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本章要点●考察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是分析宏观社会结构及其运行的重要内容。社会分层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社会分层现象的研究有两大理论传统:层级传统与阶级传统,二者共同构成了当代社会学研究分层现象的理论视角和方法论工具。●对我国社会分层结构的研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分层结构的考察;二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层结构现实变化的分析。身份制是理解我国社会分层结构及其变迁的重要内容。●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调整是通过社会流动实现的。社会流动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代际流动率是衡量社会开放性的重要指标,我国代际流动率的变化深受现代化与经济体制转型的影响。●对于个人社会经济地位获得的分析主要有三种视角:以人力资本理论为代表的个体主义视角,以分割劳动力市场理论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视角和社会关系网视角。关键概念与内容提要关键概念:社会分层社会不平等层级与阶级身份制中产阶层社会流动人力资本结构主义社会关系网完整地把握社会的宏观结构及其运行状态,除了要考察群体、组织等社会单位以及由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的横向结构之外,还必须深入研究由阶级、阶层等不同社会层次及其关系构成的纵向结构。第十三章目录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第二节社会分层的理论传统第三节中国的社会分层结构及其变迁第四节社会流动第五节地位获得研究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一、社会不平等社会不平等是指不同社会成员之间对于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往往来源于人的特征差异。这些特征可以区分为先赋性因素与自致性因素。社会不平等包括了机会不平等与结果不平等。人们常常更强调机会平等,认为机会平等比结果平等更重要,或者说更合理。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只要机会是平等的,结果就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即使结果是不平等的,那也主要是因为个人的努力不同。现在的社会发展阶段,还无法做到不管人们之间存在什么差别,结果一律平等。但是,人们现在已经越来越多地认识到,结果不平等不仅是不可以忽视的,而且是应该受到充分重视的,因为虽然机会看起来是平等的,但最终的结果总是有先有后、有快有慢、有多有少,完全不一样。二、社会地位社会分层的结果是形成了一套高低有序的相对位置结构,在这个分层结构中,每个社会成员占据着不同的社会位置,可以称之为社会地位。社会地位,指的是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在现实的社会交往过程中,社会地位既是人们相互识别、相互对待的重要标志,又是人们互动影响力的主要源泉和基础。由于社会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人们的社会地位具有多样性。这些社会地位的不同维度,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时,可能会出现不同情况。有些人在多个维度上是一致的。例三、社会分层的作用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反对社会不平等,但社会不平等却无法被消除?换一种说法,也就是为什么在大多数社会大多数时期,存在不平等的社会分层结构呢?(一)功能主义功能主义认为,社会分层秩序的形成,特别是它能够长期维续而无法被消除,归根结底是因为它是社会系统运行所必需的,或者说是社会系统的一项必要功能。(二)冲突主义冲突主义者认为:首先,社会中的每一个位置应该都是必不可少的,否则早就被淘汰了。其次,很多社会成员都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承担更多的责任,获得更多的报酬,但是最重要的问题在于,社会成员在竞争能力、晋升途径和训练等方面存在着先天性的不平等。最后,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取决于人们或其家庭在社会分层结构中的位置,所以社会分层结构实际上在制造社会矛盾与冲突,破坏社会秩序和社会整合。第二节社会分层的理论传统一、层级的理论传统职业之间的次序等级往往是划分层级的基础。对职业层级进行测量目前有两种常用方法:(一)职业声望量表职业声望是指人们对各种职业所做的主观评价。声望研究采用的基本方法是,在抽样调查中,让被访者根据职业的“声望”“社会地位”或者“尊敬度”等,对一系列职业进行等级排列,并据此计算声望分数。(二)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构建职业声望量表的方法是让被调查者对一组职业的一般地位或声望进行排序,但这种方法的一个重要缺点就是,问卷中只能涉及少量的职业。二、阶级的理论传统(一)马克思的阶级思想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归私人占有,社会由此区分为两大阶级,即占有生产资料并雇用劳动力的资产阶级和不占有生产资料而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无产阶级。在马克思看来,首先,阶级关系的实质是“剥削”,即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无偿占有了生产剩余价值——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超出资本家付给他们的工资的那部分价值。其次,以“剥削”为核心,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形成了利益对抗关系,阶级斗争成为推动社会变迁(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最终会推翻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建立以无产阶级为统治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最后,马克思指出,阶级作为一个历史现象,最终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走向消亡,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阶级消亡的基础,阶级的消亡意味着社会不平等的消灭。