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学中的法律关系课件_第1页
劳动法学中的法律关系课件_第2页
劳动法学中的法律关系课件_第3页
劳动法学中的法律关系课件_第4页
劳动法学中的法律关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劳动法学中的法律关系2022/12/101第四章劳动法学中的法律关系2022/12/91

劳动关系以及与其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经劳动法的调整,就形成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此即劳动法学中的法律关系。其包括:⒈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所形成的法律关系,一般称之为劳动法律关系;⒉劳动法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所形成的法律关系,可称之为附随法律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劳动行政法律关系与劳动服务法律关系。劳动关系以及与其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经劳动法的调劳动法学中的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附随

法律关系劳动行政

法律关系劳动服务法律关系2022/12/103劳动法学中的法律关系劳动附随劳动行政劳动服务2022/1

第一节劳动法律关系第二节劳动行政法律关系(不讲不考)第三节劳动服务法律关系(不

讲不考)第一节劳动法律关系

第一节劳动法律关系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四、劳动法律事实第一节劳动法律关系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

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依据劳动法律规范所形成的,实现劳动过程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或者说,

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关系被劳动法规调整而形成的一种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理解: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劳动

劳动法规

劳动法律关系(标准格式)关系

2022/12/1072022/12/97⒈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的现实基础,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法律形式

⒈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的现实基础,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劳动关系都表现为劳动法律关系?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劳动关系都表现为劳动法律关系?

不是

⒉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的调整,是以劳动法律规范对客观存在的劳动关系作出抽象的典型的规定,即规定了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相应的法律后果,实际上是为当事人设计了一个劳动关系的“标准格式”或“法定模式”。⒉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的调整,是以劳动法律规范对客观存在的劳动

当人们按照这种“标准格式”缔结劳动关系或者说人们的行为符合了劳动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所缔结的劳动关系便具备了法律关系的形式。当事人双方的行为就用权利义务的形式固定下来,要求当事人正确行使和履行,并以国家强制力予以保障。当人们按照这种“标准格式”缔结劳动关系或者说人们的行注

意:

现实的劳动关系,只有取得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才能受到国家的保障。但是,国家不可能把所有的劳动关系都上升为劳动法律关系。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国家根据需要和可能,把一定范围内的劳动关系固定下来,把它作为法律调整的对象——只有已纳入劳动法调整范围,并且符合法定模式的劳动关系,才得以表现为劳动法律关系。注意:现实的劳动关系,只有取得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⒊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调整,使一般劳动关系上升为法律关系,并在国家强制力的保证下,实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从而使劳动关系得到发展。因此,劳动法正是借助于劳动法律关系在人们生活中得以实现。

⒊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调整,使一般劳动关系上升为法律关系,并在

另外,虽然在劳动法调整范围内,但不符合法定模式的劳动关系——

15

事实劳动关系劳动法学中的法律关系课件

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未按劳动法规定确立劳动关系,但在双方之间却实际存在具有劳动关系内容且未产生劳动法律关系的一种社会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与事实劳动关系尽管都在劳动法调整范围内,但二者具有不同的法律属性。

区别:劳动法律关系与事实劳动关系尽管都在劳动法调整范围内,

⑴劳动法律关系是意志关系;事实劳动关系则是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⑵劳动法律关系是符合法定模式的劳动关系;

事实劳动关系则完全或部分不符合法定模式,尤其是缺乏劳动法律关系赖以确立的法律事实的有效要件⑴劳动法律关系是意志关系;

⑶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权利与义务;

而事实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

⑷劳动法律关系由法律保障其存续;

事实劳动关系如不能依法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就应当强制其终止,但事实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利益仍然受劳动法保护。⑶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权利与义务;从实际生活看,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建立劳动关系时,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劳动者拒签劳动合同形成的;

⑵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当事人双方既不终止执行,又不续订合同,继续维持原劳动关系形成的;

从实际生活看,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⑴建立⑶劳动合同制职工转移工作单位,既未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又未与新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形成的;⑷劳动者被劳动教养或判刑,用人单位认为劳动合同自行解除而未办理解除手续形成的;⑸劳动合同终止而未办理终止手续形成的。所有这些虽然都处于劳动用工的事实状态,但并未发生法律意义上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因而不受法律保护。⑶劳动合同制职工转移工作单位,既未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又未

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认定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⑴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⑵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⑷考勤记录;

