复兴运动在传播过程中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2.宗教改革对欧洲的深远影响(1)政治上:打击了教会势力(剥夺了教会在新教各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加强了君主权力,促进了欧洲新兴民族国家的形成。(2)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宗教改革对欧洲的深远影响(1)政治上:打击了教会势力(剥(3)精神文化上①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宗教改革后,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新派(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大都简化了宗教仪式,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②发展了人文主义: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解放了民众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准备。③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④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3)精神文化上1.(2018·江苏单科,15)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1.(2018·江苏单科,15)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解析结合题中时间信息“16世纪”可知,这是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社会心理,结合谚语中关键词“神父”“罗马”“越坏”可知,当时人们对罗马教会存在不满情绪,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排除;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是古希腊的智者运动,题中谚语属于宗教改革的范畴,B项排除;法国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因此宗教改革不可能受启蒙运动影响,D项错误,排除。答案

C解析结合题中时间信息“16世纪”可知,这是欧洲宗教改革时期2.(2018·湖南衡阳模拟)文艺复兴时期,骄傲的人文主义者喜爱研究异教拉丁诗人,但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这些人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得到许多富有的教会人员的欣赏。这说明(

) A.教会人员是文艺复兴的推动者 B.人文主义者避免与基督教冲突 C.文艺复兴反对封建宗教不彻底 D.基督教的包容性助力文艺复兴2.(2018·湖南衡阳模拟)文艺复兴时期,骄傲的人文主义者解析材料中“人文主义者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说明文艺复兴没有彻底地反封建宗教,故选C项。文艺复兴反对教会神学束缚,因而教会人员不可能成为文艺复兴的推动者,A项错误;文艺复兴主张人性与现世幸福,反对教会神学的束缚,必然会与基督教发生冲突,B项错误;材料中人文主义者的文学艺术价值得到富有的教会人员的欣赏,但并不能据此说明基督教具有包容性,D项错误。答案C解析材料中“人文主义者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说明文艺复兴没探究3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文艺复兴与基督教的关系从思想渊源来看,文艺复兴是古典文化与基督教传统相结合的产物。传统的认识刻意突出中世纪与文艺复兴之间的文化断裂,淡化了文艺复兴与宗教的关系。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并不具有反基督教的性质,许多人文主义者是虔诚的基督徒。——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核心观点:文艺复兴是古典文化与基督教传统相结合的产物。探究3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文艺复兴2.宗教改革的影响当时(1517年)还是维滕堡大学的牧师的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次年,他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他说:“除非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核心论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在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2.宗教改革的影响当时(1517年)还是维滕堡大学的牧师的路1.(2016·上海高考,13)绘画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思想文化的变迁。下面绘画最早可能作于(

)A.古典时代

B.中世纪前期C.文艺复兴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1.(2016·上海高考,13)绘画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能够折解析图中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凸显现实中人体的美,展示人的性格和个性,是人文主义的代表画作。故C项正确。答案

C解析图中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凸显现实中人体2.(2019·福建龙岩模拟)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涉及上帝观、自然观和人性观三个层面的重大转变,都直接或间接地为近代科学之树的破土而出松动了土壤,输送了营养。其含义是指宗教改革(

) A.为近代科学发展消除了体制障碍 B.为近代科学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C.从根本上消除了科学与宗教对立 D.直接呼唤了科学革命时代的到来2.(2019·福建龙岩模拟)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涉及上帝观解析思想解放成为近代科学兴起的前提,与材料中“为近代科学之树的破土而出松动了土壤,输送了营养”相符,故B项正确。答案

B解析思想解放成为近代科学兴起的前提,与材料中“为近代科学之考法1文艺复兴对人性的探索和发现【考题1】

(2017·海南单科,15)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 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答案

C考法1文艺复兴对人性的探索和发现【考题1】(2017·海★明立意从人文主义思潮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抓关键发掘史料隐性知识:“达·芬奇”隐含了文艺复兴时期。★清误区本题属于目的类试题,难度较小。考生认为达·芬奇解剖人体结构意在否定神学理论,而材料可明确看出达·芬奇的目的仅在于绘画。★明立意从人文主义思潮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考法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与王阳明心学的比较【考题2】

史料一

在王阳明(1472~1529年)生活的时代,很多人对笼罩在社会之上的官方政治意识形态已经相当反感。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他认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在他离开人世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便是:“吾心光明,亦复何言。吾心,良知也。光明,已致良知也。”——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考法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与王阳明心学的比较【考题2】史料史料二

