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课件_第1页
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课件_第2页
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课件_第3页
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课件_第4页
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2013年高三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2013年高三二轮专题复习1一、近几年江苏高考真题及其分布(2008年第4题)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①民族融合的加强②丝绸之路的畅通③文化政策的开放④古代商帮的推动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009年第4题)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B.西汉C.南北朝D.北宋(2010年第4题)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CCD一、近几年江苏高考真题及其分布(2008年第4题)在唐诗和唐2(2011年第1题)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D.农工任其消长

C(2011年第1题)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3(2012年第2题)《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C(2012年第2题)《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4(2012年第3题)以下关于“市冶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冶;“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D(2012年第3题)以下关于“市冶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5(2013年第1题)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B(2013年第1题)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6(2013年第4题)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B(2013年第4题)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7(2)特点:采用精耕细作的技术

耕作方式(1)演变——反映出生产工具的改进远古时期:原始农业产生和刀耕火种(火耕)距今七八千年前:进入石器锄耕(耜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懂得灌溉、除草、施肥、治虫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考点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了解耕作技术的进步;生产工具变化和耕作方式变化说明和认识: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2)特点:采用精耕细作的技术耕作方式考点1.农业的主要耕8归纳: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形式原始社会氏族集体所有制(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商周)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封建社会(战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国有制地主所有制自耕农所有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甲骨文中的田字归纳: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形式原始社会氏9农业基本模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1)概念理解:

(2)主要特点:(3)主要作用: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分散性)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闭性)④负担沉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脆弱性)⑤不利于技术革新(落后性)(积极)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消极)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过度开垦,生存环境的恶化;阻碍了社会分工,后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基本模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1)概念理解:思考:为什10(4)条件:A、生产力角度:B、生产关系角度: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5)农业政策:重农抑商(评价),注意减轻农民负担。(6)地位:主导地位,基础地位。(4)条件: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11

观点一:(傅筑夫)小农制经济基础薄弱,经营单位分散,生产条件恶劣,本身即具有排斥一切进步因素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桎梏,它的长期存在,是中国社会经济长期陷于发展迟缓状态的总根源。观点二:(李桂海)小农经济比之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对农业生产发展并不完全起积极作用。它只能靠多劳集约提高产量,无力加强其它生产投资;当劳力投资效益达到极限时,生产力就会长期停滞在一个水平上徘徊,在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上也趋于保守。我国农业技术的总结提高,都与大土地所有制经济有关。几部重要农书,均出现在土地兼并盛行的时代。从生产力的长远发展看,小农经济不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改善和进步,是一种阻力。

思考一——小农经济是促进还是阻碍了中国农业的发展?观点一:(傅筑夫)小农制经济基础薄弱,经营单位分散,12观点四:(王家范、谢天佑华东师大)中国封建社会存在大量自耕农,佃农亦以产品地租为主,有较多的支配劳动时间与经营方式的灵活性,生产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形成精耕细作的传统,农田产量远高于西欧。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生产单元缩小为最基本的人口自然单元,物质再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合二而一,使得这种生产结构系列简单,具有顽强的自生产、自组织的再生机制。观点三:(孙达人浙江大学)我国自战国至唐宋封建文明高度发展,其原因在于小农经济而不在地主经济。明清的落后则与小农经济状况的恶化有关。

观点四:(王家范、谢天佑华东师大)中国封建社会存在大量自耕13小农经济的作用积极:消极:思考一——小农经济是促进还是阻碍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过度开垦,生存环境的恶化;阻碍了社会分工,后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农经济的作用积极:思考一——小农经济是促进还是阻碍了中国农14