⑸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⑴⑶⑷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认定双方存在事

事实劳动关系案例解析

2007年9月,方某入职合肥某商贸公司,双方没有签订正式的书面劳动合同。该商贸公司是国内某知名奶粉的代理商,同时也是合肥一家母婴用品商店的供应商,在方某入职后即在母婴用品商店上班,工资由商贸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李某通过银行转款的方式发放给方某。工作3年多,商贸公司迟迟未与方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也未为方某缴纳相应的社会保险,为此,方某曾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之后,方某即被商贸公司口头辞退。2022/12/1023

事实劳动关系案例解析

2007年9月,方某入职合肥

方某随后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请,要求确认与商贸公司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双方申诉、答辩及其提交的证据,认定方某申诉的劳动用工主体错误,驳回了方某的申诉请求。2022/12/1024方某随后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请,要求确认

方某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故向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其与商贸公司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方某为此向法院提交了商贸公司送货单、工牌、工服的收款收据、母婴用品商店采购部分录音资料、同事员工书面证明等证据,并申请法院调取了银行进帐明细。2022/12/1025方某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故向合肥

被告商贸公司辩称,方某与商贸公司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从方某提供的证据来看,仅仅说明方某与商贸公司之间存在买卖合同关系;对于送货单和活动方案,只能说明原、被告之间的身份关系是原告作为客户的身份与被告发生关系。原告的用人单位应当是母婴用品商店,请求法庭驳回原告的起诉。2022/12/1026被告商贸公司辩称,方某与商贸公司不存在事实劳动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从调取的银行明细表可以看出,商贸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李某有几个月份向原告账户转款,大部分转款金额为1200元,同时该银行明细与方某提供的商贸公司送货单能够相互印证,因此该银行明细表具有高度的盖然性,证明转款人系商贸公司法定代表人。2022/12/1027法院经审理后认为,从调取的银行明细表可以看出,

因此,认定方某与商贸公司自2007年9月1日至2011年3月20日期间存在劳动关系。商贸公司称送货单只能证明双方存在买卖合同关系,但该送货单抬头为商贸公司送货单,收货单位为母婴用品商店。同时,商贸公司亦未能提供有关货物买卖的货款往来证据,因此对于商贸公司此项抗辩理由法院不予支持。故法院一审判决确认方某与商贸公司存在事实劳动关系。2022/12/1028因此,认定方某与商贸公司自2007年9月1案件剖析:

本案争议的焦点问题是如何认定方某与商贸公司之间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上述判决准确地把握了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定标准,认定了方某与商贸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2022/12/1029案件剖析:本案争议的焦点问题是如何认定方某与商

方某为商贸公司提供了劳动是确定的,方某工作的地点及领取工资的方式不能作为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应以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有偿的劳动为前提,提供劳动的地点及用人单位以何种方式向劳动者发放工资并不影响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2022/12/1030方某为商贸公司提供了劳动是确定的,方某工作的地点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㈠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即:依照劳动法律规范参与劳动法律关系,并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㈠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劳动法律关系缔结之前,双方在劳动力市场上是平等主体,对于是否缔结劳动法律关系,以及缔结什么样的劳动法律关系的问题,经双方依法自愿协商一致才能确定。劳动法律关系缔结之前,双方在劳动力市场上是平等主体

劳动法律关系一旦缔结,劳动者就成为劳动力提供者,用人单位就成为劳动力使用者,劳动力同生产资料如何具体结合,则由用人单位在劳动法规和劳动合同所允许的限度内单方自主支配。于是,在双方之间,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所属的职工(雇工),用人单位成为劳动者的管理者。这样,就由平等型主体转化为隶属型主体。

劳动法律关系一旦缔结,劳动者就成为劳动力提供者(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这是由劳动法规、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围绕着劳动力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而具体规定。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劳动法律关系的内

一方面,从劳动者让渡劳动力的使用权来看,劳动者负有将其劳动力交给用人单位使用的义务,其表现形式主要是:参加用人单位组织的劳动过程,遵守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纪律、规章制度,完成用人单位安排的劳动任务。一方面,从劳动者让渡劳动力的使用权来看,劳动者

另一方面,劳动者在让渡劳动力的使用权的同时仍保留有劳动力所有权,这就要求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承担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义务,其表现形式主要是: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和其他物质待遇,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另一方面,劳动者在让渡劳动力的使用权的同时仍保

