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达标练习- 人教版必修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达标练习- 人教版必修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达标练习- 人教版必修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达标练习- 人教版必修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达标练习- 人教版必修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达标练习一、选择题1.英国“光荣革命”发生的时间是()A.1640年 B.1688年C.1689年 D.1701年2.他们(启蒙思想家)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这说明()A.启蒙运动具有全球性B.自然科学影响启蒙运动C.牛顿定律具有永恒性D.启蒙运动推动科学革命3.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下列属于莎士比亚代表作品的是()A.《歌集》 B.《哈姆雷特》C.《九十五条论纲》 D.《社会契约论》4.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神圣的天体可以被正确地统一到力学的规则下,《圣经》不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这说明牛顿力学()。A.推动了理性思维的形成 B.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解放C.否定了传统的文化体系 D.加速了宗教改革的发展5.拉斐尔创作的《圣母的婚礼》,作品中圣母玛利亚及其丈夫约瑟端庄、文雅。达·芬奇创作的《圣母、圣婴与圣安妮》中,圣母赤着脚,更像一位村姑。这主要表明当时()。A.宗教开始成为艺术创作的素材B.新教成为艺术家的创作工具C.美术作品回归人的自然属性D.艺术创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6.下图是电影《流浪地球》的海报,该影片被广大网友称为中国科幻的里程碑。影片中流浪的地球差一点因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可以佐证此现象的科学理论是()。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7.下图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受欢迎的家具之一,梳妆台下的丘比特欲将爱神之箭射向打扮的居家淑女,另一位小天使手握鲜花准备献给梳妆的女主人。该家具反映当时()。A.人们向往罗马神话般的爱情生活B.普遍关注现世生活C.要求摧毁“上帝造人”的世界观D.社会奢靡之风泛滥8.爱因斯坦评论牛顿道:“在他以前和以后都没有人能像他那样决定着思想、研究和实践的方向。”该评论旨在强调牛顿()A.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B.树立了科学理性思维C.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D.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9.美国著名的神学思想史家奥尔森说,马丁·路德“自视为卑微的修士与神学教授,却使整个世界天翻地覆”。由此可见,马丁·路德()A.使德国确定“教随国定”的原则B.在德国确立了新教的合法地位C.提出教徒购买赎罪券即可获救D.倡导的宗教改革具有广泛影响10.如表为19世纪60年代重要革命或改革简表。该表反映了这一时期各国共同的时代主题是()时间革命或改革主要内容改革者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农民赎买份地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起中国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工业,创办新式学堂等恭亲王奕等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废藩置县,文明开化等明治天皇A.争取民族独立B.追求近代化C.发展资本主义D.崇尚民主自由11.历经多次流血和动荡后,“政治上成熟的英国人决意尝试一下新政体的实验”。托利党和辉格党议员联合起来,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选择”。詹姆士二世的女婿、捍卫欧洲新教思想的荷兰的威廉亲王受邀前往英国,经过“一场几乎未流血的战斗,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不得不放弃王国”。从英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个“选择”更大的意义在于()A.推翻了君主制度B.促进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C.催生了民主共和政体D.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12.钱乘旦教授认为,光荣革命解决了一个人统治国家的问题,但其后100余年间英国仍是被几十个大贵族通过议会进行统治。这说明当时的英国()A.革命成果遭严重破坏 B.宪政体制有待完善C.行政权尚未发生转移 D.政治机构形同虚设13.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B.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C.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D.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14.马丁·路德宣称,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种主张在当时的主要进步意义在于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B.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救赎的自主权C.打击了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D.使个人获得了与教皇同等的宗教地位15.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大兴土木”的表现是()A.创立民主法治社会 B.批判神权统治C.建设工业化国家 D.宣扬人性解放16.“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主要说明牛顿的发现()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B.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束缚C.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世世界17.赫乔·威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据此可知,宗教改革本质上是()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18.