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伶官传序教学评价这是伶官传序教学评价,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伶官传序教学评价第1篇这一堂课,目标明确,特点鲜明,成效较显著,充分体现了《课标》中提出的语文教育理念。一、抓“学习语言”这个核心“学习语言,培养语感”,这是语文教育思想。正如《课标》所指出的那样:“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什么是“语文基础”?即以运用语文为核心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不读不写,就是对语文学习的釜底抽薪。”一是读,充分地读。有示范性地读,体悟性地读,探究性地读,表情性地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一节课教完,居然大多数学生都能背诵,这真是一个奇迹。二是品,品味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教学的难点。品什么?怎么品?凡是在写法上有独到之处的,在句式上有意变化的,在修辞上着意渲染的,在结构上牵一发动全身的,都可成为品味点,让学生比较、体悟、鉴别,品出“味”来,产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抓住语言这个“精灵”,它所承载和蕴含的思想感情、审美趣味、价值判断、人文精神必然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抓住语言这个“精灵”,才不会落入“架空分析”的泥潭。二、学生是“人”,不是“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人为本,变讲堂为学堂,是语文教育思想的另一重要内容。尊重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共同切磋,把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动、唤醒、鼓舞。”“激励、唤醒、鼓舞”,这六个字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把学生“调动”起来,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是许多有作为为教师苦心追求的理想境界。靠什么调动学生?一是靠教师的教学激情,一个充满激情的教师,必然能感染学主,在学生中引起共鸣,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二是靠教师生动、幽默的语言,三言两语,或出情,或出理,或出趣,常可起到渲染气氛、启迪思维、唤起联想的作用。三是靠教师提出的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问题提得好,学生才会跃跃欲试,课堂才会“哄”起来。这里着重谈第三点。“问题”是沟通文本、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好的问题要有引导性、思考性和挑逗性。“问题”提得好,师生才会在和谐的、饶有兴趣的氛围中进行对话。如这里是叙事还是议论?问题提得突兀,有难度,但确有思考性。学生几乎全答错了。老师不急于解答,而是先读一读,这一读,学生全部改变了结论。但这只是感受,不是理解。为什么觉得是议论呢?发现了奥妙没有?学生完全被挑逗起来了,众说纷纭,教师否定,再否定,逼着学生思考,最后才水到渠成地引出这个特殊句式的结构,学生恍然大悟,会心地笑了。这真是一段十分精采的课堂实录,这里蕴含着多少可贵的教学哲理啊!以学生为主体,绝不是削弱教师的作用。《课标》指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的责任是克服学生的“思维堕性”和“思维奴性”。启发诱导,点评引申,收放整合,教师是大有用武之地的。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是教师创造性思维在教学方法上的具体展示,它常常借助于“悟性”、“灵感”和“机智”,所谓圆熟、灵巧、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正是那些优秀教师进入了教学艺术的自由王国。这需要教师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良好的知识结构,深厚的文化底蕴。伶官传序教学评价第2篇1.关于作者作者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大力提倡古文,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而尤以散文的造诣最高。后人把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宋史》卷三百十九有传。2.