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PBL最终课件_第1页
疼痛PBL最终课件_第2页
疼痛PBL最终课件_第3页
疼痛PBL最终课件_第4页
疼痛PBL最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疼痛机制内脏痛(牵涉痛)躯体痛痛一、经典痛觉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各种致痛物质释放激活感受器及其连属的结构-传入纤维周围突-背根节神经元-传入纤维的中枢突组织损伤-痛觉传导的始动因素各种原因【物、化、细菌、病毒等】造成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受损局部组织与痛相关物质释放1.细胞破碎-致痛物质溢出5-HT,HA,Ach,ATP,H+,K+等2.感受器受损-致痛物质释放SP,EAA,NO,阿片肽5.神经营养因子(NGF等)

6.神经肽TK(速激肽),GGR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SP(P物质)1.感受器acceptor本质:特化的神经末梢2.传入纤维在脊髓背角的终止部位

Aδ纤维----传导快痛---I,VC纤维--------传导慢痛---III,IV

内脏痛内脏受到机械牵拉、缺血、痉挛和炎症等刺激,产生的疼痛。

内脏感觉神经元

假单极神经元:胞体分出一个一突起,T字分支一支到周围感受器:周围突一支到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突神经纤维:有髓A(30%-40%)或无髓C(60%-70%)胞体位于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内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内脏感觉感受器

↓脊神经脊神经节

↓背外侧束脊髓灰质后角↓脊髓丘脑束(侧束、前束)

↓经脑干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内囊后肢中央后回机制会聚学说:此学说认为由于内脏和体表的痛觉传入纤维在脊髓同一水平的同一个神经元会聚后再上传至大脑皮质,大脑习惯地将内脏痛误以为是是体表痛,于是发生牵涉痛.机制易化学说:此学说认为内脏传入纤维的侧支在脊髓与接受体表痛觉传入的同一后角神经元构成突触联系,从患痛内脏来的冲动可提高该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对体表传入冲动产生易化作用,使微弱的体表刺激成为致痛刺激产生牵涉痛。目前认为牵涉痛的发生与这两种机制都有关。牵涉性内脏痛器官与脊髓节段的关系内脏器官疾病时的牵涉性痛区

躯体痛觉传导通路躯干和四肢痛觉第1级神经元:脊神经节细胞周围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皮肤内的感受器中枢突进入脊髓第2级神经元:脊髓灰质I,IV层(后角固有核)经脊髓白质前连合交叉上行组成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第3级神经元: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躯干、四肢感觉感受器

↓脊神经脊神经节

↓背外侧束脊髓灰质后角固有核(脊髓灰质I、IV)

↓白质前连合脊髓丘脑束(侧束、前束)

↓经脑干丘脑腹后外侧核

↓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头面部痛觉传导通路第2级神经元:三叉神经中传导痛觉的三叉神经纤维入脑后下降为三叉神经脊束,止于三叉神经脊髓束核第3级神经元: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

头面部感觉感受器

↓脑神经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脊束三叉神经脊束核

↓交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