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因信称义”的提出()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C.挑战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19.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由人民临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这说明法国1791年宪法()A.体现了民主与共和的原则B.带有明显的启蒙思想特征C.仿效英国君主立宪的政体D.在法律上阻断保皇派复辟20.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说明文艺复兴()A.完全没有摆脱神学的束缚B.用理性批判宗教神学体系C.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D.继续倡导天主教的价值观21.2016年6月,英国全民公投脱离欧盟,英国高等法院后裁定,英国政府在正式启动“脱欧”程序前需经议会批准,英国政府发表声明称,对此裁决“感到失望”,并宣布将向英国最高法院上诉。2017年1月,英国最高法院就“脱欧”问题做出终审裁决,强调政府启动“脱欧”程序必须经议会投票批准。据此可知英国()A.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B.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C.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D.政府权力受议会制约22.下列事件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②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③彼特拉克发表《歌集》④卢梭发表《社会契约论》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23.下面有关“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知识结构示意图中①②应分别填上()A.独立战争、美国内战B.美国内战、彼得一世改革C.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D.美国内战、俄国1861年改革24.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曾经谈到,“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原因有三: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美国 ()A.法制建设的程序符合民情B.政治制度体现了天赋人权C.各州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大D.民主观念植根于民众心中25.宗教改革之前,人们普遍认为依靠祈祷可以战胜疾病。1532年,马丁·路德提出“所有严重的疾病都是魔鬼带来的……医生是我们的主上帝派来的身体修理工,就像神学家是灵魂的治疗师”。该观点()A.背离了因信称义的主张B.维护了封建神学的权威C.有助于医学观念的进步D.迟滞了近代科技的发展二、非选择题26.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由于国情的不同,民主政治又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任何行政官员都不应根据人民的选举来任命。议会中掌握着多数的政党通常将任命它自己的领袖:各大臣自然均由为首的大臣选任;而为首的大臣本人,尽管实际上由议会指定,但在一个王国政府则应正式地由国王任命。美国宪法规定四年一度由全体人民选举总统,当国家的最高职位要由每数年一度的普选来决定时,两次选举之间的整个时间将消耗在竞选运动当中。——摘编自[英]密尔《代议制政府》材料二政府“联邦”结构和“平衡制约”制度的设置是为了使国家不致出现美国人所谓来源于英格兰的那种专制。该制度同样也使政府可以避免另一种同样有害的专制,即人民专制。自耕农对“过度民主”的恐惧不亚于对单一暴君的恐惧。因此新国家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摘编自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材料三帝国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命议会主席、召开和解散联邦议会。帝国议会按照普遍的、直接的、秘密的选举制选出,然而,它未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帝国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因为一切法律和其他决议都必须取得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1)结合英国责任内阁制,指出材料一中密尔设计的任命行政官员的办法。据材料一,密尔认为美国总统选举有何弊端?(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既满足“人民”行使权力的要求,又避免“人民专制”的。(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德国代议制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4)综合材料二、三,你对近代美、德代议制的不同特征有何认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麦考莱认为,在17世纪开启之际,王权事实上占据着决定性的主宰地位;17世纪结束之际……国王拥有立法否决权,不过他绝无胆量动用这一特权。国王有权任命大臣,不过下院的一通演说就可以随时迫使国王放弃任命,国王有宣战权,不过若没有议会的支持,战争恐怕一天都维持不下去。——摘编自林国荣《历史上的人权》材料二“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形成一种宽松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没有这个宽松的环境,工业革命不会出现……如果社会是压制性的、控制型的,那么任何创造都会被扼杀在萌芽阶段——萌芽没有了,树也不会有,所以社会和政治环境非常重要。——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麦考莱所认识的英国王权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光荣革命”后造成英国“宽松的社会和政治环境”的法律保障及其主要内容。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诚如布克哈特所言,“远在很久以前,我们就能在意大利随处发现一种自由人格的发展……但在13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从人文主义者本身来说,他是不能不具备多方面的造诣的,因为事实上,他的学问不仅限于研究古代经典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为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服务”。