关于历史背景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páiyōu,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应为吸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当满足于表面的繁荣。3.字词解析①注音释义系燕父子(系jì,捆绑。)仇雠已灭(雠chóu,同“仇”。)乱者四应(应yìng,应和(hé))盛衰之理(盛shèng,兴盛。)盛以锦囊(盛chéng,装。)4.词类活用函梁君臣之首(函:木匣→用木匣封装。名词作状语)一夫夜呼(夜:在夜里。名词作状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亡:使国兴,使身亡。动词的使动用法。)智勇:(智勇:有“智”与“勇”的人。形容词动用)5.难词句解析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理:道理,此处可理解为原因。事:做。人事:可理解为“人为”。岂……哉:难道不是……吗?此处是用反语问句的形式来抒发感叹。译作:兴盛和衰败的原因,虽然说是上天决定的,难道不也是人为造成的吗!②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原:推究。“之所以……”,“之所以……者”,都是“……的原因”的意思,“所以”前的“之”字是结构助词,用于“所”字短语之前,强调“所”字短语。之:代上一句讲的道理。译作:推究庄宗得天下的原因,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③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庙:宗庙,祭祀祖先的地方,就是下文的“太庙”。从事:一般的官员。一少牢:用一只羊、一头猪作祭礼。译作:庄宗接受了剑,把剑收藏在宗庙里,从那以后,每当用兵的时候,就派遣手下的官员用一只羊、一只猪的祭礼向祖庙祷告,又请出那三枝箭,用锦囊装了,背着(剑)一马为先,等到得胜回来时,再把箭放回原处。④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抑:连词,还是。本:推究……根源。“得之”,“失之”中的“之”都是代词,代“天下”。两个“而”都是表转折的连词。自于:由于。译作:难道是得天下困难而失掉天下容易呢?还是推究那导致成功和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为造成的呢?⑤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忽微:极细微的事,“忽”和“微”都是极小的计量单位。智勇:有“智”与“勇”的人。所溺:溺爱的人或事。岂独……也哉!难道仅仅(单单)……吗?也哉:语气助词连用。译作:灾难祸害常常是从小的事情上积累起来的,聪明勇敢的人往往被所溺爱的事儿困扰,难道仅仅是几个伶官(造成的)吗?6.讨论(1)本文的用意何在?从课文中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欧阳修写这篇传记小序,意在发表议论,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应当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当满足于表面的繁荣。从文章结尾“岂非人事哉”一句可以看出作者这一用意。(2)本文是怎样提出论点的?本文开门见山提出盛衰由人的主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用一个“原”字推导原因,点出庄宗,作为立论依据,顺势引起下文。(3)本文结构层次有何特点?第1段立论,2、3段论证,第4段承上小结,引出教训。(详见“重点图解”)全文用一个“矢”字作线索。晋王以三矢赐庄宗——庄宗藏之于庙——用兵前:请其矢——负(矢)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一个“矢”字,把关于后唐所以得天下的许多史实联贯起来。(4)本文是怎样运用正反对比来阐明事理的?全文通过庄宗的“得天下”与“失天下”作为主线进行对比,事清而理明。文章开头“盛、衰”,“得、失”并举。第3段“盛、衰”,“得、失”,“成、败”,“损、益”,“兴、亡”并举。末段又用“盛、衰”并举。此外,又如两处“方其……及……”,对照鲜明,论点非常突出。(5)怎样理解文章中文与题的内在联系?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表面看来文不对题,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联系起来,这样扣住了题意,突出了中心。(6)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本文语言感情充沛,富于变化。文章多用短句,多用感叹句(可谓壮哉!何其衰也!岂非人事哉!等等)。多用偶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国;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等)。短句与长句交错,陈述句与反诘句交错(岂……欤?抑……欤?)