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课文导学案精选七篇_第1页
《乡愁》课文导学案精选七篇_第2页
《乡愁》课文导学案精选七篇_第3页
《乡愁》课文导学案精选七篇_第4页
《乡愁》课文导学案精选七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愁》课文导学案精选七篇篇1:课文《乡愁》导学案课文《乡愁》导学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的绘画美。情感目标:体会海外游子拳拳的爱国之心,加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学会抓住诗歌的意象去赏析诗歌。【教学重点】1.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诵诗歌。2.理解本诗托物寄情的写作手法。3.激发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教学难点】透过意象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理。【课时安排】一课时【设计思路】《乡愁》是台湾当代闻名作家余光中先生20世纪70年代写的一首小诗。诗歌用优美的意象、低沉的笔调谱写的一首海外游子思乡恋国的凄美相思曲。是一首难得的思乡爱国的教育诗篇。为此我的课程设计思路是:诵读欣赏,想象体会,引申迁移。通过这三个步骤重点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爱祖国”“爱家乡”的深刻意义,进而激发和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背景音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本课的一大特色。用与主题相关的背景音乐烘托一种气氛,给学生思维的启动构建一个平台,也为本诗的理解铺设一个意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流浪歌》的主旋律中初步感知游子羁旅伤别之情。)1.师:一曲《流浪歌》唱出了多少华夏儿女的心声:“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冬天的风啊,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陈星的歌声唤起了多少阔别家乡的人们的心酸痛楚。其实,不光是歌声,在中华文化的长廊中,一大批文人墨客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同样表达了他们羁旅他乡,心系故土的感伤。同学们能举几个例子说说吗?2.生自由回答(如李白的《静夜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3.师总结:人是故乡美,月是故乡圆。毕竟“洛阳虽好不如家”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诗也与思念有关,它就是余光中的《乡愁》。二.作者简介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XX永春,当代诗人和评论家。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是他众多乡愁诗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流传最广的一首。三.诵读欣赏(一)诵读感知1.默读本诗,根据诗意推测体会本诗的诵读技巧(包含节奏,重音,感情等)。2.学生试读。3.学生就上位同学的诵读情况批评指正。(从节奏,重音,感情等方面着手)4.学生再次试读。5.老师评点:节奏应该和缓,感情低沉。6.听范读录音,生体会、模仿。(二)品读欣赏1.在漫长的生活经历中,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让诗人怅惘叹息不已,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得出来?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它们代表了诗人人生的四个阶段,暗含着诗人客居他乡而愁苦的一生。2.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各因什么而愁呢?明:小时候(少年)因求学而母子离别(母子别)长大后(青年)夫妻离别思恋娇妻(夫妻别)后来(中年)生死隔离哀思难诉(生死别)现在(老年)国土分裂有家难归(家国别)3.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的?明:诗中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四个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乡愁变得可察可感。在这里,作者利用了托物寄情的方法。所谓托物寄情,就是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描述,突出物体的特点,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这种方法可以增多诗作的艺术感染力。一枚小小的邮票:写信可寄乡思一张窄窄的船票:成船可解相思一方矮矮的坟墓:生死隔绝哀思难诉一湾浅浅的海峡:海水无尽忧思无尽4.怎样理解以上四个意象之间的关系?从情感的抒发上看,是并列的还是逐层深入?明:逐层深入,暗示随着时间的流逝,作者思乡恋国的情愫越来越浓。小结:《乡愁》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更是一首如泣如歌,动人心魄的真挚的情诗。它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感,在给我们强烈的情感震撼的同时,也给我们极强的审美感受。四.想象体会诗歌的语言简洁凝练,但却能传达出丰富动人的意境。这首诗的每一节都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下面是老师对第一节诗所表现出来的画面的解读。读一读,然后模仿着写写看。1.[示例]第一节: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在《一封家书》的音乐声中听老师的解读。[解读]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如豆的灯火映照着他那双湿润的眼。窗外,清冷的月光如泻。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贴着一枚小小的邮票。信封上,是他母亲的名字。——他给母亲写些什么呢?是叙说离家求学的艰辛,还是追忆儿时盘恒母亲膝头的亲密?是倾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怀,还是应答母亲日日村头槐树下的翘盼?……他还在恭敬地粘贴着。他粘贴的哪里仅是邮票,他粘贴的是母子身处两地遥相思念的亲情!他邮寄的又哪里仅仅是信,他邮寄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拳拳赤子之心!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正是一个少年——如烟如梦的乡愁啊!2.读第二节,伴着《久别的人》的歌声,展开联想和想象,对其解读。3.读第三节,伴着《人鬼情未了》的歌声,展开联想和想象,对其解读。4.读第四节,伴着《望乡》的歌声,展开联想和想象,对其解读。5.老师评点:诗歌寥寥数语却给我们以无限想象的空间。透过几幅画面我们进一步地体会到了诗人寄居他乡的种种苦闷和彷徨,也认识到了家国分离给人们带来的无穷伤痛,在此,我们有什么感受呢?我只想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时也希望我们的祖国早日完成和平统一的大业,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五.引申迁移欣赏席慕蓉的《乡愁》,回答问题。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常在有月亮的时候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注:席慕蓉,台湾知名画家、散文家和诗人,1943年出生于重庆,祖籍XX,1949年由南京迁居香港,1954年赴台。)思考:这首诗分别选用了那些意象来表达感情的?与余光中的《乡愁》在主题上有什么共同点?六.结尾(在歌曲《我的中国心》中结束本课)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如今,香港、澳门业已回到祖国的怀抱。仅有一水之隔的台湾何时才能与祖国大陆统一呢?