马丁·路德是神学博士、维滕贝格大学神学教授、维滕贝格修道院院长。1510年,他带着虔诚的心情朝拜罗马城,看到的却是一片腐败。他痛感个人无力无助,再研读《圣经》,发现保罗的训诫有“义人必因信得生”;《福音书》中说,耶稣基督之死已经代替人类在上帝面前赎罪,只要信仰耶稣,就可以得救。此后,他开始倡导“因信称义”,认为信仰的本质是内心活动,而不在于形式和行为,每个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基督徒在上帝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可以通过《圣经》直接和上帝对话,不用神父做中介。——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史料二马丁·路德是神学博士、维滕贝格大学神学教授、维滕贝格(1)根据史料一、二,指出王阳明与马丁·路德基本主张的异同。(12分)(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与马丁·路德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影响的不同。(13分)提示

(1)相同:都注重从自己的内心活动出发去认识事物。不同: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马丁·路德:“因信称义”(或“信仰即可得救”),通过阅读《圣经》直接与上帝对话,基督面前人人平等。(2)背景不同: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理学的繁琐;西欧罗马天主教会的腐败。影响不同:王阳明:通过自我反省,加强道德自律,注重社会秩序,维护封建专制;马丁·路德:促进思想解放,个性张扬,有利于摆脱天主教会的压迫和思想禁锢,实现信仰自由,其平等思想为后来民主政治奠定基础。(1)根据史料一、二,指出王阳明与马丁·路德基本主张的异同。★关键信息

信息1

“很多人对笼罩在社会之上的官方政治意识形态已经相当反感。”“吾心光明,亦复何言。吾心,良知也。光明,已致良知也。”

信息2

“他带着虔诚的心情朝拜罗马城,看到的却是一片腐败。”“他开始倡导‘因信称义’,认为信仰的本质是内心活动,而不在于形式和行为。”★关键信息★思路点拨

解答比较型非选择题的关键是明确比较什么、怎么比较,其解题过程可提炼为以下三个步骤:①认真审读题目,弄清题意,明确比较的对象;②确立比较项,即找准比较的角度,如比较历史事件一般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思考;③按照确立的比较项分项比较,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思路点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师课件:专题十四第35讲蒙昧中的觉醒及神权下的自我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师课件:专题十四第35讲蒙昧中的觉醒及神权下的自我第35讲蒙昧中的觉醒及神权下的自我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35讲蒙昧中的觉醒及神权下的自我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名师导语』考点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西方人文精神最初起源于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他们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区域: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涉及人文思想的根源、古希腊神话中的人文精神、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及价值、梭伦的人文精神。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西方人文精神滥觞的表现及价值仍需重点关注。『名师导语』考点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西方人文精神最初起源于知识点一智者的启蒙1.背景:公元前5世纪中叶,在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时期,随着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平民地位的提高及____________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出现。2.性质: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3.特点: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注重实利;否认绝对权威,怀疑神灵,敢于创新。4.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__________________”是其观点的中心内容。他也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5.评价: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___________的第一次觉醒。智者运动被看做是西方___________的滥觞。个人主义人是万物的尺度自我意识人文精神知识点一智者的启蒙个人主义人是万物的尺度自我意识人文精神智者学派的主张雅典人所议之主题含有政治睿智,他们会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应拥有这一美德;否则,便不会有城邦。——普罗塔戈拉智者学派的主张知识点二苏格拉底1.主张 (1)提出“______________”,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2)强调人类的______,否认绝对权威。 (3)“认识你自己”。2.评价 (1)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______”。 (2)苏格拉底崇尚理性,追求___________,是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3)苏格拉底之死,既服从了城邦法律的判决,又捍卫了自身的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美德即知识理性自我思想自由知识点二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理性自我思想自由苏格拉底提出的“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提出的“美德即知识”在哲学和伦理学上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也是其本人道德哲学中最基本的命题,但苏格拉底忽视了其中非理性的一个方面,因此,他的“美德即知识”命题也只能是片面的。——聂怡东《浅议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提出的“美德即知识”知识点三斯多亚学派1.时间: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2.代表:芝诺、西塞罗和________。3.思想:理性是与生俱来的;“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人生而平等。4.意义:第一次论证了____________、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塞内卡天赋人权知识点三斯多亚学派塞内卡天赋人权【图示解释】

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信息提取:古希腊哲学家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直至倡导“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反映出思想家开始从人的视角去理解和解释世界,人被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人为本的西方人文精神由此滥觞。【图示解释】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信息提取:古希腊哲学家提出【漫画解史】

