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黄鹤楼》教案及知识点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黄鹤楼》教案及知识点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黄鹤楼》教案及知识点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黄鹤楼》教案及知识点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黄鹤楼》教案及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黄鹤楼》教案及知识点【#教案#导语】《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风景,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以下是大海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接待阅读参考。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黄鹤楼》教案

【教学目标】

学识与才能目标:

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乡愁之中难掩人生诗意的愁绪。

2、了解古诗写法上起、承、转、合的布局特点,背诵并默写古诗。

过程与方法:

1、借助解释疏通文意。

2、读悟结合,感受古诗意蕴。

3、用换字比较的方法,学习古人用字的精炼,体会的感情。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诵读、体悟,激起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喜欢。

【教学重难点】

梳理情感脉络。

【教学打定】PPT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李白写到黄鹤楼的两首诗)大诗人李白在好多诗里都写到黄鹤楼,但是有一天他再次登临黄鹤楼的时候却郁闷地想“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为什么呢?他愤怒对着美景无法下笔,由于之前一位诗人写黄鹤楼的诗作已经无法超越。毕竟是一首怎样的诗让李白都自愧不如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黄鹤楼》。

二、借助解释,初识大意。

文下解释是扶助我们读懂文章的得力帮手,会学习的学生都不会疏忽它。利用解释,给同桌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知道诗写了些什么是不是就行了呢?答案十足是否决的!“诗言志”,就是说诗文是为抒情而作的,我们要和有“共情”,才算读懂了诗。

三、起承转合,了解布局。

古人写诗讲究章法。PPT介绍起承转合。

四、紧扣关键,体悟感情。

尾联直接抒情,是分析本诗的突破口。

Ppt显示尾联。

抒发了什么感情?(思乡)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乡关)

诗人的“愁”仅仅是乡愁吗?

Ppt出示崔颢生平。

明确崔颢少年及第进士,本有美好人生,怎料时运不济,终是郁不得志。引导学生看到乡愁掩饰之下的人生失意之悲。

五、换字比较,解析情感。

这种人生不得意的愁绪是贯穿始终的。你从前面几联的叙事写景中能感受到吗?

首联“去”可否换成“来”?“空”可否换成“只”?

颔联“空”可否换成“飘”?

怎样理解颈联写景句和情的关系?

六、有感情吟诵、背诵古诗。(加配乐)

七、学识迁移。

ppt出示李白的诗作《鹦鹉洲》,试与《黄鹤楼》对比,说说察觉了什么?(仿写)

八、学法小结:

请大家回忆这堂课的学习过程。

Ppt出示:

古诗学习都不难,文下解释能协助。

起承转合明布局,直接抒情突破口。

换字比较细体悟,叙事写景为抒情。

带上感情多吟诵,举一反三触类通。

九、作业:写作训练

这首诗情景交融,每句都有画面感,请选择最热爱的一句,体悟诗意,利用联想和想象,写一段弥漫诗意的文字。

2.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黄鹤楼》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掌管重点字词,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情感。

2.通过教师范读、学生小组议论、品词析句等方式,理解诗歌大意,体会情感。

3.感受崔颢对岁月苍茫、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大意,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崔颢对岁月苍茫、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法(配乐);朗诵法(教师朗诵、集体朗诵);议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示范朗读古诗,进而谈话导入本课:“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对话同学:同学们,从老师的朗读声中,你能想象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回复)确实,在诗人弥漫意趣的遐想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草木繁茂的美景盛况。能够想到这样的美景,诗人的心情理应是惬意的。可事实却并非如此。那么诗人到底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崔颢的《黄鹤楼》,去一探到底。【板书:黄鹤楼】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根据课前预习,解决重点生字词。

明确:历历:领会可数。萋萋:形容草木繁茂。

2.请同学们与同桌交流诗歌大意。

明确:这首诗的大意是:早先的仙人乘着黄鹤远去,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飞走了,就不再回来了,只有天涯的白云千百年来仍旧如此。天气好的时候,放眼望去,可以领会地看到江对岸繁茂的树木,以及鹦鹉洲上繁茂的草木。可是在夕阳迟暮之时,却看到江上泛起的无尽烟波,何处才是我的家乡呢?真是令人发愁啊!