对于人文主义者来讲,他们在选择庇护人时如果去挑剔对方的道德问题那就难以找到工作,更不用说去维持生计了。——摘编自周春生《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个体精神》材料二毗邻意大利的德国,人文主义者中包括语言学家、文学家、宗教改革家、传教士及大学中的年轻教师,主要是对宗教、道德和哲学问题敏感,以发表讽刺文学和造型艺术著称。重点是揭露和批判罗马教廷以及天主教会的专制。由于德国分裂割据,德国南部受意大利影响大,以纽伦堡为文化中心,中部和西部人文主义中心为科隆等城,那里天主教会势力大,保守气氛浓。北部与尼德兰关系密切,重视教会和宗教改革是其特征。德国国内新兴资产阶级较弱,人文主义者的政纲和活动欠坚决。——摘编自刘丹忱《试论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的关系和特点》(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意大利人文主义者与德国宗教改革家的相似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宗教改革兴起的原因,并说明其与文艺复兴的关系。29.在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多次妥协,这些妥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60年英囯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无论是继续革命还是反革命复辟,都难以获得普遍的认冋,都会导致社会的激烈而反复的震荡,决定了一个稳固的政治体制从两个极端的政治主张中都不能合法地产出或创制出来。为此,英国当时的政治精英试图打破上述革命与复辟循环震荡的怪圈。——摘编自高全喜《英国宪制中的妥协原则——以 英国宪制史中的“光荣革命”为例》材料二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之前社会情况复杂,传统贵族势力盘踞在社会的上层,他们高高在上,把持着国家基本权力,社会中下层,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随着工业革命的继续推进,更加谋求政治地位来保障其进一步发展;议会制度自身的弊病也日益凸显……当1831年开始的议会改革浪潮如火如荼之时,以托利党为代表的土地贵族寻得历史的传统,放弃部分利益,以求得更好的生存。英国注重历史传统以及寻求妥协的惯例造就了1832年改革的胜利。——摘编自冯春《论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及影响》材料三(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中)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派主张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政府,认为当各州不能立法或各州的立法妨碍联邦的和谐时,应由中央立法,任何州的法律被认为违反联邦宪法时,中央可以否定……州权派坚持抱住州权至上、立法至上的原则不放,虽然同意中央有权规定通商和税收,有权对不服从中央的少数州采取行动,但要求中央权力在行使前必须经过若干州的同意。——摘编自易中天《费城风云:美国 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1)据材料一,指出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英国资产阶级面临的难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政治精英给出的解决方法。(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以及推动改革成功的因素。(3)据材料三,指出联邦派和州权派矛盾的焦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化解这一矛盾的方案。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威廉签署由议会提出的《权利宣言》。内容包括: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向国王请愿是臣民的权利,侵犯即为非法;国会内演说、辩论及议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议员选举自由。此宣言经议会正式批准定为法律,即《权利法案》。——摘编自袁传旭《英国光荣革命琐谈》材料二《权利法案》作为美国的宪法修正案,更侧重于从侧面保护公民的权利,其从如下几方面限制立法权:首先,第一条修正案明确规定不得立法的事项来保护公民的宗教自由、言论自由和集会请愿权;其次,第三至八条修正案通过赋予公民宪法上的程序性权利来维护其实体权利。“不得立法”条款在立法权行使的边界上建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国家的立法权始终不能逾越公民基本权利的藩篱,有利于立法者时刻反思自己的权力界限,并通过程序正义和公平去维护实质正义和公平。——摘编自张凌飞《浅析〈权利法案〉对美国立法权的限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权利宣言》的规定所体现的原则,并归纳《权利法案》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奠基性文件的最主要依据。(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权利法案》保护公民权利的特点及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对立法机关的约束机制。(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两部《权利法案》对世界各国实践依法治国的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88年“光荣革命”发生,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2.B【解析】材料强调思想家从全球(与更广阔的)角度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推动启蒙运动的兴起,而非强调启蒙运动的全球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牛顿力学启迪思想家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推动启蒙运动的兴起,说明自然科学影响启蒙运动,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自然科学对启蒙运动的影响,与牛顿定律的永恒性无关,故C项错误;D项颠倒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故错误。3.B【解析】《歌集》是彼特拉克的作品,《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作品,《九十五条论纲》是马丁·路德的文章,《社会契约论》是卢梭的著作,故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4.B【解析】牛顿主张理性,认为理性的分析和推理才是获得知识的正确道路,这为启蒙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解放,故选B项。