“美德即知识”信息提取:“美德即知识”表明美德的本性是知识,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漫画解史】“美德即知识”信息提取:“美德即知识”表明美德探究1从“唯物史观”角度解读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兴起及评价1.古希腊人文精神兴起的背景(1)经济:希腊工商业得到发展,海外贸易频繁,奴隶制经济繁荣。(2)政治: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3)思想:公元前7~前5世纪中期,古希腊出现了一批自然哲学家。到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希腊先哲们由物质世界转向关注人类自身,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探究1从“唯物史观”角度解读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兴起及评价1.2.辩证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1)积极方面:将以往对自然和宇宙的关注转移到人类社会,并强调个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意义,否认了神或者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和基本内涵。(2)消极方面: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容易造成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2.辩证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1)积极方面:将以往对自然和1.(2019·广东揭阳模拟)普罗塔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同时又认为“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这反映了雅典人(

) A.理性与原始蒙昧并存 B.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的精神束缚 C.挑战正统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 D.民主政治促成了自我意识的膨胀1.(2019·广东揭阳模拟)普罗塔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解析根据题目中“人是万物的尺度”得出理性,根据题目中“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得出原始蒙昧,故A项正确。答案

A解析根据题目中“人是万物的尺度”得出理性,根据题目中“我们2.(2018·山西六校联考)西方著作《泰阿泰德篇》中说,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怎样;对同一事物的感觉,因人因时而异,这些不同的感觉并无真假是非之分。这体现的是(

) A.美德即知识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人生而平等

D.天赋人权解析据材料“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怎样;对同一事物的感觉,因人因时而异”,是典型的智者学派的观点,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为极端个人主义打开方便之门,故B项正确。答案

B2.(2018·山西六校联考)西方著作《泰阿泰德篇》中说,事探究2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早期人文主义思想1.古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渊源古希腊早期人文思想渊源经历了“以神为中心”到“以自然为中心”再到“以人为中心”三个阶段。在古希腊神话时代,人们称宙斯是众神之王、人类之王,人们按神谕安排事情,这是“以神为中心”的时代。公元前6世纪,泰勒斯提出“万物皆源于水”的论题,将研究中心从神转向自然界。公元前5世纪中叶,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以人取代神的地位,这被称作人文主义的起源。但这种思想导致极端个人主义泛滥,因此,苏格拉底提出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弥补了其缺陷和不足,继承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探究2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早期人文主义思想1.古早期人文2.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1)相同点:都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都主张追求个人的善,追求个人品性的修养。(2)不同点:目的孔子的目的是恢复周礼,为奴隶制度服务;苏格拉底的目的是挽救世风日下的雅典民主制主张孔子的主张有“仁”“克己复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苏格拉底的主张有“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善是人的内在灵魂”影响孔子开创了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苏格拉底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2.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1)相同点:都强调道德和知识的1.(2018·安徽皖江名校联考)下列表格归纳了古希腊著名思想家的出生地及其思想贡献。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思想家出生地思想贡献普罗塔戈拉古希腊阿布德拉城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古希腊雅典城邦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芝诺古希腊埃利亚城邦人生而平等1.(2018·安徽皖江名校联考)下列表格归纳了古希腊著名思A.地理环境决定人的思维方式B.古希腊城邦公民兴趣广泛C.政治体制左右人的思想观念D.西方的人文精神逐渐形成解析地理环境对人的思维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性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古希腊的思想解放,不是兴趣广泛,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古希腊的政治体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古希腊的思想家提出的主张,可知当时出现了人的精神的觉醒,即人文精神形成,故D项正确。答案

DA.地理环境决定人的思维方式2.(2018·山东淄博模拟)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说:“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形体,穿戴和人相同。”这一观点(

) A.反对天主教会权威

B.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C.具有唯物主义色彩

D.否定宗教神话的作用解析从材料信息“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和人相同”等信息可以看出,色诺芬尼认为人、神一样,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故B项正确。公元前6世纪天主教会还没有建立,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否定神的存在,故D项错误。答案

B2.(2018·山东淄博模拟)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探究3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东西方人文精神的比较及影响1.东西方人文精神的比较核心论点:《孔子讲学图》中孔子坐于高台之上,学生围坐四周,体现了中国式的师道尊严与等级有序的观念;《雅典学院》中老师与学生站在一起平等交流,体现了平等的教学氛围与思想自由的观念。之所以存在这些差别是因为: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古雅典的城邦民主政治制度高度发展及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探究3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东西方人文精神的比较及影响1.2.智者学派的影响智者学派纵然在哲学争鸣的古希腊时代被苏格拉底的理性论批倒,但其将哲学的思辨注入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肌体;即使他们在思辨的道路上走到另一个极端,但正如一些学者所言,没有智者学派,就很难设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冉海涛《古希腊智者学派之浅析》核心论点:虽然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但智者学派在人文精神的起源上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2.智者学派的影响智者学派纵然在哲学争鸣的古希腊时代被苏格拉1.(2016·课标全国Ⅲ,3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当时雅典人(

