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从幼儿开始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1页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从幼儿开始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2页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从幼儿开始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3页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从幼儿开始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4页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从幼儿开始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从幼儿开始优秀获奖科研论文(左毓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在相关会议及文件中,教育部对新时代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阐释。身为幼儿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坚定文化自信,使用全新的教学活动及策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中,构建全新的文化课程体系,在幼儿的心间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渗透到多领域课程及一日生活中,让文化传承从幼儿开始。本文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从幼儿开始”为课题,简述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意义,整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教育理念,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承提出了几点教育建议,以期对一线教师有所帮助,为幼儿打造更优质的学习氛围。

一、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古流传下来的珍贵文化宝藏,其中包含着众多的传统美德与文化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繁荣稳定的基石之一。因此,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中,具有以下几点教育意义。

第一,传统文化有助于幼儿的品德培养,促进幼儿的精神发育。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丰富的历史文化、悠久的民俗文化是我国独一无二的世界名片。传统文化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其融入幼儿园教学中,能快速激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其综合素养,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促使幼儿身心得到同步、健康的成长。

第二,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助于优秀文化的传承。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鲜事物层出不穷,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文化作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幼儿时期展开教育,能让儿童认识到独特的“中国美、东方美”,让其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建立坚定的文化立场,为未来的传承、发扬工作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

第三,传统文化的渗透能丰富课程内容。在传统幼儿园教学中,以五大领域课程为主,教学变动性不大,课程容易丧失活力。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后,可以丰富幼儿课程中内容,如语言领域学习童谣、古诗、儿歌;艺术领域欣赏国画、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领域学习传统美德、民间习俗;科学领域学习节气变化、自然现象……给课堂注入全新的活力,促使幼儿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的渗透传承策略当前不管是国家领导人还是大部分的专家学者,都越来越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性,从小对幼儿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是大势所趋。接下来笔者从多年龄段幼儿角度出发,结合年龄发展、成长规律,以“感受+模仿、动手+动口、提问+实践”为研究主题,提出了“模仿式、操作式、问题式”教育建议。

(一)小班:“感受+模仿”,感知传统文化之美想要让幼儿传承传统文化,首要让其喜欢传统文化,激活其对文化内容兴趣,使用幼儿能接受的学习方式,创设独有教学活动。小班儿童年龄在3~4岁,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在平日学习、活动、生活中离不开自身对事物的感知,在游戏和互动中也具有直观性和行动性的特点,通过模仿外界的人物、事物、环境展开获取经验。因此,在带领幼儿学习传统文化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

1.环境创设

该阶段儿童能力有限,在向外界传递信息时以简单句为主,难度过高的知识对其理解、活动上造成不小的困难。因此,在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好环境带来的隐性教育因素,对班级内的环境、公共空间环境进行装点,利用氛围带动幼儿学习意识,让其感受中华文明的大气与典雅,利用环境熏陶幼儿的学习意识,进而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辨别力。

在设计班级环境时,教师要选择颜色明亮鲜艳、内容简单的装饰物方便幼儿理解。以班级内部空间为例,教师可以对空白墙体、屋顶吊饰、装饰摆放、区域游戏进行装点。如在美工区的装饰中,教师可以在区域中粘贴“笔、墨、纸、砚”,用文房四宝丰富区域内的装饰;在建构区中以积木游戏为主,教师可以在区域中粘贴我国经典的建筑物及工艺,如“天安门、地坛、榫卯工艺”等,利用幼儿的无意记忆让其对我国建筑产生印象;在图书区中,教师可以创设绘本墙,在墙面上粘贴故事画册,如《龟兔赛跑》《哪吒闹海》《夸父追日》等民间神话故事。而在班级内部的屋顶吊饰中,教师可以悬挂一些经典的装饰物品,如“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灯、红灯笼、中国结、鞭炮模型”等,让幼儿感受到我国文化的丰富性。在班级外部公共区域的装饰中,教师可以粘贴已经经典诵读作品,如《弟子规》《三字经》《对子歌》等;还可以在墙面上粘贴我国古代人民饮食习惯文化,在平日自由活动时为幼儿讲解,丰富儿童的知识储备。最后,在幼儿的活动区中,教师可以在区域中投放传统食品、服装、玩具用品等,让幼儿在环境的带动下,初步感知到传统文化的美感。

2.环节渗透

在幼儿对传统文化有了简单的了解后,教师可以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融入一些相关的知识,让幼儿从感知过渡到模仿,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特殊性,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独有美感。

以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同环节为例。在幼儿午餐后排队散步时,教师可以带领儿童唱一些儿歌,如《数鸭子》《丢手绢》等;还可以带领幼儿背诵古诗,如《咏鹅》《登鹳雀楼》等,通过零散的时间碎片增添幼儿的学习兴趣,在不同环节融入学习内容,提高其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在每日早餐、间餐、午餐用餐环节前,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背诵一些童谣,如《悯农》《大米粒》等,通过传统的儿歌让幼儿形成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意识。在平日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播放一些背景音乐,如《读唐诗》《新式古诗演唱》等,利用环境构建强化幼儿学习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区域活动渗透传统文化,如“娃娃家”区域中让幼儿扮演玩偶的“爸爸妈妈”,让其带领玩偶过“中国节”;在美工区游戏中,让幼儿剪切简单的中国元素图形;在角色表演区中,让幼儿扮演童谣中的形象等。这些不同环节的渗透都能强化幼儿的学习意识,让其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锻炼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同时,培养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美的独特认识和感受,达成课程教育的目标。