5.C【解析】“回归人的自然属性”与材料中“圣母赤着脚,更像一位村姑”相符,故选C项;A项“开始”的说法错误,排除;新教的出现晚于材料中“拉斐尔”所处时代,排除B项;19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领域兴起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晚于材料中“拉斐尔”所处时代,排除D项。6.B【解析】7.B【解析】8.B【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牛顿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理性化的科学思维方法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决定着思想、研究和实践的方向”,故A、C两项错误;文艺复兴发生在牛顿的科学成就之前,D项错误。9.D【解析】由材料中的“使整个世界天翻地覆”可知,材料中奥尔森强调的是马丁·路德作为修士与神学教授对世界的广泛影响,故选D项。A、B两项是对德国的影响,排除;C项与马丁·路德的主张不符,排除。10.B【解析】“废除农奴制”“兴办近代工业,创办新式学堂”“废藩置县,文明开化等”体现的是三个国家对实现近代化的诉求,故选B项;19世纪的俄国没有遭到外来侵略,没有面临民族独立问题,排除A项;洋务运动旨在维护封建统治,并不以发展资本主义为宗旨,排除C项;俄国农奴制改革及日本明治维新都有很大的封建残余,并非“民主自由”,排除D项。11.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的“光荣革命”,明确了国王权力来自议会,建立了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专政(议会控制下)的新政权,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保障,促进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故选B项;“光荣革命”保留了君主,排除A项;催生了君主立宪制度,而不是民主共和,排除C项;宗教改革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排除D项。12.B【解析】光荣革命之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是其后100余年间英国仍然是被几十个大贵族通过议会进行统治,说明英国议会的民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光荣革命之后建立的宪政体制还不够完善,故选B项。13.D【解析】根据材料“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故D项正确;并非所有的国家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如法、美等国确立共和制,排除A项;B、C两项是对英国政局的影响,不是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排除。14.B【解析】从材料“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得救了”可以看出,马丁·路德提出了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否认了教皇和教士是天堂钥匙的掌管者,使人们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和精神的自由,故B正确。【拓展延伸】宗教改革体现的人文精神(1)“因信称义”彻底否定了教皇和罗马天主教会的至上权威,肯定了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具有鲜明的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色彩。(2)以《圣经》和个人内在信仰的权威否定教会特权和等级制度,确定了个人宗教信仰平等的权利。(3)马丁·路德要求建立独立自主的德意志民族教会,实际上是把人文主义关于民族自由的理想进一步推向政治现实。(4)宗教改革的最突出的影响在于成功运用了人文主义的世俗精神创造出新教伦理,把人的心灵从罪的折磨、来世拯救和教廷束缚中解脱出来,使世俗生活与世俗人生焕发出勃勃生机。15.A【解析】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等,故A项正确;批判神权统治是宗教改革的内容,故B项错误;建设工业化国家是工业革命的要求,故C项错误;宣扬人性解放是文艺复兴的表现,启蒙运动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故D项错误。16.C【解析】根据材料“自信”“理性”,可知人类的思想获得了极大解放。17.D【解析】材料认为教皇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这表明宗教改革是一场反对封建世俗君主的政治斗争,故选D项。18.C【解析】19.B【解析】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将“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可知实行君主立宪制,故A项错误;法国1791年宪法体现出启蒙思想家的分权制衡思想,故B项正确;英国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与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不同,故C项错误;这一法律上的规定并没有阻断保皇派的复辟,故D项错误。20.C【解析】题干材料“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说明文艺复兴借用了宗教的形式,但是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21.D【解析】“英国最高法院就‘脱欧’问题做出终审裁决,强调政府启动‘脱欧’程序必须经议会投票批准”表明政府权力受议会制约,故D项正确;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是在18世纪中期,故A项错误;英国首相是议会下院多数党的领袖,故B项错误;英国国家元首“统而不治”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22.C【解析】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彼特拉克发表《歌集》,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卢梭发表《社会契约论》,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①②④,故选C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23.D【解析】废除美国奴隶制度的是美国内战,所以①处应为美国内战,废除俄国农奴制度的是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所以②处应为俄国1861年改革,故排除A、B、C三项,选D项。24.D【解析】根据材料中“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可知,其强调的重点在民情,而民情则主要是指民主观念植根于民众心中,故D正确。25.C【解析】据材料马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