)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1.(2016·课标全国Ⅲ,3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解析根据“我憎恨所有的神”反映了雅典强调人的价值,故本题选择D项。古希腊人崇拜神灵、宗教意识强烈,故A、B两项错误,题干没有反映雅典人重视物质生活,C项排除。答案

D解析根据“我憎恨所有的神”反映了雅典强调人的价值,故本题选2.(2019·新疆乌鲁木齐模拟)伯里克利在比较雅典与斯巴达的差异时说:“我们爱好智慧,但不会就此变得柔弱;我们热爱艺术,但不做过度的炫耀。”爱好“智慧”和“艺术”反映出当时的雅典人(

) A.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B.重视人的价值 C.比较关注物质生活

D.反对崇拜神灵解析伯里克利时期,宗教在雅典仍有很大影响,故A项错误;雅典人爱好智慧、热爱艺术,体现了古代雅典人文主义的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人的精神文化领域,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崇拜神灵,故D项错误。答案

B2.(2019·新疆乌鲁木齐模拟)伯里克利在比较雅典与斯巴达考法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考题1】

(2017·课标全国Ⅰ,32)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答案

B考法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考题1】(2017·课标全国★明立意从西方人文精神诞生的原因角度考查历史解释。★抓关键首先,明确材料的时空“公元前9至前8世纪”“希腊”;其次,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清误区本题属于文字信息提取类试题,难度适中。考生易把神与人的高度一致性错误归结为理性占据主导地位。理性占主导地位是在启蒙运动,代表人文精神的成熟阶段。★明立意从西方人文精神诞生的原因角度考查历史解释。考法2古代东西方思想的比较【考题2】

(2015·课标全国Ⅱ,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考法2古代东西方思想的比较【考题2】(2015·课标全国史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史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13分)提示

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2分)提示

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关键信息

信息1

“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说明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说明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

信息2

“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说明守法是正义行为;“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说明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说明法律至上,严格守法。★关键信息★思路点拨

第(1)问从材料一、二中提炼有关孟子、苏格拉底观点的信息,调动所学知识分别加以概括即可。第(2)问有关社会背景方面,应从孟子、苏格拉底所处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史实来回答;“共同的历史价值”可从对中西法制发展的深远影响和在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等角度考虑。★思路点拨『名师导语』考点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使人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区域: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涉及人文主义传播、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文艺复兴的背景及影响、宗教改革的背景、人文主义的表现仍需重点关注。『名师导语』考点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4~17世纪的文艺复知识点一文艺复兴1.背景 (1)思想:基督教占据神权统治地位,主张禁欲主义。 (2)经济:西欧经济复苏发展、城市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__________的乐趣。 (3)文化: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2.核心:__________。世俗人生人文主义知识点一文艺复兴世俗人生人文主义3.成就4.实质:一场__________的新文化运动,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阶段代表人物及作品特点初期(意大利)但丁的________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彼特拉克的《歌集》薄伽丘的《十日谈》高潮(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歌颂仁爱,提升________的高尚与尊严《神曲》人性资产阶级3.成就4.实质:一场__________的新文化运动,是欧文艺复兴并非欧洲传统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美]A·M·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文艺复兴并非欧洲传统文化的再生知识点二宗教改革1.背景 (1)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影响有限。 (2)罗马天主教教廷对德国的剥削与压迫最多。 (3)教皇在德国出售“________”激起德国民众愤慨。2.兴起:________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3.主张 (1)因信称义:靠自己虔诚信仰即可得救。 (2)直通上帝: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和对话。 (3)思想自由:______是上帝最神圣的话,是基督的福音。赎罪券1517自由知识点二宗教改革赎罪券1517自由4.影响(1)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2)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__________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神权统治4.影响(1)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宗教改革的特点“‘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弊病做出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宗教改革的特点【易错易误】

文艺复兴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文艺复兴的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反对教会扼杀人性,主张将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但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也是信仰宗教的。【易错易误】文艺复兴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文艺复兴的斗争矛头指向【构图解史】

从“因行称义”到“因信称义”信息提取:“因信称义”的宗教改革冲击了罗马天主教廷的权威,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天主教会的思想禁锢,新教思想还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构图解史】从“因行称义”到“因信称义”信息提取:“因信称【漫画解史】