(三)深入研读

1.诗人在这首诗中的前三句中一连用了三次“黄鹤”,请同学们斟酌每次展现的用意是什么?(指定学生答)

明确:从内容上来说,第一次展现:借助“黄鹤”这一令人爱好的意象开启此篇,引出想象中的仙人驾鹤远去的宏大场面,给读者营造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其次次展现:直接点题,且与第一句相互承接,共同借助“黄鹤楼”名字的由来,高明自然地引出了本诗描写的古迹对象――黄鹤楼。第三次展现:虚实结合,“黄鹤”是动态虚幻的意象,无拘无束地来往于时空之中,并且能够与眼前实实在在存在的白云相映成趣,构成一幅令人产生无限联想的画面。从布局上来说,诗的前三句重复展现三次“黄鹤”,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和节奏感。

2.小组议论:找出你热爱的字句,并说出其中包含了怎样的美?

明确:“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一句,是说仙人乘着黄鹤飞去,仿佛已有千百年之久。这种说法本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情境,可是诗人在诗中却把它当作实际存在的样子来写,还说仙人驾着黄鹤“一去不复返”,不仅为全诗添加了物是人非、往昔不成追的慨叹,而且借眼前漂泊的白云营造了虚实结合的意境美。(板书:意境美)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以及“日暮乡关”“烟波江上”表达了场面旷达、色调斑斓的绘画美。诗人登上黄鹤楼,极目远眺,首先在天气晴朗时,看到离黄鹤楼不远的江外长着葱翠的草木,接着又含蓄地描绘了夜幕惠临时江上朦胧的风景。一棵棵明显可见的树木,再加上在落日中泛着雾气的江面,明暗交织,像一幅色调缤纷的图画。(板书:绘画美)

此外,全诗以“ou”为韵,诗中还用到了“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富于轻快和谐的音乐美。(板书:音乐美)

3.再次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斟酌诗人的情感。

明确:这首诗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吊古伤今的无限慨叹,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在仕途失意途中衍生出的无限思乡之愁。(板书:吊古伤今思乡之愁)

(四)拓展延迟

配乐集体朗诵,留神诗歌的停顿和语调气势。

(五)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课堂所学。

作业:背诵本诗;持续搜集崔颢的其他诗作,品评其诗作风格。

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黄鹤楼》学识点

一、重点词解释

1、州:指鄂州,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

2、隅(yú):角落

3、者:助词,表断定语气

4、费讳(yī):三国蜀汉大将军。

5、登仙:成仙。

6、尝:曾经

7、驾:乘、骑。

8、憩:休息

9、于:在

10、遂以名楼:用“黄鹤”命名这座楼。遂:于是;以,介词,用,后面省略宾语“之”。之,指代黄鹤。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11、列:记载

12、存:保存

13、之:助词,调理音节,无实义

14、观:观看

15、其:代黄鹤楼

16、耸构:屹立的楼宇(指黄鹤楼),“耸构”与“高标”意思一致。

17、雄伟:高大雄伟的样子

18、�a�伲焊咚实难�子

19、倚:靠着

20、河汉:银河

21、临:邻近

22、重檐:两层屋檐

23、翼:古代建筑的飞檐

24、闼:门

25、霞敞:高敞

26、窥:看

27、井邑:城乡

28、亦:也

29、荆吴:楚国和吴国,这里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30、形胜:山川胜迹

31、之:的

32、最:的事物

二、作品赏析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其次层(第3至8句),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图经》云:"费讳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黄鹤楼始建成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记载:"吴黄武二年,(孙权)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最初修建是作为防守戍边的军事�t望楼:黄鹤楼虽然是-座军事哨所,名称却特别高贵,富于浪漫色调的楚地子民自然会给它另外一些说法:本文基于此,转引《图经》云:"费讳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交代了黄鹤楼取名的由来,接着又旁征博引,提出晋代葛洪的《神仙传》和梁任�P的《述异记》都记载了关于黄鹤的故事,证明事实不虚,以巩固黄鹤楼命名由来的压服力。仙人乘鹤,本属虚无,而却以无作有。这样就给这座楼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调、之所以采用神话传闻,是为了突出这座楼不同寻常之处,它曾是神仙到过的地方,这样写也是为本文主旨服务,为下文伏笔。

第三层(第9至17句),写黄鹤楼的雄伟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观其耸构雄伟,高标�a�伲�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前六句写楼的外貌:"耸构雄伟,高标�a��"一组对偶,刻画楼的整体形象。句中的"耸"和"高"、"雄伟"和"�a��"都是高的意思,重叠使用,铺陈楼的高大。"上倚河汉"写楼的顶端,用夸诞的手法,极言其高:"下临江流"写楼的底部,进一步交代楼的地理位置,写出楼在江边,"重檐翼馆,四闼霞敞"这一组对偶句是对楼的建筑布局的概括描写。至此,对楼的外貌刻画,气势雄伟,读后令人胸襟为之一爽。"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一组对偶句写登楼的感想,正由于黄鹤楼高入云天,又临大江,所以登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