二、阶级的理论传统(二)韦伯的阶级思想韦伯也认为财产所有权对于成员阶级位置有重要意义,但不一定是决定性作用。在他看来,市场交换领域的权力关系或支配关系才是阶级关系的决定因素,所谓阶级,主要是指因在商品和劳动力市场中获取经济利益(占有财物与获得收入)的不同而享有不同生活机会的群体。他明确指出,在市场上的这种机会是表现个人命运的共同条件的机制,阶级状况归根结底取决于市场状况,市场地位和市场状况强烈地形塑着成员的生活机会。韦伯也分析了阶级行动。他认为,阶级行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行动,是旨在获得市场中的商品和服务的行动。三、当代阶级理论及阶级结构测量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及复杂化带来了社会分层结构的巨大变迁,给传统的阶级理论带来了强烈冲击和挑战。当代阶级理论家纷纷根据社会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致力于在原有理论基础上对新的变革做出回应,其中最具成效的理论努力分别来自赖特和戈德索普。他们所形成的新马克思主义、新韦伯主义是当代阶级分析中具有广泛影响的理论范式。赖特认为,由于现代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组织规模和技术的发展,社会日益复杂化,阶级存在的基础已经由马克思时代的物质生产资料扩展到多种生产性资产,除了物质生产资料以外,还包括组织管理权力、技能和资格证书等。因此,在当代社会中,生产资料所有权关系、基于组织权力的控制关系和基于技能的控制关系,构成了新的剥削基础。根据人们所掌握的生产资料、组织管理权力与专业技术的多少、高低,就形成了著名的新马克思主义“多元资产剥削”的阶级结构框架,第三节中国的社会分层结构及其变迁一、改革前的社会分层结构自1956年中国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到1787年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一直是“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形态,“两个阶级”是指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一个阶层”是指知识分子阶层。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作为区分社会地位和社会群体的标准还有很多,例如户口、家庭出身、行政级别、工作单位所有制等。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这种非财产所有权型的社会分层,已经形成一套比较稳定的制度体系,并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对于这套社会分层制度体系,人们一般将其称为“身份制”。首先,户籍身份造成了我国最基本的社会分层。其次,在城市内部,工作单位是国家分配社会资源的基础单元,工作单位不仅给职工提供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社会保障、医疗服务,还提供涵盖住房、家属就业、子女教育、食堂、商业、丧葬等一系列后勤服务,可谓“从摇篮到坟墓”一应俱全。最后,档案身份管理制度按照人们所从事工作的岗位区分了工人身份与干部身份,在管理工作岗位上工作的被称为干部,在直接生产岗位上工作的被称为工人。二、改革以来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第一,经济结构的升级,即从农业的、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转变。第二,经济体制的转型,即从高度集权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向多元和分散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这两个过程的影响下,原有的社会分层标准、分层结构和具体表征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且多元化。(一)社会分层结构变化特点社会分层结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社会分层的决定机制发生了变化。第二,随着社会分层标准的多元化,社会分层结构趋向于多元化、复杂化。第三,在上述分层结构变化过程中,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国有)体制外”社会群体的快速发育和成长。(二)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结构原来“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结构已经变化为包括十个阶层的新的社会阶层结构,这十个阶层分别是:国家及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三、当代中国的中产阶层(一)中产阶层类型与规模根据不同学者的研究目的,目前有三种划分中产阶层类型的常用方法。第一,是根据中产阶层所处的雇佣关系的性质,划分为“老中产阶层”和“新中产阶层”。第二,根据经济体制划分中产阶层类型,独具中国特色。第三,根据中产阶层占有社会资源的多少对其进行分类。由于学者们对于中产阶层的理解不同,据此计算的中产阶层规模差别也非常大。总的来看,我国中产阶层规模的特点是:其一,中产阶层的规模与界定中产阶层的标准有关,设定的标准越多,规模就越小,因为有的人可能在教育上符合中产,但在收入上却不符合。其二,中产阶层主要存在于城市,一些大城市像北京、上海的中产阶层比例相对较高。其三,我国中产阶层整体规模在逐渐扩大,其中新中产阶层构成了中产阶层的主要部分,但老中产阶层的规模增长明显。三、当代中国的中产阶层(二)中产阶层的社会功能大概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中产阶层是社会的“稳定器”,中产阶层的扩大将会维持与巩固社会秩序。第二种观点则认为,中产阶层并不必然是社会稳定器,中产阶层也可能成为引导社会变革的激进力量。第三种观点则是“政治后卫”论,认为中产阶层并未形成一个具有独立阶级意识与阶级行为的社会阶级,而是具有机会主义的投机倾向,他们不可能是政治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只能是参与者和追随者。中国中产阶层:一方面,中国中产阶层在改革过程中获得了财富和地位;另一方面,他们因为受教育程度较高而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意识。因此,中国中产阶层的社会态度没有那么清晰,他们既有“保守的一面”,如认可政府的合法性,也有“激进的一面”,如具有更强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而且,中产阶层内部存在一定分化,不同类型的中产阶层的社会态度明显不同。