(二)中班:“动手+动口”,认识具象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故事,传统诗词、传统工艺、传统美食、传统服饰、传统节日、传统建筑,有着数不清的传统文化精华值得播种在幼儿的心中。中班幼儿年龄处于4~5岁,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有意性行为逐渐增加,并且能以乐意、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活动中,具有主动了解事物的属性。因此,该阶段幼儿课程可以选择图片、实物、视频、亲子活动、观看表演等方式,引导幼儿在操作和实践中感知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元素课程

中班幼儿能在实践中获取学习经验,找到不同的知识内容,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在游戏课程中感悟到传统文化的趣味性。因此,在构建课程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创设具有趣味性的课程活动,如国画、扎染、剪纸、制作节日装饰等。

以艺术领域课程《漂亮的扎染》为例。扎染作为我国传统手工染色技术之一,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在本节课程目标中,要求幼儿“掌握扎染基本工艺,能使用绳子捆绑布料;学会搭配鲜艳色彩,了解色彩过渡特点;感悟到传统文化趣味性,激活对民间文化的兴趣”。在课程活动展开时,教师可以对幼儿讲到“小朋友们,我国民间有一种传统、神秘、独特的魔法,它能将白色的布料变成漂亮的彩色。你们猜猜这个魔法是怎么施展的呢?”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热烈地展开讨论“会有小精灵给白色的布料涂上颜色!”“一定会有神奇的咒语!”“我们可以学习这个魔法吗?”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这个‘神奇’的魔法吧!”随后教师播放相关视频,并为幼儿讲解扎染工艺的步骤,让其对知识产生初步了解。在幼儿观察结束后,教师便可以出示活动道具,鼓励幼儿跟随者视频讲解的步骤,选择自己喜欢的捆扎方法及颜色,展开扎染活动。

在上述活动中,教师将扎染工艺以“魔法”的方式呈现在幼儿眼前,让幼儿了解到“中式魔法”,并在猜测和观察中让其感受到扎染工艺的独有魅力。在幼儿对传统工艺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便让幼儿根据视频讲解步骤,学习如何捆绑布料,并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展开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扎染工艺的魅力。手工活动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在兴趣的带动下点燃幼儿的探索激情,让其更好地展开对传统工艺文化的了解。

2.作品讲解

中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迅速,表达的内容以物体的可视、外在特征为主。因此,在幼儿动手创作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动口”,鼓励其讲解作品内容,说出自己的创作想法及创作意图,做到“动手”与“动口”结合。

以活动《漂亮的装饰》为例。在本节课程中,教师要求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花式、方法制作具有创意性的装饰。在制作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幼儿讲到“大家做的物品都好精彩、好漂亮。有没有小朋友能说一说自己的制作想法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纷纷讲解了自己制作的物品“我用一次性纸杯做了红灯笼,用红色的彩笔将纸杯涂红……”“我做了漂亮的窗花,我用剪刀将……”等。在幼儿介绍完自己的作品后,教师要予以积极、肯定的答复,如“你真棒!你说得太精彩了!”“哇!好厉害,老师真为你骄傲!”等。让幼儿将动手与动脑巧妙融合,不仅能讲解自己想法,还能得到外界的支持和肯定,让其对传统文化具有更高的学习兴趣。

(三)大班:“提问+实践”,加深传统文化理解大班儿童年龄在5~6岁,该阶段幼儿开始向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求知欲强,具有初步的推理、判断和评价能力。因此,在课程或游戏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问题,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的已有经验展开讨论、学习、分析,让其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加深理解,进而获得全新的学习经验。如在课程活动展开前,教师以讨论的形式与幼儿了解传统文化,耐心倾听儿童的想法,顺应他们的思维询问问题,充分发挥出自身引导者的身份。

以大班综合主题活动《迎接中国年》为例。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询问幼儿一些问题“小朋友们,春节就要到了,在我们生活的社区中你看到了哪些变化呢?”引导幼儿联系实际生活,回想生活情境回答问题。“我家小区路灯上挂了好多红色的灯笼!”“超市里放着《新年好》音乐!”“花坛里还增加了新的花灯!”等。教师顺应幼儿的回答继续询问“那你们观察这些装饰物,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呢?”再次引导幼儿展开讨论“都是红色的!爸爸说要‘红红火火迎新年’!”“都是带有红色的小灯的!”“装饰物都被高高挂起来了!”“音乐也很欢快!”等。在幼儿自主总结完“中国节”的特色后,教师在抛出下一个问题“那我们幼儿园中可以怎样迎接新年呢?可以在哪里挂装饰呢?你们有什么样的想法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幼儿逐渐由“新年”转化为“在幼儿园迎新年”,不断细化讨论内容“可以在门上贴对联!”“还可以在棚顶挂装饰!”“可以用红色的物品装饰区域!”……在幼儿激烈的讨论后,教师顺应幼儿想法讲到“大家说得都很棒,每一个想法都符合‘中国年’!接下来请小朋友们到区域中,选择自己需要的素材和材料,一起装点我们的幼儿园吧!”在这一活动中,教师使用简单的问题,逐渐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其不断地深入到知识内容中,利用社会环境和儿童经验,带动幼儿的求知欲,逐渐将抽象的传统文化变成具象的教育内容,让幼儿对“中国年”有了全新认知,更好地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做好准备。

三、结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