又恰当运用虚词(虽……岂非……;方其……及……;岂……抑……;夫……岂……,等等)。文字干脆有力,读起来琅琅上口。(7)对《伶官传序》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评价?分析:作者的观点是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的。首先,作者把一个王朝的盛衰兴亡归之于某个国君,这是一种唯心史观。如果根据作者的观点加以推论,似乎统治阶级只要能“谦”而不“满”、“忧劳”而不“逸豫”,封建王朝就会长治久安。实际情况当然不是如此。其次,作者对当时统治阶级加以劝戒,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但是作者的观点也有其历史进步性的一面。虽然一个王朝的盛衰安危不能完全归结于统治者个人的忧劳还是逸豫,但统治者是骄奢淫逸还是励精图治,这对当时社会是有重大影响的。北宋王朝之亡于女真族,南宋王朝之灭于蒙古族,其原因之一都在于两宋统治集团只求苟安享乐,毫无进取之心。欧阳修早在北宋前期就把这一点作为严重问题提出,这说明他有一定的政治眼光。另外,“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历史教训,在今天我们建设现代化的进程中,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深入研讨:(1)课文第2段称李克用为“晋王”,称李存勖为“庄宗”,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李克用以“晋王”爵位告终;李存勖后来做了皇帝,谥为“庄宗”。这种称呼的方式是史家惯例,读史应注意这个问题。)(2)晋王临终告庄宗语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梁、晋之间仇恨极深。)作者特意提到晋王的这些话有什么目的?(要说明庄宗的前半期不忘乃父之志,所以大有作为,终于灭梁。)(二)了解课文。1.默读课文一至二遍,着重领会第2、3段的叙事内容,概括段落大意。参考答案如下:第2段写庄宗不负先人遗愿,每用兵必请其矢,负而前驱。第3段对比叙述庄宗的胜利和失败的情况。2.问:这段史实说明了什么?(庄宗“得天下”难而“失天下”易,)本文重点是说“盛”还是说“衰”?读后作答。齐读全文后进行讨论。结论是:重点说“衰”。【内容主旨】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岂非人事。2~4自然段以唐庄宗为例,边摆事实,边讲道理,展开讨论。唐庄宗李存勖接受父命,报仇雪耻,系燕父子、函梁君臣,这是他成功的时候。但天下平定后,却一夫作乱,仓皇东出,伶人困之,身死国灭“,这是他惨败的时候。庄宗成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庄宗败时: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在叙述史实中得出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从而进一步推出:祸患常积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写作特点】1.本文在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之后。运用正反对比推理,使论证其有极强的说服力。用于推理的事例无可辨驳的史实,使人感到真切而信服。2.本文感情充沛,语言寓于变化,长句短句错落得体,多用短句,干脆有力,读起来琅琅上口,加上陈述句与反语句反复出现,语气词多处运用,使议论中透出情韵。文章结尾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既是全文的归结,又是格言式的警句,给人以启示。3.公使阳处父追之,反诸河,(孟明等)则在舟中矣。4.郑穆公使(之)视客馆,(杞子等则束载,厉兵、秣马矣。)5.若从君惠而免之,(吾等)三年将拜君赐。三.这样行文,使句式对称,读起来琅琅上口。特别是一些正反对比的对称句子,不仅有音节美,而且在细细咀嚼中,我们可深刻地领略作者褒贬扬抑的立场,体味到作者鲜明的思想感情。【资料窗】作业(1)解释写列句中加点的词。【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当“泉”讲,用的是本义。《祭妹文》)武夫力而拘诸原(原野。《殽之战》)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原来。《治平篇》)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推究,探求。)【微】微行入古寺(隐蔽身份,这是本义。《左忠毅公逸事》)岭峤微草,凌冬不雕(极小的。《采草药》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其文约,其辞微(微妙,深奥《屈原列传》)恨晨光之熹微(微弱。《归去来兮辞》)微指左公处(暗暗地《左忠毅公逸事》)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如果没有。