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中国传统文化简述(讲义提纲)·喻咏槐一、什么是传统文化所谓传统,指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如风俗、道德、思想、艺术、制度等。所谓文化,即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这个概念由于其概念边缘的模糊性,确实给它准确地下一个定义很难。但这一词语已经成为一个极为时髦的概念。它可以指称具有特定内涵的主体如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也可表示人们受教育受训练的状态如文化程度,文化品位等;还有人们所从事的知识领域和实际成就;甚至还被世俗社会广泛地用于一切感性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就出现了诸如“酒文化”、“茶文化”、“性文化”、“课桌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鬼文化”、“厕所文化”等等。“文化”一词和“文明”一样源于拉丁语。(CULTURE)意指个人修养,社会风范。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将这两个概念等量齐观。但显然前者偏重于个人修养,后者偏重于社会风范。(文化的甲骨文字示例)而我们这里说的文化,特指精神财富。如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教育、科学、风俗等等。我们这里所说的传统文化,主要讲的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无疑这是一个大题目,范围广,内容多,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确实难以面面俱到。只能就某几个侧面来作一些初浅的探讨。文化的产生标志着人类从此告别洪荒时代,步入人类的文明进程。二、传统文化的特征:(主要有3点)1、承接性与遗弃性的统一2、包容性与排斥性的统一3、创造性与保守性的统一……三、人类传统文化的渊源:1、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亦称四大文明体系):那就是西方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印度佛教文化,东方(中国)儒家文化。这四大文化体系在过去数千年间成为世界历史舞台上的主要角色,而且在未来世界中还将继续发挥巨大的作用。这四大文化体系在大多数时候是在一种彼此隔绝的状态中起源和发展,但最终达到相互渗透、改造和融合。例如西方宗教在我国的立足,印度佛教的“儒化”等。(教师略作解说即可)这种现象有的学者称之为“文化溶血”现象。2、文化发生的背景(1)人类学背景:人类学发展到今天,我们把那种遍体长毛,猥琐丑陋的灵长类动物——古猿说成是衣冠楚楚,举止高雅的人类的祖先的观点已经成为最基本的常识。人类的历史如果从直立行走算起,距今已有50万年以上,有几大种族集团:欧洲和地中海一带及亚洲西部的白种人,也称高加索种人;亚洲东部和美洲的黄种人,通称蒙古利亚种人;非洲的黑种人,通称为尼格罗种人;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褐色种人,通称为澳大利亚种人。文化的发生大约一万年左右。中国文化的发生主要在黄河流域。(2)文化发生的语言学背景:欧洲人对人类语言差异的解释是以《圣经》为主要依据的。人们一般认为我们人类的祖先最初都是讲希伯莱语的,随着闪、含、雅弗三兄弟的分迁,才形成了亚非欧各群落集团的不同语言。事实上,如果说人类在种类上具有同源性,那么从类在语言上则可能是异源的。(教师略作解说即可)(3)文化发生的技术背景和时空背景:由于人口分布的空间不同,地理气候各有差异,从最早的狩猎,到后来的植物栽培和动物畜养肯定不可能同步,那么随着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来临,其技术发展,生活质量肯定也是不同步的,语言的发展也就有了差距。文化的发生和发展当然受到最直接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言的产生是从类文化产生最显著的标志之一。3、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人类最早的主要生活的守猎。进入新石器时代后,几乎每一个部落都分化为两大类;一是农耕民族,一是游牧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导致了殊异的文化面貌和社会制度。如同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的区别一样,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也具有许多截然不同的文化特性。游牧民族骁勇强悍,性情凶野;他们生活不稳定,也无规律性,相比之下,农耕民族则显得文静柔弱,性情温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可以说是我们汉民族世世代代生活的写照。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杂交。但主要是农耕文化特征。第二讲:中国传统文化简析传统文化的构成:一、最早的泉源——宗教二、最深的元素——哲学三、最重的含量——政治四、最缓的流程——科学五、最美的情愫——文学艺术六、最柔的声音——风俗……它们相对独立又有机统一,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构成错综复杂,丰富多彩的景观。