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迷娘(之一)》基础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_第1页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迷娘(之一)》基础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_第2页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迷娘(之一)》基础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_第3页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迷娘(之一)》基础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_第4页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迷娘(之一)》基础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迷娘(之一)》基础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19《迷娘》(之一)

【基础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柠檬(níng)橙子(chéng)凝望(níng)行藏(zàng)

B.危崖(yá)鹪鹩(jiāo)啮草(niè)藓苔(xuǎn)

C.偃卧(yán)蝮蛇(fù)麋鹿(mí)罅隙(xià)

D.闪烁(shuò)喧声(xuān)徘徊(huái)喑哑(yīn)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迷娘》(之一)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①的水墨画,是一支撩人心弦的思乡之歌。它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②在世界优秀的古典诗歌中,如此凄艳感人的作品也是少见的。它的成就虽然不限于情境交辉,③它这方面的成就最值得人们借鉴,④诗歌中情与境分离的现象太普遍了。人们习惯于讲情景交融,却⑤了景是境的一种形态,离境而写景,是不会有真正的情景交融的。⑥笔者以“情境交辉”为题写下这篇文章,以示提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淡雅 虽然 但是 / 忽视 因此

B 淡泊 然而 / 因为 忽略 /

C 淡雅 即使 但是 因为 忽略 因此

D 淡青 即使 而 由于 忽视 所以

A.A B.B C.C D.D

3.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母校桃李林旁,一棵百年古槐静立,深情守望着林子中琅琅读书的少年。

B.雪花在天空中快乐地跳着舞蹈来到这个世界,给孩子们带来一个关于童话的故事。

C.石老人如同一个有了生命的雕像,在海中一站就是千年,见证了这世事的沧桑。

D.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

【基础阅读】

4.歌德《迷娘(之一)》这首诗在表现手法或形式上有何特点?其作用是什么?

5.歌德《迷娘(之一)》三个诗节描写的意象众多,各不相同,但又有共同特点,那么共同特点是什么?

6.《迷娘》(之一)中,“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中“爱人”“恩人”“父亲”这三种称呼的转换有什么作用?

7.歌德《迷娘(之一)》中的哪些意象具有象征意义?其对诗歌主旨的表达具有怎样的作用?

【提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月下

(俄)费特

我和你一道漫步,

在月亮的清辉里。

我的心快醉了,

在神秘的沉默里。

池塘像一块闪亮的明镜,

小草在呜咽不息,

磨坊、小河和远处都已沉浸

在月亮的清辉里。

能够悲伤?能够不活着?

在这迷人的世界。

我们静静地走着,

在月亮的清辉里。

8.题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和你一道漫步”交代了人物和事件,从诗歌内容看,“你”可能是“我”的恋人。

B.从“在神秘的沉默里”一句可看出诗人散步时环境静谧,他内心感到局促和紧张。

C.除了漫步的人,磨坊、小河等景物也都沉浸在月亮的清辉里,这使诗意得到拓展。

D.由“我和你一道漫步”转为“我们静静地走着”,暗示两人的关系变得更为亲密。

9.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池塘像一块闪亮的明镜”运用了比喻修辞,生动贴切地描绘了池塘的平静。

B.“小草在呜咽不息”赋予小草人的行为特征,情感凄凉,营造了忧伤的氛围。

C.“能够悲伤?能够不活着?”用反问语气改变了诗歌节奏,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

D.诗歌描绘了在月下美景中散步的所见所闻所感,风格轻快而柔美,并富有音乐性。

10.“我的心快醉了”中“醉了”一词有什么妙处?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11.“在月亮的清辉里”在诗中出现了三次,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巷

苏金伞小巷的记忆力最坏,

虽有纸糊灯刚走过,

马上又糊涂得如拢了藕的塘泥;

一只壁油灯,

抛下的黑影比光还多,

而且还有着消化不良症:

一辆豪华的马车驶入,

像细蛇吞下一头青娃,

在肚里翻不过身来。

至于失眠倒是不会的。

也有足以炫耀的地方:星子多,

因为大街上的,

都被明灯赶到这里了;

就像:鱼被渔火赶入河湾。

1937年3月19日

(有删改)

12.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展示的是三十年代中国乡村的夜巷。“夜巷”在诗人的笔下变成了一个人,这样的想象带给读者一种别开生面的感受。

B.诗歌前三句展现出一幅动态的画。纸糊灯被人拿着晃晃悠悠地从小巷里走过。随着橘色的灯光一点点向巷子深处移去,刚路过的地方再度被夜色笼罩。

C.小巷不仅“记忆力最坏”,它还患有“消化不良症”。因为小巷是一条细细窄窄的巷子,甚至不能让一辆马车调头。

D.诗歌的第一节紧紧扣住“夜巷”的“夜”字展开描述,如写走过小巷的“纸糊灯”,挂在小巷的“壁油灯”等,它们显示了黑夜里小巷的特征。

13.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第一节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小巷的记忆力最坏”“糊涂得如拢了藕的塘泥”将小巷拟人化了。