《荆轲刺秦王》)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不是。《岳阳楼记》)【告】迁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上报,报告)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诉,陈述《鸿门宴》)自告奋勇(表示,表明)【盛】读shèng盛衰之理(强盛、兴盛)胜地不常,盛筵难再(丰盛。《滕王阁序》)其意气之盛(盛大,雄壮)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职位高。《师说》)读chéng盛以锦囊(装。)(2)将下列句中省略发成分补上。庄宗受(之)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庄宗)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之)而前驱。(庄宗)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3)翻译下面的文言短文:庄宗好田猎,猎于中牟。中牟县令但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以供岁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伶官传序教学评价第3篇【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官至枢密副使(主管国家军事的副长官)、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为官直言敢谏,曾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运动。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主张写文章要有益于国计民生,内容重于形式,反对五代以来浮靡侈丽的文风。他在散文诗词创作、文艺批评、史传编写等方面都有成就,而以散文的成就为最高。他的文章无论抒情叙事,都显得明白流畅,摇曳多姿,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后人把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中的三苏、曾巩和王安石,都出自他的门下。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在史学方面,曾与宋祁合著《新唐书》,又单独编纂了《新五代史》。【解题】本文选自欧阳修编撰的《新五代史·伶官传》。《新五代史》,是和北宋初年的史官薛居正等人编写的《五代史》(即《旧五代史》)相对而言的。所谓五代,是指唐王朝灭亡以后,在中国北方相继更替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十分短暂的政权。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后唐庄宗李存勖(xù)取得政权后,荒淫腐化,癖好音律,宠用伶人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让他们做官掌权,以致败政乱国,只做了三年皇帝便身死国灭。为了提供历史借鉴,欧阳修在《新五代史》里写了一篇《伶官传》,记述了上述的史实。本文是《伶官传》前的序,作者通过对史实的评论,针对当时所谓“天命”的观点,谈了自己的进步见解。【注评】呜呼!盛衰之理,盛衰:指一个王朝的兴盛和衰亡。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岂:副词,表反问,难道。人事:人的活动和努力,这里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作者虽然没有完全否定“天命”,但是用一个让步连词“虽”,很明显地把“天命”撇在一边;然后用副词“岂”构成强烈的反问语气,突出表明了国家盛衰是由人事所决定的。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原:动词,推究,考察。之:句中第一个“之”是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结构助词;第二个“之”是代词,代“天下”;第三个“之”也是代词,代上句所说盛衰由于人事这个道理。所以……:在这句作“……的原因”讲。这种“所”字短语有时可以和“者”相配合,构成“所以……者”的格式,表达的意思和不用“者”一样。“所以失之者”就是这种格式。矣:语气词,了。庄宗:即李存勖,沙陀部族首领李克用的儿子,灭梁建唐(史称“后唐”),做了皇帝。○“得天下”与“失之”,紧扣上文“盛衰”二字,为下文提纲,下文便以得天下和失天下两方面的史实来论证论点。“盛衰得失”四字,是全文的纲目。提出国家盛衰由于人事这一论点,举出庄宗这一评论对象,并提出“得天下”与“失之”两个方面为下文提纲。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世:指世上的人。晋王之将终:主谓短语用作表时状语,“之”用于短语的主、谓间以取消其独立性。