在劳动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都享有权利和负有义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相互对应并彼此依存,即:各方的权利都以对方的义务为保证,各方的义务都是对方的权利的体现。这不仅反映了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相互制约,而且表现了双方当事人对客体的共同支配。因而,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劳动法律关系构成中主体之间、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纽带,也是劳动法律关系的核心和实质。在劳动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都享有权利和负有义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有下列主要特征:⒈各项权利和义务都与劳动力的使用和再生产紧密联系,或者说,都是实现劳动力的使用和再生产所必要的权利和义务。⒉各项权利和义务所实际体现的劳动者利益,可以高于法定标准但不得低于法定标准。⒊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必须由本人亲自实现,而不得由他人代理。这是由劳动力与劳动者人身的不可分性以及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组织隶属性所决定的。2022/12/1038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有下列主要特征:⒈各项权利和义务都与劳动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实现,受用人单位的支配。这是同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处的被管理地位相联系的。⒌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劳动法律关系的“外壳”相对分离,劳动者的某些权利和义务存续于劳动法律关系终止之后,并且,有的权利还扩及劳动者供养的亲属。2022/12/1039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实现,受用人单位的支配。这是同劳动者在㈢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即是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指向的对象——劳动力。㈢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三、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认识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⒈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联系和区别⑴联系:人们总是依据客观存在的劳动关系制订劳动法律规范,劳动关系的参加者依照法律规范的要求缔结劳动关系,所缔结的劳动关系便具备了法律关系的形式,从而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劳动关系发展变化了,要求劳动法律规范作相应调整,于是劳动法律关系也会随之变化。实际的劳动关系也正是通过获得法律关系的形式而得到巩固和保护。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认识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⑵区别:两者产生的前提和内容不同①两者所属的范畴不同劳动关系是一种社会物质关系,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因为一定的劳动关系最直接地联系着一定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

而劳动法律关系则是一种思想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依据国家制定的劳动法律而形成,体现了国家的意志。

⑵区别:两者产生的前提和内容不同①两者所属的范畴不同②产生的前提不同:

劳动关系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有共同劳动存在就会有劳动关系的存在;

劳动法律关系则是被劳动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劳动关系,所以它的形成必须以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每一种具体的劳动关系之所以成为劳动法律关系,正是因为有规定和调整这种劳动关系的劳动法律规范存在,如果没有相应的劳动法律规范,就不可能形成劳动法律关系。②产生的前提不同:劳动关系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③内容不同:

劳动关系是以劳动为内容的,当国家没有制定相应的劳动法律规范时,这种关系不具有法律上权利和义务的约束力,也就不具有国家强制力,这时,双方当事人的利益缺少有效的保护与保障;

劳动法律关系是以法定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任何一个劳动法律关系的参加者,都是作为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出现的,同时受国家法律保护。

③内容不同:劳动关系是以劳动为内容的,当国家没⒉劳动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的联系和区别

劳动法作为一种国家意志,是借助于法律关系才得以在社会生活中实现。国家根据社会主义经济的要求制定劳动法律文件,把国家意志表达为劳动法律规范,作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依照法律规范的要求缔结劳动关系,所缔结的劳动关系便获得法律关系的形式,被纳入国家意志的范围之中。因此,劳动法律关系首先体现了这种国家意志。由于劳动关系还需要物质利益的协调,劳动法中存在着大量的任意性规范,因此,劳动法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当事人的意志。⒉劳动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的联系和区别

劳动法律关系中所体现的国家和当事人的意志,不是平行的或平等的,国家意志处于首位,当事人的意志不得违反国家意志,并且只能在符合国家意志或国家意志允许的范围内才能发挥作用。劳动法律规范对劳动关系进行调整时,赋予劳动关系以法律形式,实际上已经把劳动关系中个别的意思表示纳入到符合国家意志的范围内。从而使一般的劳动关系上升为劳动法律关系,并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劳动法律关系中所体现的国家和当事人的意志,不是劳动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有如下区别

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平等性的法律关系,体现的是两个个体的利益,这种法律关系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当事人双方的意志。它在许多场合下具有“任意”的特点,即这种关系是否建立,如何建立,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相互间可以充分协商;