宗教改革的影响信息提取:漫画中图右边是新教,左边是天主教,一本《圣经》就比教皇和教士都重。这幅漫画的寓意是《圣经》是人们的最高权威和最高信仰。【漫画解史】宗教改革的影响信息提取:漫画中图右边是新教,左探究1从“历史解释”角度解读宗教改革的内涵1.“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1)“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和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2)“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性。(3)“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探究1从“历史解释”角度解读宗教改革的内涵1.“因行称义”2.“因信称义”体现的人文精神(1)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反对教会的精神禁锢和罗马教廷的权威统治。马丁·路德的“信仰即可得救”,实际上是尊重每个人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判断,这表达了对人的尊重。宗教改革使民众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2)宗教改革的最突出的影响在于成功运用了人文主义的世俗精神创造出新教伦理,把人的心灵从罪的折磨、来世拯救和教廷束缚中解脱出来。2.“因信称义”体现的人文精神(1)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反对教会1.(2019·四川绵阳模拟)1520~1525年是德国历史上小册子印刷发行的黄金时代,诸如“谈话”“对话”“公告”“传单”“对公告的回答”“途中自语…委任状…演说…讽刺”等频频出现于小册子的标题之中,通常这些标题还伴有醒目的图画。这些小册子(

) A.成为抨击罗马教皇的主导形式 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适应了德意志民族统一的趋势 D.利于新教思想触及普通民众1.(2019·四川绵阳模拟)1520~1525年是德国历史解析从标题和醒目的图画可以看出,这些小册子通俗易懂,有利于新教思想触及普通民众,故D项正确。答案

D解析从标题和醒目的图画可以看出,这些小册子通俗易懂,有利于2.(2018·河南中原名校联考)宗教改革期间,英国人威克里夫把《新约全书》从拉丁文译为英文,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旧约全书》,文字浅显流畅,使普通人可以阅读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在当时(

) A.动摇了上帝在人心中的地位 B.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 C.破除了人们对神学的迷信 D.使人们的民主意识觉醒解析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使普通人可以阅读并形成自己的理解”,而不需要教会的引导,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故B项正确。答案

B2.(2018·河南中原名校联考)宗教改革期间,英国人威克里探究2从“唯物史观”角度解读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1.辩证看待文艺复兴影响(1)积极影响经济方面: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们的自我意识,宣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宗教改革、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文艺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探究2从“唯物史观”角度解读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1.辩(2)消极影响:文艺复兴运动在传播过程中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在传播后期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物质享受和奢靡之风泛滥,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2)消极影响:文艺复兴运动在传播过程中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2.宗教改革对欧洲的深远影响(1)政治上:打击了教会势力(剥夺了教会在新教各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加强了君主权力,促进了欧洲新兴民族国家的形成。(2)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宗教改革对欧洲的深远影响(1)政治上:打击了教会势力(剥(3)精神文化上①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宗教改革后,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新派(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大都简化了宗教仪式,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②发展了人文主义: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解放了民众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准备。③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④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3)精神文化上1.(2018·江苏单科,15)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1.(2018·江苏单科,15)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解析结合题中时间信息“16世纪”可知,这是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社会心理,结合谚语中关键词“神父”“罗马”“越坏”可知,当时人们对罗马教会存在不满情绪,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排除;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是古希腊的智者运动,题中谚语属于宗教改革的范畴,B项排除;法国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因此宗教改革不可能受启蒙运动影响,D项错误,排除。答案

C解析结合题中时间信息“16世纪”可知,这是欧洲宗教改革时期2.(2018·湖南衡阳模拟)文艺复兴时期,骄傲的人文主义者喜爱研究异教拉丁诗人,但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这些人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得到许多富有的教会人员的欣赏。这说明(

) A.教会人员是文艺复兴的推动者 B.人文主义者避免与基督教冲突 C.文艺复兴反对封建宗教不彻底 D.基督教的包容性助力文艺复兴2.(2018·湖南衡阳模拟)文艺复兴时期,骄傲的人文主义者解析材料中“人文主义者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说明文艺复兴没有彻底地反封建宗教,故选C项。文艺复兴反对教会神学束缚,因而教会人员不可能成为文艺复兴的推动者,A项错误;文艺复兴主张人性与现世幸福,反对教会神学的束缚,必然会与基督教发生冲突,B项错误;材料中人文主义者的文学艺术价值得到富有的教会人员的欣赏,但并不能据此说明基督教具有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