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六章消化与吸收(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课件_第1页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与吸收(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课件_第2页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与吸收(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课件_第3页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与吸收(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课件_第4页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与吸收(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消化系统第一节概述

消化(digestion):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加工、分解的过程。

消化的方式有:

机械消化: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将食物粉碎、搅拌和推进的过程。

化学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将食物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

吸收(absorption):消化后的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1.口腔内消化2.胃内消化3.小肠内消化4.大肠内消化5.吸收6.消化器官功能的调节

第一节口腔内消化

一、唾液及其作用二、咀嚼三、吞咽一、唾液及其作用(一)唾液的性质及成分唾液腺分泌唾液无色、无味、中性液水:占99%无机物溶菌酶——杀菌有机物唾液淀粉酶PH7活性最强,PH4.5失活(二)唾液的作用

1.湿润溶解食物2.清洁保护口腔3.杀灭细菌和毒素4.唾液淀粉酶(三)唾液分泌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三、吞咽(一)吞咽分期1.口腔---咽:随意运动2.咽---食道上段:反射3.食道上段---胃:食道蠕动,食道下括约肌(二)吞咽反射传入神经:第Ⅴ、Ⅸ对(软腭和咽后壁),第Ⅹ对(会咽和食管)脑神经的传入纤维中枢:延髓传出神经:第Ⅴ、Ⅸ、Ⅻ对脑神经(舌、咽、喉)和迷走神经(食道)中一、胃液的性质、成分性质:无色,pH0.9~1.5,是体内pH最低的液体。

分泌量:1.5~2.5L/日。

成分: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和HCO3-

等无机物。1.胃酸(HCl)

⑴来源:壁细胞主动分泌的。⑵形式:游离酸:110~135mmol/L结合酸:15~30mmol/L总酸:125~165mmol/L

⑶分泌量:基础排酸量:空腹时,正常人0~5mmol/h。

最大排酸量:20~25mmol/h(组胺试验)。⑷作用:①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适宜环境;②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蛋白质的水解;③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④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⑤抑制和杀死细菌。

2.胃蛋白酶原HCl和自身激活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蛋白质Ph2活性最强——Ph>5失活来源:主细胞分泌(主要)眎和胨3.粘液(1)来源:

粘液:表面上皮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细胞、泌 酸区的粘液颈细胞分泌;HCO3-:主要由非泌酸细胞分泌⑵成分:粘液主要成分为糖蛋白,具有较高的粘滞性和形成凝胶的特性。PH值为中性。作用: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保护胃粘膜4.内因子:(1)

来源:壁细胞分泌⑵成分:糖蛋白(有2个亚单位)

⑶作用:促进回肠末端维生素B12的吸收二、胃的运动

(一)胃运动主要形式1.容受性舒张⑴定义:食物刺激口、咽部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胃平滑肌舒张,胃容积增大。(2)意义:大量食物摄入,而胃内压保持不变2.紧张性收缩3.胃蠕动:推动食物由胃中部进入十二指肠(二)胃排空及其控制1.定义: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速度:以食物而异水>糖>蛋白>脂肪2.胃排空控制⑴胃排空动力(胃内因素-胃蠕动)⑵胃排空阻力(十二指肠因素)●肠-胃反射(神经调节)●肠抑胃素(体液调节)(三)呕吐一、胰液的分泌(一)胰液的成份和作用●水●离子:Na+、K+、HCO3-、Cl-●胰酶:主要有:

1.胰淀粉酶2.胰脂肪酶3.胰蛋白酶和麋蛋白酶1.水和碳酸氢盐:由小导管管壁细胞分泌,主要作 用为中和胃酸,保护肠粘膜不受胃酸的侵蚀。

2.胰淀粉酶:水解淀粉为麦芽糖和葡萄糖,对生熟 淀粉都能水解,效率高、速度快

3.脂肪酶:胰脂肪酶是消化脂肪的主要消化酶.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一)胆汁的性质和成份●无机成分:水、钠、钾、钙、碳酸氢盐●有机成分:胆汁酸、胆色素、脂肪酸、胆固醇、卵磷脂、粘蛋白●无消化酶●胆盐——参与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成分肝胆汁:透明澄清,金黄色、偏碱性,固体成分少

胆囊胆汁:颜色变深,呈弱酸性,固体成分较多(二)胆汁的作用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乳化剂(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运载工具(胆盐参与形成微胶粒)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

E、K)的吸收中和胃酸;(胆盐)促进胆汁自身分泌四、小肠的运动1.紧张性收缩2.分节运动3.蠕动作用:使经过分节运动的食糜向前推进。特殊方式:

①蠕动冲:蠕动速度快,传播距离远的蠕动。②逆蠕动:在十二指肠和回肠末端出现一种与蠕动方向相反的运动。

肠运动时,产生的声音称为肠鸣音。肠蠕动亢进时,肠鸣音增强;肠麻痹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第四节大肠的功能●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一、大肠液的分泌大肠液的主要成分:粘液和碳酸氢盐大肠液的主要作用:保护肠粘膜、润滑大便大肠内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呈菌群集落方式分布,各菌群相互间能相互制约繁殖生存。有些细菌能利用食物残渣合成B族和K族维生素。细菌产生的酶能分解食物残渣产生沼气、氨等有毒成分。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二)排便

第五节吸收一、吸收过程概述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一)水的吸收(二)无机盐的吸收1.钠的吸收2.铁的吸收3.钙的吸收

一、吸收的部位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原因是:①小肠长5~7m,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长,保证了吸收时间。②小肠粘膜表面积大。腔面有环行皱襞、小肠绒毛、微绒毛三级结构,使小肠粘膜吸收面积可达200m2

左右。③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活动,可促进血液和淋巴液流动,有助于吸收。④食物在小肠内巳被消化为适于吸收的小分子物质。(一)糖的吸收

淀粉麦芽糖

单糖吸收机制:逆浓度差、耗能的继发性主动转运双糖酶淀粉酶Na+由钠泵泵出,葡萄糖则易化扩散 进入血液。(二)蛋白质的吸收(三)脂肪的吸收

(四)无机盐的吸收(四)无机盐的吸收(五)维生素的吸收

●水溶性维生素主要以易化扩散方式在小肠上段被 吸收。

●维生素B12必须与内因子结合成复合物,才能在回 肠吸收。

●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机制与脂肪相似。第六节消化器官功能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一)内在神经系统

1.分类⑴粘膜下神经丛⑵肌间神经丛2.调节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二)外在神经系统1.交感神经2.副交感神经二、体液调节胃肠激素表6–1四种胃肠酸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激素名称 主要生理作用胃泌素 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使胃窦和幽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