终,死。晋王,李克用,先世本姓朱邪,是由北方沙漠地带迁入山西的沙陀部族骑兵的首领。他父亲有军功,赐姓李;他本人替唐王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晋王。也:语气词,表停顿。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以:介词,把。而:连词,这里表顺承关系,无需译出。“梁,吾仇也;梁:指后梁太祖朱温。他原为黄巢起义军将领,后投降唐朝,与李克用一起镇压黄巢起义,被封为梁王,赐名全忠。他与李克用为扩充自己的势力,互相争斗。唐僖宗时,朱温设计谋害李克用,李克用也曾多次上表请求讨伐朱温。唐昭宗时,朱温把李克用包围在太原。后来他迫使唐哀帝“禅位”,自立为帝,国号梁(史称“后梁”),而李克用仍用唐朝年号。因此结下世仇。燕(yān)王,吾所立,燕王:指刘仁恭父子。刘仁恭原幽州(今北京附近)小军官,投靠李克用夺得幽州地盘,又因李克用保荐,被任命为唐检校司空卢龙军节度使。后背叛李克用,投靠朱全忠。朱全忠灭唐称帝后,封刘仁恭的儿子刘守光为燕王。这里李克用说“燕王吾所立”,不是说燕王是他封的,而是说燕王本是他扶持起来的。契丹与吾约为兄弟,契丹:东胡种族名,当时居住在今辽宁、吉林省一带。唐末,契丹首领耶律(姓)阿保机(名)建国做了皇帝,称契丹,后改国号为“辽”。耶律阿保机曾与李克用约为兄弟,商议共同举兵攻打朱全忠,后来又背约,遣使与朱全忠通好。而皆背晋以归梁。而:表转折,但是。以:连词,表顺接。归:归附。此三者,吾遗恨也。此三者:这三件事。遗恨:(死后)遗留下的恨事,亦即到死还感到愤恨的事。与尔三矢,与:动词,给。尔:代词,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副词,表命令语气,一定。无:副词,表禁戒语气,不要。乃:代词,你的。○写晋王遗嘱,充分表现其克敌复仇的殷切期望,为庄宗的忧劳兴国张本。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庙:宗庙,古代帝王、诸侯设立的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其后用兵,其后:那以后。其,指示代词,那。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则:连词,就。从事:本指州刺史(地方长官)管辖下地位较低的幕僚随从。这里泛指一般的属官。以:介词,用。少牢: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作祭品,称为“太牢”;只用羊、猪各一头,称为“少牢”。告庙:古时帝王和诸侯外出或遇有大事,要向祖庙祭祀祷告,叫告庙。请其矢,请:请求(取出)。其:指示代词,那。盛(chéng)以锦囊。盛:把东西装在器具里。以:介词,用。负而前驱,负:背着。前驱:行进在队伍的前头。前,方位名词作状语。驱,本义是鞭马前进,引申为行进。及凯旋而纳之。及凯旋:等到胜利归来。这是个介宾短语,作状语。及,介词,等到。凯旋,军队打了胜仗,奏着胜利的乐曲回来。凯,军队得胜时所奏的乐曲。旋,回来。而:连词,把状语连接于谓语。纳:放进(宗庙)。之:代词,指三矢。○写庄宗秉承父命,兢兢业业,紧扣“人事”二字着笔。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方:介词,当。从“方”至下文“告以成功”,是一个很长的介宾短语,充当状语。其:代词,指后唐庄宗。系:捆绑。以:介词,用。组:丝带,这里指绳索。燕父子:指刘仁恭和刘守光父子二人。后梁乾化元年(911),刘守光自称大燕皇帝,次年李存勖攻破幽州,俘刘仁恭及其家族三百人,刘守光逃到沧州,后亦被俘。二人被械送到太原,献于晋王的太庙。后刘仁恭又被送到雁门,祭了晋王的坟。函梁君臣之首,函:匣子。这里用作动词,用匣子装着。梁君臣:指后梁末帝朱友贞(朱全忠的儿子)及其部将皇甫麟等。后唐同光元年(923)十月,李存勖攻破大梁,朱友贞为避免死于“世仇”之手,命部将皇甫麟将自己杀死,皇甫鳞随后也自杀。李存勖把他们的首级漆封起来用匣子装着,藏在太庙里。入于太庙,入:(把俘虏)献纳进去。于:介词,表动作的处所和方向,到。太庙:帝王的祖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告:禀报。后省宾语“之”。以:介词,把。成功:成就功业,大功告成。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其意气之盛:他意气昂扬。这是个主谓短语,作句子的主语,“之”用于短语的主谓间以取消其独立性。其,代词,指后唐庄宗。哉:语气词,表感叹,啊。○写庄宗逐个消灭仇敌,极力表现其声威的壮盛,一方面照应开头“盛衰”的“盛”字,一方面为下文的跌抑造成更大的坡度和高度,使盛与衰形成鲜明的对照。从“盛”的方面着笔,写晋王临终遗嘱和庄宗郑重执行遗命克敌制胜的业迹,揭示出忧劳兴国的史实,论证得天下由于人事。及仇雠(chóu)已灭,天下已定,及……已定:这是个介宾短语,作下边整个句子的状语。及,介词,等到。仇雠:仇敌。雠,义同“仇”。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一夫:一个人,指皇甫晖。后唐同光四年(926),李存勖妻刘皇后听信谗言,诬杀郭崇韬等几个大臣,一时谣言四起,人心惶惶。