劳动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有如下区别

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隶属性的法律关系,或称为管理性的法律关系,这种法律关系主要体现国家利益。它在许多场合下具有“强制”的特点,即这种关系是否建立和如何建立都是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确定,当事人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当事人的意志受到国家意志的严格限制。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隶属性的法律关系,或称为管理性的法劳动法律关系是在协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法律关系,兼有平等性和隶属性的特征。在劳动法律关系建立之前,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个人和集体是处于平等协商的地位。然而劳动关系一旦建立,现代化大生产要求把个人意志集合为一种整体意志。恩格斯在《论权威》一书中说,大工厂是以“进门者放弃一切自治”为特征的。这种集体意志往往反映为各种规章制度。通过劳动者遵守劳动纪律,使劳动者的个人意志纳入到集体意志的轨道。法律一方面保护用人单位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又通过立法对这种自主权给予必要的限制,以防止用人单位在支配,使用劳动力的过程中,对劳动力所有权的侵害。因此劳动法律关系在是否建立上,应该允许当事人自由选择,充分协商,然而在如何建立上却应该受到国家意志的严格限制。

劳动法律关系是在协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法律⒊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⑴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劳动法律关系一方主体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在劳动法律关系建立之前,即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平等的主体,双方是否建立劳动法律关系及建立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由其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依法确定。⒊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⑴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

在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确立劳动法律关系之后,劳动者就成为了用人单位的职工,处于提供劳动力的被管理的地位;而用人单位则成为劳动力使用者,处于管理劳动者的地位,双方形成管理与被管理的隶属关系。

在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确立劳动法律关系之后,劳动者

⑵劳动法律关系具有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征

劳动法律关系是按照劳动法律规范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形成的,既体现了国家意志,又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共同的意志。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律关系具有较强的国家干预性质,因此,劳动法律关系体现的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并不是平等的,当事人的共同意志必须符合国家意志并以其为指导,国家意志居于主导地位。

⑶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劳动法律关系形成的现实基础是劳动关系。只有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提供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实现社会劳动过程,才能依据法律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实现社会劳动过程,就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自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过程,也就是劳动法律关系得以实现的过程。因此说,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

53

四、 劳动法律事实㈠劳动法律事实的概念

劳动法律事实是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四、 劳动法律事实㈠劳动法律事实的概念

劳动法律规范所确认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仅表明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和可能性,并不是现实存在的实际权利义务关系。要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必须通过确定的劳动法律事实,才能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可见,劳动法律规范是产生、变更、消灭劳动法律关系的前提,劳动法律事实是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和条件。劳动法律规范所确认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仅表明劳动法

㈡劳动法律事实的种类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劳动法律事实是多种多样的,按照它们的发生是否以行为人的意志为转移来划分,可以分为行为和事件两大类。

㈡劳动法律事实的种类

劳动法律事实行为事件合法行为违法行为自然现象劳动能力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法律行为劳动行政管理行为劳动仲裁与劳动司法行为劳动行为事件合法行为违法行为自然现象劳动能力丧失劳动⒈行为

行为是指以行为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能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事实。它可以分为:⒈行为⑴合法行为

合法行为是指符合国家法律规定或国家法律所认可,能产生行为人所预期的积极的法律后果的行为。按照行为所处的地位和实施行为的目的、性质和职责划分,合法行为又可分为三类:

⑴合法行为合法行为是指符合国家法律规定或国家法律所认①劳动法律行为是指劳动者、用人单位作出的具有法律后果的法律行为。②劳动行政管理行为是指国家行政管理机关行使劳动行政管理职权的行为。③劳动仲裁与劳动司法行为是指劳动仲裁机构依法仲裁劳动争议的行为和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案件的行为。①劳动法律行为

⑵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劳动法律规定,行为人必须承受的消极法律后果的行为。

⑵违法行为

⒉事件

事件是指不以行为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事件与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意志无关,但是它能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和消灭。

⒉事件

事件是指不以行为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事件自然现象劳动能力丧失或部分丧失2022/12/1063事件自然现象劳动能力丧失或部分丧失2022/12/963

时间的经过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公民到达一定的年龄即具备了退休条件;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等,会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2022/12/1064时间的经过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公民到达一定的

㈢劳动法律事实的后果

劳动法律事实的后果,是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⒈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

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关系的形成。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只能是合法行为,违法行为不会产生劳动法律关系。2022/12/1065

㈢劳动法律事实的后果

劳动法律事实的后果,是劳

⒉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

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

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的变化。

引起劳动法律关系变更的法律事实,可以是事件,也可以是行为。它可以由:

⑴由合法行为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

⑵由违法行为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

⑶由事件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

⒉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

劳动法律关系的变

⒊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

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

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原先设立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消灭。

事件和行为都可以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

⒊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可以由:⑴合法行为引起(大多数由此引起),例如①某工人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以后,不再与原用人单位续订劳动合同,双方的劳动法律关系因合同终止而消灭。②退休③辞职⑵违法行为引起(少数由此引起)⑶事件引起的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可以由:⑴合法行为引起(大多数由此引起)

可见,产生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一般只限于主体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合法行为;在变更、消灭劳动法律关系的过程中,除合法行为外,法律事实中的违法行为或事件,也可以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和消灭。

可见,产生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一般只限于主㈣劳动法律事实的特征⒈劳动法律关系只能因行为产生,而民事法律行为和行政法律行为可以因行为产生,也可以因事件产生。⒉劳动法律关系只能因合法行为产生,而民事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可以因合法行为产生,也可以因违法行为产生。㈣劳动法律事实的特征⒈劳动法律关系只能因行为产生,而民事法律⒊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不包括主体的变更(或:劳动者一方主体的变更)这是由劳动法律关系所含有的人身性质所决定的。当事人任何一方的变更,一般不属于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而是原当事人劳动法律关系消灭和新当事人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

⒊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不包括主体的变更(或:劳动者一方主体的变

而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财产关系是允许主体双方依法变更的,例如:

法人的分立和合并;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区划的变化,行政职权的重新划分,行政机关的合并、分立和撤消以及社会组织的分立、和合并等,主体双方都可以依法变更。而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财产关系是允许主体双方依法变更的

第三节劳动服务法律关系(不讲不考)第二节劳动行政法律关系(不讲不考)第二节思考题1、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2、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3、劳动法律关系与事实劳动关系的区别4、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5、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的特征6、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7、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联系和区别8、劳动法律事实的后果思考题1、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再见2022/12/1075再见2022/12/975第四章劳动法学中的法律关系2022/12/1076第四章劳动法学中的法律关系2022/12/91

劳动关系以及与其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经劳动法的调整,就形成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此即劳动法学中的法律关系。其包括:⒈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所形成的法律关系,一般称之为劳动法律关系;⒉劳动法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所形成的法律关系,可称之为附随法律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劳动行政法律关系与劳动服务法律关系。劳动关系以及与其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经劳动法的调劳动法学中的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附随

法律关系劳动行政

法律关系劳动服务法律关系2022/12/1078劳动法学中的法律关系劳动附随劳动行政劳动服务2022/1

第一节劳动法律关系第二节劳动行政法律关系(不讲不考)第三节劳动服务法律关系(不

讲不考)第一节劳动法律关系

第一节劳动法律关系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四、劳动法律事实第一节劳动法律关系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

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依据劳动法律规范所形成的,实现劳动过程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或者说,

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关系被劳动法规调整而形成的一种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理解: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劳动

劳动法规

劳动法律关系(标准格式)关系

2022/12/10822022/12/97⒈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的现实基础,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法律形式

⒈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的现实基础,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劳动关系都表现为劳动法律关系?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劳动关系都表现为劳动法律关系?

不是

⒉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的调整,是以劳动法律规范对客观存在的劳动关系作出抽象的典型的规定,即规定了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相应的法律后果,实际上是为当事人设计了一个劳动关系的“标准格式”或“法定模式”。⒉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的调整,是以劳动法律规范对客观存在的劳动

当人们按照这种“标准格式”缔结劳动关系或者说人们的行为符合了劳动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所缔结的劳动关系便具备了法律关系的形式。当事人双方的行为就用权利义务的形式固定下来,要求当事人正确行使和履行,并以国家强制力予以保障。当人们按照这种“标准格式”缔结劳动关系或者说人们的行注

意:

现实的劳动关系,只有取得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才能受到国家的保障。但是,国家不可能把所有的劳动关系都上升为劳动法律关系。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国家根据需要和可能,把一定范围内的劳动关系固定下来,把它作为法律调整的对象——只有已纳入劳动法调整范围,并且符合法定模式的劳动关系,才得以表现为劳动法律关系。注意:现实的劳动关系,只有取得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⒊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调整,使一般劳动关系上升为法律关系,并在国家强制力的保证下,实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从而使劳动关系得到发展。因此,劳动法正是借助于劳动法律关系在人们生活中得以实现。