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农耕技术发展缓慢。其根源是什么?根源: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分散性和封闭性到了近代,西方的农耕技术为什么会领先世界?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经济:工业革命的影响纵横联系一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农耕技术发展缓慢。其根源是什15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与子孙以偿债者。材料三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1.上述材料反映了农耕经济哪些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产方式落后;封闭、保守、分散,排斥商品经济;农民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脆弱,难以抵御天灾人祸的打击;农民生活标准低,容易满足,缺乏进取精神。思考二——农耕经济的影响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162.依据你所分析的农耕经济的特点,分析下列古代历史现象的成因。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b.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思考二——农耕经济的影响c.传统的乡土观念、宗法观念、重男轻女观念浓厚d.人口大国e.农民战争频频爆发,政权更迭频繁2.依据你所分析的农耕经济的特点,分析下列古代历史现象的成因172.依据你所分析的农耕经济的特点,分析下列古代历史现象的成因。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分散、脆弱的小农经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其发展,小农经济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提供了经济基础。b.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农民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农业的发展事关人民生活和国家稳定。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基本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外来商品。思考二——农耕经济的影响2.依据你所分析的农耕经济的特点,分析下列古代历史现象的成因18c.传统的乡土观念、宗法观念、重男轻女观念浓厚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农民离不开土地,安土重迁;农民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生活,聚族而居;由于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式的生产方式中,男子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劳动力。d.人口大国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式的生产方式落后,古代中国农民扩大生产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增加劳动力的投入,推动了人口的增长。e.农民战争频频爆发,政权更迭频繁农民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赋役盘剥,土地兼并,使农民破产,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爆发,政权更迭频繁。c.传统的乡土观念、宗法观念、重男轻女观念浓厚19思考三——古代手工业的辉煌与停滞材料一几千年前,当丝绸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向欧洲,它所带去的,不仅仅是一件件华美的服饰、饰品,更是东方古老灿烂的文明,从那时起,这些珍贵的手工业品就成为了东方文明的传播者和象征。事实上,自丝绸之路开辟到19世纪,长达2000多年的中西贸易中,茶叶、丝和丝织品、瓷器一直是中国出口商品的大宗,这些产品在西方广受欢迎。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世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没有实现重大突破。思考三——古代手工业的辉煌与停滞材料一几千年前,当丝绸沿20材料二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陵绸为业,始称为市”。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丝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泽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丝绸,成为机户。2.材料二反映了明朝时手工业发展呈现怎样的特点?出现了专门的工商业城镇;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材料二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213.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长期领先世界的中国传统手工业,为什么没有实现由手工工场到机器生产的飞跃?生产方式:经济政策:文化政策:外交政策:思想观念:社会制度:3.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长期领先世界的中国传统手工业22明清时期,长期领先世界中国传统手工业,为什么没有实现由手工工场到机器大生产的飞跃?生产方式: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农民贫困,导致国内市场狭小,制约了手工工场发展。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压制了手工业发展。文化政策:文化专制政策压制了中国人的创造力。外交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失去了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文化的条件,失去了海外市场,影响了手工工场发展。思想观念:重农轻商的陈旧观念,使得地主、商人的钱财多用来买田置地,影响了手工业生产的扩大。社会制度:日趋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中国手工业生产难以突破的根本原因。明清时期,长期领先世界中国传统手工业,为什么没有实现由手工工23思考四——古代城市的日趋繁荣材料一在我国早期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并没有起决定性的作用,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据《春秋左传》所载,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在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的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须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毕竟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材料二《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北宋都城汴京明清时期的苏州繁华图材料三明中后期在运河沿线、江南等地区,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手工业产品和原料的集散地,聚集了众多商贾、牙行,发展成工商业市镇。仅江南苏、松、杭、嘉、湖五府地区,明中后期便兴起了30多个市镇,到清朝前期增长到204个。思考四——古代城市的日趋繁荣材料一在我国早期城市形成的过241.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代城市发展的什么趋势?城市功能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变,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商品经济不断发展。2.以明清社会生活的史实为例,说明城市商业发展对社会思想、文化的重大影响。思想方面:出现了具有反封建色彩的民主思想;出现了重视工商业、主张“工商皆本”的思想;拜金逐利思想流行,经商观念增强。文化方面:明清小说繁荣,文学作品的内容反映出重商逐利的色彩,书法、绘画艺术的发展。纵横联系二1.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代城市发展的什么趋势?2.以明清社会生活25思考五——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社会转型的趋势十四、十五世纪,在中国的江南地区几乎与欧洲同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两地的资本主义萌芽却出现了迥异的发展趋势和命运;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爆发,最终普遍的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而中国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00多年间,资本主义萌芽却无明显的突破和发展,始终处在萌芽状态中徘徊,中国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其力量远不足以分解封建的生产方式,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了中国未能与时俱进,取得与世界同步的发展。1.据材料指出中西资本主义萌芽命运和发展趋势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对中西方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未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壮大,瓦解了封建社会,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西方对中国的优势开始形成,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并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思考五——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社会转型的趋势十四、十五世纪,26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并据此概括影响社会转型的因素。原因:政治环境:经济政策:对外政策:思想条件:科学技术:纵横联系三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并据此概括影响社会转27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并据此概括影响社会转型的因素。原因:政治环境:欧洲宽松---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中国阻碍---明清时期专制制度的强化;经济政策:欧洲重商主义政策,管理发展工商业;中国重农抑商政策,自然经济根深蒂固;对外政策:欧洲积极对外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中国闭关锁国,严格限制海外贸易;思想条件: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中国重义轻利观念和文化专制政策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科学技术:欧洲近代科学技术产生发展;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性阶段,但没有质的飞跃,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影响因素:政治环境、统治政策、思想观念、传统生产方式的束缚、技术等。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并据此概括影响社会转28西方中国政治环境经济政策对外政策思想条件中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快慢原因对比纵横联系三西方中国政治经济对外思想中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快慢原因对比纵横29板块三提升能力,深化认识认识一:从明清时期中西社会转型的不同结果中得到哪些启示?经济发展乃至社会转型需要适宜政治环境、经济政策;对外开放、兼收并蓄,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与时俱进;重视科技,科教兴国。资本主义萌芽与社会转型板块三提升能力,深化认识认识一:从明清时期中西社会转型的30认识二: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方国家历史发展轨迹出现了巨大的反差,导致了中西国力的易位。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抓住机遇,才能发展自己。资本主义萌芽与社会转型认识二:资本主义萌芽与社会转型311、(2007·山东文综·1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08·山东文综·9)图3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考情B①夜市②会馆③瓦子④彩瓷作坊1、(2007·山东文综·1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323、(2009·山东文综·10)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4.(2011·山东文综·10)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5、(2012·山东文综历史·11)《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①自然经济解体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考情CBB3、(2009·山东文综·10)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33(1)、从内容看,近几年江苏高考对中国古代经济的考查普遍和广泛,考点分布较广,已考内容主要包括小农经济的特点、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手工业的发展概况等。备考重点应包括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土地兼并现象,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等。重点掌握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发展变化⑵从考查频率看,每年都有高考题出现,应引起高度重视。⑶从考查题型看,以选择题为主。考情(1)、从内容看,近几年江苏高考对中国古代经济的考查普遍和广34经营形态特点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民间私人自主经营农户的副业武器等军用品、官府贵族生活用品民间消费品在市场流通自己消费和交税;剩余出售不在市场流通剩余部分出售艰难经营后来居上历史悠久素称发达古代手工业主要经营形态对比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较大比重稳定发展经营形态特点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政府直接民间私人自主经营农户35朝代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汉代南北朝唐代宋元明清总结各朝代的手工业成就