(一)中国的传统哲学概说中国传统哲学的总特征(板块式结构)1、本体论2、认识论3、方法论4、社会史观中国的传统哲学很独特,它的核心是人生观而不是宇宙观,它的侧重点是社会观而不是自然观。它的重点研究对象,是“人”。但它与西方的人本主义不同,中国的人本主义是作为传统文化存在的,而不是作为反传统思潮出现的。(教师以西方各个历史阶段的主要思潮为例解说)更重要的是,中国传统哲学所研究的“人”,从来就不是孤立的、个体的、孤独的“人”,而是群体的人或人的群体,是社会的人和人类社会。质言之,中国人传统哲学是从相互联系中把握和规定人的本质的,中国哲学所研究的是联系中的人或人的联系,其最高宗旨,是寻求人际关系的稳定、有序、和谐,所以,中国的哲学,堪称是辩证的人本主义或有机和谐的人本主义。这样,而关于社会人生的理论则经常被省略掉了。原本“独上高楼”的中国传统哲学,变成了西方传统哲学的影子。似乎只是零星地涉及到哲学而已。原本亲切的中国哲人的思想,忽然变得有点陌生难懂。但我们真的难以想象,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我们的祖先却接受了它,热心地传播它,使它流布九洲并化入亿万子孙的血液灵魂。当然,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哲学主要是指儒、道、法、孔、孟、老、庄、荀、韩等学说。(二)中西方哲学的比较1、西方哲学注重思索自然,早期的西方哲学家都是自然科学家;中国哲学则强调思考人与社会,古代的中国哲学家皆为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文学家等。2、西方哲学家往往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改观,跳跃性变动性比较大;中国哲学家则主要对人生、人性、人生至道这些永恒的话题感兴趣,而比较漠视自然科学的发展,数千年不改话题,比较具有一贯性、稳定性。3、西方哲学易犯的毛病是用自然比拟社会,把自然科学的原理方法勉强推广于社会;中国哲学易犯的毛病是用社会比拟自然,甚至把社会规范推想于自然。4、西方哲学从“物理学”出发,始终崇尚形式逻辑,具有清晰、确定、明快、冷峻的特色;中国传统哲学从“人学”出发,始终崇尚辨证逻辑,具有深沉、浑厚、整观、微妙等特色。5、西方哲学具有理性,表述条理化、清晰化、系统化、精确化;而中国哲学立言简约,喜欢用形象直观的表述方法,这种表述包含着巨大的思维优势,但存在着理论不足。(三)构成中国传统哲学的三大流派——儒、道、法。儒家:中国的所有史书在述及诸子时,把“儒”绝对排在首位,把“道”排在其次,“法”的位置则有时被故意压抑,——这与法家学说不宜张扬有关。(1)中国传统哲学的中流砥柱。儒家创始者孔子只研究社会不研究自然,三大观念(礼、仁、中庸)失败的政治家,成功的思想家、教育家。(2)孟、荀二人努力开掘“性”(人性)范畴。仍然是“人学”(3)孟子首倡“性善论”,从人的本心出发(立足于“仁”)荀子首倡“性恶论”,从人与外界联系出发(立足于“礼”)道家:(1)强调个人的生命价值,促成了中国人学中“自我”意识的觉醒;(2)批判社会,崇尚自然;开阔了中国哲学“人学”的视野;生命的大智慧;(3)继承了“易学”传统,以人事为核心的辨证法,影响很深,但比较隐蔽。法家:(1)幸运,已全盘转化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体制形态;(2)不幸,法家人物不得其死,秦汉以后在思想论坛基本引退;专制者都拒绝将其摆到“师”的位置;甚至以尊法为耻;三大支柱:法:公开的专制术:秘密的暴力势:君主的权势(前者都是为势服务的)四)中国化的传统宗教略述维柯在《新科学》一书中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1、神的时代。它的特征是这一时期的人类相信自己是在神的统治下生活。(神话时代)2、英雄时代。它的特征是处于贵族政体统治下的英雄们相信自己比平民具有某种优越性。3、人的时代。即在人性平等的基础上建立的民主政体和君主政体的时代。宗教无疑产生于人类的神话时代。佛教:儒家伦理对佛教的改造小乘教:苦修苦行,出世自救。大乘教:入世舍身,普渡众生。相比之下,大佛乘教的大慈大悲,成佛渡世的思想与儒家“仁者爱人”、“内圣外王”倒很相近。于是在对于佛经的翻译乃至挑选方面,就开始了儒学化或伦理化的改造过程。(禅宗是中国境内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而且中国化色彩最浓的佛教宗派。最大的原因是禅宗反儒家的忠孝思想援入佛教教理中,故而颇受中国古代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喜欢。总之,佛教入华以后,其教理中的止恶向善、净意修德、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等思想与儒家伦理观念以及中国民间迷信相符合,因此很快就为中国人所接受。问题是,原印度佛教的出世精神和涅槃思想,由于与儒家的入世建功、尽孝尽忠的人生原则相悖逆,故而仅为中国极少数独具慧眼者所领悟,于大多数国人无涉。于是,中国的佛教寺庙成为了人们祈求现世功名利禄的场所。进香请愿者多为求子求财、求升迁发达,婚姻美满、家人平安等,而极少有人求灵魂解脱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佛教的中国化(儒化)也即佛教的世俗化。关于天主教,基督教以及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宗教的产生,庙宇文化与迷信精神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祭神活动及其场所——庙宇在中国古代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然别的国家也是如此。