⒊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调整,使一般劳动关系上升为法律关系,并在

另外,虽然在劳动法调整范围内,但不符合法定模式的劳动关系——

15

事实劳动关系劳动法学中的法律关系课件

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未按劳动法规定确立劳动关系,但在双方之间却实际存在具有劳动关系内容且未产生劳动法律关系的一种社会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与事实劳动关系尽管都在劳动法调整范围内,但二者具有不同的法律属性。

区别:劳动法律关系与事实劳动关系尽管都在劳动法调整范围内,

⑴劳动法律关系是意志关系;事实劳动关系则是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⑵劳动法律关系是符合法定模式的劳动关系;

事实劳动关系则完全或部分不符合法定模式,尤其是缺乏劳动法律关系赖以确立的法律事实的有效要件⑴劳动法律关系是意志关系;

⑶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权利与义务;

而事实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

⑷劳动法律关系由法律保障其存续;

事实劳动关系如不能依法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就应当强制其终止,但事实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利益仍然受劳动法保护。⑶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权利与义务;从实际生活看,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建立劳动关系时,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劳动者拒签劳动合同形成的;

⑵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当事人双方既不终止执行,又不续订合同,继续维持原劳动关系形成的;

从实际生活看,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⑴建立⑶劳动合同制职工转移工作单位,既未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又未与新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形成的;⑷劳动者被劳动教养或判刑,用人单位认为劳动合同自行解除而未办理解除手续形成的;⑸劳动合同终止而未办理终止手续形成的。所有这些虽然都处于劳动用工的事实状态,但并未发生法律意义上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因而不受法律保护。⑶劳动合同制职工转移工作单位,既未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又未

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认定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⑴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⑵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⑷考勤记录;

⑸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⑴⑶⑷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认定双方存在事

事实劳动关系案例解析

2007年9月,方某入职合肥某商贸公司,双方没有签订正式的书面劳动合同。该商贸公司是国内某知名奶粉的代理商,同时也是合肥一家母婴用品商店的供应商,在方某入职后即在母婴用品商店上班,工资由商贸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李某通过银行转款的方式发放给方某。工作3年多,商贸公司迟迟未与方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也未为方某缴纳相应的社会保险,为此,方某曾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之后,方某即被商贸公司口头辞退。2022/12/1098

事实劳动关系案例解析

2007年9月,方某入职合肥

方某随后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请,要求确认与商贸公司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双方申诉、答辩及其提交的证据,认定方某申诉的劳动用工主体错误,驳回了方某的申诉请求。2022/12/1099方某随后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请,要求确认

方某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故向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其与商贸公司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方某为此向法院提交了商贸公司送货单、工牌、工服的收款收据、母婴用品商店采购部分录音资料、同事员工书面证明等证据,并申请法院调取了银行进帐明细。2022/12/10100方某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故向合肥

被告商贸公司辩称,方某与商贸公司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从方某提供的证据来看,仅仅说明方某与商贸公司之间存在买卖合同关系;对于送货单和活动方案,只能说明原、被告之间的身份关系是原告作为客户的身份与被告发生关系。原告的用人单位应当是母婴用品商店,请求法庭驳回原告的起诉。2022/12/10101被告商贸公司辩称,方某与商贸公司不存在事实劳动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从调取的银行明细表可以看出,商贸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李某有几个月份向原告账户转款,大部分转款金额为1200元,同时该银行明细与方某提供的商贸公司送货单能够相互印证,因此该银行明细表具有高度的盖然性,证明转款人系商贸公司法定代表人。2022/12/10102法院经审理后认为,从调取的银行明细表可以看出,

因此,认定方某与商贸公司自2007年9月1日至2011年3月20日期间存在劳动关系。商贸公司称送货单只能证明双方存在买卖合同关系,但该送货单抬头为商贸公司送货单,收货单位为母婴用品商店。同时,商贸公司亦未能提供有关货物买卖的货款往来证据,因此对于商贸公司此项抗辩理由法院不予支持。故法院一审判决确认方某与商贸公司存在事实劳动关系。2022/12/10103因此,认定方某与商贸公司自2007年9月1案件剖析:

本案争议的焦点问题是如何认定方某与商贸公司之间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上述判决准确地把握了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定标准,认定了方某与商贸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2022/12/10104案件剖析:本案争议的焦点问题是如何认定方某与商