养蚕缫丝织绸掌握冶铜技术织机、斜纹提花织物青铜铸造繁荣、出现铁器原始瓷器素纱禅衣、丝国、东西织室铁业官营、炼铁、炒钢、水排成熟青瓷灌钢法成熟白瓷技术高,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南青北白、唐三彩品种繁多,吸收写实风格;棉织技术提高五大名窑苏杭织造局、缎、花楼机、资本主义萌芽青花瓷、彩瓷、珐琅彩、景德镇朝代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汉代南北朝唐代宋元明清36⑴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发展一直受农业发展的制约;⑵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⑶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分工越来越细;⑷手工业布局随经济重心的转移而相应变化;⑸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组织形式并存;⑹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欧亚非,广受欢迎;⑺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手工业发展,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特征:⑴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发展一直受农业发展的制37

(2010·安徽文综)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下图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

38【思路点拨】

【精讲精析】

本题关键信息是“汉墓遗址”,即汉代以后出现的文明成果不可能遗存其中。然后,调用相关知识即可。【答案】

C【思路点拨】39(三)商业的发展1、古代中国各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1)产生和初步发展(先秦时期)①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末期,原始商业产生。②商朝:商朝的商业活动发展水平较高,出现了最早的职业商人和货币。③西周:实行“工商食官”政策。④春秋战国:商业有了重大突破。

