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囊虫病(新)课件_第1页
脑囊虫病(新)课件_第2页
脑囊虫病(新)课件_第3页
脑囊虫病(新)课件_第4页
脑囊虫病(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囊虫病简介脑囊虫病是链状带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于人脑所致,是我国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病之一。流行: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好发于青壮年,国内报道14-50岁发病者占80%,男女比例约为5:1。囊虫在脑部寄生最为常见,亦可寄生于皮下、心肌、骨骼肌等处感染方式

人误食虫卵后,在十二指肠内经消化液的作用,24-72小时虫卵壳破坏,六钩蚴孵出,钻入肠壁后,随血液循环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六钩蚴经过10周发育成囊尾蚴。当人吃了含有囊尾蚴的猪肉后,囊尾蚴的壁在胃内被消化,在小肠内囊尾蚴的头节外翻,固于小肠壁,2-3月后形成绦虫。囊虫生活史

早期可见活的囊尾蚴,囊的大小不等,最小的约2mm,一般约5~8mm,头节如小米大小,灰白色,囊内有透明液体。囊的周围脑组织有炎性反应,为中性多核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胶原纤维,距囊稍远处可有血管增生、水肿和血管周围单个核细胞浸润。后期囊壁增厚,虫体死亡液化,囊液混浊,囊周呈慢性炎性改变,囊液吸收后,囊变小或为脑胶质组织所取代而形成纤维结节或钙化。脑室内的囊尾蚴可引起局部脉络膜炎,颅底的囊虫可引起蛛网膜炎。

病理改变●脑实质型:

囊虫位于脑实质内呈圆形或卵圆形,豌豆大小,常为多发,大脑多于小脑,多位于大脑皮质区和脑深部,基底节少见,早期脑组织因炎症反应而肿胀,后期可产生脑萎缩;●蛛网膜下腔型:

常在基底池内,单个囊虫似透明水疱,多个囊虫聚集成葡萄状,引起慢性蛛网炎,可导致粘连,造成脑积水;●脑室型:

脑室内囊尾幼一般较大,直径可达1-3cm,可游离于脑室中,或附着于脉络丛、脑室壁上,可单发或多发,常见于第四脑室,引起梗阻性脑积水;●混合型:

以上3种类型共存.病理(2)脑实质内囊虫按按累及部位分4型●囊泡期:见于活囊虫;●胶样囊泡期:见于囊虫刚死后,囊壁增厚蜕变,并释放出某种代谢产物引起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和脑水肿;●结节期:坏死囊虫进一步收缩,囊壁增厚,头节开始出现钙化,此时,囊虫周围脑水肿开始减轻,甚至消失;●钙化期:可持续1-10年,炎症及水肿均消失,仅遗留钙化点.病理(3)脑实质内囊虫按演变过程分4期临床表现三大主要症状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神经精神症状其他第四脑室-Brun征精神症状和智能障碍脑膜刺激征脑血管炎性损害影像表现(CT)●脑实质型:

★脑炎型:类似其它脑炎.为散在的低密度区主要位于脑白质,增强扫描无强化。

★囊泡期:脑实质内多发圆形和卵圆形低密度影,大小不等,但囊泡多数小于1cm,呈弥漫分布,多数位于灰白质交界处,囊泡密度类似于脑脊液,其内可见壁结节(囊虫头节).增强扫描囊泡不强化,但头节可强化,一般不伴有脑水肿和占位效应。

★胶样囊泡期:此期囊泡内为胶样物,CT平扫接近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增强扫描可见囊虫环形强化,此期伴有明显水肿和占位效应。

★结节期:CT平扫仍可显示低密度的囊虫,但有时仅见钙化的头节,增强扫描囊虫呈结节状或环形强化,其直径为3-5mm,此期可伴有较明显的脑积水征象。

★钙化期:囊虫死亡、机化,并出现钙化,CT平扫可见两侧大脑半球多发点状高密度影,直径约2-5mm。影像表现(MRI)●囊泡期:

MR平扫显示囊虫呈圆形或卵圆形,境界清楚,边缘锐利的囊状异常信号,T1WI低信号,T2WI等或高信号,在囊壁上可见等信号的点状头节影.囊状信号的数目多少不等,多发可弥漫分布.增强扫描虫体不强化,偶见头节强化.除脑实质外,还可显示皮下和眼眶内囊虫。●胶样囊泡期:

平扫囊虫T1WI为低或稍高信号,T2WI高信号,囊壁上头节影消失.增强扫描可见囊虫呈环形强化。●结节期:

平扫囊虫T1WI为等,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结节状或环形强化。●钙化期:

SE序列一般不显示钙化,GRE序列(T2*WI或SWI)显示钙化为低信号。脑囊虫病:囊泡期T1WIT2WI+C脑囊虫病:胶样囊泡期T1WIT2WI+C+C脑囊虫病:脑室型+C+C+C脑囊虫病:脑膜型+C+C+C脑囊虫病:结节期T1WIT2WI+C+C脑囊虫病:钙化期(CT)脑囊虫病的临床表现脑实质型癫痫型:占脑囊虫病的50%,可有任何形式的发作类型,以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多见。生存期间隔时间长,发作形式固定;蜕变期频率增多,发作形式多样,甚至出现癫痫持续状态;静止期发作次数减少。10%可自行停止。颅内压增高型:占47.4%。虫体多、免疫反应大,蜕变期颅内压急剧升高,可危及生命。脑囊虫病的临床表现脑室型囊虫寄生于脑室内。占脑囊虫病的7%,四脑室囊虫>侧脑室囊虫>三脑室及中脑导水管囊虫,寄生于四脑室的囊虫,临床上可出现Brun综合征。诊断方法影像方法:大腿或小腿X线平片头CT

头MRI免疫检测:ELISA法组织病理:皮下结节或脑活检大便镜检:查虫卵囊虫抗体测定在脑囊虫病诊断中的价值常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敏感性及特异性:

血清:敏感性85-87%;特异性:90-100%

CSF:敏感性50%;特异性:65%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感染囊虫的数目病变部位囊虫感染人体的时间血及脑脊液改变

血常规:大多数患者正常,少数有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多。

CSF:压力可以正常或增高。细胞数可以增多,一般在10-100/mm3左右,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大多正常。●脑转移瘤●脑脓肿●结核球●脑弓形虫病●结节性硬化鉴别诊断

一、杀囊虫治疗:

●吡喹酮:系一种广谱的抗蠕虫药物,对囊虫亦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常用的剂量为120mg/kg,分6天(每天三次)口服。服药物囊虫可出现肿胀、变性及坏死,导致囊虫周围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及过敏反应,有的患者还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脑水肿,脑脊液压力与细胞数增高,严重者甚至发生颅内压增高危象。

●丙硫咪唑,亦系广谱抗蠕虫药物。常用剂量为每日15-20mg/kg,连服10天。常见的毒副反应有皮肤瘙痒、荨麻疹、头昏、发热、癫痫发作和颅内压增高。

●甲苯咪唑:常用的剂量为100mg,3次/d,连续三天,常见的毒副反应有腹痛、腹泻、皮肤瘙痒和头痛等。

治疗

二、手术治疗:确诊为脑室型者应手术治疗。其次,对颅内压持续增高,神经体征及CT证实病灶甚局限的患者亦可考虑手术治疗。颅底粘连或脑脊液循环梗阻者脑室引流。

三、驱绦虫治疗:对肠道仍有绦虫寄生者,为防止自身再次感染,应行驱绦虫治疗。常用的药物为灭绦灵(氯硝柳胺),2克,嚼碎后一次吞服,服药后3-4小时应予泻药一次以排出节片及虫卵。

四、对症治疗:抗癫痫,降颅压。

●为了减免抗囊虫治疗过程中在体内大量死亡所引起的过敏反应,一般均从小剂量开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