兵士皇甫晖当时奉命戍瓦桥关,戍期已满却被留下守贝州,于是心怀不满,加之“夜聚蒲博不胜”,就乘机纠众杀掉部将,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兵变发生时,拥有兵权的伶官史彦琼拒不发兵平乱,后又单骑逃逸,致使乱兵很快攻占了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不久邢州(今河北邢台)、沧州、(今河北沧州)驻军也相继兵变。夜呼:在夜里呼喊(作乱)。夜,名词用作状语。仓皇东出,仓皇:匆忙急迫的样子。东出:向东逃出去。东,方位名词作状语。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而:连词,就。君臣相顾,相顾:互相看着对方,即面面相觑(qù)。不知所归,不知投奔到哪里去。所归:“所”字短语作“知”的宾语,直译是“投奔的地方”。至于誓天断发,至于:复合虚词,这里用作连词,表示事情达到的程度,可译为“竟至于"“甚至”。誓天:对天发誓。“天”是“誓”的补语。泣下沾襟。沾襟:沾湿了衣襟。何其衰也!何其:副词性复合虚词,多么。以上几句概括了以下的史实:皇甫晖起事后,李存勖派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出兵镇压,李嗣源却叛唐称帝,联合邺城乱军向京城洛阳进攻。李存勖于是仓皇领军出洛阳向东出征。走到万胜镇(河南中牟县附近),听说李嗣源已占领了汴京(开封),登高叹息说:“我不济矣。”又急忙西返,到洛阳城东的石桥西,二万五千随从军士已经逃散了一万多人,李存勖置酒悲啼,问部下有何策相救,元行钦等百余将领斩断头发,对天发誓,表示决以死报,君臣相顾号泣。○照应开头“盛衰”的“衰”字,写庄宗的灭亡。笔锋急转直下,表现出庄宗败亡之速,又以感叹作结,发人深省。从“衰”的方面着笔,写庄宗由胜利到灭亡的急遽变化,用高度概括的笔法揭示出逸豫亡身的史实,论证失天下由于人事。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岂:副词,表反诘,难道。之:两个“之”都是代词,指天下。而:连词,表转折,却。欤:疑问语气词,吗。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抑:连词,表选择,还是,或者。本:用作动词,推究根原,考察原因。成败之迹:成功与失败的事迹。而:表顺承,无需译出。自于:出于……的原因,由……所决定。自,动词,起源。人:指人事。○连用两个设问句引起读者思考,用“抑”在第一问的基础上推进一步,把重点落在“成败自于人”,与开头“岂非人事哉”一句遥相呼应,再次申明论点。《书》曰:“满招损。谦得益。”《书》:《尚书》。引文见《尚书·大禹谟》,原文“得”作“受”,句意是自满要招致损失,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可以:这两句中的“可以”与现代汉语的“可以”相同,助动词。兴、亡:都属于使动用法,使……兴盛,使……灭亡。自然之理也。判断句,省主语“此”。○引《尚书》的话推论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了“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从文章的条理看,“忧劳”句同庄宗执行晋王遗命逐个消灭仇敌的史实相承接,“逸豫”句同“及仇雠已灭”以下的史实相承接,上下文全面照应,毫无缺漏。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方:介词,当。“方其盛”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其:代词,指庄宗。下句的“其”同。也:表停顿。举:形容词,全部,整个。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及其衰也,介宾短语作状语。数十伶人困之,困:围困。之:代词,指庄宗李存勖。而身死国灭,而:连词,就。为天下笑。为:介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被。天下:天下人。李存勖灭梁以后,骄傲懈怠,纵情声色,宠信伶人宦官。伶官出入宫廷,揽权纳贿,擅作威福,朝政日坏。公元926年,从马直(皇帝近卫军)指挥使郭从谦(本伶人,艺名“郭门高”)乘李嗣源攻占大梁、李存勖处于众叛亲离之时,率领部下作乱,李存勖被乱箭射死。○再次从“盛”“衰”两方面作对照,先扬后抑,文情回荡,感慨淋漓。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夫:助词,用在句首表示下文有所议论,不必译出。于:介词,从。忽微:指极细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而:连词,这里连接的两项在语义上是并列的,可不译。智勇:形容词用作名词,代称智勇双全的人。于:表被动,被。所溺:“所”字短语,溺爱的人。岂独伶人也哉!岂:副词,难道。独:副词,只是。也哉:语气词连用,“也”表论断,“哉”表感叹。○再次从理论上说明盛衰由于人事,并从伶人的乱政败国推而广之,以收举一反三之效。再次提出成败“皆自于人”,反复申述论点,并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提醒人们引为鉴戒。