B.诗人用很有意思的比喻,如“像细蛇吞下一头青蛙”,以形写神,写出了小巷的狭窄,读来使人过目不忘。

C.“鱼”代“星子”,“渔火”代“明灯”,“河湾”代“夜巷”,这些借喻产生了美妙的画面,诗歌结尾为暗淡的“夜巷”增添了一抹亮色。

D.诗歌最后一节用动态的事物描写比较静态的画面,动中有静,静中藏动,更加凸显出了小巷的安静、祥和与简陋。

14.拟人化是本诗最显著的特色。请简要分析诗歌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

15.有人说,这首诗歌与作者童年时期的农村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你认可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浮士德(节选)

歌德

我面向大海,眼见洪波涌起,高耸入云

一转眼,又卷起波涛,冲上海岸

冲向远方的平原

但我对此感到厌倦

自由的精神,原本尊重一切权利

却受不了傲慢的强权

变得愤愤不平、郁郁寡欢

我本以为,这只是偶然

但后来才发现,

这就像冲上岸边的海浪一样

一遍又一遍,故伎重演

我心中产生了一个又一个计划

我享受这样的勇敢

那就是,我要把大海赶走

扩大被大海淹没的土地的边界

让大海回到它自己的归宿

我已经一步一步考虑好了

这就是我的任务,我的救赎

我开辟了广袤的土地

几百万人居住在那里

安居乐业,

只求平静自由的生活

那丘陵之上,田野之中

宁静的日子啊

如同天堂一般绽放

然而不远处,是肆虐的海浪

是一道巨大的堤坝保护着生活的安详

所以人们拼命地保护着这座堤坝

一旦堤坝被冲破,那就只有死亡

这就是我愿意为之献身的思想:

谁的生命都不会一无所获

走到终点,总会明白一些道理:

明白了生命的真谛,才能享受生命

懂得了自由的可贵,才配享受自由

即使前路充滿艰难险阻

也值得这样去走过生命的长路

我真想看到他们——

自由的人们,在自由的土地上相会

这样,我才会对那个瞬间说

停下吧,你有多美!

(有删改)

16.莱辛说过:人的可贵不在于拥有真理,而在于追求真理。浮士德就是一个勇于追求真理的人。请结合本诗谈谈“浮士德精神”。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刘彻

庞德

绸裙的窸瑟再不复闻,

灰尘飘落在宫院里,

听不到脚步声,乱叶

飞旋着,静静地堆积,

她,我心中的欢乐,睡在下面。

一片潮湿的树叶粘在门槛上。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7.“意象派”的诗歌,直接受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启发。阅读庞德的《刘彻》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简要评析两首诗歌相似的意象组合手法,并说说这样组合所产生的表达效果。字数不少于100字。

【片断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再望小村,看见了屋角和山墙,也看见了土院墙里的鸡鸭。①,只是树冠牵连。有农人挑两桶肥料往坡上走。路边一头牛在犹豫着。蓦然响起叫卖声:“卖麻花来——”小山村便正式起床了。往上走便没有路,只一堆一堆的茅草。管草苫在崖边,似流行歌星的长发,遮住一些美丽的危险,小山羊忍不住就要上当。不远处,便是小时候常玩的草坪,那里有我的老朋友,我不知道它们现在怎么样,它们大概也长高了,那块伴我童年的小青石凳,②。坡上吹起了微微的小风,紫荆的浓郁香气让人异想天开,忍不住驻足,忍不住远望。村旁有一条小河,弯弯曲曲地横贯村庄,远远地来,长长地去。河水浸湿了村子的这儿、那儿,只这一条河就知道,这一村的小伙子吃什么长大,姑娘的脸为什么粉似桃花,挑水上坡的汉子为什么气壮如牛……村庄全清晰了。原来是一家一户的院子,各自过着小小的日子,树木只是一丛一树地覆盖,还有花,一红一黄地点缀,看不清谁是谁家的女子,却听得清一支曲子响起,满村的绿树红花便摇动起来。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喻、引用、顶真 B.比喻、拟人、排比

C.排比、拟人、顶真 D.借代、引用、对偶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村旁那条远远地来、长长地去的小河横贯村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迷娘》这首诗的三节正歌第一句开头和第五行都采用了诗句反复的手法,加强了询问力量,增加了想念的程度;副歌部分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架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涵增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热切和复杂,而且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请你运用反复的手法,描摹一种事物。150字左右。

22.在古代诗歌中,有一种结合了神话传说与诗人想象的诗性推理。

例如:

李商隐《嫦娥》中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两句,提到了嫦娥偷吃灵药从西王母那里得到的不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