一是许多庶人冲破官府的束缚,经营商业,私商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二是各国纷纷铸造货币,形式多样,种类繁多,黄金和白银也开始用为货币;三是著名都会形成。(三)商业的发展40(2)发展和高峰①隋唐:A、表现:商业繁荣表现为大都会的出现,如长安、洛阳、扬州;商业活动范围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如西域商人、阿拉伯商人的活动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等。农村集市贸易的发展;邸店、柜坊、飞钱的出现B、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商业迅速繁荣。②宋元:空前繁荣A、表现:表现为宋代商品种类增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坊市界限被打破,出现重要商业市镇,元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海外贸易发达,广泛流通纸币。B、原因: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政府放宽了对商业的限制,加上水陆交通便利,海运、河运发达。(2)发展和高峰①隋唐:41③明清时期:A、表现: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城镇商业繁荣;大量农产品投入市场,农作物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快;货币经济占主导,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如徽商、晋商等。B、原因: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发达,租佃关系普及,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③明清时期:422、发展的主要表现:

(1)交易主体变化

(2)交易媒介变化(三)商业①夏商周:贝币;②秦:统一货币(半两钱)③隋唐:飞钱;④宋朝: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⑤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①商朝:“商人”出现、官府控制;②春秋:官府控制被打破;出现家累千金的富商大贾;③明清:出现地域性商人,晋商和徽商。2、发展的主要表现:(三)商业①夏商周:贝币;①商朝:“商人43(3)交易场所变化朝代市商业城市先秦商朝人以经商为名开始兴起秦代明码标价汉代专门管理机构,设专职官员长安、五都,以市为标志的全国商业中心六朝草市、草市尉唐代草市普遍,夜市繁荣长安、洛阳、广陵、益州、广州宋代突破时空;商业街;不再受直接监管;饮食服务设施汴京、益州明清商业区苏州、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汉口镇(3)交易场所变化朝代市商业城市先秦商朝人以经商为名开始兴起443.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1)从周至唐:坊市分置,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2)宋代:坊市界限被拆除,打破了空间限制,一些乡村也可以贸易;打破了时间、经营范围的限制,如出现了夜市、晓市、鱼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4.城市发展概况(1)汉唐时期:由于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沿途城镇的兴起,敦煌、楼兰、于阗、莎车、龟兹、疏勒等就是代表。(2)唐宋时期:由于海上“陶瓷之路“的兴起,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城市的兴起,如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等。(3)明清时期:由于商业活动的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减弱。3.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45⑴我国古代商业起源较早,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繁荣,城市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2)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3)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宋元时期空前繁荣。(4)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发展;(5)政府对城镇商业活动的行政限制逐渐减少;(6)政府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没有占据主导地位。5、古代商业特点:⑴我国古代商业起源较早,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繁荣,城市46世界

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分期夏商周BC2070—C771春秋战国BC770—BC221秦汉BC221—220魏晋南北朝220—589隋唐581—907宋元907—1368明清1368—1840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

整合知识强化基础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结构图

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

新航路开辟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47世界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分期夏商周BC2070—C771春秋战国BC770—BC221秦汉BC221—220魏晋南北朝220—589隋唐581—907宋元907—1368明清1368—1840中国农业刀耕火种千耦其耘井田制铁犁牛耕都江堰、郑国渠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产生曹渠、白渠租佃经营翻车均田制曲辕梨筒车土地兼并严重租佃经营普遍化玉米、番薯的引进、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提高手工业青铜时代冶炼生铁和钢煤做燃料丝国青瓷白瓷缂丝焦炭棉纺织业“瓷都”彩瓷私营手工业占主导棉布成为主要衣料资本主义萌芽商业工商食官私商重农抑商大运河陆海丝绸之路纸币、集镇、夜市坊市分开城市繁荣商业市镇货币经济白银普遍流通商帮重农抑商海禁闭关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结构图

整合知识强化基础世新航路开辟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中农业48

(2011·天津文综)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49【思路点拨】

【精讲精析】

本题考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迁移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西家”进行缫丝生产,然后把丝卖掉换取谷子,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有了较大发展。【答案】