“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我坚信,有我们广大的台湾同胞的支持和数以万计海外侨胞的帮助,祖国和平统一的大业终会完成,因为我们有一颗共同的心,那就是——我的中国心。(歌声响起)七.板书设计时间托物寄情思绪小时候邮票母子别愁长大后船票夫妻别愁后来坟墓生死别愁现在海峡家国别愁拓展阅读:《乡愁》赏析1.全诗共四节,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转变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这是一种特殊的“分离”)──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这样我们看到这首诗构思的巧妙,四节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那色彩便是乡愁,一层层加深。2.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但诗人表达出来后却实现了物化,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致于无所依附,而是投射于具体的对象上。这也是诗人写诗常用的一种技巧:托物寄情,这种方法可以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增多诗作的艺术感染力。“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和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射出浓烈的思乡情绪:“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表数量的词语也利用得很准确。3.这首诗的形式美非常突出:首先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互相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第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利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篇2:乡愁导学案乡愁导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本诗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味语言的能力、自学探究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3.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更为深沉的爱国情怀,将感情上升到激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教学重点: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教学难点:对诗中四种意想的体会和把握。教学过程:(课前3分钟播放歌曲《想家的时候》,创设氛围。一.导入新课。故乡,是每个离家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板书课题、作者。二.作者简介(余光中,台湾当代闻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三.听录音朗读,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划分诗的节奏。四.分析、解读本诗。1.这首诗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抒发诗人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2.要把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感情具体表达出来,就要借助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的形象。请同学们帮老师找找看,这首诗借助什么样的意象表达这浓浓的思乡之情?(板书:邮票、船票、坟墓、海峡。)3.诗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想景悟情,再现诗中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生六人一组,师来回巡视,具体指导。)(通过联想,演释诗的内容:小时候,作者出外求学,当夜静时总想起母亲,就拿笔写信,望着那小小的邮票,他希望这邮票能带去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后来他渐渐长大了,成家立业了,为了养家糊口,外出工作。每当要回家时,望着那窄窄的船票,想着新娘做好了可口的饭菜在家等待着;后来作者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母亲却在一方矮矮的坟墓里,作者心酸极了,那种辛酸是无法言喻的。而现在,作者己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站在台湾的高山上,眺望祖国大陆:这浅浅海峡饱含着多少人的辛酸泪水,什么时候祖国才能统一啊!板书:思乡、怀亲、爱国)阅读实践(一)1.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2.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利用的作用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4.把乡愁推向顶点的是哪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余光中的《乡愁》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其乡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诗中用了那些巧妙的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阅读实践(二)《西部,秦腔一样的母亲》野渡/文秦腔一样的母亲不唱秦腔却有秦腔一样的色和味儿三分陕南秋熟的柿子三分渭北苹果的飘香三分大红的黄河滩枣再有剩下的一分就是我从未磨灭过的念想我记得茅店月下的温差把母亲的深恩滋养我记得板桥霜上的脚印敲打出的节奏还是那样地夸张那就是秦腔一样的母亲用秦砖汉瓦作梆板用秦岭山风作月琴给我唱出的粗犷童谣童谣里的那颗心长在我的身上而我竟不知道自身的心该长在何方我没有娶秦腔一样的新娘只把母亲留在了秦腔的土地上到现在我多想吼几句秦腔可母亲和我永远地隔了一道墙(选自《诗歌广场》。野渡,即敖维老师,当代直觉浪漫主义诗人)朗诵回答:1,这首诗歌也描述了一个故乡,它在哪里?是怎样的一个故乡?2,这首诗里也有一位母亲,结合诗句说说她是一位怎样的母亲?3,举例说说诗歌语言上包含了哪些修辞手法?4,你是怎样理解诗歌的最后四句含义的?5,你能说说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么?篇3:乡愁导学案人教版乡愁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2..感知诗歌内涵,能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3.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学习步骤:感情地朗读-----细腻地品读-----丰富地想象------诗意地仿写学习过程:(一)导入:举头望明月,-----------------。.独在异乡为异客,-------------------------。日暮乡关何处是,-------------------------。因思杜陵梦,-------------------------。(二)简介作者。余光中,祖籍大陆。1928年生于南京,1949年去香港,1950年去台湾。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学一往情深,承继了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写出了新意;另一方面,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不免经常流露出来(是他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对此,他在一篇散文中曾不乏风趣幽默地说:大陆是母亲,台湾是老婆,香港是情人。代表作有《乡愁》、《乡愁四韵》,《春天,遂想起》,被称为乡愁诗人。(三)深情地朗读。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的,深沉中又略带哀伤,因此朗读时的速度就是缓慢的。