所不同的是,西方宗教所信仰的神主要是一种抽象的精神,而中国所信仰的神是直观的、具体的,而实际上不是神而是“人”。(三)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关于文学的起源、发展,流派、特征等我们只能一概省略。这些问题的了解我们可以去读文学史和文学理论。这里仅从文化含量的角度略作分析。简而言之,中国的传统文学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它几乎无所不包。文学和哲学、宗教、政治、教育、科学、风俗等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人对世界的认识的结果。它是现实生活在人的头脑中能动地反映的产物。它与众不同的是它的形象性。但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称得上文学的东西都是虚构的。这个问题以前被许多人忽视了。这里出现了两个关键词:虚构,世界。1、先说“虚构”。所谓虚构,就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东西或者暂时还没有的东西,我们把它造出来。这是文学艺术的奥秘所在。虚构,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从文学的角度说,人类文化发生以来,世界上只存在两种人,一种是讲故事的人,一种是听故事的人。讲故事的人——作家——虚构世界的营造者;听故事的人——读者——虚构世界的进入者。虚构世界对真实世界的冲击文学的作用——使人类拥有另一个世界真实世界对虚构世界的规范2、再说世界。世界分为两大类,一是可能的世界,一是不可能的世界。莱布尼兹说,可能的世界有无数个,上帝把最好的给了人类。这便是真实的世界。世界分为两大类:可能的世界和不可能的世界。其中,可能的世界包括真实的世界和虚构的世界。(1)真实的世界(实现了的)(2)虚构的世界(未实现的)正常虚构的:摹本世界(纪实文学、报告文学等)部分虚构的世界(历史题材的文学)全然虚构的世界(现实主义文学)非正常虚构的:神奇的世界(神魔文学、科幻文学)荒诞的世界(如卡夫卡的作品)悖谬的世界(如博尔赫斯的《阿莱夫》等)不可能的世界:人类想象力的极限3、虚构世界的营造者的层次划分:(1)政治层次(对社会、政治的探索、批判的文学)(2)人性层次(对人性的探索与抚慰的文学)(3)民族层次(民族意识强烈的文学)(4)生命层次(对生死、生命意蕴的探索文学)……4、虚构世界的进入者的层次划分:(1)经验、情感层次;(娱乐、消遣、释放)(2)知识、研究层次;(求知、研究、创造)(3)文化、审美层次;(例《嘱咐》)(4)宗教、哲学层次;(例《等待戈多》)第三讲:从人性的轨迹看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要点和目的1、了解“人性”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2、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的作用;一、人性指什么人性,指人所具有的正常感性和理性。人性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人性是有阶级性的,但不能排除人性的自然属性。过去很多关于人性的阐述只注重社会属性的一面,而忽视自然属性的一面,那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够人道的。二、人性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一)阶级社会产生以后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异化和扭曲。(例如奴隶社会、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欧州文艺复兴的反封建作用,后来成为资产阶级压迫无产阶级的理论根据。人性依然被压抑、扭曲。(举例说明)资本主义金钱对人性的腐蚀和扭曲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有过之而无不及。(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二)人性需要拯救吗回答是肯定的。《圣经》认为,人性本来就有善恶两面。儒家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例外)道家、法家认为人之初性本恶。社会学家、哲学家认为,拯救人类本性(人性)的法宝是法律和宗教。英国的汤英比则认为,法律不能把人管好,只能管坏。他认为只有宗教才能拯救人。那么政治家呢所谓政治家就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政治家站在社会一面,往往只能扼杀人性。协调得好即是出色的政治家,协调得不好即是蹩足的政治家。那么哲学家呢哲学家的思想往往变成了政治家的理论根据,如中国儒家思想就成了数千年封建统治的思想。它同样站在社会的一面。黑格尔说:宗教是引导人类到彼岸去寻找幸福,文学则是引导人类到此岸寻找幸福。由此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传统文化中,文学与宗教显然是一对孪生姊妹。特别是文学艺术,它站在人的自然属性一面,它所表现的是人性的社会性和自然性的冲突。文学艺术需要给人性一种纯厚的温情。