A【思路点拨】50重点突破深化认识1、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中国古代的主要经济政策或制度有哪些?3、有人说“明清时期的中国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重点突破深化认识1、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之间的关系是511、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材料一:清代学者陶熙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材料二:《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思考: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材料二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你如何看待三者的关系?材料一:强调以农为本,大量经营农业。材料二:指出了商品流通的重要性,重视商业的作用重点突破深化认识1、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材料一:清52农业是基础,为手工业提供原料,手工业的发展又为商业的繁荣提供了更多的产品,商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又进一步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三者应互相促进,平衡发展。重点突破深化认识农业是基础,为手工业提供原料,手工业的发展又为商业的繁荣提供53

(2011·福建文综)《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商轻农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2011·福建文54【思路点拨】

【精讲精析】

题干意思是:当今虽然法律轻视商人,而商人实际上已经富贵了;法律尊重农民,而农民事实上却已贫贱了。所以一般俗人所看重的,正是君主所轻贱的;一般官吏所鄙视的,正是法律所尊重的。这清楚地表明,政府的抑商政策没有收到效果,故选D项。A项的朝廷重农对应的是材料中的“尊农夫”,但百姓并不抑商,从材料“俗之所贵”得之;B项的百姓重农抑商同样与材料意思不符;C项百姓皆重商轻农说法太绝对,材料只是反映比较普遍的现象;只有D项才符合材料的意思。【答案】

D【思路点拨】55

(2011·海南单科)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2056【思路点拨】

【精讲精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宋代商业活动不受经营时间、活动区域的限制,同时也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监视。A项中的市仍有活动区域的限制,故排除A项;B项中的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即市受到政府的管理,故排除B项;D项中的市只能在固定的区域即“坊”中经营,属于唐以前的商业活动特点,故排除D项;C项中的市没有时间限制,因此C项符合题意。【规范解答】