第四节社会流动一、社会流动概述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分层结构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这种流动与地理空间的流动不完全一样,后者可称之为迁移。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可以看成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社会分层探讨的是处于不同层级位置上的个人或群体,是对社会结构的静态描述。社会流动研究的是人们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跨越地位层级,实现社会地位的改变,是对社会结构内部变化的动态分析。社会流动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许多类型,其中最主要的维度有三种:方向、距离和时间。在方向维度上,社会流动可以分为水平流动、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三种类型,后两者又统称为垂直流动。水在距离维度上,社会流动可以分为短距离与长距离两种类型。短在时间维度上,社会流动可以分为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两种类型。二、西方工业化国家的代际流动比较研究西方研究者在研究代际流动时,一个核心问题是,随着一个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该社会是否越来越开放,代际流动是否越来越普遍呢?现代化理论对此持赞成态度。但是,也有大量的研究者对这种现代化逻辑提出了质疑。其中最经典的一项研究是由费舍曼、琼斯和豪泽在1975年发表的一篇文章《美国社会流动研究的假定》中做出的。在这篇文章中,他们比较了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代际流动情况,发现两个国家的社会总流动率是不一样,但这主要是因为二者的结构流动率有明显差异,而机会流动模式实际上是相似的。态度。三、中国社会代际流动的变迁(一)改革前的代际流动首先,改革之前户籍制度将全体社会成员分为了农村户口与城市户口两种身份,使得城乡之间出现了很强的制度与空间上的分割,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同时也阻碍了农民子女向其他阶层的流动。其次,由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家庭出身作为一种政治身份深刻影响了改革前的代际流动。(二)改革后的代际流动首先,我国代际流动率一直在增加,从改革初期不到40%增加到目前60%左右。也就是说,60%左右的家庭中子代职业地位与父代职业地位不一致。之所以如此,与户籍制度改变有很大关系。其次,随着城市的单位制度逐渐消解,职业的资源含量日益增加,一个好的职业往往与高收入和高声望相挂钩,那么职业地位日益成为人们社会地位的象征和指示器,此时职业地位的代际继承逐渐取代了改革前单位地位的代际继承。第五节地位获得研究一、布劳-邓肯地位获得模型及其修正(一)布劳邓肯地位获得模型1967年,美国社会学家布劳和邓肯出版了他们合著的《美国职业结构》一书,该书主要讨论了美国男性地位获得的影响因素。一般认为,在一个社会分层结构十分封闭的社会中,代际继承是个人地位获得的主要方式,子代的社会地位主要取决于其先赋性因素,如家庭出身。而在社会分层结构较为开放的社会中,个人的社会地位主要取决于自致性因素,如后天的努力、受教育程度等。基于此,布劳与邓肯以个人现在职业代表现在的社会地位,以父亲的教育和职业地位代表先赋性因素,以个人自己的教育程度和第一份职业(初职)地位表示自致性因素,利用路径分析模型来考察每个因素作用的大小。(二)中国社会中的地位获得模型布劳邓肯地位获得模型发现,受教育程度已经成为现代西方社会中社会地位获得的决定性因素,除了受教育程度,还有一些自致性因素也很重要,这些因素被统称为人力资本。在改革之前以及改革初期,由于“平均主义”意识形态占据主流地位,“大锅饭”的现象比较严重。改革开放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人力资本回报的迅速增加。二、结构主义视角(一)劳动力市场结构“分割的劳动力市场”,是把现实中的劳动力市场看成两个部分:其中一个是“首要劳动力市场”往往是由那些实力雄厚或者具有垄断地位的大企业构成,在这类劳动力市场中,工作环境舒适、工资较高、福利待遇好、工作稳定、晋升机会多。与之相反,另一个劳动力市场一般称为“次要劳动力市场”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工资低、福利差、工作不稳定、晋升机会少。
(二)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结构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也不是完全竞争的,而是存在结构性的分割,并且这种结构性分割更多的是和国家体制相联系,不同的身份分割和具有不同身份的劳动力实际上构成了不同的劳动力市场,其中,主要表现为户籍分割与单位分割。三、社会关系网视角除了个人因素与结构因素以外,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对于他的社会地位获得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中国被很多人称为“关系社会”,几乎每一个中国人对关系网的作用都十分熟悉,讲人情、讲关系在中国社会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其实,不仅中国社会如此,在市场经济非常发达的美国社会中,社会关系网尽管与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测试卷完整参考答案
- 框架性合作协议书(10篇)
- 诚信承诺要点保证书
- 货物运输与广告合作协议
- 购房担保合同法律效力
- 购销合同印花税的税率计算器使用便捷
- 购销合同法律保护建议
- 购销合同签订中的合同协同办公
- 资管产品存款策略研究
- 超市食品保证书示例
- 七大洲四大洋填图练习
- 部编版新教材《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学课件(29张)
- DB32T 3795-2020 企事业单位和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调研试卷(四)
- 位移电流、电磁场基本方程的积分形式----大学物理课件
- 腰椎间盘突出的健康教育演示课件(PPT 34页)
-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画杨桃》教资面试试讲逐字稿
- 儿童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 小学六年级体育教案(全册48课时)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周亚夫军细柳》对比阅读(5篇)
- 《高等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