【译文】唉!(国家)兴盛和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也是由于人事吗?考察一下后唐庄宗得到天下和失掉天下的原因,便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了。世人传说晋王临死的时候,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起来的,契丹(曾经)同我约为兄弟,但(燕王和契丹)都背叛了我而归附梁国。这三件,是我到死还感到愤恨的事情。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志愿!”庄宗接受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那以后出兵作战,就派遣部属用猪羊二牲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枝箭,用锦囊装着,背着它走在队伍的前头,等到胜利归来,就又把它放进祖庙里。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着燕王父子,用匣子装着后梁君臣的首级,献进祖庙,把箭送还先王,把大功告成的消息禀告(先王的在天之灵)的时候,他意气昂扬,可说是豪壮极了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之后,一个人在夜里一声呼喊,作乱的人便四处响应。(庄宗)慌慌张张向东逃出去,没等到遇见叛军士兵们就离队溃散了,君臣面面相觑,不知投奔到哪里去,竟至于割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落下来沾湿了衣襟,(又)多么衰败啊!难道是取得天下困难,丢失天下却容易吗?或者(我们)推究一下庄宗成功与失败的事迹,(成败)都是由人事所决定的呢?《尚书》上说:“骄傲自满会招致损害,谦虚谨慎能得到益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败亡,这是当然的道理。所以当庄宗兴盛的时候,整个天下的英雄豪杰没有谁能够同他竞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从微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而智勇双全的人也大多被自己溺爱的人所困惑,(那足以使一个君主身死国灭的)难道只是乐工吗?【简析】本文就后唐庄宗时所出现的伶官之祸这一史实,对后唐的盛衰过程作了具体分析。文章提出了封建王朝的盛衰决定于人事的论点,这在当时对天命论的迷信思想是有力的冲击,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些结论,成为后人传诵的名句,至今仍有其教育意义。但是,作者的认识也有其局限性,他所讲的“人事”,从文章的具体内容看,仅仅是指封建统治者个人的品德和作为,这就并没有揭示出封建王朝更替的社会根源。本文叙议结合,写得抑扬顿挫,辞气纵横,被前人誉为“《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开头开门见山地提出“盛衰之理”“岂非人事”的论点,全文便紧紧围绕“盛衰”二字展开叙事和议论。首先叙述庄宗秉承父亲遗命,兢兢业业,克敌制胜的事迹,证明后唐的兴盛全由于人事。然后叙述庄宗由胜利到灭亡的急遽变化,用高度概括的笔法隐括庄宗在灭梁以后纵情声色、迷恋伶人一段史实,揭示了后唐的衰亡也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西省物流中心施工合同模板
- 城市广场景观照明工程安装合同
- 广告公司精装房施工合同
- 车辆定期检查制度
- 会计审计设备租赁协议
- 医疗机构安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
- 文化区电梯改造协议
- 商场自动梯管理规程
- 实习生实习期间实训协议
- 污水处理厂隔音工程招投标文件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高等数学基础》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 怀感恩与爱同行 主题班会课件
- 世界地理-英文课件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件:第五章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 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上)全册教案
- 张矿集团人才发展规划
- 初中美术板报设计1ppt课件
- 浅谈智能化工程总包管理及智能化工程深化设计
- TPO26听力题目及答案
- 连队军人委员会年终工作总结
-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修订版)及其临床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