方某为商贸公司提供了劳动是确定的,方某工作的地点及领取工资的方式不能作为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应以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有偿的劳动为前提,提供劳动的地点及用人单位以何种方式向劳动者发放工资并不影响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2022/12/10105方某为商贸公司提供了劳动是确定的,方某工作的地点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㈠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即:依照劳动法律规范参与劳动法律关系,并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㈠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劳动法律关系缔结之前,双方在劳动力市场上是平等主体,对于是否缔结劳动法律关系,以及缔结什么样的劳动法律关系的问题,经双方依法自愿协商一致才能确定。劳动法律关系缔结之前,双方在劳动力市场上是平等主体

劳动法律关系一旦缔结,劳动者就成为劳动力提供者,用人单位就成为劳动力使用者,劳动力同生产资料如何具体结合,则由用人单位在劳动法规和劳动合同所允许的限度内单方自主支配。于是,在双方之间,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所属的职工(雇工),用人单位成为劳动者的管理者。这样,就由平等型主体转化为隶属型主体。

劳动法律关系一旦缔结,劳动者就成为劳动力提供者(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这是由劳动法规、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围绕着劳动力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而具体规定。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劳动法律关系的内

一方面,从劳动者让渡劳动力的使用权来看,劳动者负有将其劳动力交给用人单位使用的义务,其表现形式主要是:参加用人单位组织的劳动过程,遵守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纪律、规章制度,完成用人单位安排的劳动任务。一方面,从劳动者让渡劳动力的使用权来看,劳动者

另一方面,劳动者在让渡劳动力的使用权的同时仍保留有劳动力所有权,这就要求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承担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义务,其表现形式主要是: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和其他物质待遇,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另一方面,劳动者在让渡劳动力的使用权的同时仍保

在劳动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都享有权利和负有义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相互对应并彼此依存,即:各方的权利都以对方的义务为保证,各方的义务都是对方的权利的体现。这不仅反映了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相互制约,而且表现了双方当事人对客体的共同支配。因而,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劳动法律关系构成中主体之间、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纽带,也是劳动法律关系的核心和实质。在劳动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都享有权利和负有义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有下列主要特征:⒈各项权利和义务都与劳动力的使用和再生产紧密联系,或者说,都是实现劳动力的使用和再生产所必要的权利和义务。⒉各项权利和义务所实际体现的劳动者利益,可以高于法定标准但不得低于法定标准。⒊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必须由本人亲自实现,而不得由他人代理。这是由劳动力与劳动者人身的不可分性以及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组织隶属性所决定的。2022/12/10113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有下列主要特征:⒈各项权利和义务都与劳动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实现,受用人单位的支配。这是同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处的被管理地位相联系的。⒌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劳动法律关系的“外壳”相对分离,劳动者的某些权利和义务存续于劳动法律关系终止之后,并且,有的权利还扩及劳动者供养的亲属。2022/12/10114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实现,受用人单位的支配。这是同劳动者在㈢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即是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指向的对象——劳动力。㈢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三、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认识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⒈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联系和区别⑴联系:人们总是依据客观存在的劳动关系制订劳动法律规范,劳动关系的参加者依照法律规范的要求缔结劳动关系,所缔结的劳动关系便具备了法律关系的形式,从而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劳动关系发展变化了,要求劳动法律规范作相应调整,于是劳动法律关系也会随之变化。实际的劳动关系也正是通过获得法律关系的形式而得到巩固和保护。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认识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⑵区别:两者产生的前提和内容不同①两者所属的范畴不同劳动关系是一种社会物质关系,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因为一定的劳动关系最直接地联系着一定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

而劳动法律关系则是一种思想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依据国家制定的劳动法律而形成,体现了国家的意志。

⑵区别:两者产生的前提和内容不同①两者所属的范畴不同②产生的前提不同:

劳动关系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有共同劳动存在就会有劳动关系的存在;

劳动法律关系则是被劳动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劳动关系,所以它的形成必须以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每一种具体的劳动关系之所以成为劳动法律关系,正是因为有规定和调整这种劳动关系的劳动法律规范存在,如果没有相应的劳动法律规范,就不可能形成劳动法律关系。②产生的前提不同:劳动关系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③内容不同:

劳动关系是以劳动为内容的,当国家没有制定相应的劳动法律规范时,这种关系不具有法律上权利和义务的约束力,也就不具有国家强制力,这时,双方当事人的利益缺少有效的保护与保障;