同时注意节奏和重音。(四)细腻地品读。1.这首诗歌的四个小节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转变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2.你投入了怎样的感情去朗读?(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看得见吗?那诗人是借助什么事物来表达自身的感情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3.体会“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表达效果。4.小结。5.再读诗歌,寻美。《乡愁》诗歌很美,美在--------(1)从整体结构看,A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上。B美在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上。(2)从构思立意看,C美在从小到老的时间顺序上。D美在身处各地的空间变化上。E美在托物寄情的比喻形象上。(3)从词句利用看,F美在数量词的利用上。G美在叠词的利用上。(4)从思想感情看,H美在每一节诗都是一幅凄美的图画上。?I美在主题的逐步深化、最后升华上。(五)丰富地想象。(MTV制作大赛)要求:结合自身的理解,任选一副画面,选好背景音乐,用自身的语言把这幅画面描摹出来。先小组同学合作,然后向全班展示。背景音乐:画面:解说:欣赏余光中的《乡愁四韵》。(六)诗意地仿写(小试牛刀)请同学们结合自身的理解,用具体的事物为“乡愁”打个比方。例:乡愁是一枚青橄榄,苦苦的、涩涩的,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七)小结,下课。拓展阅读:《乡愁》赏析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很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正像中国大地上很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非常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身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区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有单纯而丰富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传统的美。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转变调整,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词利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利用,不但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篇4:乡愁导学案免费乡愁导学案免费一.预习导学:【链接材料】——作者简介: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诗评家。XX衡阳人。现居台湾。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反动派军队赴台。1953年XX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文章,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检查学生读诗(注意节奏和重音)。二.探究展示: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这首诗利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2.诗中,诗人抓住“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内心情感。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意在抓住这首诗的四个中心物象来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3.愁是凝重的,诗中为何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4.诗中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5.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有什么感受?6.“乡愁”的含义(练习一/2)7.以“读__________”(余诗中的句子),我联想到_____________。(课外诗词曲均可)”为例造句,请说说余光中《乡愁》让你想起了什么?8.请学生依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三.练习反馈:天窗江南月①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但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很多无法言喻的美妙。②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星,也赶热闹似的隔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③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④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因为有了这扇天窗,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千般诗情。天窗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唯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着鳞鳞的瓦片和一扇玲珑的天窗。童稚的心灵,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若是裁剪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想着想着,雨滴水润润,湿漉漉,仿佛倏的一下钻进我的心里蔓延开来。⑤仲夏,多雷阵雨。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师,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哗啦哗啦的。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雨势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⑥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清晰。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⑦“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时光的深处,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那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身,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1.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2.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1)赏析下面句子。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2)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3.说说文章以“天窗”为题的作用。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老屋的那一方小小的天窗伴随着母亲的身影,让“我”感受到很多无法言喻的美妙。B.第②节选取蝉的鸣唱、蛙声的欢快和星月的柔美,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迷人的夏夜图。C.