C【思路点拨】572、中国古代的主要经济政策或制度有哪些?指出其主要影响。经济政策时间含义影响官府严格控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不利于工商业的独立发展坊市制度县制以上的城市实行严格的坊市限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重农抑商战国产生强调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抑制工商业的发展海禁明初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明中期以后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国落伍于世界工业文明重点突破深化认识2、中国古代的主要经济政策或制度有哪些?指出其主要影响。经济582、中国古代的主要经济政策或制度有哪些?指出其主要影响。经济政策时间含义影响工商食官西周官府严格控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不利于工商业的独立发展坊市制度宋代以前县制以上的城市实行严格的坊市限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重农抑商战国产生强调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抑制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海禁明初禁止官民私自出海阻碍海外贸易和资本主义萌芽,导致中国落伍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闭关锁国明中期以后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阻碍海外贸易和资本主义萌芽,导致中国落伍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重点突破深化认识2、中国古代的主要经济政策或制度有哪些?指出其主要影响。经济593、有人说“明清时期的中国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明清时期,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并产生了新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萌芽,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重点突破深化认识但由于清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海禁、闭关等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鸦片战争后,在列强入侵下被迫中断,没有迈向工业文明。中国的近代化启动是在受到殖民霸权的威胁和工业文明的示范下被迫启动的。3、有人说“明清时期的中国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你如60世界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分期夏商周BC2070—C771春秋战国BC770—BC221秦汉BC221—220魏晋南北朝220—589隋唐581—907宋元907—1368明清1368—1840中国农业刀耕火种千耦其耘井田制铁犁牛耕都江堰、郑国渠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产生曹渠、白渠租佃经营翻车均田制曲辕梨筒车土地兼并严重租佃经营普遍化玉米、番薯的引进、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提高手工业青铜时代冶炼生铁和钢煤做燃料丝国青瓷白瓷缂丝焦炭棉纺织业“瓷都”彩瓷私营手工业占主导棉布成为主要衣料资本主义萌芽商业工商食官私商重农抑商大运河陆海丝绸之路纸币、集镇、夜市坊市分开城市繁荣商业市镇货币经济白银普遍流通商帮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通史整合拓展思维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经济、政治、阶级关系、思想、民族关系世新航路开辟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中农业61探究一东西方文明的并存(古希腊)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人员的频繁扩散、迁入、交流,侵蚀、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在进入阶级社会时,地缘战胜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血族共产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中华文化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导致氏族首领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形成君主集政权、财权、神权于一身的格局。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西两种文明在政治、经济上的差异。据此你对人类文明的特点有何认识?差异:政治文明:西方:民主制度。东方:君主专制经济文明:西方:多种经济形态并存,工商业发达;东方: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文明史观升华认识探究一东西方文明的并存差异:文明史观升华认识62认识:在不同地域,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文明形式,说明了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多样化和差异性。既要承认不同文明的多样性、尊重各种文明的发展,又要重视不同文明的交流,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文明史观升华认识认识:文明史观升华认识63分期夏商周BC2070—C771春秋战国BC770—BC221秦汉BC221—220魏晋南北朝220—589隋唐581—907宋元907—1368明清1368—1840中国农业刀耕火种千耦其耘井田制铁犁牛耕都江堰、郑国渠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产生曹渠、白渠租佃经营翻车均田制曲辕梨筒车土地兼并严重租佃经营普遍化玉米、番薯的引进、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提高手工业青铜时代冶炼生铁和钢煤做燃料丝国青瓷白瓷缂丝焦炭棉纺织业“瓷都”彩瓷私营手工业占主导棉布成为主要衣料资本主义萌芽商业工商食官私商重农抑商大运河陆海丝绸之路纸币、集镇、夜市坊市分开城市繁荣海外贸易发达商业市镇货币经济白银普遍流通商帮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通史整合拓展思维有学者指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这一“微澜”指什么?商品经济的发展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中农业刀耕火种铁犁64分期夏商周BC2070—C771春秋战国BC770—BC221秦汉BC221—220魏晋南北朝220—589隋唐581—907宋元907—1368明清1368—1840中国农业刀耕火种千耦其耘井田制铁犁牛耕都江堰、郑国渠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产生曹渠、白渠租佃经营翻车均田制曲辕梨筒车土地兼并严重租佃经营普遍化玉米、番薯的引进、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提高手工业青铜时代冶炼生铁和钢煤做燃料丝国青瓷白瓷缂丝焦炭棉纺织业“瓷都”彩瓷私营手工业占主导棉布成为主要衣料资本主义萌芽商业工商食官私商重农抑商大运河陆海丝绸之路纸币、集镇、夜市坊市分开城市繁荣海外贸易发达商业市镇货币经济白银普遍流通商帮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通史整合拓展思维近代学者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列举华夏文明在宋朝达到极盛的表现。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中农业刀耕火种铁犁65物质文明:①商品经济繁荣。②四川地区最早出现纸币“交子”。③南宋时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④租佃关系:战国时期产生,到宋代日益普遍化;⑤城市繁荣,政府管理放松,“市”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出现夜市、晓市和早市。海外贸易繁荣,出现大量的沿海港口城市。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66世界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分期夏商周BC2070—C771春秋战国BC770—BC221秦汉BC221—220魏晋南北朝220—589隋唐581—907宋元907—1368明清1368—1840中国农业刀耕火种千耦其耘井田制铁犁牛耕都江堰、郑国渠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产生曹渠、白渠租佃经营翻车均田制曲辕梨筒车土地兼并严重租佃经营普遍化玉米、番薯的引进、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提高手工业青铜时代冶炼生铁和钢煤做燃料丝国青瓷白瓷缂丝焦炭棉纺织业“瓷都”彩瓷私营手工业占主导棉布成为主要衣料资本主义萌芽商业工商食官私商重农抑商大运河陆海丝绸之路纸币、集镇、夜市坊市分开城市繁荣商业市镇货币经济白银普遍流通商帮重农抑商海禁闭关新航路开辟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市场历史机遇

请你结合上述史实,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把上述四个词语连成一段话。通史整合拓展思维世新航路开辟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中农业67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68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不是通过其思想、价值观或宗教的优势,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一一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一一马克圭《世界文明史》探究二:东西文明的碰撞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8世纪末叶以来,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的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中国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固守封建制度,逐步落后文明史观升华认识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69世界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分期夏商周BC2070—C771春秋战国BC770—BC221秦汉BC221—220魏晋南北朝220—589隋唐581—907宋元907—1368明清1368—1840中国农业刀耕火种千耦其耘井田制铁犁牛耕都江堰、郑国渠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产生曹渠、白渠租佃经营翻车均田制曲辕梨筒车土地兼并严重租佃经营普遍化玉米、番薯的引进、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提高手工业青铜时代冶炼生铁和钢煤做燃料丝国青瓷白瓷缂丝焦炭棉纺织业“瓷都”彩瓷私营手工业占主导棉布成为主要衣料资本主义萌芽商业工商食官私商重农抑商大运河陆海丝绸之路纸币、集镇夜市坊市分开城市繁荣商业市镇、货币经济白银流通、商帮出现重农抑商、海禁闭关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结构图