这就具定了文学与政治等传统文化的矛盾。甚至往往与政治是相对立的(尤其是指腐朽的政治而言,例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而政治又是最残酷的、最强大的,这就注定了文学的悲剧性,注定了作家的孤独,其悲哀也是注定的(从屈原到鲁迅都是如此)。我还需说明,社会虽然在进步,但物质文明的进步是以掠夺人性美好的情感作代价的(例如当代西方腐朽思想、拜多主义的侵入对当代人人性的扭曲)。那么文学既然站在人的自然属性的一面,它必须肩负着对人性异化的抗衡的重担。可见,文学表现的是每一个时代的政治(社会性)对人性压抑的矛盾。或者说,这就是文学的时代性。不认识这一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是片面的,也是不可能具有多少深度的。(三)我们的文学艺术,我们的教育,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什么提出几点供大家参考:1、反对金钱崇拜,但提倡劳动致富;2、反对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漠不关心;3、劳动人民的人情、人性中有许多优秀的美好的传统,理应得到充分表现。4、教育工作者应当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同是又是腐朽文化的批判者。第四讲: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教学要点与目的1、了解教育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2、继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教育的重要性。一、教育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或曰位置)广义地说,教育是一个大概念。传统文化本身无不具有教育的功能(举例说明)。狭义地说,教育是传统文化中一大支流,它源远流长,从孔子到当代教育家,广大教育工作者,都提负着传播和创造文化的使命。(艰巨而崇高、任重而道远)二、教育的功能和作用(略)三、怎样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一)将传统文化的民族疑聚力贯注到当代爱国主义教育之中。(教师示例讲述)(二)将传统文化的优秀道德情感贯注到当代的美好道德情感教育之中。(教师示例讲述,尤其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代,传统美德更容易丢失。无论怎样的社会都是家庭的社会,家庭的大量分解动荡往往是道德的原因,人人都应有一条道德的准线。)(三)将对腐朽的传统文化的批判贯注到“民主”“科学”的人格教育之中。(示例讲述,扬弃民族劣根性,提高新时代的公民意识,包括法律意识和约定)(四)将对传统文化的承接的意义贯注到当代社会责任感、人生理想教育之中。(秦王朝的迅速灭亡,“文革”中的传统文化断裂)(五)将对传统文化的人性的完善精神贯注到当代怎样做“人”的教育之中。(同情心、良心、友谊与爱情。“文革”的出现与丧失人性有着紧密的联系)……第五讲:当前中国知识分子心态分析教学要点和目的1、了解当前中国的社会经济转型期的特点;2、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透视。3、有利于把握传统文化与教育的互补关系。一、当前的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动:三个转变1、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2、是从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的转变;3、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这些具有共同性质又属于不同层次的社会变动同时发生,必然伴随着阵痛性的剧烈冲突。1、外在的结构性冲突(1)实务部门与精神部门之间;(2)沿海与内地之间;(3)上一代与下一代之间。2、内在的心理冲突(比前者更重要的冲突)(1)社会行为;(2)情感、信仰;(3)精神的终极皈依。二、在市场经济到来时的尴尬与文化认同90年代市场经济真的来了。却使我们尴尬起来。知识分子一时难以坦然应对,这是正常的。(一)暂时不适应症结(1)原来市场经济竟和拜物风尚、消费主义孪生,这和当代知识分子的人生期望格格不入起来。(教师示例讲述)(2)从小受的英雄主义教育,呼吁市场经济到来是还是英雄,现在不是了,当然市场经济也有英雄,但那是商人而不是文化人。市场经济使立志当英雄的知识分子反而要当一个市民。失落感由此而生。(教师示例讲述)(3)在市场经济到来时,知识分子的阵营必然发生动荡和分化。(下海、改行、出国镀金……)(二)文化的认同与超越从历史阵痛中的知识分子终于走出两难的境地,从一时的理想失位重新找到了理想归位的出发点。这也是必然的也是令人欣慰的结果。表现在:(1)当代的中国知识分子终于看清了这样一个至关紧要的方向,那就是他们在现实的磨合中坚信,中国和中国人只有走向现代才有生机,才是生路。对现代批判理论的接受只会使他们以更丰富、更健全因而也更坚定的心态来接受现代。(2)随着市场经济的进程,知识分子拟想中的“民主——科学”的二元对立日益被“富裕——贫穷”的二元对立所取代,由自身的知识化迅速地完成了自身的职业化。(职业化的含义表述如下)(1)掸去知识工作的神秘色彩,由靠信仰驱动的事业变成一种由工作纪律约束的谋生手段;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把“医生、律师、牧师、诗人和记者”的工作变成为职业化雇佣劳动。