第③节“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中,“滑”字既写出风的轻柔,又表现母爱的温馨。D.文章情景交融,通过雨景和月景的对比描写,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感伤。5.文章结尾写“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下列名著中就有能表现这一哲理的事例,请简要叙述一例。(3分)《童年》《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事例:拓展阅读:《乡愁》赏析1.全诗共四节,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转变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这是一种特殊的“分离”)──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这样我们看到这首诗构思的巧妙,四节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那色彩便是乡愁,一层层加深。2.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但诗人表达出来后却实现了物化,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致于无所依附,而是投射于具体的对象上。这也是诗人写诗常用的一种技巧:托物寄情,这种方法可以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增多诗作的艺术感染力。“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和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射出浓烈的思乡情绪:“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表数量的词语也利用得很准确。3.这首诗的形式美非常突出:首先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互相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第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利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篇5:《乡愁》课文导学《乡愁》课文导学《乡愁》一诗语言的质朴之美在于如同口语,富于生活气息;典雅之美又在于精丽,富有独特的韵味,是经过锤炼加工的。学习目标1.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2.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品读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3.体会作者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一.预习导学【链接材料】——作者简介: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诗评家。XX衡阳人。现居台湾。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政党军队赴台。1953年XX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文章,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检查学生读诗(注意节奏和重音)。二.探究展示: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这首诗利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2.诗中,诗人抓住“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内心情感。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意在抓住这首诗的四个中心物象来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3.愁是凝重的,诗中为何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4.诗中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5.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有什么感受?6.“乡愁”的含义7.以“读__________”(余诗中的句子),我联想到_____________。(课外诗词曲均可)”为例造句,请说说余光中《乡愁》让你想起了什么?8.请学生依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三.练习反馈:天窗江南月①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但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很多无法言喻的美妙。②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星,也赶热闹似的隔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③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④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因为有了这扇天窗,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千般诗情。天窗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唯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着鳞鳞的瓦片和一扇玲珑的天窗。童稚的心灵,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若是裁剪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想着想着,雨滴水润润,湿漉漉,仿佛倏的一下钻进我的心里蔓延开来。⑤仲夏,多雷阵雨。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师,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哗啦哗啦的。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雨势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⑥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清晰。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⑦“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时光的深处,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那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身,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选自《都市文萃》第4期,有删改)1.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2.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1)赏析下面句子。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2)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3.说说文章以“天窗”为题的作用。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老屋的那一方小小的天窗伴随着母亲的身影,让“我”感受到很多无法言喻的美妙。B.第②节选取蝉的鸣唱、蛙声的欢快和星月的柔美,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迷人的夏夜图。C.