发展繁荣中走向衰落确立繁荣巩固世新航路开辟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中农业70总结:古代中国以辉煌的农耕文明领先世界数千载,明清时期,统治者固守农耕传统,闭关自守,而西方国家已经从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开始向近代社会迈进,中西易位已成定局,中国逐渐被甩在世界工业文明的后面。总结:712009年高考题·模拟题题组训练一一、选择题1.(2009浙江文综高考,13)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

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人阿拉伯

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2009年高考题·模拟题题组训练一722.(2009浙江文综高考,15)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l567.7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再实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09浙江文综高考,15)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733.(2009广东单科高考,3)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4.(2009广东单科高考,4)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内且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这反映当时朝廷()A.要求民众纳税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

C.不要求民众纳税D.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3.(2009广东单科高考,3)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745.(2009福建文综高考,14)古代有“闽人以海为田”之说,这种说法突出反映了福建人()

A.临海而居的居住方式B.围海造田的生产方式

C.靠海谋生的生存方式D.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6.(2009宁夏文综高考,27)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5.(2009福建文综高考,14)古代有“闽人以海为田”之说752009年高考题·模拟题题组训练二一、选择题1.(2009宁夏文综高考,26)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D.官府募民耕作2.(2009广东文基高考,21)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2009年高考题·模拟题题组训练二763.(2009山东文综高考,10)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3.(2009山东文综高考,10)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775.(2009全国高考,15)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年代地域西汉元始二年晋太康元年唐天宝元年宋元丰三年北方965149493459南方11165257830

(据钱穆《国史大纲》)

影响上表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朝代时间长短B.王朝力量强弱

C.疆域面积大小D.经济格局变化5.(2009全国高考,15)年代西汉元晋太康唐天宝78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课件79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土地政策,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解决百姓的土地问题是施行仁政的前提,只要人民获得了土地,社会就可以安定下来(“可坐而定也”)。故C项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土地政策,意在考查考生从80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地的同乡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81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会馆概念的理解以及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说明同乡商人们建设工商会馆是为了招待行旅,存放货物,而不是作为地方的商业中心,B项说法错误;C、D两项材料都有所体现;由材料中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的记载可看出苏杭两地间的商贸联系,故A项说法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会馆概念的理解以及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824、(2012·全国课标卷·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5、(2012·海南单科卷·7)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A.理学思想的影响B.专制制度的松弛C.市民阶层的兴起D.社会风尚的变化CD4、(2012·全国课标卷·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83热点命题情境化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文明”按照纵向可以分为农耕文明(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工业文明(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等),横向可以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其划分标准是生产力。纵向的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都包含那个时代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材料一(清前期因)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而)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民族的首位。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1840年以前)农耕文明高度发展的体现。热点命题情境化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84①经济上:国力强盛,耕地扩大,人口增长;精耕细作,粮食产量较高;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占据主导地位;商业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市镇,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②政治上: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包括中央集权的强化、加强边疆管理等方面③文化上:传统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文学、艺术全面繁荣热点命题情境化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19世纪初,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中国就有6个;明中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①经济上:国力强盛,耕地扩大,人口增长;精耕细作,粮食产量较85

材料二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或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和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哪些因素使中国向工业文明过渡?⑴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因素(劳动力市场)发展;⑵批判君主专制出现民主思想(工商皆本、经世致用)热点命题情境化材料二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86材料三当中国逐步走向闭关锁国的时候,当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被雍正掐断的时候,同一时期的英国、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法制正取代专制、人治,科学和理性的新思维正取代愚昧和盲从的旧思维,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正取代封建的手工作坊,总之,它们在迅速的向着近代文明转型。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国并没有像西欧社会实现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热点命题情境化主要原因: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重农抑商、闭关政策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受阻文化——文化专制,理学僵化但仍占主导、八股取士、文字狱材料三当中国逐步走向闭关锁国的时候,当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87

(4)“……康乾盛世前后100多年魔术般的变化,令全世界的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有识之士们大为震惊。”