(2)二是把知识工作由包打天下的文化启蒙变成为专门化、精细化、规范化的研究。职业化的两大好处:(1)一是研究和表达会获得越来越大的自由空间,这种自由空间对精神生产者来说是首要的生产资料。(2)二是知识分子的劳动会获得越来越优厚的报偿。社会和知识分子已经获得一种良性互动,这是值得欣慰的。三、知识分子的终极关怀当我们说知识分子进入一种正常心态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是说进入了一种矛盾心态。情绪的平衡与宁静不仅不能消除反而孕育了知识分子思想的矛盾与怀疑;当他们“不平静而鸣”的时候他们的思想才反倒是统一的。知识分子,由于他们对人类生活期待的完善性,也由于他们掌握知识的丰富性也即对正例与反例掌握的完整性,也由于他们作为思想者而非行动者所拥有的思考习惯以及不受现实约束的思考空间,于是他们的思想往往是矛盾的。思想矛盾是他们的常态。大概最让知识分子主要是它的精英层感到踌躇的就是现代化以及与之相关的一连串问题了。毫无疑问在社会层面上他们都是坚定的现代化的支持者,但在哲学层面上问题就复杂得多了。1、当然承认现代化是一种顺昌逆亡的必然潮流,但他们心中也不禁要问,必然趋势就一定是最佳选择吗2、现代化(即工业化)能保障人类未来和永远的安全吗3、现代化能保障不破坏这种安全生存吗4、现代化固然能提供许多物质的满足,但这种满足真的就是我们所理想的人类幸福,是从苏格拉底到马克思都追求的人类解放而不是相反吗5、中国知识分子既是力主现代化的文化的激进主义者,但也是最早看到现代化已经表现出来的深刻缺陷以及它所包孕的巨大潜在危险的思想。这样,势必影响到他们对东西方文化的选择,他们在力主西方主要以征服自然为取向的工业文化和东方(中国)主要以天人和谐为生存准则的农业文化之间的摇摆不定。这种矛盾心态主要表现在:1、首先是对愈演愈烈的现代工业方式将带来的后果的担忧。工业文明是人类欲望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不断地刺激和扩张着人类的欲望。丹尼尔·贝尔把人的欲望分为需求和欲求两种。需求是指为了保证生存和繁衍而生存的生理需要。欲求则是为了满足虚荣心和优越感而产生的心理性需要。人的需求是有止境的,可以通过农业和比较简单的工业满足;人的欲求则是无止境的、得寸进尺的,只有通过无无休止的工业与技术发展来实现。四、工业化将付出的沉重代价简析:1、人的欲求及其工业实现手段对地球的掠夺性开发。(教师示例讲述)2、另一沉重代价是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教师示例讲述:恩格斯早在1876年就警告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3、工人将成为机器的奴隶,资本家将成为金钱的奴隶,人将在金钱的贪婪追逐中迷失了本性,成为物欲的简单表现形式,“人的异化”就是难以避兔的了。于是,那些既接受过中国传统文化,又受过西方文化影响的中国知识分子也不禁唤起对中国传统天人合一观念的亲切记忆。想起了庄子关于“机心”与“机事”的预言般的教诲,产生了对儒道共有的节欲、克己原则的深深眷恋。思考:1、当前知识分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心理分析;2、知识分子怎样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问题。五、当前知识分子与社会主义精神的关系这虽然是一个很难说得清的问题,但我们也需进行一下思想的疏理。1、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和知识分子有一种先天的亲和性。原因有二:一是对当前人类生活主流的资本主义和生活方式的批判态度;二是它对人类最后完善状态的执着追求。这两点都应合了中国知识分子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2年吉林省松原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1年江苏省泰州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3年广东省云浮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4年陕西省铜川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广西北海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期中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课件雾与霾》课件
- 2024年示范本:文化艺术品版权使用许可合同
- 2024年餐饮服务标准合作合同范本版B版
- 2022-2024年浙江中考英语试题汇编:阅读理解(应用文)-学生版
- 新产品试生产报告
- 各类仪器仪表校验记录表18篇
- 自动生产排程 SMT 多线体 版
- 防造假管理程序文件
- 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册单词表
- 中石油职称英语
- 2023年副主任医师(副高)-神经内科学(副高)考试历年真题荟萃带答案
-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科学四年级创新作业测试卷【附答案】
- 硫磺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工程施工现场存在的环保问题及解决建议
- 锅炉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