第③节“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中,“滑”字既写出风的轻柔,又表现母爱的温馨。D.文章情景交融,通过雨景和月景的对比描写,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感伤。5.文章结尾写“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下列名著中就有能表现这一哲理的事例,请简要叙述一例。(3分)《童年》《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事例:拓展阅读:《乡愁》艺术特点《乡愁》是余光中先生的一首抒情名诗。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具体的物象,把绵绵的乡愁、无限的愁思注于笔端。而乡愁的产生,乡愁的无奈,却巧借“距离”表现出来。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诗中这样的句子:“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由此可见,诗人在每个诗节中抒情时都给读者设置了一个“距离”情境。从字面上看,好像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细细地品味,却觉得妙意无穷。先从时间上说,年少时,因为求学与母亲产生“距离”,从而“乡愁”产生;成年时,因为谋生,与新娘产生“距离”,“乡愁”产生;人到中年,因为岁月无情,与母亲阴阳相隔,“乡愁”油然而生;而如今,政治的原因,使得故土可望而不可及,“乡愁”无时无刻不困扰着诗人。你看,诗人用“距离”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乡愁”的存在。再从距离的实质性来看“距离”的妙用。我们都知道,距离产生美是靠距离的远近来完成的。这还得从四个抒情物象说起。作者在四个不同的时间段用了四个不同的物象来传送着“乡愁”。分别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从表面上来看,我们会发现,“邮票”“船票”连接的两头,距离较远;而“坟墓”“海峡”连接的双方好像只有一步之遥。然而,我们再品味一下,你会发现诗中所传送的乡愁,距离较远的,可以通过“邮票”“船票”来传送,来倾诉,来实现;而看起来距离较近的,尽管距离是近了,好像也可以传送、可以倾诉,却难以实现。真可谓“实远而近,实近而远也”。而真正困扰作者、使得作者憔悴的,恰是那虽近犹远的乡愁。作者便是借着这微妙的“距离感”,让读者感受到乡愁的存在、乡愁的微妙与无奈。“有奈”是常人所共有的,能唤起读者的共鸣;“无奈”才是本诗所要表现的主题。作者巧妙地借用“距离”让读者由远而近,再由近及远。远近间乡愁毕现,远近间体味出乡愁的无奈,远近间主题实现,远近间才真正品味出乡愁的内在。因为本诗真正要表现的不是缠绵悱恻,也不是儿女情长,而是作者一腔的悲壮爱国情怀。如果没有四个精练的物象,我们难以感受到乡愁的存在;如果没有“距离”我们便无法体味到“乡愁”的真谛。篇6:《乡愁》的导学案《乡愁》的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2.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品读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3.体会作者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一.预习导学【链接材料】——作者简介: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诗评家。XX衡阳人。现居台湾。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政府军队赴台。1953年XX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文章,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检查学生读诗(注意节奏和重音)。二.探究展示: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这首诗利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2.诗中,诗人抓住“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内心情感。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意在抓住这首诗的四个中心物象来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3.愁是凝重的,诗中为何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4.诗中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5.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有什么感受?6.“乡愁”的含义7.以“读__________”(余诗中的句子),我联想到_____________。(课外诗词曲均可)”为例造句,请说说余光中《乡愁》让你想起了什么?8.请学生依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三.练习反馈:天窗江南月①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但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很多无法言喻的美妙。②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星,也赶热闹似的隔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③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④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因为有了这扇天窗,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千般诗情。天窗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唯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着鳞鳞的瓦片和一扇玲珑的天窗。童稚的心灵,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若是裁剪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想着想着,雨滴水润润,湿漉漉,仿佛倏的一下钻进我的心里蔓延开来。⑤仲夏,多雷阵雨。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师,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哗啦哗啦的。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雨势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⑥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清晰。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⑦“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时光的深处,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那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身,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选自《都市文萃》20第4期,有删改)1.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2.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1)赏析下面句子。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2)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3.说说文章以“天窗”为题的作用。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老屋的那一方小小的天窗伴随着母亲的身影,让“我”感受到很多无法言喻的美妙。