请你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谈谈对这种“魔术般的变化”的认识。

热点命题情境化议一议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造就了传统中国的辉煌;但也成为迈向现代工业文明的绊脚石!(4)“……康乾盛世前后100多年魔术般的变化,令全世界88综合探究——纵横联系,纲举目张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文学、艺术方面的影响。思想:出现早期民主思想(批判君主专制、工商皆本、经世致用)文学:出现《红楼梦》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力作。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艺术:书法——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化绘画——文人画风格奇特、不拘成法;风俗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戏剧——京剧形成综合探究——纵横联系,纲举目张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89二、非选择题(20分)6.诗歌记录着时事,反映着社会现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海客乘天风,将船行远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唐)李白《估客乐》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唐)王建《夜看扬州市》材料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唐)张籍《野老歌》材料三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宋)陆游《杂赋》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宋)王安石《收盐》材料四大妇弓弹中妇绩,绿鬟小妇当窗织。莫辞劳,吴中贾来价正高。——(清)《棉布遥》二、非选择题(20分)90(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并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6分)(2)从材料三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面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宋政府依旧实行什么政策?为什么?(8分)(3)材料四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阻碍它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解析】

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一“海客”“夜市”反映海外贸易与商业繁荣;材料二反映农民生活艰辛,富商奢靡;材料三“草市反映农村集市发展与盗贼猖獗,政府重农抑商保护商人不利的现实;材料四“大妇”“小妇”沦为吴贾的雇佣工人。商人打入生产领域成为包买商,反映了清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并指出材料二所91【答案】

(1)材料一:唐朝时,商业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了追逐利润而远离家乡;水上贸易发达;出现不受时间限制的夜市;酒店和娱乐业兴旺。材料二:农民赋税负担沉重,贫富分化加剧;农民陷入困境,逃入山中,垦山为田;富商生活奢靡。(2)信息:商品经济渗入农村,出现草市;富商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政策:重农抑商。原因: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小农经济是封建统治的基础。(3)现象:商品经济发展,包买商打入生产领域,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统治。【答案】(1)材料一:唐朝时,商业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了追926.(12分)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西方都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然而西欧的这种不发达较之中国的发达反而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反过来成为抑制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西欧人却恰恰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他们渴望学习,并积极创造。他们拿来了中国的文明,竭尽全力发展它们,并将其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致更大的技术进步和更多的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成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这一转变的先锋和受惠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从影响方面来看,l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l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诚然,耶稣会士传入了天文学、数学、地理学、制图学和建筑学等西方科学,但他们的影响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小撮儿士大夫。他们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在这些方面仍然是传教士到来之前的那种模样。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材料一中“古代中国的发达反过来成为抑制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有什么表现?(3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走向近代的特点并简述19世纪西方的冲击对近代中国经济转型所产生的影响。(4分)6.(12分)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936.(1)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发展;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形成超稳定的经济结构;思想上:儒家思想或封建伦理道德抑制人们的思想和创新。(3分)(2)特点:不是中国社会正常历史进程发展的结果,是在外力的压迫下(或在西方的冲击下)被动开始的。(或中国是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走向近代的)(2分)影响: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洋务运动兴起。(2分,任答2点即可)6.(1)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发展;经济上:自然94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2013年高三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2013年高三二轮专题复习95一、近几年江苏高考真题及其分布(2008年第4题)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①民族融合的加强②丝绸之路的畅通③文化政策的开放④古代商帮的推动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009年第4题)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B.西汉C.南北朝D.北宋(2010年第4题)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CCD一、近几年江苏高考真题及其分布(2008年第4题)在唐诗和唐96(2011年第1题)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D.农工任其消长

C(2011年第1题)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97(2012年第2题)《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C(2012年第2题)《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98(2012年第3题)以下关于“市冶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冶;“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D(2012年第3题)以下关于“市冶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99(2013年第1题)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B(2013年第1题)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100(2013年第4题)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B(2013年第4题)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101(2)特点:采用精耕细作的技术

耕作方式(1)演变——反映出生产工具的改进远古时期:原始农业产生和刀耕火种(火耕)距今七八千年前:进入石器锄耕(耜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懂得灌溉、除草、施肥、治虫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考点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了解耕作技术的进步;生产工具变化和耕作方式变化说明和认识: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2)特点:采用精耕细作的技术耕作方式考点1.农业的主要耕102归纳: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形式原始社会氏族集体所有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