劳动法律关系是以法定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任何一个劳动法律关系的参加者,都是作为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出现的,同时受国家法律保护。

③内容不同:劳动关系是以劳动为内容的,当国家没⒉劳动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的联系和区别

劳动法作为一种国家意志,是借助于法律关系才得以在社会生活中实现。国家根据社会主义经济的要求制定劳动法律文件,把国家意志表达为劳动法律规范,作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依照法律规范的要求缔结劳动关系,所缔结的劳动关系便获得法律关系的形式,被纳入国家意志的范围之中。因此,劳动法律关系首先体现了这种国家意志。由于劳动关系还需要物质利益的协调,劳动法中存在着大量的任意性规范,因此,劳动法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当事人的意志。⒉劳动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的联系和区别

劳动法律关系中所体现的国家和当事人的意志,不是平行的或平等的,国家意志处于首位,当事人的意志不得违反国家意志,并且只能在符合国家意志或国家意志允许的范围内才能发挥作用。劳动法律规范对劳动关系进行调整时,赋予劳动关系以法律形式,实际上已经把劳动关系中个别的意思表示纳入到符合国家意志的范围内。从而使一般的劳动关系上升为劳动法律关系,并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劳动法律关系中所体现的国家和当事人的意志,不是劳动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有如下区别

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平等性的法律关系,体现的是两个个体的利益,这种法律关系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当事人双方的意志。它在许多场合下具有“任意”的特点,即这种关系是否建立,如何建立,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相互间可以充分协商;

劳动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有如下区别

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隶属性的法律关系,或称为管理性的法律关系,这种法律关系主要体现国家利益。它在许多场合下具有“强制”的特点,即这种关系是否建立和如何建立都是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确定,当事人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当事人的意志受到国家意志的严格限制。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隶属性的法律关系,或称为管理性的法劳动法律关系是在协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法律关系,兼有平等性和隶属性的特征。在劳动法律关系建立之前,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个人和集体是处于平等协商的地位。然而劳动关系一旦建立,现代化大生产要求把个人意志集合为一种整体意志。恩格斯在《论权威》一书中说,大工厂是以“进门者放弃一切自治”为特征的。这种集体意志往往反映为各种规章制度。通过劳动者遵守劳动纪律,使劳动者的个人意志纳入到集体意志的轨道。法律一方面保护用人单位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又通过立法对这种自主权给予必要的限制,以防止用人单位在支配,使用劳动力的过程中,对劳动力所有权的侵害。因此劳动法律关系在是否建立上,应该允许当事人自由选择,充分协商,然而在如何建立上却应该受到国家意志的严格限制。

劳动法律关系是在协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法律⒊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⑴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劳动法律关系一方主体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在劳动法律关系建立之前,即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平等的主体,双方是否建立劳动法律关系及建立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由其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依法确定。⒊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⑴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

在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确立劳动法律关系之后,劳动者就成为了用人单位的职工,处于提供劳动力的被管理的地位;而用人单位则成为劳动力使用者,处于管理劳动者的地位,双方形成管理与被管理的隶属关系。

在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确立劳动法律关系之后,劳动者

⑵劳动法律关系具有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征

劳动法律关系是按照劳动法律规范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形成的,既体现了国家意志,又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共同的意志。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律关系具有较强的国家干预性质,因此,劳动法律关系体现的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并不是平等的,当事人的共同意志必须符合国家意志并以其为指导,国家意志居于主导地位。

⑶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劳动法律关系形成的现实基础是劳动关系。只有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提供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实现社会劳动过程,才能依据法律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实现社会劳动过程,就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自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过程,也就是劳动法律关系得以实现的过程。因此说,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

53

四、 劳动法律事实㈠劳动法律事实的概念

劳动法律事实是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四、 劳动法律事实㈠劳动法律事实的概念

劳动法律规范所确认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仅表明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和可能性,并不是现实存在的实际权利义务关系。要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必须通过确定的劳动法律事实,才能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可见,劳动法律规范是产生、变更、消灭劳动法律关系的前提,劳动法律事实是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和条件。劳动法律规范所确认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仅表明劳动法

㈡劳动法律事实的种类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劳动法律事实是多种多样的,按照它们的发生是否以行为人的意志为转移来划分,可以分为行为和事件两大类。

㈡劳动法律事实的种类

劳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