B.第②节选取蝉的鸣唱、蛙声的欢快和星月的柔美,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迷人的夏夜图。C.第③节“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中,“滑”字既写出风的轻柔,又表现母爱的温馨。D.文章情景交融,通过雨景和月景的对比描写,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感伤。5.文章结尾写“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下列名著中就有能表现这一哲理的事例,请简要叙述一例。(3分)《童年》《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事例:拓展阅读:《乡愁四韵》赏析(一)、意以象言,情以象抒。诗言志,歌咏情,诗歌是情志抒发的艺术,可是这种感情心志的抒发最忌讳抽象说教,空洞无物,为此,诗人们往往选取一些“情感对等物”(意象)来抒情言志,从而使诗歌有含蓄蕴藉,韵味悠长的表达效果。余光中的《乡愁四韵》依次选用了四个极具中国特色和个性风格的意象来抒发诗人久积于心、耿耿难忘的乡愁情结。首节“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以呼告开篇,反复咏唱,“长江水”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它是自然滋润万物的.汩汩清泉,它是母亲哺育儿女甜美的乳汁,它是祖国抚慰游子的绵长柔情。诗人漂泊天涯的深情呼唤有如穿越沙漠、久旱干渴的旅人对于绿州和清泉的渴盼,焦灼而痛楚,执着而痴迷!第二节的“海棠红”和第四节的“腊梅香”极富古典韵味,很容易引发人们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相似联想,也含蓄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留恋和热爱。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人在旅途,魂归故里。哪怕天涯海角,啊怕苍海桑田,文化的血脉永远亘古如斯,一脉相连。第三节的“雪花白”则摹色绘心,以雪花的晶莹剔透、洁白无暇隐喻游子对祖**亲的赤子之心和挚爱之情。四个意象以相同的方式呈现,多侧面、多角度地抒写了诗人对祖**亲手足相连、血肉相依的深挚情怀。(二)、联想自然,环环相扣。《乡愁四韵》的高妙之处不但仅在于精选意象,传情达意,更重要的是,它往往围绕中心意象展开层层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乡愁的情感内涵。第一节由“长江水”联想到“酒”,由“酒”联想到“醉酒的滋味”,再由“醉酒的滋味”联想到“乡愁的滋味”;其余三节分别由“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引发联想,思路扩展与第一节类似。这些联想,一环套一环,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充分揭示了乡愁的深沉厚重、悠远绵长的特点。第一节第一层联想把“长江水”比作“酒”,凸现乡愁孕大含深,至真至醇;第二层联想由“酒”到“醉酒的滋味”则顺理成事,自自然然,展示了乡愁撩人情思、令人心醉的特点;第三层联想把“乡愁的滋味”类比“醉酒的滋味”,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浅显,使人们特别是那些未曾离乡背井,游走天涯的人们对“乡愁”有一个具体而明确的感受。三层联想,从属于“乡愁”而又突现“乡愁”,明白有序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思。显然,这比单一的联想比喻更具艺术魅力,其余三节的联想扩展作用类似,兹不赘述。(三)、音韵和谐,一唱三叹。《乡愁四韵》可以看作是一首用文字写成的乐曲,首行诗犹如乐曲的主题旋律,而且它在每一诗节的首尾呼应,使得每一个诗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四个乐段之间结构非常相似,这些相似的“乐段”反复演奏,形成了回环复踏、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使主题思想得以不断深化,从而产生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这种重章叠句的构思,显然是借鉴了中国民歌的回旋曲式的特点。(四)、无理而妙,富于别趣。严沧浪曾说过:“诗有别材,非关理也;诗有别趣,非关书也。”此处“别材”、“别趣”指的就是“无理而妙”的特征,所谓“无理”是指因这种逆常悖理而带来的意想不到的诗美、诗味。《乡愁四韵》中,作者不说“一张红海棠”、“一片白雪花”、“一朵香腊梅”,而偏说“一张海棠红”、“一片雪花白”、“一朵腊梅香”,显然,按照生活逻辑和表达习惯,“红”不能用量词“张”来修饰,“白”不能用量词“片”来限定,“香”不能用量词“朵”来衡量。但,诗人的匠心在于:用“一张红海棠”来强调“红”,以突出“红”的鲜艳灿烂,而这“红”又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用“一朵雪花白”来强调“白”,白得晶莹剔透,纤尘不染,而这“白”字又与后面的“信”紧密相连;用“一朵腊梅香”来强调“香”,以突出腊梅的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而这“香”字又与下文的“母亲”相连接。相反,如果说“给我一张红海棠”,“给我一片白雪花”,“给我一朵香腊梅”,后面随文就势的自然联想就无法展开。因此,从这反常离奇的搭配中我们是可以体会到诗人的诗心智慧的。篇7:乡愁导学案及答案乡愁导学案及答案【课标要求】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在语言利用、结构特点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几篇诗歌的思想内涵,从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下面再看看其导学案是如何的。【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升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重点】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1.加强诵读体会意境和情感2.讨论诗歌主题与技巧【学习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过程方法][难点]1.学会朗诵,正确把握节奏,重音2.理解形象化所表现的具体含义[学习过程]1.情感导入,听《乡愁》曲2.听朗诵示范,体会诗歌情感【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余光中:中国台湾诗人。XX永春人。先后在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外文系学习。历任《蓝星》、《现代文学》等杂志的主编,著有长诗《天狼星》、诗集《蓝色的羽毛》、《天国夜市》等。此外尚有散文集、评论集多种。2.表现乡愁的诗句: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6.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7.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8.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9.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10.应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读课文,概括段意: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2你认为这首写得怎么样?请写出简短的评论?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转变,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诗歌有回环往复,一唱一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即我在这头......,有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有变换的量词:枚、张、方、湾。作者采用这些艺术手段加强了此诗的音韵之美。总之,本诗以朴素、简明、隽永的语言,高超的艺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